1956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帮助农民掌握技术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大发展以后,许多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技术指导工作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如何把新的生产技术交给广大农民,帮助农民实现改进技术、增加生产的要求,是技术推广站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吉林省白城县郑家农业技术推广站在今年的春耕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的小手小脚的工作方法,大胆地把技术交给群众,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技术推广站把全区划分为三个片,在每片的中心地点设立技术传授站,帮助合作社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技术夜校。推广站在每项作业前十天左右,分片把夜校教员(由生产队的技术研究小组组长担任)召集到传授站,传授当前迫切需要的技术,教员回队后利用晚间把技术教给社员。在春耕开始前,传授站已经把整地保墒、春翻、种子处理和主要农作物播种技术普遍传授完了。这种随学随做的技术传授方法,受到了广大社员的欢迎,他们说:这样学记的扎实,回去伸手就能搞。


第2版()
专栏:

妥善安排老弱社员
贵州省贵定县定南乡火把农业合作社,有老弱残疾的社员二十二户,三十五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十五人、跛子五人、瞎子三人、孤儿三人。这个社转成高级社以后,有些老弱残疾的社员怕以后生活无着,思想不安。有的听到合作社里要把他们包下来,就错误地认为等着吃就行了,什么活也不用做了。有的工作人员也嫌他们麻烦,他们能做的活,也不分配他们去做,引起其他社员的不满。
火把农业合作社党支部根据这些思想反映,对鳏寡孤独老弱残疾的社员进行了排队,发现这三十五个人中,真正什么活也不能干的只有三人。这个事实,使社干部认识到不分配他们做活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于是,社里就按照他们的体力、特长和生产的需要,分别进行了全面安排。例如老人罗光明有生产经验,但爬坡困难,就把他房子跟前的一块土包给他栽烤烟、种玉米;不能做田土活的五十多岁的冯唐氏,就分配她拣粪;老年妇女陈罗氏爱干净、性情好,分配她看了五个娃娃;三个孤儿,大的看牛,小的拣粪。经过周密计划和妥善安排,老弱残疾社员能干活的都有了合适的活干,生产情绪很高,别的社员也都感到满意。


第2版()
专栏:

不能降低先进的条件
先进帮助落后,使落后赶上先进,使先进更加先进,以便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产水平,这是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目的。但是,哈尔滨市土木工程公司在评选先进生产者工作中,竟把先进生产者的条件降低到一般群众的水平。如第一工程队一名工人在施工中不注意,把施工的工具——千子掉进江中,这个工人又把它捞上来,就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有的科把本科人员都评为先进生产者,理由是工作都热情,都能完成分担的任务。
目前还有不少单位有这种现象。这样,就分不出先进和落后,也就达不到先进带动落后的目的,因此也就会失去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意义。这种作法显然是不对的。


第2版()
专栏:

陕西广大地区扑灭了小麦吸浆虫害
全省修渠打井增加灌溉面积二百多万亩
陕西省全省防治小麦吸浆虫工作已经结束。各级领导机关和许多农业社都很重视这一工作,所以得到很大成就。根据关中、陕南五十六个县市的了解,各地受虫害比较严重的一百六十多万亩麦田,全部用六六六毒土进行了防治,消灭了虫害。据陕西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处的同志说:今年防治过的麦田,平均每亩至少可以保产四十斤小麦,全省以防治过的一百六十多万亩麦田来计算,就可以保产六千五百多万斤小麦。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今年陕西省大力开展了农田水利工作,到四月底为止,全省已经增加了灌溉面积215万多亩,比解放后六年来增加灌溉面积的总数还要多3%;其中仅二十条国营渠道就增加了灌溉面积四十一万多亩。国营渠道扩大灌溉面积的方法除了增开分渠、支渠以外,主要靠计划用水的方法,计划用水还可以促使农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群众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一至四月份群众共打井八万三千多眼,比解放后六年来打井总数还要多一万多眼。
(本报驻西安记者)


第2版()
专栏:

山东农民趁雨抢种花生
山东省在五月上、中旬接连普遍降雨,各花生产区的党、政机关都在雨后派出大批干部,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抢种花生。现在,南部临沂、泰安等专区已经完成花生种植计划的60%以上,山东半岛和昌潍、惠民等专区也已经播种花生一百二十多万亩。
山东省历年花生产量占全国第一位。今年全省计划种植花生一千三百万亩,比去年扩大292万亩。
为提高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还积极提高播种技术。全省使用花生根瘤菌拌种的占半数以上。临沂、泰安等专区普遍推广早种或在麦田里套种花生的经验,仅这一项就可以比麦收后播种的晚花生增产两成到三成。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上海为拉萨制造水轮发电机
为拉萨地区特制的三台水轮发电机最近在上海电机厂制造出来。经过试验,证明这三台发电机将来在西藏高原的气压条件下,也能正常发电。
这三台水轮发电机每台的发电能力是三百六十瓩。它们发出的电力,可以满足拉萨地区的照明和工业用电的需要。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新疆营林调查队调查宜林地
水利勘测设计院开展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营林调查队今年在南北疆各地进行宜林调查的工作已经开始。调查队的一部分人员已出发到焉耆、库尔勒、阿克苏等地进行宜林地调查;还有一部分人员也将在五月下旬以前陆续出发到和阗等地进行工作。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将设计出两条共长七百五十公里、宽二公里的国家防护林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勘测设计院在五月初宣告成立后,已经正式开展工作。这个水利勘测设计院共拥有六个水利勘测设计队和一个地质钻探队,一个水利发电查勘队和水工、土工等试验室。全院已经配备水利干部一百多人。目前,六个水利勘测设计队已经出发到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和焉耆、开都河等地进行流域规划。他们还计划要争取超额完成今年在阿克苏河和塔城等地的水利勘测设计和南北疆水利普查工作。


第2版()
专栏:

兰州市环行铁路建成
兰州市新建的环行铁路十七日在寺沟桥头钉上最后一根钢轨后,长长的列车就在全环行线上开动起来。
这条环行铁路全长十三公里。它的一端和兰新铁路相衔接。目前,兰州市有些大工厂所需要的建设物资,都可通过环行铁路运送到各建筑工地。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抽水机上的木水管
江西省工业厅、农业厅、水利厅等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最近开会,决定普遍推广木材代钢板制造抽水机进出水管的经验。
这种木水管是江西机械厂在生产竞赛中试制成功的。使用这种木水管,制造一套抽水机可以节省钢板274公斤。江西省各机械厂今年计划制造一千部抽水机,总计可以为国家节省钢板274吨。由于木水管制造简单、原料便宜,每部抽水机可以降低成本37.5%。木水管的排灌水效用,同铁水管相同。 (本报驻南昌记者)


第2版()
专栏:

上硐水电站动工扩建
在四川龙溪河上,继狮子滩水电站兴建以后,上硐水电站扩建工程已经全面动工。上硐水电站扩建工程是开发龙溪河第二梯级的工程。目前开工的有拦河坝的防水墙、泄水硐、厂房基础等;部分机器也开始安装。这项扩建工程是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施工的,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全部完成,并且开始发电。它的发电量要比原来增大两倍以上。
现在龙溪河第三梯级——回龙寨水电站技术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积极准备施工。
这两座水电站建设完成以后的总发电量,将相当于狮子滩水电站的55%以上。这将给正在蓬勃发展的重庆地区的工业,提供更多的廉价电力。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及时防治森林虫害
方思诚
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有松毛虫、竹蝗和油茶尺蠖等。这些害虫分布的地区很广,它们的为害轻则妨碍树林的生长,重则使整片森林枯死。因此,积极防治森林虫害,是保护现有森林、加速绿化全国荒山荒地的一项重要措施。
几年来,各地在防治森林虫害工作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例如1955年山东省防治松毛虫面积即达160多万亩;湖南省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后,1955年松毛虫为害面积比1954年减少了64.3%,竹蝗发生面积比1953年减少了38%,油茶尺蠖为害也大大减轻。但是,过去几年也有不少地区没有认真地进行这项工作,以致虫害蔓延,给现有森林造成了很大损害。森林虫害的蔓延,也严重地影响了那些以经营林木为重要生活来源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森林病虫灾害严重的省份,应该尽快地把病虫害防治机构建立起来。一般省份也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以便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组织领导。湖南省去年成立了森林虫害防治站,专门指导防治工作,并且专门召开了防治松毛虫、竹蝗工作会议,组织工作组分赴重点地区检查和协助防治工作,这些都是湖南省在防治森林虫害方面能够做出成绩来的主要原因。
森林虫害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最适当的时期进行防治,就能花费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收到最大的效果。以松毛虫为例,在冬季捕打越冬松毛虫,就比在松毛虫上树后再捕打捕捉效率高。使用可湿性六六六防治松毛虫,最好的时期是在松毛虫的幼龄期。这时虫体小,抗毒力弱,用浓度比较稀的药液喷杀,就可收到很大效果。据试验结果,防治老熟幼虫的用药量为防治初龄幼虫的三倍。
各地防治各种森林虫害的有利时期,因害虫的种类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山东省使用药剂防治松毛虫可在四月中、下旬或九、十月;湖南可在三月或九、十月;广西省就要在早春进行。南方防治竹蝗要在五月跳蝻还未上大竹前最有利。
使用六六六药剂防治松毛虫、竹蝗等害虫,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目前药械数量还不能充分供应的情况下,人工防治森林虫害的方法,仍然不可忽视。例如,有些地方在冬季和早春采用捕杀松毛虫越冬幼虫;采用人工挖卵防治竹蝗,减轻了危害。另外,从改善森林经营管理、改进造林技术方面来改变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森林采伐中清理林场,伐除虫害木,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虫害的发生。


第2版()
专栏:

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
吴尔祥
在广东省由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成的工厂企业,这几年越来越多了。许多华侨和港澳同胞,都把能够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贡献一点力量引为莫大的光荣。
广东籍的华侨有六百万,侨眷有七百万,还有为数不少的原籍广东的港澳同胞。许多华侨都是由于过去受官僚地主的压迫剥削,被迫离开了自己可爱的家乡而远走海外的。但是在海外,也由于当时祖国衰弱而长期忍受着帝国主义的歧视和压迫。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大独立自由的祖国啊!但是在反动统治的时代,他们的爱国热情不但受不到反动政府的保护,相反地成为反动官僚地主欺诈、勒索的对象。他们寄回来的钱,有不少给官僚地主所吞没;他们回国投资也大都失败。
现在,他们的希望实现了:祖国已经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华侨和港澳同胞成批地回到祖国参观,他们看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爱国热情越高了,也就更积极地要求在祖国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些时候,我访问了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侨胞。这位侨胞在国外度过了三十年。他对我说,他过去每过几年就要回国来看看,但是每一次都是抱着莫大的希望归来,而伤心地离去。1947年他回来过一次,花了十五万元港币在广州市开了一家金铺,但是没有一个月,来了两个土匪,金饰给抢走了,他的一个外甥被打死了。经过这次波折,加上国民党货币贬值,不到一年,这十五万元的投资就化为乌有。那一次回国,他还回了一趟故乡。他刚到家,就接到了一封匿名信,要他交出二十四两黄金,不然就要他的老命……他当夜就偷偷地离开了故乡。“在那个时候”他伤心地说:“你要想找一个安身立足的地方都不可能!”但是他这一次回来,看到了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祖国,社会秩序安定,物价平稳,人人相亲。他感动地说:
“这比起过去,真是两个天地。”他在华侨投资公司投资二十五万元,按华侨投资公
司章程规定,他每年可以拿到二万元的股息,足够他一家的生活费用。他说:“在解放前我们对祖国没有效力的机会,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要争取更多的投资。”
国家为便利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投资,引导他们根据国家计划和人民的需要参加祖国建设,从1951年开始,由国家和华侨共同投资,组成了华南企业公司、华侨工业建设公司和广州投资公司等三个规模比较大的公私合营企业。到1954年底,这三个公司先后共建成了华建麻纺厂、徐闻华建糖厂等五个工厂;同时还配合国营商业部门开展了对外贸易业务。但是,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华侨和港澳同胞要求回国投资的越来越多,以上三个公司由于经营上分散、重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在1955年初,把以上三个公司经过改组合并成了一个华侨投资公司。从此在广东就出现了一个引导华侨投资的统一机构。
最近我访问了华侨投资公司。公司负责人兴奋地对我说:一年来,由于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优待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政策,大大鼓舞了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的积极性,投资的人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踊跃,公司业务也欣欣向荣。
华侨投资公司自去年三月成立到去年底,十个月期间,股金增加了五百四十多万元。他们利用这笔华侨投资,除了扩建和改建原有的工厂外,还建造了一个日榨蔗三百吨的清远华建糖厂和四个松香厂。据十个工厂的统计,1955年的总产值达到了一千七百多万元,比1954年增加了43.4%。1955年对外贸易的营业额比1954年增长了五点七六倍。
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他们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他们1956年的计划,不管工业总产值还是对外贸易业务,都将比1955年增加一倍左右。现在,已经开始施工建造一个日榨蔗二千吨的糖厂;一个二万锭子的苎麻纺织厂也正在积极准备建造中。这两个厂他们计划共投资三千七百万元,预计明年都可以投入生产。另外,他们还准备在海南岛上开垦荒地,经营亚热带植物。祖国人民需要的不断增长,为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投资开辟了一条无限广阔的道路。
为了照顾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特殊情况,政府规定了优待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凡华侨和港澳同胞于解放后以外汇投资于华侨投资公司的股金,到社会主义建成的时候,仍按个人股金处理,保留其私有权,并且保证华侨投资按年利八厘付股息,政府还明确宣布,华侨不因其投资关系而改变其原来的阶级成分。这些都表现了政府对华侨的关怀和照顾,华侨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
国家对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投资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给予大力的支持。例如,华建麻纺厂是华侨投资公司的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工厂。这个厂从厂址的选择、机器的购买,到人材的训练,都是在政府帮助下解决的。由于它是根据国家计划和人民需要而开设和进行生产的,因此原料由国家保证供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由国家负责包销;即使在全国黄麻生产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获得必要的原料,不至于因原料不足而减产。同时,工厂的经营管理是按照社会主义经营管理的原则进行,在这里没有像在资本主义企业中那种劳资之间的矛盾,他们只有一个共同愿望:生产更多更好的麻袋支援国家建设。1955年就由于工人提高了黄麻的精洗率,和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回丝,一年来所节约的原料,就可以增产十七万条麻袋,成本也因此降低了
10.5%。这样的工厂当然会不断发展的。这个厂是1953年8月投入生产的,到年底只产了麻袋二十五万条,但是到第二年年产量就达到了276万多条,去年又增加到290多万条,今年计划生产460万条。开始只开一班,1954年以后就改开两班,今年要求开三班。但是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因此他们正在准备进行扩建,生产能力要求提高到年产麻袋九百万条。1953年刚投入生产,困难较多,但是也不盈不亏;1954年就盈利136万元,1955年增加到151万元,今年预计可盈利三百万元。
公私合营华南企业公司、华侨工业建设公司和广州投资公司,在过去几年中,虽然困难比较多,但是他们一共盈利六百多万元,其中就有二百万元做为股息和红利分给私股股东。华侨投资公司,一年来也盈利三百四十多万元,其中作为股息分配给私股股东的有一百一十多万元。许多华侨和港澳同胞把这股息作为子女的教育费用;有些华侨股东的子女在国内读书,他们就委托公司按月把股息寄给他们的子女。
华侨投资公司经营上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不但对国家有功,而且对自己也有利。许多华侨和港澳的工商业者,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威胁下,都希望为自己的资金找一条最有保障的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华侨投资公司的一位股东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在国外曾经想:把我的资金购买外资公司的股票吧?但是根据今天的情况看,必须估计到1926年那种不景气局面的重临;用来购买黄金吧?但是眼看金价每两由港币六百多元跌到二百多元,……想来想去,最后还是选定投回祖国来。祖国欣欣向荣,对华侨又是那么优待,回国投资,对国家建设也算尽了自己的一分力量,而自己的资金也得到保障,家人子弟生活都有着落,这实在是最可靠也最有前途的一条出路了。”


第2版()
专栏:

他们增加了收入
陈一超
北京郊区中苏友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五月上旬,全社在开山挖土、做豆腐、运输等项副业生产收入了十四万多元,其他奶牛、羊场、猪场、粉房等副业生产的收入还没有计算在内。这笔钱,除了在农、副业上投资了八万多元,存入信用合作社两万多元外,在四月中旬,拿出四万元预分给社员。
中苏友好农业生产合作社靠近北京有名的八宝山。八宝山确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宝山,山上的青石、黄浆土、青灰、红土、红砂、干土、沙石等等,开采出来经过简单的加工以后,就成了粉刷房屋的青灰、黄浆、大白。中苏友好社充分利用了这个自然条件,开展了花钱少收入多的开山挖土的副业生产。从去年十二月由四个小社合并成一千五百户的大社以后,社管理委员会安排好了农业生产,就把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组织去开采八宝山的宝物——砂石、灰、土。仅这一项副业生产今年就可给社里增加将近二十万元的收入。另外,社里还有粉房、豆腐房、运输、猪场及奶牛、羊场等五项副业生产,预计全社今年各项副业收入将占全社总收入的34%以上。估计今年每户平均可分得七百元,比去年增加将近二百元。
中苏友好社及时预分了副业收入,社员们个个高兴。社员安栋更是高兴。去年他单干时,不是到东家借粮,就是到西家借牲口。现在入了社,不仅种地不用愁,就是烧、吃也不用愁了。这次预分,他分得了三十一元,他们老俩口有吃有穿,还有零用钱。社员刘树芳在场上,一面铡草,一面和别人有说有笑地谈论着他家这次分得五十八元钱的事情。他说:“分得了钱,我首先买了四百斤石灰,把房屋修整一新。又买了五十尺布,给儿子、媳妇做了单衣,还买了烧煤,留了零用钱。”他说着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一转眼,他身旁已堆起了一堆铡好的草。这些天,在鲁谷村里的八宝山乡中心商店可热闹起来了,他们在四月下半月光买各种花色的布就有三千五百多尺,比上半月增加了二倍,还有许多社员到城里来买他们喜爱的花布和其他日用品。
这次预分是按照每人已得的劳动工分多少(每工分四分钱)分配的。因此大大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热情。第五生产队原计划四百亩小麦七天浇完水,结果五天就完成了任务。社员陈福林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但是他过去是干三天,歇四天的懒汉。经过这次预分后,他不但不缺勤,每天最少也能作八个工分。
中苏友好社今年没有向银行、信用社贷一文钱,但是今年春天社里在农、副业生产方面投资了八万多元,这全是靠副业的收入。社里所需的种籽、农药械、化学肥料和夏收需要的席、麻袋等农具都有了充分准备。他们还利用这笔钱建立了一个粉房,一个四百多亩地的大果园,还建立了两个猪场,喂了五百多头猪。又扩大了蔬菜生产的投资,保证了四百五十多头牲口的饲料供应,又盖了五、六十间的牲口棚。但是中苏友好社在财务开支上也还有浪费。这主要是大车队、汽车等项开支较大,脱产半脱产的干部太多,自从四月份初步贯彻执行了勤俭办社指示以后,大车队实行了财务包干制,全社一百七十九辆大车每月可节约近四百元,比过去开支减少了三分之一。汽车司机也提出节省汽油、增加收入的计划、脱产人员也适当减少,并且还讨论了脱产干部参加生产的办法,各生产队也建立了财务计划制度、按月作开支预算计划,改变了过去各队临时要东西临时乱买的混乱情况。


第2版()
专栏:

三位少数民族的先进生产者
本报记者 刘衡
傣族邮递员俸廷仲
从云南临沧到耿马,道路艰险,来回要走十天。沿途是高山峻岭,野兽出没,当地人都害怕走这条路。人们说:“要从耿马走,先把棺材买到手!”过去,这一带邮路不通。傣族邮递员俸廷仲凭他的勇敢和决心,在1953年开辟了这条线路。
“边疆的人民,是多么盼望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消息呵!”每当他走疲倦了,肚里饥饿了,或大风大雨要阻止他前进的时候,他就这样鼓舞自己。1954年,他又进一步开辟了从耿马到沧源的路线。这条路,也是要爬山越岭,又陡又窄,沿途居民多是佧瓦族,语言不通,食宿不便。俸廷仲在走班的时候,一到寨子,就去帮助居民扫地、挑水,见活就做;对懂傣族话的老人讲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关心、热爱边疆各兄弟民族的事例。佧瓦族的男女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当地头人说:“以后过路都来我家住,我们是兄弟,你不来,我就不喜欢了。”
有个佧瓦族的老人告诉他,有一条从耿马到沧源的近路,过去因为这条路上常有强盗,多年没人走了。俸廷仲听到这消息,高兴得跳起来,他想:要是把这条近路找出来,边疆的人民就可以早些看到报纸,那多好呵!第二天,他便请一个佧瓦族的弟兄带他去找路。经过许多乱石、陡岩和茅草地,终于在荒山中找到了这条近路。从此,沧源一带的人民可以提前两天看到报纸了。
好尔拉离不开心爱的牛
“无论什么力量也不能让我离开我心爱的牛。”十八岁的蒙古姑娘好尔拉说:“那次我未婚夫来,一定要我离开牧场,到他家去做单干户。结果,我们闹僵了。”
好尔拉是在1954年来到内蒙古察哈尔盟黄旗牧场的。她像认得每位亲人一样认得每一头牛,哪头母牛下了一头什么样的牛犊,她也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要是不记清楚,小牛吃错了奶,被母牛踢了脚,怎么办?”晚上挤奶的时候,她发现每头母牛都是不住地往外挣。她想:“牛饿了,想吃草啦!”就提出:每天晚上再放一次牛。
不管是满天星星的晚上,还是黑漆漆的夜里,好尔拉总是骑着马,吆喝着牛群到野地去放牧。有一次,碰见一头狼,她放声大喊,打马追上前去,把狼撵跑了。
一天,好尔拉听见回族海秀珍在跟汉族关红英闲谈,说是两人都不想干了,想回家。好尔拉想:“这样好的牧场,她们都要离开。这是因为她们刚来,工作不熟悉,过不惯。我应该好好帮助她们。”好尔拉见她们吃不惯蒙古伙食,就叫她们去吃汉灶、回灶。好尔拉见她们挤奶,用力太大,牛痛得直跑,把人跟奶桶都撞倒了,她就告诉她们:“挤奶不能性急,要轻轻地抚摩,慢慢地挤,就像娃娃吸奶一样。母牛感到舒服,奶就流得多。”现在,海秀珍、关红英已经是熟练的牧场工人了。
帮助职工过好生活的千粉玉
在吉林省朝阳川地区住着五百来户铁路职工家属,有三百多户是朝鲜族,一百多户是汉族。家属委员会领导和帮助这五百来户人家,使他们家家都过着愉快美好的生活。
朝鲜族的千粉玉十年来搬过三次家,每到一个地方,大家都选她当家属委员会的主任。
千粉玉见有些职工没有表,她就想法买了一口铁钟,挂在住宅区,每天由家属们轮流打起床钟,保证大家能准时上班。有些职工常因家属害病、生育而缺勤,家属委员会就组织互助,负责看护病人和产妇。去年一年中,就有五十多户人得到照顾。
千粉玉还组织家属们养猪、养羊、种蔬菜,进行各种副业生产。大家从集体的生产中为家属委员积蓄了一部分活动基金。她们拿一部分基金购买材料,自己出劳力,给幼儿园盖了一所房子。
家属委员会在组织学习方面是很有成绩的。四年前她们就成立了炕头识字组,以后改为文化班,到1954年就成了正规的文化学校。现在学校有十九个班。家属中原有173名文盲,已经扫除了103名。千粉玉已经由文盲达到了高小程度。
千粉玉经常有组织地在家属中进行政治和民族政策的教育。经过关于工农联盟的学习之后,家属们进一步认识了工人和农民的关系,大家就自动积肥送给农民。家属委员会经常组织朝鲜族和汉族家属进行联欢、座谈,学习民族政策,教育大家互相尊重风俗习惯,互相学习民族语言。去年她们还在家属中开展了民族团结月,在月末奖励了八位民族团结的模范,在群众中树立榜样。(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王复祥 插图
王复祥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