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充分的图书资料
向达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有充分的图书和资料,所以在向科学进军的今天,图书馆的工作不能不准备好,而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担负着主要的责任,就更应该做好准备。
为着做好图书馆的工作,第一、高等教育部、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须要加强对于所属图书馆的领导,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今后的任务明确规定下来。今后的国家图书馆应该以服务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参考图书馆的作用。儿童阅览、展览会、图书巡回车、街头借阅等等一般性的社会服务,最好是交给市图书馆去办。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这几年来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一般以图书馆为学生自修室,采购图书多为教材课本,有些图书馆的藏书,一半以上为教材和课本,采购有关科学研究的图书数量有限。往往强调教学而轻视科学研究,于是有的大学在基本建设方面排队的时候,竟将图书馆排在幼儿园的后面。我们认为在大学里面,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基本上不应该有矛盾。今后大学图书馆也必须担负起为科学研究服务的任务,而不应该只限于作学生的自修室,只库藏教材课本,只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第二、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应该有计划地、有系统地搜购有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图书。过去的图书馆搜购图书大都缺乏计划,只是碰到就买。有些只凭书店广告。这样搜购图书是不会成体系的,也不会完备的;看起来藏书达几百万册,洋洋大观,深入检查,则有缺这缺那的现象不一而足。举例来说:蒙古史和元史的研究是今天我们历史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门,也是很薄弱的一个部门。但是关于拉施特丁、志费尼以及贝勒津等人的著作,为蒙古史和元史研究中头等重要的史料,而我们没有一个图书馆具备这些书籍。书都没有,又何从研究起呢?举此一例,可概其余。
为了在几年内有系统、有计划地做好搜购有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图书这一工作,我建议在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同时,每一门的科学家必须将他那一门科学的基本的、最不可少的图书目录一并开出(注明最好的版本和出版地点、出版年日期以及哪些重要哪些次要等等)。国家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即按照各科专家所开书目,制定计划分年采购,做到应有尽有。大学图书馆可以按照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选购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外文图书如在国外市场上买不到,应该从国外大图书馆照相或摄制显微照片。
同开展科学研究有关的图书很多是外文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外文图书的进口工作。说到这里,我们希望国际书店改进工作。几年来国际书店做了不少工作,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做得不够好,这也是不容讳言的。如不改进工作,那就不能适应需要了。
第三、国家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学技术期刊图书馆。近代科学上的重要发明,最先都发表在杂志上,所以杂志的搜购甚为重要,尤其是整套的杂志,更是非常重要的。几年来我们因为没有这样的一种图书馆,于是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各大学图书馆各行其是,纷纷定购外文杂志。这样便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彼此之间重见复出,浪费了不少外汇;一种是经费分散,实际上每一单位都买不了多少种。如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学技术期刊图书馆,置备世界各国各门科学的重要杂志,以供翻照、翻印和流通之用,其他的图书馆只要置备必要的若干种就够了。有了这样的图书馆,才可以从事科学情报工作,才可以经常了解世界的先进科学水平。
要实施第二、第三两项建议,自然得花一笔大钱。不过花这些钱是值得的,因为从此可以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经费都还不够充裕,以后应该目光放远一点,多作长远打算。我们买书,应该高手下棋,可以看到好几年之后,不要只顾目前。
以下我想说一点图书馆本身的工作。
我们今天是同时间赛跑,不能浪费光阴。图书馆藏书的使用和流通也要加速度进行。我以为以下几点是图书馆在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时候应该考虑的:
第一、改变旧的工作方法,加快和简化图书编目的手续。过去的图书馆有不少的清规戒律,表现在编目方面的是手续繁多,迟缓惊人。今天图书馆一定得打破这些清规戒律,加快编目的速度,把图书从幽囚中解放出来。
第二、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应该把参考工作提到应有的地位。多编各大图书馆所藏某一类书或某一专题的联合目录,专门目录、专题论文索引、专书索引、各种期刊索引。编辑图书通讯、科学技术文摘、书评文摘。同出版社合作,影印或重印馆藏重要或善本图书。这些措施,对于科学研究都是迫切需要的。
第三、改定图书出借的制度。如加强馆际借书的办法;把图书送到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手里,尽量节省他们往返跋涉排队等待的时间;图书出借的尺度适当地放宽等等。
第四、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都应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适当的条件。过去的国家图书馆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服务是很不够的。至于大学图书馆几年以来就不曾考虑到教师在图书馆的阅览座位,为教学服务的对象似乎只限于学生。这种情形以后一定要予以改变。国家图书馆应该迅速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准备相当数目的研究室。大学图书馆应该为教师准备专用的阅览室和研究室。科学院图书馆也应该对院外的科学家开放。
但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好些大学的图书馆房屋不够用的情形异常严重。几百万册的图书在箱子里睡觉无法上架,阅览座位不够,因而拥挤不堪。建筑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以及某些大学图书馆的新馆舍,亟应提到基本建设的日程上来,不容再缓。
最后,对于图书馆干部的培养,特别是对在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服务的干部的培养,应该设法加强。过去培养的干部对于图书的知识,还很不够用,应该大大改进。
在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之下,图书馆负有相当重大的责任。我们应该重视此事,把这一工作做好,为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根据复员军人特长安置工作
吉林省积极帮助复员军人学习技术和业务
在北京市转业建设委员会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许多机关、工厂的工作人员前来接洽吸收复员军人参加他们本单位的工作。从三月初到现在,分配到北京市的一千多名复员军人都已经进行了安置。其中大部分在一个星期内就安置完毕。
各单位在分配工作的时候照顾了复员军人的技术和特长。分配到北京邮局的一百二十名复员军人到职后,邮局首先向他们介绍了邮局的工作情况,然后根据各人的条件分别分配他们工作,复员军人都很满意。一批原来做汽车司机的复员军人,现在都被分配到北京市汽车运输公司担负建筑工地的运输工作。复员军人、坦克手张连钦和王树成等,现在做了拖拉机手。 (据新华社讯)
吉林省97%以上的复员建设军人都得到了安置。目前各级人民政府正在积极准备安置陆续到来的和少数尚未安置的复员建设军人。
许多部门还切实地帮助复员军人掌握技术,熟悉业务。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领导部门从四月上旬起已经在汪清、延吉等地分别举办了工业会计训练班,使一批革命残废军人和复员建设军人学到了一定的技术,获得了参加工矿企业工作的机会。长春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对复员军人都指定专人负责以带徒弟的方法为他们补习科学知识,指导操作技术,使他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便熟悉了业务。邮电部长春器材厂也专门为一批复员军人举办了徒工技术训练班,他们参加生产后多数都成了优秀的技术工人。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第一个工人业余戏剧学校
全国第一个业余戏剧学校——上海市工人业余戏剧学校最近在上海成立。
这个学校是由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和上海市工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它将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工人业余戏剧骨干分子。
这个学校现有学员149名,他们来自上海各工厂、企业和机关。他们将利用一年的业余时间,在这里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和布景绘制以及话剧排练等基础知识。
著名的戏剧家、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院长熊佛西是这个学校的校长。(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山西十八万青年加入青年团
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山西省各个战线上涌现出近五十万青年积极分子,其中有十八万人已经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团员536,623人。
(山西青年报编辑部)


第3版()
专栏:

三万多人参观了英国版画展览
给首都观众留下良好印象的“英国版画展览”,十日闭幕。观众共有三万多人。
这次英国版画展览在北京的展出,使广大观众对十五、十六世纪到最近这四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种版画有了概括的了解,并为从事版画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他们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经验。
这个展览会还要在上海、杭州、武汉、重庆、广州和西安等地展出。
(云)


第3版()
专栏:

济南发现蒲松龄诗集“南游草”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诗集“南游草”,最近在济南市被发现。
“南游草”是蒲松龄在三十一和三十二岁时,旅居江苏省宝应、扬州两地和往返途中的作品,载有诗七十九首。它是蒲松龄自己手订但没有刊行的抄本,为济南市一位七十八岁的老先生王仲衡收藏。
最近几年间,蒲松龄的遗著被发现的还有“丑俊巴”、“快曲”、“穷汉词”等三种俚曲和他的墨迹“鹤轩笔札”。
根据蒲松龄墓碑上刊刻的著作表,现在还有三出戏、一种俚曲和三种杂著没有发现,大约还有一半的诗不知下落。(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在职工群众中开展业余曲艺活动
陈陇
正在首都公演的全国职工业余曲艺观摩演出会的优秀节目,集中地体现了曲艺这一富有战斗性的艺术形式在厂矿业余活动中蓬勃开展的新成就。
这些节目是从参加会演的二十六个省、自治州、市和产业系统的503个演员演出的相声、评弹、山东快书、琴书、弹词、坠子、莲花落、小型戏曲等八十二种艺术形式的196个节目中挑选出来的。会演中除了一小部分传统节目外,有180个节目反映了当前热火朝天的现实斗争生活,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职工创作或者自编自演的。这些节目尖锐地表现了生活中先进思想同落后思想的斗争;热情地歌颂了美好的新生活;生动地赞扬了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同时,也嘲讽了生产上的落后分子。像这次演出的获得创作奖的评弹“投递员的荣誉”、相声“都不怨我”、山东快书“一百袋洋灰”、快板“提高文化”、京韵大鼓“治安模范孙桂珍”、金钱板“线路工人李茂山”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获得好评,不仅由于这些作者本人生活在热火朝天的现实斗争中,有着深切的感受,同时也朴实地把这些感动自己的东西写了出来,让大家受到同样教育。评弹“投递员的荣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篇评弹的一个作者,就是一个出色的投递员;因之,他能以切身的体验和激动的心情,细致而形象地刻划出同行王慎贤这个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的先进人物。他抓住了几个细小的但又是感人的事件,描绘了王慎贤随时随地对工作、对人的负责态度和思想活动,形象地让这一个在平凡劳动中愉快工作、并受到群众爱戴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相声“都不怨我”的作者辛辣地嘲讽了一个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不负责任,使工作遭到了损失的邮务人员。职工业余作者的这些作品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职工中曲艺作者的共同特点,是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建设中的先进人物的无限热爱,和对落后现象的无情憎恨。它们一般地都很朴素,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他们的创作水平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充沛的创作热情中将会不断地提高。
从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职工群众中涌现了许多出色的表演人才。这些业余的曲艺爱好者本人,就是新生活的建设者,深刻地体会新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们既熟习历代相传的表演方法,又能够根据新的生活内容的需要,突破原有的形式有所创造。这方面成积比较突出的是河南坠子“歌唱黄河”的演唱者,虽然她还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工,由于她的辛勤劳动,和被改造黄河的伟大规划激起的充沛的热情,使她能够熟练地运用演唱坠子的传统技巧,表现了黄河两岸人民多年受灾害的痛苦生活,更创造了新的唱腔,充分地反映新的生活内容。在“合作社真比单干好”中扮演老太太的演员,也有精彩独到的表演;特别是她把那单干户加入合作社,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之后的欢欣情绪表露得真实动人。快板“一分钱一两米”的演唱者、连珠快书“钢铁战士张渭良”以及某些相声、评弹的表演,已经接近或者赶上专业的演出水平了。像这样一些在业余活动中涌现出的有才能的演员,需要本单位的领导和地方的有关部门进一步的关心和培养,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职工业余曲艺会演的优秀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全国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发展面貌,真是令人喜悦。这些优秀节目将使职工的业余曲艺活动水平大大提高,促使它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


第3版()
专栏:

纺织厂的孕妇食堂
国营上海第九棉纺织厂的怀孕女工们非常喜欢专门为她们设立的孕妇食堂。从去年六月这个食堂开办以来,在这个食堂用过饭的六百八十多个孕妇的胃口普遍变好,饭量增加,怀孕初期容易恶心、吃不下饭的现象都减轻了。
八日记者参观了这个食堂。食堂的位置远离厨房和大饭厅,一点也闻不到容易引起孕妇恶心的油腥味。它的外面是一个小花园,内部粉刷得洁白,屋中还装饰着盆景。这天的菜单是咸菜蚕豆烧豆腐衣包肉、莴苣鱼排和榨菜肉丝汤,饭食有大米饭、馒头和粥。二三十个早班的怀孕女工正在有说有笑地吃中饭,桌面上放着咸菜、醋、辣椒等调味。穿着白衣服的车间保健员挨个在桌边询问她们的健康状况,并且问她们喜欢吃什么小菜。女工周小妹这一顿吃了三只馒头一碗粥,她笑着向同伴说:“我可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这么多呀!”
这个食堂的炊事员对记者说,他们专门为孕妇烹饪的清淡、可口的各种小菜有一百多种,每星期还供应三次汤面、馄饨和咸泡饭。这些小菜每份都不超过一角五分。现在每天在这里用饭的有一百二十多人。
这个食堂是上海市纺织厂中现有的十多个孕妇食堂中办得最好的一个。这个食堂的经验已经向其他纺织厂推广。第二季度内上海市的纺织工厂要普遍开办孕妇食堂。八日这天就有国营上海第十六棉纺织厂和嘉定嘉丰纱厂的工作人员在这个食堂里学习他们的经验。(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曙光”集体农庄和它的主席奥尔洛夫斯基
本报驻苏联记者 李何
今年春天姗姗来迟。白俄罗斯人把四月叫做“克拉沙维克”,意思是花红草绿的美丽时节。但是,四月初旬,当我经过明斯克到达在它东南一百七十公里的“曙光”集体农庄的时候,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多池沼的田野上还铺盖着一层积雪,棉絮大小的雪花随风飞舞着。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第一个春天令人等得心焦。“曙光”集体农庄的广阔田野上已经垒好一堆堆长墙似的肥料。这个集体农庄的人们,和苏联各地农业劳动者一样,已经作好春耕的一切准备,而且尽管气候的延迟,一点也不怀疑在今年将取得决定意义的成就。
争取一年内达到1960年的生产水平
“‘曙光’集体农庄在1956年走上它的发展的新纪元!”这是农庄主席基里尔·普罗克非维奇·奥尔洛夫斯基在农庄管理处和我见面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在他含笑的声音里充满着自信。他解释为什么借用“纪元”这个字眼。他说:“是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辟了这个纪元。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鼓舞着我们,向我们灌注着新的力量,促使我们向前飞奔。庄员大会决定在两年内甚至争取在一年内达到1960年的生产水平。”
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农业劳动中涌现出新的高潮。许多农业劳动者整庄、整区、整州地提出保证,要提前完成五年计划。但是像“曙光”这样在战后废墟和不算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集体农庄,要在这样短促的期间内实现这样宏大的志愿,是特别难得的。
“曙光”集体农庄庄员们保证:在1956年二千多公顷谷物产地上每公顷要产十五公担,九百公顷马铃薯产地上每公顷要产一百八十公担,七百公顷亚麻每公顷要产六公担纤维和五公担种子,七百头母牛每头要产四千公升牛奶,每一百公顷耕地要产六十公担猪肉(共养二千头猪)。这接近于他们去年计划的1960年的生产水平。(当时计划,亚麻、猪肉的产量同上,谷物十八公担,牛奶四千五百公升)。他们争取尽可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个水平比1955年高得多,——每公顷谷物产量要提高半倍以上,每头母牛产奶量要增加一千公升以上,每一百公顷耕地要增产约二十公担猪肉。奥尔洛夫斯基说:“任务很大,但这是崇高的;任务很难,但是能够完成的。”
怎样完成呢?从和奥尔洛夫斯基以及集体农庄农艺师列夫·亚科夫列维奇·哥列里克的谈话中,我理解到这主要依靠三年来,特别是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后不断增长的集体农民生产积极性。以施肥为例,“曙光”集体农庄有九千公顷土地,包括5,529公顷耕地,这三年来施的肥料一年比一年多:1954年约十万吨,1955年十二万吨,1956年十四万吨。厩肥不够,大量利用当地池沼里的取之不竭的泥炭当肥料。在集体农民的积极经营下,这里沙壤灰壤的土地也改变了自己的贫瘠特性。
对于提高集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决定意义的,是农产品采购和收购价格的调整,农业计划制定办法的改变,新的集体农庄章程和新的工作定额的采用。
过去收购价格定得过低,因而损害了集体农民的生产兴趣。自从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以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收购价格经过了多次合理的调整。今年国家又把蔬菜和马铃薯的采购和收购价格提高了许多。这自然大大刺激了人们种蔬菜和马铃薯的兴趣。“曙光”集体农庄1955年收获了一万四千多吨马铃薯,它是农庄一笔重要收入。奥尔洛夫斯基告诉我:国家刚才从农庄那里调走一百吨马铃薯作种籽,到秋天将还给农庄二百吨,这对于国家和农庄都有利。
由集体农庄自己制定农业计划的办法,扭转了过去由上面规定计划,使集体农民的主动性受到限制的情况。奥尔洛夫斯基举了两件事实。“曙光”集体农庄的土地不宜种春小麦,十年中收成都非常低。庄员们一再证明应该多种冬麦,但是没有结果。到1954年秋天以后,农庄才有了可能自己决定把冬小麦和冬黑麦扩种到两千多公顷,只种极少量春小麦、大麦和燕麦,因而在1955年打了两千七百多吨谷物,每公顷产量提高一两倍。“曙光”集体农庄的土地宜种亚麻。累积了两年经验以后,在1953年种了五百公顷亚麻。区机关责备它违反计划,使它在1954年不得不缩小这种收入极高的技术作物的播种面积。1955年由它自己制定计划,种了七百公顷亚麻,结果收入了一千万卢布,占它的现金收入的半数以上。
利用春耕前的空隙,“曙光”集体农庄订出了新章程。它们是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最近关于集体农庄的决议的精神和这个集体农庄自己的经验制定的。新章程着重指出要尽量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的公有经济。这个集体农庄有一千三百户。以前分给每户0.6公顷宅旁园地,现在把宅旁园地缩减为0.3公顷。每户庄员仍然允许养一头母牛、一头母猪和无限制的家禽,但是养的蜂从二十箱减为十箱。这样使庄员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公有经济上来。这个集体农庄的每个劳动日的报酬,都折成现金的话,高达八十卢布。所以向公有经济多投一分劳动量不但对农庄而且对庄员都会增加很大好处。根据新章程,集体农庄庄员大会关于开除庄员、减少宅旁园地的面积和其他的决定,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如果不同意,不能取消,只能再交庄员大会重新考虑和决定。这样大大提高庄员大会的作用和庄员的责任感。“曙光”集体农庄有四千居民,分散在许多村子,定期召开庄员大会是不方便的。过去常常有由各个生产队分头开会,然后把各个决议汇编成一个决议的情形。新章程规定,由庄员选出的全权代表会议和全体庄员大会具有同样的权力。所以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几百人的全权代表会议去讨论解决。
新定额是目前苏联集体农民生活中和新章程相媲美的新气象。“曙光”集体农庄要提高劳动生产率20%。没有新定额,这是不可想像的。按照新定额,每一个劳动日的工作量提高了,一个庄员要取得一个劳动日的报酬,必须殷勤地工作五、六个小时。这样,集体农庄付出较少的劳动日而可以完成更高的工作量。
在像春天复苏的大地一样的集体农民的积极性中,我们看到了“曙光”集体农庄和整个苏联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充沛的潜力。
不懈不怠的共产党员
“曙光”集体农庄不愧是苏联的一个模范集体农庄。它拥有雄厚的多种经济。它盖有畜厩、仓库和其他一百五十座公有建筑物。它的现金收入在1955年已经达到一千八百万卢布。它在1955年给予每个劳动日的报酬是三公斤谷物、十公斤马铃薯、一公斤蔬菜、三十卢布现金。庄员尼古莱·杜德钦科一家有四个劳动力,在1955年共工作了一千四百五十个劳动日,得到了四千五百八十六公斤谷物,一万四千四百十四公斤马铃薯,一千四百七十四公斤蔬菜和四万三千五百卢布现金。庄员家家都有电灯、收音机、家具齐全的房屋。这一切都是战后从一无所有的废墟中再生和兴旺起来的。共产党员奥尔洛夫斯基在领导农庄取得这些成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同志表扬了这位不愿靠抚恤金过悠闲生活而宁愿继续战斗般工作的奥尔洛夫斯基,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员爱国主义者的榜样”。奥尔洛夫斯基当时就在代表席上。在党代表大会闭幕以后,奥尔洛夫斯基立即回到白俄罗斯传达党代表大会的精神。他对我说:“党中央的集体领导令人鼓舞。这是列宁主义的正确领导。第六个五年计划的任务非常大,但是一定会提前完成。因为人民不惜一切力量提前完成它。”
奥尔洛夫斯基谈到党代表大会时很兴奋。他的眼睛闪着敏捷的光芒,他的脸孔好像蒙上一层光彩。如果没有发白的两鬓,他也许不会被相信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如果不是右袖空着和伸出左腕和人家握手,他也许不会被相信是受过重伤的残废军人。对于这位在战场上和农场上都有出色贡献的共产党员,人们都想知道他的历史。奥尔洛夫斯基对我简短地谈了自己的生平。
奥尔洛夫斯基是当地农民的儿子。1918年成为共产党员。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他当过游击队长和侦察队长。1937年志愿参加了西班牙国际纵队的反法西斯战斗。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时,他出差在我国的新疆。经过自动请求,他赶回白俄罗斯的敌占区,率领游击队进行活动。1943年,有一次在战斗中他的右臂和左手都中了弹,血流如注,痛得难以支持。他咬紧牙根把战斗指挥到底。这次战斗使他失掉右臂和左手的指头。但他的英勇使他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国家在莫斯科给了这位退伍的中校舒适的住宅,而他也有资格领到一笔优厚的抚恤金,可以和家庭一起受人尊敬地度过余年。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不愿意靠抚恤金过活,不愿意离开劳动。他到党的州委会去,要求一个战斗的工作岗位。他愿意在复兴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中投进自己的心血。他被推荐为他的故乡的集体农庄的主席。
这位残废军人在1944年离开莫斯科来到自己的目的地。当时战争还在前线进行,被毁的故乡还是一片荒凉。困难是重重的。他的妻子不愿离开莫斯科跟他来。他不得不和妻子离异。这还不要紧。他对于农业是生疏的,虽然童年时跟他父亲下过地,卫国战争前在契卡洛夫农学院工作和学习过。一切必须从头学起,而这时他已经五十岁了。他说:“我当时还没有领导集体农庄工作的经验。必须工作和学习工作。”他加紧阅读农业书籍,到许多模范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学习领导大经济的艺术,注意报刊上登载的先进集体农庄的经验。这就是他的“农业大学”。他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了,最重要的是吸引人们自觉地积极工作,他说:“一个集体农庄主席要是不依靠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要是不依靠庄员们,那是做不了好多事情的。”
在初当集体农庄主席的时候,奥尔洛夫斯基访问过“卡拉瓦耶沃”国营农场,在那里参加了生产会议。这个国营农场每天早晨在开始工作之前举行生产会议,解决迫切生产问题。他把这个经验用到“曙光”集体农庄来。十一年来到过这个集体农庄的人们都见到,每天早晨(夏天在日出之前)在管理处举行半小时的生产会议。庄员们叫它做“集体的谈话”。参加的有管理委员会委员和生产队长,养畜场、修理场、车房和库房的主任,会计和普通庄员的代表。在会议上,简单地总结昨天的工作,提出当天的任务,展开批评和讨论,作出决定。经验证明,这种“集体的谈话”非常有益。它不但帮助农庄的领导工作人员及时地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而且使集体农庄里的日常事情也放在公众的监督之下(重大事情经过庄员大会)。起初,参加“集体的谈话”的有十五到二十人,现在扩大到六十到八十人。因为不作冗长的空泛的发言,所以人多并不妨碍谈话。
由奥尔洛夫斯基领导的“曙光”集体农庄管理委员会过去只有九个委员,现在有二十九个委员,按照新章程将有三十五个委员,包括各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员和普通庄员。管理委员会在开会时候,总是邀请普通庄员们参加。他们也积极地提出意见。这些都说明对于广泛地吸收积极分子参加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注意。
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心和不倦不馁的实践和学习,使奥尔洛夫斯基很快成为出色的集体农庄主席。他在几个关键性的事情上面显示了自己的才干。像其他受过战争灾难的集体农庄一样,“曙光”集体农庄曾经得到国家差不多五十万卢布的贷款。买了六十头良种母犊和两头公牛。买了一辆载重卡车来运输盖牛舍用的木材和砖块,挑选了最能干的女庄员当挤奶员。给牛准备了多汁饲料。很快就开始出产收入很高的牛奶。并且种了大量葱、黄瓜、白菜。从蔬菜收入近百万卢布。这样,解除了初期的财政困难,打下了复兴的经济基础。“曙光”集体农庄在才立定脚跟的头几年没有认真地养猪,太早卖掉猪仔,所以养猪的收入很低。后来改正了这个错误。这五年来养的猪不断增加,养猪的收入在1949年不过二万卢布,1955年超过二百万卢布。“曙光”集体农庄原来不种亚麻,现在在大块土地上种亚麻并且取得高产量,这为集体农庄的经济繁荣开辟了广阔的新源泉。
“曙光”集体农庄在奥尔洛夫斯基的领导下已经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奥尔洛夫斯基没有因此懈怠。他还是每天清早参加“集体的谈话”,还是时时刻刻筹划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他对我说:“‘曙光’集体农庄不断提高生产,每天教育人们诚实工作和爱好劳动,在八年以后将变为农业公社。”
今年将有两个村子的庄员移到中心村的新居。那里将出现食堂、面包房、澡堂、洗衣坊、学校、幼儿园。这将是农业城市的建筑的开始。“曙光”集体农庄,像奥尔洛夫斯基和全体庄员所追求的,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