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正确地对待工人的缺点和错误
中共国营上海第二棉纺织厂委员会委员 张明
任何时候,群众中都会有比较先进的和比较落后的差别。按照社会主义的生活原则,先进的应该帮助落后的,并且把落后的提高到先进的水平。因此,正确地对待生产上落后或者思想作风上有缺点的工人,使这些工人赶上先进的行列,是广泛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潜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从上海国棉二厂的情况来看,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生产上落后或者思想作风上有缺点的工人采取了错误的态度。这样,就影响了工人的进步,影响了领导干部和工人群众之间的联系,也影响了工人之间的团结,给生产带来了损害。
对待这些工人的错误态度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对他们的落后表现以及缺点进行具体分析,不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教育,就随便给戴上“落后分子”的帽子。这就使他们精神上感到很大压力,或者失掉了赶上先进的信心,自甘落后起来,或者造成同领导干部、同积极分子的对抗。
比如,布机间挡车工人钱彩英,由于只顾产量,不顾质量,次布出得最多。她脾气又急躁,常常发牢骚,同小组里的工人都处不好。于是,她就成了一个大家都不欢迎的“落后分子”。钱彩英呢?像她自己所说的:“人家看我样样都坏,看见我的缺点不是批评就是汇报,我就不服气,你讲你的,我干我的。”毫无疑问,对待这个工人采取这种态度,怎么能够帮助她进步呢?
再比如清花间的工人吴钟安,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十分困难。他成天愁眉苦脸,生产不积极,学习也不努力。但是,党员和干部不是从设法帮助他适当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着手去提高他的觉悟,而是简单地要人家把这种无法克服的困难“克服克服”,还批评吴钟安是“强调个人困难”“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并且也把他叫作“落后分子”。可以想像,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工人怎么能够积极起来呢?
还有布机间的老技术工人陈嘉太,工龄很长,技术很好,只是由于他看不惯有些干部指手划脚好批评指责别人,有时就冲着这些干部说:“你神气什么!我当机匠的时候,你还不知在那里呢?”就有人给这个老技术工人戴上“落后分子”的帽子。今年一月这个老技术工人提出一项很好的合理化建议,干部就不接受。十分明显,采取这种态度,能够发挥这个老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吗?
对待生产上落后或者思想作风上有缺点的工人采取的错误态度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这种情况上,就是只听取积极分子的意见,不听取其他工人的意见。有事先同组里的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商量,然后拿到小组会上去讨论,这种作法是正确的,是可以采用的;问题只是他们不应该把这种商量变成了决定,到了小组会上,就不注意听取那些没有参加事先商量的工人的意见。有一些人就发牢骚,说“人家是积极分子,咱们是落后分子,小组长眼里只有人家,没有咱们,让人家积极分子去忙吧……咱们这些落后分子落得休息休息”。不难理解,这种只依靠积极分子而丢掉一般群众的工作方法,怎么能够充分发挥全体工人的积极性呢?
应该承认:少数干部和党员所采取的这种错误态度,是为一部分积极分子所欢迎的。因为目前企业的总的情况是产量在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劳动竞赛中,每一个人都十分珍视集体的荣誉,小组里如果有一两个生产上不积极或者技术比较差的人,影响了小组计划的完成,就会引起少数先进工人对这些有缺点的工人的愤慨,个别工人还会对这些有缺点的工人歧视以至打击。有人常常把次品出得较多的工人叫做“次布大王”“退卷大王”,正是这种埋怨、歧视等等情绪的反映。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不去教育积极分子正确地对待工人的落后表现,反而支持积极分子的这种情绪,甚至带头对这些工人采取简单粗暴的斥责态度,这就更加助长了一些积极分子对待这些工人的不健康的情绪。
实际上,只要我们改变了对这些有缺点的工人的态度,不是去歧视他们、斥责他们,而是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这些工人生产上的落后表现也好,思想作风上的缺点也好,很快就会有所改变。就拿布机间的钱彩英来说,她被编到丙班第二生产小组以后,小组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她家中去访问,同她谈心,有什么事同她商量,对她的缺点采取了耐心说服的办法。比如发现她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出了坏布的时候,发现她只顾个人产量,抢开车,不认真检查布面的时候,就诚恳地批评她,向她说明降低了质量对国家的损失,说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样,钱彩英的次布逐渐减少了,也不再发牢骚了,同大家的关系也亲密起来了。清花间的吴钟安,小组了解了他家中生活困难的真实情况,工会决定给他长期补助,并且买了三双鞋子送给他的孩子。这样他的情绪马上好转,生产也就积极起来。布机间的陈嘉太,在干部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向他作了自我批评,又采纳和推广了他的建议以后,这个老技术工人对干部也没意见了,工作更加积极,在试制新产品中起了很大作用。
事实证明,问题不在于有些工人有落后的表现,而在于领导干部对他们的态度是否正确。只要领导干部对他们关怀、尊重,只要领导干部教育所有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去帮助他们,那末这种落后的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至于那些本来并不落后,只是由于某种特殊困难影响着他们的积极性的工人,或者只是有某些缺点的工人,就更容易积极起来了。


第3版()
专栏:小品文

何副厅长养病记
林里
何副厅长病了。高血压,失眠。
据说,何副厅长的病很重。在广州治不好,必须到上海去才行。
去上海以前,何副厅长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一个负责警卫和勤务工作的通讯员,一个负责读报和念文件的专职秘书,还有一个用公家钱雇来的女炊事员。
何副厅长迷恋于这种前呼后拥的生活,所以在去上海之前,就不能不做一番考虑。把所有随从人员都带上吧,显然太扎眼。不带吧,这些人不在身边,似乎又太有点冷清。
“这样吧!”何副厅长终于做了决定。带一个热心服务的男秘书,加上那个不太漂亮,但还年轻的女炊事员。然而这个决定还没有形成,何副厅长就一阵心血来潮,想起了他的部下。原来在他做处长的时候,他们那个处里有一位科长,叫曹鼎勋,同何副厅长一样:高血压、失眠。
“曹科长,这两天身体怎样?”何副厅长关切地问,立刻又接下去说:“我去上海养病,咱们一块去好吗?”
“我……我……”曹科长一下子不知道怎样表示他的感激,所以只是“我,我”了两声,又擦了擦他那湿润的眼角,就再没有说什么。
曹科长到上海治病,本来是不合规定的,就像何副厅长不该带那么多随从一样。但是何副厅长的嘴巴刚一张开,那位热心服务的秘书便打好了报告,做了预算,居然还得到了主管首长的批准。于是,何副厅长领先,曹科长随后,热心服务的男秘书在左,不太漂亮、但还年轻的女炊事员在右,这支不大也不小的养病队伍,就在1955年的二月八日到了上海。
这里还漏了一笔。——何副厅长的脑子不好使,记忆力不强,以致连读报纸、念文件都必须有别人来帮忙。可是这次出发去上海以前,他没有忘了叫他的秘书先跑一趟。比如说,看看住的地方安静不安静,安全不安全,招待所的厨师能不能做可口的饭,出门有没有汽车,以及其他等等。
秘书确实是个热心服务的人。他在去上海打前站的时候,就给何副厅长及其随从人员准备好了一切,还跟上海的招待所议定:如果住长了,房租太多,就由招待所直接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报销;住不长,就回广东报销。……一切就绪,安排妥当之后,何副厅长,这才带了他那支不大也不小的养病队伍到了上海。
何副厅长到上海后,住的是高级干部招待所,用了三个房间。招待所的设备很齐全,厨师的手艺,在一般人的眼里也还算是上等的。这样一来,何副厅长带来的女炊事员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但何副厅长又不忍心叫她空空回去。他转念一想,女炊事员的工作决定了:洗衣服,打开水……,“需要人的地方多着呢?”
也许是医生的医术确实高明,曹科长到上海后的一星期内,血压就一下变得跟好人一样正常了。但是何副厅长也不忍心叫他回广州。“既然来了,就多呆两天吧。”何副厅长开明地说。曹科长当然能够领会首长的用心,他说他还有些头昏脑热,在广州治了好久也没有治好。
何副厅长本来想在养病期间,学一学党的“总路线”文件。但他上午治病,下午也治病,有时候还要参加一些宴会,所以连“听”文件的时间也都“挤”掉了。至于科长、秘书和炊事员的生活和学习,何副厅长更是无暇顾及了。
“干吗呢?”热心服务的秘书因为无“务”可服,一向满面春风的脸上忽然泛起一层愁云。他抬头一看,身边还有一位比他闲得更加无聊的姑娘,于是,于是……他就把女炊事员当做了自己的临时夫人……。
何副厅长从二月初一直养病养到五月底。他觉得有所好转。可是上海的医生们却说:“这种病一时治不好。”并且随即开了另一付药方:旅行。
他决定按照医生的话去旅行。于是,何副厅长在先,曹科长随后,热心服务的男秘书在左,不太漂亮、但还年轻的女炊事员在右,他们逛了南京逛无锡,逛了苏州逛杭州……他们离开广州的时候,亚热带的玉兰花树还没有换叶,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百花盛开的夏天了。
何副厅长回来了。他带回来的是一千二百多块钱的报销单据。人们替他计算了一下,光是这笔钱就可以买一万斤小米,分给普通人,足够二十七人吃一年。这还只是在广东报账的,另有一些由当地报了账的费用还没有计算在内。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何副厅长手下的那一帮人,那位曹科长立刻受到检举——他在解放前参加“军统”和其他反革命组织的事一直没有交代。热心服务的秘书差一点没有丢了党籍,他受了留党察看的处分——因为他把女炊事员当成了自己的临时夫人。女炊事员再也不能跟何副厅长服务了,随即调到了别地。至于何副厅长——他还是副厅长。
上面所说的只是何副厅长养病期间的一件事。另外,比方说吧:原来何副厅长住的那幢宿舍,他说周围环境太乱,对他的高血压症不利,必须搬到别人办公用的地方去。副厅长嘛,说声搬,别人也不敢怎么样,就只好让他搬去。何副厅长搬到新居一看,屋顶不漂亮,墙壁上不知谁钉了那么多钉子,弄得大窟隆小眼睛的,据说对一个患高血压症的人也有影响,于是,他把嘴巴一张:“叫人来给我粉刷粉刷!”屋顶墙壁的面貌立刻一新了。何副厅长想看电影,他就把机关的电影队,先是叫到他的院里,继而叫到他的屋里去放映。
所有这些,何副厅长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因为他有几个忠实的部下,还有一群感情融洽的同事。当人们把何副厅长的所作所为,反映给中共广东省委的时候,何副厅长所属的那个机关——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安厅的分党组,就不紧不慢地写了一篇辩护词。当人们指出何副厅长的女炊事员的工资是由公家开支的事实后,那个机关的分党组负责人,先是一口否认,后又转湾抹角地说:
“那哪能呢?女炊事员绝对不在国家编制之内。据我所知,厅里并没有开支这笔钱,她的工资是由一个局的事业费开支的。”


第3版()
专栏:

省出版社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农村出版通俗读物
一般省的出版社今后的首要任务将是面向农村,出版以广大农民和乡、社干部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以满足农村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这是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北京召开的省级地方出版社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
座谈会认为一般省的人民出版社应该抓住农民通俗读物的几个主要方面,即:通俗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解释党的政策(特别是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的政策)的读物,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知识)读物和文化教育(包括扫盲)读物,进行长期的出书规划。
座谈会并且认为省人民出版社应该团结和培养地方写作力量,让地方出版社成为地方作家出版有益于人民的著作的园地。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中药研究所正修建药圃
北京天宁寺地区一块三十亩大的土地正在耕作。这里就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即将建立的药圃所在地。
中药研究所将在这里有计划地栽培药用植物建立标本区,以供生药研究工作中的系统观察和鉴定,同时中医研究院有关临床研究单位必要应用的鲜药也将得到供应。
中药研究所已经从全国十八个有关单位搜集到的250种药用植物和111种药苗,都将被集中移植在新建的药圃里。药圃里还将培植一部分中药研究所生药工作人员亲自采掘得来的药苗。为了配合血吸虫病和其他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传染病的治疗,药圃将特别搜集有关的药用植物加以培植,以供应研究需要。中药研究所生药工作人员还把从药材行买到的五十种种子类的中药进行了发芽试验,试验结果30%可以发芽。这些可以发芽的也将在药圃里播种培植。


第3版()
专栏:

志愿军官兵欢迎影片“董存瑞”
我国影片“董存瑞”等已开始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放映,这个新片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
当影片“董存瑞”在志愿军直属机关、部队中放映时,每场观众都非常拥挤,有的人看了两、三遍还想再看。许多单位的官兵在看过“董存瑞”后,举行了小型座谈会。发言的人都表示要学习董存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贵品质,和他完成任务的顽强性和彻底性。
许多官兵认为,“董存瑞”是一部成功的、起了很大教育作用的影片。和“董存瑞”影片同时在志愿军部队轮回放映的还有“南岛风云”、“怒海轻骑”、“平原游击队”等片,也都受到志愿军官兵们的欢迎。官兵们对祖国电影事业的进步感到高兴。(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举办十二城市工人乒乓球赛
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从今年五月二十七日到六月十日在北京举行1956年十二城市工人乒乓球锦标赛。
参加这次锦标赛的将有从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鞍山、旅大、哈尔滨、南京、广州、武汉、西安和重庆十二个城市中选拔出来的八十多名优秀的工人男、女乒乓球运动员。
这次锦标赛的竞赛项目有男子单打和双打;女子单打和双打。表演项目有男、女混合双打。


第3版()
专栏:

高等学校农业科学研究的成就
一茎九穗的分枝麦
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实验园地里,生长着一片一茎五穗、一茎六穗和一茎九穗的小麦(一般小麦每茎只有一穗)。这是四川大学农学院初步培育成功的分枝麦。
根据农学院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这些分枝麦最高每茎有260多颗麦粒,每颗麦粒比普通小麦麦粒大一倍,蛋白质含量也比普通麦粒高。分枝麦的茎秆很粗,相当于普通小麦茎秆一倍以上,不容易倒伏。
这种分枝麦是四川大学农学院根据米丘林关于植物定向培育的原理和米丘林果树整枝的理论,采用去掉小麦分蘖的办法培育成的。它比用杂交、整穗和短日处理等培育分枝麦的办法更简便,效果也显著。(据新华社讯)
早熟多产的番茄
山东农学院试验的“露地番茄早熟丰产规划试验”,正在改进设计,要求在1957年提出适合当地大面积栽培番茄早熟丰产的技术规程。
山东农学院这项试验已连续进行了三年,1955年采用番茄、甘蓝间作,在两亩地上收获番茄二万八千斤,甘蓝六千斤,番茄的产量相当于当地农民一般产量的四倍,成熟期比农民种的番茄提早十七天,结果期增加了十八到二十八天。
(据新华社讯)
大豆新品种
东北农学院最近培育出两个新的大豆品种,这两个品种都具有产量高,不倒伏,并且结荚部位离地面高适于机械化收割的优点。其中一个品种经东北农学院和宝泉岭国营农场几年来的试验结果,肯定它的产量比东北当前最优良的“满仓金”大豆品种还高25%到35%,成熟期也提前三至四天。
(本报驻哈尔滨记者)
推广优良稻种
沈阳农学院到四月上旬,已经向全国有关地区推广优良稻种102万斤。这批稻种都是辽宁省境内最优秀的稻种。其中Ⅱ—49—79水稻在繁育期间,每公顷平均产量有一万五千二百斤;农林一号以“单向密植”法栽培,每公顷平均产量有一万四千八百斤,当地其他品种的水稻产量只在八千斤左右。
这批稻种,都是学院教师、学生和农场工人去年在学院的实验农场繁育和精选出来的。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热情的印度人民 古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