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制止破坏林木的行为
赫重运
有些地区每年春天都要为植树造林忙碌一阵,但是,对于已有的树木和已经营造的幼林却不爱护,任其遭受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黑龙江省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龙江县利华村第三农业生产合作社把过去已经绿化的二十五度以上的山地毁坏了一公顷,砍下树木一千五百株。这个县的万发村把1954年种的幼柞树毁坏五千多株;白山区九里、荣福等村的十公顷幼树被毁坏了20%。原海林县八达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山坡上的柞树丛毁掉三公顷(每公顷有树五千株以上),使绿树成荫的山地变成秃山。这种现象在某些国营农场中也在发生。德都县七星泡农场随便在散生林中砍伐松木和杨、桦、栬木等达813株。龙江县农场到林网中放牧,对牲畜又不加管理,以致损毁半公顷多幼林。延寿县庆阳农场为了开荒,毁坏林地约十五公顷,同时把许多公路旁、河岸的树木也砍掉。
发生严重破坏树木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县、区领导机关长期不管护林工作。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认为,树木到处都是,砍伐一点没有关系。这些同志看到有人砍毁树木,采取了熟视无睹和默许的错误态度。
破坏林木的行为必须迅速制止。发生破坏林木现象的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纠正那种只顾造林不管护林的偏向,把造林工作和保护现有林木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经常地、广泛地向群众进行教育,把新造的林和原有的林都保护好。


第2版()
专栏:

办好国家粮食市场
李金堂
去年粮食统购结束后,湖北省就着手建立国家粮食市场,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粮食市场1,647个,这些市场大部分办得较好,交易活跃。据黄冈、孝感、江陵、枣阳、宜昌、恩施等五十三个县的不完全统计,一、二两月就上市粮食2,979万余斤。新洲县一区毛铺乡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市场卖出粮食四百余斤,买回了急需的肥料。江陵县将台乡兴隆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卖出粮食以后,立即买回了双轮双铧犁一部和猪二十四头。钟祥县东桥区平和乡农民朱运东,到国家粮食市场卖了稻谷三百零九斤,买回了优良的黄豆种籽二十六斤,他满意地说:“国家粮食市场不只是买卖方便,还有这样好的种籽,真是为我们农民服务的。”孝感县朋兴区朋兴乡农民萧洪发去年有余粮不卖,反而要求国家供应粮食;从朋兴区开展市场交易以后,他说:“市场上买得到又换得到,我何必把粮食藏到家里不卖呢?”于是就卖出了余粮四百二十多斤。
但是,少数地区领导机关单纯忙于农业生产和粮食统销复查工作,放松了对国家粮食市场的领导工作。有些干部认为去年粮食统购以后,农村已经没有余粮了;或者说去年余粮户和自足户都留够了粮食,缺粮户对定销数字也同意了,因此现在农民不再需要调剂有无了。由于这种思想障碍,有些需要建立市场的产粮区,到现在还没有把国家粮食市场建立起来;有些国家粮食市场由于地点选择不适当,或领导薄弱而不大起作用。在这样的地区,许多农民由于对设立国家粮食市场的意义不够了解,仍有思想顾虑。例如监利县沿河乡农民段振云,到市场卖出余粮1,647斤,怕干部说他不老实,就要了周转证(实际他卖出的并不是周转粮);天门县新堰市场附近的农民王成名,怕别人知道他有余粮,挑了三十斤稻谷到十五里外的一个地方去出售,却不到国家粮食市场出售。有些地区规定的手续制度过多过严,限制了农民的正常交易。宜昌县九区的乡干部规定:到市场买粮的人要先到乡政府登记;有的地区的市场规定凭票凭介绍信才能买粮。由于这些原因,致使全省有30%左右的市场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春耕生产季节已到,部分农民迫切要求出售余粮购买种籽和农具等生产资料,有些农民还要求进行粮食品种调剂,改善生活。因此,办好国家粮食市场就更加重要了。
要办好国家粮食市场,必须使农村工作人员和粮食工作人员克服那种认为国家粮食市场是“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应该使他们认识,国家粮食市场是粮食统购统销的重要辅助形式。许多事实证明,由于去年执行了增产不增购的规定,给农民留足了他们自己消费的粮食,农民手中还握有10%左右的余粮继续要求出售。据孝感、宜昌两个专区了解,在粮食统购结束后,农村还有余粮两亿四千余万斤。江陵县朱集粮食市场成立的第一天,就有五十多个农民进场交易,交易量达一千七百斤。有些市场上市的品种达十种以上。由此可见,对于设立国家粮食市场的必要性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各地应该对于市场工作进行检查,没有恢复的市场,应根据需要恢复起来;已经建立的市场应加以巩固、提高;选择市场地点不当的地区,应按照群众赶集习惯和当地经济条件,适当加以调整。粮食市场还要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的限制,便利农民交易。此外,还可以召开交易人员会议,或组织他们到较好的市场参观,以便交流经验,把市场办好。
各地的经验证明,凡是宣传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农民就消除了对出卖或调剂粮食的思想顾虑,粮食上市量增加。天门县多宝区市场原来等客上门无人交易,一月份两个市场上市粮食三十二斤;二月初向农民作了宣传,四日至六日三天即上市粮食三万多斤。公安县保田乡同胜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三十五户在粮食统销复查中,要求供应粮食;经过宣传,其中有八户不但不要供应了,反而到国家粮食市场出卖了余粮652斤,并退出了周转粮证四百五十斤。在宣传中,需要向群众说明:在粮食统购任务完成以后,余粮可以自由存贮,自由使用,继续卖给国家粮店或者在国家市场交易,互通有无,任何人不得随意干涉。


第2版()
专栏:

解决耕畜不足问题的两种办法
剑虹
今年各地农业合作社普遍要求深耕细作、扩大复种面积和更多地使用新式农具,需要的耕畜比往年多了。但是有些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对牲畜入社问题处理不当和饲养管理不好,发生了耕畜死亡和瘦弱的现象,耕畜数量有些减少。还有一些合作社只要大的、壮的耕畜,不要小的、弱的实际上可用的耕畜,这样就使耕畜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了。目前,不少地区耕畜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大牛、壮牛供不应求;一方面小牛、弱牛多得没人要。有些合作社因为在当地市场上买不到壮牛,便花费很多钱派人四出盲目购买壮牛。因为大家都不愿要小牛、弱牛,都想要大牛、壮牛,结果派到别处买牛的人也落了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农村工作人员便产生了退一步的想法。广东阳江县有些工作人员,因为想各种办法买不到大牛,便打算把一部分水田改为旱田,或是想减少犁耙次数。显然,这种消极的做法,是对生产不利的。
解决耕畜不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大力繁殖牲畜,但是,这是长远的事情,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那末应该怎样办呢?目前农业合作社有两种解决耕畜问题的办法。一种是像上面说的把希望寄托在购买大牲口上面,对社里现有的弱小耕畜不爱护,也不好好利用。这种做法是不能真正解决当前耕畜不足问题的。另一种是本着勤俭办社的精神,合理利用现有耕畜来解决当前的耕畜不足问题。有些合作社由于按照这一精神去想办法,充分发挥了现有耕畜的潜力,基本上满足了社里对耕畜的需要。经验证明,现在解决耕畜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加强对现有各种牲畜的管理,正确处理耕畜入社问题,爱护和利用弱小耕畜,积极挖掘本地、本社的耕畜潜力和有计划地调剂余缺。合作社在挖掘社内耕畜潜力的时候,应该特别重视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畜力。如瘦弱的牲口,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就可以提高它们的耕作能力;有一些较大的幼畜,虽然目前还不能耕作,但是也可以利用它们做一点轻活。有些合作社忽视小驴在耕作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错误的。吉林海龙县东村有五个合作社,就是从挖掘这些潜力来解决耕畜不足问题的。这几个社已经加强了对耕畜的饲养管理,把瘦弱的牲口单槽喂养,准备尽可能把这部分牲口喂壮一点,使它们在春耕中能担负一部分耕地;同时又找出了五头毛驴和一部分能使用的二岁子马和散牛,准备在播种的时候,让这些小耕畜轧辊子、做零活,抽出强壮畜力去开荒。
在挖掘了本社耕畜潜力之后,如果仍然感到畜力不足,就应该有领导地组织合作社之间、地区之间的耕畜调剂(包括买卖和农民习惯上的租借)。江西省原来到处嚷缺耕牛,但是经过仔细了解后,只要做好全省范围的调剂工作,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在县和县,乡和乡,社和社之间,畜力都有很大的差别。广东阳江县大沟区的笏朝乡每头牛要负担三十一亩多稻田,同一个区的华洞乡,平均每头耕牛只负担十四亩,这个区原报缺三百四十头耕牛,后来通过乡和乡,社和社之间的调剂,只缺一百头了。这样,因为缺的数量大大减少了,从耕畜较多的地区购买一百头耕牛,就比较容易了。四川温江专区的党政领导机关,深入地掌握了各地区的农事活动季节早迟,牛力多少和需要耕牛松紧等具体情况,组织各地区、各社按照共同发展生产和互利的原则,通过相互协商的办法,在全专区内展开大规模耕畜调剂。这样,不仅基本上满足了当前生产上的需要,而且由于很好地挖了本地本社的耕畜潜力,许多合作社都节省了很大一笔购买耕畜的资金。
当然,在正确解决畜力不足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耕畜市场的作用。去冬,四川省的供销部门就对各地耕畜市场和耕畜交易服务所的交易人员,普遍进行了训练,并且订立了市场管理制度和交易规章,这样在耕牛的正当交易方面,给了农业合作社很大帮助。有些地区把当地的牛贩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到产区贩运耕牛,在调剂耕牛的余缺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使牛价一直保持平稳。这些正确的做法,都是值得提倡的。


第2版()
专栏:

发挥地方工业担负协作任务的潜力
丁为
今年以来,沈阳地方工业同国营工业的协作关系不如去年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今年地方工业生产任务大量增加了,特别是机械工厂,仅中央调拨的双轮双铧犁即达二十三万台,今年一季度的产量为去年同期的195%。任务增加以后,许多工厂便只愿意接受整批的大宗的生产任务,而不愿接受小批零星的协作任务。二、许多为国营工厂担负协作任务的私营工厂公私合营后,有关单位在统筹安排生产中,没很好考虑原来的协作关系,许多原有的协作关系都中断了。沈阳变压器厂原有120个私营厂为它协作,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原私营三聚诚铁工厂为低压开关厂做气缸,质量也很好,公私合营后,却被安排生产普通的运输机部件去了。三、许多有协作任务的私营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产品质量下降了。如为低压开关厂加工电钮的国泰工厂,公私合营后废品率由30%上升到70%。
今年,国营工厂的任务增加了,需要地方工业担负更多的协作任务。但是,许多地方工厂都不愿跟国营工厂订协作合同。现在还有120份合同迟迟订不下来,已经订的合同也执行得不好。据沈阳市第一工业局九个专业公司统计,第一季度有41%的协作任务没按合同期限交货。国营沈阳第二机床厂有几种新产品试制任务,也因为所需要的铸件找不到协作对象而完不成。
沈阳市地方工业协作工作做得不好的客观原因,是许多国营工厂协作计划迟迟订不下来,没有较长期较固定的协作计划,因而给协作的地方工业增加困难。但是主要的是,有些地方工厂的领导人员认为今年的生产任务多了,困难小了,就强调企业生产能力不足,不积极接受协作任务,甚至把协作任务当作额外负担,能推出去的就尽量推。事实上,一般的地方工厂的设备运用率都没超过60%,只要有计划地安排,积极挖掘企业的潜力,争取完成更多的协作任务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批判和克服地方工业企业领导人员的不愿协作的思想。最近沈阳市生产协作委员会采取了措施,要求地方工业积极恢复原有的协作关系,不要孤立考虑自己的专业。凡是能够做的产品都要积极承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营工业的需要。同时,沈阳市还将分别组织一个或几个地方工业工厂同一个或几个国营工厂建立较为固定的协作关系,以便地方工业企业更好地满足国营工厂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使承担协作任务的工厂逐步走上专业化。


第2版()
专栏:

上海一批著名服装店迁来北京
上海市蓝天、雷蒙等十五家著名的公私合营时装西服店,已经分批迁来北京。还有造寸、万国、波纬、鸿霞等五家服装店将在月内迁来。
它们主要是为了适应首都人民对服装制作上日益提高的要求而迁来北京的。
在这二十家服装店中,有六家在设计、剪裁、缝纫技术上是上海第一流的,并且各具特长。蓝天时装店以擅长制作女西裤和各式高级女衬衫著名。波纬、雷蒙西服店擅长作男女西服。这些服装店中,有许多私方人员和职工是具有几十年经验的设计师和剪裁师。
目前,北京市被服厂正在为这些服装店寻找厂址。这些服装店正式开业后一般将保持原有经营特点,有的还将保持原有字号。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供应农药药械
各地供销合作社正在积极准备农药械的供应,帮助农民做好今春治虫保苗工作。江苏省目前已经下拨各种化学农药5,115吨,药械30,230架。浙江省仅在最近一个时期,现售和预售的农药有1,302吨,药械2,022架。安徽、山东等省正在开展农药药械的预售工作。
为了解决农药药械不能普遍满足当地农民需要的困难。江苏省最近已恢复了土农药的加工,决定在松江、南通、苏州等地区加工二千五百吨棉油皂、一千吨石灰硫黄合剂。这两项土药可以防治四百八十万亩田的虫害。浙江省为了弥补化学农药的不足,省供销合作社已指定专职干部负责组织土农药的经营调剂,将治虫有效的陈松脂、硫黄块等土农药准备加以利用。
各地还举办了农药药械使用技术训练班,训练了大批的干部和农民,使他们学会了农药药械的使用技术。


第2版()
专栏:

把工具送到生产工人身边
现在,在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机工车间工具组的小窗口外,再也看不见工人排成的长队了。这是实行送工具的办法以后的结果。实行这个办法以后,每年至少可以节省生产工人花在领工具上的一万多个工时。
青年工具员郑敏学在今年一月份,根据苏联先进经验提出了送工具的建议。这个办法不仅能节省工人的生产时间,而且,由于工具员深入现场,还能根据不同需要,合理地调配新旧工具。减少工具费用。(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农业合作社自建颗粒肥料场
四川营山县最近有51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小型颗粒肥料制造场,大量生产颗粒肥料。这些肥料场在四月上旬的十天内已经生产颗粒肥料八十五万斤。肥料质量都合乎要求,肥效大,用钱少,每百斤成本只在二元左右,八十斤颗粒肥料就能施作一亩秧田的底肥。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供应农民浸种使用的小苏打
上海市化学工业原料公司最近以七十五吨小苏打,供应江苏省松江专区农民在春耕生产中浸种时使用。
松江专区农民过去一般都用盐水浸种,现在纷纷采用了苏联用小苏打浸种的先进经验。用小苏打浸种,可以使稻种提前发芽,增强稻种的抗寒能力,促使稻棵发育强壮。据估计,用小苏打浸种,可以增加产量6%。
(本报驻上海记者)


第2版()
专栏:开垦荒地

到甘肃的移民已安居参加生产
今年年初到现在,由北京、河南迁移到甘肃河西走廊和甘肃北部黄河平原的二万五千移民,在当地农民和干部的热情接待下,已安居下来,参加了农业合作社,投入了农业生产。
移民一到目的地后,便搬进当地农民为他们早已准备好的房间,当地农民还为他们调剂了许多农具、日常用具和口粮,像接待来自远方的亲人。 (本报驻兰州记者)


第2版()
专栏:开垦荒地

山东移民二十万到黑龙江等地
山东今年春天计划到黑龙江、青海去的二十万多移民,到四月五日已有八万多人分别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这批移民中,将有十二万名青壮年到黑龙江省的依安等三十多个县分别建立四百多个新村;其余去青海省的2,135户一万多回民和到黑龙江省绥棱等县的一万六千多户约七万多人,也都分别参加了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 (徐引舟)


第2版()
专栏:开垦荒地

黑龙江开青年垦荒积极分子会
四月五日至九日在佳木斯举行了黑龙江省青年垦荒积极分子大会。大会表扬了先进事迹,交流了垦荒工作经验,进一步鼓舞青年垦荒积极分子在完成今年全省七十五万公顷垦荒任务中发挥突击作用。


第2版()
专栏: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

女见习技术员——高君诰
本报记者 曹葆铭 顾页
在山西省工业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在进行大会发言的时候,一个身穿蓝花衣裳、身材矮小的年轻的姑娘走到讲台前面去了。对到会的人说来,这是个陌生的人。有人想,这样小的年纪,她会在工业建设中作出什么贡献来呢!令人惊异的是她谈的竟是使用“快硬性混凝土”,不需任何特殊防冻设备,就可以进行冬季施工的重大问题,就是这个年轻的姑娘在国内首先试制成功了这种混凝土。会后,有许多技术人员拥向她,听她讲述经验!
她名叫高君诰,今年才二十二岁,是太原化学冶金建设公司第一公司的见习技术员,1954年夏季才从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毕业。
去年八月,高君诰到太原担负试验组的工作以后,便开始推广北满建设公司加工厂首先学习成功的一项先进经验——“干硬性混凝土”。这项经验在工地推广不久,北风就预告冬季快来了。在冰冻的日子里,打混凝土必须采用特殊措施从内部加热才不致冻坏,这时候唯一的办法是用电气加热,这将增加建筑的成本。高君诰当时曾想:“难道不能不用电热法吗?”这个问题使她坐立不安,到处去翻书,找寻新的施工方法。
一天,她在“建筑技术”杂志上发现苏联已经根据实验结果证明,能在混凝土中加入石膏,以加速它的硬化,提高它的强度。虽然文章里没有谈到这种混凝土在摄氏零度以下施工的情形,但是使她马上联想到,如果在干硬性混凝土中加入石膏,使混凝土在很短时间里达到设计强度,而不致冻坏,不就能代替电热法了么!
她想进行试验。但是,这种新方法在我国还没有人用过,她自己也没见过,领导上会不会同意呢!如果试验不成功,别人会不会笑话她呢!她有些胆怯了。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鼓起了她的勇气。一天,她同公司的青年们到太原市里去听这个大会的传达报告。在传达以前,她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读到一篇通讯。这篇通讯叙述了一个森林里的青年医生怎样被三只饿狼围困在树上,怎样疲乏地昏倒在萎草塘上,但是这个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鼓舞的青年,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胜利地完成了医疗任务,被群众称为森林里的好大夫。这个青年医生的英勇行为激动了她。她红着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内心在沸腾。
她一向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重庆解放的时候,她还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就从那时起,她受到党的教育,入了团。那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到工作中去锻炼啊!她曾经私自去请求一个榨油厂的厂长让她进厂工作,没有成功。中学一毕业,她又请求团区委介绍她进了重庆电工器材厂。工厂的一切使她感到新鲜。谁知才工作三个月,党和国家决定抽调一些在职干部学习工程技术,她又由工厂保送上大学了。最初,她对这个改变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工厂的同志们,特别是厂长——一个令她非常崇敬的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同志,为她能够上大学而高兴。她入学后收到厂长写来的信,信上谈到他自己怎样在长征中学到一点文化的。那时候日夜都在行军,由走在前面的同志背着字,让走在后面的同志读。但是,他学到的一点文化远不足以对付近代的工业技术,使他现时常常陷于困恼中。因此,他特别为她能上大学感到幸福。同志们的热情鼓励着她,使她深深地感到不能辜负党和同志们的期望,要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前进!
但是,就是她这个在党和同志们的期望中培育起来的青年技术员,今天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了。
在听传达报告中,她清楚的听到一句话:“困难只能吓倒那些懦弱的人!”这更刺痛了她的心。她一再问自己:“你为什么不进行新方法的试验呢?太懦弱了!自己不是正申请入党吗,这怎么能像个党员的样子呢!”
她一回到工地,马上向党支部写了一个报告,汇报这次听了传达报告的一些感想,同时请求支部支持她作新方法的试验。送上报告不久,团支部书记就找她谈话来了,并且告诉她:“党总支支持她的试验。”
从十月十五日开始试验新的混凝土。试验一开始就遇到困难。混凝土里掺入石膏以后,很难捣固,试验组的一个青年工人就埋怨她。她没有气馁,却提醒了她应该同试验室里的两个工人亲密合作。于是她就向他们讲解这个新方法的重要意义和试验的内容。这两个工人弄清楚试验成功后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都有很大好处以后,也积极起来了。工人向她建议:用热水代替冷水,可以使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延长,便于捣固。他们又用仪表一次又一次地测定水的温度,找到了适宜的温水,制出了第一块试料。但是,每当工人将试料送到城里去作温度试验回来的时候,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带回来不好的消息——试料达不到理想的强度,每一次她都紧锁着眉头。
十月底,天气越来越冷。加工厂在制作某项工程的大梁中,已经开始采用电热法了。公司只借到了一个变压器,工作效率很低,一天只能做一根多梁,而公司在这个冬季要完成四千多件混凝土预制构件。这时候,还有个姓吴的技术员跑来向她说:“冬季施工不用内部加热是不行的,你这样非把混凝土冻坏不可。”这使她一天到晚愁着试验如果不成功怎么办!
谁知就在这时,又出了一桩意外的事情。第一工地青年监督岗在墙报上向她发了个信号,严厉地批评她浪费了水泥。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在九月里按照甲方的要求配了一种混凝土,结果混凝土强度超过了国家标准,也就是多用了水泥。她一见这个批评便忍不住跑回宿舍去哭起来了!
哭过一阵以后,她想到很多事情。她想起当她在学校里读“青年近卫军”的时候,就热爱英勇冒险的丘列宁和果敢沉着的奥列格,人家那么年轻就那样的崛强,自己也应该是这样的。记得在填上大学的志愿书的时候,总是渴望到最艰苦、最困难的环境里去锻炼,去战斗!她想起她初到工地的时候,有的男同志认为“女的干不了这行”,不分给她工作,成天闲的慌。但是,她在团支部支持下,用自己的劳动改变了这些同志的看法。后来,她又同工人们一道解决了“管道油麻”等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法,工人欢迎她,领导上也表扬她。许多困难都过去了,现在却面对着群众的批评、面对着试验工作中的困难哭了。她觉得这是自己太不坚强,应该振作起来,向各种困难斗争。
第二天早上,高君诰又走向工地了。经过许多次试验,她最后还是克服了各种技术上的困难,“快硬性混凝土”试验成功了。
试验报告单是在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六晚上送回来的。高君诰一见报告单,马上就冲进经理办公室去,大声说:“杨经理,你看这个强度多好啊!”
“好!我们正在发愁的事解决了!你知道吗?原来决定大量采用电热法,因为没有足够的变压器,就停止了。现在有了新方法,没有变压器也能按时供应大批预制构件了。”经理高兴地说。
高君诰又跑去报告党总支书记、总工程师,他们都衷心地祝贺她试验成功。还到什么地方去呢?她实在一个人呆不住,马上又冲进正在举行的周末舞会,兴高采烈地随着音乐旋转起来。
公司立即在各工地推广“快硬性混凝土”。使用的结果是:它使混凝土工程的建设速度比电热法提高四倍以上,最后的强度也比用电热法的高。同时它能在零下二十度的气候可以不用电热法进行冬季施工,每方混凝土最少能降低成本九元八角多。武汉、兰州、唐山等地的工程单位从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派了成批的技术人员到太原学习这项经验。远在云南、黑龙江的工程单位也写信来索取技术资料。高君诰也收到许多来自祖国各地和志愿军的热情的信。
深夜,她还兴奋的睡不着。她要把自己的快乐写在日记本上。她第一句就写道:“亲爱的妈妈呀,我真太高兴了!从来也没有这样高兴过。我知道试验已经成功了。我为祖国作出了一点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向全国劳动模范看齐,向优秀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看齐。”(附图片)
高君诰(右)正在和工人一起作捣固快硬性混凝土的试验。
梁毅摄(山西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