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谁说地方肥源缺乏
田学达 高长任
扩大复种面积是农业增产的一个主要措施;采取这个措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增加肥料。湖南省计划今年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双季稻比单季稻要多用二分之一的肥料。因此,肥料供应工作,就成为供销合作社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攸县新市区供销合作社调查,在今年的生产资料供应中,仅肥料一项就占这个社生产资料经营总额的59%。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上指出:在12年内,大部分地区90%以上的肥料要做到由地方和农业合作社自己解决。在湖南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重大的努力。湖南省过去的商品肥料(饼肥)大部分是依靠外省调运的。今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农业增产运动,各地需要的肥料都大大增加了,商品肥料能够调到外地的数量就会相对减少。目前国内化学肥料的生产,也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解决肥料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大力发掘地方肥源,增积自然肥料。增积自然肥料,已经是各地冬季生产的主要内容,许多农业合作社的积肥运动搞得比往年都好。
在一部分农业合作社和基层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中,还有依赖商品肥料的思想。有的农业合作社一订增产计划,就提出要多少饼肥和化学肥料。有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甚至认为:发掘地方肥源,等于“公鸡生蛋”。他们一看到农业合作社要商品肥料的计划,就伸手向上级要。
事实上,湖南农村的自然肥源是很多的。不仅人、牛、猪粪年年都有,水沟、水塘、湖草等肥料也取之不竭,骨粉每年出产也很丰富。各地也发现了不少新的肥源,如茶油饼和一些野生植物等,都可以做很好的肥料。
现在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供应地方杂肥。初步计划由供销合作社供应杂肥4,000万担,并且计划有步骤地制造和推广颗粒肥料,这是很必要的。各县各区也应当这样做;各个农业合作社也要注意尽可能多积自然肥料。


第2版()
专栏:

不要忘了最主要的东西
本报记者 方青
重工业部建筑工程局哈尔滨第一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土木建筑公司)和哈尔滨金属结构公司、哈尔滨机械安装工程公司共同承建一座工厂。1955年10月份以前,由于互相扯皮,工程进展很慢。1955年10月以后,大家检查了本位主义思想,加强了协作,工程进展就快起来了。
这件事情的经过说明,在基本建设工作中,如果有关单位都不考虑整体利益,那末,即使遇到看来是很小的事情,也会争吵不休。例如在10月份以前,有一天,正当土木建筑公司忙于运输建筑器材的时候,哈尔滨机械安装公司却把一台笨重的机器堵在运输道路的咽喉上,把交通断绝了。土木建筑公司早就考虑到这台机器运行很慢,如果白天运输,一定会堵塞道路的,所以提议机械安装公司在夜间运输。机械安装公司则认为夜间运输还得安电灯,不愿费工费电,所以就抽了个空子把机械堵在交通要道上,以为这样就可以抢先运输。为了这件事情,双方开了紧急会议,直到土木建筑公司答应安设电灯以后,机械安装公司才让路。
又一次,机械安装公司把一架天车放在土木建筑公司正要挖土的地方,使得土木建筑公司的工程推迟了5天。
在另一些问题上,土木建筑公司也有责任。例如机械安装公司为了便于运输而修一条直通厂房的临时小铁道,这条铁道一定要经过土木建筑公司的混凝土加工场,土木建筑公司也不替对方想想,便把一大堆砂土卸在这条铁道上。
这样闹下去,不仅推迟了工程进度,而且妨碍了工人之间的团结。有时土木建筑公司需要用天车搬运一些器材,负责管理天车的机械安装公司无论怎么也不肯借。有一位工长甚至把脚勾在天车的弯钩上,说:“要叼就把我叼走吧!”
类似这些扯皮事情,不断发生,厂房基础工程因而推迟了54天。上级发现了这些问题,马上采取组织措施,规定了互相间的协作规程。地方党委了解到这些问题以后,也立刻派来工作队,召开各公司的党委书记会议,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思想见了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只是为本单位打算盘,怕自己吃亏,而忽略了一个主要的东西——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机械安装公司负责人检讨抢运机械、抢地盘卸天车的时候,这样说:“这些事看来是抢到前面了,是‘胜利’了,但是从整个工程看,进度却拖迟了。厂房的基础工程推迟了,我们应当多负些责任。”谈到工序关系的时候,他说:“当时只顾彼此闹意见,连这样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忘了:土木建筑方面的厂房建立不起来,我们的机械运来也没处安装呵!”
检查思想以后,他们就学习苏联经验,每天开一次各公司负责人碰头会,把想到将要发生的一切问题,预先拟出处理办法。这种制度以前也建立过,起先是各公司经理来,后来派科长代理,科长又派科员代理,会议不能解决问题,慢慢就流产了。现在,他们规定一定要公司负责人来。事实上,只要负责人亲自动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还设立了一个检查组,专门检查碰头会决议执行的情况。为了便于解决工地上临时发生的问题,又在每一个工程单位设一个“系统负责人”和两个助手。
在制度上,主要以一个比较详尽的协作规程,作为处理互相关系的蓝本。对一些工程的分工也明确了,合理了。比方过去安设天车的梁是由金属结构公司来作,而天车的轨道则由机械安装公司负责;窗框由金属结构公司来作,而窗子又由机械安装公司负责。这样,彼此间规格不吻合,也没法追查责任。现在规定这类事完全由金属结构公司承做。
从去年10月以来,通过以上这三种办法进行协作,收到了很大效果,像上述那些纠纷,现在是大大减少了。这里具有决定性的一条经验就是大家不要只打小算盘,忘了最主要的东西——国家整体利益,加速工程进度。


第2版()
专栏:

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怎样经营畜牧业
本报记者 林沫
农牧民愿意不愿意在牧业上走合作化的道路,最中心的问题是农牧业生产合作社能不能把牧业生产搞好,使社员增加收入,显示集体经营的优越性。根据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情况,农牧生产合作社要搞好牧业生产,需要作好七件事:
(一)实行移场放牧,改进放牧技术。过去分散经营的时候,半农半牧区一般都是定居定牧,牲畜不能经常吃到好草。合作社统一经营后,就可以增加放牧设备,合理划分和使用牧场;在大部分牧场较多的地区,都可以实行移场放牧。有的农牧业合作社划分了四季牧场,每处牧场都打了水井,实行四季轮放,牲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好草。有的把牲畜分类、分小群放,不断研究改进各种牲畜的放牧技术。有的还专门组织了技术研究小组,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二)选留质量好、数量充足的种畜,作好牲畜交配工作。目前很多地方因为种畜数量少、质量差,母畜失配的现象很严重。这种困难,合作社完全有力量克服。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购买良种牲畜,改良牲畜品种。
(三)充分储备草料。在有草场的地方,应该尽量使用马拉割草机割草。草场缺乏的地方,需要利用农作物的秸草,作青贮饲料,并且逐渐有计划地种植牧草,建立饲料基地。
(四)搭盖牲畜棚圈,圈内要保持干燥、暖和。
(五)做好接羔和保护幼畜的工作。
(六)建立妇女挤奶组,统一挤奶,并且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奶的产量。
(七)防治牲畜疫病。农牧社应该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及早地培养自己的畜牧兽医人员。
农牧业合作社应该根据生产需要,建立牧业生产队。牲畜多的社,应该有一个社主任直接管理牧业。牲畜饲养得好坏,决定于放牧工作做得好坏。因此,放牧要选择技术好、政治上有一定觉悟的人,并且尽量使他们专业化。有的社曾把放牧当成轻劳动,让半劳力或老年人去干;有的一季调换几次放牧人,都使生产受了损失。
农牧业生产合作社还要根据农业牧业生产的不同季节,很好地组织和统一调配劳力。有些社最初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农忙的时候就拉牧业方面的人,牧业吃紧了就拉农业方面的人,结果把农业牧业生产都搞乱了。一般地说,在牧业上参加放牧和挤奶的人,在生产季节是不能随便调动去帮助农业的。只有挤奶组的妇女,在秋季结束挤奶工作以后,能抽出一部分人去帮助打场。但是牧业上的春季移场准备工作、接羔保畜、割草、冬营地的设备等四种工作,都需要调动农业上的人帮助。特别是牧业上的割草季节,同农业上的锄地、放垅挤在一起;准备冬营地的设备又正是农业上的秋收打场时期。有些社因预先计划不周,往往在这时候发生紊乱现象。
农牧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人员和一般社员对农业牧业生产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农牧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只重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使牧业或农业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在农业生产队员和牧业生产队员之间,最初由于彼此对生产情况不了解,往往在劳动的轻重上互不服气。农业生产队的人说:“放牲畜的一天游游荡荡多松快,还得那么高的工分!”牧业生产队的人说:“犁地像扶着拐杖走路一样,多舒展!”因此,要教育全体社员认识到:农业牧业生产都要有技术,都要进行艰苦的劳动。
在牧业生产上,还必须逐步创造出一套科学的评工记分办法,保证参加牧业生产的人能得到合理的报酬,发挥劳动积极性。有的社对挤奶、剪毛、割草、搭棚盖圈、饲养幼羔和老弱牲畜等活计,已经规定了工作定额,实行了按件计酬制。如:挤奶,一头乳牛每天0.7分(包括制成奶食品);剪毛,一只绵羊0.5分;抓山羊绒,每两(按数量计算)0.2分;饲养牛犊、山羊羔,一只每天0.15分;饲养绵羊羔,一只每天0.1分。(按:饲养幼畜,一般都是妇女作,每人饲养二、三十只牛犊或羊羔,仍能照常处理家务。)实行按件计酬制以后,比过去单纯记时评分,劳动效率一般可提高30%到40%。
在放牧方面,目前一般是根据不同季节和劳动轻重评定工分。如在接羔、牛跑疯子(交配期)、青黄不接(青草、枯草交替时期)时期,放牧比较费力,一般是每天10分。通常情况下,每天7分到8分。冬季放牧,每天8分到9分。夜间打更,下雪下雨和刮大风天放牧,工分要高一些。同一个时间,放散畜、母畜、山羊、绵羊等各种不同的牲畜,工分也各有差别。这样作,能够保证放牧人得到比较合理的报酬;但是,对牲畜饲养的好坏,缺乏具体要求,不能进一步激发社员的创造性。在放牧上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包工包产、定质定量。譬如:放牧母畜,可以定出:放牧多少头,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受胎率、繁殖率达到什么标准,可得多少劳动日。放牧一般散畜,除按头数计算外,在质量上可以定出牲畜达到几成膘,或每头牲畜增加体重多少。这样,就可以发挥社员的积极性,促进饲养管理各方面的改进。当然,实行这种办法,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搞得很好,要在做的中间逐步改进。


第2版()
专栏:

工地上的移动房子
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局第一工程公司工长王玉福,根据黑龙江地区气候寒冷又盛产木材的特点,创造了一种预制式的暂设工程。工人们都管它叫作“移动房子”。
在前项工程结束的时候,王玉福利用剩下的500多立方公尺木材和短料制造了几座这种木房。他先设计好图样,把房子的墙壁和房盖划分成许多小块的构件,用废木料作好。用的时候,就把构件安装起来。在房盖的每个构件上都钉着铁环,墙上又钉着钉子,安装好以后,用铁丝把铁环和钉子连结在一起,就保持了房子的坚固。为了保持房内温度,一般都是两层木板墙,中间空20公分装满锯末,风吹不到房子里来。室外气温在零下15度的时候,屋里不结冰。屋里也可以安装取暖设备。房盖上的木板包上铁皮,可以防雨。房子有门窗,光线充足。工人都很欢迎这样的房子。现在这个公司各工区都用来做宿舍、办公室、食堂、仓库。
这样的预制式房子,每平方公尺造价27元,比土房的造价高一倍多,但它可以使用七、八年,移动15—20次。
使用这种房子安装起来很快。去年9月,这个公司接受承建哈尔滨车辆厂工人宿舍的任务。签订合同的时候,已经离开工时间很短,要是用草泥盖临时工房,时间来不及。但是,他们在开工前一天把预制木房构件运来,派了十来个人,在7小时内就架起一栋能容纳好几十人的宿舍,保证了迅速开工。
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房屋,他们统一了同类构件的规格,以便重复和统一使用构件。他们还研究了用油毡纸代替铁皮,以降低成本。
(戴月)


第2版()
专栏:

西藏第一次国产商品展览会开幕
西藏第一次国产商品展览会3月1日在拉萨开幕,展览出4,000多种国产商品。国产的绣花彩色绸缎、花布和瓷器等商品,是藏族人民很久以来就喜欢用的。展出的还有日用品、食品、服装和医疗、文化用品。
在农业馆里展出的国产农业机械和新式农具,以及牧业馆中的医药器械等,都是已经或将要在西藏使用的。
展览会还展出了西藏丰富的土产、特产和已经发现的部分矿产样品。这里有煤、湖盐、药材、皮张、羊毛,以及皮制品和毛织品。
展览会是由国营西藏贸易总公司主办的,将举行15天。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和拉萨各界代表首先参观了展览会。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清格来还在展览会的开幕仪式上讲了话。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安徽开展农业增产竞赛
2月下旬召开的安徽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响应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等的倡议,发起在全省开展农业增产竞赛运动。其中有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代表提出了增产指标和具体措施。他们的增产措施,主要是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求每个男子全劳动力每年至少做250个工作日,女子全劳动力每年生产劳动的时间不少于150个工作日。同时,发动一切能做轻微劳动的人参加适宜的生产。他们将继续扩大复种面积,改种高产作物,兴修水利,实行旱地改水田,保证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水旱灾害。施肥量要分别增加50%到一倍。他们将继续改进生产技术,克服粗放的耕作习惯。全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建议全省农业生产合作社,也都按照可能条件,订出先进计划和增产措施,把全省粮食产量,由去年的227亿斤,提高到270亿斤到300亿斤。(本报驻合肥记者)


第2版()
专栏:

湖南制定农业发展规划
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初步拟定了湖南省从1956年到1967年的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根据这个草案,全省到今年冬季将基本上完成全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到1967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稻谷每亩产量将达到1,000斤。对于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和牲畜等,草案中也作了详尽的规划。
(本报驻长沙记者)


第2版()
专栏:

湖北、安徽、江西联合防除红铃虫
湖北、安徽、江西三省在1月共同组成了棉花红铃虫联防委员会。联防地区沿长江两岸,从湖北广济县到安徽怀宁县,全长400多里,包括三省毗连的黄梅、九江、宿松等10个县的59万多亩棉田。在联防地区内,进行了各种防除越冬红铃虫的工作。宿松县已经在所有轧花厂、榨油厂和其他贮棉场所普遍喷药四、五次,并对枯铃和废籽进行彻底的处理。
(袁军)


第2版()
专栏:

铁路集装箱货物运送范围扩大
铁道部从3月1日起扩大了集装箱货物的运送范围,同时降低用集装箱运送货物的各项杂费。
集装箱是一种特制的大铁箱子,货物装在这种箱内运送,可以节省包装费,并且不容易损坏。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云南哀牢山上的一个农业合作社
屈永泰
从云南省新平县往西北走两天,跨过红河便到了哀牢山下。云层在哀牢山腰间浮动,使人很难看见这70里高的哀牢山主峰。我们走过了不知道多少森林间的山路,才到了哀牢山的峰顶。在这里,天气晴朗起来了一片草场上,散布着成群的牛羊。老远就可以听到牲畜脖子上铃铛的响声和牛羊的叫声。这就是1954年11月间建立的狗头坡生产合作社的牛羊。
狗头坡村住着13户少数民族农民。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人迹罕到的原始荒山。1945年,新平县帽泥乡的13户少数民族农民因为经受不住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地主的剥削,才迁到这云层上的原始森林里躲避灾难。但是,贫困追赶着他们。13户的全部收入,还不够三个月的口粮,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十七八岁的姑娘也穿不上衣服,只能披个麻袋片片。痛苦的日子,直到当地解放的时候才结束。1953年土地改革的当年,就有四户上升为中农,九户贫农也都有了土地。灾难和痛苦使这13户农民有了团结和互助的习惯。土地改革以后,他们就组织了互助组。全村有三个人参加了共产党,五个人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到1953年,有七户粮食已经够吃,其余的只差两三个月的口粮。但是互助组里集体劳动,分散经营,人力、物力还有很大浪费。
1954年冬天,这13户农民的代表参观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就自动地组织了合作社。13户农民除了自留菜园地和一小部分牲畜外,共入社土地137亩,羊539只,牛18头。从此,狗头坡的生产开始了新的一页。
一年多来,这个社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牛羊统一放牧以后,全社节省了1,000多个工,牲畜的死亡率也降低了40%。去年定耕的十多亩地都施了肥。为了抵抗野兽的侵害,社里还组织了一个打猎队,同时在靠原始森林的田地里搭了棚子,由劳动力弱的社员看守地里的庄稼。去年受野兽损害的粮食,只有60斤,比1954年减少90%。这个合作社成立以来,曾经遭到了两次空前的自然灾害。去年5月间,一场冰雹,全社庄稼损失了75%以上,在党小组的领导下,全社三天内抢种了全部的受灾土地,结果不仅没有减产,还增产22%。去年农业、牧业,比1954年共增产36.9%。
生活上改善了,他们还要在文化上翻身。去年他们自己盖了一所小学校,请了一位教师。村里的孩子都入学了。有的社员说:“我们多少辈子没有读过书,有了毛主席的领导,娃娃也能上学了!”
狗头坡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进一步发展山区生产,已经进行了全面规划。他们要把耕作区集中起来,以便进行田间管理,防止兽害;他们计划在今年再扩大定耕土地30亩;此外,还准备种植茶树、核桃等树木。在牧业方面,也要推广优良品种。


第2版()
专栏:

老年人越来越年轻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丁贵堂
去年冬间,我同几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到东北看了一下农业生产合作发展的情况。我们访问了许多农村。在这些农村中,我们极兴奋地看到了一般青年男女都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地劳动着,在建社、扩社、并社、办高级社,也在翻地、积肥、拉粪、打谷、修坝。同时,我们也到处看见了思想进步、朝气勃勃的老年人。他们欢欣鼓舞地拥护合作化运动,主动积极地参加合作社和生产劳动。他们的劳动能力,在一些工作中并不逊于青年人,有时甚至过之。他们的热情,更鼓舞了青年人的积极性。
黑龙江省双城县富礼村的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一位梅老太太,已经72岁了,仍然是一个好劳动力。当她入社的时候,怕人家不要她工作,竟瞒了5岁。她工作起来,比青年人还有劲,无论别人如何劝她休息,她也不休息。她常说:“生活好了,干活也起劲。”她的行动鼓舞了全村妇女的劳动热情。我们问她去年挣多少工分,她很自然地回答:“不为挣分,为的是给国家生产更多的东西。”照当时说话的情形来看,我们肯定地认为,她这番话完全是由衷之言。
在同一个村子里的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一个82岁的张发老人(单身汉),社里的领导人员认为他年岁太大,不让他工作。可是,他不肯坐享清福。他主动地为合作社侍弄菜园子,一年到头不闲着,以社为家,日夜不离开。前进社转高级社的时候,他高兴的不得了,激动地说:“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还赶上了社会主义!”
双城县的信礼村,有一位73岁的烈属佟德海。他不但劳动得好,思想也相当进步。当他的两个儿子为祖国光荣牺牲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不但没掉泪,还安慰家里的人和同村的烈属。这个老人从来不要政府照顾,不要代耕。他常说:“咱自家有劳动力,为什么要增加国家的负担呢?”去年春节的时候,他口头编了两个“春条”,叫孙子写出来:“毛主席,爱人民,克服苦难舍己身,这大恩典难相报,仅可体贴他的心。”另一条是:“立新春,到新正,新人民要作新事情;哪为旧,哪为新,手拍胸膛问良心。”它给我们念了以后,还给我们解释说:“克服苦难舍己身”是指毛主席为全国人民的利益,战胜了千难万苦;“仅可体贴他的心”是说要对起毛主席,只有响应他的各种伟大的号召。“新事情”是指社会主义。“哪为旧,哪为新,手拍胸膛问良心”,是说:旧社会好或是新社会好,问一问我们的良心自能知道。
在辽宁省海城县牛庄镇鲍沙河沿的灯塔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一个73岁的社员李金生,自入社以来,劳动一直很积极。他对我们说:“现在我真的体会到只有合作化,才能增产,才能摆脱贫困,才是走富裕的道路。”在同社中有一个72岁的社员鲍百千,家有6口人,入社以前缺吃少穿;入社以后,负责牧牛,并且积极积肥,现在已经丰衣足食,每天工作得更加积极,把黄牛当作自己的牲畜,日夜关怀它们的安全和饱暖。
海城县周石村的日增二社社员杨殿公,63岁,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劳动积极,并且把所有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作为投资,以社为家,整天地在社里工作,不肯休息。同县的庙沟村新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贾德文,63岁,平常劳动就很好,入社后工作更加积极。在合作化运动大发展后,他头一个嚷着要建立高级社。他说:“我这么大岁数,怕再晚就赶不上社会主义了!”
我们到处都看见,农村里的老年人越活越年轻了。这些老年人在解放前大多数是贫雇农,解放以后翻了身,当家作主,不再受人奴役;分了土地,改善生活,不再挨饿受冻。他们从实际生活中认清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对于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坚强的信心和无限的希望;并且认识到:现在入了社,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就是子孙后代的幸福也有了保障。他们回想以往,瞻望将来,心情自然畅快,体力也就随着增强,干活的劲头越来越大,甚至劳而忘倦了。
我们访问农村的时候,到处见到欣欣向荣、喜气洋洋的现象,已经感觉空前的激动;又看见了这些老年人满怀信心热情地劳动,更使我们有说不出的兴奋。我们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若干年。特别是我本人。我在旧中国海关工作30多年,受尽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欺凌压迫。随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海关获得了自主,旧中国海关关员翻了身,我自己做了人民海关领导人之一,备受政府照顾,真正能为中国人民服务,使我数十年在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和闷气,都消除了。我国开国以来,仅仅数年,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伟大的领导下,几乎百废俱兴;凡有措施,样样都好,无一不合乎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无一不获得了伟大的成就。伟大的富强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建成,就在眼前。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国的人民,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更都能享受着伟大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荣和幸福,这更使我心情万分愉快,精神倍发,体力也随之较前健壮。访问过农村以后,看见了那些朝气勃勃的老年人,更使我自己感觉又有些年轻。我愿在我有生余年,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领导下,加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彻底改造我的思想,提高觉悟,坚定立场,使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更有效地供献我所有的力量。


第2版()
专栏:

第一汽车厂总装配车间调整生产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汽车的最后一个工序——总装配车间汽车总装配线,已经在春节前夕调整生产。在调整生产中利用苏联供应的总成和零件合成品,装配出来的汽车的质量达到标准。 李可明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