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谈“拉客观”
黄涛
有些人,喜欢强调客观困难,对明明可以办得通的事情,摆出一付为难的面孔,看来真像是困难重重;而当他们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没有把工作做好的时候,检查起来,又常常是生拉硬扯地归咎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怨天尤人,文过饰非,一切好像同自己无关。这种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拉客观”或“强调客观困难”。对于这种“拉客观”的人,给以应得的批评,从而推动工作,原是对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不少人,特别是有些单位的领导者,滥用了这个名词,以致所谓“拉客观”竟也成为他们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比如,当上级有所命令或布置之后,下级在执行中由于思想不明确或行不通而提出一些困难问题,要求帮助解决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往往就是:“不要拉客观,有困难自己去克服”;有些工厂工人开生产会议检查完不成计划的原因,有些人提出了一些有关领导工作、管理工作上的缺点,就又会马上被制止:“不要拉客观,主要的是检查自己”;甚至有的工厂盲目推广某种操作经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至损害工人健康,而当工人提出意见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又是:“不要拉客观,熟练了就好了。”看来,这些单位的领导者认定自己所下的命令都是百分之百地正确的,布置的事情是必然办得通的,谁如果提出意见,谁如果办不好,那就是“拉客观”,“强调客观困难”。
于是谁受到了“拉客观”“强调客观困难”的责备,谁就等于受到了缺乏责任心、贯彻执行领导指示不力、组织性纪律性不强……的批评,归根结蒂,这个人思想意识有问题!久而久之,下级有意见也不提了,群众有困难也不讲了,有时候即使事情行不通,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在领导者,由于堵塞了下级的口,也就产生了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的毛病,以致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损害工作。
当然,决不能说下级和群众在工作中提出的任何意见都是正确的。但是,情况总不外下列三种:一种是正确的,那自然应当听取;另一种是非掺杂,则可以接受其对的部分,批判其错的部分;第三种倒真是纯属“拉客观”、“强调客观困难”的,但也不妨倾听一下,经过具体分析,向下级说明道理,给以适当的批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总之,不管什么情况,那种不分青红皂白、不经调查研究、一概用两句话打回去的做法,是大成问题的。
尊重客观,从客观实际出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特征之一。一个领导者,如果厌恶以至拒绝下级提意见,动辄斥之为“拉客观”“强调客观困难”,结果是“客观”没有了,只剩下主观,那还成为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呢?


第8版()
专栏:

埃及,埃及!……
鲍昌
十月里的一天,红海在蒸发热气,
苏伊士运河里,轮船在自由地来去,
圣西奈山,还是那样的庄严肃静,
忽然间,一片黑烟从你的边陲上升起,
埃及,埃及!什么灾难降临在你的土地?
一串烧夷弹在田野上炸开,
橄榄园里立刻纵横着尸体。
那穿着黑衣的农妇在血泊里倒下,
吮着她奶头的婴儿没命的悲啼。
埃及,埃及!你遭受了突然的袭击!
那是些眼睛布满红丝的以色列兵,
和戴着皇家军徽的“英雄”、迷恋着香槟酒的“勇士”,
他们烧起三K党式的火十字架,扑向了你,
嘴里咀嚼着“中东殖民帝国”的疯狂的呓语。
埃及,埃及!你的对手像恶魔般的凶厉!
别看他们穿的燕尾服悉索作响,
有谁能管他们叫作人——这群尖头绅士!
他们脱下白手套,露出毛茸茸的手臂,
用重磅的杀伤弹,向开罗小学校投去。
埃及,埃及!你的敌人是空前的卑鄙!
这些天来,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们,
都在注视你——尼罗河畔的觉醒了的儿女。
我们早上等着报纸,晚上守着收音机,
倾听每一则电讯,激动而且焦急。
埃及,埃及!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怀着你!
我们的眼泪时常在眼眶里打转,
当我们在照片上看到埃及敢死队在太阳底下宣誓。
呵,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更壮丽!
你自由的儿女唱着战歌奋勇抗敌。
埃及,埃及!赞美你呵,光荣和正义!
我们高兴地听到,你歼灭了一批敌机,
万岁!我们立刻欢呼,心中充满狂喜。
尽管你面前还摆有重重的困难,
但我们坚信:你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埃及,埃及!飘扬吧,你的绿地星月旗。
浩荡的尼罗河啊,和中国的长江一样漫长,
雄伟的金字塔啊,和长城一同给人类带来荣誉。
在悠久岁月里,两大民族同饮过痛苦之杯,
在解放的火炬中,我们更会结成无间的友谊。
埃及,埃及!相信吧,六亿中国人民永远和你在一起!


第8版()
专栏:

到得延边两目花
康濯

我想重复提到刚才说起过的朝鲜族的农村妇女赶着和金时龙握手这一事实,来开始记述我对延边的另一个印象。这是关于妇女和文化的印象。我首先要说的是,虽然谁都知道我国各族人民都有着惊人的勤劳的品质,但是,在延边,你却处处都会突然耳目一新地强烈感到,朝鲜族妇女在劳动上实在是极不平凡。一个母亲,在街道上或在火车站上,可以顶着、挎着几个包袱,还背着、拉着几个儿女。妇女担负着全部的家务,包括用罐子顶回全家用水的家务。在农村,田地里除了少数几种最繁重的活儿,其它的几乎全部都可以由妇女操作,庄稼地里往往也是妇女多过男人。汉族农妇挖厕所起猪圈的不多,这类事在延边却显得并不奇特。而朝鲜族妇女又还普遍有着相当高的文化,她们在这方面和男子决无差别,那闻名全国的歌声和舞蹈就是证明。并且,我还知道即使是汉族的农村妇女,也没有养成朝鲜族农妇那样同外人见面握手的习惯;而这绝不只是习惯方面的事,这里容或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从握手的习惯扯到文化,也许有些勉强。那末,让我提到一个名叫金玉子的朝鲜族姑娘。她这个名字出现在长春市一个业余画展中的一幅油画上。这幅画的主体是一个很大的、劳动气息强烈的牛头。这是那个画展中的一幅得奖作品,这个作品现在运到了北京。而在这幅画的作者名字的前边,还标出了“农民”两个字。农民能够画得这么好?能够画油画?而且还是个妇女呢!千真万确!我曾在图们江镇上,无意中幸运地遇见了金玉子。她是一个农业社员,一个不久以前的初中毕业生。她刚从延吉领取了吉林省发给的油画奖金,当时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和她的一个女同学,陪伴着我们,踏着图们江边寂静无声和明光耀眼的月色,在我们的国境线上,凝望着近在眼前的对岸的朝鲜南阳镇和朝鲜的不屈的山川,来回散步。她和她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这里中朝国界上的情景和友谊,而且还为我们跳舞唱歌。金玉子能够表演出她见过和听过的许多舞蹈和歌曲,包括从电影上学来的梅兰芳的舞蹈和印度的歌曲。和她那个苗条的、沉静的同学相比,金玉子是一个胖胖的、粗犷的、智慧逼人的姑娘。我将永不忘怀地感谢她和她的同学给与我的那个幸运的、丰富的、引发我万缕思潮的夜晚。
而令人激动的像金玉子这样的男女,在延边城乡是成万成千。和她同时得到画奖的,我就碰到三个。其它先进的劳动知识分子,到处都是,差不多每个二百来户的农业社里,都有三几十个大中学毕业生。教育十分普及。每年全自治州销售的出版物,平均每个人要买走两本半。体育运动更是发达,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这种或那种球队。最近举行的1956年八县足球锦标赛,就包括了延边全部的五个县队。今年全国少年排球锦标赛女子队冠军,也是被延边夺得……。
我还要匆忙地记下另一个朝鲜族姑娘,这是延吉公园里一个十九岁的养虎的姑娘。她叫尹寿德,初中毕业。硕长的黑红的外形,勇敢的沉思的气质。不到一年以前,当地猎人猎获了一窝四只有名的长白乳虎,送到公园,尹寿德就自愿接受了喂养的任务。当时老虎只有猫那么大,她像带小孩一样给喂牛奶,后来并慢慢地喂肉。不久,她恋恋不舍地让两只老虎去了长春;现在的两只,照她说是一男一女,都有她给取的朝鲜语的名字,都是四尺来长,都会在铁栏内钻圈、玩木球和推磨。她穿着一件俄罗斯式的肥大的系腰带的桃红色缎料上衣,又精干、又显眼。只要她在铁栏外的任何角落微微露出一点儿身影,栏内凶猛吼跳的老虎立时就悄声没息,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她那个角落。等她刚刚露出身子,老虎马上就朝她扑去,从栏缝里伸出前爪同她握手,然后就拿嘴吻她的手,舐她手指头上掐着的花朵或树叶,亲昵得好像要她抱一抱。她也就自然而亲切地在虎头、虎嘴和虎身上拍拍摸摸,接着又绕着铁栏来回跑动;这时候,老虎好像生怕失掉了亲人,也在栏内急喘喘地跟着跑动,并且来回钻过挡在它的路上的、木条编成的半扇隔扇上安设的圆圈。这人虎之间是如此地融洽无间,只是在尹寿德进入铁栏以后,情景才略有不同。她拿着一根铁棍,把一只虎赶回住处,放另一只虎出来的时候,被赶的一只总不大听话;于是,她一边挥动铁棍,一边呵斥,采取着半强迫的行动。当然,她的虎也就只能很快地向她低头。
延吉有人传说,尹寿德有一次接近她的虎的时候,因为没有穿上特殊的红缎上衣,竟被老虎错认,咬了她一口。又说,当她自愿接受养虎任务的时候,她的爱人不同意她的行动而又阻挡不住,竟跟她断绝了恋爱关系。这都是动人的传说,后一说更是人情浓重而意味深长。不过,我说不出这些传说的准确程度。我曾夹在轰动的人群中,久久地看过尹寿德和她的老虎,并且获得和她谈话的幸福。但她谈得很少。她只说,小虎很好玩,也很好喂;长大了,她是“外亲内威”——在铁栏外待虎特别亲,栏内多少施点威势;虎吃的牛奶一直是煮熟的,如今每一只每天吃五斤肉,肉也一直是切成细片——这可以不至引起虎的野性。又说,她这都是从书上学来的,可惜这方面的书实在不好找。此外,她还谈到党和政府对她、对虎的关心和照顾;她说:
“每隔几天,总有首长来看我和虎,还总问我有什么困难……”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低头,沉默,再也不说什么。
这个养虎的姑娘,竟是这样地靦觍,这正如她在老虎面前那样显得十分平易。但是,这难道不正是她勇敢、顽强和智慧的突出的表现,比她那耀眼的红衣还要突出的表现么?她的真正的不平凡,正是她的平凡的举止。
延边,延边,惊人的美丽,养育着平凡而又惊人的儿女。那看不尽的山川风物,那说不完的优秀人物……我真是“到得延边两目花”,我真是制不住自己感激、敬仰和虚心学习的情绪。(续完)


第8版()
专栏:

一针一线(木刻)  张怀江


第8版()
专栏:

“婆婆嘴”
刘衡
我调到鞍山冶金化学建筑工程公司包头分公司当工人不久,咱们的工长告诉我:“苏联专家马斯良耶夫可好咧,到底是社会主义国家派来的人!人有学问,思想又好,工作耐心,又能吃苦,还爱下工地。可是就有一桩,他是一个婆婆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的工长不肯对我说。
那天,咱们正在工地上挖土方、挑土筐子。我一抬头,看见有一群人正对着咱们看,这群人当中有个是苏联人。在我旁边跟我一块挖土的小李(他比我早来八个月)告诉我:“看!那个就是马斯良耶夫专家。”我问:“旁边那几个穿呢子制服的呢?”他说:“那是咱们分公司的负责同志。有几个我倒认识,还有几个——他们很少下工地,咱也不认得他们谁是谁。”
咱俩正说着话,那一群人已经转过身,把咱们的工长围起来了。我也赶紧围上去,想听听“婆婆嘴”说些什么。
专家说:“唉,我不是对你说过好几次啦吗?你应该想办法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不应该让工人老挑土筐子。随着旧中国的死亡,新中国的成长,在施工工具上,也应该用新的慢慢来代替旧的。当工长的应该注意工人劳动的时候,脸上有没有笑容,因为劳动是愉快的。如果工人脸上没有笑容,那就是他们工作太累了!”
工长说:“我们已经在想办法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分公司准备买几部挖土机、运土机。”
“你们不必去等挖土机、运土机啦!因为一来不知它们什么时候能够运来,二来就是运来了,也不一定够用。我不是对你说过好几次吗?我真不懂你为什么还要把几十辆推土小车闲在库房里长霉,不肯拿出来用!小鸟拿到手上总比老鹰飞在天上好,咱们苏联的机械化也是一步一步走来的,不必专门去等大机械。”
“如果咱们都用小车推土,恐怕得另外添一个工长……”
“是的,工人用的工具越简单,管理工作就越方便。工人用的工具越复杂,管理工作就越麻烦。工人们用扁担挑土筐的时候,工长在旁边看着,几乎不费什么劲。如果工人们用小车呢?工长就要注意施工组织、流水作业等等,领导艺术就高明了。咱们当领导的不能光图自己省事,让工人吃苦。我想,如果土筐是挑在你的肩上,恐怕你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了。”
噢!这一下子我全部明白过来了——
为什么咱们的工长说马斯良耶夫是“婆婆嘴”呢?因为他自己不好好执行专家的建议。专家忍不住,来一次,就讲一次。再来一次,又讲一次。
为什么咱们的工长不好好执行专家的建议呢?因为咱们工人肩上的担子轻了,咱们工长肩上的担子就重啦!——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们当工人的都欢迎先进经验、发明创造,而有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常常不爱先进经验、发明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8版()
专栏:

西藏萨迦格言
善心的人们辛辛苦苦的成绩,
恶人用一句话就能破坏无余;
农民们成年累月辛苦种的庄稼,
冰雹用一刹那工夫能毁灭干净。

愚昧的人一心在寻求个人安乐,
结果却都是得到痛苦和痛苦;
不是见到被病魔纠缠的人们,
为了摆脱痛苦而戕害了自己生命?!

马蹄痕印很容易被水灌满,
小小仓库很容易被财物装满,
狭狭田园很容易被种籽撒满,
量窄的人很容易被一点知识所陶醉。

没有学问的人们,对学者特别嫉恨;
雪山冬天长出的禾苗,人们还认为是不吉之兆哩!
王尧选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