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第一汽车厂建立正常生产秩序
解放牌汽车不断从总装配车间开出来
新华社长春14日电 在全面开工大量生产汽车以前,第一汽车制造厂已经开始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
连日来,这个厂的总生产调度台不断地下达着厂长和总工程师的指令,各车间和供应部门都按日按时地把各种汽车的总成、零件等送到汽车生产的活动中心——总装配车间里来。在总装配线的终点,不间断地开出“解放”牌载重汽车。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大量流水生产,要求全厂各部门必须紧密地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停顿,都会破坏整个有节奏的生产。目前,第一汽车制造厂已经开始建立起组织各项生产所必需的管理秩序。从调整生产以来,全厂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都先后学习了组织设计和苏联汽车工厂的先进管理经验,在“边学习,边贯彻”的方针下,结合本厂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生产、计划和技术等各种管理制度。根据大量流水生产的特点,还在全厂装设了由二十多个生产调度台组成的生产调度网。


第2版()
专栏: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流动资金周转加快
辽宁不少厂矿收回全部投资
据辽宁日报讯 辽宁省国营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头三年九个月里,已有五十九个大型厂矿收回了国家对这些企业的全部投资(包括原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等)。这些厂矿包括四个石油厂,七个冶金工厂和冶金矿,九个机械工厂和电器制造厂,八个建筑材料厂,十二个化学工厂,九个纺织工厂,四个造纸厂和两个卷烟厂。
这些厂矿三年多为国家上缴的利润,相当于全部积累的60%以上。其中,轻工业工厂的利润上缴率最大。
重工业工厂回收国家投资的速度也是很快的。鞍山钢铁公司从1953年到今年8月末回收的投资总额,可以建设起沈阳第一机床厂这样规模的现代化机床厂二十座。青城子铅矿由于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了原有设备的潜力,仅在一年内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国家投资的回收工作所以卓有成效,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流动资金周转加快的结果。目前一般轻工业工厂的流动资金每年可周转五次到六次,一般重工业工厂周转一次到两次,为加快生产周期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第2版()
专栏: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加紧施工准备工作
新华社郑州13日电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到目前为止,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已经完成了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开挖了四百多个试坑、竖井和平洞,完成了八千多公尺深的地质钻探,为初步设计提供了地质资料。现在,工程的初步设计正在编制中。
从陇海路会兴车站到黄河三门峡的公路专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已经完成了80%,预计11月可以通车。会兴车站到三门峡的铁路专用线,也已经在9月初开工,预计明年2月可以通车。施工职工的宿舍已经建成三万多平方公尺。服务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新城市建设在9月开始了,建设这座新城市的建筑工人,正在距三门峡十八公里的一块高原上搭起密密麻麻的建筑架。施工所需的各种辅助工厂也在筹建中。
河南、湖北、山东和全国各地支援的干部和大学专科毕业生,继续一批批地来到了工地。担任三门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施工任务的建坝一分局已经到达工地,并在左岸山脚下点响了平整施工场地的炮声。大坝施工计划已由三门峡工程局开始编制。


第2版()
专栏:

西藏发展兽力运输
据新华社讯 西藏地区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兽力运输,以促进各城镇和公路沿线的物资交流。目前,各地机关、各个工地都在制造马拉车,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发展到两千辆。
自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后的两年多来,民间的兽力车普遍有了发展,仅拉萨市就已经有了九百辆马拉车。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交通处最近拟订了关于私营运输业兽力车组织管理实施办法,将根据车主自愿原则,成立联营,实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第2版()
专栏:

赤峰造纸厂投入生产
新华社赤峰12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去年开工兴建的赤峰造纸厂,最近已正式投入生产。
在这座工厂里安装着近代化的造纸机,现在每天能生产十二吨黄板纸,供给自治区及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区作工业品包装用。造纸所用的原料,是当地制药厂制造麻黄素剩余的麻黄乌和麦秸,制造成本较低,质量也很好。
这个厂还计划再安装一部造纸机,利用当地苇子,生产新闻纸。


第2版()
专栏:

北京许多工厂节约钢材有成绩
新华社12日讯 各种节约钢材和合理使用钢材的经验和方法,开始在北京市的工厂中广泛采用。
琉璃河水泥厂制造水泥的磨机需要大量钢球,工人们想办法把废钢球加工制造成好钢球再用,今年八个月节省了一百九十多吨钢材。机修车间在9月份做水泥窑、水泥磨等设备大修配件中,工人们用废料加工代替新料,六天里就节省了新钢材五十三吨多。
丰台桥梁工厂结构科技术人员陈渊、张宗远,修改了三十二公尺钢板梁的设计,在不影响桥梁承重的情况下,把每片梁的四个接口改为两个。最近工厂做的十二孔桥梁,就节省了十四吨多钢板。
北京农业机械厂最近进行了旧废工具翻新工作,可以节省上万公斤制造工具的优质钢。现在,这个工厂已经做出计划,准备把废工具库里约一万件旧工具,拿出来稍加修理后重新利用。这些工具中包括贵重的钻头、高速钢工具。
此外,北京市物资供应局还组织了工厂之间相互调剂钢材的工作。有四十三个单位已经把本单位急需的和暂时不用的钢材报告物资供应局,现在已经交换五百吨以上,北京冷藏库筹备委员会因为缺少各种规格的元钢不能开工,但是有一百八十吨型钢暂时不用,而北京农业机械厂、北京市机械厂急需要型钢,经过物资供应局从中调换,双方的问题都解决了。


第2版()
专栏:

重庆钢铁公司职工积极搜集废钢铁
本报讯 重庆钢铁公司的职工们在去年搜集利用废钢铁三千三百七十多吨的基础上,从今年1月到9月20日,又搜集了废钢铁达一千零六十多吨。
虽然今年生产任务比较忙,但很多职工都自觉地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搜集废钢铁的活动。如技术供应处的职工曾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废钢铁三百多吨。运输起重班的职工们,每星期都有三十到四十人参加搜集废钢废铁。仅仅今年6月份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搜集了二百七十多吨。目前这个公司的职工们已订出第四季度搜集废钢废铁计划。他们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再搜集废钢铁九百吨。 (林邦镐)


第2版()
专栏:

克服主观主义 密切联系群众
西南第三工程公司改进领导作风
本报昆明讯 西南第三工程公司改进领导作风,提高了工作质量。过去这个公司因为干部少,领导同志整天忙于开会、签发公文等等,各项工作只是领导同志商量了就算,很少深入下层听取工人的意见。他们对工人的生活福利也不够关心,加上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部分工人曾一度有过不安情绪。4月份以来,公司的领导同志重视了这些问题,并注意克服过去所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他们贯彻了计划会议的制度,规定每月开一次各工程处、厂、站、队等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办公会议,汇报并研究解决有关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附属企业负责同志的办公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汇报各单位业务工作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凡须在会议上解决的问题,都事先把提案送交办公室;遇有重大问题,还事先提出书面意见印发给与会同志作准备,从而提高了会议的质量,减少了会议时间。对公文也力求做到少而精,可以面谈的尽量面谈,可以用电话解决的尽量用电话解决,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一律不发。这样就使得各级领导同志有较多的时间深入下层,听取工人群众的意见,解决生产上和工人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例如,他们全面地研究了工人生活福利问题,听取工人的意见,解决了工人及其家属的住宅问题和托儿所、俱乐部、洗澡、理发等问题;同时并调查了生活困难的工人,分别情况给以长期补助或临时补助。在编制计划时,他们初步拟好计划后,就到各工程处去和大家商量,回来再补充修改,这样就避免了主观主义,使计划切合实际。为了能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他们经常组织工作组下去了解情况,领导同志也轮流下去,并规定每星期至少下工地三次。对来自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也做到尽速的处理。因此,大大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工程成本。今年云南省因为运输紧张,不少工地虽曾一再停工待料,但他们还是有信心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全年的计划任务。
(章)


第2版()
专栏:

万吨物资经宝成铁路运到四川
宝成路南段部分病害工程整治完工
新华社成都12日电 从9月10日到10月11日,已经有一万多吨物资由宝鸡方面经宝成铁路运到四川。这些物资包括棉布、百货、医药、轮胎和工业器材,另外还有用专用油槽车装载的上千吨汽油。这些物资运到以后,使四川省在物资运输紧张期间市场一度脱销的两千多种商品,部分恢复了供应。
宝成铁路全线的运输准备工作,现在已经基本上能适应行车的需要。在继续大力整治病害工程的同时,它可以担负一部分急待运输的物资的运输了。
最近,在铁道部宝鸡统一指挥所和川陕运输统一指挥部磋商宝成铁路运输问题的会议上,决定在10月份内,宝成铁路将继续为各有关部门运进运出各种货物四万吨。现在,从广元到凤县、从凤县到宝鸡,每天都有对开的直达货车。
目前宝成铁路为西南和西北运输物资,都是在不影响整治病害工程的情况下进行的。
新华社成都12日电 截至目前为止,宝成铁路南段的病害工程有三百三十四处整治完工。这是南段从去年到现在陆续发现的线路病害的一部分。还有二百三十八处病害工程,也将在今年内完成。
这三百三十四处已经完工的病害工程,包括广(元)略(阳)段的全部明洞、蓬洞和大部分挡土墙等,经过行车检验,质量全部合格。
目前,从广元到南北接轨点黄沙河的线路上,大约有三万铁路工人正忙着在路基两旁修筑盲沟、排水沟。他们在容易被山洪冲刷的大、中桥梁两岸和紧靠嘉陵江岸的路基旁,安砂护坡,巩固桥台和路基基础,便于列车将来能够平稳地通过。在某些受山洪冲击较大的隧道处,工人们正在山头开挖引水天沟,让洪水从隧道顶上流走。


第2版()
专栏:

胜过已往三十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处处长 吴敬业
重新做学生
1953年3月,我动身来长春之前,一位工程师向我说:“先去吧,到那儿等着我!咱们将有机会施展所长,解决问题了!”当时,我没有表示不同的意见,带着一付起码不是外行人的神气,上了火车。
到厂一看,那时候自然还没有工厂,只有新修复不久的矗立在日军细菌工厂废墟附近的办公大楼;人虽然不多,可也够得上熙熙攘攘,既热闹又乱。土木建筑工程还没有开始,生产准备更茫无头绪,当然谈不上什么制造汽车的技术问题了。但是可怕的却是工厂的生产设计文件,成本成卷的,多得惊人;而且,据说这还仅仅是刚由苏联寄来的极少的一部分!
大家都埋头在图纸文件里面。翻开来,不认识;查字典,弄不通语意;就是搞清楚了字句的地方,在技术方面也是似懂非懂,到底是怎么回事,老也下不了结论。“施展所长、解决问题”,变成了问号。事实教育了我,虽然挂着老牌子,还得再做新学生。
参加建厂的同志来自各省各地。年龄、口音,各不相同。当时我发现大家只有一个共同之点,那就是:谁也不懂得怎样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汽车厂,谁也没有真正制造过汽车。转业的同志大多没有搞过工业,农村来的同志甚至没有见过工厂,刚出学校的小伙子也只不过熟悉点书本子上的东西。难道这就是建设工厂,制造汽车的骨干吗?因此,我想,这样的三个臭皮匠,也许很难凑成一个诸葛亮吧!
三年后的今天,就是这样的一伙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终于使总装配线上开出了“解放”牌汽车。我现在懂得:原来大家还有另外一个共同之点,那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人人都有一颗建设祖国社会主义工业的火热的心。这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工作的动力。这个动力,使看来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变成了现实。
真正的好老师
1953年夏天,帮助建厂的苏联总专家希格乔夫同志到了长春。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热情地把他从苏联带来的有关汽车工厂生产技术准备组织和工作方法的资料交给我,要我和同志们研究。这在工作内容、程序、分工各方面给了我们不少的完全新颖的知识。
但是,第一次和苏联专家在一起工作,自己还有些不习惯。从资料里发现了不少疑难问题,怎么办呢?请教专家,多少是有些顾虑的。例如:问题提得是不是恰当?过于简单琐碎的问题提出来,是否有失身分?专家肯不肯在百忙中耐心地给以解释?万一专家反问一下,会不会被考住?如此东一想,西一想,结果就认为还是少提为妙,有时就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解释执行。有些做得不妥当的事,直到专家发现并及时加以指导后,才获得纠正。这是我在向苏联专家学习方面走的一段弯路。
以后,来厂的苏联专家逐渐增加,同时由于学习了苏联设计的各种文件资料,体会到得自专家和设计中的学问,都是非常具体、细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又有理论根据的。我这才开始明确认识了党所号召的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重大意义。
总工艺师、苏联专家卡切可夫同志在1954年10月间到厂。两年以来,他一直是我最亲密的老师。他教我学会了如何布置计划,检查工作,研究制度,决定技术措施。我们一同召开会议,一同下车间,一同听取所属各单位的意见。他不但在技术和管理工作上给我指教,也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方面给我影响。他不但在原则问题上不含糊,对重要的具体问题也抓得很紧。他不但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也征询我的看法。他不但帮助我做出决定,
同时也支持和尊重我所做的决定。回想起来,要不是专家们的帮助,我们的工作还不晓得在哪个阶段里摸索呢!
许多位专家陆续返回苏联了,但是他们还仍旧同我们保持着联系,时常在通讯中给我们宝贵的教导。许多到苏联去实习的同志陆续回厂了,也同样和他们的实习导师们保持着密切的师生关系。大家的友谊,一直在随着工作和时间日益增长。
站在苏联运来的机器工具旁边,研究学习着苏联的设计和图纸,运用着苏联专家传授来的技术和知识……随时都会想起苏联专家的教导和苏联人民无私的友情。从这里,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国际主义。
看清了群众的力量
去年8月开始,全厂各基本生产车间相继投入生产调整。这是一件复杂、繁重而又恰恰是我们毫无经验的工作。想到我们过去技术水平的落后,不禁终日提心吊胆。领导上号召争取今年出车,我当时觉得,这不过是个“奋斗的目标”,至于究竟能否做到,那还要“走着瞧”。
但是,经过大家认真地学习,特别是在先进生产者运动的高潮掀起以后,合理化建议大量涌来。技术人员都热情地从设计和计算方面帮助工人同志们实现合理化建议,工人同志们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给技术人员以帮助。关键问题,依次解决;新的纪录,不断出现。7
月间,我们终于提前装配出了第一批国产汽车!
国产汽车的问世,有劳动群众的力量,也有知识分子的力量。只有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才是最大的力量,成效也最快。过去“读书人”的清高孤傲,是不会带来什么重大成就的。这对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启发。
从整个建厂过程来看,三年时间,的确不长。但是这三年来我所得到的收获,却大大超过了我以往三十多年的所知所学。这三年,我不仅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从各方面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际教育。建厂过程的无数事实,提高了我对党的认识,加强了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鼓舞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将坚持不渝地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的工业而努力。(附图片)
一批“解放牌”汽车将运出工厂。 侯治邦摄 (新华社稿)
苏联专家罗申在帮助金属品车间的工人调整螺帽攻丝机床。新华社记者 袁苓摄
王淑文是1953年4月离开农村参加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的,现在她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三台铣齿机床,达到三级工人的技术水平,并且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图为王淑文正在检查自己加工出来的“伞齿轮”新华社记者 胥志民摄
在总装配线上装配汽车。


第2版()
专栏:

我们建成了什么样的汽车厂
本报记者 陈迹
一眼看来好像学校
走进工厂大门,一直到热电站的前面,是一条淡灰色的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一排整齐的小树正在成长。门口的电车轨道和柏油马路,就像一条条灰色的带子,从一大片职工宿舍中间伸展出去,一直伸往美丽的长春市区。四座遥遥相对的了望亭,静静地站在厂房前后的楼角上。热电站的四根高大的烟囱,轻轻地滚出团团白烟,像云朵似地铺往厂房背后的蔚蓝天空。六大工场正面的四层高楼,竖立着一排排乳黄色的廊柱,像是鲜艳的绸幛垂挂在门前。这些高楼,是职工们更衣、吃饭、休息和办公的地方,它们同时起了阻挡厂房内机器声响传出来的作用。在三座工场之间,横跨着两条腾空的红色走廊,它们是连接车间和车间流水生产的运输线路。全厂的布局,庄严和谐,美丽多彩,好似一幅动人的油画。一眼看来,这里不像一座大工厂,而像一座幽静的高等学校。
这就是全国千万双眼睛望着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夏天,走进厂房,好像走进荫凉的花园。那怕是站在一千多度高温的炉旁,特置的设备吹来的阵阵清风,也可以吹干你身上的汗珠。到了冰冷的冬天,走进厂房,又会像是走进了和暖的温室。即使站在车辆往来频繁的厂房门边,也没有寒风的侵袭;一种名叫“暖风幕”的设备,拦住了流往厂房内的冷空气。厂内的除尘设备,吸走了烟雾和浊气,保证了厂内空气的新鲜。我们的汽车厂,是一个使人能愉快劳动的地方。
一切都是崭新的
厂房的外貌像个肃静的大学校,厂房的内部却沸腾着潮水般的劳动声响。那几十个像发怒的巨人似的大气锤,气喘喘地发出咚咚的巨响,像捶面似地把坚硬的钢料捶成各种形状。那数不清的飞快旋转的自动的、半自动的机床,嘶嘶地飞出蓝色的铁屑,呼呼地冒出星星的火花,把各种各样的钢胚削光磨亮。那一座座全钢的两三层楼房高的大压床,几下子就把大块钢板冲压成汽车头和挡泥板……。
这些机器,这些设备,全都是崭新的。在这个大工厂里,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全新的。成千上万台设备,密密麻麻的钢架,成百幢楼房,纵横厂内外的马路和铁路,到处都发出耀眼的光芒。六十公尺高的烟囱,钟楼似的大水塔,银白色的冲天炉,辽阔的体育场一般的大工场,哪一样不是新的?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友人,他们看见这样全新的工厂,都对中国建设的伟大气魄表示赞扬。
长春汽车厂是在苏联大力帮助下建成的。苏联政府和人民,动员了几乎全国所有著名的机械制造厂,专门为我国制造汽车厂的设备;不少设备新试制成功,就运到我国来了。因此,苏联同志也向国外的朋友推荐说:“想看汽车厂的新设备,最好到中国长春去!”
高度的生产效能
第一汽车厂的设备,都具有高度的生产效能。它们都用精巧的特殊装置,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
在热电站左边的铸工场,它是供应全厂汽车铸件的地方。一提起翻砂铸铁的厂房,人们自然会想像出这样一幅景象:烟雾弥漫,火花四射,满屋热烘烘的,工人汗流夹背。但是,这里却是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度适当,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在五六层楼高的排满钢架的厂房里,一按电钮,从天上到地下,一百多条皮带川流不息,运送砂子。机器烘干的粘土,机器磨碎的煤粉,都被压缩空气管道自动地吹往配砂的地方。自动碾砂机自己能够加料,加水,通风,冷却,定量,出料,奇妙地把砂、粘土和煤粉混合起来达到合乎标准的程度。这种不知道要花多少人工的工作,它一下子就做完了。翻砂机刹那间做成的砂型,随着输送带走到浇注平台前面。浇注平台能够自己移动。浇注工人掌住悬在半空轨道上的铁水包,站在浇注平台上,不需要走动,就能从容不迫地把每个走过来的砂箱注满铁水。经过这样协调平稳的劳动,就可以制造出技术要求很高的可锻铸铁和灰口铸铁。在这里,找不到蹲在砂型旁边手拿刮刀的翻砂工,也看不见推着小车来往运砂的工人。在这里,笨重的体力劳动,已经由奇妙的机器和运输带所代替了。
在铸工场的对面,是锻工场。灼热的高温炉,把各种各样的钢材烧得通红发光。一座锤头有十吨重的大气锤,以雷霆万钧的气势,狠狠地捶打火红的钢材。一分多钟时间,就把一百三十多斤重的钢材,捶成了六个曲柄的锻件。这种大气锤落下来的冲击力量,几乎就有一万吨重。这里没有抡铁锤的铁匠,模锻气锤和平锻机有比他们大几千倍的力气。并且保证了锻件的复杂而精密的形状。
汽车的锻件和铸件,是在火热的声响巨大的劳动中诞生的;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和驾驶室等,都是在精密的细心的劳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汽车的主要部件,是由大大小小的成千的零件组合成的。从表面看来,汽车零件很平淡。没有什么细致的花纹,但是它们都包含着绝妙的技巧。它们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方圆,没有不是细心劳动的结晶。有的公差,要像五分之一根发丝那样纤细;有的光洁度,要像照出人影的镜子那样光亮。这决不是用肉眼看看能够看清楚的,也不是用手摸摸能够摸准确的。它们需要高度的科学技术,需要专门的精密的机床。有些机床,三面或四面都有轴,都能同时进刀,它们的加工能力,同普通机床比起来,真是“大巫见小巫”。它们不只是多轴的,而且是自动的或半自动的。有了它们,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轻了体力和脑力的劳动。
那座有着七十六个轴的专门钻床,从三面一齐进刀,几分钟,就把坚硬的汽缸体的孔眼钻好了。这台机床,代替了许多台机床的工作。操纵它的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
最引人入胜的,是一条自动加工线。它把五台机床组成一座长形的联合机床。它能自动地推着三百斤重的零件,顺序钻孔。加工好了,它就把零件推出来;如果出了故障,它能自动停下来。它一次同时加工九个三百斤重的大零件,但是操纵它的工人只是按按电钮就可以了。
许多人知道,莫斯科汽车工厂为第一汽车制造厂新制成了一部独特的压锻机。这座专门制造汽车大梁的新型压锻机,具有三千五百吨压力,十二公尺高,七百吨重。为了制造它,莫斯科汽车工厂特地新开辟一个车间;为了运送它,特地调查了从莫斯科到长春的铁路和桥梁,新造了一节专门的铁路敞车。
汽车厂还有各式各样的机床和炉子。它们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都能保证零件加工的复杂特殊的技术要求。
像百条小川流往长河
有人说,第一汽车厂的生产情况,就像千百条小川流往长河一样。一切设施,都是适应大流水生产的。从厂外到厂内,从空中到地下,从这台机床到那台机床,从这个车间到那个车间,都排满了形形色色的运输设备。有的是通过地道爬过高空的运送煤和砂的长长的皮带;有的是悬在半空的钩挂了各种零件的机械输送带;有的是联系机床和机床的像铁的长桌的滚道;有的是跨越几个车间的输送大部件的长廊;有的是穿梭般运行在三四层楼上的天车;另外,还有在平地上来往运输的汽车和电动车。
这些几十里长的机械输送带和成千台吊车、起重机和升降机,联系成一条条生产线,组合成一个协调的大流水生产的网带。
大大小小的两千多种不同的零件,都沿着各自的生产线,流水加工。它们从输送带上下来,在第一台机床上加工好了,又经过输送带,到第二台机床、第三台机床去。那个汽缸体零件,要流过七十多台不同的机床,要经过一百一十二道工序,几乎要走过一里长的生产线,才能加工出来。
各种加工好的零件,离开各自的生产线,又纷纷汇往各车间的分装配线去。装配工人把它们配装起来,就装出了底盘、变速箱、发动机和驾驶室等汽车部件。这些部件和一些零件、协作产品,又都通过运输线路,汇集到总装配车间。
站在总装配车间的楼上,可以看见许多条从其他车间接连过来的输送带。它们载着各车间加工好的部件和零件,有条不紊地送到总装配线上。总装配线像条长河,浮着大大小小的物件,缓缓地向前移动。移动几步,工人们就装出了汽车的某一部分;移动到末尾,就装出了能够开动的汽车。
汽车厂还依靠无数条铁路和公路,同全国成百个工厂和矿山联系起来,连成一个协作的网。来自各地的四百多种协作产品和几百种规格的金属材料,被运送到这里,保证不断地生产出汽车来。汽车的生产,是牵动全国的高度协作性的大生产。
第一汽车厂还有十多种业余学习的组织。这里不但不断地生产出汽车,还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汽车工业的人材。
 我们建成的就是这样的汽车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