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人
项南
我国人民正在解决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社会主义国家。党一再教导我们,人民的觉悟程度越高,政治锻炼越强,内部的团结越巩固,新生力量成长的越快,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就越有成效。
社会主义革命是最深刻的革命,这个革命要达到消灭剥削阶级的最终目的。这个革命不仅引起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而且会引起广大人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根本改变。因而这个革命又是一场最复杂、最激烈的阶级斗争。我们的一切战线、一切部门和一切工作岗位都不可能置身于阶级斗争之外,这一斗争在青年中更表现得比任何时候都愈加尖锐。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曾指出:“阶级矛盾的展开………也就意味着争取青年的斗争的展开。”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培养新人,即把青年培养成为无限忠实于党的事业,具有现代文化科学知识,不怕任何困难的社会主义积极建设者,对顺利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同培养新人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把全体青年动员起来,并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必须从年轻一代那里不断地补充新的血液,从那里得到合乎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劳动后备力量,从那里培养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各个部门的优秀干部。而青年也只有在劳动中,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展开的全民斗争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共产主义教育,才能把自己锻炼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的、自觉的力量。
我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光荣的、战斗的道路,今天正在积极参加向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最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对于我国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党和毛泽东同志给了极高的估价,称誉我国青年在历史上“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而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又赋予青年以更重大的使命,党指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这个历史任务,主要依靠新中国的年轻一代来完成”。我国这一代的青年,是在新社会的养育和在党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新生的一代,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充满着热情和理想,他们渴望着用自己的英勇劳动为祖国树立功勋,来回答党的期望。积极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正是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使青年更好地担当起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
吸引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国家的一切活动,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劳动,是我们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的根本方向和最重要的方法。列宁教导说,培养和教育青年要跟青年们积极参加社会生活,跟他们参加全民劳动结合起来。劳动是创造社会一切财富的源泉,增强国家威力的源泉,也是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源泉。自觉和诚实的劳动态度,是测量每个人政治觉悟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青年中,把劳动看成是光荣、豪迈的事业的思想,正在愈来愈广泛地树立起来。无数青年积极分子在劳动中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最近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一千五百多名的积极分子,就是我国青年的优秀代表。
但毕竟还应当看到,我国人民和青年,从可憎恨的旧社会、旧制度解放出来还只是几年的功夫,而在旧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苦痛的重担,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旧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对待劳动的旧观点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肃清的。在青年中间,存在一些逃避工作,选择“轻松活儿”的旧的劳动观点的落后分子,也是很自然的。他们当中有些人羡慕资产阶级不劳而获的腐化堕落的生活,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当作自己争取的“幸福”和“理想”。有些人不愿参加体力劳动,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脱离劳动”,“有了知识才能避免劳动”,在升不了学时,就认为“前途暗淡了”。可见自觉的劳动态度,是不可能自发地形成的,必须以共产主义的劳动观点教育青年,使他们懂得在新社会中,劳动有了完全新的意义。正如斯大林所教导的那样,“社会主义和劳动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要大家好吃懒做,而是要大家诚恳劳动,不是替别人去劳动,不是替富豪和剥削者去劳动,而是为自己,为社会而劳动。”应当让青年们从小就适当地参加家庭劳动和各种体力劳动,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为公共利益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养成劳动的习惯、兴趣和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他们对待劳动的正确观点,懂得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青年中更普遍地更牢固地树立起“劳动光荣、偷懒可耻”的观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具有高度文化和科学的社会,所以,为社会主义而斗争是同为掌握知识、掌握科学而斗争不可分地联系着的。列宁说过,只有在现代知识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通晓这种知识,那共产主义始终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引导青年顽强不倦地学习,牢固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国家对于新一代的教育,给了从未有过的关怀。我国宪法上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更谆谆地嘱咐青年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我国青少年在小学和初级中学读书的有五千八百四十一万多人,在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学习的有一百四十多万人。这个数字比之解放前已经超过了许多倍。但由于我国广大工农青年,在过去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至今还有很大部分没有摆脱文盲状态,列宁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应当认真展开扫盲运动,提早扫除工农青年中的文盲,并广泛地在每个工厂和农村给青年创造学习文化、阅读书报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
我国青年当然不能以脱离文盲、获得一般的文化知识为满足,还应当成为精通本行的专家,并在科学上远远超过自己的前辈。斯大林在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头,曾经号召革命青年向科学作群众性的进军,夺下自己面前的科学堡垒。这个指示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说来,特别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极其光荣伟大的任务,但我们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合乎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并把劳动人民的文化程度提高到相当的水平,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
在劳动中、各种实际斗争中顽强地学习,是广大青年取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青年中的绝大部分并不是在学校中而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劳动着的。对于正在学校中学习也就是准备劳动的青年,当然要充分利用学校条件,培养他们成为合乎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但对已经参加生产和工作的青年来说,就应当组织他们在实际斗争中永不松懈地学习。即使在学校学习过的人,也不能认为毕业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因为学校只能获得基础知识,斯大林说过:“学校还只是一个预备阶段。干部底真正锻炼,是要在活的工作中,在学校以外,在和困难作斗争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的。”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徐人武原来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已经在数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提高到相当大学生的程度,并且能够阅读俄文原著了。他已从一个普通工人的水平提高到相当于工程师的水平,现在担任着一个车间的轮班主任。我们应当用这样的事例去教育那些认为非进学校就不能学习的青年。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所向无敌的强大力量,是争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实现的最锋利的武器。年轻一代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全部革命斗争的经验,才能担负起把共产主义的旗帜撑持到最终胜利的伟大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战斗的科学。对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应当紧密地同党的政策、路线相结合,同思想批判相结合,同当前实际斗争相结合。特别应当批判目前在一部分青年中忽视政治、忽视理论、忽视阶级斗争的倾向。这种倾向只能导致青年脱离政治、脱离阶级斗争,麻痹大意,在敌人面前完全解除武装,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既然意味着城乡资本主义的消灭、剥削制度的消灭,就必然引起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因此,以阶级斗争知识和革命警惕性武装青年,从思想上、政治上保护青年不受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的毒害,在当前就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敌人在阴谋推翻人民政权、企图实现反革命复辟的同时,也竭力在利用青年人的弱点,进行“争取”、“联络”青年的工作。敌人懂得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突击力量,是党的伟大事业的继承人;因此,敌人就通过下流娱乐场所,通过反动、荒诞、淫秽的书刊,通过各种卑鄙手段,竭力在青年中散布各色各样的资产阶级思想,企图把青年变成颓废、自私、堕落、反动、仇恨党和人民、仇恨社会主义的人。而特务、流氓、盗匪和反革命两面派,更到处在物色青年中那些不问政治、腐化堕落分子和个人主义者。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在青年中散布什么“神所需要的是失败的、软弱的、悲伤的、不成功的、破碎的人”的谎言。就是暴露反革命分子争夺青年的最确凿的罪证。无数事实证明了:那些认为“天下太平”,因而粗心大意,把阶级斗争的矛盾掩盖起来的做法,只能起瓦解人民和青年的作用。这是政治上的右倾,是严重的错误。我们必须提高青年的革命警惕性,加强战斗准备,使青年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随时起来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还要彻底肃清一切公开和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严厉打击社会职业流氓,坚决取缔下流娱乐场所,积极处理反动、荒诞、淫秽的书刊,并从各方面加强青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这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保护青年不受反动势力毒害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要引导青年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兴高采烈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并在日常的平凡劳动中克服困难,创造奇迹,就必须采用适合青年特点的特殊的教育方法。新的一代同老一辈不仅有年龄、生理上的不同,而且生活环境、条件和经历也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对待青年人的教育就要和成年人区别开来。斯大林指出,党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以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精神改造老一代和教育新一代的工作。这里对老一代叫改造,对新一代叫教育,就是极重要的区别。所谓特殊的教育方法,是指的这样一种方法,要能够最有成效地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最充分地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是我们指导青年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充分用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和运用先进事例去教育青年。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那种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是我国青年的光辉典范,而一切生产上的先进人物,技术革新者,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他们在劳动中所表现的英勇和果敢,他们动人的模范事迹,则是青年们前进的活的榜样。几年来,我们通过报刊、书籍、广播、文学作品和各种会议等形式,向广大青年介绍了英雄模范人物。那些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的道德面貌,能够那样地引起青年们的崇敬、热爱和衷心的赞扬,能够那样地给青年们以强烈的感动和教育,就是明证。
对青年进行教育,不是靠光讲大道理,应当通过具体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去提高青年的觉悟。近来由各地青年团组织倡导,得到党的组织所支持的一些组织形式,如青年突击队,青年先进班、组,青年节约队,青年垦荒队,义务劳动,拣粮运动等,就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大力表彰各个战线上的青年积极分子,运用有效的组织形式,把先进生产者和革新者的经验推广到一切劳动群众中去,是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任务的完成和培养青年向一切因循守旧、回避困难等的落后现象作斗争的重要方法。
党经常教导我们,要爱护青年人任何一点微小的积极性,要对新生的力量给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反对用贵族老爷式的态度去压制新生力量。党的这个指示,对于培养新人、发挥青年的劳动积极性有着极重大的意义。青年充满创造的欲望和突破现状的决心,青年所向往的劳动,乃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够表现自己主动精神的劳动。这种愿望实在是青年最可宝贵的品质。我们的责任,就在于发扬青年的这种革新精神,把青年培养成能够大胆创造,独立工作的人。当然,青年有时也会产生过失,因而向青年及时指出缺点、避免和少犯错误是完全应当的。在这种情况下,对青年放纵是错误的,但不宜给青年过多的限制和过多的指责,动辄用简单的方法和粗暴的态度去挑剔缺点,使青年人感到一无是处。在青年本身,如果还没有做工作就先怕犯错误,成天怕“露头”、怕不“老成”,分不清什么是个人理想和什么是个人主义、分不清什么是独立负责和什么是闹独立性,那末创造性也好、新生力量也好,是发展不起来、生长不起来的。我们决不要使青年成为谨小慎微、胆怯懦弱的人,这对革命事业是非常有害的。只要青年对党对人民是忠诚的,在工作上泼辣一点,“青年气”一点并没有什么坏处。我们的党是向前看的党,是支持新生力量和新鲜事物而和一切陈旧、反动力量作斗争的党。党所希望的,是一代胜过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党经常指出要为青年开路,应当让青年敢作敢为,生龙活虎地工作和生活;应当鼓励青年敢于和旧的思想决裂,勇于向陈旧的事物挑战,向落后现象展开斗争。因为只有在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是朝气蓬勃,坚忍不拔,活泼乐观,精力充沛,确信自己的力量,不怕任何困难的人。
在揭露落后的社会意识和阻碍社会前进的事物上,在以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青年上,在同歧视、摧残青年、妇女、儿童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中,进步的社会舆论,都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继续加强报刊对这方面的宣传,将能更好地动员全体人民都来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给予青年新的品质面貌的形成以积极影响。
培养教育青年的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但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团结全国青年的核心力量的青年团,却负有特殊重大的责任。党把团结教育整个年轻一代的光荣责任交给青年团,青年团应当以积极主动精神,通过自己经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活动和团员的模范行为,扩大青年团在青年中的影响,把青年更紧密地团结到党的周围,使自己的全部工作都服从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利益。
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给我国人民和青年揭示了壮丽的远景,鼓舞着青年们为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而斗争。青年永远是追求光明,追求社会主义最积极、最热情的战士。当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斗争的时候,充分发挥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斗争中的积极性,改进和提高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把青年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的、自觉的战士,是我们党和全体人民顺利走向社会主义社会途中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积极热情地来实现这项任务!


第3版()
专栏:报刊评介

新疆各族人民的报纸
徐述超
用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蒙古文出版的新疆日报(其中蒙文版是隔日刊),是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机关报,是新疆十三个民族人民自己的报纸。它传达着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声,每天把新疆和国内国外的消息,把首都天安门和怀仁堂的声音,把鞍钢和兰新路建设的捷报传播到天山南北的各个城市,传播到辽阔遥远的农村和牧区。新疆各族人民从这里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和全国人民一起迈步向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
新疆日报汉文版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六日——新疆全境解放后的第七十天发刊。到第二年一月,原有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新疆日报也正式改为党报,并于同年八月同汉文版合并,同时创办了蒙古文版,便成为现在的新疆日报。它在发刊时明确提出自己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推动农业地区有步骤地进行的社会改革,宣传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传播苏联建设经验,团结新疆各民主阶级、各民族人民于祖国友爱和睦的大家庭中,为建设人民的新疆而奋斗。
五年多来,新疆日报忠实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它一开始就以自己的主要篇幅和力量,参加了安定社会秩序和各族农民减租反恶霸的斗争。一九五○年冬天,全疆有如春潮似地展开了抗美援朝运动,大批的宣传员深入到各个农村、牧区进行宣传,使新疆四百多万各族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深刻教育。运动中,全疆有一百六十万人签名投票拥护缔结五大国和平公约,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并有一百七十九万人直接参加了示威游行;各族人民踊跃捐献现金、粮食、牲畜,以三十架飞机和七门大炮支援了出国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广泛地展开了订立爱国公约、优待烈属、军属等运动。新疆日报四种文版在这一过程中的集中宣传,曾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力地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乌鲁木齐市第七区一百零三岁的维吾尔族老妈妈吾古尼沙汗,带病步行到八十多里外的南山拾麦穗或在晚间纺线来捐献支援抗美援朝,这一动人事迹在报纸上公布后,不久就传遍了全疆各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
从一九五二年秋到一九五三年底,全新疆约三百五十万人口的农业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个运动曾使得近两百万无地、少地的维吾尔、回、汉等族农民,分得了约八百万亩左右的耕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解放了天山南北广大农村的生产力。作为人民的喉舌,新疆日报维吾尔文、汉文版在这期间曾连续集中地进行了土地改革的宣传。报纸当时发表的许多通讯和文章,例如“一户与五百六十一户之间”、“一个被地主阶级摧残得没有歌声的村子”等等,充分暴露了地主霸占农民土地、果园、葡萄园以及其他各种压榨农民的残酷事实,并指出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新疆各民族遭受贫困和灾难的主要根源,动员一切热爱本民族和关心本民族前途的人拥护和参加到土地改革运动里来。报纸所介绍的土地改革工作经验,也直接推动了这一斗争。
在四种文版中,哈萨克文、蒙古文版是以本民族干部和广大牧民为对象的。由于畜牧业生产在新疆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着很大比重,全疆八十个县(包括县级自治区)中有五十六个县(自治区)有畜牧业,其中二十二个县(自治区)是纯牧区或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因此,有关畜牧业生产的报道,也是汉文、维吾尔文版经常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几年来,报纸不断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保护和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生产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对各地改善牲畜饲养方法、改良牲畜品种、防治兽疫、保护和培育草场以及开展牧区贸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也作了经常的反映和传播。报纸不断运用活的事例和榜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保护和发展畜牧业政策的正确性,证明了实行这一政策的结果是使各族牧民得到繁荣和幸福,消除了部分牧主在解放初期和农业区土地改革前后对发展畜牧业生产所引起的怀疑和顾虑。报纸当时发表的“我有信心把牛羊发展到几千只几万只”等通讯,都收到了这样的良好效果。报纸也注意批判和纠正了少数干部曾经产生的“重农轻牧”、“牧业落后论”等错误的思想倾向。现在,全新疆年年发展着的牲畜业已由刚解放时的一千二百多万头牲畜增加到一九五四年年底的一千七百多万头,辽阔的草原上到处呈现出“人畜两旺”的欢乐景象。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开始以后,新疆日报各种文版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建设的宣传。维吾尔文、汉文版大力报道了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以及在新疆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重要的水利建设。哈萨克文、蒙古文以及汉文版在报道中尽力支持和提倡牧民在原有互助习惯的基础上开展互助变工的活动,大力推动畜产品的增产运动和牧区的贸易工作。至于新疆和全国的工业建设,特别是重工业建设的成就和它同各族农牧民的关系,四种文版都作了比较突出的宣传。报纸这个时期以来的宣传报道是以新疆地区执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为依据的。这个任务规定新疆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中心,同时整顿、提高现有工矿企业,举办地方供、产、销能够平衡的新的工业,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事业,有步骤地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扩大城乡物资交流,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在全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长,以适当地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了充分反映这许多方面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四种文版都增辟了“新疆在前进”的专栏,集中发表如“乌拉泊水库坝基工程开始钻探”、“生产部队开垦原始荒地建设现代化农场”、“大批新疆羊自巩乃斯种羊场出场”等许多短小活泼的消息通讯。这些报道构成了新疆目前建设的生动图景,鼓舞着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新疆日报还大力地宣传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大民族主义者的长期压榨和挑拨,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隔阂很深。各民族内部也有严重的不团结现象。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各级人民政府做了艰苦而巨大的工作,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大批的汉族干部和同当地各族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在一起,尽力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党和人民政府并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各项建设事业。这样,就使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友爱和睦、团结互助的新关系。现在,全疆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已全部建立,全省范围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即将成立,当家作主的各民族更加巩固了同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新疆日报通过自己的言论,不断地、多方面地阐述巩固这种团结,巩固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获得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报纸还提供大量篇幅,来反映天山南北民族团结方面层出不穷的生动事例。在新疆,人民解放军生产部队对援助各族人民的建设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是汉族人民忠诚无私援助各兄弟民族走向幸福生活的光辉范例。解放军战士在各地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工厂,用人力、物力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报纸对于这些成就,都作了深入人心的宣传报道。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也给民族团结的报道提供了无尽的生动题材,报纸在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时,广泛运用了消息、图片、连环画和读者来信等各种形式。
在执行自己的任务的过程中,新疆日报同各族人民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它拥有三千名以上的各族通讯员,这些有着社会事业家感觉的人们分布在南北疆广大的农村和辽阔的牧区,分布在各个岗位和城市;平均每月来自远近各地的来稿来信达四、五千件。读者在增加着,报纸发行份数通常在三万五、六千份以上。发行范围遍及南北疆的农村、牧区,无论在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人们都可以读到一种或几种文字的新疆日报。报社本身也有很大发展。几年来,它不断地培养、提高了各民族的记者、编辑和排字工人,它已成为一个有十三个民族成份成员、充满着团结互助精神的新闻机构。
新疆日报也还有一些缺点,它在反映民族生活、贯彻民族团结政策方面,都作得不十分够。报纸文字也不够通俗。这样,就减弱了报纸的指导作用。为了适应祖国建设和新疆人民的需要,报纸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第3版()
专栏:

对本报批评的反应
重工业部办公厅来信说:八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社论“认真检查安置复员建设军人的工作”中对重工业部的批评是正确的。过去重工业部虽然对复员建设军人进行了一些安置工作,但是检查起来确实还有很多缺点。从领导方面来看,我们对各企业认真检查、督促不够,因此,重工业部所属一部分局、公司及企业,对安置复员建设军人的意义认识不足,个别企业对复员建设军人甚至采取排挤打击和随意解雇等错误态度。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并根据国务院决议的精神,采取了以下几点具体措施:(一)通令各企业凡经地方研究平衡必须企业安置的复员建设军人,不论企业是否需要人员,均应接受,并妥善安置其工作。(二)经重工业部批准外招人员时,尽量从复员建设军人中录用。(三)复员建设军人原在我们企业担任临时工的,一般应按合同规定执行,其中如确系无家可归,又无法安置其他工作者,企业不准辞退(有的可转为正式工人)。同时,我们拟对企业安置复员建设军人的工作作一次全面检查,对安置不好的单位予以批评,对寻找借口不愿录用复员建设军人等个别单位予以处分。


第3版()
专栏:

给少年儿童出版更多的书
李庚
最近,少年儿童读物供不应求的严重情况,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极大注意,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迅速改进工作,大量地创作、出版和发行少年儿童读物。说少年儿童读物缺乏,自然不是同解放前相比。据几位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出版工作者估计,抗日战争以前的十年中,出儿童读物的五家主要书店,如商务、中华、开明、北新、儿童,所出的少年儿童读物不超过两千种,印数每种平均只在三、四千册左右。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九五○到一九五四五年当中,就出版了新的儿童读物约二千八百多种(连环画未计在内),发行约五千七百万册。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在同今天现实的大量需要相比,同我们国家一日千里的发展情势相比,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工作,目前是显得远远地落后了。——一亿二千万少年儿童中,现在识字的有七千万,但去年每五个人只能得到一册书(不包括连环画),每十七个人只能得到一册初版的新书;全国现有五十多万所小学,但去年少年儿童读物每种平均印数只有一万多册;上海租阅反动、淫秽、荒诞图书的旧书摊每天有五万人次的少年儿童读者,而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新书把这块毒流横溢的阵地全部占领过来。只用这两三个数字,就足以说明现在少年儿童读物的品种和印数实在都是太少了。
但上面还只是一般地说少年儿童缺乏读物,再细看一下,问题就更加严重。这首先就是我们现在出版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以城市少年儿童为对象的,适合最大量的农村少年儿童阅读的书尤其缺乏。根据河北省的统计,平均一千一百多人才有一本。其次是给兄弟民族的少年儿童读物奇缺,只有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些,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人民出版社也出得很少。又其次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没有书看,我们出的低年级儿童读物很少,学龄前的儿童读物几乎等于没有。去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出的图画故事和幼儿画册就只有三十种,加上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十五种儿童连环画,也还是少得可怜。方面也不全得很,像少年儿童十分需要的美术、音乐、游戏方面的书,简直很难在书店里看到。文学书籍是创作得少,几年来每年出版的种数,大体都只及到同类翻译书的一半以下。反映现实斗争和国家建设的作品十分难得,革命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传记更是凤毛麟角。从质量上看是好书太少。各科知识性读物,一般都写得枯燥乏味,在儿童图书室的书架上,它们往往长期保持着新书的风姿,没有小读者去把它看旧翻破。
面对着这些事实,全国的出版工作者现在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把这种情况改变过来。
要大量出版少年儿童读物,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做极大的努力。在出版工作方面,设法增强现有的少年儿童出版机构的编辑力量,添办新的专业出版社,在各省、市有条件的人民出版社设立少年儿童读物编辑人员或机构,要求有些中央级出版社在自己的出版计划中增加少年儿童读物部分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办法。
选题计划是出版工作的基础。每一个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社首先要订出明年或较长期的选题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已经有一个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七年的三年选题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再广泛征求意见,请有关领导部门,根据今天的要求,重新加以审查修订,对其中供应不同年龄的各种不同程度的读物的比例,文学和各科知识读物的比例,首先着重发展的方面,必须实现的重要选题,都要再加以适当的规定,并且把选题的指标扩大。
但是,从过去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的情形看来,更重要的还是团结和培养作家,做好组织稿件的工作。没有作家就没有书稿。创作是出版的前提。在这里作家是主体。但出版社是由作家到读者的桥梁,是掌握国家出版物质力量的机构,是国家出版计划的实际执行者。书稿虽然是作家写的,但却由出版社集中处理,才同读者见面。因此在推动创作发展上,出版社对待作家的态度如何,组织工作做得怎样,就有极重要的意义。现在许多作者反映说:呼吁他们写作少年儿童读物的声音常常有,但门前却看不到出版社编辑的足迹。这个情况一定要改变。出版社首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迫切需要在最近向全国各地的作者展开约稿,广泛地同文学作家、科学家、美术家、翻译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少年儿童工作者们订立为少年儿童一、二年内至少写一部书的合同。到明年这种合同应当有千个以上,才能保证出版品种指标迅速地增长。组稿的对象如上面所说,方面必须很广,也不限在大城市,更不能只限于曾写过少年儿童读物的作者。因为在我们中国,不仅专业作家极少,连为少年儿童动过笔的业余作者也不多,只有动员大家来写这一条出路。也因为情况如此,出版社就绝不能只是向作者“订约”而已,出版社必须耐心地帮助他们写作,向他们反映少年儿童读者的情况,帮助他们同少年儿童读者取得联系,细致地审读他们的稿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少年儿童比较生疏的作者,也能顺利地写出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稿来。
特别要强调的是培养新生力量。几年来出现了一批少年儿童读物新作者,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出版物中就常见到新人的名字。“少年文艺”从一九五三年七月创办到一九五四年底,投稿的作者至少有五千人,除去约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学生一般写作水平较低,还有一、二千人是报社记者、出版社编辑、中小学教师、部队和机关干部、大学生、少数工人,其中因为作品写得较好已同“少年文艺”经常联系的有一百四十人左右。其他少年儿童报刊也都有自己发现、培养、联系的一批新作者。这些人现在虽然多数是初学写作、水平不高;但我们必须从这里培养新的作者,建立新的队伍,对其中有前途肯努力的作者要给予特殊的帮助,要尽力扶持他们成长。过去这个工作做得很差,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许多新作者,大多数出了一本书之后,便再看不见第二本,必须消除这种现象。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人员必须认识这是对将来少年儿童读物出版事业发展前途有根本意义的一项工作。
在扩大著作翻译力量的时候,也要注意旧出版业留下来的一些少年儿童读物编写者和绘画作者。这种人在上海等大城市里有相当数量,其中颇有些精于业务和技巧熟练的人。在私营书店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出版社要注意把这一部分当中可用的人组织起来,分散转业了的,也可以设法再加以集中。要给他们以教育,给他们出题目、定计划,领导他们进行一些编写和绘图的工作。
现在五、六千字以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常常找不到地方发表,这是对创作发展十分不利的。因此,“少年文艺”的编辑力量和领导力量都要加强,要考虑增加篇幅,改进内容,让更多的作品有一个经常可以发表的园地。
除了大力组织新的创作,出版社还要设法扩大可以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的范围。比如在文学读物方面,有些本来不是专为少年儿童写作但却也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像“吕梁英雄传”这一类的中国文学作品,就可以印行分册的多加插图的儿童版。也可以编选包括鲁迅在内的中国著名作家以及外国著名作家的专给儿童阅读的作品选集。可以编选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出版翻译成现代语言的中国旧有的寓言、故事、古典小说的节本、改写本。翻译的范围也还可以扩充,除了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少年儿童读物,对其他国家古典儿童文学作品和当代进步作品,也要有计划地选择翻译过来。现在安徒生的童话,还没有出儿童版,格林姆童话、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列那狐的故事等等也没有新的为儿童译的本子。科学幻想和冒险小说更是一个未经开辟的园地。这说明能够设法扩大的方面是很多的。
面对这样重大的任务,做出版工作的同志最担心的是编辑力量不够,因为就是现在,像少年儿童出版社,已经每年有二千多部稿件,经常处理不了。这当然是一个困难。但也必须了解:任何时候出版社都不可能拥有同出版物增加永远成正比例的大量编辑人员。办好出版社必须依靠群众这句话的意义,除了依靠作家,依靠读者,还包括在编辑工作上也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现在有些出版社对运用社会力量,还仅限于校对译稿和审读专门性质的稿件,其实在编辑工作上运用社会力量的范围很广,各种稿件的初审、审定、加工、查对以及插图、封面装帧,都可以分别约请社外的人担任。出版社应当改变包下来办而又办不了多少的做法,而把很大一部分力量放到组织工作上。为了迅速增加少年儿童读物,首先是专业出版社一定要在自己周围团结一批固定的社会力量,这是困难的但却是最实际的解决办法。作家协会、报刊编辑部门、文化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团体在这方面也要大力给予赞助。
把团结和培养作家、广泛组织稿件和在编辑工作上运用社会力量这两件工作做好,我们将不难在现有出版力量的基础上,大大地增加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数量。在目前着重解决数量问题的时候,出版工作者没有理由因此忽视质量。在这方面必须保证出版物有一定的思想艺术水平,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质量,质量是要从数量的发展中来提高的。因此要特别爱护每一部创作,尽力帮助它经过修改成为可用的书稿。
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的定价,虽然已经在今年三月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和一般通俗读物相等,但仍比文学作品普及本每印张高百分之十一点六,比业余学校课本每印张高百分之三十六点七,这同儿童读者的购买力特别是农村儿童的购买力不相适应。因此,出版社还要在有关政府部门协助之下,努力改进业务管理,实行节约,减少浪费,以求再降低价格。有人因为强调儿童读物的印制质量,就不考虑定价多少,是不对的。但也不能只顾定价低,而不问质量如何。对一般少年儿童读物我们仍要求有较高的印制质量,也需要一些特别精美的出版物,这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出版社只有采取精打细算并尽可能压低利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可以考虑把若干种书印两种版本,把普及的版本以最低价格大量向农村发行。
出版部门绝没有可能单独完成这个重大任务。从出版工作者的角度看来,我们迫切要求的第一是中国作家协会加强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导,解决现在创作上许多亟需解决的思想问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并且直接给业余的少年儿童文学工作者以写作上的帮助。第二是美术家的大力支持。要提倡大家动手为少年儿童读物插图、装帧,以提高今后出版物的质量。第三是教育部门号召和支持广大中、小学教员在业余从事少年儿童读物的写作。因为教师的队伍正是可能生长出无数少年儿童读物作者的沃土。第四是发行工作的改进。书店可以和出版社共同拟定计划,每年根据不同对象各选出十至二十种新书重点地大量推广。我们希望报刊多多批评和介绍新书,也希望高等教育部考虑在几个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的文学系里添设儿童文学组或研究生,为培养专业干部作长远打算。
只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共同努力,目前少年儿童读物缺乏的情况,是可以迅速改变的。出版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也完全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一部分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