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为各族人民服务的新疆工业
韩文慧
新疆的工业可以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的。虽然新疆是一个矿藏丰富的地区,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年代里,几乎没有建立起任何近代化的工业。解放前夕,乌鲁木齐只有四、五个半机器半手工生产的小型厂矿,设备陈旧不堪,加之连年亏损,到我们接收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恢复的条件了。新疆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新疆的工业建设。当国家财政经济情况还很困难的时候,就为建设新疆的工业陆续支付了大量的资金;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节衣缩食地来支援新疆的工业建设;内地许多厂矿为新疆支援机器、技术人材;苏联政府除帮助我国在新疆建立了有色金属和石油两个先进的企业外,还派来许多优秀的专家,具体指导新疆的工业建设。于是,在短短的六年内,新疆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业。目前分布在天山南北各种类型的大小厂矿企业已有一百多个。虽然现代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但它是新生的和正在发展的经济,它正在逐步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在新疆国民经济中的领导作用。它大大加强了工人阶级和农民、牧民的联盟。现在,我们来对年轻的新疆工业作一概略的介绍。
由苏联帮助我国建立的新疆石油公司(原中苏石油公司),是一个近代化的石油联合企业。到过这个公司第一个矿区——独山子矿区的人们,都会为这里惊人的成就感到激动。荒凉的天山脚下,林立着高耸的井塔,井塔下强大的钻机日夜轰鸣地向地下油层进攻。井塔之间散布了好多已经钻成的油井,井上的抽油机像庞大的磕头虫一样,自动地把原油从两千多公尺深的井底抽上来送到炼油厂的油塔里。在这一个规模壮观的石油城里,各种建筑物如炼油厂、修理厂、办公楼、文化宫和面积很大的住宅区都已经或正在建设起来。几年来新疆石油公司在集中力量探勘资源,为将来大规模开采石油准备条件的同时,已建立了处理原油的一套完整设备——蒸馏、裂化、焦化等炼油设备,现在已能生产汽油、柴油、动力煤油、石油等产品。这个公司现在供应全省运输、工业和农业以大量的汽油和柴油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的石油。
电力工业在最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从乌鲁木齐到天山南北一些较大的城市,都有供应工业用电和照明的火力、水力发电站。电力生产也比一九五○年有很大的发展。乌鲁木齐火力发电站是我国新建的最新式的、现代化自动化的新型企业,现在乌鲁木齐市不仅有足够的电力供市区照明,而且基本上解决了全市厂矿的动力用电问题。去年动工修建的一座变电站今年投入生产后,将把已经完工的乌拉泊水电站发出的电力和其他电站的电力组成一个电力网,充分满足乌鲁木齐市工业发展的需要。这将为全市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手工业逐渐机械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目前全疆已有公私合营的大小煤矿九个。煤的产量到今年年底预计为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一千二百七十。六道湾煤矿经国家几次投资扩建后,采煤工作已使用了电钻和机器提升,大大提高了产煤的效率。
新疆八一钢铁厂的建立,使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钢铁工业。经过几年来的改建和扩建,它现在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过去的年代里,新疆农村和牧区铁制用具十分缺乏,钢材就更不用说了。维吾尔族农民买一把坎土镘,有时就要付出几石麦子。现在这个钢铁厂每年生产和供应着制造新式农具以及工业和水利建筑所需用的大量生铁和各种钢材,这就不仅解决了新疆地区经济建设中材料供应的困难,而且为国家节省了大量从内地调运生铁和钢材的运输费。
新疆现在已有一座近代化的机器厂和一座汽车修配厂。机器厂是专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以生产新式农具为主。现在这个厂已能生产双轮双铧犁、双轮单铧犁、十行播种机、棉花条播机、中耕器、割草机等十多种新式畜力农具。几年来它已为各族农民制造了四万九千多件新式农具和五万多件农牧业生产工具。这些新式农具已开始代替农村原始的“二牛抬杠”、土犁和其他落后的生产工具。由苏联专家帮助建立起来的新型的近代化修配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它的设备能力每年可大修汽车两千多辆。几年来,这个工厂解决了新疆交通运输工作中的许多困难,对新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支援农业集体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新疆已有一座从纺纱、织布到印染的纺织联合企业和一座近代化的缫丝厂。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的生产设备和职工福利的设施是相当先进和完善的。机器设备都是我国和外国的最新产品。在大部分车间里,都有排尘、除污和调整温、湿度的设备。纺织厂现有三万多纺锭和一千多台布机。年产白布、斜纹和哔叽五十多万匹。新疆的印染厂今年“七一”投入生产后,每天可印染二千匹三类套色花布和八种色布。印花布的花样是根据各族妇女的喜爱和流传在民间很久、且为各族人民所称赞的图案设计的。它所生产出来的第一批花布,已受到了新疆各族妇女的热烈欢迎。
新疆的蚕丝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塔里木盆地生长着大量的桑树,很多农民把养蚕作为重要的副业。但在国民党统治期间,蚕茧没有销路,养蚕业遭到很大破坏。最近几年来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才逐渐恢复起来。去年人民政府在和阗建立了近代化的缫丝织绸厂,现在缫丝部分已投入生产,按设备说每年可为国家生产丝近百吨。
此外,新疆还有比较发达的面粉、榨油、陶瓷等工业。乌鲁木齐陶瓷厂几年来经过扩充设备,现在已能生产玻璃器皿,并将制做板玻璃,供应基本建设的需要。
随着工业建设的初步发展,新疆诞生了第一批少数民族的工人阶级的队伍。这支包括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工人队伍已有一万多人。他们分布在有色金属、石油、钢铁、机器、电力、纺织等工业部门。在这些本地民族职工中,绝大部分原来是农民和牧民。他们原来没有文化,没有工业常识,但由于他们刻苦的学习,在汉族工人和苏联专家的耐心帮助下,都很快掌握了近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中许多人不仅能掌握精密复杂的机器,并能负责一个车间、一个井队的指挥工作。新疆少数民族工人队伍的诞生和成长,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胜利的重要标志。
新疆的工业发展有着光辉的远景。在天山南北辽阔的戈壁上和崇山峻岭之中,埋藏着丰富的矿藏。根据最近几年来的初步调查,已发现的矿藏有:有色金属、各种铁矿、云母、石油、油母页岩、重晶石、煤、锰、沙金以及各种化学工业原料和耐火材料的原料。国家对这些埋藏了千万年的宝藏已开始了有计划的采挖工作。今年,中央和新疆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探勘队伍,在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三个盆地探勘地下资源。其中主要矿藏的探勘工作,除使用着最新式的仪器进行大规模的陆地探勘外,并用飞机在空中进行探测。根据新疆石油公司最近几年探勘工作中获得的资料,新疆是一个发展石油工业的理想地区。几年内已发现了数十个有希望的大面积储油构造。人造石油原料——油母页岩在新疆有着丰富的储量。今年,在乌鲁木齐市附近就发现了一个面积很大的油母页岩矿区。这个地区的油母页岩,开采深度有百多公尺,还能露天开采,含油量也很高。煤在新疆的埋藏量也十分丰富。已经发现可以开采的煤田有十多处。正在进行钻探的六道湾煤田是全国最大的煤田之一。煤系伸延的长度达百多里,可采煤达三十多层,其中还有炼焦煤。今年各族人民向地质部门报矿,报告他们发现了铜矿和铁矿。这些矿藏经过初步调查和化验,矿质优良,具有开采价值。毫无疑问,新疆将是祖国一个未来的重要工业基地。


第6版()
专栏:

欣欣向荣的新疆畜牧业
田广义

新疆是我国的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分布在天山南北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周围的天然牧场,总面积约达三十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七点六。在这些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居住着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约六十万人。他们勤劳、朴实、勇敢,具有丰富的牧放经验。新疆各族农民也有着饲养牲畜的良好习惯,在农业区的每一片绿洲上,也都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畜群。
尽管新疆有着发展畜牧业的极其优良的条件,但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新疆的牲畜头数逐年减少,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九年共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四点七,畜产品产量则降低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一九四九年新疆解放后,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新疆的畜牧业生产,在加强新疆各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正确贯彻了保护和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政策、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发展畜牧业的有效措施。取消了旧社会的苛捐杂税,对畜牧业实行轻税政策。大力开展了牧区贸易事业,在草原上建立了贸易合作网,为牧民的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销路。国家在生产工具方面也给畜牧业以空前的支援,六年来共给各族牧民供应了马拉割草机、扇镰、奶油分离机、毛剪、猎枪等三万三千多件。为了解决牧民生产中的困难,人民政府还先后发放了四百七十五万多元的保畜贷款;在一九五三和一九五四年内,拨出一百二十多万元的救济款,购买各种母畜,帮助数千户贫苦牧民建立了家务。积极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牧场和种畜场,培育推广优良种畜,援助牧民发展畜牧生产。根据国家的生产要求和新疆的实际情况,在牧区开展了爱国增畜保畜运动,进行了大规模的兽疫防治工作,特别是在一九五四年春天和一九五五年春天,领导牧民群众战胜了数十年未有的风雪灾害,保证了牲畜的安全。在促进新疆畜牧事业的发展中,苏联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像供应优良种畜,派专家协助培育新疆羊、防治各种兽疫等。
这样,新疆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畜牧业便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一九五四年底,全省牲畜头数已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达到一千七百多万头。牲畜的质量也有了普遍的提高。现在全疆并已有了三万多只全国最好的细毛羊——新疆羊和四十四万多只用新疆羊改良的杂种羊及数千头优良的杂种牛马。畜产品的增加也十分显著。
发展着的新疆畜牧业支援了祖国的工业建设。单就畜产品的出口来说,六年来新疆出口的畜产品仅羊毛一项就可换回斯大林八十号拖拉机三千一百台;仅肠衣一项就可换回相当于乌鲁木齐火力发电站和正在建设中的乌拉泊水力发电站的全部设备。用这些畜产品由苏联换来的机器已经安装到十月汽车修配厂、乌鲁木齐火力发电站等工厂。换来的汽车现在也正行驶在全疆各条公路线上,为城乡物资交流和人民的交通运输事业服务。几年来,牧区人民还给农业区支援了数千头牲畜,供应了工矿区和城市人民对肉食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各族牧民的生活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新疆牧区也和先进的内蒙古牧区一样,正在日益走上人畜两旺的繁荣道路。人民生活改善的集中表现是群众购买力的普遍提高。过去终年穿着老羊皮的牧民,如今都穿上了新布衣,过去吃不上面食的现在也吃上国家的面粉厂供应的白面了,在草原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毡房。在阿勒泰山下的富蕴草原上,过去由于乌斯满匪徒的抢劫,许多牧民被迫逃亡在外,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富蕴全县人口已由一九五一年的四千人,增加到一万七千多人,到一九五三年全县的牲畜,也由一九五一年的五万八千多头,增加到十多万头了。各族牧民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衷心地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他们说,是共产党和毛主席使他们人畜两旺,使社会主义的曙光照亮了牧区的草原和山岗。

现在,新疆共有国营牧场八十六个(包括驻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牧场在内)。到一九五四年底,各国营牧场的牲畜已发展为一九四九年的十九倍多。几年来,各国营牧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畜产品,并向省内外推广了新疆羊一万八千多只,改良种马一百八十七匹,改良种牛九十五头,支援农民和牧民改良土种牲畜。这些国营牧场,已逐渐成长为帮助农牧民发展牲畜,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基地。
新疆的巩乃斯种羊场是闻名全国、规模较大的种羊场。在苏联专家特罗依茨基同志和全场职工的努力下,育成了全国唯一的细毛种羊——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种羊(简称新疆羊)。根据苏联专家和农业部工作组的鉴定,新疆羊公羊可年产毛八公斤,母羊年产毛六公斤,毛的细度可纺六十到六十四支纱。我国重庆毛纺织厂用新疆羊毛纺的毛织品比用澳大利亚的细羊毛纺的还好。巩乃斯种羊场所产的新疆羊,已被大量推广到本省和甘肃、青海、陕西、东北等地,深受各地农民的欢迎。适应着国家发展畜牧业的要求,该场已制定了新的育种计划,保证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疆羊来。

新疆畜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按着“大量发展牲畜数量,普遍提高牲畜质量,增产畜产品,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方针向前发展。从今年起,南起帕米尔高原、北到阿勒泰山,已开始了大规模的草原勘查工作。同时已在组织群众培植牧草,改良草地,以发掘新疆天然草原的无限潜力,开辟新的草原,为有计划的发展牲畜准备园地。不少半农半牧区和农牧交错地区,根据国家的生产需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了初步的农牧规划,使农牧生产能更好地相互支援。人民政府还准备建立更多的国营牧场,为国家增产畜产品,培育和推广优良种畜。国家的畜牧兽医机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些机构是国家协助群众进行畜牧生产和防治兽疫的重要技术力量。
继续帮助贫苦牧民生产建家,是发展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引导下,新疆牧区各种临时季节性、常年性的牧业互助组织已在牧民原有的互助基础上成长起来,这些互助组虽然成立不久,但无论在接羔育羔、同风雪灾害作斗争等方面,都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它们已用事实告诉各族牧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同样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第6版()
专栏:

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传统友谊
白寿彝
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有悠久的传统友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今天,是值得回顾一下这种传统友谊的历史的。
从远古的时候起,汉族地区居民就和新疆居民有了往来。在古老的汉文记载里,如“禹本纪”所说昆仑上的醴泉瑶池、“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说西方的群玉之山,可能都是在反映关于新疆的一些美丽的传说。从公元前二世纪末年开始,双方的关系显著地密切起来了,人民的往还、物产的交换、生产知识和文化生活的互相影响在不断地增加。
在经济生活上,新疆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双方各以自己的经济活动,给予对方的经济生活以很大的影响。汉族人民曾把自己的丝和丝织品,络绎不绝地运送到新疆,从而丰富了当地的衣用原料,并丰富了当地的商业市场。波斯人和罗马人曾经热烈地欢迎着这种世界闻名的产品,他们是以新疆为取得这种名产的主要市场的。公元二世纪初叶,蚕桑和养蚕的方法可能已经由汉族地区传入哈密一带。在七世纪前,和阗成为新疆养蚕的一个中心,和阗人民已能织出很好的絁紬来。“大唐西域记”说,和阗人建立了蚕神庙,并相约不得“伤杀蚕,蛾飞尽乃得治茧”。这当然是对蚕抱一种神秘的观念,但可以看出,当时和阗人是怎样把养蚕当作生活中的重大事情。汉族人民曾多次集体地到新疆去屯垦,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开发了祖国边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一世纪,汉人开始经营新疆的屯垦。从敦煌以西,以至轮台一带,沿着交通线有好多地方在垦殖着。一个地方的劳动力,有的可以达到几百人。此后,开垦活动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开垦区域的广狭也不一定。到十八世纪末叶,开垦的规模比以前大了。这时汉人在全疆的开垦面积在六十万亩以上。在开垦的土地中,北疆占五十五万亩以上。这对于当时北疆的土地开发,是一个大的数字。汉人的开垦还不仅是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总量,并且必然地带来了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新疆农业和水利的发展是同汉族人民有关系的。播种和开渠,对屯田的汉人来说,总是密切地联系着的。在开渠工程中,有一种叫作井渠的,是把渠道开在地下,在地面和渠道之间开了一些竖井以便利水道的修理挖浚。井渠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叶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井渠形式的是陕西境内的龙首渠(现已湮没)。不久以后,敦煌城北也有了类似的渠道。现在的吐鲁番一带有很发达的井渠系统,通常都把它叫作“坎儿井”。这是很巨大的工程,有人曾把它和长城运河相比拟。这当然是新疆人民长期劳动的伟大成果,但井渠的修建方法是从汉族地区传入的。
在公元前一世纪,新疆的许多地方都已会制铁器,但新疆铁器的产量在很长的时期里都很缺乏。一直到十五六世纪,新疆需用的铁锅和犁铧等还是需要由汉族地区供给。十八九世纪之间,孚远水西沟的冶铁业相当发达,这是由汉族人民和当地居民共同经营的,所产的铁还可以行销到蒙古、河西。
在过去悠久的年代里,不知有多少物产由汉族地区输入新疆,以供给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上的需要。从不完备的历史记载上看,主要的有茶叶、瓷器、胡椒、干姜、沙糖、乌梅、桂皮、药材、颜料、桐油、漆、白矾和夏布等。新疆虽然已经产丝,但还经常有紵丝、彩缎和绢绸等由汉族地区输入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也经常把自己的物产,有时也把别地的物产,运送到汉族地区来。这在历史上见到的,有:马、驼、大尾羊、犛牛尾、羚羊角、貂鼠皮、玉石、玉珠子、琥珀、珊瑚、?砂、?石、雄黄、剌密、胡桐律、阿魏、枸?、胡黄连、扁桃仁、葡萄、乳香、安息香、琉璃器、毛织品、铜器和木梳等等。这些,有的是日常用品,有的是食用、药用和衣着佩带的东西,有的是工艺原料,有的是供交通运输用的兽力,范围的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好多方面。因为汉族人民喜爱这些东西,给予的代价有时是相当高的。例如,十五世纪初年,葡萄一斤可以换绢一匹,细木梳六只也可以换绢一疋。新疆虽一方面经常地从汉族地区输入丝织品和铁器,但另一方面也有新疆出产的特种丝织品(如宋时的绢、紬和锦等)和特种铁制品(如宋时和明时的镔铁锉、镔铁刀和两面剑等)输入汉族地区。
新疆产品对于汉族人民生活影响最重要的是棉花。棉花是一个后起的名称,棉花之“棉”当系丝绵之“绵”的改写。古代关于棉花的名称,除有时根据另一语源写作织贝、吉贝和劫贝等外,一般地写作帛叠、白叠和白緤等,或简称为牒,或把叠写作?。这正是维吾尔人用以称呼棉花的名称,现在维吾尔人也还在使用这个名称。汉族地区原无棉花。汉族地区的棉花种植,一方面是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经验的传入,另一方面是由于新疆的生产经验的传入。远在二世纪前叶,洛阳人已有用西来的棉布作衣服的。在三世纪初年,魏文帝在他的诏书里,曾把西域的棉布说得比别的布都更洁白更漂亮。从六世纪到十三世纪的一些历史书和旅行笔记(如梁书、隋书、新旧唐书、大唐西域记、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和马可波罗行纪等)里,都有关于新疆棉花和棉布的记载。十三世纪中叶,陕西开始以西来的籽种种棉,并以取得的经验向别处推广。十三世纪七十年代颁布的官书“农桑辑要”中,首先介绍栽种棉花和辗棉花的方法。十四世纪初年,维吾尔人鲁明善用汉文著“农桑衣食撮要”,把棉花栽种的方法又作了补充。大约经过了一百多年,在同时推广南方的和新疆的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全境基本上都已有了棉花的栽种和纺织。在棉花纺织的经验上,南方少数民族的技术可能是比较细致的,但棉花由开始被注意以至在经过长时期后逐渐形成普遍的提倡,这不能不说是由于新疆的棉花生产所给予的影响。
在文化生活的影响上,新疆老早就用毛笔书画,用砚盛墨,用汉文形式书写契券。新疆也老早就传入汉文简册,汉人的建筑形式、服装形式、琴法和鼓乐。新疆还从汉文翻译过佛典,在主要城市内建筑汉式佛寺,并邀请汉僧做寺院主持。新疆存留的古代遗物中,又说明汉族地区绘画的输入,有的是保持汉人作品的独立风格,有的是具有汉人的和西方的混合风格。和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汉族人民的伟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都先后传入新疆,并由此更向西传,以至传播于全世界。
同样,汉族人民也从新疆各族人民得到了不少的文化方面的东西。佛教、摩尼教、祆教和景教,都是先在新疆传布,后来才在汉族地区传布的。而关于音乐和绘画,新疆各族人民更在汉族文化上起了显著的作用。当六世纪末叶,隋在魏晋南北朝迭经丧乱之后,已经无从传习汉族传统的雅乐乐调。当时所用以校正乐调的依据,就是库车的音乐家苏只婆的琵琶七调,因而这七调对于当时和后来的音乐有很大的影响。隋有九部乐,后来唐增加到十部。十部中的库车(龟兹)乐、疏勒乐和吐鲁番(高昌)乐,都是新疆的地方乐,西凉乐事实上也是库车乐的变种。特别是库车乐,在民间极为盛行。当时的有名音乐家,如白明达、李諅是库车人,裴神符、裴兴奴是疏勒人。新疆的凹凸画法也是在唐时传入汉族地区的。和阗人尉迟乙僧是寓居长安的凹凸画法的名手。大画家吴道玄,也因吸收了这种画法而使其作品面目一新。有人说吴道玄画中的“怪石崩滩若可扪酌”,这正说出这画法的特点在于增强立体的感觉。古代新疆的石窟寺艺术,对于汉族地区艺术也有很大影响。汉族地区现存很多石窟寺,在壁画、雕塑和石窟寺结构等方面,都同新疆很多石窟寺,有先后承袭的关系。
像上面这样的一些事实,尽管说得非常疏略,但已可说明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上和文化生活上的密切关系。
汉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的联系也一直是密切的。正因为在政治上,汉族人民和新疆人民的利害息息相通,所以在历史上,汉族地区的统一往往有助于新疆社会秩序的安定,汉族地区的扰乱也往往引起新疆社会的波动。汉代、唐代和明代的盛时,都是新疆安定和发展的时期,汉族地区和新疆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在这时也比较发达。东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和元朝末年,汉族地区和新疆的关系比较疏远一些,新疆各方面的发展也是比较差的。清代,因为全国统一的程度比以前要好些,国内各族人民间的关系也比以前密切,汉族人民和新疆人民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新疆多次的反清运动,有的和汉族人民的某些反清运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我们应该特别指出来的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新疆反清运动,这一运动同当时的太平天国反清运动尽管是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组织,但在反对封建压迫上,长江流域汉族人民的呼声和天山南北各族人民的呼声,是遥相响应的,不管他们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近年以来,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共同事业中,彼此间的友谊在一天一天地增进。但是,由于反动的统治集团仇视各族人民间的友谊,对于优良传统的民族友谊不是故意地隐蔽起来,就是恶意地加以歪曲,所以历史上存在的新疆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友好关系的事实,还得不到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才有可能看清历史的真相,加强民族间的团结。
固然历史上存在着不少汉族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新疆各族人民的事实,也存在着维吾尔的统治者压迫陕甘一带汉族人民的事实,但那是汉族统治阶级和维吾尔统治阶级所干的罪行,并不能写在汉族人民的账上,也不能写在维吾尔族人民的账上。这些统治阶级对待本族人民,也是一样地奴役,一样地剥削。这一点,不仅不能妨害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间的关系,而且恰恰相反,正因为共同的遭遇,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却更好地团结起来了。
解放以后,新疆各族的人民,真正地参加到祖国的大家庭内,充分地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新疆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新的团结,曾为新中国的民族团结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又是我国民族团结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坚信,新疆各族人民将为自己的故乡和祖国贡献出更大的力量,汉族人民将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更大的无私的帮助。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第6版()
专栏:

新疆各民族文学艺术事业的新发展
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孜亚
在新疆各地,我们到处可以听到愉快、响亮的歌声。过去人们即使在极端困苦、灾难重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歌唱。他们用充满了反抗情绪的歌谣来反对自己的压迫者,用优美雄壮的歌曲来歌颂爱情、欢乐和人民的斗争。他们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著作,丰富了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宝库。
在维吾尔人民的文化中,大约写于第三、四世纪的“土瓦杜阿”和第六、七世纪的“气斯塔尼艾利克别克”,是维吾尔人民还未接受伊斯兰教以前的文学遗产。维吾尔人民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有玉苏甫哈斯阿吉也夫在一○六九年到一○七○年间写的长诗“库塔特库比利克”,买和木得尔喀什合尔在一○七二年到一○七四年间写的“地万洛哈提艾利土尔克”百科书和“维吾尔语言的结晶”,毛拉比拉尔玉苏甫的长诗“阿扎提得尔木勒柯青”和描写生活美景的长诗“阿扎利牙特”。解放后发现的手抄原本文学遗产有甲麻利库来希在一四○四年写的“苏拉和”,马合买阿衣达尔的“塔里和热西地亚”。另外还有祖胡尔写的长诗“木哈巴提纳玛与米合乃提坎木”,则里利的长诗“木克不尔如夏尼地尔”,毛拉玉努斯牙尔坎德的长诗“玉苏甫和祖来和”,孜牙衣的长诗“马和祖木艾利瓦合尊”,毛拉尼牙孜关于伊斯兰教传入和阗的长诗等等(这些手抄的文学遗产目前正在研究中)。
这些文学遗产,是维吾尔人民的不朽的文学艺术财富,也是新疆人民文化生活上自古以来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
长时期封建制度的统治阻碍了新疆人民的文化生活的提高。劳动人民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统治下,遭到苛捐杂税,高利贷以及罚款骗诈等种种剥削,被夺去了政治权利和发展经济文化的条件。甚至到了二十世纪中叶,新疆人民还没有掌握印刷技术。所以我们的古代文学遗产,在有文字的各民族中只能找到些手抄的文学遗产,而在游牧民族中则仅仅能找到些口传的民间文学,保存下来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不论过去的黑暗时代,反动统治对人民的压迫怎样严重,但不能把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消灭,人民还是继续创作英雄的故事、诗篇和歌曲,没有忘掉人民的民族形式和优美的语言,并将这些紧紧铭记在内心深处,把它们保存到我们的时代。
一九三二年的四月事变是新疆文学的转折点。社会发展的要求,当时新疆的内部情况和外界的影响,为新疆的民主势力的壮大和积极活动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了新疆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巨大转变。当时在新疆工作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着一些报社、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同时在苏联的帮助下,许多青年到苏联受了教育。在文学方面这时更有了有利的条件。俄罗斯的古典文学和社会主义作家们的文学作品都为青年们所喜爱,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这种内外环境的影响,就促成了新的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优秀作家、诗人涌现出来了。当时文学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同苏联友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反抗日本侵略者,爱祖国,反对封建迷信,提倡优良道德,宣传科学教育,主张自由恋爱,等等。例如:利·木塔利甫的“爱与恨”、“战斗的女儿”及其他作品是以我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为题材而写成的。祖努哈地尔写的“洪且木”,“古丽尼沙”等话剧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质;诗人海利勒沙塔尔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现象,歌颂了真理。许多其他作家的著作都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注意,并起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其中有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人民传诵。
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没有遭到阻碍的。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加上当时盛匪世才背叛了人民,撕破了所谓“自由”“平等”的假面具,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的血腥的统治,使得先进的文化工作者不得不在极端困难的境地中进行工作。到一九四三年新疆正式成立了国民党党部,反动势力更加猖狂起来。各民族的先进知识分子、作家和青年学生,成千成万地被关进了监狱。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下,人民的愤怒和仇恨日益高涨,并开始组织起来进行反抗。在文学战线上,也展开了尖锐的斗争,歌颂自由解放和进步的文学,开始影响群众,使他们逐渐觉悟起来。革命文学作家利·木塔利甫用歌颂自由解放的尖锐诗词,坚强地投入到人民的斗争行列中。他在自己的诗“对年代的答复”中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权,叙述了反对国民党统治者的巨大斗争高潮的到来;当伊犁三区革命爆发时,他在一篇题为“幻想中的希望”的诗中,赞颂了三区革命,反映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的尖锐的斗争情绪。这一首诗成了以利·木塔利甫为首的进步分子们在阿克苏为反对国民党而组织起来的“东土尔其斯坦星火联盟”的斗争歌曲。由于国民党密探的追踪和地方民族败类的出卖,新疆人民的优秀儿子、诗人利·木塔利甫等二十一人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在阿克苏遭到了残酷的屠杀。
此外,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七个专区内的许多进步作家,也曾用公开和秘密的方式用自己的作品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歌颂了伊犁三区人民革命的胜利。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七日在伊犁、阿山、塔城三个专区爆发的民族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使这些地区具备了文学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根据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当时文学的主题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国民党独裁,反对帝国主义,为民主和平而斗争,歌颂同苏联友好,歌颂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揭露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恶习,反对迷信,提倡爱国以及揭露在新疆其他七个专区散布泛土尔其主义思想的泛土尔其主义分子的狰狞面貌和反动本质。就这样,在群众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巨大宣传教育作用的新作品。同时,苏联文学给予了新疆的进步作家们极深的影响,苏联出版的许多刊物,对三区作家们的提高和进步,起了特别重大的作用。文艺工作者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壮大起来了,创作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维吾尔族的祖努哈地尔所写的小说“精力耗尽了的时候”,艾利瀚木、布萨阔夫、阿不利海肉孜、伊布拉音土尔地、努如佐夫、阿·纳孜尔、土拉和买托夫、铁·艾利也夫、艾沙玉苏甫、木和利素甫等的剧本、小说和诗歌;哈族的库尔班艾利、布哈拉、麻阿孜等的歌谣;郭济南(锡伯族)托乎彼(塔塔尔)等的歌谣和剧作。这些都是三区革命时代进步文学的重要成就。这些成就对新疆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它一定的意义,它不仅在题材上并且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不同于过去的文学作品。
一九四九年九月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见到了自由的阳光。党的民族政策使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内,成为这大家庭内平等的一员,逐渐地消除了过去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和民族仇恨,出现了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新气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而文学也随之有了光明的前途,并奠定了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文学的基础,各民族文艺工作者遵循着毛主席所指示的文艺方针,并将这个方针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
新疆文学,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文学的关怀,汉族老大哥的热烈帮助,获得巨大发展。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文化、文艺机构中工作的各民族文艺战士,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不仅创作能力获得了提高,而且也提高了思想水平,明确地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解放前,新疆文学中,诗占主要地位,虽有散文、剧本等类的作品,但其比重是很小的。现在散文、剧本、电影剧本、文学批评,甚至长诗等类作品都开始发展,六年来文艺创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如:祖努哈地尔和满纳甫哈地尔合著的描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剧本“喜事”,纳吉木丁以减租反霸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剧本“被推翻了的奴隶制”,王玉胡和布哈拉合著的描写哈族人民解放前后生活的电影剧本“哈森与加米拉”,合·胡赛音著小说“古梁德”,赛衣地著的小说“土尔地哈森木的欢乐”,土尔洪阿尔马斯著的“红旗”等诗,阿不利海肉孜著的“山水”等诗,铁·艾利也夫著的“感谢毛泽东”等诗,以及其他诗人、作家如:阿·纳孜尔、努如佐夫、穆和利素夫、伊不拉音土尔地、热合木土拉、库尔班艾利、艾利瀚木、土拉和买托夫等的许多作品,这些都是解放后的文学成就。我们的文艺队伍日益壮大了,现在新疆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十个作家和诗人。新成长起来的青年天才诗人有热·哈森、米·萨地库夫、帕夏克斯等。他们的作品,一般地都表现了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件,描写了各个战线上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以及其他各种新人物。他们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由于专业文艺工作部门的领导和帮助,民间文学艺术也开始得到了发展。在农村中的社会改革中,许多民间文艺工作者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依据当时的需求编写了很多诗歌,帮助了党的宣传工作,收到不少的效果。如:阿尤甫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收购余粮、互助合作等运动中编写的许多诗歌,不仅在他乡里盛传,而且传播到许多农业地区去,引起了广大农民的极大兴趣,变成人民所喜爱的新民歌了。
解放以来也出版了不少用民族语文印行的文学作品,如以维吾尔文出版的有:孜亚著的剧本“血迹”(已译为汉文),利·木塔利甫、布萨阔夫、艾利瀚木、铁·艾利也夫等的诗集“歌颂毛主席”、“晨歌”、“斗争之歌”等;以哈文出版的有:诗集“向毛主席致敬”、“胜利之歌”等,此外还有蒙族民歌集二本,维吾尔民歌集一本。这都是解放后才有的。
一九五一年起,出版了维文版的“新疆文艺”,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本文艺杂志,从一九五三年起又出版了哈文版。这个文艺杂志的出版受到了全体文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人民群众也感到异常高兴。“新疆文艺”出版以来,不仅在宣传工作上、在文学艺术问题上和有关语言历史问题上作了不少的工作,而且对作家们的提高也给了一定的帮助。“新疆文艺”介绍了不少著名的汉族作家以及苏联、朝鲜等外国作家的优秀的作品。例如鲁迅的一些小说,郭沫若的一些诗,周立波、赵树理、马烽等人的小说,柯仲平、艾青、萧三、田间等人的诗及贺敬之和丁毅的“白毛女”等等。这些作品登在杂志上或者用民族语文出版,那是有很大意义的。过去我们虽生活在中国,但由于语言隔阂,不能同优秀的汉族作家的作品见面,没有能够直接了解伟大的汉族人民的生活、斗争历史和斗争意志。我们通过上述作家的作品认识了汉族老大哥的伟大儿女,使我们更加深了对他们的敬爱。少数民族要想使自己的文学进步,丰富起来,就应向汉族文学学习。上述作家的作品翻译出版,对于新疆各族人民的教育,对新疆各族作家的进步和提高,都已经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还会起更大的作用。
上面这些,就是我们文学方面的成绩。这些成绩的获得,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各族作家依靠和利用本民族丰富的文学遗产的典范,和学习了汉族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结果。因此谈到我们的成绩时,我们首先不能不感激领导我们走上了幸福大道的共产党!
但是我们的文学也有不少的缺点。总的说来,我们的文学还落后于迅速发展着的社会需要和党的当前要求。这首先表现在文学不能很好地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还没有充分反映我们社会上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着的新鲜事物。很多作品不是从群众生活的深处中来的,因此它们回到群众中也就不能起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作家和诗人,近年以来在创造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正面人物刻划得是非常不够有力、突出,有些较好作品描写反面人物,描写旧生活,刻划旧现象时比较顺利,但是描写正面人物和新鲜事物时则显得软弱无力,因此作品中正面人物的形象模糊不清。我们的文学创作中比较普遍的缺点是:不论剧本、歌谣、散文等都有风格相似内容重复的现象,好像这些作品都是一个模子造成似的。我们在文学上也缺少批评,批评家还很少。这就影响创作质量不能迅速提高,许多创作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些批评文章对问题的看法,对缺点错误的正确分析批判还很不够。上述这些缺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作家和诗人学习不够,没有经过充分的锻炼,生活知识、文学理论修养和创作经验都不够。
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新疆的文学艺术事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新疆各族的作家们,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克服缺点,加强学习,深入各族人民生活,促使新疆各民族文学的进一步繁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