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詹水晶回答了什么
孔桑
大连造船公司机械厂技工詹水晶,七年半没有出过一件废品和返修活,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这个事迹雄辩地回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中,废品和不合规格的产品,是十分应该也完全可能避免的。
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需要,我们必须生产数量众多和品质优良的各种工业产品,而生产废品和不合规格的产品,既不能增加工业产量,还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这是工业生产中的祸患。虽然道理是这样的明明白白,可是现有的某些企业中,产品质量低劣、废品众多的现象仍然年复一年地继续下去,不见好转,有不少的人还制造了各种借口来掩饰这种现象。这些人,应当思考思考詹水晶同志说的话。
有些人说:慢工出细活,要保证质量就会减少产量,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真的是这样吗?请看詹水晶的回答吧:“小心谨慎是不要蛮干,但不是束手束脚不敢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摸准了规律,就可以稳稳当当地提高产量。”他举了制造一件产品的例子,第一个活他用了三十九个工,以后逐渐加快机床的转速,最后只用二十一个工,今年上半年他的工时定额,提前两个月就完成了。可见提高质量并不会影响产量。
有些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得有新的设备,而现有企业中还有不少旧机器,要它们不出废品,不是一个难题吗?要驳倒这些人,也请看詹水晶的回答吧:“七年多以来,我只使过三个月的苏联机床,其余的时间使的是两台比我年龄还大的旧皮带床子。我干的活,公差不能超过三道,但是我都严格地保证了质量。”再说,在现有企业中,也还有很多最新式的机床,可是仍然有出废品的,这就更加可见关键不在机床了。
还有些人说:工人干活只知照图下料,图纸错了,干活的人可不能负责。是的,这话是有一半道理的;可是,还有一半道理呢?请再看詹水晶的回答:“图纸错了虽然不由我负责,可是产品质量低劣却是最大的浪费。”既然工人是企业的主人,难道能容忍这“最大的浪费”吗?难道没有责任去检查、监督设计和绘图部门的工作吗?正是由于不放松对每一张图纸的研究和检查,詹水晶才避免了很多险些生产废品的事故。
那末,詹水晶七年半没有出废品,月月超额完成任务,究竟有没有秘诀呢?他没有什么秘诀;他却有宝贵的经验:首先就是团结大家全心全意地搞好生产,个人的任何事务都不分心。其次就是遵守劳动纪律老老实实按操作规程办事:生产前仔细研究图纸,生产中精心摸准规律,作完每一件活后都丝毫不苟地进行检查。再次就是虚心学习技术,特别是积极贯彻苏联专家的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詹水晶的成就是很显著的也是很突出的,詹水晶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也是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希望一切工业生产企业部门的职工,向詹水晶学习,向他看齐!


第2版()
专栏:

七年半没出一件废品
——我是怎样保证产品质量的
詹水晶
先说说我的认识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我进了大连造船公司机械厂,七年半没有出过一件废品和返修活,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我刚到工厂的时候,只寻思干活就得像个干活的样。做一个手艺人,出废品多难看!所以我尽力争取不出废品。
以后,在党的教育下,我知道了工厂同自己的关系,明白出废品不是个人好看不好看,而是会影响生产发展和工人生活改善的问题。工厂进行质量大检查时,工会算了一下细账:干废一个“大错风门”就要给国家浪费一万元,干废一个铜螺丝帽也要损失四、五角钱。我想:在家里,要是孩子打了一个碗,也要说:“一个碗值一角钱,怎么这样不爱惜呢?”工厂是我们的家,我们废了一个铜螺丝帽却满不在乎,该怎么说呢?对国家财产不是应该比自己的东西更加爱惜吗?再说,我们车制的活,都是要用来征服大海大洋的,我们亲手做的部件在大海里出了毛病,那是好玩的事吗?
对保证产品质量加强了责任心以后,我的想法也变了。从前对没干过的活只问技术等级比我高的,觉得那样“好看”一点,现在不论什么人都问了,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看;从前只顾照图纸干活,现在对产品的用途也随时关心、打听了,因此,图纸有错误的地方,我也能发现并且主动提出来。
我深深体会到:保证质量同完成产量并不矛盾,七年多来,因为我没出过废品和返工活,就保证准确地完成了计划,月月超额完成了任务。
我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的具体经验是:
一、主动地关心产品质量,不光自己保证质量,还要同造成质量低劣的现象坚决地进行斗争。
二、干活时决不马虎大意。细心做好生产准备工作,车活时集中全部注意力。
三、不懂就问,虚心学习,尤其是学习苏联经验,贯彻专家建议。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安规程,爱护机器设备。
五、搞好团结,尤其是三班团结,共同保证质量。
下面就把这些经验大概地介绍一下。
应该坚持斗争
有一次,我接到三个“错汽拉杆”的任务,我检查图纸时,发现杆子脖的尺码同以前干的不一样。我想:这“错汽拉杆”是要在船上打反正车的,脖子细了抗不住。是不是图纸有毛病呢?我找检查工段长曹玉堂来研究,他也认为拉杆的脖子细了。我问他可不可以把脖子加粗,他说图纸是设计科画的,他不能决定。
我找调度员小王,问他:“这活的尺码对吗?”
他说:“不是有图纸吗?”
这时候,也有同志对我说:照图纸干得了,反正设计科图纸错了,不能由咱们负责。我想:这个念头不对!图纸错了虽然不由我负责,可是产品质量低劣却是最大的浪费。这三个拉杆要车半个月,要是现在图省事不问明白,车出的活不合标准,这半个月就白费了。
我把怀疑的地方告诉小王,他到设计科去问了回来说:“真气人!设计科的同志说,‘叫他照图纸干得了,管什么粗了细了的!’”
我说:“照图纸干,我还不会干吗?我怕图纸错了误事才去问他们的。我看脖子细了,把我怀疑的理由告诉他;他说不细,也应该把不细的理由对我说一说。稀里糊涂的算怎么回事呢?”
小王想了一下,说:“我再去一趟!”
这回,设计科同志还是说:“图是照旧样子描下来的,叫他照着图干没错!”
我想:照旧样子描下来也不敢保证没错一个数目字呀!让我到仓库去照旧样子对一下,决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拉倒。小王说:“你不怕费事我也不怕费事,我去量吧!”
这一量,才发现图纸画小了六个公分,这才提醒了设计科的同志,把图纸上的错误纠正了。
车间的黑板报表扬了小王和我,认为对质量主动负责、坚持斗争是应该的。这件事情也教育了我,使我觉得不光自己要注意保证质量,还要注意别人,尤其要注意同自己工作有关的工序。保证质量本来就是需要大家配合的,不能只顾自己。
同时,只要是对国家负责,无论对自己、对别人,都应该坚持斗争,什么事是对的,就应该照对的去做。有了这个决心才能保证质量。
把心放在活上
出废品和返工活,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马虎大意;因此,对每件任务都要虚心谨慎,集中全部精力。
我在没车活以前,就注意细心作好生产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图纸琢磨透,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例如:一个字又像“3”,又像“5”,可不能寻思:“大概是个5吧!”我们决不能干“大概”活。有一次,我检查起锚机的图纸,这起锚机有九个台,图纸上注明总长是二十多公尺,可是图纸上只有六个台有尺码,我不能说:“先下料再说,反正总长有了。”也不能说:“先车这六个台再说,反正车完不是一天半天的事,一面车一面问。”根据我的习惯,一定要先把图纸全部彻底弄明白。这时我先找工学技师弄清了这三个台的尺码。这才发现把这九个台的尺码加起来,同图纸上的总长不符合。再把设计科的同志找来计算,才知道图纸的总长少写了六百公分。要是先下料,先车了再问,那不糟了吗?
对工卡具、原料的检查也是这样。例如:千分尺、千分表大家都使,有时弄得不灵了,一定要对
一下,事先把毛病纠正过来。
在工作时间集中全部精力,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和爱人吵架啦,孩子怎么样啦……这些事是不能带到现场里来的,带到现场来,精神准溜号,质量就没有保证。
有时候,现场的事也会使人精神不能集中在生产上面。这时候也需要克制自己。例如:一批活的工时定额下来了,你一看,工时少算了,眼看就要少得计件工资,怎么办呢?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的办法是先不去管它,一心一意干活,完了再说。有的同志看到工时定额少了,就马上去交涉,要求改正,跑来跑去,工时改过来了,但他的时间也赔进去了。回到床子旁边,还要同人家说一说,说算定额的怎么怎么不对,心一时静不下去,对保证质量很不利。
不能以为干粗拉活就可以不太细心。废活不出在精密活上,倒常常出在粗拉活上。我们组有个工人制造船上的“小摆”,头一批十来个活车销眼时,他都用样板比量,质量非常好。过了十来天,他又作这个活了,作二十个却废了六个;因为他以为有了经验,不必比量了。那时候,我作小摆的轴,做了三百五十个没出一个废品,因为我每个都是用样板比量着干的。
小心谨慎是不要蛮干,但不是束手束脚不敢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摸准了规律,就可以稳稳当当地提高产量。例如:我干一批“艉轴”时,第一个用了三十九个工,第二个是三十二个半工,最后只用了二十一个工。因为我知道怎么干能保证质量以后,就慢慢地把机床由每分钟十四转加到二十一转、三十六转,到转数不能再快的时候,又加大走刀的速度,加大吃刀的深度。去年我完成工时定额百分之二百零八,今年上半年的工时定额,我又提前两个月完成了。
不断提高技术
要提高质量、全面完成任务,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向人家虚心学习。我只要遇到以前没有干过的活,就一定尽量找干过的人请教。有一次做发电机上的铜头,过去没有干过。那时张连德还刚满徒,我知道他常干这个活,就去向他请教。小张把这活的用途、车法、他车的经验都详细地告诉了我。我照他的话加工了头一个活,又拿去请他检查。他仔细看了以后,说:“保证能行!”我才继续干下去。这就避免了走弯路,保证了质量。
对先进经验也不能放松。高速切削、多刀多刃,我都是在大连造船公司学会的;科列索夫车刀法是我用业余时间对着报纸“蹩”会的。
我特别重视学习苏联经验、贯彻专家建议,这是提高技术的最近便的路。例如,我们车的“曲拐”老容易发扁,修起来很费事,我就去找苏联专家问这个问题。苏联专家尤金看见我主动找他提出问题,非常高兴,立刻教给了我们一个办法。我们按照这个办法做了以后,车出的活很精确,过去车一个大曲拐需要十五昼夜,现在只要十天多一点就干完了。
最起码的要求
遵守劳动纪律,是一件起码应该做到的事,不遵守劳动纪律,活计一定干不好。
遵守劳动纪律,首先要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安规程,不遵守它就不能保证质量。我们车间有的人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结果出了废品和返修活,这就明明不是技术问题了。为什么不遵守操作规程呢?不是马虎大意,就是图省事,既要不费劲,又要多拿计件工资。可是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不利。例如:认真遵守操作规程,一天做了八个活,都保证了质量;不遵守操作规程,一天做十个,却废了五个,到底是哪样好呢?如果出了返修品,比重新干还要麻烦。有的人图“省事”,不遵守操作规程,只想闯大运,这是危险的。例如:卡盘爪上的螺丝不全部上紧,车活的时候,活就会飞出来,今年在我们车间已经砸伤过两个人了。铁末沾活时不用钩子钩掉,用手去摸,有人就轧去了手指。这七年半来,我一次事故也没有出过,就是因为遵守了操作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的人,一定不会无故缺勤。这七年半时间,我不但没有旷过工,就是连一次事假也没有请过。
这七年多来,要说“私事”,哪能没有呢?不过看你怎样处理罢了。我十三岁就离开浙江,有二十多年没有回家,我父亲要我回家看一趟。我想:趁春节多请上几天假,领导上也会照顾的。可是,我们车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闲人,我一去十天半个月的,我的活交给谁干啊!想来想去,完成国家任务是大事,我把钱寄给父亲,请他老人家上东北来玩玩。父亲还挺“硬实”,赶到大连来了。后来我爱人和我那五岁的小男孩又到浙江老家去了一趟。这样,老人家也放心了。
再举两个例子来说吧:我三十多岁才结婚,第一个男孩满周岁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替我高兴。赶巧那天不放假,我爱人叫我请一天事假帮助照料客人,我不愿请假,她生气了,说:“工厂一天少了你又能怎样?”我只好先说服她,我说工厂不比农村,一天少了我,任务就要受影响。在家招待客人虽然是愉快的事,但是影响完成任务却又会不愉快了。我们约好:请主要的亲友晚走一步。一下班,领导上就叫我回来了,亲友们都还没走。生产任务也完成了,同亲友也聚会了,这种愉快就是全面的了。
还有一次,我的大女儿得肺病,我的爱人不知道中苏医院在什么地方,我早晨四点钟就起来,送她们到中苏医院,还是没有耽误上班。像这类的事,你计划不好,总难免请上半天一天事假,一计划好,事假就避免了。
最后,我想特别说一说关于爱护机器设备的问题。
七年多以来,我只使过三个月的苏联机床,其余的时间使的是两台比我年龄还大的旧皮带床子。我干的活,公差不能超过三道(一道约等于一根头发的八分之一),但是我都严格地保证了质量。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注意保养机床。我绝对不让铁末子沾到床面上,交接班时也要把床子情况详细交代,决不马虎。
为了保证质量,完成任务,这些都是我们起码应该做到的。
靠大家的力量
车大型的活,是三班接着干的。所以搞好三班团结,对保证产品质量特别重要。
不出废品是大家的心愿,这就要三班密切合作,不能抱着“谁废谁负责”的态度。例如:我同卢恒珍、苏兆文三个人的技术等级是七级、六级、四级,一般地说,技术等级高一点的,干精密活也比较有把握一些,我就尽量挑精密的地方干,把不需要十分精密的地方留下。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还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班团结得好不好,首先要看交接班做得怎样。我们对交接班是很注意的。有一次,我该下午四点半交班,老卢到时却没有来接班,我边干边等,到五点钟,老卢气呼呼地跑来了。原来他爱打篮球,这次看球忘记时间了。他来晚了,我也不能急急忙忙就走。还是按照我们的老规矩:对接班人作详细、明确的交代,不光图纸上的问题要说详细,连机床什么时候浇油都说清楚,以免你上来一壶油,我上来一壶油,造成浪费。洗过手,再回到床子旁边问接班人有什么问题,他说没有问题了,才回家。
有时候,接班人说没有问题了,可能还会有事忘了交代。有一次我磨好刀后怕别人乱拿,就藏起来了,接班的也不知道。我回家时,总觉得还有点事。到家还没坐稳,记起来了,饭也不吃,马上又往工厂跑。只有把应交代的都交代好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老卢说得好:“要想搞好三班团结,就要各人不抱私心,大家都为产品质量着想,为完成任务着想。”这句话是顶有道理的,我们什么事情都商量着办,一商量准通,因为各人都不想占小便宜,都不抱私心。我们在大型工段的旧皮带车床工作时,就是这样共同消灭了废品。
最后我要总的说一句:这七年多来,要是没有党的教育和群众的力量,我是不能保准提高质量,不能保准消灭废品和返工活的。这应该说是保证质量的一条最根本的体会。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略加删节)


第2版()
专栏:

国营轻工业企业应克服劳动力的浪费
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 唐恭才
几年来,国营轻工业企业在合理使用劳动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例如划分生产区域,划清科室职责,建立了比较正常的生产秩序;对劳动力多余或不足的企业,实行了内部调配。据不完全的统计,一九五四年内,轻工业部各专业局之间调配的工人有两千人以上,各专业局内部调配的人数更多。地区间的劳动力调配也已经开始。这些工作,对劳动效率的提高起了良好的作用。但从目前各企业劳动组织的状况来看,劳动力浪费和多余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而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尤其是管理人员和非工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发展的需要,因而造成了机构庞大,组织重叠,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等现象。一九五二年国营轻工业管理人员只有生产工人的百分之八,一九五四年上升到百分之十点八。在某些企业中,例如西南六○一造纸厂,一九五四年管理人员竟达生产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九五二年国营轻工业的非工业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九点三六,一九五四年则增加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七。石砚造纸厂和锦州造纸厂的非工业人员竟为生产工人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由于管理人员和非工业人员过多,企业的全员效能就降低了。一九五二年国营轻工业的全员效能为劳动生产率的百分之七十二,一九五三年下降为百分之六十八,一九五四年又下降为百分之六十七。
在管理人员增长的比例中,又以福利系统增加最多。在解放以前,官僚资本家只顾赚钱,根本忽视职工的福利设施,许多企业连医务室也没有。解放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举办一些必要的福利事业,增加一些管理人员是完全必要的。但现在有些应由社会上举办的事业,如对厂外经营的澡堂、饭馆等,个别企业也自己办。这是不对的。
二、法定工日、有效工时没有充分利用。今年上半年,国营轻工业的有效工日利用率只达百分之八十九点一四,停工及缺勤损失共一百四十万多个工日,相当于九千多个工人半年不上班。
三、有些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有困难的时候,不去改善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经验,发掘潜在能力,而一味依靠增加工人来解决问题。有些单位甚至还有大批编余人员未处理,就又招收新工人。国营卷烟工业企业的劳动力,跟设备一样,解放以来都是有多余的,但在去年年终,有的工厂为了“赶任务”,又招收了新工人。吉林造纸厂今年三月有编余人员二百三十一人未处理,遇到任务紧急又招收三百零九名临时工人。
有些基本建设单位过早、过多而又非法地准备筹备人员和生产人员。例如计划在广东新建的几个糖厂,一九五五年三月计划任务才批准,一九五七年才能开工生产,但是负责筹备建厂的人员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就在去年八月招收一批工人进行培训。青岛橡胶二总厂的扩建计划未定,但该厂早已招收二百五十名学生进行培训。轻工业的技术不像重工业那样复杂,建设的计划任务书未定就招收工人培养是不必要的。退一步说,即使有必要,也应从内部调配解决,而擅自招收工人,不仅浪费劳动力,而且违反了国家的劳动法。
四、有些企业把过多的具有技术经验的老工人调去做非技术性的工作,使他们不能发挥专长。高级技术工人被调得太多,就不能不以大量的新工人来补充,结果是企业的技术等级下降,产品质量不稳定,事故增加,致使劳动生产率下降。
劳动力的浪费是跟企业的各级领导工作人员缺乏经济核算思想分不开的。“人多好办事”、“人工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不大”、“完不成生产任务受处分,而完不成劳动计划顶多作个检讨”等错误论调,现在还在一些企业的领导工作人员中间流传。有的人向劳动部门要人时,如劳动部门不给或少给,就以威胁的口吻说:“完不成任务你负责。”应该使这些同志正确认识合理地使用劳动力跟降低成本同扩大资金积累的关系,并帮助他们了解劳动力的潜力所在。例如国营上海药品一厂第二车间,以前每逢任务紧急时,就要求增加工人。后来经过厂里帮助查定工时的利用情况以后,车间领导工作人员才知道,如果合理使用原有劳动力,在任务紧急时,不但用不着增加工人,而且还可以减少六分之一的工人。
企业里没有标准编制和定员标准,也是劳动力浪费的一个原因。因为没有标准编制,相同的企业所设置的机构不一样,人员配备不一样。有的企业配备给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的科、室的人员多一些,有的企业则配备给总务、福利、运输等部门的人员多一些。因为没有定员标准,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里所配备的人员就有多有少。例如卷烟机的定员,天津烟厂是七人看三台,福新烟厂是五人看两台,青岛烟厂是三人看一台(最近已统一为五人看两台)。消除这种混乱现象的办法,是:一、划分企业等级,建立统一的编制和管理制度;二、制定或修订确实的工时定额,根据定额进行定员工作;三、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规定各类人员的比重。
劳动力浪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管理不善,例如技术供应不及时而造成停工待料,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没贯彻而造成设备事故多,工业卫生环境不好而造成职工生病率高等等。由于这些原因,有效工日的利用率就低,生产也就不均衡。有些企业为了适应“突击任务”的需要,在劳动计划中,就留有所谓“后备人员”、“机动人员”。要改变这种情况,每一个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同企业外部的联系和协作,做好技术供应工作,以保证正常的供应。原材料供应有困难的企业,应动员职工节约原材料,找代用品。此外,要认真贯彻设备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提高检修质量,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要适当改善工业环境卫生,加强群众性的卫生工作,以便提高出勤率。
做了上述各方面的工作以后,许多企业的劳动力就有剩余。对于编余的人员,必须认真地负责地给以安排,如调去支援新建工厂,抽调有培养前途的去中等技术学校学习,根据劳动保护条例动员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职工退休等等。
今后由于各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生产发展的情况不同,劳动力的多余或不足的现象,还会经常发生的。解决劳动力多余或不足的办法是实行内部调配。过去几年的经验证明,本位主义是实行内部调配的主要障碍。有些有多余劳动力的单位,企图通过内部调配“卸包袱”、“换成份”、“清洗内部”,把老的、弱的、残废的、以及有其它问题的统统调给别的单位。有些需要补充劳动力的单位,则又不适当地提高接收工人的条件,如要文化程度高的、工资低的、成份好的、年青力壮的、技术好的等等。实际上,这是拒绝内部调配,企图另外招收。所以,加强各级领导工作人员的整体观念,乃是实现内部调配,合理使用劳动力,保证在相当时期内不增加新工人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


第2版()
专栏:

重要的出口物资——猪鬃
吴景棣
猪鬃是制造机器刷、枪炮刷、油漆刷及日用清洁刷最好的原料。中国的猪鬃,无论在色泽、弹性、硬度、长度等各方面,都具有特出的优点。鬃干壮,弹力大,尖端分叉较深,这些都是制造各种优良刷子的主要条件。
解放后,猪鬃的生产和加工方面都做了许多改进,研究并制定了猪鬃加工操作程序,实行了流水作业法,提高了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了猪鬃在加工过程中的清洁及消毒,保障了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更提高了我国猪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
一九五○年到一九五四年五年来猪鬃出口的价值约可换得钢材一百二十四万余吨。
我国猪鬃产量中,黑鬃约占百分之八十,白鬃仅占百分之十左右,而白鬃的用途较黑鬃广,出口价值也较黑鬃值钱,因此一方面应适当地发展白鬃生产。同时,还要节约国内白鬃用量,腾出来出口,更多的换取工业建设物资。特别是在四川、湖南、东北等白鬃产地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第2版()
专栏:

东北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经济适用的宿舍
东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根据新的建筑造价标准,设计出几种经济适用的标准宿舍。
这批标准宿舍是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民生活习惯设计的。东北地区气候较冷,南部北部气候也有所不同。过去设计沈阳地区的房屋,以最低温度零下二十五度为标准,墙都是两块砖的厚度。实际在这个地区,温度下降到零下二十五度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这个地区的标准宿舍时,就以零下二十一度为准,将墙改为一块半砖的厚度;同样,将北部地区宿舍墙的厚度,也适当减小。由于室内都有取暖设备,仍然能达到保温的要求。他们还根据群众的生活习惯,为部分宿舍设计了火炕或火墙等取暖设备。
这批标准宿舍在设计中都充分利用了地方材料。比如采用在农村中当柴烧的秫秸作天棚、望板、间壁等,比木板要便宜得多;经过试验,证明秫秸作的天棚也很结实,刷上灰浆后也同样美观。
这批标准宿舍还分低标准平房、中标准平房和楼房宿舍三种,共八个类型。低标准平房每平方公尺的造价是十八元到二十一元,可以居住十五年到二十年。中标准平房每平方公尺的造价是二十六元到三十四元,可居住二十年到四十年。三层楼房宿舍每平方公尺的造价是四十三元到四十七元,室内水暖电灯都齐全,可居住四十年到六十年。
在设计这批标准宿舍前,这个设计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曾先后六次到农村去,对二十九种地方材料的产量、产地、性能、规格、价格等进行调查研究,并了解民间建筑的构造形式和居民生活习惯等,作为设计的参考。(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鞍山钢铁建设公司积极处理闲置材料和人工
鞍山钢铁建设公司积极处理民用建筑削减后闲置的材料和人工。
鞍钢今年削减了十万多平方公尺的民用建筑面积,另外还有近十万平方公尺的三、四层楼房改为平房或减少了不必要的装饰和设施。这个削减计划确定后,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组织,清点了库存物资,并研究出改造代用、向外推销、各部门平衡等办法来处理闲置的材料。现在,闲置的几千付预制门窗都经改造后用到平房或仓库上去。红砖、块石、砂子、白灰等通用性的建筑材料已全部或部分调到其他工程上去。一批木质材料经改造后用到平房上去,它的强度完全合乎需要,因而有四万七千多平方公尺的平房工程,只要另买很少部分新木料就够了。闲置的施工机械和钢轨以及临时工程用的二十个活动房架和旧电线,也都分别移交有关部门和卖给其他需用的部门。有些不能处理的预制构件、钢材等,也开具了材料目录,以便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剂。因民用建筑削减和工期推迟而窝工的两千多名土木建筑工人,也都及时调到工作较忙的工程中去。(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上海市调出大批秋冬商品
上海市国营商业部门把大量秋后旺季市场需要的物资,调往全国各地。调运是从七月份开始的。目前平均每天有三千吨日用百货、布匹、卷烟、药品等商品从铁路、长江和海上运出。第三季度以来,国营百货、花纱布等公司在上海的采购供应站,在铁道部门支持下,组织了三十次“集体直达列车”,全部装载工业品,直接运往西安、郑州、济南、株州等地。八月份准备运出的绒衣、绒裤、毛线、棉毛袜、雪花膏和深色棉布等秋冬令用品,将比七月份增加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二百。
百货、花纱布两个公司的采购供应站,采取许多方法使商品的品种、花色、规格适合各地消费者不同的需要。百货公司的采购供应站在供应袜子和毛线方面,已根据各地要货单位提出的配色单搭配花色;对成人胶鞋,也改变了过去按固定比例搭配大小尺码的供应方法。福建省妇女喜爱的皮鞋式女套鞋,这次得到了充分供应。花纱布公司的采购供应站适当增加了农民喜欢的小花哔叽、卡其、士林蓝布等商品的供应量,并同国内二百八十三个经营单位建立样品通讯联系,根据各地对棉布花型、色泽提出的意见,布置生产和供应。(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制定地方工业节约方案
安徽省地方工业部门已经制定了厉行全面节约的初步方案,今年将为国家节约投资近二百万元。
安徽省工业厅在六月下旬曾经召开全省地方工业基本建设会议,检查和批判了一九五四年基本建设中的一些浪费现象,重新审查了今年的投资项目。到会的二十一个单位都定出了节约的初步计划。
安徽省地方工业今年厉行节约的方案,主要要求坚决降低非生产性建筑和附属建设的标准,削减可办可不办的工程。如将在今年开工建设的合肥面粉厂,要把宿舍建筑标准由每平方公尺造价九十元降低为四十元,办公室由九十元降低为四十六元,办公室和宿舍建筑面积要缩减一千二百平方公尺,厂房建筑面积也要削减三百八十平方公尺。原来设计标准比较低的安徽磷肥厂,这次计划再降低投资额百分之十左右,在非生产性建筑中将节约百分之三十二。芜湖明远水电厂决定推迟现在不急需的沙滤池建筑工程。在财务管理和设备材料的保管、调运等方面也决定采取具体措施,厉行节约。
(文达)


第2版()
专栏:

青岛机务段推行“平均运转法”
济南铁路管理局所属青岛机务段七月份推行“平均运转法”,节约了三十六吨机车用煤。八月份头六天又节约了二十五吨多用煤。
“平均运转法”实际上就是铁路劳动模范郑锡坤和李绍强的先进经验的综合。它的主要特点是:使列车在每一区间内平均使用蒸汽的工作量,做到以较少燃料发生最大的热量,以少量的蒸汽发挥机车最大的牵引力。这不仅能使机车多拉快跑,提高机车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使乘务员提高操作和烧火的技术,减少机件的不正常磨耗,节约油脂和材料费用。(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伊河洛河沁河勘测部分完成
黄河从三门峡到秦厂一段的主要支流——伊河、洛河和沁河主要流域规划所需的一部分资料已经搜集完成。今年四、五月间,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两个流域查勘队、两个地质钻探队、两个地形测量队、几个水文调查组和地质部九四一队、河南省林业局林业调查队等勘测队伍曾陆续到这三条河流上进行勘测。现在已完成了河道形势、水文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和水利地质综合踏勘等工作,找出十三处可建水库的坝址,并完成了水库坝址的地形测量。现在,整个流域的区域经济调查、林业分布、水土保持和灌区查勘、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工作,现在正积极进行,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三条支流有关开发的资料,并作出十三处水库坝址的比较方案来。
据黄河规划委员会推算,由于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无法控制水库以下伊河、洛河、沁河的洪水,这三条河的洪水仍可能对下游造成威胁。为解除这一威胁,治理和开发黄河第一期工程中规定:要在伊河、洛河和沁河上修建几座水库,拦蓄洪水。现在这三条支流的勘测工作就是为编制支流流域规划、确定支流的开发计划而进行的。(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杭州许多绸厂、布厂推广“梭箱自动松紧装置”
浙江省杭州市工业局今年在群利、永安、浙江绸厂和杭州第一纱厂织布工厂等一百多家工厂中推广“梭箱自动松紧装置”,节省了用电和机物料。
织机安装“梭箱自动松紧装置”,使投梭阻力减轻,织机运转轻松稳定,避免了“急梭”、“轧梭”等毛病,节省了用电,减少了机物料的消耗。据杭州市工业局统计,全市已安装“梭箱自动松紧装置”的二千六百九十台织机,半年来共节省用电十五万二千多度,节约的机物料(皮结、梭子等)共值一万二千多元。据有关方面计算,在全市有条件的绸、布织机上普遍安装“梭箱自动松紧装置”,每年可以节省用电四十多万度,并可节省价值六万多元的机物料。(本报驻杭州记者)


第2版()
专栏:

盖平县苹果今年大丰收
盛产苹果的辽宁省盖平县,今年又获得大丰收。据最近调查,全县总产量可达到一亿二千八百多万斤,比一九五四年增产百分之二十点八,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百分之四十三以上。目前,早熟的黄奎等伏苹果已大量上市。晚熟的秋苹果已由酸期到甜期。
盖平县今年伏苹果的产量不仅比一九五四年增产了百分之十二以上,而且苹果的质量好,个儿大,八十个即可装满一筐(一九五四年是一百二十个)。因而,苹果的出口率也比一九五四年提高了一倍。到七月二十八日统计,已出口的苹果达六十二万斤,今年可超额完成国家出口计划。
(张旭山 刘延之等)


第2版()
专栏:

艾菱湖边的新人家
徐中海
七月间,我到江苏省江都县邵伯区的艾菱湖边,访问了新近才在这里安居的移民。他们原来住在江都县邵伯湖下游的新华、丰产、花园、小朱庄等村。一九五四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时,这几个村子挡住了洪水,使它不能迅速入江,威胁着里下河地区人民的安全。中共江都县委和江都县人民政府向这几个村的群众讲清了小利服从大利的道理后,他们愉快地搬了家。今年四月间,在共产党员姜寿龙、陈如栋、青年团员王家英等的带动下,集体迁移到里下河地区的艾菱湖边上,重建了家园。
迁移到艾菱湖边的人家,共有三百八十六户,在这里,他们已组成了一个艾菱农业生产合作社。迁移时,人民政府曾发给他们十万元搬家费,并拨了五千多亩公地,给他们长期使用,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家园。艾菱湖附近的群众也自动将自家在滩边垦熟的一百多亩田送给他们,表示欢迎。国营扬州、仪征农场又派工人开来两台拖拉机帮助他们开垦;国营江都县抽水机站也运来了四部抽水机替他们抽水灌田。黄珏、槐泗、樊川等区四千多个民工,还自带工具协助他们筑了一条圩埂,防止外水袭击。这些援助,更加鼓舞了移民们的劳动热情。原住艾菱湖边的农民,计划开垦一千六百亩田,栽一千二百亩秧,由于大家热情地劳动,结果开垦了二千多亩田,栽了一千八百多亩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