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动员农民在麦收中选留小麦种籽
赵起
发动农民选留自用的种籽,是解决种籽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的问题的主要方法。现在,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各个冬小麦主要产区的小麦就要成熟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应该结合麦收工作,发动农民选留适当的麦种。
有些农村工作人员轻视选留麦种的工作,认为现在即使没有选留麦种,到秋季临时筹集也来得及。这种错误思想已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祸害。山西榆次专区去年临时收集春麦种籽,把混杂麦种发给农民;由于春小麦田中有很大数量的冬小麦麦苗,给农民造成重大的损失,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今年春播时候,有些农业生产合作社缺乏自留的种籽,也发生了很大的困难,造成春播田严重缺苗的现象。
有些农村工作人员说,现在不来选留种籽,到时候国家会供应的。的确,国家的农业部门是很重视供应农民种籽的,历年来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国家农业部门不可能掌握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常常只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农家品种。国家农业部门对某些适应性较大的优良品种,只能陆续试验,逐步推广。因此,目前解决种籽问题的最切实的办法是动员农民自己选留。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带头进行选留麦种;准备建立冬小麦留种地的社,还可以用田间穗选的方法,选留留种地中需要的种籽。
有些农村工作人员认为选留麦种是必要的。但是,他们只重视像“碧蚂一号”“南大二四一九”等优良品种,而看不起大量的适合各个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比较优良的农家品种。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农家良种,一般都具有产量较高的优点,并且分别具有抗虫、抗病、抗风、耐旱、耐寒等性能。在没有从外区引进更好的品种以前,当地的这些比较好的品种,都应该成为选留的对象。
农家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常常很小,有的并且集中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地区;因此,动员农民选留麦种时,应该提倡一定范围内的串换,以便调剂有无,逐步推广。组织种子串换要掌握互利的原则,并应注意种籽的适应性。


第2版()
专栏:

  不能借口“增产”取消节约
  安岗
东北不少工厂和工地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基本建设早一点投入生产,就是最大的节约”,“增产就是最大的节约”。不少地方在“争取早一天投入生产”、“生产就是一切”等美名下,对浪费现象竟采取了容忍、放纵态度,取消了节约和反浪费的实际斗争。据中共辽宁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共沈阳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了解,沈阳重型机器厂在一九五四年中,劣品、废品和停工损失,加上工具材料浪费等所造成的损失共达五百二十三万五千三百多元;成品、半成品、工具和原材料等的积压为五百万八千一百多元,共计一千零二十四万元之多。为什么工厂对这些严重情况熟视无睹呢?据说是因为完成任务要紧。完成任务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利用“完成任务”为口实来取消节约,放纵浪费。一九五四年九月和十一月,苏联专家两次到重型机器厂对翻砂车间冷辊生产提出系统的建议。工厂为了赶任务,不仅没有执行,还作出一个同专家建议相反的决定。结果在冷轨铸造上有二百二十一吨产品报废,废品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一。党的组织对这些错误现象也没有严格地进行思想批判。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反正我们完成了生产‘任务’”。
重工业部领导的大连钢厂产品报废的情况也是严重的。一九五四年全年钢锭的废品有九百八十三吨,钢材废品一千零二十八吨,耐火材料废品八百八十五吨。废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领导人员在思想上放弃斗争。炼钢车间一九五四年一至十一月就修改了一百五十六种产品的数量和规格,人们把这叫做“自由炼钢”。领导上不但没有制止这种错误现象,反而决定把不合格的产品冒顶合格产品出厂。检查人员提出意见,却受到领导上的批评,说他们是“个人主义”。某些领导干部认为废品是“在所难免的”。中共旅大市委和工厂党委曾检查过工厂工作,但都没有对这些错误思想作彻底批判和有效处理。
铁道部领导的皇姑屯机车车辆修理工厂的浪费现象也在“只顾生产,不计节约”这种片面性思想支配下发展起来。制材车间不是计划取材,量材使用,而是大材小用,优材劣用,硬木不用,二三等材不用。国家规定原木出材率是百分之七十五,他们只拣好的原木用,质量稍差一点的原木就被扔到一边。就这样浪费,他们的出材率还只达到百分之六十。只这一个车间,一九五四年一年就浪费了五十万元的原材料,生产成本超支一百万元。机车车间是一九五四年获得全厂循环优胜红旗和“优秀车间”称号的,可是人们在评定这个车间的生产成绩时,都忽略了他们的浪费情况。一九五四年车间成本超支了二十三万元,其中原材料的浪费是二十万元。在工厂外边,每天都有很多老百姓拣工厂的垃圾,这些“垃圾”里面有小钢材、螺丝钉、废钢、铁边等。据中共沈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同志检查,每个老百姓一天能拣十斤到二十斤这样的“垃圾”,无怪乎工人反映工厂“黄金铺地”了。
正如斯大林在一九三一年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上所说的:“事实上,有许多企业和经济组织中的人早已忘掉‘节省’、‘减少无谓费用’和‘生产合理化’一类的概念。他们显然是指靠着国家银行‘反正会给我们拨发必需的经费’。事实上有许多企业中的生产成本费近来已开始提高。”
凡是只顾生产,忘掉节约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两种极不正常的情况。第一种是,用浪费的办法来经营生产,其结果首先是使生产受到损害。大连钢厂的产品质量并没有因为浪费而有所提高,一九五四年的产品品种计划只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二,有一半以上的订货合同不能如期交货。各地经验证明:工厂只要放纵浪费,就是在思想上解除了职工的武装,因而也就一定要多出废品。大连工矿车辆厂浪费很严重,废品也很多。一九五四年生产的五十八辆车全部不合格。仅是十月、十一月两月,由于产品质量低劣而花的返修费就达七十五万元。他们生产的二千八百七十九个测架中就有了一千二百三十五个废品,领导上反而要求检查人员放宽质量检查的标准。他们一连十一个月没有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第二种情况是成本费加大,靠银行过日子,完不成利润计划。大连钢厂一九五四年浪费的结果,成本提高了六十一万元。辽阳某工厂党委会检查,工厂浪费是惊人的,据七个单位不完全统计,仅原材料积压一项即达一千二百零六万元,一个车间收集了十一吨被丢失的金属。工厂资金周转不灵,原计划资金周转是二百九十八天一次,实际达到一千八百天一次,等于五年周转一次,只得靠银行信贷过日子。这样一九五四年从一月到九月付给银行的利息就达八万四千多元。沈阳空气压缩机厂一九五四年
一月至十月生产了九万八千余件废品,全年利润计划完不成,可是他们却用欺骗办法向银行贷款七十五万元来补缴利润。
这些情况表明:那些借口生产、忘记节约的人,他们实际上忘记了为了我国的工业化而必须走的厉行节约,实行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我们的重工业工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工厂的生产绝不是为了给上级作美妙的报告,或只是为了本厂的荣誉和物质利益。我们的生产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服务。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节约。我们必须公开地持久地宣传节约的思想,要使每一个人都懂得节约的政治和经济的意义。
企业中党组织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厉行节约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尽管有不少工厂开过无数次的大会和小会来宣传总路线,但很多地方只是停留在背诵口号上,而没有把总路线当作灯塔来照亮工厂的整个生产经济活动。党组织应当对企业争取积累的工作实行保证和监督,要依据总路线的精神来监督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动工人为实现节约反对浪费进行经常的斗争。有些党的工作者常常跟在某些同志的后边喊“困难”、“没办法”,而没有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认真检查浪费现象。这是不对的。
工厂的党和行政组织为着顺利地进行反浪费斗争,经过斗争建立并执行节约制度,必须澄清某些错误的根深蒂固的看法,只有挖出思想的根子,才能使人们头脑清醒起来,去掉盲目病,自觉地实行节约,反对浪费。这对于推动企业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者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经济活动,保证企业不亏损,为国家积累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版()
专栏:

  从新路海到昌都
  本报记者 傅冬
一九五三年三月的一天,路超开着汽车从新路海出发到昌都去。
这时已是下午四点钟,天忽然变了,又刮风又下雪。刺骨的旋风翻卷着密密的雪片向汽车一阵阵扑来。他加快速度,想赶紧翻过雀儿山到金沙江去休息。
汽车刚走了十八公里,他忽然看到在雀儿山的山脚下停着一辆汽车。他把车开过去,只见那驾驶员坐在司机台里正发脾气,嘴里咕咕哝哝不知说些什么。路超忙上前打听,那个驾驶员懒得答话,只冷冷地说:“车坏了,不来油。”路超跑到车前,掀开盖子,把油管的螺丝卸下,用嘴死劲吸油管。吸了半天,油一点没上来,他知道是泵浦坏了,就把泵浦整个儿拿下来检查了一会,发现没有弹簧,他推想准是掉到油底壳去了。
于是他对那个驾驶员说:“咱们来拆油底壳吧!”
对方瞪了他一眼,说:“我修不来。”
路超知道那个驾驶员的心情:要拆油底壳一定要躺在汽车底下。油底壳上的螺丝很多,最少要躺个把钟头,才能把螺丝卸下再装上。可是那路面的冰冻得足足有一尺厚,上面还盖着一层五、六寸深的雪。人躺在上面当然不好过。
停了一会,那个驾驶员气虎虎地说:“我要回到新路海去找修理班的技工来算帐,他们怎么修的车,刚走了十几公里就抛锚。”
路超在心里算计了一下,从这儿到新路海坐汽车走一趟最少也得一个多钟头。而这时天已快黑,风越刮越紧,雪也越下越大,如果不翻过这五千三百多公尺的雀儿山,坐在车上的几十个修路技工,就要在这零下三十多度的旷野过夜,那大伙怎么能受得了?
“不,绝不能这样!”他对那驾驶员说:“我来修,我负责修好。”他叫那驾驶员把工具拿出来,可是对方站在车边不动手,看样子是不好意思。天渐渐黑下来了,于是他就跑到自己的车上拿工具。
他找了根很粗的柴把地上的积雪刮了刮。可是冰怎么办呢?那冰比石头还硬,用刀子刮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刮完的,而时间也不允许再这样耽搁了。他想把司机台上的坐垫填在下面,但是坐垫很厚,一填上,人就没法钻到车底下了。找别的东西,又没有。他没有犹豫一下,就穿着棉衣躺了下去。
油底壳上的螺丝可真不少,密密麻麻足有三十多个。他戴着手套没法拆,只好脱了。光手拿着拆螺丝的钳子,就像拿着块冰,没多大一会手就冻得很难动作了。
风在身边尖声呼啸,吹得人连出气都很困难,他的脸上和手上就像千万只针在扎一样的疼,全身的血好像冻住了,上下牙碰的直响,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干下去。
远远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有车子从山上下来了。那辆车走到跟前就停了下来。路超听见那驾驶员和刚来的那辆车上的人在低声说话。没一会那车走了。他喊那驾驶员,可是喊了半天没人答应。原来那驾驶员搭着别人的车回新路海去了。
坐在车上的修路技工见路超在冰上躺了已经有二十分钟,就喊他出来歇歇。但他说:“不要紧,再停一会就完了。”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实际上,他的两只手这时已经由红变紫,又由紫变青了。腿脚麻木,全身冰凉,失掉了知觉。车上的技工见他不理会,就硬把他从车底下拉出来。大伙都过意不去地说,这又不是你开的车,为了我们,你这么受罪!路超听了忙说:“这算什么,志愿军在前方打仗,才算苦哩!”接着又说:“咱们早一天到工地,公路就早一天修好。”他把手放在口袋里暖了一会,等手变红,稍稍灵活了些,能转动的时候,就又躺了下去。
又拆了一会,才把弹簧拿出。接着又开始上螺丝装油底壳。这样前前后后足足搞了一个钟头,才收拾完了。他轻松地呼了口气就往外挪,想爬出来。可是奇怪,怎么也挪不动。他用尽全身的力量还是不能动弹。他叫了四、五个人一齐拉了好大一阵,只听见“嗤”的一声,身子才动了。原来背后的棉衣冻在冰上不能动,现在整个儿撕下来了。当大伙把他拖出来的时候,他的腿抖得站不住,全身都冻成青紫色的了。大伙搀着他蹓了一阵,又用五六条被子把他包起来,这才稍稍活动了些。
车子修好了,可是没有人开,怎么办呢?这时天已完全黑了,大风雪还没有停止,挟着雪花的旋风从山上扫过来,吹得人直打哆嗦。在这样的大风雪里过夜,是够受的。他正在发愁,忽然听见后面有汽车来了。他高兴得忘记了身上的疼痛,连忙跑过去打招呼。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车上坐着他们的中队长,他把情况简单地汇报了一下,就请中队长开着抛锚的那辆车走了。
又一个钟头过去了。车子开始爬上雀儿山。风还是一个劲地刮,山上的雪被风一吹,就好像房子塌下来一样。汽车挂上防滑链条吃力地往上爬。坡陡雪深,走了不多一会,积雪就把车轮淹没了。正在这时,忽然遇到一个九十度的大回头弯。车子滑得直往后溜。因为刚才停了半天,车上的考帮油凝结住了,车子不灵活,怎么也上不去。他赶紧加大油门,拼命地调换排挡,可是没有用处,轮胎呼隆呼隆地直转,车子却不往前走。他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连忙从车上跳下来,踏着过膝深的雪探踩路面。雪下面的冰冻得像玻璃一样又滑又硬,走了一会,脚就冻僵了。他停下来,望着路边的悬崖绝壁,忽然想起一九五一年冬天他路过这儿看见战士和工人在山间悬空干活的情景。那时天气很冷,吐口唾沫还没有落地就凝结成了朵朵冰花。山间没站脚的地方,战士和工人就在山顶挖个窟窿,插上钢钎,把绳子一头拴在自己的腰间,一头拴在钢钎上,就像荡秋千一样,吊在半空中打炮眼。很多人的手上冻了很多很深的血口子,可是他们没一个抱怨的。为了劈开高达数丈的崖石壁障,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崖上去爆炸。他又想起战士、工人们当时所说的话:雀儿山再高,没有我们的脚板高;石头再坚,没有我们的意志坚;冰雪再寒,我们有满腔热血来溶化。他问自己:人家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困难?想到这里,他觉得身上突然来了劲。
他在车上找到一根撬胎棒子和一个榔头,使劲敲打路边的冰,等冰敲碎,他就用力一点一点把冰下的沙子挖出来铺在路上。车上的技工见他这样,也都跳下车来帮忙。这样折腾了三个钟头,才把这个回头弯铺满沙子。使了一把劲,车子转过去了。
车子爬了一公里,又遇到一个弯子。像头一次一样,车子开上去又滑下来。他只好又照老法子敲冰,挖沙子,铺路,大伙也跟着他做。他们完全没有理会在黑暗里回旋的大风雪。可是这一回那法子不顶事了,车子上了半截又滑退了下来。怎么办呢?他在路上走过来走过去的琢磨,他想假如把路上的冰打成一道一道的横槽,车子也许就不会往下滑了。他就和大伙一道儿动手作。他们仔细地一道又一道地敲出二百道横槽,上面又铺了些沙子。等一切弄停当,这时天已大亮了。
车子开上去了,可是越往上走,坡越陡,冰也越来越厚,在一个转弯处,用前两个办法仍爬不上去。五、六个钟头不知不觉地溜过去了。这时雪住了,出了太阳,满山的雪给太阳一照,成了雾茫茫的一片。
大伙也心焦得了不得,这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出开了主意。有人说:“找些树枝、稻草填在轮子下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人又说:“把车上的篷布拿下来填在车下不就成了吗?”
树枝稻草好是好,可是到那儿去找呀!这荒秃秃的山上,除了雪,什么也没有。
填篷布当然好,可是一个篷布要三百多元,汽车一压就报废了。那能这样对待人民的财产呀!他心里这样想。他突然,想起了身上的棉衣,这件棉衣反正已经弄破了,他就把它摔在轮胎底下。车上有位修理技工见他这样,也扔下一件棉衣。
车子动了,可是刚辗过棉衣,车子就又滑了下来。棉衣太小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两条被子填在前轮胎的前面,把两条毯子铺在车中间,后轮胎前摆了两件棉衣,一件大衣。他慢慢地把车开过去。等车走过去了,再把地上填的东西往前挪。他就用这办法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弯子。
上到山顶,天又完全黑了。被子、毯子和棉衣被车子压得湿淋淋的,就好像是刚从河里捞出来的一样。晚上九点钟车终于翻过雀儿山到了山脚下的道班房。车上的人折腾了这么一天两夜累得了不得。他就把车子停在道班房照护大伙下车烧水煮饭,可是他自己却坐在司机台里不肯下去。他说,车子隔一个钟头就要发动一次,不然水箱就冻住了。就这样,他披了件大衣,爬在方向盘上打了个盹。接着就又忙着检查车子赶路了。
〔注〕最近路超同志来北京参加全国公路第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五月三日至十一日)他在会上报告了他安全行车十三万多公里的事迹和经验。记者在会议期间访问了他。上面记载的是他的一段模范事迹。


第2版()
专栏:

  改进农业合作社的牲畜饲养管理工作
  赵宗惠
最近,不少地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牲畜瘦弱死亡的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据河南省鲁山县三百四十七个社的初步统计,自去年冬末到现在,就死去了六百七十三头牲口,占这些社的耕畜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有二十五个社牲畜死亡都在五头以上。八区三先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二十九头牛就死了十一头;最近因为牛瘦,又卖掉四头。耕畜瘦弱是普遍的现象。十一区孙庄乡的一个社的耕牛,瘦得成了骨头架子,后来社员就把它们拉到牛肉行里卖掉了。耕牛的大量死亡和瘦弱,不仅直接妨碍了当前的生产(有不少社因牲畜死亡太多,春耕计划落到了互助组和单干农民后边),并且在社内外群众当中发生了极坏的影响。原来很热心农业合作社事业的人,大大地失望了。有些思想不稳定的社员,看到这种情况,更加动摇了。社外群众看到这种情况,对农业合作社也越来越疏远了。有的社员怕自己的牛死掉,就和社干部吵架,把牛拉回家自己喂。某些富裕户到处讽刺,阶级敌人则乘机大肆造谣破坏。
据考察,农业生产合作社牲畜的大量瘦弱和死亡的原因是:第一、缺乏集体饲养和使用的制度。社内领导骨干没有明确分工,没有确定专人负责,饲养牲畜的人也不固定,牲口的喂养和使用都没有一定的计划和制度。如三先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五个牛屋,就有四个牛屋没人管;夜间牛冻死了,社里还没有人知道。一区王承州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喂牛是临时派人,谁喂时添上一把草就了事。第二、对社员缺乏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大牲口大家抢着用,小牲口没人管;有些社员为了多赚工分,就只顾使,不顾喂。有时,牛没吃饱就拉走上工了,使用时不歇,狠狠地打,使牲口劳累过度或受伤。辛集乡李村社社员赵宝法,因为牛拉的慢,就用几斤重的铁农具向牛头上打,把牛嘴都打流血了。第三、对饲养员的劳动报酬规定得不合理,多数社是死分死计,有些社把饲养员的工分规定得过低,饲养员感到喂牲畜不如做别的活;有的社饲养员的工分规定得过高,别的社员对饲养员不满,也降低了饲养员饲养牲畜的兴趣。第四、对饲养员的选择不恰当,而且缺乏思想教育。不少社的饲养员思想保守落后,只顾个人利益,不关心社内公共财产。据统计,在九百四十三个饲养员中,只有九个是共产党员、四十八个是青年团员,大多数思想比较落后。各社很少注意对饲养员进行教育。一区关帝庙社饲养员杨大妮,今年六十多岁了,从一九四七年到现在,八年中几乎连一次会议也没有参加过。饲养员中有很多人感到当“牛把”没出息,活苦、活脏,被人瞧不起、不愿干。这样,当然就不能把牲畜喂养好。还有些社为了照顾半劳力,让一些缺乏喂养经验的人喂牛,就把牛喂瘦或喂死了。有个别社还让已入社的富农或历史上有问题的人当饲养员。第五、社内缺乏草料。发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盲目地把牲口作价归社,归社后又没有合理规定草料投资办法。有些社牛吃不饱,社员反把自己的草料卖给社外。第六、阶级敌人破坏。从小尖营社死的几头耕牛的肚子中,发现了针、小刀、石头、铁片、铁丝等。
这些现象是不是可以防止呢?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的。有些社已经创造了一些经验。有些社针对社员在经营饲养牲畜上表现出来的思想,经常地反复地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说明保护牲畜是全社和他们个人的最大利益,发动他们共同想法克服牲畜饲养管理的困难,做好了牲畜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管理耕畜的组织和制度,对饲养员劳动报酬和社员用饲草投资的办法都作了合理规定。鲁山县第八区有些乡按月举行了牲畜健康比赛会,第七区桑盘乡社内对饲养工作实行了“定额奖励制”,对改进饲养工作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中共鲁山县委最近又召开了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模范饲养员代表大会,广泛地交流了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的经验,对饲养员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表扬奖励了模范饲养员,帮助各社制定、改进了饲养制度。在这以前,各社都开展了一次评选饲养员模范的运动。在全县各地已经开始形成了当饲养员光荣的空气。为了迅速制止牲畜的瘦弱和死亡现象发生,县委并指示各地把加强牲畜饲养管理工作,当作当前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当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2版()
专栏:

  推广猪皮制革,节约牛皮
  林在午
上海市地方国营益民皮革厂从一九五三年起就开始用猪皮制造工业用品,到现在共制造了十五种不同形式和规格的皮仁、皮圈、梭箱皮板、吊综皮带等纺织工业用品。这些用品经国营上海第六、第九、第十二等棉纺织厂试用,证明效果很好。
浙江省地方国营温州制革厂也在一年多以前利用猪皮制造皮鞋和其它日用皮件。猪皮制革的技术不断提高,制造的皮鞋经过用户长期试验以后,证明见水不胀,又不断裂、不起皱纹,还很耐磨。猪皮鞋销路日益扩大,到现在,这个厂已经使用了十五万张猪皮,它的经验已在温州市十一家私营制革厂推广。温州一带的民用皮革,基本上都已用猪皮制造。
最近,地方国营重庆皮革厂也用猪皮试制成功了皮圈、皮鞋、皮箱、篮球、排球等九十多种产品。经过化学、物理检验和试用证明,这些产品性能都很优良。
这些工厂的事实证明,利用猪皮制革是克服当前制革工业原料供应不足,合理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办法。
几年来,牛皮一直是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每年约耗用牛皮一百多万张。供应制革工业的牛皮虽然历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在皮革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和社会需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再单靠牛皮为主要原料,就不够了。一九五四年,供应制革工业的牛皮,仅达制革工业主要设备生产能力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八,因此就形成了一方面设备能力不能发挥,另一方面又不能合理满足社会需要的矛盾状态。
牛的净增殖率也是比较慢的。据农业部统计,以一九五二年牛的饲养数为一百,一九五三年为一百零八点九六,一九五四年为一百十四点九九。由此看来,牛皮的来源是有一定限度的,骡、马、羊、鲨鱼、野牛、野马、野羊和鹿等各种动物的皮,虽然也可用来制革,但是它们同样也受到繁殖慢或猎捕困难的限制,不能大量供应制革的原料。只有猪皮最具有充分利用的条件。
猪的生殖率和生长率高,饲养期短,数量年年有增加。据估计,在每年屠宰的猪中,只要用十分之一的皮来制革,就能满足全国制革工业的要求。
猪革制品有很多优点。例如,用猪皮制成的皮仁、皮圈等纺织工业用革,比牛皮做的要耐用一倍半,价格比牛革低百分之三十五。用猪皮制成的皮鞋,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证明它的破裂强度比牛革的还高。
为了推广猪皮制革,要求制革厂的职工们进一步提高技术,提高质量,努力学习苏联和兄弟国家用猪皮制革的经验,制造出更多的物美价廉的猪革制品来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国营商业部门也应协助配合这项工作。在推广这一工作中,还要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不要在那些地区硬行推广猪皮制革。


第2版()
专栏:

  一所设备齐全的家畜病院
  燕树桂
在兰州小西湖的南边,有一幢灰色的大楼,这就是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附属病院——家畜病院。附近农村的农民和城市里赶大车的工人很熟悉这个地方,他们经常牵着病畜来到这里,最后带着满意的结果离开这里。
这个病院成立于一九五○年八月,它的前身是前西北兽医学院附设家畜病院临时门诊部。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临时门诊部只有一个木制的诊疗架;解放后,发展成为一个设备齐全的家畜病院。这里有内科诊疗室和外科诊疗室,室内外的十一个诊疗架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另外还有给马、骡、牛等动物施行手术的外科手术室和给羊、猪等动物施行手术的小动物手术室。外科手术室设有万能手术台,这是病院自己设计,在上海订制的。手术室还有电疗设备,可以给病畜照紫外线和烤电。靠近诊疗室的地方有一个检验室,可以随时检验牲口的粪便、尿、血等。病院还设有病房,收容患有严重病症的牲畜住院,由专人进行妥善的治疗和护理。病畜吃不下东西,护理员便设法给熬一些米汤或者喂些青菜;为了病畜不致受凉还给盖上毡毯;还要尽力保持病房周围环境的安静,不让病畜受到外界刺激。
“一个兽医,要对畜主负责,同时还要对病畜负责。”——家畜病院的工作人员们,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工作的。他们有时为挽救一个患有严重病症的家畜的生命,要跑好多路去出诊,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年夏天,兰州市下西园一个回民的母牛难产,两天多一直没有生下来。这时,牛已精疲力尽,只是嘴里发出痛苦而微弱的呻吟。畜主跑到病院,要求出诊。那时已快到中午十二点钟,病院马上就要下班。可是,病院里的人员顾不得吃中午饭和休息,几个人把动手术的医疗器械整理了一下,带上药品,骑上自行车赶去。那正是炎热的夏天,他们还没有拭净汗,就马上动手术,一直工作了四个小时,才把胎儿取出来,救活了这条母牛。
家畜病院还根据目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对马疝痛(即结症)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工作。这个病是骡马中发病率最高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几小时内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就可能死掉。以前,病院只有局部的治疗方法,医疗效果不好,死亡率相当高。为此,病院决定和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内科教研组的教师共同研究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他们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又广泛地搜集我国治这个病的方法。经过研究后,确定采用抑制性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很好。像治疗急性胃扩张(马疝痛的一种),在去年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病畜都痊愈了。
病院的科学的治疗方法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畜主的信任和感激。家畜病院去年原计划治疗三千六百头次家畜,结果由于就诊的病畜很多,共治疗了六千二百四十头次,超过原计划将近一倍。


第2版()
专栏:

  山东盐产丰收
今年山东盐产获得丰收。
国营山东制盐公司全体盐工在四月份提前七天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现在盐工们正在为争取完成全年增产十八万担食用盐和工业用盐而努力。
山东羊角沟龙车盐业生产合作社也获得丰收。这个社是山东省较大的一个盐业生产合作社,全社共有盐田两千一百十四亩。今年四月份生产的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九担食盐,其中一等盐就有一万五千零五十九担,在盐的质量上创造了新纪录。
           原一萍摄(山东大众日报社稿)
在丰收的国营山东制盐公司的盐场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堆,展示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龙车盐业生产合作社今年积极扩大盐田,并增加了许多机器设备。这是合作社新近增添的抽水机。
为了适应盐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青岛中港码头已开始使用机器装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