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建设鹤岗东山竖井的人们编辑同志:
鹤岗东山竖井是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这是一座规模巨大而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的矿井。这里从采煤、运输、选煤,一直到把煤装上火车,全部生产过程都将是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每天它将为国家生产数千吨质地优良的工业用煤。工人们坐上安全舒适的井筒篱笼很快就可以到达二百多公尺深的井底,再坐井下电机车就可以直接到达分布在二十多里长的大小巷道上的工作场所。为了不使煤尘飞扬,在井下每个采煤工作面都安有喷水装置;工人们就像在工厂里工作一样,每分钟每个人可以得到三立方公尺的新鲜空气。井下设有食堂、医疗所等设备和防火门、防水门、防火列车库和防止瓦斯爆炸的岩粉棚等各种安全装置。矿工每天工作完了,从井下上来,可以到福利大楼的浴池去洗澡,到保健室去领取富有营养的保健食品,而且还可以到太阳灯室去照太阳灯,以弥补在井下工作没受到阳光的损害。
一九五○年十月,建设竖井的人们在东山侧坡上挖开了竖井的第一锹土,经过四年多辛勤劳动,这座矿井已经接近完工,待今年七月试运输后就可以移交生产。这座竖井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设起来的。东山竖井处在地质情况多变的岩层里,“断层”多,“落差”大,往往为了寻找一层煤就要开凿很多巷道。遇到“软岩层”、“破碎带”,岩石就像沙土一样哗哗的从顶上冒落下来;碰到“硬岩层”,要打一个眼,就是用最锋利的合金钻头也得换上好几个。但是,建设竖井的英雄们用顽强的意志,热情的劳动,集体的智慧,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
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孙永刚就是千百个建井英雄中的一个。他原是蛟河建井公司的掘进工小组长,这个小组在建设蛟河“新三”斜井和营城“十坑”中曾经立了功。来到了东山竖井以后,孙永刚和他小组的名字又总是和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任务紧紧地连在一起。在他们担当竖井主井下山和井底车场贯通巷道的掘进中,一天突然遇到了“水层”,水从破碎的顶板窟窿里汹涌地喷出来,不一会全巷道变成了泥河。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他们奋不顾身地同泥水搏斗,用矿车往外送泥水。但是,水势很大。在紧急的情况下,工人们想出了堵口的办法,他们抬来一根六、七尺长的大木头,把一头削尖,朝着喷水口插进去,终于把水眼堵住了。接着,他们继续运出稀泥,经过整天的战斗才恢复了巷道的正常作业。一九五四年三月,专家建议北斜井和竖井大巷要提前贯通。两天内要掘进十多公尺,任务是艰巨的。为了不影响竖井的运输,孙永刚和他那个小组的同志,向党支部书记提出了保证:“不完成任务,就不上井。”岩石是那样的坚硬,钎子钻上去,火星乱冒,岩粉飞扬,像浓雾一样,几乎对面看不见人,震耳的电钻声、风镐声,响彻了全巷道,说话的声音根本听不见。他们终于按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今年红五月竞赛中,他们又提前十二天完成井下材料车场子的掘进任务。就这样,孙永刚在建井中先后立了三次大功,至于小功和受奖的次数,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像这样的建井英雄,在东山竖井是很多的。张国英小组在安装主井贯道、贯梁和装载设备时,在井下一百七、八十公尺深的井筒小吊盘上操作。从井壁流下来的水像下雨似的,冲洗着每个人的全身。七、八百斤重的大贯梁,从井上用吊车送下来,三四个人抱着往梁窝里安装。贯梁安进梁窝后,接着是浇灌混凝土。因为空间很小,用锹捣不实,工人就用手抓混凝土往里填和捣固。他们的手都被水泥烧出了泡,可是没有一个人叫出一个
“苦”字来。虽然条件这样困难,可是他们在技术员的帮助下,提高了劳动效率二倍以上,提前完成了安装任务。
鹤岗的冬天特别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二十六、七度。挖基础时,地面冻得比石头还硬,当冻结层挖开以后,地下又冒出水来,工人就要在没膝盖深的泥水里工作。高空作业的工人在刺骨的西北风中工作。但工人们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不但战胜了严寒,而且在施工效率上创造了新纪录。
这里的技术人员也和工人一样,发挥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才从学校出来不久的青年技术员李长成,见到工人们在进行井筒安装的时候,因为结构复杂,没有干过而经常发生返工、停工现象。他就经常呆在井下指导工人操作,并且用画图讲解等办法来使工人懂得井筒安装的结构。工人们是三班轮换,技术员就只他一个人,因此他几乎都要随着每个班下井。有时深夜从井下上来,就穿着他那湿透了的棉裤、棉袄,躺在办公室的桌上睡。由于他的耐心帮助和工人们的积极努力,创造了“多垂线”测法,提高安装效率一倍,使工程提前三天完成计划。矿务技术员朱允华花费了很多心血,提出了一项把防火列车库迁移到不用的废巷道里去的合理化建议。经上级批准执行,为国家节约了六万多元的财富,同时使该项工程提前二个月完成计划。
我深深地为工人们的社会主义的创造性的劳动热情所感动。我衷心地向那些顽强战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致敬。 袁桂林


第6版()
专栏:

  我怀念着抚顺——祖国工业的粮仓编辑同志:
我现在由抚顺调到萍乡工作。当我乘坐着南去的列车,跨过了奔腾的黄河长江时,我怀念着煤都——抚顺,我更怀念在煤都里斗争着的人们,禁不住回忆起在抚顺的那些日子。
抚顺啊,祖国工业的粮仓!支援鞍钢,在你来说是不间断的经常任务。几乎每个在抚顺工作的人都懂得自己劳动的意义。那些采煤工人弟兄,昼夜三班,循环作业;谁当班少出了一车煤,就感到对不起国家。清晨,沿着浑河峡谷,电车来回地奔忙着把职工送到生产岗位上去。黄昏,职工们下班以后,又有无数人背着书包涌进各种技术夜校。直到深夜,矿务局办公厅大楼上的调度室依然浸沉在紧张的工作里,指挥着生产前线——掌子头,争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用更多的煤来供给鞍钢炼铁炉所需的“口粮”。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在抚顺劳动的人们为祖国带来更多的光和热。
“你不了解抚顺的过去,是没法体会今天抚顺的美好的。”一个同志曾经这样说。是的,在伪满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这里是人间地狱,天上暗淡无光,地下阴森恐怖。人们只有被逼迫到走头无路的时候,才来投奔这里,下矿井。矿工终年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一到千金寨,就把铺盖卖,新的换旧的,旧的换麻袋”。自从抚顺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就发出了异样的光采。记得矿务局一位领导干部对这个多样性的有益矿床体曾作过这样通俗的概括:“地下的煤可供炼钢;煤的上层是丰富的油母页岩,可供炼油;就连地下冒的那股气(瓦斯)也可制造炭黑。”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抚顺将按照社会主义的先进科学技术来进行“总体改造”。煤都的人们多么向往着这壮丽辉煌的事业啊!
抚顺啊!正当你揭开了“总体改造”的序幕之际,我被调到萍乡矿务局工作去了。我内心不安。但,这是祖国的需要,我欣然愉快地离开了你。首长和同志们像送别自己的亲人去前线一样。我懂得:抚顺不但要出煤,同时要出干部。不正是这样吗?离开了你,我们即将投入新的战斗,我要用工作的成绩来表示对你深切的怀念。
王失逸


第6版()
专栏:

  汽车开进了山沟编辑同志:
辽宁省桓仁县的黛江区,曾是杨靖宇将军率领抗日游击部队活动过的地区。这里,距县城有一百四十多里,交通很不方便。在暖河子村、木盂子村一带,还有二十多里的山岭险道和翻浆路段。因此,经常发生粪送不下地、庄稼运不回来的情况;秋收时,农民只好在地里打场,直到上冻以后才把粮食运回来。供销合作社碰到的困难那就更多了,他们往往把两套车六匹牲口并在一套车上往黛江拉货,有时仍然要出危险。骑自行车的人有时也得把车子扛起来走;区村干部到县开会往往不能按时到达。因为交通不便,给群众在生产上和生活上带来很多的困难。
一九五四年政府决定从桓仁到黛江修一条公路,要通行汽车,并决定在汛期施工。经过筑路工人的努力,及沿线农民的支援,公路很快筑成了;暖河子村一带的翻浆烂泥地已经用沙石填平了;最难走的门转子岭一段也展宽了,这就使整个路线畅通无阻。
在举行通车典礼的那天,沿线群众欢欣鼓舞。当悬挂彩球的汽车开到黛江的时候,汽车马上被人群围住。五十多岁的姜老大娘特地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汽车,欢呼声响成一片。姜老大娘感动地说:“要不是毛主席的领导,咱们这个小山沟哪辈子能来汽车!”
黛江区自从修好公路行驶汽车以后,到桓仁去的时间已由两天缩短到四小时;供销合作社的商品运输附加费降低了,营业额也大大增加了。一九五四年冬天,乡村需要煤油,社里一个电话就用汽车从县里运来了十多桶。群众说:现在什么东西都能买到了!
汽车开进了山沟,大大地鼓舞了山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和爱国热情,他们表示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党和政府对山区人民的关怀。一九五四年冬黛江区的群众积极缴纳公粮卖余粮,提前完成了公粮的运送任务,并且还比一九五三年多卖了二十多万斤余粮。今年又扩大了水田面积三千多亩,购入了许多肥田粉;最近,汽车又运来了第一批新式畜力农具,这些都为争取更大的丰收准备了条件。
行走在宽敞的公路上的农民群众称呼这条公路是:“生产的路”,“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的确,公路通车以后,给山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带来了许多幸福,因而更加坚定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杜长金 苏奋


第6版()
专栏:

  双轮双铧犁到了贵州的山区编辑同志:
贵州山区的农民兴奋地看到了双轮双铧犁。
五月五日,贵州省大定县地方国营农场邀请了一百七十多个来自全县各乡的干部,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和城镇手工业的代表,参观双轮双铧犁的表演。
很多过路的农民也拥过来了。
两只大水牛拖引着一架双轮双铧犁在田里直奔。参观的人们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看!不要人掌,它自己都会犁!”“真是个好器具啦!”
不少的代表和干部为了看个“过细”,索性跟在犁的后面追赶着。三区平原乡代表金汝臣看了又看,笑着说:“我们乡里的土地尽是大块,最合用这个东西。”十二区长石乡乡长兼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罗应轩蹲下了身子,用木棒量了犁的深度,“七吋深!”他肯定地说:“我们社里的土地有三分之一适合用这种犁的。”三区归化乡代表林占轩,对双轮双铧犁不要人掌都能犁得平稳的好处,特别感到兴趣,他说:“我们用的老犁头,犁起来偏东倒西一深一浅的,犁一天下来,晚上手膀子都酸了,那里比得上这个好!”
表演结束了,参观的人们走近双轮双铧犁的旁边看到犁辕上写着“北京农业机械厂”出品的字样,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涌上了对工人老大哥的感谢。
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参观的人们围着双轮双铧犁倾听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志讲解双轮双铧犁的好处、构造和使用方法。他们希望把这种既省力、又犁得快、犁得深、犁得平的新式农具,普遍推广到山区去。 邹兴政


第6版()
专栏:

  灵宝县第三初级中学
  节约煤油后出现新气象编辑同志:
四月十九日人民日报提出了“大家都来节约煤油”的号召。我认为这是很必要的。根据我们河南省灵宝县第三初级中学的经验,在学校里节约煤油是完全做得到的。
我校学生共有九个班,过去用罩灯一百三十五盏,每月用油二百四十斤左右。教职员工三十四人,过去用灯三十四盏,另外厕所用灯三盏,每月用油一百三十斤以上。去年十二月初,县财委通知我校要节约煤油,每月减为用油二百斤。学校党组织就发动全体师生员工讨论,在不影响教学的原则下想出了很多节约的办法。二、三年级六个班的九十盏罩灯决定改为六个汽灯。各班晚上自习时做到晚点灯、早熄灯。这样,六个班每晚就能节约四斤左右煤油。教职员工执行集体办公制度,三十四盏灯缩减为十二盏。寝室用灯的用油量也适当减少。这样每晚也可以节约煤油二斤左右。
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到今年四月将近五个月中,我校不但节约了近千斤煤油,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学生晚上自习和教职员工晚上办公、备课都比过去紧张了。通夜闲扯、下棋或者看书的现象没有了。大家养成了工作时集中注意力和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河南省灵宝县第三初级中学 李振亚


第6版()
专栏:

  向作家、演员、歌唱家提出的一个建议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现在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学习。我在苏联生活将近二年的时间里,深深地感到苏联的作家、演员、歌唱家、作曲家和人民群众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已经成为苏联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活动者和组织者。在苏联的机关、学校、工厂和集体宿舍以及俱乐部里经常要举办音乐、诗歌朗诵,作家、演员和群众见面会,小型晚会等文娱活动,苏联的演员、作家、歌唱家和作曲家们经常就在这些地方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活动。由于他们参加了这些活动,苏联人民的文化生活就更加健康、丰富了,形式也更加多样新颖了。通过这些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培养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乐观开朗的性格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久以前,我曾参加了我们宿舍俱乐部的一个晚会,在这个会上,有几位苏联的作曲工作者把他们最近的新作进行了表演;形式极简单,只是一架钢琴,作曲者自己伴奏,歌唱者演唱,场面却十分热烈。台上刚唱完一个,台下观众就欢迎再来一个,表演者几次谢场,还是掌声不绝高呼
“再来一个”。这种热烈情况给了文化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他们是同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在这些场所演出时,群众鉴定了他们的创作;这样,文化工作者不再苦于没有演出的机会了。更重要的,在有了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以后,机关工作者、工人们不再感到下班后无事可做,生活单调了。
居住在莫斯科的期间,我在这方面得到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我从遥远的地方向我们祖国的演员、作家、歌唱家、作曲家、舞蹈家和戏剧工作者建议:把你们的作品拿到群众面前去让群众进行鉴定吧!他们对你们的作品会给予很大的帮助的,会给你们很大的鼓舞和力量的。通过你们在各种场所的活动,会推动祖国的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活跃起来的;同志们!更好地把你们掌握的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武器运用起来吧!
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学生
丁志玲


第6版()
专栏:

  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的懒汉编辑同志:
湖北省农林厅副厅长白水田,原来是湖北省浠水县的县长。据说他在浠水县工作很有成绩。开始调到农林厅来的时候,大家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是一年来的事实,却使同志们对他十分失望。
白水田一到农林厅,就要公家给他个人订了十七份报纸、九份杂志;另外不论什么文件、指示、报告都得抄一份给他。实际上这些东西他自己很少看,由两个专职干部替他保管着。往往在深夜的时候,让这两个干部轮流给他读文件和报纸,他自己却躺着闭目养神。读的人看他睡着了,就大声读;他醒了再小声读。有时他睡得很熟就不读了,但他一醒来反而责备干部说:“为什么不读呀!”他虽然懒得看报,但是,当他外出工作的时候,却要厅里把这十七份报纸,随着他的行踪到处转递;有时还要打长途电话回来,让干部在电话里给他读报,伪装得热爱学习的样子。他对工作也很懒惰,几乎是所有的指示、工作总结和他本人在大会上做报告的发言提纲,都叫下面的同志去写;有时连意图也不交代清楚,只是要别人写了再改,改了再写,弄得干部不知所从。他每次开会布置工作,总是十几项任务,而且几乎都是“异常”重要,有的要三天汇报一次,有的要五天汇报一次,弄得干部连夜赶写。等别人把材料弄好了,他又懒得看了;有的干部按照他的指示下乡了解工作,回来以后他却不闻不问。
农林厅的浪费现象原来就很严重,白水田来了以后,就更加发展起来。根据他的意见,一般的文件、指示,甚至连报纸的社论都要用电报、电话发到各专署或县里。一九五四年八月湖北日报的一篇社论,长达二千五百字,用电报发到襄阳专署后,用了两个人翻译了一天半,没等到全文译出来,湖北日报就到了。他就是这样大手大脚地挥霍国家的财产!
白水田对于工作、学习表现得十分懒惰,但是对于生活待遇的计较却表现得十分积极。白水田原来是一个十四级的干部,去年经农林厅党组研究拟提为十二级,但省委只批为十三级。他对这件事大为不满,找人事科科长说:关于我的级别,你们暂时不要公布,我还要同省委谈一下……。直到省委提他为十二级才算没有意见。他经常要求公家照顾他的亲属、孩子、爱人的生活,从一九五四年八月到今年三月一共领了补助费四百七十七元。为了他的补助费,经常要人事科长到人事厅去办交涉,人事科长十分为难。
最近,农林厅的干部对白水田的个人主义的思想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白水田对于挥霍国家财产等错误行为,对于工作、学习方面的懒惰表现,却还认为是为了工作;那是“十万年也改不了的”。这种坚持错误的态度将会给工作带来更大的损失。有关党组织应该纠正白水田的错误。
吴明 真讯


第6版()
专栏:

  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把资金用到生产上去编辑同志: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曾到广西环江县一区三乐乡伟庭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
这时,正是春耕生产季节,周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积肥、修水利。而伟庭社的社员们却在忙着修整房基,搬运木材。原来这个村子的中心正盖着一排五间的宽敞房屋。正面砌的是一色红砖,门前有台阶,玻璃窗和平滑的檐板快装上去了。这座即将落成的建筑,就是伟庭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议室。
这个社原有公积金、公益金八百九十九元四角,而会议室的建筑费就花去了一千六百七十四元,这样,社里刚刚积累起来的一点公共财产就用得空空的,并且还负了债。去年社里向国家银行贷款八百八十元,到现在一点也没有还。社里原来计划买化学肥料二千斤,现在只好改为四百斤,全社原定积肥七十四万斤的计划,到四月初才积了五十四万斤;一条水沟到三月下旬也没修;旱秧播种后没盖草,种籽在地里任随鸟食鼠啮;天气干旱也不浇水,播种八天还未出芽。种了八亩玉米,缺苗的就有三分之一。
为什么伟庭农业生产合作社放下农业生产来修建这座房子呢?据这个社的干部说:“今年春节,工人老大哥来社里联欢,开会都没个好地方;在露天里开会,太不像样了!”其实,就在新房子对面一家社员的厅堂里,可以容纳五、六十人,是原来开会和办公的地方,过去,开社员大会也够用了。再说,像这样招待大批客人的联欢会一年又能有几次?有的干部还强调盖这房子不单为了开会,还用两间作仓库。其实,和伟庭社相距不远的塘兰农业生产合作社户数还要多,他们没有仓库,一样把粮食保管工作做好了。我认为伟庭社这种忽视生产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公共建筑上的浪费现象,应该引起农村工作者的注意。 广西读者 韦浦昌


第6版()
专栏:

  修堤战线上的英雄编辑同志:
我在江堤上,看到我区很多革命荣誉军人和转业建设军人在堵口修堤工作中,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持了革命战士的荣誉。他们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我和参加修堤的全体干部、民工。
二等残废军人王学成同志,是共产党员,在部队时当过军官,这次担任民工指导员。刚刚过了春节,他就带着全乡四百多个民工上堤了。
他们负责修整的是全县闻名的朱家漾险工段。二月五日天下着雨,王学成冒雨领着大家挖沟排水,从早上一直干到傍晚,一天只吃了一顿饭;第二天,气温降到零下三度,东北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他又和石玉祥乡长,带领着民工去挖掉防汛时所打下的土牛。
王学成同志一天忙到晚,晚上常常得不到充分的睡眠,加上春季雨多,他的伤口老是发疼,腿上的关节发炎、发酸,连走路都困难,但他还是坚持工作。有一天,他一顿饭都没有吃,头痛的很厉害,石乡长见他实在支持不住,就劝他休息,他说:“当战斗的时候,敌人在你面前逞凶,你能放下武器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决不能走开这和洪水作战的战场——圩堤。我是一个革命干部,为了人民幸福,牺牲个人利益是光荣的。”
全队干部和民工在他的影响下,提高了战斗的勇气,青年团员何修全、孙义全、严兴旺等八个人自动组织了一个青年石硪班,他们一直坚持打了两个多月的石硪;在他的影响下,全体民工以惊人的速度第一个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万五千公方土的春修任务,获得特等复堤模范中队的光荣称号。
三等残废军人黄际科是宋圩农业社的社员,为了修堤,特地买了一把新锹。天一亮,黄际科就扛着大红旗带头喊大家上堤。他的挑土筐子总是满满的,他看到谁打石硪累了,就立刻放下挑土的担子换谁打石硪。他肩膀上磨脱了皮,手心上磨起了泡,仍然坚持干活。三月三日,潮水来了,双桥河水陡涨了许多,山洪又把他们取土用的木板冲走了。黄际科眼看着零乱的木板跟河水一浪打一浪的漂去,他就毫不犹豫地脱了衣服,跳下激流里打捞木头。冰冷的水冻的他浑身发抖,腿上的肉冻紫了,还是在坚持打捞工作。他经常这样鼓励大家:“修堤的工作虽艰苦,但是,把堤修好了,日子就好过了,这叫做先苦后甜。我们志愿军初出国时经常吃炒面,没有水喝就吃雪,后来把美国鬼子赶到三八线以南,同志们就经常吃到大米和白面,还能吃罐头。幸福是用血汗换来的!”他的行动对民工们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由于革命荣誉军人、复员军人在堵口复堤工作中,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在濮集区的工地上,民工们常常称赞他们:“战斗中是英雄、生产中是模范”。
安徽省和县濮集区堵口复堤大队部 范汝惕


第6版()
专栏:

  公安学院不该把礼堂建成大剧院编辑同志:
我向你们揭发中央公安学院在建筑中严重的浪费行为。
公安学院在一九五四年曾以缺乏教室为名提出修建一万平方公尺的建筑计划,包括礼堂、宿舍、教室等工程项目。当时因为经费困难,只批准建筑费一百万元。公安学院领到这笔建筑费以后,拟定修建三千平方公尺的礼堂和一千平方公尺的教室,两项合并在一起修建,全部造价共计八十二万元。
这是一项存在严重浪费、脱离实际需要的建筑工程。他们以建筑礼堂、教室为借口,设计了一座壮丽美观、规模宏大的剧院,占用面积共四千一百六十平方公尺,超过批准面积一百六十平方公尺。这座剧院式的礼堂有三层,设有二千五百个座位。原计划修建一千平方公尺的教室改为四个小房间,共有三百多平方公尺,实际上成为变相的化装室和休息室。礼堂的正面入口前廊处是八根直通到顶的人造石柱子。在一、二层大厅的前面各有一间八公尺宽,二十九公尺长的华丽舒畅的休息厅,厅内是水磨石地面,彩画的天花板和点缀着所谓民族形式的额枋、雀替的墙壁、讲究的男女厕所和衣帽间。大厅正面的讲台(实际上是舞台)下面是音乐池,上面是带有滑车和吊杆设备的天桥。大厅上下三层分别设有灯光室、舞台监督室、操纵室、效果间、录音室和配电室等。大厅两旁上下三层是三公尺宽的走廊。他们为了追求礼堂内部的美观,在墙壁上点缀了许多不必要的额枋、雀替、眉罩等花饰。
这座剧院式的礼堂比北京新建的天桥剧场还要大;天桥剧场只有一千六百个座位,每平方公尺造价一百八十元,而公安学院的“礼堂”却有二千五百个座位,每平方公尺造价近二百元。
公安学院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和学校领导思想上的本位主义是分不开的。他们在一九五一年国家正在恢复国民经济,财政情况困难的条件下就修建了漂亮的首长住宅、办公大楼和理发室、浴室等,对于迫切需要的教室却没有修建。在修建办公大楼时,因铺张浪费,主管基本建设的领导同志就受过行政上的处分,但是他们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在这次修建礼堂的工程中更加铺张浪费。
现在,公安学院的建筑工程还在进行,为了避免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我们建议有关部门立即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 秀彬


第6版()
专栏:

  立即停止推销质量低劣的水车编辑同志:
山东省德州铁工厂,去年冬季接受省供销合作总社委托,制造水车两千二百部。这批水车制成以后,经过检查,发现有严重的缺点。这批水车百分之五的大架筋有裂缝和砂眼;百分之三十大牙轮不合规格(牙轮筋上的最大砂眼深达一寸,系用铁水补塞);百分之四十三的小牙轮不合规格;百分之十的铜套有砂眼,百分之七十的铜套不合图纸规定;键子全部不合规格;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管子不合图纸规定。
照理说,质量如此低劣的水车是不应该出厂的。但是这个工厂的马厂长和其他的负责人,却借口不要“影响”农民生产,有意把这批水车推出了事。据我了解,目前运到各县的水车已有八百部,正开始向农民推销。我认为这是对群众不负责的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对这一批水车的推销工作;山东省工业厅应立即派人检查该厂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督促德州铁工厂加以改进。
冯德聚


第6版()
专栏:

  主观主义的收购计划编辑同志:
中国土产公司内蒙区公司一九五五年第一季度的商品流转计划在二月中旬才下达各直属公司,直属公司再把这个计划指标分配给所属支公司,时间已经是三月中旬。第一季度快要完了。
计划发得迟,暂且不去说它,而计划的内容也不合乎实际情况。在药材类收购方面,第一季度计划规定呼伦贝尔盟土产公司收购甘草五百担、黄芪三百担;苦杏仁一百四十担。呼伦贝尔盟土产公司经理接到这个计划说:“上级规定我们收购药材,我盟却根本不产黄芪,而甘草呢?到处被冰雪封盖着,老乡们根本不能刨采。苦杏仁吧,杏花都没开,又不是收购季节,那来的杏仁呢?这个计划实在没法执行……。”
据说,这个计划是在区公司行政会议通过以后才下达的,有关的业务科长们和经理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而内蒙商业部计划处居然也没有什么
“意见”。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几年来,中央和各地的商业部门一直在强调要做好调查研究,要了解产销情况,为什么内蒙区土产公司还会编制出这样的计划呢? 
       刘蜀清


第6版()
专栏:批评建议的反应

  批评建议的反应
打击唐世五的人已经受到处分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本报读者来信专页发表山西省工矿研究所技术员唐世五遭到打击和排挤的事件。这一事件经过中共山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山西省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联合检查,多方对证,证明读者所揭发的事实基本上是真实的。(其中关于前任所长李一夫拒绝批准技术员唐世五提出试制极谱仪的三次计划;并先后召开三次会来“整”唐世五的“思想”,以及“后来代理所长王顺理,对工业厅准备给唐世五的三百万元奖金和一张奖状搁置不办”与事实不符。)
检查报告证明:唐世五在工矿研究所的两年零三个月中试制了七种仪器、改进了五种仪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若干件;工作始终是积极的。但是,唐世五的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却遭到一部分保守落后分子的嫉妒和打击,这就是以宣唐为首的曾三、王安仁等技术员,和党、团员范迺旺、李质彬等。他们进行小集团活动,排斥和打击唐世五,而工矿研究所的领导干部李一夫、王顺理等居然听信了落后分子宣唐等人,对唐世五采取了歧视的态度。
中共山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李一夫的错误是由于他的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某种程度上的个人情绪所造成。为此,决定给李一夫以当众警告的处分。王顺理在解决工矿研究所的问题时,不但没有执行上级指示,反而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支配下为了提高个人威信,放弃了党的原则,将唐世五排挤出去,给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决定给予撤销他的总支委员工作的处分。青年团支部书记(中共候补党员)范迺旺参加小集团活动,依仗职权,包庇坏人坏事,压制批评,不够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决定取消他的候补党员资格。
在打击唐世五的小集团活动上起主导作用的宣唐,不顾国家利益,故意降低和抹煞唐世五的工作成绩、甚至采取阴谋陷害的手段,错误极其严重,但是到现在他还不认真检讨错误,行政上决定给他以撤职处分。另外,参加宣唐小集团的李质彬、王安仁、曾三等人分别受到行政上记过和青年团的纪律处分。
  中南水力发电工程局检查拒用复员军人的错误
中南水力发电工程局来信:看了四月三日人民日报读者对我们拒绝录用复员军人的批评以后,我们采取了严肃认真的态度,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进行检查。行政领导方面亲自主持召开转业和复员军人干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批评,并责成郭容仪同志作了检讨。
这次错误性质是严重的,不但违背了党和政府的政策,而且对义务兵役制的推行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国防建设事业也是不利的。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中央妥善安置复员军人和优先就业指示学习研究不够,政策观点不明确,缺乏全面观念。在派郭容仪同志去常德专区招考时,没有交代优先录用复员军人的政策,以致有郭“借词拒绝”的情事发生。从郭容仪本人来说,则是由于政策水平低,对当前新的形势认识不足,思想方法主观片面,工作上责任心不强。通过这次检查,发现了我们机关对待转业和复员军人干部工作上还有若干缺点,对军队转业干部帮助不够,并且对个别转业的同志还有使用不当的现象。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决定要从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健全干部管理分层负责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等三个方面着手改进今后工作。
对郭容仪同志所犯的错误,因为她检讨比较深刻,行政上决定给予记过处分,并呈报中央水电建设总局批准执行。
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
衡阳市建湘机械厂来信:四月十日人民日报读者对我厂的批评是正确的。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全厂加班加点工时共计一千四百多个工作日,
“义务加班”尚无记录可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对地方国营工厂的任务认识不明确,脱离自己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盲目地追求制造高级产品;当生产计划不能完成的时候,又不顾劳动政策,让工人加班加点。特别严重的是,我们这种错误在去年十一月已经受到中共衡阳市委工业部通报批评,但我们却置之不理,依然如故。目前加班加点现象虽然已经基本上克服了,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搞好企业管理,依靠职工,搞好工作。


第6版()
专栏:

  高等学校毕业生:同志,我是学工的。人事科长:所以叫你做“工”会工作呢!
徐德荣 李滨声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