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创造性的构思
王朝闻
我们一再强调深入生活和研究生活,目的是为了在创作上构成耐人寻味的意境,创造富有概括意义的形象,对生活作出明确的深刻的和新颖的解释,也就是有效地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不是为了被动地摹仿生活,用机械的纪录代替大胆的创造。我们一再反对公式化和概念化创作倾向,目的是为了使艺术的集中和概括不离开生活的具体状况,使生活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在作品中得到确切的反映,避免生硬的无力的说教;也不是为了被动地摹仿生活,用机械的纪录代替大胆的创造。“迁想妙得”一直是现实主义创作的要求,只有反复推敲,把从生活中得来的各种印象变成能够充分表达主题的形象,才能够产生艺术的魅力。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里,观众认为愈看愈有味道或愈看愈有意思的油画“春到西藏”(董希文),就是作者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大胆运用了想像力和发挥了构思的创造性的成果。
这一作品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于题材的选择。我们知道,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是人的感受。这一作品不只描写了美丽的西藏的景色,而且从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对于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喜悦。画家访问西藏所得的印象,远远不只是作品上所描写到的这一些;他还记得许多事实,例如开车典礼时的剪彩、送哈达、跳舞等等。这一切礼节和风俗,不就是许多画家和摄影记者一贯不放松的素材吗?不正是较之这一作品所描写的场面更热闹得多的场面吗?为什么竟要虚构出一幅并不热闹的场面呢?不重复别的画家和摄影记者的取材,而要虚构出这一美丽的富有真实感的景象,这是基于画家这样的要求:不满足于现成的印象的再现,要把西藏的春天和藏族人民那种春天一样的心情结合起来加以描写。观众不责备画家为什么不画在生活中重要的开车典礼之类的场面。试想,如果重复别人早已用过的开车典礼等等题材和重复那些表现的形式,它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都难免要削弱。这些正在耕地而又忽然关注着汽车的藏族妇女的背影,表现了她们那种注意力越过草原、同公路联系起来了的精神状态,从而别开生面地具体地歌颂了祖国的建设。由于这一特殊的情节和场面的构成,也获得了作品风格的特点。它使人感到:这种对于建设的歌颂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轻言细语的吟唱。我不以为这一作品已经很深刻,但就构思新颖这一意义而论,它给美术领域带来新的收获。
至今还有人以为“春到西藏”的成功在于作者掌握了比较优越的油画技术。是的,如果这一作品的雪山、蓝天、红杏、绿草等等画得不美丽,主题就不明确,动人的效果就一定会大为减弱。但是,有技术的画家,并不都画得出这样动人的作品。忽视了画家对于生活的感受、对于生活的判断和评价,缺乏创造性的构思,就不能获得这种动人的力量。
构思的独创性,在创作上永远是最可宝贵的,特别是艺术家还在克服主题“一般化”和形式不够多样、风格的区别不显著的时候。正因为表现了构思的独创性,即令技术上的缺点比较明显的彩墨画
“古长城外”(石鲁),也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因为画家的个性不同和作品的题材不同,在构图上、在人物的形象上、在作品的风格上,“古长城外”跟“春到西藏”的区别很明显。但它的人物和情节,也都是大胆虚构出来的。我曾向作者打听过,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场景。回信说构思时并不十分关心构图的方式,几乎是偶然想像出这样一个场景。他去年到乌鞘岭的时候,突然看见穿过长城的一段铁道,情绪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于是虚构了这些人物的性格和他们同火车的关系。这一段铁路能够引起画家强烈的激动,因为他过去几次在草原和沙漠中旅行,痛感缺少现代的交通设备的困难(例如依靠慢吞吞的牲口,在几乎千里不见人家的草原和沙漠上旅行)。这一次突然看见在长城间的铁道,触发了许多回忆,产生了要加以描写的强烈的冲动。因为联想到当地的藏族人民对于这一虽还没有习惯但却感到喜爱的东西的态度,于是把自己在另外的场合观察得来的有关当地人民的印象作为塑造人物的胚胎,画出藏民看见新事物——火车来了的狂喜。
“古长城外”具有反映伟大建设的意义,但不是直接描写正在建设的状况。作者只抓住情节接近高潮的瞬间,着重表现想看火车而即将看得分明的人们那种激动的心情。在画面上,只有通过长城的一条铁道,火车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上。除了着重描写一群看见火车而狂喜的藏族牧民之外,作为情节的补充和气氛的渲染的,是一群奔向山坡的羊。从牧民的角度看来,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从观众的角度看来,这样的境界也是能够造成鲜明印象的。很明显,这种偶然发生在山角落里的事件,是特殊的,但它同时也是富有代表性的。它不只说明在荒僻的山角落里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着重表现了这一情势之下的人,人的精神状态。因为突出地表现了这几个人的喜悦,也就是表现了一般人民对于这些成就的由衷的拥护的态度。因为它具体地表现了一般人民对于建设的喜悦,也就可以使人联想建设对于人民的好处。我们并不要求美术家按照任何规则来构思,表现人民对于建设的喜悦,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不是任何动人的情节都和造形艺术相适应,在画面上画一个老汉摸铁轨就不是容易看懂的切合造形艺术的特质的。“古长城外”抓住了牧民心情激动的瞬间来作画,用不着文字的解释,观众一看就懂得它那意义重大的主题。至少就构思的创造性而论,这是一幅较好的作品。
但是,据说有些画家不赞成这样的取材和构图,说它没有充分表现出交通建设的伟大作用,没有明确表现出藏族人民有了火车之后所得到的好处。我以为对于以描写生活局部和片段见长的造形艺术,如果要它这样“充分”这样“明确”,很难做到,也没有必要。内容丰富不是和盘托出,主题明确不是一览无余;那些图解式的但也就是缺乏艺术特征的图画,在观众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告诉人有那么一回子事,激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作用是很难产生的。据说有些画家认为“古长城外”仅仅使用了中国画的工具,完全没有中国画的特色。是的,以用笔和用墨而论,它还应该更能发挥传统的中国画的特点。但是,这并不妨碍观众肯定它在取材和构图方面的成就。应该说,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发挥了一般造形艺术的长处,巧妙地构成了可视的瞬间的现象,以局部和片段的事物和现象的描写,概括了较之有限的画面所直接描写的更丰富的内容。就人物的精神状态而论,这种描写的方式是直接的;就刺激人物形成这种精神状态的条件而论,这种描写的方式是间接的。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的说明,它给观众留下了在欣赏时运用思考的余地,因而也就给予更多欣赏的兴趣。它给观众提供了怎样认识和评价生活的线索,却没有代替观众做结论,堵塞了发挥想像的道路。它也和某些不能提供唤起联想的确切根据的作品不同:有这样的作品,在画面上画一些普通的山水,根本看不出什么水利工程,作者说水利工程“在画外”,但无从使人发生确切联想,不能发现出一定内容。“古长城外”这样的作品,着重描写了必须着重描写的事物,大胆舍弃了可以在同一画面上描写的其他事物,因而获得了以有限的事物的描写、激起观众产生对于画外事物的联想的效果。它的内容不是一览无余的,所以是经看的,这就较之一般作品的境界更广阔。如果作者在构思时放松了这一切,即令是运用了道道地地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术,观众对它也仍然不太感兴趣的。道道地地的中国式的笔墨技术在许多作品中并不是不存在的,却不一定是动人的力量之所在。因为它们不像“古长城外”这样具体地也是概括地表现了生活的真实,观众便也无从获得欣赏的喜悦。素描“远方来客”(秦征),也是显示了构思的创造性的好作品。它描写了几个山区的小孩,一清早跑到昨晚来临的地质勘察队员的帐篷观光。这一有趣的情节,体现了山区人民对于勘察队的欢迎,表现出人民对于建设的热爱和支持,也就是作者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赞扬。要表达上述的主题,当然也还有其他的方式。例如农民怎样报矿,勘察队员怎样测绘地图或聚精会神地察看矿石,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作品一样。但是,画家秦征不愿重复这些有真实感却不一定动人的构图,也不重复那种等着别人来照像似的矫揉造作的形象,研究了人民和远方来客的关系,使它的本质意义寄托在这一富于独创性的场面和人物的适当处理之中。他也不愿简单服从透视法则的限制,大胆删去了事实上处于画面前景地位的勘察队员。只着重描写这些小孩而不直接描写勘察队员,不只可以使观众想像初醒的他们的情绪状态,而且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让观众用勘察队员的眼睛来看待这些孩子。这种表现方式,不适于一般的题材,但它和这一作品的主题十分吻合。看起来容或不是立刻可以了然的,但却是“愈看愈有意思”的。这一作品的风格显得很自然,但和那些当成创作来发表的、平淡无味、人物的心理和情绪模糊、看不出作者企图表现什么思想的速写不同,也和片面夸张勇敢而不顾机警等等特征的油画“侦察”(哈琼文)那种人为的表现方式不同。它的情调是美的,但不是生活的廉价的庸俗的美化(不像那些不问人的精神而片面强调肉体的雕刻一样)。如同“古长城外”一样,这一作品在构思上的成就,和作者广阔的生活感受有密切关系。和勘察队员在一起,过了八个月坚苦而愉快的生活的作者,对于探宝山的人们和当地人民,都很熟悉。他熟悉他们怎样受到人民的热爱和支持,也熟悉他们怎样受到人民深切的教育。例如小孩子们怎样自觉地送来不知名的山花,青年人怎样从几十里外跑来要求为勘察工作出力,老头怎样讲述有关宝山的民间传说,破了的鞋子隔一夜不知谁帮助修补好,离开村庄之后才发现背包里有熟鸡蛋,他们怎样愈来愈觉得自己的工作符合人民的需要,等等。那些忽视不直接用到画面上的东西,仅仅依靠狭窄的贫乏的生活知识作画的画家,如果要从这一作品得到构思的借鉴,也必须重视作者怎样获得构思的创造性的最根本的原因。可是那一切动人的东西,不都宜于用造形艺术来表现,也不都便于确切地表达“远方来客”这样的主题。画家没有随便使用这一切生活中的感受,长时间进行思考,终于创造了新颖的意境,形成了作品既自然又不流于平淡的特色。虽然构思是创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但它是成败的关键。就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里,也还有因为在构思上没有显出创造性,甚至要求绘画解释它不宜于解释的问题,结果是缺乏动人的力量,甚至是使观众感到困惑的作品。目的是表现国际主义精神,结果是记录了一般的诊病状况的水彩画“出诊”(叶西原作·王复先、屈风改画),其所以较之“出诊图”(黄胄)逊色,主要不是因为前者没有认识到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而是在构思时没有充分发挥想像。后者不描写如何看病而画医生在途中的紧张状态,是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医生不辞劳苦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油画“毕业以后”(庄言),不只在内容上还有问题,在形式上,也是没有适应造形艺术的特殊表现力的。构思时对造形艺术提出和它的长处不相适应的过分的要求,不是提高而是降低它的战斗力。油画“张明山设计反围盘”(王式廓),在构思上不如油画“深夜”(左辉)能够适当表现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在构图上适当安排足以充分表现工人如何克服困难的细节,使美好的生活在画面上变成乏味的东西,这是引起观众不满的重要原因。我们反对低级的趣味,但艺术的趣味,永远是必须拥护的。只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作品,观众才会感到愈看愈有意思或愈看愈有味道。不是一切有味道的作品都是富于教育意义的,但一切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应该是有意思的。全国美展的其他一些作品,例如把牧羊少女的感情和她饲养的动物的活动在画面上联系着的“两个羊羔”(彩墨画,周昌谷),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纯朴的向上的美的精神的“母女学文化”(雕塑,袁晓岑),着重描写了聚精会神地对待有意义的游戏的孩子们的“课余”(雕塑,潘鹤),运用了人们熟悉的比喻(开黑店)来揭发战争贩子宣传“和平”的虚伪性的“白宫黑店”(漫画,吴耘),以及“阅读”(油画,王盛烈),“支点”(漫画、杨可扬),等等较为动人的作品,说它有趣也好,说它有意义也好,说它富有魅力也好,说它引人入胜也好,其实不过因为抓住了最富于表现力的瞬间,表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的或最引人关心的东西,能够创造强烈的印象,可以激发相应的联想。巧妙和朴素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二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以为“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被动地机械地摹仿生活,这些作品就不能不丧失艺术应有的魅力。不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场面和历史题材,还是应该发展的肖像画和不可抹煞的风景画、花鸟画,不论是对于正面人物的表扬,还是对于坏人坏事的揭发,都必须是别出心裁地构思出来的。
事实是创作的原料而不就是作品的情节,就是同样的题材,也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只有当艺术家能够认识所要描写的东西的性质,认识各别事物联系在一起时所显示的意义,才能够发挥构思的独创性,形成耐人寻味的意境。公路、铁道和小孩,在一般情况之下,其实是并不新奇的东西;但是在从来没有过这些东西的康藏高原和古长城外,以及勘察队所到的山区,而且同不只是感到新奇更重要的是感到喜悦的人民联系在一起,才具备了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正如大大小小的钮扣在一般情况之下,显得很平常,出现在内战时期的列宁的衣服上,就显示出革命领袖的艰苦和朴实作风一样,一般的公路、铁道和小孩在“春到西藏”、“古长城外”和“远方来客”这种特殊情势之下,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效果。如果盲目地肤浅地死板地报道一些表面现象,缺乏必然联系地在画面上堆集了杂多的事物,强迫人物装出激动的姿态和表情,套用和重复现成的意境以至构图,不只因为缺乏构思的智慧和努力,也由于对生活缺乏深切的感受和认识。我们只有在生活体验、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上加倍努力,今后才会创造出更多内容更深刻,意境更新颖,更能满足人民欣赏要求的好作品。


第3版()
专栏:

  我国木偶戏皮影戏的民族特色
  朱丹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和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对孪生姊妹,在来源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比较接近的地方。它们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保存的剧种非常多,流传的地域也很广,同是我国最有传统和特色的艺术。
早在唐宋两代,就有所谓“影子戏”,宋人的笔记中记述很多;当时在制作方法和表演技术上已和今天的皮影戏差不多。木偶戏的起源则更早,在距今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比较原始的戏剧形式。目前全国各地的木偶戏皮影戏,据有史可查的,多半开始于明末清初;其中也有更早的,如福建上杭的木偶戏,在明朝初年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可是在旧社会这两种民间艺术从来不被重视。全国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下,各个剧种的艺人都翻了身,木偶戏皮影戏也在各地党和政府的扶植与领导下,获得了某些整顿和发展。五年以来,木偶戏皮影戏在全国各地已结成了一支相当大的队伍;根据现有的二十二个省市的极不完全的统计,即有木偶、皮影班社两千零五十四个,艺人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七人。
为了检阅这一支队伍的战斗力量,交流工作经验,并进一步研究今后改进和发展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今年四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会。到会的有十二个重点省份的代表,演出了很多传统剧目和新剧目。由于这两种艺术形式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和它们长时期在群众中建立的基础,使它们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所熟悉和热爱的艺术,而且成为能够被群众自己所掌握的艺术;目前全国各地的木偶戏皮影戏班社,多半是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业余的和半职业的艺术团体。
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会一共演出了五十三个剧目,其中以各地原有的传统剧目为多,在内容上,首先是采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如“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和“断桥”、“火焰山”、“哪吒闹海”等;也有以童话寓言为题材的,如“中山狼”、“鹤与龟”等;还有专门表演木偶皮影特技的“花振芳卖艺”等节目。其次,也有一部分是根据现代生活编写的新内容的节目,如黑龙江的皮影戏“工农联欢”和反映土地改革政策的广东提线木偶“范寿山”等。在专门为儿童看的新节目当中,则有根据动物故事编写的湖南的改良皮影
“两朋友”、“贪心的猴弟弟”。这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编节目,虽然在这次会演中还不够多,在主题上和表现方法上也还存在一些缺点;但这种新的尝试和勇于改进的精神是值得重视和鼓励的。
由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木偶戏皮影戏必须在传统剧目的内容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并积极创造能够反映现代人民生活的新剧目,才能适应客观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要求下面,解放后几年来,一部分带有封建迷信和色情毒素的传统剧目已经由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协同艺人加以取缔和修改;如“阴阳界”、“还魂帕”、“活捉三郎”、“大小争风”等有毒素的剧目,已经不再出现在木偶戏皮影戏的舞台上了。
在创作新剧目的工作上,这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虽然还没有有计划地进行,但各地木偶皮影班社在过去一个时期内已经自动地上演了一批新的节目,特别是皮影戏艺人在一九四九年就演出过“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他们配合着开国以来的大规模政治运动,演出了“一贯害人道”、“二老捐献”、“大家都满意”、“人往高处走”等戏,以及这次在会上演出的许多节目,向农民宣传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并提高和鼓舞了他们的生产热情。
由于我国的木偶戏皮影戏是来自民间,同时又是和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斗争息息相关的,所以不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带有极浓厚的生活色彩和地方色彩。在形式上,我国的木偶戏皮影戏是和各地的地方戏曲紧密地结合着的,这是我国木偶戏皮影戏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因此,它具有丰富的舞台动作,特别是舞蹈动作,和优美的音乐语言,这是和我国的民族戏曲的传统相一致的。所以很多的传统剧目是用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小放牛”、“盗仙草”,主题简明生动,语言和动作丰富活泼,富于韵律美,许多场面载歌载舞,甚至使观众觉得这类剧目的剧中人物是最适合于用木偶来演出的。由此证明我国木偶戏皮影戏将能配合着新歌舞剧的发展,创造出自己独有风格的节目来。在刻划人物方面,我国木偶戏皮影戏有着极大的成就。过去有些国家曾有人认为木偶戏只能演喜剧,不能演悲剧;木偶戏的角色只适合于用夸张的形态和幽默的动作来表现讽刺的主题,可是在这次演出的“花亭会”、“二堂舍子”、“西蓬击掌”、“宇宙锋”以及“断桥”等抒情风格的剧目当中,它们都能用细致的动作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创造了真实的人物性格,使木偶角色和皮影人在舞台上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人。
其次,我国的木偶戏皮影戏也是表现喜剧的能手,善于演幽默讽刺的主题,使用起夸张的手法来是十分大胆的。如在“火焰山”一剧中,表现了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里面的画面;在“快活林”里面,描写武松把蒋门神的女人纳入缸中,后来由店伙把缸打破,才从缺口里面救出这个女人。此外在
“水漫金山”、“收三徒”等戏中,借用神魔变化的情节,把许多特异的形象和动作搬上舞台,增加了戏的浪漫气氛和喜剧效果。另外,由于木偶戏的舞台限制较少,可以利用许多在一般戏剧舞台上难以作到的表现方法;如“中山狼”中的狼可以说话,赵简子可以骑在马上穿场而过,这些不仅无损于整个舞台美,而且增加戏的真实效果。
最后,在我国木偶戏皮影戏舞台上经常出现一些紧张激烈的武打场面,和木偶、皮影特有的技术;如“蜈蚣岭”、“快活林”中的武术、“闹天宫”中的腾云驾雾、“水漫金山”中的水斗,都表现得非常精采。“大名府”中的耍葫芦、玩蛇、舞狮;“闹龙宫”中的龙战,以及“水擒庞德”中的水中大战,“火烧濮阳”中的烟火都不是在平常的舞台上可以做到的。在有些戏中,木偶和皮影人可以穿衣、结带、解钮口、翻根斗、打旋子,克服了木偶和皮影人动作不容易灵活的先天缺陷,这些都表现了中国木偶皮影艺人的高度技巧和卓越的匠心。
中国木偶皮影在制作和造型上,一贯着重于单纯灵活并富于装饰趣味,如广东木偶的眼睛,不仅能上下开阖,而且能左顾右盼,帮助内心表情;湖南、四川木偶四肢及手部都很灵活,能接取物件;黑龙江的皮影则能迈步走路,开口说话。这些都是多少年来艺人苦心创造的结果。在造型上,中国木偶及皮影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福建老艺人江加走雕刻出来的木偶头部,个个有突出的性格,并且具有他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青海等地的皮影也表现了特殊的图案美。
现在在木偶皮影的制作技术上各地都已经大加改进,如湖南改良皮影的增加推台,在银幕上消灭影签子,在影人的操作上添用拉线的设备,这些技术性的改良工作,使我们的艺术制作更加科学化,这是应该提倡的。
木偶戏皮影戏的音乐和歌唱也是异常丰富的,从这次会演中,我们听到三十种以上的曲调。这些音乐和歌唱大部分受地方戏曲的影响,但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如木偶戏中的郃阳线戏的曲调,就是根据秦腔和山西梆子创造出来的,这种曲调称为“线吼调”,具有一种悲壮激昂的特殊情调。在皮影戏中,唱腔更加丰富,如有名的滦州影调和乐亭影调,唱腔分工极细密,并根据情感变化,选用不同曲牌,给演出增加美感。陕西“碗碗腔”是影调中一种独有的曲调,用各种不同的音调分门别类地帮助刻划人物的性格;这些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音乐,形成了木偶戏皮影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这一次观摩演出各剧目的内容、演技、音乐等方面来检阅我国木偶皮影艺术,可看出它们是有很大的成就和特点的。但是从这一次演出中,我们也发现了目前在木偶戏皮影戏中存在着的不少缺点,迫切地须要加以改进。如在舞台形象方面,有些剧目至今还保留着小脚、及杀头流血的形态和表演;有的人物形体不完整,大部分木偶没有胸腔、肩部和手形;有的造型潦草,在面部乱涂色彩,并显出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头部和身躯大小的不相称;这些都大大地减低了舞台形象的美观和真实性。另外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也有作了不正确的夸张甚至歪曲的描写的,如有的戏把历史上的英雄描绘成凶恶残暴的人,有的戏在现代人物的动作和歌唱方面,采取旧的舞台动作和腔调,产生滑稽可笑的感觉。在表演方面,有的单纯追求特殊的演技,如使彩、用烟火、脱离剧情的武打等;有的在进行舞台形象和布景的技术改进时,片面地追求写实,使服装道具都变成灰暗陈旧的颜色,丧失了色彩鲜明装饰艳丽的民族传统和乐观情调。这些都是必须加以周密地研究和积极地改进的。对于传统剧目的改革,必须是有计划的,根据几年来戏曲改革的经验,有步骤地稳步进行。
木偶戏皮影戏是综合性的艺术,在进行改革和创造时必须依靠各方面协同考虑,如剧本内容、演出形式、人物造型和制作、表演技术、舞台布置、灯光作用、音乐效果等各方面都应该紧密地取得配合,求得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希望各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对重点领导的班社,在整理剧目和进行艺术改革上加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创造经验,协助一般的班社进行改革工作。木偶戏皮影戏应注重业余的或半职业化的发展,不要轻易发展为职业化的和国营的,以免离开原有的地方基础,形成脱离实际的冒进倾向。目前的工作应该着重于继续发掘和整理民族传统的优秀剧种和剧目,交流全国各地的表演和制作的经验,要求诗人、剧作家、戏曲家、美术家、音乐家一齐参加这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积极创造新的剧目,尤其是反映现代生活以及以儿童为对象的新剧目,使木偶戏皮影戏在祖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伟大年代中成为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和培养下一代的有效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鞍山钢铁公司的职工业余教育
  李炎
几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鞍山钢铁公司的职工业余教育,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鞍钢有职工业余初等学校九所,业余中学八所,业余中等技术学校二所,业余工业大学及其附设的预备班各一所,另外还有各厂矿自办的扫除文盲班、高小班和中学班。到一九五四年暑期,扫除文盲班和高小班毕业学员已达一万一千多人,业余初中毕业学员达一千一百多人,业余高中毕业学员约五十多人。各种班次学员所学的主要课程,基本上能达到相当于普通学校的毕业水平。鞍钢的职工业余教育,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在生产上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给培养工程技术干部、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和进一步培养中、高级建设人材提供了有利条件。自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三年间,鞍钢从提高了文化的技术工人中,曾提拔了工程技术干部七百四十八人,车间主任和工程队长以上干部五百九十三人。仅一九五三年暑期,鞍钢各业余学校学员考取东北工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院校的就有五十人左右。
鞍钢举办的职工业余学校是多种多样的。自一九四九年开展职工业余教育以来,到一九五三年已开始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业余学校系统,包括着适合职工学习的各级各类业余学校。这些职工业余学校,都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了比较正规的学制和课程;同时,又都能从业余学校的特点出发,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所以,都能够基本上保证质量,达到培养建设人材的目的。这个崭新的业余学校系统,是符合今后职工业余教育的发展远景的,也是符合新学制的精神的。
鞍钢的职工业余学校是在不断摸索中发展起来的。一九五二年鞍钢为了提高技术工人的水平,培养技术干部,曾为高小毕业程度的工人,举办了五个技术夜校。各校分设机械、电机、化工、冶炼等专业,课程设置是初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和专业课配合进行。经过半年的教学,因学员文化水平低,没有基础的数理化知识,曾不得不取消技术课,把技术夜校变成学习文化的业余中学。目前,从鞍钢举办职工业余教育中充分体会到:举办职工业余中学乃是培养训练技术干部的重要步骤,而初中的文化课则是学习技术理论课程的基础。因此,鞍钢领导方面就特别注意了职工业余中学的发展,并把它当作技术教育的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业余教育是提高干部的重要方法。据调查,一九五一年参加业余学习的六十九名干部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四十七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二十一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一人;但经过业余学校学习,到一九五四年四月,已有三人提高到大学程度,二十八人提高到高中程度,三十五人提高到初中程度,高小程度的只剩下三人了。成绩特别突出的如鞍钢设备处处长陈一之,一九五一年开始上初中一年级,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学习,学完了业余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后,已被选送去苏联学习。又如鞍钢总经理、经理、动力处处长等负责同志,都一直在坚持业余学习,他们的各科成绩,经常是四分、五分。
组织干部的业余学习,无论是组织形式,学习时间,教学方法,都必须使之适应干部的特点。干部是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骨干,他们的职务重,会议多,和一般职工组织在一起学习,是有很多困难的。所以,鞍钢的干部学习是按程度单独编班,上课时间都安排在早晨,每天学习一个半小时,经公司经理批准,还可以占用一点工作时间,因而干部都能坚持学习。干部的文化情况,一般是社会科学知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缺乏,因此课程设置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为主。他们一般是理解力强,有钻研精神;但课后无复习时间,学得的知识不易巩固。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讲清道理,使学员充分领会课程内容;同时采取“当堂教、当堂作业”的办法,要求学员在课堂内基本上能弄懂学习内容,课后不留其他习题。对缺课和学习较差的,则由专人负责课外辅导,以帮助其学习。这些办法,证明对干部学习都是有效的。
职工业余教育是实现企业培养训练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鞍钢的企业行政领导方面,由于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开始便比较重视职工业余教育。在五年培养训练计划中,他们曾明确地提出:要对高小程度的工人进行文化和技术教育,使达到中等技术学校水平;对初中程度的工人,主要进行技术教育,使达到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程度,并注意从中培养干部;对生产技术干部和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属于工人出身的,主要补习数学、物理、化学,使达到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程度;属于知识分子出身,不足大学和专科学校程度的,要继续提高到大学和专科学校的水平。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是通过业余教育,鞍钢的各级业余学校,就是实现培养训练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办好职工业余学校,鞍钢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设立了专管机构——教育处,配备了专职干部,解决了经费、师资、物质设备、学习时间等问题。如一九五二年曾动员了大批优秀技术人员和职员到业余中学去兼课。另外,又抽调二十多名中等技术人员担任业余中学的专职干部和专职教师。业余中学的经费全部由行政培养训练费开支。为了保证学习时间,规定职工每天开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其余业余时间,由职工自由支配。由于思想工作做得好,学习出于自愿,学员大都能坚持学习。因而鞍钢业余中学的学习时间,一直能保证每周五次,共十小时。这对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3版()
专栏:

  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继续展出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从三月二十七日在首都苏联展览馆开幕以来,观众已将近十五万人。很多爱好美术的人,远道赶来参观。在京的国际友人,也纷纷前来参观。
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还组织了全国各省市美术工作单位的代表三十多人来京观摩,并举行座谈会,对展出作品进行了讨论,中国美术家协会还召集在京美术家和代表们见面,就美术创作上的一些问题交换了意见。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从一九五三年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来,美术家在克服一般化、概念化,扩大题材内容和提高表现技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大家还结合展出的某些具体作品,对于画家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物形象的刻划等等,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批评。在会上发言的有任迁乔(山东)、潘韵(浙江)、戈湘岚(上海)、杨建候(江苏)、官布(内蒙古)、马骥(黑龙江)、高忠英(志愿军)等二十多人。
在京美术家和各地代表见面的座谈会上,有江丰、刘开渠、吴作人、叶浅予、李桦等,对于美术家如何深入生活问题、如何继承民族传统问题和如何创作肖像画问题提出了意见,蔡若虹和王朝闻谈了年画和连环画问题,董希文、古元、彦涵等谈了自己参加这次展览的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经验,艾中信、李宗津等谈了素描技法的问题。
展览会现正继续开放。 (张贻来)


第3版()
专栏:

  大批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将升学
教育部最近发出指示,要在全国小学和全国师范学校选拔一万一千多名优秀小学教师和应届毕业生报考高等师范学校深造。关于选拔条件,指示分别作了规定。对选送手续,指示也作了规定。被选送的小学教师或师范学校毕业生,都要按照即将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暑期招生的规定,一律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指示强调指出,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选送过程中,应切实贯彻认真审查,择优选送的原则。还必须作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被选送的、未被选送的小学教师和毕业生对升学或从事小学教育工作都应有正确的认识。


第3版()
专栏:
  教育行政学院将在京创立
教育部为了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决定在北京创设教育行政学院。学院将在最近三年到五年内,对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师范学校、工农速成中学的正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教师进修学院正副院长和教务长,以及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机关的处科长干部,用轮训和函授办法,给以政治和业务的训练。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方针,是根据政治和业务并重,理论和实践联系的原则确定的。课程确定设立中共党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学、心理学及专题报告等科目。修业年限暂定一年。学员毕业后,一律回原派送机关分配工作。


第3版()
专栏:

  贵州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贵州省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脱离生产的少数民族干部九千多人,内有县级以上的一百二十四人。这些干部绝大多数是各项爱国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他们和少数民族人民有密切联系,在领导互助合作、开展爱国增产运动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干部有不少是在贵州省民族学院、干部学校或训练班学习过的。到一九五四年年底,仅在贵州省民族学院毕业的学员,就有一千五百多人;目前在校的有一千多人。这些干部经过党的教育和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一千六百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和青年团的组织。炉山县苗族自治区六十个乡镇中,建立了六十三个中共支部和六十四个青年团支部。党、团支部在领导各项工作中已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本报驻贵阳记者)


第3版()
专栏:

  陕西卫生人员学习中医有成绩
陕西省各地的卫生工作人员,从今年一月起普遍展开了对中医学的学习,现在这一学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过这次学习,全省各级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人员克服了轻视中医的错误思想。学习以前,很多卫生工作人员错误地认为中医是“封建的,没什么可学”,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学中药还可以,学中医没意思”。经过学习,他们分析了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并作了批判,明确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和发展现代医学是统一的。现在全省各人民医院和卫生院大部都制定了今年开展中医工作的计划,并开始对中药进行整理和使用。延安人民医院医师李葆忠,以前不愿请中医会诊,现在他说:“请中医会诊,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同时,经过这次学习,也给中西医的学术交流打下了基础。延安人民医院医士钟德明根据中医用黄连治中耳炎的方法,同药房研究配剂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许多人经过学习以后,觉得中医有些诊疗理论和方法,符合于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从这些具体的活动中,提高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兴趣,同时他们主动地把现代医学理论向中医介绍。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中医的学习,陕西省卫生厅指示各级卫生部门把对中医的学习和批判王斌轻视中医的资产阶级思想结合起来,积极对卫生人员加强唯物主义的教育。 (江)


第3版()
专栏:

  云南西部地区的民族体育表演比赛
  帅仁
四月里,云南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在大理县举行了民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参加表演比赛的二百多名运动员,包括傣、景颇、卡瓦、阿昌、民家、纳西、藏、汉等二十多种民族。他们中有七十三岁的白发老人,也有年只十二岁的少年儿童;有生产模范,也有民间艺人。
表演比赛的节目,反映了民族形式体育的丰富多采。全部表演比赛和特邀表演的民族舞蹈、民间体育、武术、赛马、马术、射弩、火枪、打弹弓和摔跤等九十多个节目,都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许多节目,是各族人民在劳动中或战斗中创造的。有些民族的表演节目,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一个叫做“阿利礼歌”的表演节目,动作纯朴而简练,几乎是纳西族人人都会的一个优美的舞蹈。有的节目,已将失传,只有个别老人才会表演,这次发掘出来了。七十三岁的卡瓦族运动员李老三,为使模仿斑鸠啄食、走路、跳跃等动作的“斑鸠舞”永远相传,这次他特别远道赶到大理,亲自表演了这个美妙的节目。
通过表演比赛大会,增进了各民族之间在思想、感情和文化上的了解。藏族运动员拉加和本马第一次看到了傣族的“孔雀舞”时,兴奋地对傣族运动员说:“这项表演,美丽极了!不是这次在一起表演,我们民族间的节目哪能相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