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进一步加强党对厂矿企业的政治思想领导
——湖北省委召开工业基本建设生产座谈会纪要
  逸生
中共湖北省委在最近召开了工业基本建设生产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市委工业部负责人和各基本建设单位、国营厂矿的党委书记、厂长等,会上着重研究并解决了进一步加强党对厂矿企业的政治思想领导问题。
这个会议首先肯定一九五四年党组织在湖北省工业企业中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在百年来特大洪水的影响下,仍然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基本建设任务和工业生产计划。但是,工作中的缺点还是不少的,如工业生产计划完成得不全面,不均衡,特别是产品规格标准、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三项重要指标完成得不好。基本建设方面的盲目性和混乱现象仍然很严重,设计与施工不平衡,工程质量低,造价高,浪费大。最突出的缺点是企业中的党的政治工作普遍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少数厂矿企业和基本建设工地的行政负责人,错误地认为企业中有了行政领导组织,就不再需要党委会这一组织,党的会议可以用行政会议来代替,或者把党的组织看成是行政部门的附属品。中南第一建筑公司第三工程处就是这样的,因此党委会议经常开不起来。还有一些厂矿企业和基本建设工地的行政负责人,认为党委不懂生产,只能保证不能监督,看不起党委,认为向党委汇报是形式主义,是一种负担。裕华纺织厂细纱车间主任就是这样作的。他最初还向党支部汇报月计划,以后就干脆不汇报了,纺织工会有个干部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向他们汇报,他们也提不出意见,免得找麻烦。”在党的工作人员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对党在企业中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作政治工作没有前途,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华新水泥厂的党支部书记自己就说:“做党的工作,既无权又无钱。”武汉汽车配件厂的党的工作人员认为:“做党的工作没有出息,学不到技术,工作不好搞。”
正因为厂矿领导干部中存在着忽视党的领导作用,少数厂矿中的党的组织机构一直没有健全起来。某铜矿建矿一年多,一直没有党的组织,后来派了一个党委书记去,也没有组成党委会。在干部的配备上也有问题,不少企业都是行政领导干部的能力比党委书记强得多,武汉市几个工程公司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党的机构不健全,党的工作人员的水平比行政干部的水平低,这在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的政治思想领导上是有很大困难的。
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思想工作薄弱,还表现在党组织关心群众的生活很不够,对有关职工的合理的生活福利事项没有在可能的条件下加以解决,对安全生产缺乏具体措施,加班加点的现象还很严重,对职工身体的健康影响很大。
党组织在企业中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工业企业中党的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缺乏工作经验,党的工作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不少干部没有认识到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工作的重要性,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情况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地、系统地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
座谈会着重指出了上述各种轻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不能设想一个企业脱离了党的领导,或者是削弱了党的领导,而能够正确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业基本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领导。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必须健全企业党组织的党委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的监督和保证作用。
参加座谈会的大部分代表都认为实行党委的集体领导,不仅不会削弱行政干部责任制,反而会巩固行政干部责任制。但是也有少数代表认为在企业中实行党委的集体领导,服从党委的决议,会妨碍行政干部责任制的贯彻和巩固,会形成党委会的“一揽子”领导。经过讨论后,代表们都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和错误的。问题在于如何了解行政干部责任制。如果把行政干部责任制理解为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工人阶级和积极分子,两者之间就不会有矛盾。企业中党组织的任务是在于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工人群众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业基本建设任务和工业生产计划,这和行政领导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事实已经证明,企业中党组织的集体领导愈强,监督保证行政干部责任制的贯彻就愈有成效。至于实行党委的集体领导是否会形成党委会的“一揽子”领导,多数同志认为只要党委会和行政领导部门有明确的分工,肯定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通晓生产业务是党组织实现对企业生产的监督和保证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座谈会认为在厂矿中工作的党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钻研生产,熟悉业务;并且要善于抓住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环节,认真作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动员职工群众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生产建设任务。在当前湖北省各基本建设单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计划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上轨道。因此,党组织要教育全体职工明确计划思想,经常和盲目生产及保守思想作斗争,以保证计划指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在下达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动群众修正和充实计划的内容,使其切实可行。在执行计划中,要注意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生产建设计划而斗争。
最后,座谈会还谈到了工业企业中的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技术工作和对群众组织的领导等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今后改进和加强这些工作的意见。


第3版()
专栏:

没有党组织也可以完成任务吗
一槐
有些工矿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的党组织不注意发展党员,有些党员干部甚至还有一种十分荒谬的论调,他们说:“没有党员一样可以完成任务”、“没有党员也可以盖大楼”。齐齐哈尔市中共黑龙江五金厂支部就是这样。他们虽然也订出了发展党员的计划,可是生产一忙,就把发展党员的工作扔在一边不管。一九五四年,这个支部原计划发展十二名新党员,结果只发展了一名。鞍山工业管道工程公司党委会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个党委会去年一年一次也没有讨论过发展党员的工作。有一次党委组织部想召开支部书记会议布置一下发展党员的工作,党委书记不同意。组织部有时建议把发展党员的工作列入党委的工作计划,也被党委书记拒绝了。
不错,没有党员、甚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大楼也是可以盖起来的,工厂也是要进行生产的。但是,那是为着资本家的利益并且按照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原则去盖大楼、去进行生产的。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中,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原则、按照党和国家所规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去进行生产。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原则、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靠谁来保证贯彻执行呢?首先是依靠企业中的党组织和每一个党员。事实已经一再证明,许多工矿企业正是因为党组织的力量薄弱,所以,尽管这些单位天天在生产、大楼也盖起来了,但是他们却不是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原则办事的,所以发生了很多严重问题。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所以能够按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常常是由于党组织、党员和各种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行为进行斗争的结果。因此,要想使工矿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符合国家的利益、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健全工矿企业中党的组织。
当然,在工矿企业中发展党员,还不仅仅是为了保证监督这个企业搞好生产。党的基层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没有基层组织,党的领导机关和群众的联系就要发生困难。更何况,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因此,在本阶级的队伍中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加强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就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当然,那些散布“没有党员一样可以完成任务”“没有党员也可以盖大楼”的荒谬论调的人,也许并不是有意的要削弱党和工人阶级的联系,取消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但是,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产生的后果却正是如此。


第3版()
专栏:

裴多菲在人民中间
——匈牙利访问记
雷加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关于“自由,爱情”这首诗,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诗篇了。
我们都念过这首诗,也背诵过这首诗,当背诵它的时候,就像一只暴风雨中的海燕,突然被闪电刺着,又振奋地向更高的云层飞去。每一次,我的感觉都是这样。
一八四七年裴多菲就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既不是他最初的诗,也不是他最后的诗。我在布达佩斯参观了裴多菲纪念馆。我看见了他十六岁(一八三九年)时的诗作——“暴风雨”的手稿。他的真正的诗人生活,是在暴风雨中开始的。他的生命,就像暴风雨那样震撼着人间。
当时匈牙利人民,处于黑暗的年代。为了反对封建地主制度的压迫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就爆发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运动。首先是三月十五日在匈牙利首都佩斯〔注一〕,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市民起义。领导起义的就是伟大的诗人和民主主义者山陀尔·裴多菲。
裴多菲纪念馆迎面有一幅大壁画,它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真实里。裴多菲穿着有裤绦的军装,站在今天革命运动博物馆前面——那里,当年有整千上万的群众,在听裴多菲朗诵他的革命诗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时候到了,现在干,或者永远不干!
是作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就是这个问题:你们自己选择!——
这首诗的原稿藏在纪念馆内。国会图书馆有一份匈牙利最古老的报纸——佩斯报,我在这份报纸上看见了这首诗。三月十七日登载了这首诗。而这首诗特别被红笔标志着。国会图书馆为了这一套古老的报纸而骄傲,而这古老的报纸又为登载了裴多菲的这首诗而骄傲。
当我参观革命运动博物馆时,我徘徊在圆柱外面的台阶上。我的面前是舍钦尼〔注二〕的铜像,铜像周围是一片广场。一八四八年,正像壁画上所画的,在这个广场上不知拥挤着多少武装了的市民。是的,“云正低低地压下”,“小树颤抖着”。他们带着“宝剑和铁链”从各个街道跑来,他们都是“以人民的名义”宣了誓的“褴褛的勇士”。他们高呼着打倒“匈牙利的贵人”。他们为了“自由,爱情”、“希望”、“光明”,互相激情地询问:“这是我的箭,要向哪里射?”〔注三〕
站在高台上朗诵自己的诗篇的裴多菲,回答了他们。
我走到高台下面,那里有记载着这段历史事迹的碑文。我想像着一百多年以前裴多菲站在这里的姿态,和他的战斗的声音。今天,广场前面的草地上,遗留着去年培植的五角星的痕迹。青草还发绿,冬雪只用白色线条在五角星边上做了装饰。这星显示着,冬季里也包含着强烈的生机。裴多菲的理想实现了。匈牙利人民,今天过着真正的和平生活。他们从工作中回来走过广场时,从步伐上,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幸福和美满的。
如果在节日里,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会换上民族服装,而且会马上就跳起舞步歌唱起来。匈牙利从来就是一个爱自由的能歌善舞的民族。
裴多菲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匈牙利人民也热爱自己的诗人。因为裴多菲从开始就生活在人民中间。
裴多菲生在一个屠夫的家庭里。裴多菲在幼年求学时代,是极其清苦的。我在纪念馆内看见了他小学时代的练习簿,笔记本。不难看出练习簿上的成绩是优等的。
一八四三年在他的诗中,就已出现了人民生活这一类的题材,而一八四五年四月他又正式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他当过兵,也当过演员。他的足迹走遍了全国。布达佩斯被称为多瑙河上的珍珠,巴拉顿湖又是匈牙利的海。匈牙利北部拥有喀尔巴阡山的南麓,东部大平原上流过了可爱的蒂萨河。这就是裴多菲诗篇中所歌颂的祖国江山。匈牙利的确是个风光美丽的国家。可是另一方面,他在流浪中看见了农奴的贫困的生活,也充分认识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罪恶。这时在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反抗和战斗的精神。
他不断地把自己的革命的诗篇复写出来,送交书店。在他的诗稿后面,写着“可以付印”四个字,尽量争取发行的机会。同时他的著名的“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一诗,向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个人主义的诗人,发出了警告。
谁也不能再轻飘飘地
弹奏着他的和谐的歌!
谁要是拿起了琴来,
谁就担任了极重大的工作。
假如心头只能歌唱着
自己的悲哀和自己的欢笑:
那末,世界并不需要你,
不如把你的琴一起摔掉。
这首诗一直响在人民和诗人心中。他的每首诗,都活在人民中间。
我在吉厄城车辆工厂的车间里,又读到了裴多菲的诗。那是写在一进门的黑板上面的。正面写着决议和通告,背面就是工人用粉笔写上去的裴多菲的诗:“匈牙利人民”,其中四句是:
匈牙利人民解放了,他们抬起了头,
也可以自由活动了,他们的手;
以前,铁链锁住了他们的手腕,
现在他们紧握着用这铁铸成的刀剑。〔注四〕
工人们用这首诗来记忆过去的奴隶的生活,来激励今天的工作。他们从裴多菲的诗中懂得了他们的手,过去被铁链锁住,今天只有为和平努力工作,才能保证已获得的自由。
不久,我又到了匈牙利的东部。我好像被裴多菲的诗吸引着一样,走进了这个大平原和这条蒂萨河。匈牙利人民爱蒂萨河,正像爱多瑙河一样。因为这条河曾经给过匈牙利人民以幸福的幻想。
匈牙利人民在蒂萨河上兴修了水利工程。这条运河长达九十五公里。工程师告诉我说:九十五公里的工程已完成七十公里了,计划中的二十五座桥梁,已完成十七座了。在这已完成的运河附近,去年种植了七千五百霍尔德(每霍尔德约合中国九市亩)稻子。匈牙利人民和中国人民同样地喜爱大米。
过了一天,我又去访问了图尔凯维的红星农业合作社。每个社员的收入都很丰富,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菜地,自己的乳牛,自己的猪。副业的经营,使他们收益更多。
合作社主任领我看过了一切生产成绩之后,向我说道:在合作社的土地上添置了小铁道。这可以减省畜力;搬运农作物;也可以往返代步,节省社员的体力。现在才只有七公里长,他希望将来有个像样的铁道网。
这的确是一件可行而有利的事,一个值得骄傲的计划;然而我可以看得出来,使他向往已久的,几乎使他陶醉的另一件事,却是蒂萨河的水利工程。他的心像平原上的土地一样,渴望着河水的灌溉。
“我们什么事都会办得到”,主任用手抚着胸部,彷佛一提到这件事,他的心就跳得厉害。“只要运河的水流来,你以为我就死心了吗?不是的,那时,我们会更好地经营,叫它一年打两个收成。……”
他的眼睛望过了平原,像是倾听什么。他的确在听,那是大地在呼唤,那是蒂萨河的水向他奔流……他的眼睛马上闪耀起来。
我走过蒂萨河的大平原。在那里我看到的,正如裴多菲在“蒂萨河”一诗中所歌唱的:
河水是那么平静,安闲,
在没有堤岸的河道中蜿蜒,
它不愿让太阳的光线,
倾跌在它的波纹之间。
……………………
没有声音,在庄严的静默中,
偶尔听到了小鸟的啭鸣。
远远的磨坊的轰隆的转动
却只像是蚊子的??。
今天的蒂萨河为了丰收的灌溉系统而奔腾,今天的蒂萨河在发电的涡轮下轰鸣,只是到了今天,裴多菲笔下的蒂萨河才真正属于人民,幸福的幻想开始变成事实。
我回到布达佩斯,不止一次地在裴多菲铜像下面散步。他的两手在多瑙河上像鹰翅一般地展开,就像他要飞向匈牙利大平原上的天空,在这块自由解放的土地上,唱他永久的赞歌。
〔一〕一八七二年以前,布达佩斯为两个独立部分,即佩斯和布
达。
〔二〕伯爵舍钦尼是一八二五年的自由主义的贵族反对派。
〔三〕以上括弧内,都是裴多菲的诗题。
〔四〕这首诗写于一八四八年胜利斗争的高潮中。


第3版()
专栏:

访问匈牙利的模范镟工孟斯卡·伊姆莱
艾芜
出了布达佩斯的市区,经过一条不大长的铁桥,就进入了多瑙河中的契贝尔岛。这里建立着匈牙利最大的重工业工厂之一——拉科西工厂。在公路右边的一道堤上,驰走着电气火车,这是专供岛上工人上下班使用的。公路左边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们一个月以前,去参观拉科西工厂时,还看见青色的包白菜,密密地长着。现在却已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雪了。公路前面的天空里浮动着黑色的烟云。无数的烟囱,越来越鲜明地显现出来。不久,工人在晚上读书的巨大学校和比赛足球的运动场,都在苍茫的暮色中亮起了辉煌的灯火。汽车驶进这个著名的工业城,经过以诗人安得烈·阿蒂命名的街道,就停在一座小洋房前面。临街还拦着一列木栅栏,房子的前后左右,有着积雪的空地。我们走下汽车,踏着雪前去扣木栅栏做的门。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穿着深蓝色的毛线衣跑出来,高兴地把我们领了进去。他就是拉科西工厂的镟工孟斯卡·伊姆莱,匈牙利柯苏特奖金的获得者。一个月前我去工厂参观时就已知道他是全匈牙利著名的劳动模范,还看见机械车间里挂着他的像片。但同他本人会见这还是第一次。屋里有间陈设得很好的客厅,因为来不及生炉子,他便请我们到他的业余研究室去坐。一座斜放着木板的架子和各种绘图仪器,很显明地立在靠窗的屋角上。另一边桌上放着台灯、收音机。地上铺着地毡。墙壁抹着淡黄色,画着许多棕色的花叶。使人感到这像是进了一个科学家或是作家的工作室一样。他接待我们,非常和蔼。他样子也同我们东方人接近,长着一头黑发,瘦削的脸,有着串脸胡的痕迹,眼仁黄色,略带一点淡蓝,精神非常饱满,看不出他才下班没多久。他的夫人和女儿,都从邻室走进来了,现出惊奇和欢喜的脸色,坐在我们的侧边,听我们谈话。因为中国人到他们家来这还是第一次哩。孟斯卡·伊姆莱首先关切地问:
“我们厂里给中国制造不少机器,假如有什么地方不好使用,请告诉我,我们可以改进,立刻就改进。”
拉科西工厂从炼钢一直到制造各种机器和各种工作母机,都是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许多成品供应给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并且还向远到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家输出。中国订购的工作母机,已运走了好几十部。这是我们前两次参观工厂的时候,就已知道了的。现在听见他那种关心的询问,就向他致谢,并告诉他说匈牙利的机器很好。他浓眉一扬,很高兴地说:
“中国同志说好,真是高兴,我们定要把机器作的更好。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匈牙利工人也一定要出把力。”他这样说的时候,右手还在有着拉链钮扣的胸前握成拳头动了一下。瘦削的脸上,现出刚毅的神情。接着又说:“就是再好的机器,也要不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我自己使用的一架车床,解放后就已作了二十多次的改进,就连原先设计制造这架车床的工程师,现在也弄不清它的构造了。”
孟斯卡·伊姆莱不断地改进机器,有着很多显著的成绩。首先是机器的工作速度增加,工序减少,花费的时间也减少了。像做机器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先前需要一个钟头、现在只需十分钟。也就是说,现在一点二十分钟就能够作完原先一天的工作。他讲到他的成绩并无骄矜之色,还谦虚地说:
“像我这样子的全匈牙利就有成千上万个。他们都在努力工作,改进他们的车床,有的比我还作得好,我不过是首先得到国家奖金的人。”
他十三岁就开始作工。今年已四十岁了。对于车间的机器他非常熟悉。我问他,在匈牙利解放以前有什么改进没有。
“没有”,他有点激动地说:“那时工厂是老板的,谁替他改进!他们剥削得我们工人好苦,两块砖头架起锅子煮饭的日子,我都有过哩。解放后,觉得工人当家作主了,机器是属于工人自己的,就应该爱护它,宝贵它,还要常常改进它。”
“你改进机器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听见我这么问他,他毫不迟疑地说:
“有的,有些觉悟慢的工人还反对过哩。解放初期,匈牙利还有通货膨胀的时候,还有人劝告我,你何苦这样卖力,得的钱也不值钱。我说,我们改进机器,是为的钱吗?那你就想错了,我们是为了更迅速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我又告诉他我们会好的。你看,我不是说对了吗?
孟斯卡·伊姆莱点了根烟,吸了一会,微笑着说:
“我也不是一下子就觉悟到要改进机器的。起先我是在报上看见许多苏联的工人改进了机器。我就想,我不也是一个工人吗?苏联工人做得到,我匈牙利工人为什么不可以做到。我打定主意,要改进机器。后来苏联的镟工巴维尔·贝可夫到工厂来教我们镟床快速工作法,我很快就学会了。我还到别个工厂去推广工作经验,教会不少人。这就更增加了我的信心。我就在墙报上表示我要改进机器的决心,还把改进的计划提交上级。我的决心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由于我的成绩,我获得了柯苏特奖金。国家还要我参加到苏联去祝贺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的代表团,使我能在克里姆林宫看到世界工人的伟大导师斯大林,又能够看到你们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这种幸福,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只知道我们工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他接着说:“现在好多人都认识改进机器、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处。他们努力改进机器,比我都要改进得好。同时我也更加了解到,一个人做好工作,不算社会主义,要大家都做好工作,才算社会主义。”接着他还指着他的女儿说:“像我女儿这一代人,将来都要成为斯塔哈诺夫工作者,这真是多好啊!”
他的女儿十一岁,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两条辫子从肩上拖到前面来,她用手抚弄着,一面又注意地听我们讲话。她是这个家庭的唯一的孩子,父亲把她看成掌上的明珠。在屋角上有一部崭新的婴孩车子。上面坐着一个很大的洋娃娃,显然那是父亲特意买来给她玩的。
我望了一下木板架上的各种绘图仪器,就问他道:
“你到夜校去学习吗?”
“没有,我就在家里学习。”他望了一下木架子,继续说:“请一个工程师教我,要他出题目给我做。有时候,我一天要学习五个钟头,比在学校里还学得多。”随后又小声笑着说:“我顶怕离开车床,我如果一天不在车床上工作心里就会怪难受的。我喜欢在车床上干活,就像一个美术家喜欢做他的雕塑一样。我们的工业部长问过:‘孟斯卡·伊姆莱同志,你愿意做管理工厂的工作吗?’我说:‘部长同志,你要我做什么工作,我都愿意,我听从你的分配。假如你还要让我考虑的话,我还是想继续改进机器。这个工作我有把握,我一定能够做出成绩来。如果让我在车床上工作完了再来作别的工作,我也是愿意的。’我很高兴没有叫我离开车床。”随即他问我:“你们中国有很好的镟工吗?对车床有什么重要的改进没有?”
我说中国镟工改进了什么机器,我还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我很缺乏。但我知道的是钳工和刨工,他们对于机器都作了重大的改进。我就把钳工张明山创造反围盘的经过告诉他听。碰到有些工业术语很难翻译时,我就画图,还用两枝钢笔当作钳子挟钢条比划给他看。他明白之后,大为兴奋,还连说两次:
“我明天一定要把这个创造告诉我们厂里的工人同志。”稍停一下,他又很高兴地说:“我真愉快,中国已有这样的工人。”
我也高兴地说:
“我也高兴,匈牙利有你这样的工人,热爱国家,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努力改进机器,我一定要把你的事迹告诉我们中国人民。”
接着我又问他:
“你除了经常研究数学、机械学外,还读些别的书吗?”
他看了我一下,微笑着说:
“我也喜欢读裴多菲的诗哪。”
送我们走出屋外时,他还用手电筒照了一下屋后积雪的空地说:
“我还喜欢种花啊。要是你春天来我这里,一定会高兴看到我们这个小花园的。”


第3版()
专栏:

保卫祖国领空的战士宋中文
侯祖沛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飞行员们在练习着打地靶。指挥员指着一架将要俯冲的飞机对我说:
“看,那就是宋中文。”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架飞机已经俯冲得很低了。机头前部突然冒出一阵火光,接着响起了炮声,靶场上冲起了一堆堆尘烟。飞机冲到低空,唰的一声,又像刚离弦的箭样射向高空。
一年以前,他还要别人带着才能在新式飞机上飞上去、落下来;半年多以前,他也刚学会在这种飞机上单独飞行。但今天,他不仅能熟练地飞行,而且能熟练地操纵这架飞机射击了。
宋中文出身在东北一个贫农家庭里。解放以前,他连飞机也没看见过。掌握高深的飞行理论,对于文化程度很低的飞行员来说,是很棘手的。宋中文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他用艰苦的钻研精神不断战胜着它。他抓住每一分钟时间学习,学一遍不行,就再来第二遍;有一点心得,就往本子上记。有时,他干脆记在手背上,边走着、边看着、边想着。有些问题是很艰深的,也许咀嚼整整一天也还不摸门,那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成了他思索的好机会。这时,能够想出一点,他就从床上坐起来,披上衣服拧开电灯,记在小日记本上。
学理论难,实际运用起来更难。学了射击原理,但怎样才能正确判断距离、瞄准和射击呢?还是不摸门。宋中文曾经想了各种办法,按照规定来进行实习、锻炼。他经常选定远处一架飞机,目测了它的距离,再跑上几百公尺去实际量量,看差错到底多大。一次、两次,渐渐地,他对距离的判断差不多了。
指挥员正和我说着,枪靶员来报告:宋中文打出的二十发炮弹,十五发命中了目标。这时,指挥员紧接着对我说:“是吧,开始打靶时,他不过能打三、五发,但现在进步了。”指挥员又说:“我总感到,从宋中文身上,可以看出党培养的人民空军的成长。”
我第二次会见宋中文,是在一九五四年“五一”节前后,他来到北京观礼。我知道他已经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击落两架敌机、击伤一架敌机了。见面时,我就要求他讲战斗情况。
宋中文首先讲起了一次难忘的战斗。一天清晨,宋中文和僚机飞行员跑到飞机跟前接替了战友们的一等警戒任务。起飞的讯号弹升起了,宋中文和僚机立即准确地根据命令迎着敌机飞去。地面指挥员告诉他们:敌机正继续由南向北飞。于是他决定朝东直插过去,准备再回转过来拦截敌人。宋中文紧张地搜索着。一次转弯时,他在左前下方很远的地方发现一个看来不过一寸长的黄灰色的东西。他转过弯来,背着阳光,使敌人不容易发觉,迎着目标飞去。一会,目标由长条形变成了十字形。宋中文判定它是敌机。他加大油门紧逼过去,绕到敌机后面进行突然的袭击。但他过于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影响了瞄准,他射出的炮弹都落在敌机后面了。他立刻沉住气,增加速度,修正了瞄准点,又发出一阵炮弹。这次炮弹都打中了敌机的尾部。敌机吓得想向左逃跑。这时,宋中文正要向左再次攻击,扭头逃跑的敌机也正好把机尾暴露给宋中文。他抓紧这个机会直追下来。敌人见势不妙,仓惶降低高度,然后又扬起头来,企图从下向上反击。勇敢的宋中文迅速地逼近敌机,用准确的射击,把一颗颗炮弹直射进敌机。敌机冒起了浓烟,最后栽在大海里。
接着,宋中文对我讲述了他另一次战斗。他把阴谋窜入祖国领空进行骚扰的两架敌机,击落了一架,击伤了一架。他还讲述了他和战友们一道学会了掌握夜间飞行技术,并担负了夜间警戒任务的故事。他说:
“党就是这样把我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培养成一个飞行员,由不懂空战培养成能在空战中击败敌人的战士。”他的空战和学习夜航的故事告诉我,他又进步了。
不到一年,在这个机场上,我又会见了宋中文。他不仅仅能在白天和夜间天气很好的时候飞行,还学会了在白天、特别是在夜间天气不好的时候飞行。我亲眼看到他在夜间驾着飞机穿过浓云飞行的熟练动作。
一天夜晚,我在机场滑行道旁的一间小屋里看到宋中文。他穿着全副飞行服正伏在灯前一张桌上写着什么。原来这天他担任夜间警戒,他随时准备着,只要发现有敌人企图侵犯祖国领空的迹象,他和战友们就驾着夜航机去迎击敌人。我顺手拿起他正写着的那本小本子翻看了一下,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这时我提起了指挥员谈话中讲到的宋中文刻苦钻研技术的那些事例来。宋中文谦虚地说:“还差得远呢。这么高深的理论和技术,不下苦工夫可不行啊!就说夜间穿云,在云里黑糊糊地什么也看不见,还时常会发生错觉。明明是平飞,但有时偏感到飞机是倒着飞或是在俯冲。这就完全要依靠仪表、计算和地面指挥来操纵飞机。但单是仪表就有几十个,两只眼睛简直忙不过来。这以外,还要计算和修正高空风的影响,保持飞行姿态……;还要考虑飞了几分几秒时间,是不是应该转弯了。不弄通这些道理,不熟练这些技术,肯定飞不起来,更别提打敌人了。
“为了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为了能在任何情况下打击侵犯祖国领空的敌人,战友们和我都决心要突破一切困难掌握这技术。我们没有什么别的窍门,只有老老实实地勤学苦练。”最后宋中文严肃地说。
在空军首届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大会上,这位不断前进着、已经掌握复杂飞行技术,长期保证了飞行安全,在保卫祖国领空战斗中立了一等功的宋中文,光荣地被选为二级模范飞行员。


第3版()
专栏:

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我一定等着你!”
甘肃景泰县和平村进行征集补充兵员工作时,女青年团员曾玉兰,看到自己的未婚夫刘正文(也是青年团员)情绪不大好,于是她就去找他。
“参军保卫祖国是光荣事情,你前两天还说要带头报名哩,现在看你好像还有啥心事!”她问刘正文。刘正文说:“参军光荣谁还不知道,就是动员我妈时,我看她还有顾虑。”
“她有啥顾虑?”曾玉兰急忙问。刘正文思量了一会才说:“她顾虑我走了以后,再找不上你这样的好媳妇。”说着两人都笑了。
接着,两人又谈论了一阵子,最后曾玉兰说:“你这次报名参了军,不管三、五年,我一定等着你。”
刘正文的母亲经过刘正文的说服动员以后,同意儿子去应征,可是心里总想着儿子参军以后,玉兰是不是能等着正文回来呢?玉兰知道了婆婆的心事以后,她就跑到婆家去。她给婆婆讲实行义务兵役制是如何重要、军属多么光荣等等。
婆婆说:“正文去当兵我也知道光荣,就是以后劳动的人少了,家里的活忙不过来。”
“妈,他走了,家里的活我做。”玉兰这一声说的最响亮。
“再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他当兵要几年哩。”
玉兰明白婆婆的心事,抢着说:“妈,你不要担心了,他参军保卫咱们过好日子,这是光荣的事,不管三年、五年,我一定等着他。”
婆婆看着未过门的聪明的媳妇,心里一阵高兴,最后她点点头说:“他当兵是光荣的,你知道我也是明事理的人呀!”刘正文去报了名。
何大娘动员儿子和女婿
辽宁安东市石岱村妇联主任何大娘的大儿子一九五四年才从部队复员回来。征集补充兵员工作开始时,她算计,二儿子贵臣今年十九岁正是应征年龄,女婿刘长义二十一岁也正合格,她下决心要动员他俩去应征入伍。可是,贵臣这孩子总舍不得离开妈妈,女儿奎兰也不大同意女婿去服兵役。
何大娘知道这些思想以后,她就跟儿子贵臣说:“你想想,没有国能有家吗。为了保卫咱们自己和全国人民的好日子,青年人就要积极参军,这是光荣的事情。”她又跟女儿说:“女婿要去当兵,你可不要扯腿呀!丈夫当兵卫国,妻子也光荣呵!”
儿子贵臣和女婿刘长义经过她的动员都报名了。她还一再地教育儿子和女婿入伍后要好好学习,提高本领,保卫祖国。
哥哥合格哥哥去
沈阳市郊平罗堡分区胡宝祥和胡宝顺兄弟二人都自动报名应征了。在征集站检查身体的时候,胡宝顺满有把握地向他哥哥说:
“我的文化比你高,非批准我入伍不可。”
“那也不一定!”胡宝祥虽然嘴这样说,心中可不摸底,他想:弟弟是高小毕业生,文化就是比自己高。
胡宝顺真是充满信心,等着批准让他服兵役的喜讯。可是胡宝祥老是想:“是不是真检查不上?”他一天总往村上跑,打听是不是来了入伍通知。入伍通知终于来了,真的批准他入伍了。胡宝祥高兴的不得了。
第二天,他弟弟从村上知道自己没有检查上,确实觉得突然,他激动地向他哥哥说:
“为什么我没有检查上?我得问问去。”
“还问啥。你身体不如我呀!”
胡宝祥对弟弟讲了许多道理,说为了祖国就要听从祖国分配。有文化在农村可以学农业技术,对改进农业技术、使用新农具有许多好处。这就是支援人民解放军。胡宝顺听了哥哥的话也觉着有理,再加上征集站已经最后决定了,于是他说:
“好吧,响应国家号召服兵役是最光荣的,你到部队好好干,我在社里保证努力生产!”
李孝祥的愿望实现了
李孝祥今年十九岁,是湖南永明县源口乡人。他无爹无娘,从小就帮地主看牛。解放不久,解放军到他们家乡剿匪,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看到解放军对人民非常好,人民也非常爱护解放军。当时他还只十四岁,他就决定将来长大了,一定当个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一九五○年冬天,他自愿参军,因为身体矮小不合格。一九五一年,他又鼓足勇气去报名,又没有验上,当时他心里真难过。一九五三年冬天,他参加了民兵队,县里的武装部的负责同志对他们说:“你们青年小伙子,只要加强锻炼,将来是有机会参加人民解放军的。”从那以后,他就在家一边积极生产,一边加强锻炼身体。今年二月下旬,乡里开展了征集补充兵员工作,他高兴极了,在全乡群众大会上,他报了名。他被批准入伍了。当他接到应征光荣的红布条和一朵大红花时,他真是高兴,他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一定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优秀的国防战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