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苏联中央非黑土地带农业工作者会议上
尼·谢·赫鲁晓夫同志发表演说
苏联中央非黑土地带各州和各自治共和国农业工作者会议,七日在克里姆林宫闭幕了。像过去两天一样,在闭幕会议上继续讨论了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帕·洛巴诺夫同志的报告。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说,受到与会者热烈的欢迎。
尼·谢·赫鲁晓夫同志说:许多出色的人在这个讲坛上讲了话。他们说,中央非黑土地带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拥有极大的潜力来增加谷物、马铃薯、亚麻、蔬菜以及奶类、肉类和其他畜产品的生产。我们大家都非常注意地听取了斯摩棱斯克州日洛诺娃雅同志、加里宁州尼洛娃同志、莫斯科州阿雷皮耶夫同志、利森州叶弗雷摩娃雅同志、伊凡诺佛州女共青团员雅尼契金娜同志、这个会议的来宾、乌克兰农业先进工作者谢尔宾纳同志、萨乌赫同志以及许多其他人的讲话。在我们国内有成千成万像他们一样的农业和畜牧业的能手。我们有许多很好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及很好的整个区。它们的经验应当大力地加以宣传和运用到生产当中去。
某些州是有成绩的,这些州的领导人正确地了解了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并真正在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和国营农场中进行了切实的组织工作。可以举利森州的情况作为例子,这个州的集体农庄去年每头奶牛的出奶量增加了四百一十二公斤。今年,这个州的指标比非黑土地带其他各州都要高。我认为,利森州党委会是正确的,州委会的书记拉里昂诺夫同志是热情工作的。
但是,我今天主要不是谈成绩,而是要对中央非黑土地带某些州和自治共和国的领导人员提出一些批评性的意见。
你们都知道,苏共中央全会提出了保证每年至少收获一百亿普特谷物的任务。这是一个十分艰巨而责任重大的任务。这个任务应当经常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前进。为实现这个任务而奋斗——这就是我们在提高农业方面的全部工作中的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谁忘记了这个任务,离开这个任务,仅是限于空谈,谁就是用废话来淹没了这个非常重大的事业。
我们怎样才能把谷物生产增加到一百亿普特呢?苏共中央一月全体会议的决议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答复。中央一月全会的决议的力量在于:它指出了解决这个全民任务的途径,指出了保证增产谷物的具体源泉,这就是:提高一切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减少收获时的损失,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大大扩大玉蜀黍的播种面积。
赫鲁晓夫同志继续说,如果不改变农业计划工作,要解决这个任务是不可能的。假使剥夺了集体农庄主席根据农庄具体情况来计划经济的权利,那么就很难做什么事情。当给集体农庄主席下命令要他播种大麦时,他是不能不执行这个命令的,而只好播种,虽然他知道每公顷只能收大麦五公担,虽然他知道,播种这种作物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在这种制定计划的办法下,计划本身就造成了谷物不能丰收。集体农庄主席当然可以努力使这种作物获得最大限度的产量,但这却不能使集体农庄急剧地增加谷物的收获量。可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如果以产量更高的作物来代替产量少的作物,那末集体农庄获得的谷物就可以多几倍。
中央一月全会认为必须改变计划工作。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三月份采取了关于新的计划制度的专门决议。但是可以说,各地都正确地了解这个决议的意义吗?赫鲁晓夫同志说,还不能这样说。许多州和区继续墨守老的计划制度,没有发挥一切潜力以便就在今年大大增加农作物的生产。这就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在这方面所掌握的事实。
苏萨宁斯克区斯大林集体农庄是科斯特罗马州先进的集体农庄之一。它有着一切的可能在一九六○年以前大大地提前完成苏共中央一月全体会议所规定的每百公顷土地农产品的最低生产量。但是,三月八日科斯特罗马州“北方真理报”所发表的这个集体农庄的措施规定,在一九六○年集体农庄的生产达到上述的水平。不但如此,而且像谷物、肉类、牛奶、鸡蛋、羊毛等这些重要项目的生产只编制了到一九六○年的计划,没有规定一九五五年和以后几年这些产品生产的总产量。
尼·谢·赫鲁晓夫强调指出,如果先进的集体农庄的计划是这样,那末它怎么能给中等的和落后的集体农庄做榜样呢?既然报纸发表了这样的消息,那末应当认为,制定这项计划时也有州组织领导工作人员参加的。因此,他们没有正确地理解新的计划制度。如果州党委和区党委书记们能够亲自去访问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们商量商量,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和他们谈谈聊聊,那末,这样订出来的计划对学习先进集体农庄经验的其他集体农庄也是会有用处的。但是,科斯特罗马州领导者们显然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理解关于新的计划制度的决议,也没有帮助各集体农庄正确地进行这件重要的工作。
而这并不是个别的例子。布利安斯克州党委和州执行委员会不但没有具体地去帮助各集体农庄编制计划,反而用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干起这件事来了。三月十八日州党委书记彼得霍夫同志和州执行委员会主席达多诺夫同志发给各区一纸公文,要各区在三月二十五日以前完成制定实现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决议的各项措施的工作。三月十八日发出这样一个严厉的指令,而竟要求所有集体农庄在三月二十五日以前交出计划!可是大家晓得,在这样一个期限中,许多集体农庄甚至还收不到这个指令哩。同志们,你们为什么要自己欺骗自己呢?在发给各区的指令中还附上一个指标表,要各集体农庄根据这些指标来制定措施。这个指标表长达十页,大约有两千项指标。州党委书记和州执行委员会主席在签署这个指令时,未必看过这些指标。如果他们肯仔细看一遍,也许就不至于发出如此官僚主义的公文了。
赫鲁晓夫同志举出了基洛夫州实际工作中的一个例子。那里在制定增产谷物和畜牧业产品的措施时犯了严重的错误。维亚特斯科波梁区的措施规定在一九五五年共收获两万吨谷物,但这个区的集体农庄在一九五三年就已经收获了两万一千吨谷物。况且,这个计划是在中央一月全会作出决议以后制定的! 
请看,一些同志是怎样理解这些要求大大增加谷物生产的决议。布伊斯克区、波哥罗德区、列别格区、罗日金区的措施中也没有规定要增加谷物生产。基洛夫州的十个区只准备在一九五五年及以后几年稍微增加一些玉蜀黍的播种面积。而且只计划用玉蜀黍来做青储饲料。
图拉州也有类似的例子。图拉州的“公社社员报”三月十五日发表了一个先进集体农庄——叶夫列莫夫区的“十月革命十一周年”集体农庄一九五五—一九六○年的计划。这个计划规定到一九六○年每一百公顷土地的肉、牛奶、蛋及其他产品的产量,要比苏共中央全会决议中规定的少得多。而报纸却把这个不正确的计划宣传成是模范的计划!
“高尔基真理报”和其他一些州级报纸也刊载了这一类的所谓计划。
高尔基州和图拉州发展农业的条件很有利,但是利用得却不好。这两个州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牛奶、肉类和其他畜牧业产品生产得太少了,在发展谷物、马铃薯和蔬菜生产方面严重地落后了。例如,高尔基州去年的挤奶量每头奶牛为一千零七十五公斤,图拉州为一千一百六十五公斤。马铃薯和蔬菜的产量很低。这些事实,使人对高尔基州和图拉州党委会领导农业的情况感到严重不安。
赫鲁晓夫同志详细说明了大力扩大玉蜀黍播种面积的任务,他说,这是争取增加谷物出产以及对增加畜牧业产品生产的主要环节。对于这一点,苏共中央全体会议的决议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不过,还需要再一次提起这件事,因为许多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州的党委会书记还不懂得玉蜀黍的作用,把玉蜀黍看成是谷物的某种副业,不乐意种植玉蜀黍。这种对待事情的态度非常危险。州委会或区委会的书记、集体农庄主席、国营农场场长对玉蜀黍抱着这样的态度,就不能解决增产谷物的任务,因而也就不能保证畜牧业产品的生产获得必要数量的增加。
大家知道,加里宁州是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加里宁州的谷物、马铃薯、蔬菜的产量很低,这里的畜牧业处于无人照管的状况。只要提一下下面的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去年,这里每头奶牛的挤奶量为八百九十八公斤,而牛奶的缴售量和出售量平均每百公顷土地只有二十一公担。赫鲁晓夫同志指出,加里宁州的落后现象是党的州委会对农业的不能令人满意的领导的结果。
苏共加里宁州委会书记基谢廖夫同志在这个会议上发过言。他究竟打算怎样整顿工作,他是怎样理解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决议的呢?原来,基谢廖夫同志找到了这样一条出路:从种油菜着手。依他的看法,油菜可以提高畜牧业。一个州党委书记竟说出了这样的话!他居然在苏共中央全会以后还打算靠油菜来获得牛奶和肉,那末他又怎么能去动员人们为增产谷物和畜产品而斗争呢?况且,加里宁州的肉质直根类作物,包括冬油菜在内,每公顷只可以收获三十到四十公担!把希望寄托在冬油菜上面的人,就好似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坐着没有桨的小船,在波浪汹涌的河里漂流着。河水要把他带到那里,他就到那里……
基谢廖夫同志,你播种冬油菜,一年从一条奶牛身上挤出八百到九百公斤奶,也就是说,每一百公顷耕地上总共只能出产四十七公担牛奶,而在这里发过言的莫斯科州“新生活之路”集体农庄主席阿雷皮耶夫同志种了玉蜀黍,从而收到了玉米和青贮料。这个集体农庄的每头奶牛产奶三千四百零九公斤,也就是说,一百公顷耕地所产的牛奶超过六百公担!难道这些材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赫鲁晓夫同志说,玉蜀黍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弗·伊·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头几年就特别注意玉蜀黍,认为玉蜀黍是可以在短期内增加国家谷物生产的农作物。
我们党中央委员会早在一九三○年就提出了把玉蜀黍播种面积扩大到一千五百万公顷的任务。不过,那时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但是,现在我们决不能放弃苏共中央一月全会所提出的任务。玉蜀黍不仅是饲料谷物,而且是极好的粮食作物。
必须指出,我们的某些科学家散布了一种不正确的观点,他们硬说玉蜀黍是一种只能在南方种植的农作物,它的生长地带是十分有限的,这是一种十分费劳力的农作物。这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认为,在玉米呈乳蜡状时就收割,而不要使玉米干硬,是适当的。这一来,我们就消除了推广这种农作物的界限。同志们,我有文件可以说明:玉蜀黍甚至在雅库特也是可以生长的!
我们相信,只要科学家和实际工作者致力于玉蜀黍,那末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获得可以在苏联全境内生长和丰收的那种玉蜀黍。这是人类的手可以做到的事。
赫鲁晓夫同志的讲话有相当大一部分谈到增加亚麻生产的问题。他指出,基洛夫州、科斯特罗马州、加里宁州、卡卢加州、布利安斯克州、高尔基州、斯摩棱斯克州和非黑土地带的其他许多州在栽植亚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最近几年,其中大多数州的亚麻种植业衰退了。譬如,基洛夫州的亚麻播种面积在战前有十四万六千公顷,而去年却只有四万六千公顷。
国家的利益要求消除亚麻业中的落后现象。只要依靠先进亚麻栽培者的经验,非黑土地带的集体农庄可以在短期内把亚麻生产增加好几倍。
赫鲁晓夫同志还指出,非黑土地带的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和国营农场在增加马铃薯和蔬菜生产中,有重大的作用。他说,只要采用正方穴播法和正方播种法来栽培这些农作物,就能在一年之内使它们的生产达到可以完全满足城市和工业中心的需求,以及工业对马铃薯和蔬菜的需要的水平。
俄罗斯联邦国营农场部、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机关在领导国营农场的工作中的重大缺点,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正如许多人的发言中所指出的,非黑土地带的许多国营农场每一百公顷耕地所得到的产品还很少。这就证明:生产的组织水平很低,国营农场中现有的潜力利用得不好。而俄罗斯联邦国营农场部和地方党组织却没有去深入了解每个国营农场的工作,没有在拟定经济发展计划方面给它们以具体帮助,没有很好地宣传和推广模范国营农场的经验。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国营农场部的领导人不愿离开公文,不愿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不愿踩到国营农场的土地上去。
赫鲁晓夫同志指出,必须更快地根据苏共中央全会的决议修改采购制度。必须大大缩减采购机关的人员,提高机器拖拉机站在采购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
赫鲁晓夫谈到鼓励增产农产品的奖励制度时指出,应当完全根据每一百公顷耕地生产的农产品的多少来进行奖励。
赫鲁晓夫同志接着说,中央非黑土地带各州有巨大的潜力尚未利用,有尚未开垦的生荒地。这种未开垦的生荒地就是几百万公顷的完全休闲地。举例说,如果在这块休闲地上播种玉蜀黍,那末我们就能多收几亿普特谷物和许多青储饲料。
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特别着重谈到正确地挑选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和国营农场的领导干部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应该把真正最先进的、政治上成熟的、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同志派到机器拖拉机站、集体农庄、国营农场中去。赫鲁晓夫同志严厉地批评了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党组织,它们去年曾经把某些不称职的工作者介绍到机器拖拉机站去工作。赫鲁晓夫同志说,应当查明这种人是谁介绍的,并且处分干这种事的人。现在,在按照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决议挑选先进的工作者去担任集体农庄的领导工作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应再犯去年所犯的错误。
应当介绍这种人到集体农庄去担任领导工作:他们要不致于丢我们的脸,他们要真正配当党的使者,配当工人阶级派到农村去的使者,他们要有能力组织集体农庄男女庄员去完成党关于农业的决议。
尼·谢·赫鲁晓夫同志最后谈到了在进一步发展农业的任务中,组织工作所起的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了解农业生产。我们的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向先进人物学习,向农业生产革新者学习,必须用科学成就和先进经验的知识充实自己和别人。必须使我们的地方领导人员少发些一般性的指示和命令,而直接在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在各个工作队和工作组对人们多做些组织工作,在这一工作中触动每一个人。我们的领导的力量就在于此。我们的干部应该真正热情地工作;应该在所担负的工作中表现出主动精神。
赫鲁晓夫最后说,我们具备一切必要的条件来完成急速提高农业的任务。我们有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出色的决议。农业在不断用新技术装备起来。农村不断补充着有经验的干部。采用了足以发挥地方领导人员和集体农庄庄员的主动精神的新的计划制度。对增加农产品生产拟定了物质奖励的措施。目前的问题是要组织和发动人们来完成所提出的任务。
现在,在实现党和政府的决议方面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组织的技能。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组织工作,那末,苏共中央一月全会所制定的关于增加谷物生产和畜牧业产品生产的任务,就不必到一九六○年才能完成,而可能大大提前,即在最近两、三年内就可以完成。
在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我们的重工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今后仍要高速度地发展冶金工业、采煤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机器制造业,把电气化事业向前推进。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和繁荣的保证,是加强我国国防力量和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福利的保证。这就是共产主义胜利的保证。
苏维埃国家满怀信心地前进。领导它前进的是伟大的列宁所缔造起来的、以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学说武装起来的、久经考验和在战斗中锻炼出来的共产党。
(新华社据塔斯社莫斯科八日电)


第2版()
专栏:

雄伟的拖拉机群,年轻的拖拉机手
——国营友谊农场通讯
本报记者 力文
训练班一结束,国营友谊农场的拖拉机手们便从哈尔滨赶到福利屯。小伙子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下了车,连饭也不去吃,休息也不休息,就三五一伙地奔向福利屯南郊的停机场,忙着去看苏联老大哥赠送的崭新的拖拉机。一连两天,他们一毫不苟地进行了拖拉机的运转试验,仔细察验了每台拖拉机的每个细小部分,熟悉了这个未来战斗中的伙伴的脾气和性格。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十一时,我随同驾着最后一批拖拉机(四十二台)的拖拉机手们,向现场——三道岗草原出发了。一台又一台,前面的拖拉机越过小河,越过铁路,已爬向远远的山坡,后尾的拖拉机才驶出停放场。这是一条五六里路长的拖拉机的行列,多么雄伟的行列啊!拖拉机群的轰鸣,像六月的巨雷,连续不断地震荡着大地,压倒了火车汽笛的鸣叫。
拖拉机驶进了沙岗村。虽然,友谊农场的拖拉机已不是第一次驶过这个草原边缘的村庄,可是这一次的拖拉机群还是把村中的男女老少吸引到街上来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台拖拉机过去了,又急忙去看第二台。道旁站着人,巷口站着人,还有些人站在屋子里的窗口边把脸紧贴在玻璃窗上看。有两个八九岁的小孩,跟在拖拉机后面,从村西头到村东头,一边跑着笑着,一边用小手比划着。我暗自为这年轻一代祝福。他们是多么幸福啊!当他俩的爷爷、爸爸年轻的时候,是饥饿和牛马般的沉重劳动等待着他们。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民第一次看到拖拉机耕地时,兴奋地说:“活了这么大岁数,我才看到人和牲畜分家!”今天,我们虽然还缺乏大量的拖拉机,但是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生产大量拖拉机已不是什么渺茫的事情了。
拖拉机群缓缓地前进着,大草原更加辽阔地展开在我们的面前。风吹散了天空的阴云,太阳从云隙里露出来。远远望去,行进中的拖拉机,像一只只航行在米黄色海洋上的深灰色的船,在阳光照映下闪闪发光。我坐在斯大林八十号驾驶员陈明的身旁;陈明不时地直起身来,前后了望,他像对自己说了句什么,快活地笑了。我问他:在想什么?他用手向前指一指,又背过脸向后指一指,附在我的耳上,大声地说:“我从心眼里高兴啊!”
我能够理解这位年轻拖拉机手的欢快心情。在出发前,我曾访问过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亲手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通北农场;有些人是河南黄泛区农场、江苏垦荒区东辛农场、或者北满草原上著名的九三农场、二龙山农场的开拓者。他们走到那里,那里的荒地变成了良田;他们每年为祖国生产越来越多的“宝中之宝”——粮食。他们为这感到自豪和幸福。现在他们又来支援和建设这个新中国最大的谷物农场了。他们中也有些人是刚从农业机械化学校来的学生,他们感谢党和国家把他们培养成光荣的拖拉机手,他们急切地盼望着早一天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去。
正是这种热爱自己的职业,热切地为祖国立功的情感,使他们不怕一切困难,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在训练班三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学习了有关拖拉机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苏联经验——从熟悉和掌握拖拉机构造,拖拉机的修理和保养,农业机械,机务管理,到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时间短,内容多,学习是紧张的。对于虽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文化程度却很低的拖拉机手来说,学习是困难的。张生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只识几十个字,不能记笔记,又看不懂讲义,只能靠脑子记忆。他没有向困难低头,在课堂上用心听,课后在学习小组长的帮助下,认真复习,记不清楚的,勤去问别人。每天晚上临睡前,他总是把一天学习的内容,默默地在心里总复习一遍,务必理解它,记住它。他终于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在五项课目中有两项考得五分,三项是四分。一百八十多名拖拉机手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毕业考试成绩是五分和四分。
拖拉机手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学习成绩是在苏联专家辛勤教导下取得的。苏联专家的形象,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榜样,深深地印在每个拖拉机手的脑海里。拖拉机手们记得用实物讲解拖拉机构造的时候,穿着崭新衣服的专家,是怎样毫不犹豫地在拖拉机的机体下面钻进钻出,顿时弄得满身油污了。他们记得,在寒冷的天气里,当他们实习拖拉机驾驶,满头大汗地从驾驶室走出来的时候,苏联专家是怎样急忙把自己的大衣披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最难忘的是苏联专家的一双友谊的手,是怎样地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手变得更加灵巧……
拖拉机手们也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美妙的理想前进。
顾飞熊,他参加过游击战,当过民兵大队长,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残酷的斗争。在艰苦的年月里,他向往过未来的美好的生活:赶走敌人,建设新国家;他曾幻想过当一名拖拉机手。今天,理想实现了,他要用忘我的劳动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理想。
旧社会给李爱林带来苦难,夺去了她童年的欢乐。日本兵强迫她父亲去挖战壕,把她的年老的父亲折磨死了;哥哥被“抓壮丁”了,一去无音信;母亲哭瞎了眼睛。她十四岁的时候,便被迫承担了一个成年人所能够担当的沉重劳动,来维持老母和幼弟的生活。在新社会里,这个六年前的郑州市郊区的受尽苦难的农村少女,当过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被选为劳动模范,今天又学会了驯服“铁马”的本领,成为一名女拖拉机手了。她说:“我幸福,我高兴,我一定好好地工作。”
在拖拉机手中有一对幸福的情人。男的叫刘焕高,二十二岁;女的叫杨君慧,十九岁。他俩都是东北农学院附设农业机械化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一块调到友谊农场拖拉机手训练班学习。在学习中,两个人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从深厚的友谊中产生了爱情;爱情使得两个年轻人变得更加勤奋了。杨君慧在学校时,学习成绩平常,在这次训练班毕业时,获得了全五分的成绩;刘焕高也取得了同样的优秀成绩。在走向生产岗位的前夕,他俩把工作和生活作了个幸福的安排,他们计划在三年后再结婚,还准备用自己的劳动成就,作为未来的婚礼。
拖拉机群继续前进着。夜色渐渐降临了,整个大地像一个灰茫茫的海。突然,在这个灰色的海中开放了一朵朵光彩夺目的银花。拖拉机手们打开车灯,开始夜行军了。灿烂的灯光惹得人心花开放,谁能不为这劳动进军的壮丽景色,感到喜悦和激动啊!
拖拉机群的轰鸣将唤醒沉睡的草原。透过这有节奏的轰鸣声,我似乎又一次听到一种声音:“我们知道祖国人民、苏联人民的千万双眼睛在看着我们,我们决不辜负祖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的希望。”这是拖拉机手李英俊在出发前的受车大会上,代表全体拖拉机手,在农场领导同志和全体同志面前,在苏联专家面前所说的话。透过拖拉机群的轰鸣,我似乎看到拖拉机手们的一个个挂着幸福的微笑的脸,和粗壮有力的双手。我似乎听到一种声音:我们是生产战线上的尖兵,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把最艰巨的最繁重的任务交给我们吧!(附图片)
拖拉机群开向草原 吴金胜摄


第2版()
专栏: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推广提高出米率的经验
黑龙江省最近召开了全省国营、公私合营粮谷加工厂一九五四年劳动模范大会。会上总结了一九五四年的工作成绩,交流了提高出米率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各厂职工积极改进技术,开展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出米率,仅第四季度就在不增加原粮的前提下,给国家增产各种成品粮一千九百五十七吨。一九五四年各加工厂涌现了四百九十四名生产模范,其中有四十二名被选为全省的模范,受到了这次大会的奖励。大会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一九五五年的增产指标,全省粮谷加工系统计划在不增加原粮的基础上,为国家增产一万八千五百多吨粮食(以高粱计价)。
(本报驻哈尔滨记者)
每百斤小麦多出了四两面粉
上海市粮食局正加强对面粉加工厂的管理,推动各厂提高出粉率。各厂在保持标准面粉规格的情况下,平均每百斤小麦可以多出产面粉四两。全市八个面粉加工厂,自一月到三月二十日止,已经为国家多出产面粉二十四万多斤。
上海市粮食局以前对面粉加工厂采取“产多少、缴多少”的加工办法,各厂出粉率高低不一,造成程度不等的浪费。一月份开始实行“成率定额”管理办法,根据小麦的质量、品种和各面粉厂技术设备条件,制定出统一的平均先进定额标准;同时在八十天中召开了三次有工人、技师、厂长、检验员等参加的经验和技术交流会议,相互交流了提高出粉率的经验。国营上海面粉厂改装机器粉路,改进和增加筛麦、刮麸皮的设备,使麸皮中含粉量降低,每百斤小麦多出产面粉九两多,突破了新的定额标准。通过介绍这个厂的经验,各厂纷纷改装粉路,改进机器设备,出粉率普遍有了提高。公私合营华丰面粉厂以前只能完成出粉率定额百分之九十五点六,学习国营上海面粉厂经验以后,调整了粉路,改进了粉和麸混在一起的缺点,二月份超额完成定额百分之一百零点一二。
一项建议每月节约粟子八万多斤
国营徐州市第一碾米厂技术工人、徐州市工业劳动模范焦传诚建议改进了碾米的设备,使每百斤粟子的出米率从七十一点五七斤提高到七十六点零八斤。用同样数量的原料,每天可为国家多出粮食二千一百多斤,每月可为国家节约粟子八万三千多斤。
这个厂过去用小米机碾粟子,要碾五遍才出米,因此出米率低,产量也不高。不少整米被碾碎后混到糠中去被浪费掉。厂里也曾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今年他们又接受了加工小米的任务。焦传诚为了节约粮食和提高产量,积极研究其他厂的经验,向领导干部提出了改进原来打大米的砻谷机用来打小米的建议,使碾米遍数从五遍缩短为四遍。这个建议立刻被采纳,并从三月十六日起作试验。经过焦传诚和其他职工的苦心钻研,终于试验成功了。改进后的机器正式投入生产以后,不仅提高了出米率,而且使产量从过去的每小时一千八百三十多斤激增到四千一百五十多斤,加工每吨粮食的电耗也从过去的二十三点三六度降低到十四点四二度。
从多方面节约粮食
武汉市许多机关、学校、工厂的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工作已经有初步成绩。市立第四女子中学等单位加强了伙食的计划性,克服了以往拿剩饭喂猪的浪费现象。同济医学院把每天吃不完的稀饭放在面里一起蒸馒头,这样既不浪费粮食,蒸出的馒头还很柔软。粤汉铁路武北列车段的餐车上过去不卖零星饭,只有一角钱一大碗的米饭,许多人吃不完就随手往铁路边一倒。现在餐车上的饭改为三分钱一小碗,既避免了浪费,旅客们也感到方便。汉口港务局食堂的炊事员在蒸饭笼下面放上纱布,防止了米饭漏到锅里去。京汉铁路汉口站食堂改用“洒水蒸饭法”,把大米连水一道蒸,不去米汤也没锅巴,节约了粮食,少用了煤炭,而且饭更好吃。市妇联的干部、炊事员和保姆订出了四项节约粮食的保证,现在他们吃饭时已基本上做到碗内、桌上、地下不掉饭。
炊事员的贡献
中共河北省委机关伙食房的炊事员们,响应省委节约粮食支援灾区的号召,创造了不少节约粮食的办法。例如把马铃薯和白薯煮熟,用铁丝筛子搓去皮,掺在面内烙饼或蒸馒头,二斤马铃薯可代替一斤面粉,并且很好吃。又如用豆腐渣、白萝卜蒸菜团、炸丸子,既调剂了伙食,又节省了粮食。炊事员吕银库把剩馒头用水浸透捺碎,掺在面内再蒸成馒头,及时地处理了剩余馒头。据统计,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省委机关共已节约粮食二千六百多斤。四月一日,省委机关又召开了大会,要求大家一齐动手,互相监督,更好地注意节约粮食。机关行政管理部门正在着手加强对粮食的管理,严格遵守粮食供应制度,不浮报冒领。 (许世平)
一个注意节约粮食的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很注意节约粮食的一个单位,现在全校有六个伙食单位,七千多人吃饭。由于炊事员们注意改进伙食管理,在人员没有减少的情况下,他们现在每月消费的粮食比一九五四年九月份减少了六千多斤,而且伙食质量也比那时候好。
过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浪费粮食的现象也相当严重,每天要剩下很多饭锅巴和剩饭。从一九五四年五月以来,这个学校对炊事员加强了关于节约粮食的教育;九月间,全校六个伙食单位的炊事员开展了以节约粮食为主的工作竞赛,提高了责任感,建立和健全了粮食保管和出纳制度,注意掌握每餐吃饭人数,做到了既够吃,又不剩饭,另外还创造出做饭不出锅巴等很多节约粮食的办法。炊事员们每天早起两个钟头,作沉沙子的工作,以免学生和职工吃饭时碰到沙子而把饭吐出来。学生之间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督促节约粮食。因为各伙食单位节省了粮食,省出来的钱就可以多买副食品了。现在每个人每月平均只用十二元的饭费,但每顿饭都能吃到三四种菜,因此师生员工对伙食都比较满意。
节约了粮食又改善了伙食
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三八染织厂,过去有些职工认为浪费一点粮食算不了什么,因此每天总有一些浪费粮食的现象。最近他们通过算细账的办法,批判了不爱惜粮食的思想。炊事员王继道说:“每天浪费六斤粮食,一个月就要浪费一百八十斤!不算细账,我总认为我们工厂里浪费点没有什么关系。这实在是错误的。”他和其他炊事员们研究了节约粮食的办法。现在已经把焖饭改为蒸饭,这样可以不出锅巴,少剩饭。同时,他们又成立了膳食委员会,统一管理伙食;每桌选出组长,互相督促做到珍惜粮食。现在每天七十八个人吃饭,吃米八斗二升,比过去节省米五斤七两多。这样一来,伙食费用降低了,菜的质量也有了提高。


第2版()
专栏:

实行“选食”制度前后
本报记者 袁良
几个月以前,甘肃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三部的病号灶上每天抬出的泔水里面,总是沉着一层大米饭和面条子,漂着一层小馍块,有时候还出现整个馒头。现在这里抬出的泔水里,残剩的食物已经很少了。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间,兰州市人民监察委员会主持检查了甘肃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三部浪费粮食的情况。经过检查以后,他们从各方面研究并实行了节约粮食的办法。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实行“选食”制度。他们让休养员们在符合医疗要求的原则下,事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一般的休养员五天选一次,个别重病号每天甚至每顿饭都进行选食。医院方面根据休养员的要求制定食谱,使休养员对饭食能感到比较满意,使炊事员们也能够主动地安排工作,把饭菜作得更加可口。
在实行“选食”以前,灶上做饭比较盲目,不管病人喜欢不喜欢,只根据自己“一周不重饭,一月不重菜”的食谱进行安排。因此,经常有些病人把满满一碗米饭或面条吃上一口便丢到一边去。负责向病房送饭的同志也不管这些剩饭是传染病房的还是普通病房的,都一下倒到泔水桶里去。
实行“选食”制度以后,避免了准备饭食的盲目性。为了进一步减少浪费现象,负责给病人送饭的同志也提出了自己的战斗口号:“少给多跑”。他们在开饭以前先去问病人能够吃多少。开饭的时候,按病人需要的主食数量分次盛送。这样一来,不但病人可以经常吃到热菜、热饭,而且送来的主食的数量适合病人需要。结果像过去那样大量食物拿进病房再拿出来的情况便大大减少了。
但是,病人终归是病人,他们的心情、口味是多变的。原来想吃的东西,端到跟前去以后,可能又不想吃了。这样剩下来的食物还是会有的。对这些食物怎样处理呢?营养大夫、伙食管理员和厨房的同志们又共同想出许多办法去利用它。炊事员们把从普通病房拿回来的馒头,囫囵的切成薄薄的馍片,烤成又焦又黄的馍干,病人挺喜欢吃;搿开的或是湿了皮的馒头,他们把皮剥去,用温水把馒头泡开,搓成浆状,又和生面掺合起来蒸馒头。他们说:“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增产节约,我们不能增产,可是也能节约哟!”就这样,他们每天节省下来的米、面有五斤左右。日久天长,累积起来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