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再谈重点工程的“特殊性”
王朴
最近有两个在重点工程工作的同志来信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间,碰到过不少“特殊感”很浓厚的人。例如,到合作社、百货公司买东西的时候,顾客太多,营业员忙不过来,这种“特殊”的重点工程建设者就声色俱厉地指责对方:“你们有没有为重点工程服务的观点?”食堂里偶尔有一顿饭夹了点玉米,就有人发起火来,把筷子往桌上一放:“吃这样的饭,怎么能建设?”这种人在接受组织分配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既然是来支援重点建设的,职位就应该高些,薪水就应该多些。而一旦不如愿,便十分懊恼:“参加重点建设,还不如原来那地方好呢!”或者说:“我满腔热忱,离乡背井来参加重点建设,国家也 不多照顾一下!”严重一点的,甚至干脆想卷铺盖回家了。
这些人错在一开始就误解了重点工程的特殊性。重点工程的特点并不是像他们所想像的“处处高人一等”,而是比一般的工作要困难、艰苦。试想:平地起家,厂房还没有盖,机器还没有安,当然不可能先修很多百货公司、电影院。在一块地方突然增加成千上万的人,郊区农民自然不会预先就给准备好充足的新鲜菜蔬。建设者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里组织起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工作的安排和工资待遇也难于一下子全都搞得很合理。建设现代化的大工程,没有经验,难免要出毛病;而出了毛病,就要检查、批评,以免再给国家造成损失。重点工程集中了各地区、各方面的优秀人材,原来领导别人的,现在就可能要受别人领导。工作生疏、复杂,几乎每样都要从头学起,过去工作熟练“出人头地”的,现在就可能费很大劲还做不出成绩来。
参加重点工程建设的,应该是不计个人名利,不怕吃苦受累,胜不骄、败不馁,困难吓不倒的人,这样的战士才不愧为工业建设战线上的主力。如果只从个人名利和生活着眼,希望一切都准备得舒舒服服,齐齐全全,称心如意,那只有等大家建设好了,工业化实现了,去享现成的“福”。要想找这样一个重点工程去参加“建设”,恐怕是走遍全国也会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
当然,前面所说的那种人,在我们的队伍中只是少数。但是,任凭这种思想情绪自由地蔓延发展,就会涣散军心,影响士气。所以,各个重点工程的党组织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积极地向这些人进行教育;先进生产者和先进的工作人员应该带动广大职工,造成舆论,用正气挤掉这些邪风。而最重要的是:这些重点工程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克服自己脑子里的“特殊”思想。


第2版()
专栏:

对地方建筑材料企业的批评和建议
牟馀
三月三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了几位工程技术人员的信,建议地方建筑材料企业改善自己的工作,进一步满足基本建设的要求。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局工程师李光耀的信中,建议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价格。他说:建筑材料费平均占建筑总造价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地方建筑材料费则占总材料费的百分之五十,因此地方建筑材料费用一般要较施工中的工资和总管理费用高一点五倍以上。目前地方建筑材料的价格经常是忽高忽低的,今年一等机器红砖的价格就比去年贵了旧币二十五元。有些地方建筑材料企业企图向国家索取高额利润,在材料成本有些降低的情况下,还不愿降低售价。假如地方建筑材料生产能在经营上稍加改进,使地方建筑材料降低成本百分之十,按一九五四年哈尔滨施工任务计算,即可节约旧币四百亿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建筑普通标准的中学校舍十个、一般小学校十五个,也可以修建十二个容纳一千五百人的设备舒适的文化宫,或容纳一千五百户三口之家的家属宿舍。如果修筑可容五百人同时进餐的公众食堂,则可修五十至六十个。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局设计处工程师于家祺的信中,建议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增加新的品种。他说:如果各砖厂能够生产轻型砖,就会给国家节约大批资金。因为轻型砖传热系数小,外墙就可以作得薄一些。一个需要用二亿五千万块普通砖的砌外墙工程,改用轻型砖最多用一亿五千多万块就够了。这节约下的一亿块砖,如果每块按旧币五百元计算,即可为国家节约旧币五百亿元。另外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以哈尔滨市为例,每辆汽车只能装一千二百块普通砖,装轻型砖最多可装三千块,平均也能装二千四百块,每块砖的运输费就可降低一半,以一九五四年哈尔滨市使用三亿块建筑用砖计算,就可以给国家节省旧币一百五十亿元的运输费用。于家祺的信中还提出:据我知道生产轻型砖的成本并不比普通砖高,如生产蜂窝砖(轻型砖的一种),可以比普通砖节省粘土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节省烧砖的燃料百分之二十到四十。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赵景春和张而复同志的信,批评地方国营牡丹江砂石厂横道河子分厂生产的石头,不合乎契约合同所规定的规格和质量,影响了第一工程公司第一季度材料进场计划的完成,严重妨碍了施工前的备料工作和第一期施工任务按时开工。
李光耀、于家祺等同志对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工作的批评和建议是恰当的,不仅对黑龙江省的,而且对其他各省的地方建筑材料企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各个重要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建筑造价,是国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地方建筑材料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厂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有的工厂并逐渐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增加了产量和新的品种,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基本上满足了基本建设的需要。许多工厂并有不少创造。松江胶合板厂已能生产廉价的刨花板;北京新都铁工厂把暖气片壁减薄,每片可少用生铁三公斤,这个经验如在华北全区暖气片工厂推广,一年可节省近六千吨生铁。
但是,正如李光耀等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地方建筑材料企业的工作,还是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要求的。首先,质量差是一个长期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去年十一月份,仅江苏省地方国营的砖瓦厂因废品造成的损失,即达旧币十二亿九千万元,当时抽查各厂产品质量的结果,发现成品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山西省也曾发生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新建太原电热厂需要的砖无处购买,另一方面各砖瓦厂积压了大量砖瓦因质量不高,销售不出去。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有些工厂产品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其次,正如于家祺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地方建筑材料工业的品种很少,而且已有的品种和品种的规格也不完全适合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例如一九五三年的工程大都采用蒸汽采暖,一九五四年用热水采暖的工程和高层建筑物增加了,但生产暖气片的工厂还是按照一九五三年的标准生产,安装后发生严重的漏水。第三,成本高也是地方建筑材料企业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废品率多,成为成本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地方建筑材料企业的计划管理落后,技术领导薄弱,事故频繁,也是相当严重的。
是什么阻碍了地方建筑材料企业的前进呢?从黑龙江、江苏、湖北等地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存在着自满情绪。他们在计划管理上作了一些工作,就觉得“比从前进步多了”,看见质量有所改进,就认为“质量是差不多了”。这种自满情绪常常给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去年,哈尔滨市第六制砖厂出产的红砖,质量较好,受到用户欢迎,后来领导上认为“质量也就差不多了”,放松了技术领导,已有的规格制度也不能很好的贯彻,又经常发生裂纹、弯曲等不良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建筑材料企业有保守思想,强调客观困难,怨天下雨,怨土质不好,怨机器不好,认为砖瓦生产和别的生产不一样,很难有什么技术指导。
李光耀等同志的信,指出了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工作中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对那些沾沾自喜于已获得的成绩,不思前进的地方建筑材料企业,是一个及时的批评。李光耀等同志的信已经引起哈尔滨市许多地方建筑材料企业的重视。在黑龙江日报举行的座谈会上,哈尔滨市第一、第二、第六、第十一制砖厂的厂长都主动地检查了过去生产红砖中的缺点,认为李光耀等同志指出的地方建筑材料质量差,品种少,成本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四位制砖工人就烧窑、架坯、切坯等制砖工序的工作情况中,证明只要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充分利用生产时间,减少与消灭停车事故,改善劳动组织,是可以提高红砖的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哈尔滨市砖瓦公司也已接受了于家祺同志的建议,试制了五千块轻型砖,并且证明生产轻型砖的成本并不高,由于轻型砖掺进了炭性物质,还可以节省燃料百分之三十。同时,由于轻型砖体轻,还可以更大地发挥机器效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希望各地地方建筑材料企业都能从李光耀等同志的来信中得到教育,克服自满情绪和保守思想,密切和使用单位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作,进一步满足国家建设事业的要求。


第2版()
专栏:

苏联植物保护专家在中国
曹华林 王永强
为了加强中苏两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合作,苏联政府派遣了以维·尼·奥波连斯基为首的植物保护专家六人,来我国进行科学考察工作。他们在我国进行了五个多月时间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不仅丰富了中苏两国植物保护科学的内容,而且给今后中苏两国的植物保护技术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考察期间,苏联专家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了很多重要问题。如奥波连斯基专家在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葡萄园内,帮助我们发现了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的葡萄根瘤蚜虫(在十九世纪末,法国葡萄园因这种虫为害,毁掉二百多万公顷);戈尔连科专家和我国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的教授,共同证实了四川省重庆市立第一果园和市立农场的柑桔苗木,已经感染最危险的柑桔?疡病(这种病害也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过去一向认为该省没有这种柑桔病)。
苏联专家这次考察,对我国植物保护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殷切地告诉我们,试验研究工作,必须有为生产服务的明确目的。在防治病虫的方法上,则应研究综合性的防治办法,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和利用植物本身的免疫性。考察期间,苏联专家对各地的试验研究工作,凡是方法正确的,都予以热情的鼓励。对我国防治红铃虫的综合防治方法,专家们认为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应该大力宣传推广。对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研究工作,戈尔连科专家指出:从发病田中选不感染病的植株进行抗病育种的方向是正确的,应该继续进行。苏托娃专家认为湖北等省引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介壳虫和广东省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卵寄生蜂的研究都很好,应该予以重视。但同时苏联专家也指出了我们试验研究工作中的不少缺点。如贝比岩柯专家指出水稻螟虫和稻热病等研究工作,应在统一计划下进行,分工合作,经常交流经验,以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专家并提醒我们:科学的任务不仅要解决今天的问题,还必须注意到将来的远景。根据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速度,目前至少应有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机械治螟的研究工作。巴赫谢尼乌斯专家指出我国地大物博,希望我国的昆虫学家加强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苏托娃专家告诉我们:利用生物学来防治害虫,在中国有广阔的前途,但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她希望中国的植物保护工作者,能注意对有益昆虫的调查和研究。这些宝贵的意见,给我国今后的植物保护事业,指出了正确的努力方向。
田间观察和采集标本是这次考察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专家虽然在各地看到和采到很多大多相同的标本,但每到一个新的地区后,还要大量采集,并详细记载其生态环境。专家们认为有机体和外界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详细观察和反复研究生物体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才能很好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从这里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生态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苏联专家帮助各地鉴定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和体会到专家们学识的渊博,态度的谦逊真诚。贝比岩柯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昆虫学家,斯大林科学奖金获得者,他在各地参观时,主动地帮助农学院校和研究机关鉴定了很多直翅目的昆虫标本(其中有不少蝗虫或螽斯是十多年来没有定名的),但他对那些从外表上难以肯定的昆虫,则决不轻易肯定它的学名,总是说:“能不能让我带回去,仔细研究出来再告诉你们!”巴赫谢尼乌斯专家是世界著名的介壳虫分类专家,对自己采到的有些介壳虫,一般只说属名而不说种名。


第2版()
专栏:

地皮土是一种好肥料
季之本 何金生
地皮土,也叫屋场土或屋基土,有的地方叫千脚板灰,是一种肥效快、劲头大、到处都有的好肥料。从“家土换野土,一亩顶两亩”,“家里土,地里虎”和“千年稻场,赶不上当年屋场”等农谚中,可见有些群众对地皮土的肥效是有一定认识的。
一九五三年我们分析陈墙土的肥效时,发觉愈接近地面肥效愈大,又听到孝感县朋兴乡楚梅生施用地皮土增产的情况,这些事实启发了我们进行地皮土的研究;根据初步分析结果,证明地皮土确有肥料价值。为了进一步证实地皮土的肥效,我们把群众所挖的地皮土重新分析,还找到十多块施用地皮土和施用其他肥料的田地来观察研究,以便从庄稼的生长情况来印证分析结果。
我们共取了十三户的地皮土,根据分析结果,每百担(每担一百斤)地皮土中,平均含有效氮十三点九斤,相当人粪尿二十七点八担,或硫酸铵六十九斤半,比一般土壤高六十点四倍;含有效钾二十五点二斤,相当草木灰六百三十斤,比一般土壤高二十四倍半;含有效磷一点七斤,比一般土壤高七点四倍。
松滋县劳动模范张传道的一块大麦田,一半施地皮土作基肥,约合每亩三十担,另一半施的是陈墙土,用量比地皮土还多,施地皮土的每亩多收大麦九十一斤,增产百分之四十七。
地皮土是一种氮磷钾三要素齐全的肥料。这些肥分都能溶解水中,很快地发挥肥效,因此适宜用作追肥,如果压碎后施用,肥效更快。用作基肥时,最好和猪牛栏粪、堆肥、塘泥等肥料混合施用,肥效既来得快,又可持久。无论作基肥或追肥用量都不要过多,每亩一般宜在十五担到三十担之间;如果用在水田,更宜减少,施后不要立即排水,以免流失。
挖地皮土的深浅要合适。含土多的地皮土以挖一寸多深为宜,含砂多的可挖到两寸多深;年代久的地皮土,挖的深度可以适当增加;猪牛舍、厕所的地皮土比较肥些,可以挖得更深一点。有些地区群众有迷信思想,不愿意在自己家里动土,应注意帮助群众解除这种思想顾虑。


第2版()
专栏:

培育壮秧在水稻增产上的作用
莫定森
壮秧在水稻增产上的作用,各地农民根据长期劳动实践的体验,很早就做出了正确的评价。他们的说法是:“秧好半年稻”,“十成收量,九成靠秧”。几年来各地农业研究机关试验示范也证明壮秧增产效果显著。据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壮秧比一般瘦秧增产百分之十点四;陕西省南郑县农场一百三十三亩水稻全部栽植壮秧,结果每亩平均产稻谷六百七十斤,比当地农民插植瘦秧(丝毛秧)的增产一百多斤。又据浙江省金华县桥塘乡的对比示范证明:壮秧比丝毛秧增产达百分之十八点一。四川、浙江等省一九五四年培育壮秧的面积,达到了秧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壮秧为什么能够增产呢?秧苗在秧田期的培育,是水稻全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在秧田期育成了健壮的秧苗,就为本田期的禾苗生长发育打好了基础。壮秧生长旺盛,移栽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发育快,能够保证提高产量。同时由于壮秧生活力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也很强,产量也比较稳定。
培育壮秧的中心环节是稀播匀播。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做好播种前的秧田整地,施肥、盐水或泥水选种,和播种后的秧田排水灌水,适期追肥、除虫、除草等工作,就可以培育出健壮的秧苗。
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今年的情况,培育壮秧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行稀播匀播要适当地扩大秧田面积。一九五四年湖南省醴陵县的部分地区,由于推行秧田稀播匀播和适当密植,没有注意扩大秧田面积,结果在双季稻晚造本田插秧时,发生了严重的缺秧现象。陕西省南郑县的部分地区采用稀播匀播技术后,每亩秧田播种量减少很多,而秧田面积没有增加,也同样造成了缺秧。因此各地在推行稀播匀播时,首先要精确计算每亩本田的用种量,然后根据用种量确定所需要的秧田面积。
第二、实行合作育秧要注意改进育秧技术。一九五四年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实行合作育秧,事前没有很好研究育秧技术,将秧田过份集中,结果发生了秧田位置不适宜,整地不够平整、灌水深浅不一致和烂秧等毛病。今年各地互助合作组织在实行合作育秧时要注意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秧田施肥充足,是培育壮秧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用肥的有效办法。根据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证明:每亩秧田施用硫酸铵四十斤,比每亩施用二十斤所培育出的秧苗在每亩本田内增产十二斤。施用六十斤的比施用二十斤的每亩增产二十八斤。按每亩秧田的秧苗,以插植二十亩本田计算,而每亩秧田增施硫酸铵二十到四十斤,可增产二百四十到五百六十斤;如在本田内施入二十到四十斤硫酸铵,一般只能增产八十到一百六十斤。这样秧田施用一份肥,就等于本田施用三、四份肥。
此外,做好合式秧田,注意适期播种,都是在培育秧苗时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重视新生力量,加强薄弱环节
——从宜宾县两个农业社的情况谈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王海均
四川省宜宾县第二区最近召集全区十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生产队长和部分驻社干部开会,检查了春耕准备工作。在会议上,各社汇报了在组织劳动中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和经验;有两个合作社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个是大土社,全社二十二户。小春青苗长得同互助组的差不多,还有荒地和没有补苗的缺窝,窝距行距都在一尺以上。做活同互助组一样,天天评分;各个生产队评分标准不一,互相猜忌。第二生产队的活做得比较好,经常帮助第一生产队做活。可是两队的工分却差不多。社内财务混乱,农具乱丢没人管理;哪个社员想买什么就用社里的钱买,没有必要的开支制度。三个社干部都是党员,但彼此不团结。社员对社干部有意见,都说:“这样搞法,要减产。”社外群众也暗地讽刺这个社。因为成员大部分是贫农和新中农,社干部也还是想把社办好的,所以这个社没有垮,也还没有社员退社。
另一个是杨柳塘社。这个社的骨干和社员群众摸索着试行了农活“包工”的办法。按他们“包工”的内容和性质来看,接近于“包工包产”。他们经过社员讨论,采用在肥田播谷种、搞好水利、小春干田三犁三耙、调剂秧田等办法,挖掘生产潜力,订出了大春生产计划。他们还计划在水田里养鱼五百条,在山上种桐子树一千八百多株,对柑子树实行“接枝”(五年后即可收获柑子),另外还种了不少药材。到一月上旬,已积肥二万多挑,平均每挑田可上二十五挑肥料;如集中施用在瘦土上,每挑田可以有四十多挑。目前社员还在继续积极积肥。同时,还组织社内的剩余劳动力打草席。
这两个社,都没有驻社干部,是由社里的骨干和社员们自己办的。今后,由群众自己办而不是由驻社干部办的社必然越来越多。由于骨干强弱不同,加以工作基础又不尽一致,出现这种好坏悬殊的情况,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问题在于: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方面应该怎么办?十分明显,应该认真总结杨柳塘社的经验加以推广,同时也应该帮助大土社改进工作,从中取得把落后的提高到一般的和先进的水平的经验。可是,区委的同志们并没有这样做。过去,他们对区里各个社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知道了大土社和杨柳塘社的情形以后,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应该怎样进行工作。后来,在县委书记秦俊周和其他几个驻老社的干部倡议下,区委书记才确定派干部到杨柳塘社总结经验。至于大土社,他却推说区里没干部,不想派人去。
提高区委对于合作化运动的领导水平,是当前合作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区委的同志们并不是不想把合作社办好,也不是有意拒绝采用好的工作方法;可是,大多数区委是新提拔出来的,他们还缺乏领导群众运动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中间有些人只知道应该把着几个老社不放手,却不注意发现和支持群众中的新生的力量;只知道应该把好的社办好,不屑于在办得坏的社去“浪费力量”,不懂得加强薄弱环节对于推动全局有重大作用。宜宾县第二区就是这样一个具体例子。怎样才能提高区委的领导水平呢?除了每个区委委员必须深入重点学习实际知识和学习理论、政策以外,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和加强薄弱环节(落后社或者是各社工作中的某一落后方面),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在群众中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以丰富领导知识,这是毛泽东同志指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虽然,现有的互助合作骨干,总的来说是能力薄弱的、数量不够的;但是有许多骨干分子是解放几年来在各项社会改革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另外,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积极分子。这些农民群众中生长起来的骨干,有比较丰富的生产知识,而且同农民群众有密切的联系,熟悉农民的生活和习惯。他们懂得领导集体生产的基本知识以后,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来。另一方面,各地有平坝区、山区、丘陵区的分别,村和村之间农民的思想觉悟水平不同,社和社之间的具体生产条件也有许多差别;因此,合作社的生产计划、劳动组织、劳动计算、财务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具体办法绝不能完全一律。一般说来,领导方面只能确定一些原则,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这些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从实际运动当中总结出来的。)如何把这些原则同各社的实际条件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各社工作的具体办法呢?单靠各级领导干部从重点中创造的经验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十分重视群众中创造的新经验。这样做,就可以从各方面总结出许多新经验来充实和丰富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
在任何一个运动中都有先进的、中间的、落后的三种形态。很难设想,不经过特别的努力,就可以使落后的变为先进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合作社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多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社是在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建立的;又因为同时要做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和其他一些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难免有一个时期不能集中全力整顿巩固新建的合作社。因此,就会有一部分社发生混乱和落后的现象;领导骨干薄弱的社,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一些社,单靠社里的骨干分子是不能克服困难的。如果领导方面不及时加以协助,就势必有些社要垮台。这不但会造成工作中的夹生现象,并且会影响生产,影响这个地区合作化运动的继续前进。这是和中央指示的“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方针不相容的。同时也要了解:在协助落后的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具体了解它们落后的原因,得到克服落后现象的经验,这同样是能够充实和提高领导能力的。
把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这两头抓住了,再运用这些社的经验教训去推动一般的社,解决一般的社的问题,就能最有效地推动全盘,相对地减少一个地区的运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第2版()
专栏:

机械化的双鸭山岭西煤矿竖井
我国新建的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务局岭西煤矿竖井,已投入生产。
这对竖井是我国职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竖井的全部生产过程,从割煤到运煤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的。在井下还设有保健站、防爆配电装置、安全防火、防水门和防火列车等安全设备。
双鸭山岭西竖井将生产大量的优质炼焦煤,支援钢铁工业。
新华社记者 王纯德摄
岭西竖井外景的一角。
井下设置的防爆配电箱和防火、防水安全门等设备,保证了矿工们生产的安全。这是工人们正在井下变电所研究电力的供应情况。
矿工们兴奋地谈论着用联合采煤机开采的质地优良的炼焦煤。
岭西竖井卫生所的医务人员正准备给矿工们进行电疗。
为了进一步扩大采煤区,测量员继续在井下测量第一轨道中的永久点。
满载优质炼焦煤的火车,正从岭西源源开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