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关于一九五四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和当前农业增产措施的报告
(一九五五年三月三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次会议批准)
农业部长 廖鲁言
农业部原定在一九五五年一月召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后因各省(市)农业厅(局)长都参加国家计划委员会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省(市)计划会议,所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就与全国省(市)计划会议的农业组合并举行。兹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把一九五四年的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和当前增加农业生产的措施报告如下:
(一)一九五四年一年内,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是有成绩的,但也存在着缺点和问题
第一,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胜利前进的推动下,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一九五四年春耕以前有十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夏收以后建立的新社有十二万个,秋收前后又有很大的发展。到一九五五年二月初,新老社合计已近六十万个,入社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十三,其中华北、东北等老解放区已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运动的发展是迅速的,一般说来也是健康的,正常的。互助组也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五四年春耕前已有的十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这就在群众中广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
第二,在百年少有的洪水袭击下(局部地区还有旱灾和霜灾),由于大力开展了灾区的排涝、救苗、抢种、补种和非灾区的超额增产运动,一九五四年的粮食总产量较一九五三年仍增加了约百分之三,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除棉花外)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水产计划预计可以完成。除水牛和羊以外,其他大牲畜和猪的发展计划也完成了。
第三,农业部门的各项工作也有所改进。在技术干部和科学研究机关中明确了“为促进合作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发扬了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科学技术与群众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发展和整顿了技术推广站,推广新式农具、推广良种、改良耕作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等增产措施,在部分地区已成为群众性的实际行动。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训练了大批的会计员、技术员和农具手,帮助合作社改善经营管理,对于互助合作组织的巩固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协同工业部门和供销合作部门改善了新式农具、农药械和肥料等供应工作。协同水利部门发展了农田水利。整顿了省专县农场,试办了拖拉机站,加强了它们的示范作用。开展了牲畜配种和兽疫防治工作。国营机耕农场、牧场和水产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提高,国营农场产量低、成本高的状态已经有了基本的改变,水产企业超额完成了利润上缴计划。
一九五四年的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由于广大群众(包括农民、牧民、渔民和国营农牧渔企业的职工)劳动热情的高涨,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级党政的抓紧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干部的努力而获得的。
第四,另一方面,农业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也是存在的。当前最严重的问题是:连续两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两年)都没有完成粮棉增产计划,这就加深了粮棉供应的紧张程度,更加显示出农业生产的发展赶不上国家工业化和人民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也加重了后三年的农业增产任务。不仅粮棉如此,油料、丝、茶、烟、麻等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等,一般也都是供不应求的。
客观上的严重自然灾害固然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但是主观上的努力不够和工作中的缺点则必须检讨。缺点的主要表现是:依靠互助合作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一般是明确了,但是农具推广、技术指导、干部训练和其他经济援助等实际工作还落后于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各地农业资源的了解研究还很不够,对于发展农业经济缺乏全盘规划,计划的准确性差。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中有些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还有毛病,对于当前的客观实际认识不深刻,不全面,在具体工作中有时片面强调需要,而脱离实际;对于农业工作是具体细致的经济工作这一点体会不深,往往习惯于用动员方式和一般号召来对待这种具体经济工作;对于农业工作的对象多数还是分散的小生产的农民这一点也认识不足,在推行各种增产措施时还不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或则强迫命令,或则放任自流。这些缺点都是今后工作中必须改进的。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三年的农业增产任务是艰巨的,困难也很多,但任务必须完成,也可以完成
自从我国进入计划经济建设,农业生产的发展怎样才能跟国家工业化和人民需要的发展大体相适应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首先,农民生活消费的需要,跟土地改革以前、解放以前大不相同了,那时候农民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农民打下来的粮食是自己的,就不仅要吃饱,而且要求吃细一点。全国农村以五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天多吃一两粮食,一年就要增加一百一十亿斤粮食。每人每月多吃二两油,一年就要增加七亿五千万斤食油。农民卖了粮食,口袋里装了票子,就想多买点布,全国农民每人每年多穿一尺布,一年就要增加五百万匹布。同时,工业发展了,城市和工矿区的人口增加了,商品粮食的供应量也随着增加。纺织等制造人民生活日用品的轻工业发展了,它所需要的棉花等工业原料作物的数量也随着扩大。为了换进必要的工业设备,就不能不出口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所以,如果农业生产跟不上去,就会打乱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影响国家工业化的速度和城乡人民生活的继续改善,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
几年以来,农业生产是逐年发展的,但是发展的速度还跟不上客观要求的增长,因而粮食、棉花、油料和若干农产品就呈现出某些供不应求的现象。根本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后三年各项农产品的增产任务都很大。单就一九五五年粮食和棉花的增产指标看:粮食总产量要比一九五四年增加二百亿斤,棉花总产量要比一九五四年增加约四百五十万担。农业增产任务是艰巨的。
完成增产任务是不是有困难呢?困难是很多的。
第一,现在虽然已经建立起近六十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社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十三,但是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户仍然是分散的小生产,互助组虽然集体劳动,经营还是分散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跟大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第二,目前正处在对小生产的农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暂时发生某些对生产不利的影响是很难完全避免的。粮食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都是社会主义改造不可缺少的措施,根本讲来对于发展农业生产都是有利的,也完全符合于广大农民的利益,这都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跟农民小生产者的自发资本主义情绪和习惯势力是有矛盾的。一部分余粮较多的农民对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有抵触;再加上粮食统购统销还没有完整的一套办法,有些地方任务分派不很恰当,执行中又有缺点,评定产量偏高,口粮和饲料留的紧,这就在农村中造成了紧张现象。也有个别地方和部分农户评定产量偏低,供应标准偏高,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也引起农民不满。在农业合作化方面,由于发展较快而经验不足、准备不够,工作较粗,合作社的各项具体政策还缺乏统一详明的规定,在下层实际工作中就难免有些地方未能切实贯彻自愿互利原则,或者在处理有关社员实际问题时照顾不周;也由于有的地方对合作化的政策和步骤宣传解释不够或不很恰当,部分农民对合作化还有若干怀疑和误解。一九五四年秋收前后发展了一大批新社,紧接着就忙于粮食的统购统销,而放松了合作社的整顿巩固工作。再加上一部分地主、富农分子和潜伏的反革命分子乘机造谣破坏,从而引起一部分农民(主要是中农)的生产情绪不够稳定,对于添车买马、购置农具和整理土地以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少数地区还出现了畜价大跌,滥宰耕畜等现象。这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第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跟不上、科学技术也跟不上。要发展生产,到处要肥料,而商品肥料不足是长时期内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一九五五年计划推广四十万架新式畜力农具,有些省份还要求增加。现在我国还不能自己生产农业机器,也不能大量进口农业机器。耕作技术的改进也跟不上,技术干部也不够。
第四,国家的财力有限,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国家在农业上的投资是不很多的。既没有很多投资,又没有很多机器,就不可能大规模地开荒。按现有国营机耕农场的标准,开垦一亩荒地,至少要投资四、五十元,开垦一亿亩荒地,就要四、五十亿元,这是目前的财力所不可能办到的。
第五,每年都有若干地区因水旱风虫等灾害而减产。一九五四年灾情特别严重,减产粮食估计达二百五十亿斤以上,一九五三年也因灾减产粮食一百多亿斤。这个问题不是短短几年之内所能完全解决的。
总之,困难是很多的,但是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也还是有的。
第一个有利条件就是靠互助合作的发展。事实证明:互助组的产量高于个体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量又高于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实行了统一经营,就能够合理使用土地、耕畜和农具,合理组织劳动力,就能够更好地推行各种增产措施,较多地增加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增产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个别还有更高的。这是可以依靠的。靠合作化,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来实现增加农业生产的要求。
第二,农业的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一亩水田打的粮食和一亩旱地打的粮食相差就很多。引用良种就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同样的一亩旱地,改种玉米等高产作物,产量也可以提高很多。一般农民的单位面积产量跟劳动英雄的丰产记录相差也很多。同一个乡村同一样的土地,产量也很不一样。在一个乡村中,往往是中农土地的收获量高些,因为他牲口农具齐全,经营及时,施肥也多;贫农的收成就差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这证明增产是有潜力的,很有文章可作的。此外,加强对自然灾害的斗争,减少灾害的损失,也是挖掘增产潜力的一个方面。
第三,合理使用有限的财力和物资,要做到花钱少、办事多,一个钱当两个钱用。只要把有限的财力和物资合理地使用,还是能办些事的。在这方面,要反对那种在定计划时心中无数,“霸预算”、
“霸编制”,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干部,钱也花不出去,结果不是胡乱开支,就是年终结余上交;乱花固然是浪费国家财产,年终结余上交,就使国家有限的资金积压了一年,也同样耽误了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党的领导。最近中共中央指示各省委要以农业生产做为中心工作,这就是增加农业生产的有力保证。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之下,认真做好自己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依靠党的领导力量,把所有的农民发动起来,掀起一个普遍热烈的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
所有这些有利条件运用得好,艰巨的增产任务是可以完成的,也必须完成。
(三)怎样完成农业增产任务
第一,贯彻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依靠互助合作,发展农业生产。在发展互助合作中要贯彻阶级政策,要依靠贫农(包括全部原来是贫农的新中农),又要巩固地团结中农。必须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既要反对互助合作组织中的变相富农剥削,不能让贫农吃亏;也要克服过早过急地实行牲畜折价归社公有,而折价过低,归还期限过长,以及私有公用的耕畜报酬过低等现象,防止侵犯中农利益。土地报酬应略低于劳动报酬,但也不宜过低。在分摊合作社所需要的生产资金时,对无力交付的贫苦农民应该在新老中农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给以照顾,但也不能要新老中农负担过重。在合作社的领导成分中,要树立贫农和新中农的优势,但也要让老中农占十分之三。总之,贫农和中农的关系必须摆正,农业合作化运动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难免发生的某些对生产不利的影响缩小到最小限度。
生产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也要根据阶级政策办事。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前提大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就不能发展富农经济,否则就跟大前提不相适应,就违反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生产的具体工作中也要贯彻阶级政策,同样要依靠贫农(包括全部原来是贫农的新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
许多增产技术措施要靠互助合作来推广,合作社所以能增产就是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合作社组织起来,劳力、土地和耕畜等使用合理了,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如果新式畜力农具、小型水利跟不上去,种子改良、技术改进也跟不上去,增产效率就难以很好发挥。各项增产措施靠合作社来推行,反过来这些措施又帮助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在合作化运动中是合作社带动互助组大发展。在生产工作中也应该是合作社带动互助组和广大农民,改进农业技术,推行增产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业生产。这就是在目前时期,在我国还不能大量制造农业机器以前,增加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二,保证农业增产的各项具体措施
(甲)合理地、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这就要求各省各县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雨量、水情等自然条件和群众的耕作习惯做一番调查研究,然后根据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当前切实可行的增产措施方案。这个方案开始粗糙一些也不要紧,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具体化。安徽省根据淮北地区的特点所提出的“三改”计划,改变(增加)夏季收获的作物在整个农作物中所占的比重,改种高产作物和耐水作物,改变粗放的耕作习惯,这就是一个好的例子。“三改”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各地都可推行,但安徽省的这种工作方法是各地可以仿效的。
我国气候条件较好,除部分地区一年只能种一季以外,多数地区在改善了水利和开辟了肥源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有些地方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过低,除从各方面努力提高外,还应从作物品种方面打主意,应该在保持商品粮食的品种需要大体平衡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群众食用的情况,多种玉米和薯类等高产作物。这是提高单位产量的迅速有效的办法,应积极加以提倡。各地都还有不少零星的或小片的可垦荒地,有的地方可以较广泛地发动群众在保持水土的前提下垦殖利用起来,例如黑龙江省用合作社办分社的办法集体开荒,就是一种好的办法。又如广东等省根据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所提出的发展热带作物的要求很好,应该订出具体计划,积极推行。
还有很多山区没有开发,一九五四年内已有不少省份提出了山区生产的初步规划,但认真把山区规划深入到群众中去,经过群众讨论然后定出一县一乡的山区开发计划,这样做的还不多。浙江开化县、山东平邑县和山西平顺县等例子是很可效法的。最近林业部召开的林业会议上要求全国凡有山区尚未开发的各县在一九五七年内基本上都定出山区开发的总体规划,农业部门应该尽力配合进行。
(乙)在改进耕作技术上,要求各地特别是县的干部深入到农村、农田和农民中去,在当地找出一乡一县的丰产户,把他所以能够丰产的经验总结起来,然后找来周围的农民进行实地参观,把这种先进经验加以推广。这是群众所易于接受的。这就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领导广大农民的增产运动,就必须采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技术推广站的干部,必须学会这种工作方法。当然外来的经过科学方法系统总结了的先进耕作技术也必须积极吸取,经过当地农场先行试验成功后再推广到群众中去。有些先进经验(例如适当密植)在许多地方已证明是可以增产的,应该积极推广。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工作者应该深入农村,跟农民群众生产经验相结合的方针是正确的,但不能因而忽视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和试验场站的试验研究工作。
奖励劳模的政策和竞赛评比运动,也是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生产经验的较好的办法,应该在一乡一县的范围之内广泛进行。
(丙)各地普遍要求兴修水利,但要求的重点不一,有的着重于防洪,有的着重于排涝,还有的着重于防旱灌溉,也有的兼有两项以上的要求。
水利是一项效果显著的增加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但大型灌溉工程只能量力兴修,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可能多办;而且靠少数几个大型水利工程,并不能解决普遍的水利要求,不能达到大范围的增产。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只要善于
运用群众的人力、物力、财力,小型水利就可以多办,普遍办,民办公助,国家花钱不多,收益很大。农业部门应该协同水利部门做好这一工作。
(丁)农具改良也是相当时期内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农业机器数量有限,必须大力推广改良的畜力农具。在平原旱作地区(主要是北方),推广双轮双铧犁等新式畜力农具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国务院已经批准农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所签订的协议,今年推广新式畜力农具四十万部,到一九五七年共推广一百五十万到一百八十万部,推广计划由农业部负责提出,第一机械工业部负责制造,供销社负责供应。为做好新式农具的推广工作,各地已在农民中间训练了大批农具手,教会他们使用;并组织了铁匠炉、自行车铺和铁工厂帮助农民解决修理和添配零件等问题。此外,广东、广西和江西改良的水田犁,经过试用,已有成效,应该在水稻地区研究推广。还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在还是刀耕火种,农具和耕作技术都很落后,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农具和提高耕作技术。
(戊)繁殖耕畜和提高耕畜质量的要求,随着新式农具的推广而日益迫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还是靠牲畜和畜力农具,任何轻视耕畜和畜力农具的观点都是不实际的,都是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因而都是错误的。必须大力繁殖耕畜,改良畜种,防治兽疫,除办好国营牧场、国营配种站和兽医事业外,必须团结教育和使用民间兽医和喂养种畜户,组织他们为繁殖牲畜服务。并建议商业和供销合作部门开展贩运耕畜的业务,组织民间畜贩,做好耕畜的调剂工作;这是当前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的一项紧急任务。
猪和羊的繁殖,跟肥料、副食品和出口的关系都很大。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小牲畜的繁殖任务很大,除在粮食统购统销中适当留出必要的饲料外,还须组织农民利用田边地垄屋前屋后的隙地、休闲地和废弃土地种植饲料作物,这是完成牲畜繁殖任务的重要保证。
(己)推广良种也是普遍可行的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推广良种并不是非要从外地引进最有名的良种不可。据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农业部召开的种子会议上的统计,各地已经知道的民间良种有一千多种,这是很可以在当地普遍推广的。推广良种最主要最普遍有效的办法就是组织群众自选自留优良种子,并在群众中有组织地进行串换良种。外来良种的推广也是应该努力的,但是必须经过一定的试种,成功后才能推广,开展起来较慢,也不容易普遍。过去农业部门在推广良种的工作中,有的地方确实有冒进和强迫命令现象,也有的地方放任自流。强迫命令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对的,都要改正。应该积极教育群众,启发群众的自愿,开展良种推广的工作。
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受灾,这在若干年内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灾区种子调剂工作和救灾种子的储备工作必须做好。
此外据许多地方反映,自一九五二年农业部把棉花良种轧花厂拨归供销合作社代管后,优良棉种发生混杂退化的严重现象,要求把这批良种轧花厂收回,归农业部门管理。
(庚)肥料和施肥问题。化学肥料、饼肥确实不足,这是一个长期问题。必须积极努力扩大肥源。有的省已经提出增加矿肥的办法,这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厩肥和自然肥料,发动农家积肥、沤肥和种植绿肥。
有的地方施肥不合理,施肥技术要改良,漫撒肥的办法要改变,肥料要节约有效的使用。
人畜粪尿是最大的一项肥料来源,必须充分加以利用。有的地方还有人无厕、猪无圈,种地不施肥的习惯。这种地方就要提倡施肥,把增加施肥面积做为一项计划指标。
(辛)防治病虫害,要采取重点防治和普遍防治相结合,群众性的一般防治、生物防治和药械防治相结合的方针,不能只注意重点防治和药械防治。
现在还只注意到稻螟虫、棉铃虫等少数几种为害严重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是非常不够的。一九五四年下半年苏联植物保护专家考察团在中国考察了半年,去了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归总一句话,就是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做的太差了。农业部门决心在一九五五年内把这一工作认真开展起来。中国的植物保护技术干部和专家并不少,百分之六十在农学院校教书,农业部门必须善于取得他们的帮助,使他们的教学工作和当地的病虫防治工作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一面教学,一面直接为农业增产做出更多的贡献。
不仅在植物保护工作方面应该如此,在种子、肥料、耕作技术以及农牧业各项生产技术方面,都必须加强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技术干部的力量,并与农业院校密切联系,尽量争取在院校教学的技术人员的帮助,使一切可能运用的技术干部力量都运用起来,从科学技术方面来保证艰巨的农业增产任务的实现。
(壬)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从长期着眼,这是对农业生产一项极关重要的工作。水土流失,不仅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是当前的严重问题;在东北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迹地更新跟不上去,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在南方许多私有林地区,近数年来也是大量砍伐,砍的多,栽的少,私人栽树有所顾虑,情况也是严重的。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所创造的经验,适用于三种不同地区的三种做法(黄土丘陵区——打坝淤滩、护坡固沟;高原沟壑区——保原固沟;石山区——造林植草、增加覆被、蓄水拦沙、减缓迳流),是很值得介绍推广的。甘肃天水专区预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做到:“田田有埂,埂埂相连,坡上有林,沟内有坝”;如果各地都能在几年之内把本专区内需要做的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工程都做起来,那就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第三,健全县以下的农业机构
县是领导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而县的农业机构一般是不健全的,过去政务院曾经规定县一律设农林水利科,有的省份执行了,有的省份将农林水利科合并到建设科由它兼管农业生产。这种组织形式跟任务要求是不相称的。因此,请求国务院再一次指示各地县设农林水利科(或局),编制人数需略予增加,增加编制所需的名额,由省在原有编制人数中统一调剂解决。
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是保证贯彻上述各项增产技术措施的组织力量,各地必须在国家核定的农业经费控制数字之内,本精简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来,要求在一九五七年内基本上做到区区有站。
县农林水利局或科和技术推广站的干部配备必须注意质量,不得滥竽充数。


第2版()
专栏:

各大煤矿将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
燃料工业部为了节省木材,降低采煤成本,节省铁路运输力量,决定在全国各大矿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坑道支架;并决定在抚顺、阜新、开滦、峰峰、淮南、焦作等矿区建立六个制造厂,大量制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
钢筋混凝土坑道支架,是一九五二年焦作矿务局试制成功的木棚代用品之一,经二年多实地使用的结果,证明不仅可以代替木棚、金属棚,还可代替青石或混凝土砌?。它的抗压能力超过木棚五倍以上,能使用十五年到二十年,而木棚平均只能使用一年半。特别是使用于地压不均衡、侧压或集中压力较大的坑道,它更较木棚优越。在持久方面,在煤矿坑道中使用一架钢筋混凝土支架,可以代替十架木棚。在成本方面,钢筋混凝土支架的造价仅较木棚贵约百分之四十。如果用以代替青石或混凝土砌?,由于施工方便,效率更可提高五倍以上。所以凡坑道需要维持三年以上的,用这种钢筋混凝土支架,都非常合算。此外,这种钢筋混凝土支架,是用耐火材料构成的,对井下防火非常有利;它的耐压强度又大,更可以大大减少冒顶事故。上述六个钢筋混凝土支架制造厂将在今年七月正式生产,预计今年将生产钢筋混凝土支架十五万架,以一架钢筋混凝土支架代替十架木棚的消耗,就等于节省了五十二万五千立方公尺的木材,折价三千六百多万元。而且我国木材多产于边远地区,一般距离煤矿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需要长途运输。钢筋混凝土支架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原料如砂和碎石等都可就地取材,而且分在六个制造厂制造,供应附近煤矿使用,可以节省大量运输力。
现在燃料工业部已成立了推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组织,煤矿管理总局已通知抚顺、开滦等各大单位,指定工程人员和技术工人前往焦作矿务局实习,以便回至本单位后制订实际使用计划。


第2版()
专栏:

抚顺矿务局超额完成上月计划
抚顺矿务局超额完成了二月份生产任务。全国产量最大的抚顺煤矿二月份提前一天多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产量任务,为国家增产了将近三万吨原煤。同去年同期比较,平均日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九·五。露天、井工各矿,也全部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抚顺矿务局为了确保第一季生产任务的超额完成,在二月份采取了不少重要措施。如召开了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加强了材料供应及配件定货工作,进一步加强同铁道部门的联系,确定了新的运输方案。另一方面,在露天矿增加了几台电镐,在老虎台矿增加了新的工作面,在龙凤矿积极推行了阜新平安矿一坑一公尺层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有的工作面业已走向正规。
该局为了结合全面生产改革的继续贯彻,还召开了改进技术措施的职工代表大会。由于领导同群众密切结合,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仅龙凤矿就提出了三千多条合理化建议,其中突出的是对于提高洗煤回收率方面,只须增加很少的设备,就可提高回收率百分之五,不仅一年可为国家节省一百五十万元,还可更加充分地保证钢铁冶炼需要的供应。


第2版()
专栏:

京山线上装置自动闭塞信号
我国采用苏联先进技术经验自制的自动闭塞信号,已在京山铁路线张贵庄车站和新河车站间装置起来。这种装置用绿、黄、红三种颜色自动显示信号,指示列车运行。过去,两站之间只能行驶一趟列车。设立若干处自动闭塞信号机以后,火车便根据信号显示的颜色前进、慢行或停驶,两站之间每约十分钟即可发出一趟列车,连续行驶,使列车运行密度和通过能力提高。如果在我国铁路线上大量安装这种信号,就能更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王立友)


第2版()
专栏:

天津试制海用电缆成功
天津地方国营电缆厂在三月二日生产出第一批新产品——海用电缆。这种海用电缆能够浸在海水中,将电流从陆地输送到港湾内挖泥船上,作为船上的动力。
这个厂于二月份接受了交通部航运总局这批海用电缆的订货后,就开始了试制工作。技术人员和工人在生产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天津市重工业局和地方国营橡胶二厂的技术人员也积极协助该厂研究海用电缆橡胶的配方,终于在二月二十八日试制成功。


第2版()
专栏:

辽宁地方工业提高产品质量
辽宁省许多地方国营厂矿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据辽宁省十四个省营厂矿和十九个市(县)营厂矿的统计,各厂普遍结合实际情况学习了三十种苏联先进经验,在保证完成生产计划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省营硫化铁矿去年上半年一直没有完成生产计划,但该矿自从在九月份学习了苏联的“空心炮”“多孔循环道”先进经验后,连续四个月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辽宁印染厂漂炼车间的设备效率低,经常影响花布车间的生产,自从该厂学习了“司路茨卡亚棉布煮漂法”苏联先进经验,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每天多漂出白布一千多匹,布的成本也降低了,去年一年给国家多积累了利润一十二万一千三百元。此外,全省十几个制砖厂先后推行了“岗查连科玛窑法”苏联先进经验,不仅提高了砖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大量地节约了工业用煤。
(陈敏)


第2版()
专栏:

上海私营工厂制拖拉机零件
上海市一百多家私营机器厂,正为各地国营农场和拖拉机站制造十六万件拖拉机农具零件,支援农业生产。
这批拖拉机零件,全部按照苏联规格制造,在私营厂设备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工人们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克服了许多困难,如私营民一机器厂接到订货后,成立工作组,改工具、改模子,同时,帮助翻砂厂提高技术减少翻砂退工。私营东兴昌机器厂工人在做五铧犁上的零件“花垫稍子”时,没有铣床,老工人钱和林开动脑筋改了一副工具,利用车床代替。
现在,第一批加工订货任务已有私营久昌、民一、百乐等十七个厂提前交货。今年春耕期间所急需的五铧犁、三铧犁和播种机等的零件,已完成三万多件,并已送往哈尔滨的东北国营农场供应站和北京双桥供应站等单位。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建立一个国营林场
黑龙江省正在肇东县草原上建立第一个国营林场。目前,正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这个林场所负担的任务,是要加速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东北防护林带的建设,并在省内西南、西北部的大草原为群众造林力所不及的地方,营造正规化的林带、林网,逐步改造这一带的土壤,防止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侵袭。同时,它还负担着引进松、橡、桦、水曲柳、黄波萝等新树种的任务和进行机械化造林的各种试验。
省林业厅从去年秋季就已派出勘查小组在肇东县北部和安达、青冈县毗连的大草原上进行了勘测,并选定在肇东宋站北部建场。今年土地化冻后计划开荒五十垧,先播种谷物,今秋开始造林。这个场今后仍逐步扩大,土地面积可达三万垧。


第2版()
专栏:

山东完成花生统购任务
山东省的花生统购任务到二月底已经胜利完成。广大农民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出售花生十分踊跃。仅福山县第八区曲家台子乡东、西胜利村就卖给国家三十五万多斤花生。在进行油料统购工作的同时,各地安排了全年的食油统销工作。全省据八个专区的统计,百分之九十三以上的乡已经发了全年食油供应证,其他地区正在积极颁发中。
(王子俊)


第2版()
专栏:

辽宁试用柞蚕蛹炼油成功
辽宁省柞蚕丝绸公司用柞蚕蛹提炼蛹油已初步试验成功。每百斤柞蚕蛹可提炼蛹油二十四斤半左右。这种油可供工业用,油饼还可作农业肥料或作牲畜饲料。辽宁省柞蚕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过去,柞蚕茧经过缫丝后剩下来的蚕蛹,没有很好利用,现在全省每年估计可提炼出几百万斤蛹油。 (本报沈阳记者)


第2版()
专栏:

萧山县恢复和发展花边生产
浙江省萧山县出产的花边,抗战以前曾经畅销国外,最高年产量达六百万码。后来,受战争和物价猛涨等的影响,花边生产陷于停顿。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一面扶持恢复生产,一面协助打开销路,花边生产才又逐渐恢复起来。
今年一、二月间,中共萧山县委手工业部、县妇女联合会、县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召开了二次妇女代表会议,研究恢复和发展花边生产。会上讨论决定,要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争取生产六百万码花边。
会后,各地纷纷成立花边生产合作社,仅南阳乡就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人加入花边生产合作社。一位七十六岁的老婆婆,特地买了眼镜,准备恢复挑花和把手艺传授给年青的一代。义蓬区妇女萧凤仙等认识到把花边生产和其他副业生产安排好,不会影响农业生产以后,正积极动员和组织其他妇女参加花边生产。


第2版()
专栏:

四川修好四千口山弯塘堰
四川农民正抓紧春耕前的时间兴修山弯塘堰。据二月下旬统计:全省已修好四千多口塘,正在修建的有七千五百多口。
今年四川省修山弯塘的规模较大。全省共训练了领导修建的乡村干部和农民积极分子两万多名。并采用县、区、乡三级作示范兴修、层层带动的办法开展这一工作。
从现在已修好的塘来看:由于塘的位置在山弯锁口处,塘埂短而矮,做到了省工、省钱、省地,工程也较牢固。璧山县青杠乡这次修的十一口山弯塘,一般只经过五、六天就完工,受水户每亩田只负担三、四个工和极少的工料费,但质量都合乎规格,昭化县红岩区农民在二月下旬修好了十九口山弯塘,能灌田二千多亩。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