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举行工业劳动模范王恒成授奖大会
“辽宁省工业劳动模范王恒成授奖大会”,四日在本溪市隆重举行。辽宁省各领导机关负责干部、本溪市党、工会负责人,各国营厂矿负责干部和劳动模范,以及沈阳、鞍山、旅大等城市的代表共八百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首先介绍了王恒成的模范事迹。接着,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副厅长杨云之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宣布授予王恒成以辽宁省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并亲自发给王恒成奖状;东北煤矿管理局副局长陈一凡代表东北煤矿管理局和东北煤矿工会,亲自为王恒成佩戴上“东北煤矿劳动模范”奖章;东北煤矿工会副主席夏朗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煤矿工人赠送给我国东北煤矿工人的一个安全灯赠给王恒成。会上,许多负责同志先后讲话。他们一致强调指出:每一个职工都应该积极学习王恒成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以保证全面、超额地完成国家生产、建设计划,支援解放台湾。王恒成在大会上表示:今后要戒骄戒躁,团结群众,继续前进。
(本报集体通讯员本溪工人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拉萨到日喀则公路开始测设
拉萨到日喀则的公路线路开始测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总局派出的三个测量队,已在最近分批从拉萨出发。第一设计分局组成的一个勘测队亦出发前往工地。第一批人员在二月初即开始江孜到日喀则段的测设工作,这段线路预计二月底可以测设完毕。
修筑拉萨到日喀则的公路,是国务院为了救济江孜、日喀则地区去年被灾人民,实行以工代赈,帮助灾民度过灾荒、重建家园,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改进西藏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物资交流。西藏地方政府和江孜、日喀则地区的所有灾民对中央继续修筑这条公路非常感激。江孜、日喀则两地救灾委员会正在准备召开修路会议,以便发动灾民参加修路。(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鞍钢试轧四十号工字钢成功
鞍钢大型轧钢厂和初轧厂协作,在二月三日试轧新产品——四十号工字钢成功。这是我国轧钢事业的又一成就。这种大工字钢是修建大厂房和大桥梁等高大结构所必需的材料,按照大型轧钢厂的设计能力是不能轧制这种大工字钢的,但在苏联专家亲自帮助下,改造了初轧厂初轧机的孔型,由初轧厂试轧了大断面的异形钢坯,这就等于在大型轧钢机前增设了一架开坯机。苏联专家并亲自做好四十号工字钢的孔型设计,大型厂轧钢工段准备了大直径的全新锯片,在试轧前并进行了轧辊和导卫板的预安装工作。二月三日下午两点半钟开始试轧,十分钟后就顺利轧出了成品,经检查站和苏联专家的严格检查,证明第一根就是一级品。(何学纯)


第2版()
专栏:

湖北水陆交通恢复
湖北省已经迅速恢复了水路和陆路的交通运输工作。
今年元旦前后,湖北省遭到了自从一八八六年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大的严寒冰冻。被洪水冲毁的公路刚刚修复,又被一尺多深的积雪覆盖;河道湖泊除长江以外全部冰封。水、陆交通受到极大的阻碍。为了克服冰雪封冻的困难,完成春节前后繁重的城乡运输任务,湖北省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及时动员了沿河、沿路的数十万群众,组织了铲雪汽车,破冰船队,携带大批黄色炸药和手榴弹,展开了扫雪破冰工作。经过二十天左右的日夜艰苦斗争,公路除个别支线正在修筑以外,其他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的交通;贯穿鄂西北的最大河流——汉水,也已经全部解除冰冻。目前,在一万三千余公里的水、陆交通运输线上,又开始了紧张、繁忙的运输工作。
根据湖北省交通运输指挥部的初步统计:在一月份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光从汉江运向灾区和其他农村的粮食和各种春节物资就将近有三万吨,保证了各地春节物资的正常供应。由于水、陆交通的迅速恢复,二月份内,仅省级各物资单位向湖北省交通运输指挥部提出的运输计划,就有二十多万吨。其中将有十万多吨的砖、瓦、灰、石、木料等运送到武汉市来,支援武汉地区工业基本建设和堤防工程的需要;将从武汉市运出两万多吨粮食供应湖北省工矿区和部分灾区;另外,还有一万二千多吨早稻种子,将从武汉、湖南、江西等地运送到湖北省的荆州、孝感、黄冈等专区,支援灾区农民进行春耕生产。 (纪卓如)农民热烈欢迎“五三”型步犁
广西省柳州机械厂技术员李济群和工人们创造的“五三”型步犁,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五三”型步犁的优点是:犁镜弯度和拨土角度能灵活调节,犁面宽窄可以增减,解决了各种土质对犁镜的不同要求;犁托部分——犁铧、犁镜、犁侧板、犁柱、犁刀等结构简单,装拆容易,并且没有锈死的毛病;犁刀是新式的,使用简便。用这种步犁可以犁各种水田、旱地,还能开荒。它的耕作效率比当地旧犁提高百分之二十五,比旧犁坚固,能深耕,翻土比旧犁彻底,田底犁得平,比旧犁稳定,容易掌握。
柳州机械厂技术员和工人们从一九五二年冬季开始研究改进水田犁,他们在广西省工业厅和农业厅的指导下,在工厂党委的支持下,经过几十次的改进和一百多次的试验,终于在一九五三年初步创造成功。试验成功后,他们还把“五三”型步犁送到柳州、南宁、百色各农场及广西省各地农民试用,受到热烈欢迎。到一九五四年底,“五三”型步犁已推广一万多架。最近,江西、广东、湖南、湖北、贵州、浙江、四川、陕西、河南、西康等省,都打电报或写信来柳州要求供应。广西省工业厅在去年十二月间曾派出专人到湖南长沙和广西各地农村去试用“五三”型步犁,现正进一步改进,争取早日定型。(江澜)


第2版()
专栏:

上海将再建三座人工降雨站
上海市郊区今年将再建三座人工降雨灌溉站。设在真如区新江乡的一座灌溉站,已在四日动工疏浚引水河道。
我国第一座人工降雨灌溉站去年十月在上海市郊大场区建成。今年新建的三座,将有许多重要改进,主要是将“半流动式”设备改为“全流动式”设备,机器安装在木船上,流动降雨,扩大灌溉范围。同时,根据最近接到的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来信的建议,改进了喷水龙头,使喷出来的雨水更细更均匀。这三个站建成后,可灌溉一千四百多亩菜田。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矿区有了水银石英灯浴室
湖南锡矿山和水口山等矿区已有了水银石英灯浴室。采矿工人们过去常年在矿井里工作,见阳光的机会很少,易于患贫血、失眠等病症。最近,矿务局已先后在这些厂矿建立了坑口水银石英灯浴室,工人们可以随时照射水银石英灯发射的紫外线,不但可以预防贫血、失眠等病症,而且可使工人们食欲增加,精神焕发。工人们对这种关怀非常感动,纷纷表示要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 (本报湖南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英雄的安东市在蓬勃发展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经历过严重考验并有巨大贡献的祖国边疆城市安东市的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地发展着。
在敌机疯狂轰炸、扫射的日子里,勤劳、而勇敢的安东市人民一面进行着反轰炸的顽强斗争,以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面又不倦地从事建设。现在的辽宁绢纺工厂、安东漂练厂、安东柞蚕丝绸试验厂和安东日用化学厂等许多工厂,就是在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三年中,在敌机威胁之下建设起来的。朝鲜停战以后,全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去年,全市的基本建设工程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了三分之一。由于建筑工人们的努力,最近,新建的安东服装厂已开始制做各种服装了。绢纺工厂去年又扩建了厂房和职工宿舍,增加了数十台机器和近万个纱锭的设备,职工人数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了两倍多。安东造纸厂、辽宁造纸二厂和鸭江造纸厂等许多企业,去年也都进行了扩建。全市去年新建了两座中学校舍、一座工农速成中学校舍和三座干部校舍。此外,还扩建了一座建筑工人训练班校舍。一座文化宫,已经在市的中心区矗立起来。在青年体育场附近,一座新的铁路员工俱乐部,正在进行冬季施工。在镇江山麓被敌机炸毁了的职工宿舍的废墟上,又竖立起了一座座楼房。敌机留下的弹坑,已经被新的建筑物所代替了。
现在,祖国边疆上这座英雄城市的人民,和祖国各地人民一样,正积极开展支援解放台湾的活动。工人、农民、妇女和学生们,写了大批慰问信,寄给驻守在浙江、福建海岸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他们保证:一定像支援志愿军一样来支援解放台湾。各机关、工厂、企业的职工和郊区农民,在“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口号下,热烈地展开了劳动竞赛。安东造纸厂、辽宁柞蚕丝绸公司织绸三厂和安东金笔厂等许多工厂的职工,提前二十多天完成了去年全年国家生产计划。郊区农民所开展的增产保收运动也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积极运送公粮,把余粮卖给国家。 (安东市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苏联赠送我国的农业机器设备大部运到友谊农场
苏联政府送给我国建立大型谷物农场的机器和设备,已大部运到了国营友谊农场。据到二日为止的统计,在全部拖拉机和农业机械中,已有百分之九十到达了福利屯,其余百分之十的农业机械和农场修理厂的部分装备,以及二十辆宿营车、五辆卧车和一辆摩托车等,已在运输途中,不久,即可全部到达。
苏联赠送给我国的机器和设备包括:各式拖拉机九十八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一百台、机力犁一百二十八个、机力谷物播种机一百二十架以及其他各种机器。现在,这些机器已开始向三道岗地区农场场地运输,并进行安装工作。待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将驰骋在三道岗以北地区的草原上。 (本报福利屯四日电)


第2版()
专栏:

苏联赠送给我国第一流的农业机器
国营友谊农场机务技师 王荫坡
苏联政府为帮助我国建立大型谷物农场而赠送的数万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全部农业机器,运到了国营友谊农场筹备处所在地——福利屯。今年春天,它们将驰骋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三道岗以北地区的草原上,把国营友谊农场的两万公顷荒地翻转过来,并第一次播种下种籽。
苏联政府这次送给我国的农业机器,都是一九五四年的最新产品,使用方便,效率很高,并且符合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土壤气候情况。
在我国黑龙江北部地区,雨量集中,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雨量降在七月末至八月上、中旬,因此,每年收割小麦常受到很大影响。苏联送给我们的农业机器,特别适合于这个地区的使用。例如“斯大林—六”联合收割机,为了减少收获谷物的损失,便于进行夜间抢割,在收割台、引擎、脱谷各部分、喂入部分等,都装设了电气照明。另外,它还增添了防缠草套的设备。“斯大林—四”联合收割机还附加了防陷装置,这样就能在较湿的土地上进行收割,可减少压力近百分之六十。五铧犁是经过改进后的加固犁。每个犁铧间的距离比以前增加了,避免拖堆,特别适合开垦荒地。此外,还有我们过去还未曾用过的谷物收集器,倒粮机。谷物收集器是在作物收割后,用它把丢落在地面上的作物搜集起来。倒粮机是用于晒粮场和粮库装车或倒仓之用。还有苏联最新发明的马尔采夫耕作法用的无犁壁犁和花形镇土器,这两种农业机械,可见以前在苏联也是很少的,苏联老大哥把他们的最新的发明和技术这样及时地传播给我国了。
在动力机械方面改进的地方更多。“斯大林—八十”拖拉机和“德特—五十四”型拖拉机为了减少引擎各部分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都加长了吸气延长管。“德特—五十四”型拖拉机还增添了计时针。别洛露西是苏联最新出品的一种中耕机,可牵引悬挂式或半悬挂式农具,农具的起落专有油压操纵装置,不用农具手,拖拉机司机一人即可掌握。它配有宽窄可以调整的轮胎,速度快,每小时可行十二·二公里。
发电站和修理厂的机械设备也是新式的。发电机装设离合器,白天不用照明时,搬动离合器可以停止发电机回转,这样可以延长发电机的使用寿命。修理厂具有最精密的各种机床和仪器,不但可解决中、大修和恢复拖拉机的马力,还可以使一架拖拉机经修理后变为一个新拖拉机出厂,此外还有流动工程修理车,可以随时去田间排除拖拉机临时发生的一般故障。运输汽车装有自动起落的车箱,卸货时汽车司机搬动杠杆,就可以卸下货物,提高了劳动效率。格斯五一式汽车的驾驶室内设有暖气,沙发座有很软的弹簧,可使司机减少长时间运输的疲劳。机械农场的燃料供应,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苏联赠送了足够数量的具有油料运输专门设备的汽车,载重量大,装卸时间短,并用机械操纵。不但减少装卸用的劳力,还保证了油料供应的及时。
生产管理方面的设备更是新型的和近代化的。除具有装备一百个号码的电话机,有着通往各个单位,直到每个生产队的有线电话外,还有十二部收发两用的无线电话,距离设有线电话的地点较远的作业地段,可携带无线电话,在田间随时向总场部总调度处汇报工作,随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通过有线、无线电话,总场部可以把自己的生产指示迅速、及时地传达到每个生产单位。这一切,再一次生动地表明了苏联人民对我国人民的友谊是无比深厚。我们友谊农场全体职工对苏联政府与人民的衷心感激。我们决心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勤勤恳恳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把这个象征着中苏友谊的国营友谊农场办好。


第2版()
专栏:

风浪来了
——长江大桥地质钻探队纪事之一
本报记者 陆灏
天气真是反复无常,突然间,它的脸色又变了。
太阳虽然只是露出它微弱的淡白色的光辉,但在水波鳞鳞的江面上,仍然还照射得浑浊的江水微微发光。篷船上的帆索有时松弛着;有时白帆像把巨大的扇子一样,没精打采地在桅杆上摇晃。天气说晴不晴,说阴不阴,但谁也没有想到会变得这样快。
像浓雾一般的带着土黄色的烟尘似的东西,在长江的上游天和水的交接处出现,接着就蜂涌过来,霎时间,它把整个大地都好像卷在昏暗中了。本来清晰可见的黄鹤楼一带的古老的建筑,也渐渐地盖上了什么东西似的而模糊不清了。云层似乎要坠下来,深灰色的云彩大块大块地连在一起。长江的两岸呼啸着,发出一种雷轰的声音,波浪一个追赶着一个,行驶在这辽阔的江面上的繁忙的木船,很快都隐藏到汉水去了。
风浪要来了。
这时候,江心只有长江大桥地质钻探队的一只六十吨的木船(那时间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的钢铁的趸船)没有去躲避风浪。木船像只摇篮一样,在起伏的江水中点头摆脑,带动钻机转动的柴油机吭——吭——吭地发出有节奏的有力量的声音。七号墩址的钻孔上,钻工们正聚精会神地在工作,这个钻孔还有几公寸的进尺,工作就能结束了。“要起风了!”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木船颠簸得很厉害,江里的浪头把木船击打得发出格巴格巴的响声,简直好像要酥了一样。从北方来的不习惯在水上生活的钻工们,有的已经蹲在船上站立不住了。有的开始头晕;有的已忍不住呕吐起来。机长张启发在舱面上早看到了这种情形。这个从八岁就开始在长江上面和风浪搏斗今年已经三十八岁的水手出身的钻工,他知道一场凶险的风浪马上就要来了。他马上发出了命令。他说:“赶快起钻杆,船上留下四个人,其余的赶快上岸。”“为什么上岸?”
“要起风浪了,再晚你们就上不了岸了。”他一面说着,一面指挥着提钻杆。他不容大家分辩,催促人们上小划子去。
小划子在风浪里像个玩具一样,它拴在木船头的边,被浪头挤得直和木船相撞,又瘦又方的船身被浪头浇得全都是水。
那只有着柴油机装置的平时担任运输的木船“武汉”号,现在像个臃肿年迈的老太太,一摇一摆在浪尖上滑着行走,有时晃得连船底也看得见了。驾驶室里也被打进了水,它已经不敢也不能靠近木船履行平常运送钻工的任务了。
小划子被一个浪头打上来的时候,它简直和木船的船面几乎就一样平了。张启发乘这个时间,他把钻工一个一个连拉带扶地送到小划子上去,他最后解了缆绳跳上了小划子。
张启发划着两支桨,他把棉衣一脱,把小划子划向岸边去。
小划子紧紧地贴在浪尖上,一个浪头过来,小划子就向前进几步。一个浪头过去,小划子像深陷在汹涌的江水里,小山般高的波涛像围墙一样地裹住了它,它好像立刻要沉没在江底了。又一个浪头滚过来,小划子又穿到了浪头上,人像腾空般地被掀起来。
岸上的树木被大风刮得好像在打转,有饭碗口那么粗的树一下子就被吹倒了。
张启发终于把他们送到了岸上,他一个人划着小划子,冒着更大的风浪,回到了木船的身旁。
那木船有时被大浪头掀得好像要竖立起来一样,人被颠得晕头晕脑,好像五脏六腑都要被倒出来似的。船上现在留下的四个人,他们有的就爬到四五公尺高的钻塔上去,有的已经把钻具提升上来……。
地质钻探队队部的领导人员已经得知狂风来临的消息,他们想给这只木船一点援助,于是打电话给长江航务局请他们帮忙。长江航务局马上派来了一只轮船。可是轮船冒着风浪到了这只木船的旁边,因为怕撞翻它,结果也不敢靠拢来。它鸣叫着亲切的汽笛,在木船的周围转了几圈,也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浪头把木船上的人都浸得全身是水,连后舱的行李被服也被浸在水里了。七号墩址因为没有覆盖层,木船剧烈的动荡使本来抛在岩石上的铁锚有点走动,船头微微地扭向汉阳,整个的船身有点动了。
风浪虽然很大,大约一来是顺风;二来是船靠岸只有二百多公尺远,张启发听得有人在吆呼他。他抬头朝岸上一看,原来是刚才上岸的同志们还没有走,而且在用手躁急地招呼他。“张师傅,张—师—傅。”“张师傅,来—,我们要—上船。我们—要上船。”
这些话,他听不太清楚,只知道岸上有事情找他。那时江面上,连轮船也已经停止航行了。只有张启发划的那只小划子,在浪头的尖尖上勇敢地行走。
“你们回去算了,喊我们干什么?”小划子靠了岸,张启发问。
“船有点歪了,你们四个人不够的,赶快把我们带上去。”
“张师傅,让我们回到船上去和你们一同保护国家财产。”
“风浪太大,你们受不了的。”他看到有的钻工还在呕吐呢。他说。
“不要紧,我们上去试试看。”
这种要求是谁也不能够拒绝的。他让他们上了小划子。
江上怒吼着的风浪发出一种震人心弦的恐怖的声音。天地间被哗——哗——哗的呼啸声充塞了,好像要把什么都吞没似的。
小划子一靠近木船,它们互相就相撞起来。一个浪头卷过来,把木船掀得老高,而小划子却好像沉落到木船的身底下去了。浪头一过,木船也接着落下来,小划子躲避不及,它的船头被压在木船身边,只听?——嚓——一声,小划子的桅杆也被压断了。木船颠簸得使人们都好像喝醉了酒似的,踉踉跄跄,走路也没有准。
人们上了木船,周长礼就爬到四五公尺高的钻塔上去扶套管,套管已经提上来一公尺多,因为木船震动得厉害而歪了。宋光裕马上整理锚绳……。
大风连续刮了将近二十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风才渐渐微弱下来。风一微,柴油机马上又有节奏地歌唱起来了,七号墩的钻探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长江的风浪虽然是暂时停了,但它的泛滥的洪水,不久以后就威胁着张启发的家庭。
他的家庭住在长江的边上,房间的地上已经透出水来,孩子们已经不能下床,大人在屋子里走动,脚下也得垫着砖块和铺着木板。
很多人家都搬向高地去了。虽然是他的家离开钻船不远,有人催他搬家,他嘴答应,人却不离船上。
这时候,他真的是顾不上家。一个钻孔完了,接着又要开始新的钻孔工作,二号墩正在进行起锚工作。
整个的锚和锚链被埋在几公尺深的覆盖层里,二十几个人推着绞盘转,从上午八点开始绞到下午,用尽办法,这个铁锚像在江底里生了根似的,绞不上来。可是,天气已经渐渐黑下来了。
这怎么办呢?扒杆船上没有信号灯,它是不能够停在江心的。想用木船来代替它,又怕木船在夜里被撞坏。说把锚链拉到岸上去,但当时船不能靠到岸边。一时谁也拿不出个办法来。
这时候,张启发想到大家已经工作了一天(其实,他自己也工作了一天了),现在应该回去休息。他说:“给我一盏马灯当讯号,你们回去吧,我留在这里好了!”
“你一个人怎么能留在这里呢?”
“只是一个黑夜,可以不睡。你们别为我操心了,赶快回去休息吧。”他不耐烦地催促着大家。
地质钻探队的苏克林副队长这时也在船上。他说:“不行。一个人留在这里是不行的。”
他的话刚说完,一号轮船的水手们说话了。他们说:“那我们也不走了。我们可以把全部的电灯都开着,和扒杆船靠在一起,张师傅可以睡在我们的舱里。”
苏队长和钻工们这才放心乘船回到岸上去。
这一夜是阴天,整个的江面漆黑一片,只有武汉三镇堤边一行一行的、一累一累的像珍珠般地灯光在闪耀,扒杆船上是光溜溜的铁板,张启发一个人坐在舱面上,他把马灯的玻璃罩擦得亮亮的,点着了灯。
一号轮的水手们过来招呼他去舱里睡觉,他没有去。他说:“在这黑夜里,要是风把马灯吹熄了,航行的船看不到信号,如果碰上来,会撞翻船的。”他了望着船四周的宽阔的滚滚的江水,整整守了一夜,等到钻工们第二天一早上班,他已经把扒杆船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他从船上回来,碰见了苏队长。苏队长一见他,就说:“你住的房子已经进水了,今天赶快回去搬家吧。”
“明天再说吧。今天我没有时间。”
“今天给你一天假期,还拨给你一只小划子。一定要回去搬家。”
他走回家去,街上的水已经和腰一般齐了。他的房间里的水也有两公寸深了,墙上已裂了缝,房里的东西什么都被垫得高高的。
他回到家里,他看到几家邻居的房子的地基也被淹在水里了。这几家人家的男人们都出门去了,剩下的女人和孩子们正在为搬家发愁。于是他帮邻居们先搬了家,最后才把自己的家搬走。
我们的长江,断不了要遭受大风大浪的袭击。只要一听起风,钻探队员们不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会跑到江边上来。
有一夜,不到十二点,人们又一次被江上的大风惊醒了。在宿舍里,虽然谁也没有招呼谁,但大家都在江边碰上了。
站在堤边,大风真像要把人吹到大江里去似的。江心里只看见航行着的轮船的信号灯在水面上闪着光,而整个船身都给这黑夜吞噬了。
他们一看钻船停泊的方向,什么也看不见,船上的灯都已经熄灭了。他们知道今天晚上船上虽然没有工作,但灯是不应该熄灭的。
“咱们上船去检查检查吧。”在黑暗中,大家一听知道这是张启发的声音。只见他一个人迅速地跑向码头旁边的小划子去,接着有几个人跟着他跑了过去。
人来得太多了,小划子哪里能载下很多人。再说,浪头打得像小山那样高。张启发说:“行了,行了,最多四个人就可以了。”
在这四个人里,挤上来的有周庭瑞,他是道地的北方人,他一直生长在陆地上,根本不会泅水。张启发对他说:“算了吧,你别去了。”小周哪里肯听。
小划子离了岸,他的桅杆上还扯起了一小截帆。因为风大,虽然是扯起一小截帆,小划子就像支箭似地在浪头和浪头的尖尖上穿过去。在黑暗中,一会儿,连那一小截白帆也消失了。在十几分钟以后,只见钻船上的灯又重新亮起来了。这灯光虽小,但在黑暗和大风中却像一颗不灭的星星,它闪烁着钻探队员们的勇敢和信心。


第2版()
专栏:

北方一个农村的冬季生活
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巨大发展,农村的冬季生活显得特别地活跃。
河南省安阳县郭王度村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户参加了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们在冬季进行了春耕准备工作和工农联欢。从这个农村的冬季活动中也可以看出新中国农村面貌的变化。
高胜康摄 (人民画报稿)
下图:拖拉机站开来的拖拉机,准备给农业生产合作社耕地。
农民们以无比的热情欢迎河南省豫北纺织厂的工人们到村里访问。农民们参观村里新建的农业拖拉机站。
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抽出了一部分多余的劳动力去烧砖瓦,供应城市基本建设的需要。
为了保证今年农业生产的丰收,社里决定冬季积肥四百五十万斤。社员们正在努力积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