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业机器站应当选择在什么地方
商恺
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大发展,有些县、市已经开始有重点地建立农业机器站。但是,农业机器站应当选择在什么地点?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农业机器站的站址呢?从过去少数地区建立农业机器站的情况来看,好像有这样一种惯例:就是把农业机器站选择在有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或先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村子里。山西省榆次县的农业机器站,就设置在全县最先进的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所在地——张庆乡。临猗县的农业机器站设置在全县最先进的泉杜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所在地——泉杜乡。不久以前,解虞县在进行农业机械化的全面规划的时候,也因袭这种惯例,准备把现有的一个农业机器站搬到金井庙,把即将建立的一个农业机器站安设在王村乡,因为那里有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这些乡村都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如果是在过去,农业合作化运动没有全面展开,从便利机耕出发,把农业机器站临时安置在一些先进的大社所在的地方,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今天许多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半社会主义合作化,到处都是阡陌相连的大片土地,给机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如果仍旧沿袭过去的惯例,一定要把农业机器站的站址选择到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所在的地方,而不管那里的条件如何,显然,这就是错误的了。
在合作化运动大发展的情况下,应当把农业机器站的站址选择到政治、经济的中心又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第一,农业机器站是国家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据点,它不仅是从物质上帮助农民,而且对改变农民的自私保守的心理和习惯,也有巨大的作用。党组织必须把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第二,农业机器站本身是一个生产领导机关,是一个指挥部,它要尽量利用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备,指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拖拉机队的耕作。
最近,苏联农业专家特洛索夫同志到解虞县一趟,他看了解虞县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初步规划以后说:“现在你们县里先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还少,农业机器站还可以跟着它们跑;将来,全县几百个合作社都变成了先进的合作社,那时候,你们的农业机器站就要天天忙着搬家哩!”解虞县根据专家的建议,改变了原来的计划,重新决定了两个农业机器站的地址:一个设在城关镇,它在县的偏东部;一个设在虞乡镇,在县的偏西部。两站各设十二个机耕队。这样,全县便以城关镇和虞乡镇为中心形成了两个半圆形的拖拉机网。


第2版()
专栏:

朝着每亩两千斤的目标走
本报记者 林里
广东省中山县横栏乡有一块土地,叫“六十亩”。这块地往年的最高产量是每亩四百九十斤稻谷。自从变成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土地后,上造每亩平均产量高达五百三十五斤,晚造预计六百七十五斤。两造加在一起是一千二百一十斤。比往年的最高产量几乎高出一倍半。
在广东,一亩土地收个千多斤,早已不是什么新事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同一块土地,一年就能增产一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样的增产一倍的土地还有很多很多,单是横栏乡就有六千亩,中山县全县是二十二万亩,珠江三角洲地方是七十二万五千多亩……生产量能够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的土地很肥,潜力很大。但是在土地改革以前,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封建地主手里。农民们在高租重税的压榨下,没有必要的生产工具和资金,单靠种地的收入不能维持生活。为了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他们就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捉虾捕鱼,而对于土地,便采用了所谓“一年三下地”的方法。就是说,只是在播种、插秧、收割的时候,才到地里去。在这三次下地的时候,又采用了简陋的间作方法。这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分别不同时间,种植两种不同的谷物,让它们同时生长。它的具体过程是:在早稻插秧的时候,把行距留得很宽;等到早稻秧苗长到一尺五寸,也就是二十五天以后,再在早稻的行距之间,插上晚稻的秧苗。在这中间,不中耕,不施肥,等到七月收早稻,等到十一月间收晚禾。
为了发挥土地的潜在能力,广东各地在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同时,就号召农民把间作制改为先进的连作制。这种连作制,就是等早稻成熟收割完毕,把土地翻耕、犁耙,加上肥料以后,再插晚稻秧苗,这就可以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但是,这项看来并不太难的改革,不是个体经营条件下的农民所能胜任的。这里的土地改革,结束不过二年,许多农民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处境。实行连作制,起码要有耕牛、农具、肥料……这些,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农民来说,都不是一时能做到的。另外,这里都是围田,一个围内都有百多亩,乃至千多亩的土地。要在这大面积的土地上改革耕作技术,就必须一个围里的田一齐改,大片大片地改。单干农民别说没有资金,就是有了资金也改不成。因为围内的水利是统一管理的,一个围内不能有两种不同的耕作方法。显然,要废除落后的间作制,推行先进的连作制,必须有国家的经济支援和依靠农业合作社。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中共广东省委会和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带提前实现合作化。并且把大量的农业贷款、农药机械、化学肥料等,首先满足这里的需要。横栏乡在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支援,又组织起农业合作社以后,就把全乡用间作制耕作的一万九千多亩土地中的六千多亩,首先改为连作田。三联农业合作社的一千二百五十多亩稻田,也大部分改革成了连作田,从而保证了增产。
这一带有一句农谚,叫做“千瓮万瓮,唔比泥瓮”。意思是说,泥塘和沟渠里的淤泥,比什么肥料都有效。三联农业合作社在改革耕作技术的同时,也动员了大批社员去挖泥。有个时期,这个社曾动员了四十五只小艇,两只大艇和二百多个人工去挖泥,总共挖了四十五万斤,给四百亩连作地加填了淤泥。从前,这一带的土地都不进行冬耕,只用类似锄头的“?”滑一滑。自从有了农业合作社以后,农民们有了耕牛,进行了冬耕。同时,在政府领导下推行了小科密植,选用了优良稻种——南特十六号。因为有了这一连串的改革,他们的生产量就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之外。据社长谈,在建社初期,进行土地评产的时候,社员们都想把自己的产量评高点,好在将来分粮的时候多分一点。评来评去,全社土地评了四十一万斤;但是今年实际可产七十八万斤,高出原评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过去,农民们采用落后的间作制,除了人为的压榨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间作恰恰可以避开“三化螟”的为害。因此,能不能战胜螟害,不仅关系到能不能增产,而且是技术改革能否成功,农业合作社能不能巩固的关键之一。
今年,横栏乡遇上了大虫灾。据农民谈,今年的虫灾之大,是近几十年间所没有的。这个乡的“八一”农业合作社,有十五亩秧田,因为螟虫太多,社员们用牺牲全部秧苗的决心,用水冲了一下。单是这一冲,就冲出了七十多斤小虫。开始,人们组织起来,到田里去打,但是刚刚打完第一代,第二代就紧跟着出世了。而且一代比一代多。人们用杀虫粉,用六六六,可是这些杀虫药剂,只能杀死表面的螟虫,扑不灭藏在稻棵茎内的螟虫。人们按照土法子,把大蒜,烟骨水合上煤油、烧碱去杀虫,但是也没有效力。横栏乡有一个农业合作社,前后想了七十多种灭虫方法,但是螟虫还是那么猖狂。
在螟虫的严重威胁前面,县、区的工作人员,白天跟群众一起去捉虫,夜晚跟群众一起去“点灯”——诱蛾入水。有一位县工作人员,为了寻找杀螟虫的方法,研究了螟虫的出生、为害、成蛹、变蛾和下卵,研究了螟虫的生活规律和繁殖规律,知道了一条螟虫可以吃死五根稻禾,知道了螟虫的产卵是在每天夜晚九时到十二时……但是没有等到想出杀螟虫的办法,他得了脑炎,病倒了……这时候,其他工作人员们也因为劳累过度,脸色变青了,眼窝塌陷了。在农民中间,一些人失望了,他们垂头丧气地说着:“老天爷不叫吃饭,说什么也不中。”那些敌对阶级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就乘机造谣生事,他们把螟虫的灾害归结到改革耕作制上面,说螟虫的祸害是农业合作社招引来的……
就在这个严重的关头,横栏区区长方光容,忽然想起他曾在某地听人说过用“六六六”、肥田粉,合上干泥粉可以杀螟虫的事。于是,他找到“八一”农业合作社的社长黄昌荣,找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共同商量,他们按照他的模糊记忆,配制了一种新的杀虫粉,并且立刻在稻田里试用。几天过后,虫子死掉了,连钻到稻茎内部的虫子也被杀死了。枯黄了的叶子发青了,垂头丧气的农民又开始微笑了。
经过这场除虫斗争,横栏乡的早稻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增产计划,但是他们找到了除虫的方法,消灭了害虫,保证了晚稻的丰收。这次胜利给农业合作社的大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改革准备了有利条件。所以,在党中央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的文件公布以后,横栏乡立刻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新高潮,农业合作社由原来的六个迅速发展到了十四个,入社农户由原来的五百九十一户增加到九百四十六户。加上原有的三个互助组,全乡就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同时,全乡决定在今后两三年内,把所有的间作田,改成连作田。
除虫斗争的胜利,也坚定了人们增产的信心。据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凌志坤谈,在土地改革刚刚结束的时候,有一位苏联农学家来过横栏乡,当时,农学家看了这一带的土地,非常兴奋,也非常惋惜。因为这里是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地区,土地非常肥沃,每亩田至少应该产粮二千斤,但是那时每亩只产三百斤左右。在农业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县区工作人员提出了争取“千斤亩”和“千斤社”。然而就是这个“千斤亩”和“千斤社”,也遭到了不少人的抵抗和反对。他们说:共产党真会放大炮。又说:要把稻谷稻草加在一起,也许能够收获
一千斤。为了证明“千斤亩”的不能现实,还引证了若干古训和农谚,说每亩能够收获五百斤,就是农民的最高理想。可是今年一年的事实,完全摧毁了这些保守思想。现在,农民们已经不再争论“千斤亩”和“千斤社”是否可能的问题,而是满怀信心地朝着每亩二千斤的目标走了。


第2版()
专栏:

进行有组织有纪律的劳动
何成
农业生产合作社里做活,是社员们大伙儿一起干。那么多人一块儿干,会不会弄成“一窝蜂”呢?有些刚办起来的合作社,没有很好的劳动组织,没有严格的劳动纪律,大家都向社长要活干;社长因为缺乏经验,也很难把社里的活安排好。这就发生了“一窝蜂”的现象。
这该怎么办呢?走在前头的许多老社,已经得到很多好经验了;有些去苏联参观过的同志,还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了苏联集体农庄的先进经验,把社里的集体劳动领导得井井有条。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里,已经把各地的经验作了总结;第七章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照着这第七章办事,准能把社里的集体劳动组织好,准能叫“一窝蜂”的情形不再发生。
编生产队,分生产组
示范章程草案里有些什么组织劳动的好办法呢?它规定了:应该把社员编成几个生产队,把生产队作为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什么叫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呢?这就是说:社里的各种生产劳动,主要的都是按这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也就是说:各个生产队都能独立活动;一个时期的和每天的各种农活,都要在生产队里安排。一个生产队该有多大呢?这一点,示范章程草案上没有规定。各个地方各个合作社的土地、劳力的多少、种植的作物、使用的农具、经营的副业、居住的集中或分散等等条件都不一样,究竟要多少人在一起独立进行生产活动方便,也就都不一样,没法统一规定。一般地说:在平原可以比较大一些,在山地可以比较小一些。
生产队里的人还是不很少,有些活全队一起干还是不方便,怎么办?示范章程草案上规定:可以按照需要分成临时的生产组。如果合作社很小,分成两个生产队就都不便于进行独立活动了,该怎么办呢?示范章程草案上也已经规定了,这样的小社可以只分生产组,不设生产队。
生产队和生产组有什么不一样?生产队能独立地安排生产活动,一般地说应该是常年固定的(刚建立的时候,如果大家觉得分成队来生产还不是十分有把握,队的大小和谁在哪个队也不一定完全合适,生产队也可以是一个季节或者一个耕作段落的组织);生产组不能独立地安排生产活动,一般地说是临时组成的。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队有几种。做地里活的,叫田间生产队;专管饲养牲畜的,叫畜牧生产队;专管副业的,叫副业生产队。田间生产队常年固定以后,各个队负责经营的土地,使用的耕畜、农具,也应该渐渐做到常年固定。田间生产队是每个比较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应该有的。畜牧生产队和副业生产队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来设立。如果需要有人专管这些方面的事情,可是不必要设立生产队,那就可以设立畜牧生产组和副业生产组。
合理分工,责任分明
分成了生产队和生产组,就可以实行生产中的责任制了。如果几十个几百个劳动力,都向社主任领活干,社主任当然管不过来,就难免发生“一窝蜂”的现象;分成了比较小的单位,队长组长领导着大伙儿在自己队里组里分工,就好办得多了。社里的事情很多,如果分不清哪些事情归谁做,就难免漏掉该做的事或者做得不精细;分成了队和组,哪些事归谁管,一清二白;哪块地是哪个队管的,如果庄稼长不好,大家就会对哪个队提意见,社长和管理委员会要查清责任也容易。社里的耕畜、农具很多,如果大家随便拉着用,就难免伤害、丢失;分成了队,就可以把耕畜、农具分给各队专用,谁用坏了、丢失了谁负责。这样,不但不容易乱了,还便于鼓励大家互相比赛,看哪个队哪个组的工作做得最好。
分成了队和组以后,队里组里的人还是不少,全社的大乱不会有了,队里组里不会有小乱吗?示范章程草案里有这样的规定:生产队设队长,生产组设组长。生产队长和组长应该注意正确地给本队本组每个人分活干。如果可能的话,队长和组长还应该给每个人指定一定的地段或者是工作,让他负责专管。每天做完了活,队长和组长还应该检查本队本组每个人的工作成绩,并且根据社里规定的办法把每个人应得的劳动日登记下来。怎样叫正确地分配工作呢?就是:既适合生产的需要,又适合各人的专长,又照顾各人的具体情况(比如,女社员怀孩子的时候和来月经的时候应该分给轻活干;对老弱病残的社员也要尽可能分给适当的活干)。有些劳力弱的人不愿意入社,怕入社以后分给的活干不了;还有些人怕入社后分派工作不公平,或者恐怕自己的专长发挥不出来。没过过集体生活的人有这些顾虑是难免的;可是,看了示范章程草案上的规定,就可以知道,这些顾虑是多余的。
按照示范章程草案的规定,各个队安排一个时期的和每天的生产的时候,必须根据全社的生产计划。哪些事情归哪个队做,哪些土地归哪个队种,哪些土地上种什么庄稼,等等,都是在全社的范围里规划的。合作社给各个队分配工作的时候,要适当地安排,使各个队都能经常有工作。田间生产队有了常年固定的组织以后,在必要的时候,合作社对于生产队的人员、耕畜、农具还可以调整或者临时调动。合作社的主任、副主任等负责工作人员,要经常地有计划地检查各个队和组的工作。社里的领导人员的选举、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和别的许多工作,也都必须在全社的范围统一进行。
给社员个人分活干,甚至还要给每个人指定一定的地段或者是一定的工作,这岂不又成了单干吗?怎样能显示出来合作社集体劳动的优越性呢?要知道,社里把工作分给个人干,和单干大不相同。单干,就是不管什么活都得一家一户自己干。要自己耕、自己种、自己锄,治虫、抗旱还得自己,收割打场又是自己。棉花自己种,麦子、稻子、豆子也是自己种。经营副业,要自己弄原料、自己做,还得自己出去卖。不管自己专长不专长,都得干;不管忙过来忙不过来,该干的时候就只有自己干。给个人分地段,并不是个人想种哪一段就种哪一段,也不是个人想在这地段上种什么就种什么,也不是这地段上的活从耕到收都是一个人干;只是说,分给个人做这个地段上的适合个人做的工作,个人要对这个地段的工作负责。
大家定纪律,大家来遵守
入了社,是不是想干多少活就干多少呢?那可不行。要是谁不想干就不干,合作社怎么能增加生产?示范章程草案规定:社员除了特殊情形(比如老弱残疾等等)得到社员大会许可的以外,都必须做够一定的劳动日。那会不会把人限得太死,要经营一点家庭副业、要走亲戚、要做些家务事都不行?也不是的。社里给社员分活干的时候,一定会照顾到这些。示范章程草案还规定了社员应该遵守的劳动纪律:不无故旷工;劳动的时候听指挥;保证劳动的质量;爱护公共财产。有人不守劳动纪律,就要对他进行教育和批评;如果情节严重,还要给他以处分——扣他的劳动日,要他赔偿损失,撤销他的职务,甚至可以把他开除出社。
有纪律,岂不是不自由了吗?要知道,这些纪律要在制定社的章程的时候经过社员同意,并不是少数人定出来统治多数人的,而是为了保障全体社员的利益。有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单干的时候,遇到灾害就只有挨饿,害了病就只好借债受剥削,哪有真正的自由?入了社,如果大家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就会你妨碍我的自由,我妨碍你的自由,结果弄得谁也不自由。耕畜农具使坏了,大家就都没有了使用耕畜农具的自由。大家都不积极出工,做活做得毛毛草草,减产了,大家就都没有了过好日子的自由。
只有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劳动才是最幸福最自由的劳动。在示范章程草案里,已经为全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设计好了这种集体劳动的轨道的图样。还没有入社的农民,放心地组织合作社,参加合作社,来共同建设这样的轨道吧!已经入社的农民,按照这个图样来铺设集体劳动的轨道,在这轨道上开足火力前进吧!


第2版()
专栏:

杭州通用机器厂的新产品试制工作
本报记者 范荣康
国营杭州通用机器厂五年来试制成功了一百多种新产品,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他们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制成了许多非标准设备,把大量高压空气压缩机、电动的和油压的千斤顶等起重运输机械、牛奶分离器等食品工业机械及其他许多机械设备供应了各个部门。今年,杭州通用机器厂试制成功的成套冷冻机械也已经大量出厂,这种冷冻机械可以制冰,可以冷藏,可以降温,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运输业和民用建筑中都有广阔的用途。现在,杭州通用机器厂正在试制制氧机,这种制氧机试制成功后,可以为我国钢铁工业广泛采用氧气炼钢的苏联先进经验,提高钢的产量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由于不断地扩大新种类产品的生产,不仅日益提高了杭州通用机器厂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且因此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开拓了企业的前途,使这个五年前刚由几个破烂的小厂合并起来的、只能经营修配业务和制造简单的铁木混合机器的工厂,逐渐发展成一个拥有很多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能够独立制造的机械工厂。
为了提高制造水平,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我国机械工业正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杭州通用机器厂的专业方向大体上也已经确定下来。根据专业化的方向来分析杭州通用机器厂现有的产品,那末,方向产品在品种总数中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就是说目前杭州通用机器厂的产品大部分在将来要交出去。另外要大量增加新的专业方向的产品,逐渐向供应成套精密的方向产品的方向发展。这是杭州通用机器厂在加快工业发展进度的新形势底下的一个极其繁重的、也是极其光荣的任务。为了迎接这个任务,杭州通用机器厂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机器工业管理局和当地党委的督促下,对新产品试制工作作了一些检查,提出了一些改进新产品试制工作的措施,这是很必要的。
杭州通用机器厂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新产品试制工作的认识,把新产品试制工作看成是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措施,而不是只从企业的需要来考虑问题,才能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试制和生产新种类的产品。
杭州通用机器厂是依靠为浙江麻纺织厂制造麻纺织机械而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之后,麻纺织机械就滞销了,企业经常处在任务不足的情况下,每年安排年度计划的时候都有整整一个季度以上的生产任务是空白的,需要靠日后的订货来补充。这种客观情况决定了杭州通用机器厂必须积极对待新产品试制工作。但是,由于过去杭州通用机器厂往往只从企业本身的需要来考虑这个问题,当任务不足、急于弥补的时候,往往取消了新产品的试制工作,把新产品试制程序搁置在一旁,不管新产品的技术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急于投入成批生产。一九五三年下半年,杭州通用机器厂任务不足,没有认真进行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就把油压千斤顶投入成批生产了。许多技术问题都集中到成批生产中来,使工作陷于被动。第一批出厂的一千五百台油压千斤顶运到上海使用的时候,不是顶不起来就是顶起来落不下去,再不然就是漏油,不得不全部退货返修。到这时候才发现油压千斤顶的试制中还有四十多个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几乎每一个零件都有毛病,于是重新着手计算材料应力,化验材料成份,一点一点地把技术资料定下来,生产才走上正轨,但是生产周期已经大大推迟了。一九五四年第四季度,杭州通用机器厂又吃不饱了。这时来了一批试制苏式万能锄草中耕机的任务。杭州通用机器厂为了迅速填肚子,就一面试制,一面迫不及待地投入成批生产。当时仓促到这样的程度:哪个车间没有任务就先出哪一部分图纸。锻工车间闲了,设计科就赶锄齿柄的图纸,铸工车间闲了,又赶操纵盘的图纸。设计科的口号是“服从厂的需要,赶快出图”,并且因为赶得快而受到厂里的表扬。可是,每一种机器的每一个零件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零件的图纸都必须从整体来考虑,来审核。中耕机的图纸是一张一张出去的,来不及作这样的考虑和审核,以致错误累累,齿条加工了四百多件,发现图纸有错,全部报废。锄齿柄的图纸因为没有按分装图来审核,到装配的时候发现尺寸、形状和垂直度都有问题,不得不重新加工纠正。
另一方面,只从企业本身的需要来组织新产品试制工作,生产任务不足还不是燃眉之急,劲头就小了。有些车间里的工作人员把试制新产品譬喻为啃骨头,“费的劲不小,却没有吃上几口肉”。今年杭州通用机器厂试制牛奶分离器的计划脱期两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锻工车间忙着赶别的任务,凑产值计划,而把牛奶分离器的工模具锻件挤掉了。由于这种观点的影响,在科室工作中,只要厂长不亲自抓、不日夜督促,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就松懈下去。据今年四月至十月的统计,各个科室月度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平均只能完成百分之八十四左右,而其中完成得好的,还是劳动工资科等工作量比例不大的科室。许多生产技术准备的重要环节都是再三推迟。
杭州通用机器厂认为由于过去一个时期对企业的局部观点批判不够,不能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试制和生产新种类的产品。首先是新产品试制计划脱期的情况相当严重,今年杭州通用机器厂计划完成二十五种新产品的试制工作,截至十一月中旬完成二十一种,其中很多都是脱期完成的。由于新产品不能及时投入成批生产,或勉强投入成批生产,但还是出不了商品,终于影响了产值计划的完成。今年二月计划完成两台氨压缩机的试制任务,实际上到四月才完成一台,使二月份的生产总值亏空五万元。今年六月计划出产二十六台举重二十五吨的电动千斤顶,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出试制结论,不能投入生产,减少生产总值五万多元,使第三机工车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生产能力闲下来。
其次,技术问题的解决把握不大,废品率比较高。有些零件和原件的试制,事先缺乏充分的技术研究,边走边瞧,错了重来,实际上变成单纯的试验。去年为氨压缩机试制球墨铸铁曲轴,先后报废十八根铸件,最后还是失败。今年试制鼓风机上铝铸件的转子,没有从技术上认真研究,铸一炉坏一炉,坏一炉再来一炉,结果是十月份铸工车间的废品率达到百分之十八。
再次,由于试制计划经常落空,不能按期投入生产和废品率高,新产品试制中有一些浪费。去冬今春,杭州通用机器厂试制中耕机迟迟不能成功,车间里零件堆积如山,却出不了商品,一方面影响资金周转,靠银行贷款发放工资,一方面耽误订货,罚款三万多元。
为了克服局部观点,杭州通用机器厂认为必须克服自满情绪,他们觉得过去一方面对新产品试制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不知道任何一种产品,不管构造多么简单,只要是新产品,就一定有对他们说来是新的技术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接受五吨油压千斤顶试制任务的时候,有的车间工作人员说:“油压千斤顶还没热水瓶大,有什么难的?”领导上也没有加以批判,结果栽了跟斗。接受中耕机试制任务的时候,他们说:“中耕机早就造过,这回是驾轻就熟”、“农业机械,粗活”,结果也栽了跟斗。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在接受这些教训的时候,从加工、装配等技术问题上来接受的多,从厂的领导思想,从对新产品试制工作的认识等根本问题上来接受的少。因而事过境迁,某些新产品的技术问题解决了,领导上所看到的往往只剩下一个“新产品试制成功”,“过去不会造的现在会造了”。
根据这些认识,杭州通用机器厂正在改进自己的工作,党内一再检查了骄傲自满情绪,行政上加强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建立了一套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制度,以迎接更大的新产品试制工作。


第2版()
专栏:

公私合营以后的新气象
为国家生产更多更好的丝织品
公私合营西南蚕丝公司所属七个缫丝、织绸和绢纺工厂,今年自制和向私营厂加工的丝织品总产值比一九五零年增加了七十多倍,这些丝绸全部供应国内市场。南充电机织绸厂今年除生产了二十多万公尺丝织品外,还生产了真丝被面、交织缎子被面等新产品。几年来这些工厂还为国家培养了两万多名丝业工人。
公私合营西南蚕丝公司所属七个工厂的生产总值,占全西南地区丝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九十。这些工厂从一九五零年实行公私合营以后,生产很快就恢复和发展起来。各厂今年的总产值比合营第一年提高了将近八倍,生丝产量提高了五倍多。一九五二年以前,各缫丝厂所产的丝还很少达到丙级,今年,已经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丝是丙级以上,其中甲级以上的丝达到百分之四十八。
西南蚕丝公司各厂解放初期负债累累,机器设备破旧不全,没有流动资金,生产十分困难。自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国家抽调了一批行政、技术干部加强生产技术工作,并且逐年贷款给各厂帮助解决缺少流动资金的问题。六年来国家贷给各厂的款项共有七千三百多万元。国家并且在一九五二年投资两百万元,改进各厂生产设备。各厂都先后把落后的座缫车改成了立缫车,增加了锅炉、煮茧、检验、蚕室等许多设备,还将南充电机织绸厂加以扩建。国家同各厂建立了购销关系,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由于国家的全面帮助和各厂的积极改善经营管理,现在各厂的生产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制成两种精美价廉的时钟
上海市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制造厂最近试制成功了两种精美而价廉的时钟——长三针夜光背铃闹钟和坐挂两用夜光钟。长三针闹钟现在已经成批生产,第一批一千只将在十二月下旬全部校准出厂。
长三针夜光背铃闹钟可以在五年内不换零件,使用期限在十年以上。价格比同样质量的闹钟低百分之二十左右。
坐挂两用夜光钟是专为农民设计的,机械结构简单,报时准确,这种钟按照设计也可用十五年左右,成本要比普通闹钟约低一半。这种钟不久也将大量生产。
涌现十位先进汽车司机
南京市公私合营江南汽车公司涌现了十位安全行车二十万公里以上的先进司机。第一大队四小队的十辆汽车,安全行驶了一千一百多天没有出过任何责任事故。司机张春荣和韦昌勇到十二月二十日止,都已经安全行驶二十二万二千公里以上,创造全国个人安全驾驶的最高纪录。
江南汽车公司的驾驶人员,在解放初期对安全行车并不重视,工作态度也不严肃,有时一面驾车行驶一面开玩笑。一九五一年,江南汽车公司公私合营后,中共江南汽车公司总支委员会和工会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安全教育。行政上根据地段情况规定车行速度,并且调整工作时间,保证司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工会干部还和人民警察建立了密切联系,随时了解驾驶人员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为了使司机人员能集中精力开车,工会干部还注意了解驾驶人员的思想情况,并且对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帮助。
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北京市公私合营三星铅笔厂是在一九五四年五月实行公私合营的。公私合营以前,资方为了追求利润,一贯粗制滥造,不愿接受职工们提出的关于生产高级铅笔的建议,一心到外地买便宜的铅芯,甚至断了的铅芯仍要拿来装笔。结果生产的成品不但拉纸、断铅、通芯、开胶,甚至写不出字。销路越来越窄。到一九五三年底,厂里积压的低劣次品价值已经超过全厂资金的总值。
刚公私合营以后,资方不常到厂,公股代表虽然对生产铅笔的技术还不熟悉,但是紧紧地依靠了职工,积极想法改造企业。他们不仅根据职工的意见,添置了制铅芯的机器设备,还盖起了新厂房。同时,又把计划、质量、成本指标交给工人讨论执行。职工们展开了热烈的改进质量的竞赛运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次品率由公私合营前的百分之二十八逐渐降低到目前的百分之四点三。在改进质量的基础上,今年还试制了变色铅笔、玻璃铅笔等新产品,并且研究增加新的规格、花样。铅笔出厂的价格也先后降低了三次。
资本家开始过劳动的新生活
蚌埠市公私合营饴糖厂的资本家已经开始过劳动的新生活了。
在饴糖厂的车间里,可以看到有十个资本家同工人在一道压料、进料和洗料。郑醒民过去是经营颜料批发商业,现在他已经懂得了饴糖车间的机器性能,学会了把原料在桶里搅拌均匀和套浆等生产技术。八个从事管理工作的资本家,现在也逐渐熟悉生产情况,并且积极研究改进生产。如现在担任这个厂副厂长的资本家王文中,他已经研究成功把小麦中的杂物去掉再装糖稀,使每灶糖稀的产量比过去增加百分之三十,同时还提高了糖稀的质量。
公私合营饴糖厂是由原来七个资本家联营的饴糖厂,吸收了十一个转业的批发商业资本家参加,在今年八月间实行公私合营的。这个厂规模小,管理人员多。合营以后,公股代表同资本家协商,根据资本家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适当地安排了他们的工作。其中作副厂长、副课长、销货员等管理工作的有八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有十人。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杭州棉布店里营业员的新态度
杭州市棉布业的职工,过去或多或少的都有“重视大顾客、轻视小顾客”的思想。看到“大顾客”,服务得比较周到;如果东西买得少,态度就比较冷淡。开设在卖鱼桥一带的几家棉布店,经常有农民来买东西,农民挑选得仔细一些,营业员就不耐烦起来,有时甚至连招呼也不打。
可是,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十二月十二日上午,一个农村姑娘和一个农村青年,走进了公私合营鼎泰棉布零售店。他们都要为自己买一件上衣的料子。五十五岁的营业员徐耀灿,就热情地帮助他们挑选起来。他首先拿出一块叫做彩柔格的花布,农村姑娘不中意,他又拿出了康乐格、女线呢(都是花布的名称)、工农蓝布、华达呢等好几种品种。
这两个顾客一共看了十多种布,还是决定不下买哪一种好。假使在实行公私合营以前,有的营业员可能早就不耐烦了。但是,徐耀灿经过在公私合营前后的学习,懂得自己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所以仍旧非常耐心。他指着一块彩柔格说:“这块料子酱色的底子,蓝色的格子,是在农村里销路最好的。”那个农村姑娘怕布身不大牢固,颜色容易褪掉,他都仔细地作了解释。两个顾客了解了这种棉布的性能,也觉得非常中意,就叫徐耀灿剪了七尺,另外,又买了六尺五寸华达呢。
× × ×
十二月二日,有一个顾客来到湖墅公私合营正大昌棉布零售店买了一丈蓝色斜纹布。布已经拣好、量好,并且剪上了一刀,正准备摊开剪断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布边上有一个半粒米大的粗纱头。这样的情况,过去也遇到过。那时营业员发现了纱头,用剪刀剪掉就算了,甚至还不让顾客发现。但是,在实行公私合营以后,营业员沈宝根不是这样处理了。
“这是一个粗纱头,是生产时不当心的缘故。”沈宝根耐心地向顾客解释。“新衣服上有这么一个毛病,自然不大好看。但是,这个纱头在布的旁边,做衣服的时候是可以裁去的。”
顾客起初不大愿意。沈宝根又告诉他:“你不妨先到旁边成衣铺去量量看,如果裁不掉,我们保证给你换。如果恰好剪掉了,那就不必换了。因为这块布已经剪了一刀,你不要,以后要打折扣出售,那就会给国家造成损失。”
顾客听沈宝根的话说得很对。他也知道:棉布零售商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如果这点小毛病不影响衣服的美观,又何必要国家受到损失呢?他立即拿了布到成衣铺去。过了一会,就兴奋地拿回来了。“这个小纱头不会裁到衣服上,我不要掉换了。”
接着,他又买了一丈六尺布,很满意地出了店门。沈宝根也觉得很高兴,因为他改善了服务态度,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又不使国家受到损失。
× × ×
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公私合营五联棉布公司第一门市部显得格外忙碌。一个顾客上来问了一句:
“做一条被夹里要多少布?”
“你的被胎有多少宽?一般的要二幅。”营业员潘鹤龄指着一块有三尺三寸宽的被单布说。
“是八斤重的棉被。没有量过有多少宽,二幅够吗?”
这句话一下难住了老潘。他想:“八斤重的被胎有多少宽,自己心里也没有数。要说保证够用,万一不够怎么办呢?”
顾客看到营业员也不清楚要买多少布,只好失望地走了。潘鹤龄过去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不大在意;但是在今天,他感到特别难过。他清楚地记得在听报告的时候领导上说过:“棉布业实行公私合营以后,企业性质改变了。职工们应该向国营公司的营业员学习,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如今,消费者不能满意地买到需要的东西,这怎么行呢?
以后,潘鹤龄想了一个改进的办法。他到百货公司去把各种被胎的长度、宽度都记下来,贴在柜台里边。这样一来,消费者来买被单布,一查就能知道要几丈、几尺,再不会空着手回去了。
公私合营五联棉布公司第一门市部,前几天又派了几个营业员到国营百货公司去学习先进经验。回店以后,就讨论提出了六条改进工作的建议,准备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