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纠正建社中执行阶级政策的偏差
纪希晨
秋收前后,四川省资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有了蓬勃的发展。运动虽然一般是正常的,但是不少地区在建社中没有认真执行党的阶级政策,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新建社的质量。
在建社中,有些乡村工作人员没有对社员的政治情况进行周密的审查,以致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混进了合作社。人民村的工作人员为了一下子赶过别的村庄,建社的时候,不仅不审查社员的政治情况,而且错误地提出“不漏掉一户”的口号,结果,一个刚刚成立起来的合作社吸收入社的地主、富农、反动会首等竟占全社农户的百分之十二以上。这些人在社内惹是生非,趁机造谣破坏,使刚刚建立的农业合作社就面临着垮台的威胁。
有些工作人员,仍然认为贫农“人瘦、牛瘦、地瘦、猪瘦”,怕贫农多了显示不出合作社的优越性,不仅不依靠贫农办社,而且继续排斥、限制贫农入社。鱼溪乡就有四十八户坚决要求入社的贫农,被拒绝吸收入社。许多贫农既然被排斥在社外,已经入社的贫农,在合作社领导骨干中当然也就占不上优势。这个乡一百二十七个社务委员中,贫农只有十五人。因此,在处理耕牛、农具、投资等具体问题的时候,损害了贫农的利益,使富裕中农占了贫农的便宜。在这个乡里,折价入社的五十五条耕牛中,凡是贫农用国家贷款伙买的耕牛,一般都比市价低百分之十,而中农的牛一般都较市价高百分之十左右。富裕中农曾国清的耕牛折价一百元,已经基本合理了,但是因为他多次大闹,结果又添了十元;付款期未到,社委们就提早从贷款中付给了他一部分。贫农杨世能等人伙买的耕牛,社里只折价五十元,竟比市价低百分之四十二还多。
在建社中,也发生了强迫富裕中农入社的现象。中共球溪区区委副书记,为了强迫富裕中农入社,擅自规定富裕中农不入社,就不准进糖房生产(当地盛产甘蔗)。鱼溪农业合作社副社长陈国全召集富裕中农何秉银等,威胁说:“今年不入,明年也跑不脱!”四户富裕中农就这样被吓进了社。新建立的中华农业合作社的四十六户社员中,被强拉入社的十五户富裕中农,其中有十三户现在已经提出要求退社,在这个社里,死牛、卖猪等破坏生产的现象也发生了。
类似上述情况,在全县基本合作化的三分之一的村庄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除了建社中没有深入宣传党的阶级政策,不少干部对于党的阶级政策还缺乏统一的全面的了解外,主要是一部分经济地位上升了的党员干部,受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阶级观点模糊,看不见贫农办社的积极性和力量。鱼溪乡六十二个党员中,瞧不起贫农、不相信依靠贫农能办好社的有三十九个。共和村共产党员周从书在建社中,排斥十二户贫农入社,他对支部说:“这些人尽是穷鬼,入社又不积极,连生产队长也找不出一个,建起社来也办不好,要是一定叫他们入社,我不当社长都要得。”有的乡支部中,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一部分富裕中农成份的党员没有很好接受党的教育,对于党所领导的合作化运动有严重的抵触情绪,阻碍了党的阶级政策的正确执行。如原艾家乡三十四个党员中,新、老富裕中农成份的党员就有十四人;六个支部委员中,新、老富裕中农成份的党员四人。基层干部中,十六个乡村主要干部,新、老富裕中农即有九人。这个乡在建社的时候,挑选为办社骨干的多是富裕中农。十七个正、副社长中,就有九个是富裕中农。因上升到富裕中农而思想落后的党员刘仙华,自从被选为副社长以后,就很少管社的工作。社员叫他开会,他却说:“光开会,未必就不吃饭了。”党员李荣森家庭是老富裕中农成份,入社以后不积极工作。党支部三次通知开会,他都拒绝参加。支部书记批评他,他竟说:“我从娘肚子里出来,就没有像入合作社这样饿得皮黄肌瘦的。”对党采取完全对立的态度。另外,基层组织中领导成份不纯,也是不能正确执行阶级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鱼溪乡二百三十三个党员、行政干部和社务委员中,混入的阶级异己分子有七人。其他政治面目不清的有六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二点五多。何述章过去是地主恶霸的狗腿子,混入党内以后,包庇土匪、放走恶霸。合作化运动中,他又破坏党的政策,打击贫农入社情绪。
为了纠正建社中执行阶级政策的偏差,中共资中县委正结合整顿、巩固合作社的工作,普遍开展了整党、整团工作。对阶级立场模糊、受富农思想影响的党员干部,进行了自我揭发和批判。对混入党内和合作社的地主、富农分子和其他政治面目不清的分子,坚决地进行了清洗。对富裕中农占据领导优势的农业合作社,也分别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组,增加了贫农骨干。


第3版()
专栏:

民主德国的优秀影片“战胜黑夜”
叶遥
编剧:古尔特·斯德恩、让纳·斯德恩
导演:兹拉达·杜多夫翻译:胡伯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发电影制片厂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复制
德国法西斯主义者早在十年前就被歼灭了,历史已经严峻地给希特勒作了结论。在德国的东半部,阳光普照着大地,人民已经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当他们用双手建设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们没有忘记希特勒统治德国的十二年中的黑暗和恐怖;他们更没有忘记那些在黑暗年代里,为了反对侵略战争、争取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影片“战胜黑夜”,就是献给那些对祖国、对人民作出光辉贡献的英雄们的颂歌。
“战胜黑夜”所描写的时代,是德国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时代。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取得政权后,代表德国垄断资本利益的法西斯主义者为了巩固他们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妄图实现夺取世界霸权的梦想,一方面用最恐怖的残酷手段,镇压本国人民的反抗运动,大批地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人士,把德国变成一座阴森的人间地狱;一方面在欧洲燃起了战火,使亿万人民陷在战争的灾难里。德国共产党从希特勒上台的第一分钟起,就向人们明确指出“希特勒就是战争”的真理。但是,在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了解的。有的被法西斯的欺骗宣传所蒙蔽,对希特勒存有幻想;有的只关心眼前的个人利益,看不见希特勒设下的陷阱;有的在黑暗面前吓破了胆,投降叛变,成为可耻的罪人。……影片多方面地、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情况,写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教训下的觉醒和变化,热情地赞颂了德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德国共产党人的反法西斯斗争。
影片的主角汉斯,是无数坚贞不屈的反法西斯战士中的一个。这个在时代的风暴中奔走驰骋、向敌人作无情斗争、最后英勇牺牲了的共产党员,是影片成功塑造的英雄形象。影片一开始便在十分复杂、尖锐的政治斗争中,表现了汉斯的性格。从“卐”字旗第一天出现在楼房上、纳粹党徒开始在汉堡街头横冲直闯的时候起,汉斯就领导着德国共产党汉堡——巴伦贝科区委员会,对法西斯展开斗争。传单像雪片一样散发到工厂,发动罢工的工作在进行,工人群众在集会,汉斯在演说。但是,他号召工人“用罢工反对希特勒”的声音,在当时的工人群众中并没有得到回响,人们冷淡地走掉了。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实行破坏政策所造成的。多年来,他们在工人中制造分裂,制造纠纷,使许多人麻痹了,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了信心。社会民主党的叛变行为使罢工遭到失败。汉斯在失败面前没有灰心,他更英勇地投进日益激烈的斗争中。
影片描写汉斯揭露法西斯分子纵火烧毁国会大厦的阴谋的场面,是非常动人的。德国国会大厦失火事件,是法西斯分子一手制造的毒辣阴谋,这个阴谋的目的是想要扼杀德国共产党,想要窒息德国工人阶级的声音。这是希特勒上台不久向德国工人阶级发动总攻击的信号。法西斯分子诬指共产党人为放火者。汉斯在纳粹警察严密监视的群众大会上,不顾警官的恫吓,不顾纳粹警察的袭击,勇敢地一针见血地在群众面前揭穿了敌人的阴谋。他说,“只要德国有共产党存在,……他们的阴谋就实现不了,反希特勒的斗争就不会停止!”汉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说的话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德国共产党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反对希特勒的斗争。汉斯虽然在集中营里被监禁了七年,但牢狱生活并没有挫折他的斗志。出狱后,秘密警察一步不离地监视他,威胁他,但是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变得更沉着、更机警了。影片真实地描写了汉斯在十分险恶的环境里,怎样把分散活动的共产党员们组织起来,把关系着全德国斗争命运的汉堡和柏林之间的联系连结起来,号召人们“不给希特勒做工”、“不给希特勒卖命”、“打倒侵略战争”的传单从工厂散到街头,从后方传到前线。他的眼睛总是望着未来,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当希特勒占领了半个欧洲,纳粹分子不可一世的时候,他看见的是希特勒的濒临覆灭;当他的同志艾里赫为街上欢呼“希特勒万岁”的声音而烦恼的时候,汉斯想到的却是怎样争取那些暂时跟着希特勒游行的人,一同来建设新的德国。汉斯对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充满乐观的斗争精神,像黑夜的火光一样,鼓舞着人们前进。苏联红军将要打进德国境内的时候,由于叛徒艾吉的出卖,汉斯被捕并被判处死刑。汉斯在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斗争。他在法庭上所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使敌人发抖,他对审判者作了审判。
影片不但在上述尖锐的政治斗争中突出地描写了汉斯的性格,而且也在他的家庭生活的描写中丰富了他的性格;并且对汉斯的妻子、共产党员盖尔达的形象也作了成功的刻划。影片巧妙地把最紧张的政治斗争和充满温暖的家庭幸福结合在一起;把汉斯在对敌斗争中的坚强英勇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溶合在一起;把盖尔达在政治上认识明确、坚定,经得起严重考验的刚强的品质和她对丈夫的女性温柔结合在一起。汉斯和他的妻子彼此深切相爱,他们更爱他们的儿子彼得。为了伟大的事业——打倒希特勒,把德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冒着随时有可能被杀的危险,自觉地参加斗争。汉斯的牺牲,虽然使盖尔达很痛苦,但她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她经得住考验,并且变得更坚强了。影片对汉斯和盖尔达的深厚爱情和伟大的同志爱,表现得非常协调。这不仅使汉斯的形象更丰满,更亲切,而且盖尔达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扮演汉斯的演员维廉·考赫—浩格和扮演盖尔达的演员海尔格·戈林所创造的形象是深刻动人的。维廉·考赫—浩格的纯熟、朴素、含有内在力量的表演,使汉斯的形象很鲜明。海尔格·戈林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代表很有觉悟的德国现代妇女的形象。
影片对另一个共产党员艾里赫的形象,以及对在反对希特勒斗争中有着各种不同想法的人,例如不关心政治的罗特捷、拥护希特勒的格洛比格太太、叛徒艾吉等人物,都作了很好的描写。
艾里赫是汉斯的忠实的战友。他的妻子罗特捷年轻漂亮,他们彼此相爱。但是,罗特捷不了解艾里赫对希特勒进行斗争的意义,她害怕、埋怨,她把艾里赫因反对希特勒而失业的不幸,归咎于那“倒霉的”“该死的”政治。她把个人的家庭幸福完全和政治斗争对立起来。她希望艾里赫放弃斗争,过“平静”、“安适”的生活。由于罗特捷有这种稚气、错误的幻想,她经受不起严重的考验,艾里赫被捕进集中营后,她痛苦,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终于背叛了她和艾里赫的爱情,同叛徒艾吉生活在一起了。她想以此来逃避掉那“该死的政治”。但是逃掉了没有呢?影片用真实的生活作了回答。
原先是共产党员、在希特勒恐怖统治面前吓破了胆的艾吉,在斗争刚开始的时候便脱离了党,他用“给自己积蓄一些力量,等到斗争真有些意义的时候我再干”为借口,掩盖他卑鄙的贪生怕死的个人目的。他最初好像还可以夸口“洁身自好”,还可以躲在“我不反对他们(指法西斯),可是我也不能给他们当特务”的自制外壳里自我“安慰”,但是,当秘密警察三番五次威逼他,用监狱、拷打粉碎了他的外壳的时候,他的卑鄙的灵魂便暴露无余了。他为了保住自己可耻的生命,出卖了汉斯、艾里赫等人,终于堕落成犯罪的人。影片无情地鞭笞了这个叛徒的龌龊灵魂,并表现了罗特捷所追求的幻想的破灭,她逐渐觉醒,同革命者站在一起。罗特捷虽然有种种糊涂错误的想法,她却不是一个坏人。当她从艾吉嘴里听到汉斯、艾里赫等人被出卖的时候,她痛恨艾吉的卑鄙行为,马上跑去通知艾里赫逃走。影片作者怀着满腔热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对罗特捷不关心政治的错误思想作了生动有力的批判,并对这个普通的善良的人的巨大变化作了真实的表现。
影片描写的格洛比格太太,是一个遭受惨痛教训后而初步有所醒悟的人。她最初反对别人乱挂旗子,不管是共产党的或是希特勒的。她认为不过问政治“才最安全”。但是,当她的已经失业四年的丈夫在法西斯一个军火工厂找到工作、每月可以拿二百八十个马克薪金的时候,个人的眼前利益把她变成希特勒的忠实拥护者。她拥护希特勒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儿子战死在国外,住宅被炸毁。她的所谓“幸福”完全被毁灭了。她从自己的生活遭遇中体会到了希特勒意味着什么。
“战胜黑夜”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仅描写了德国共产党领导德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概括地表现了希特勒统治下普通人民的觉醒过程。它的反对侵略战争、争取和平的强大声音,不仅鼓舞着正在为争取德国统一而斗争的德国人民,而且也鼓舞着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中国观众。


第3版()
专栏:

自决权是保卫基本人权的先决条件
王铁崖
人民和民族自决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对于促进民主发展、发展国际合作和增强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之一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同时又规定,“为造成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和平友好关系所必要之安定及福利条件起见,联合国应促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第五十五条)。这一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宪章第十一章“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之中,另一方面又被确定为宪章所规定的国际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
联合国自从第三届大会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通过“人权宣言”以后进而进行讨论和草拟“人权公约”的工作。在讨论和草拟工作中,“人权公约”应否规定自决权,一直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最近,到了这一届联合国大会,这一问题引起很大的争论。经过八个星期的激烈辩论,联合国大会社会、人道及文化委员会终于打破一些反对自决权的国家要求延期讨论自决权整个问题的阻挠,于十一月二十九日以多数通过了以下述规定为内容的自决权条款:“一、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决权。依靠这个权利,它们自由地决定它们的政治地位,并且自由地从事它们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发展。二、各个民族可以为了它们自己的目的、在不损害以互利原则和国际法为基础的经济合作中产生的任何义务的情况下自由地处理它们的自然财富和资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剥夺一个民族自己的生存手段。三、参加公约的所有的国家——包括那些负责管理非自治的和托管的领土的国家在内——必须促进自决权的实现,并且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尊重这种权利。”
自决权的辩论在这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成为殖民主义问题的全面辩论,是这一届联合国大会的一个特色。辩论的结果,殖民国家反对自决权的阴谋遭到失败,自决权条款已经被确定为“人权公约”草案的一个主要部分,这是反殖民主义运动所取得的一个重要胜利。这样的胜利无疑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维护国际法上促进和平和正义的基本原则,是有意义的。
在辩论中,殖民国家的代表不断地提出一些理由,反对在“人权公约”中规定自决权;他们曾经企图从所谓技术、方法和法律各方面反对“人权公约”的自决权条款。他们认为,自决权不是人权,因而没有在“人权公约”中加以规定的必要;他们认为“人民”、“民族”、“民族自决”没有确定的意义,不能规定在具有拘束效力的公约里;他们认为,在“人权公约”中规定自决权会引起不同的解释,就将造成同“母国”分离的运动;他们还认为,“人权公约”的自决权条款将影响非自治领土的人民同管理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对管理的国家的歧视。这些理由显然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这样的狡辩只能不断地暴露殖民国家的一个目的:根本反对自决权,顽固地要维持它们对于殖民地的统治。
所谓自决权不是人权的论点,完全是殖民国家在殖民制度面临最后崩溃的时候所作的骗人的说法。在联合国内外叫嚷着反对自决权的美国代表们完全忘记了他们的祖先曾经为着要求自决和反对殖民统治而进行斗争,从而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宣言”,就肯定美国人同英国分离的权利;同时,还写道:“一切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均享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从人们中建立起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正当的权力是由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若某一政体不利于人民,则人民有权将其改变或废除,并根据这些原则建立新政府,同时依照他们认为最适于实现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形式组织机构,我们认为凡此种种都是不言而喻的。”“独立宣言”这样鲜明的宣示难道不是很清楚地指明自决权是殖民地人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一切基本人权的基础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由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自决权的要求更成为世界各民族人民的普遍要求。还在十月革命以前,斯大林就指出应当“促使一切交战国在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原则下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列宁亲自签署的“和平法令”正是在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缔造和平的伟大号召。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激起了人民和民族自决的要求。所谓“大西洋宪章”就不得不提出“尊重一切人民选择其生活所在之政府的形式之权利”。由于历来主张人民和民族自决的苏联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力量,这个联盟的行动纲领更不能不包括这样一点:“各民族有权按自己意志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早已抛弃了民族自决口号的资产阶级国家在各民族人民的一致要求下不能不虚伪地承认民族自决的权利,但是,一旦民族自决权的要求威胁到它们的殖民统治的整个基础,它们就立即撕下假面具,露出帝国主义的本色,公开地反对民族自决权和反对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了。
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本来是十分明确地肯定了人民和民族自决权的。值得指出,在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上,由于苏联代表团提出的四项修正建议,四大国所提出的宪章修正案包括了对于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权的承认。这样,在最后通过的联合国宪章中,自决原则就成为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和为联合国促进尊重和遵守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根据,并使自决原则贯穿着联合国宪章第十一章“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和第十二章“国际托管制度”的各项规定之中。现在把自决权条款包括在“人权公约”之中是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的。“人权公约”中自决权条款是把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人民和民族自决的权利更具体地加以规定。如果说自决权不是人权,或者说“人民”、“民族”、“民族自决”没有明确的意义,那就不仅是反对“人权公约”的自决权条款,而且是根本否认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的效力。的确,正如殖民国家代表所说的,自决权条款会帮助殖民地脱离“母国”而取得独立。但是,联合国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如伊拉克代表所指出的,“就是帮助殖民地人民取得独立”。也的确,自决权条款在负责管理非自治领土的国家同其他国家作了区别(即殖民国家的代表所谓对于管理的国家的“歧视”)。但是,这种区别难道不正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明文规定吗?
殖民国家的代表们之中竟然有人认为,自决权是一种“奇怪的”国际法的观念,同时认为这个关于自决的条款可以推翻国际法的传统观念。这种惊人的说法表明这些代表对于国际法的完全无知,或者应该说他们为着替殖民统治做辩护,故意要根本抹煞国际法。应该指出,早在近代国际法的初期,就有不少的国际法学者提出人民自决权的原则。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国际法学者佛兰西斯卡斯·得·维克多利亚就曾在他的著作中勇敢地为着美洲当地人民的自决的权利进行辩护。如果所谓“国际法的传统观念”是指帝国主义的“国际法”观念,自决权当然是“奇怪的”。但是,如果不是替殖民统治做辩护,任何国际法学家都能看到自决权正是现代国际法的主要部分:作为国际法的中心问题的国家主权是以民族主权为基础的,而民族主权是以自决权为内容,也就是各民族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权利。现在,谁都不能不承认联合国宪章是重要国际法文件之一。联合国宪章关于自决权的条款难道推翻了国际法的传统观念、是“奇怪的”国际法的观念吗?
反对殖民统治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人民和民族自决已经是普遍的要求,自决权就不能不在现代国际法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早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在罗马召开的第四届“法律为和平服务”大会就曾经通过一个决议,肯定:“人民自主的原则,以及由此而生的人民对于自己内政至高无上的和有效的管理权,民族自决权的原则,以及由此而生的脱离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并不包括脱离的义务。”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美洲民主法律工作者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也曾经通过决议,决定在美洲人民的面前重新确定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人民自决的原则。世界各国的民主法律工作者召开各次会议所通过的关于人民和民族自决的决议正是反映着全体进步人类的法律观念。
无疑地,今年四月,亚非二十九个国家在万隆召开的会议对于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和人民自决的原则给予极其有力的支持。万隆会议所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庄严地宣布:“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万隆会议所通过的关于人权和自决的决议又明确地规定:会议“完全支持联合国宪章中所提出的人民和民族自决的原则,并注意到联合国关于人民和民族自决权利的各项决议,自决是充分享受一切基本人权的先决条件。”这些文件构成关于自决权的重要国际法文件,成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和民族自决要求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对国际法的民主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在这一届联合国大会中,自决权被确定为基本人权之一,而且是一切基本人权的先决条件。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符合万隆会议的决议,也是符合世界各民族人民的要求的。当然,殖民地人民争取自决权的要求,还会遭到殖民国家的无理阻挠和疯狂反攻。为了争取更有效地实现人民和民族的自决权,还必须进行坚决不懈的斗争。


第3版()
专栏:

阿富汗
陈汝厚
阿富汗王国位于中央亚细亚的西南部,面积六十五万方公里,人口一千二百万人。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绝大部分居民信奉回教。
在过去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阿富汗是伊朗及中亚细亚封建帝王争夺的目标。一七四七年,阿富汗各部族人民起义,驱逐了伊朗侵略者,建成了国家。但是,十九世纪初,阿富汗又一再遭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并在一八七八年强迫阿富汗订立不平等条约。到一九一九年,英国发动了第三次侵阿战争。这一次,阿富汗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得到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支持,同时英国干涉军在苏维埃国家遭到失败,因此英国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承认阿富汗独立。
阿富汗是君主立宪国家。现在的国王是穆罕穆德·扎希尔。根据阿富汗的宪法,立法权属于由国王、参议院及国民议会所组成的国会。参议院有由国王任命的任期终身的议员二十五名;国民议会规定有议员一百七十二名,由选举产生。
阿富汗的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地下蕴藏有金、银、石油、煤、铜、铁、锡、铅、石棉、锌、铬等大量的矿产。阿富汗还蕴藏有巨大的水力资源。
阿富汗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和牧畜业。农产品以谷物、棉花和油料作物为大宗。阿富汗的牧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第二位。牧民约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畜产品占总输出的百分之八十。
一九一九年阿富汗独立后,在国内采取了一些社会改革措施,废除了内部关税,剥夺了贵族的国税征收权,收回了教会组织的土地。但目前全国土地的近百分之八十仍集中在贵族、地主和商人手里。
阿富汗的经济和民族工业刚开始有一些发展,就遭到外国垄断资本的打击。现在阿富汗全国共有纺织、轧棉、毛织、火柴、皮鞋、制糖、水果罐头等工厂七十多家,城市工人十五万多人。工业品的需要大部分依靠进口。
阿富汗各民族很早就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独立以后,阿富汗逐渐发展了近代教育。一九三二年创办的喀布尔大学,包括医学、文学、数学、理学、法律等六个部分,它是阿富汗的主要文化中心,现有学生七百五十人。
阿富汗政府执行着独立和平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是以同其他国家建立善邻关系为基础。一九五四年四月,阿富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纳伊姆汗表示,阿富汗支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阿富汗曾一再表示反对美巴军事同盟和巴格达条约。阿富汗和其他国家一起,积极参加了有二十九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阿富汗外交大臣在今年五月初参加亚非会议返国途中曾着重指出,阿富汗“希望同亚非各国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有良好的关系”,主张加强亚非各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在联合国会议上,阿富汗积极支持许多有利于维护和平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建议。
中国人民和阿富汗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友谊。从汉代以来,我国人民就和阿富汗各民族不断接触,互相交流经济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阿富汗外长在一九五○年一月致电我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合法政府。一九五五年一月中阿两国正式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阿富汗和它的邻邦苏联,一向有着密切的友谊。一九一九年五月,苏联政府在阿富汗宣布独立后不久,便承认了阿富汗的完全独立。一九二一年二月,苏阿两国缔结了一项友好条约,并建立了外交和通商关系。一九二六年两国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巩固了阿富汗和苏联的友好关系。一九四六年六月苏阿缔结新国界协定,根据新国界协定,苏阿国境线不再像一八七三年协定所规定的那样沿阿姆河左岸划分,而是沿河的中心线划分,这样就使阿富汗政府有权利用阿姆河沿岸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地方作航行和灌溉之用。喀布尔报纸评论这个协定说:“这是苏联对我们亲爱的国家善意的最好证明,我们完全支持这个协定,并衷心地感谢苏联政府。”
苏阿两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就为阿富汗工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援助。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发生世界经济恐慌时期,世界市场价格猛跌,苏联根据双方互利原则对阿富汗的出口给予了公正的价格,使阿富汗免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灾难性的影响。在一九三六年、一九四○年及一九五○年两国先后订立了多次贸易协定。苏联同阿富汗的贸易额近年来不断增加。在阿富汗发展近代经济的努力中,苏联提供了许多技术上和财政上的帮助,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阿富汗在康都士城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清棉工厂。苏联还在帮助阿富汗建设两个设有机器装备的谷仓,一个面粉厂,和一个机器面包厂。这些工厂使阿富汗有可能改善对居民的面包供应,并建立起国内的谷物设备。为了减轻偿付这些机器装备的困难,苏联无私地对阿富汗提供了三百五十万美元的低利贷款。一九五四年十月,苏阿两国签订协定,由苏联贷款二百一十万美元给阿富汗铺筑喀布尔市街。同年十一月,双方又签订了一项贸易议定书,根据这项议定书,苏联将供给阿富汗石油产品、五金、糖、棉织品、汽车机器和其他物品,苏联将从阿富汗输入羊毛、棉花、皮革、干果、油料作物种子等。今年以来,两国先后签订了关于交换邮包协定及关于双方一切货物自由运输条约。阿富汗报纸指出:这些协定既有助于促进阿苏之间的亲密友谊,又能促进阿富汗经济的发展。在苏联技术援助下建设的阿富汗柏油和混凝土混合工厂,已在今年五月开始生产。
苏联和阿富汗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发展。一九五三年底,阿富汗代表团访问了苏联。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以苏联科学院院士弗·弗·塔利津为首的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到阿富汗作友好访问。
苏联和阿富汗两国之间的这种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增进,完全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友好合作基础上。它们对增进苏阿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国际和平合作都有重大的意义。现在,苏联领袖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到阿富汗进行友好访问,它将大大推进苏联和阿富汗的友谊关系,并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第3版()
专栏:

文化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开展工矿文化艺术工作的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今年十月间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厂矿、工地、企业中文化艺术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工矿文化事业是国家整个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工会组织必须坚决贯彻统筹安排的方针,逐步地将工矿文化事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为此,政府文化部门今后应该及时邀请有关工业部门和市政建设部门等,协助工会组织研究制定工矿文化事业发展计划。
根据统筹安排的原则,指示指出:今后工会系统文化事业的建设,应该明确以厂矿、工地、企业的工会基层组织为重点,应该有计划地发展工会基层的电影放映队、俱乐部和图书阅览室等事业,大力开展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艺术活动;至于其他专业的文化事业如剧场、影院、职业性的剧团和文工团等应不再发展。工会系统文化事业的活动,原则上以工会基层组织、工人集中区和工人宿舍集中区为基地。
指示指出:厂矿、工地、企业中的职工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是向职工群众进行时事、政治宣传、培植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辅助专业文化艺术团体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日常文化生活需要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于职工业余文化艺术活动的方针,指示作了明确的说明:应当努力配合当前的政治任务,贯彻正确的思想内容,特别要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斗争,以达到对职工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但同时必须注意健康的娱乐性。职工业余文化艺术活动应坚持贯彻业余、自愿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防止妨碍生产或向职业化发展的偏向。在活动方式上,必须适应厂矿生产的特点,照顾多数职工的喜爱,力求丰富多样。在活动内容上,既要反对不问政治、低级趣味等错误和缺乏教育意义的缺点,也要反对抹煞文艺特点、机械地结合生产的错误和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缺点。应该鼓励和辅导职工的业余创作。
指示上要求:政府文化部门及所属文化事业单位、文艺团体,必须加强为工人服务的思想,加强对职工业余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辅导工作,加强对演唱材料的创作、编选、出版和供应工作,应当特别重视发掘和培养职工群众中的创作力量,编选和推广工人中的优秀作品,并可适当举办职工业余创作的评奖。各国营剧团、文艺团体、音乐工作组、美术工作室、文化馆,应将对职工业余文化艺术活动的业务辅导工作列为自己的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文化部门并可组织有条件的民间职业剧团参加这项工作。指示还指出:工会基层组织在开展职工业余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中,要主动地争取厂矿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
关于调整和整顿现有工会系统的文化事业,指示说:凡在一个市内的各产业工会的电影放映队(铁路和第二机械工会的在外),应该逐步由市工会统一领导;应当逐步地分别固定在工矿区和工人集中区。工会系统的现有职业性的剧团和文工团、队,应由省、中央直属市一级工会联合会加以调整和整顿,今后不再发展。政府文化部门应当将工会系统的文工团、队列入国家文化事业计划以内,在业务指导、训练干部、观摩学习、供给材料等方面主动地和积极地负起责任来;同时应有计划地组织剧团到厂矿、工地、企业中为职工群众演出。工会经营的剧场、影院和具有剧场、影院性质的区域性的文化宫、俱乐部,今后不再发展;现有的这类机构,由政府文化部门协助并且通过工会组织根据各别的情况和需要,加以合理安排,按照企业化方针和政府统一规定的制度加以经营,并将这类机构和它们的工作列入当地整个文化事业计划和文化工作计划以内。工矿地区和工人集中区的文化馆,应当贯彻面向厂矿,面向职工,同时适当地满足当地居民需要的方针。大城市的区工会俱乐部今后不再发展,其中有的同当地文化馆重复,而文化馆又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应当由工会组织会同政府文化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把它们和文化馆合并;如果暂时还有存在必要的,二者应该在工作上密切配合。政府文化部门所属公共图书馆和有条件的文化馆图书室,应当协助工会建立工会系统的图书阅览机构,并在业务上给以辅导。各地新华书店应当主动地配合厂矿中的中心工作和各种文教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厂矿中的书刊发行工作。
指示的最后部分强调地指出:为了有效地贯彻工矿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措施,必须大力加强和健全政府文化部门和工会组织对工矿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今后必须将协同工会组织开展工矿文化工作列为主要任务之一,各中央直辖市、省辖市文化部门并应以此为工作的重点,省级文化部门亦应以一定的领导力量放在工矿文化工作上面。工会组织应积极地建立和充实文化工作的各级主管机构,以逐步加强工会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当建立必要的联系工作的制度,必要时并可采取适宜的方式建立一定的联系工作的机构,以加强相互间的联系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