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五亿农民的方向
——记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三户贫农坚持办社的经过
  李凯 庆琛一
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说:“河北省有一个很小的合作社只有六户,三户老中农坚决不想再干下去,结果让他们走了;三户贫农则表示无论如何要继续干下去,结果让他们留下,社的组织也保存了。其实,这三户贫农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一切个体经营的农民,终归是要走这三户贫农所坚决地选择了的道路的。”
毛主席在这里所说的,就是安平县南王庄贫农王玉坤、王小其和王小庞举办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十一月二十一日,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访问了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这个村子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新的气象:清晨,三五成群的男女社员们,冒着阵阵冷风抢扫树叶,他们正在为冬季积肥做准备;傍晚,从四面八方耕地回家的农民,在一条窄长的街上,形成了长长的行列。他们在相互询问着一天的生产成绩。这村的干部告诉我们:
“最近有二百多户个体农民报名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为了争取明年的丰收,开展了带熟地入社运动,到明天(二十四日)四千七百亩白地就耕完了。可是,去年我们村却让大雪封住了五百多亩生地呢?”
“听毛主席的话,走玉坤他们走的道路,参加合作社,办好合作社”成了这村农民的中心话题。入社的农民都那么喜气洋洋,露着笑脸。村建社筹备委员会的干部,有的在和社员商量着评议农具,有的翻着账本规划土地。党的支部书记王米贵对我们说:“你们春天来,一定看不到这种情况,那时,不少富裕农民闹退社,生产可不带劲啦!这会小社合并成大社,退社的农民又回到社里来了,生产可变了样子……”
短短的一年里,南王庄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
一九五四年秋天,河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就到来了。安平县南王庄原来只有三个小社,当时迅速地建成了两个中社和六个小社。参加社的户数,由二十一户增到了二百六十四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贫农王玉坤(党员)、王小其、王小庞,表现了高涨的社会主义热情,他们带头入社,想尽一切办法把社办好。但有些参加合作社的富裕农民是想到社里来找便宜,他们表面上积极,却不是真心办社,他们暗中有个人的打算。当时支部书记王文章(上中农)不按党的政策办事,只代表了富裕农民的利益,在他所领导的中社里,十四个队干部,就有十个是上中农。贫农王玉坤、王小其和王小庞就参加到他们这个社里。社刚刚成立,社员们根据大部分社员有牲口、有饲草的情况,决定社员的牲口折价归社。有牲口的贫农和下中农社员,在一个下午,就带头把自己的牲口牵到了社里。王文章等富裕农民却不把骡子牵到社里来。这还不算,社干部们还提出让带牲口入社的贫农、下中农把全部饲草都交到社里,调剂给草少的队
(草少的队是自留骡子多的队),留下骡子的富裕农民,却留下百分之三十的草。王玉坤和别的贫农社员向王文章等这种代表富裕农民利益、损害贫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王文章一提出骡子不入社,玉坤就找王文章说:“富裕户的骡子不入社,让贫农的牲口给种,这叫什么道理?”王文章一看不妙,偷偷地把骡子卖掉了。为牲口的饲草问题,王玉坤又质问社干部:“入了牲口的还得多拿草,不入牲口的倒少拿草,你们光为富裕农民打算,为什么不想想贫农?”王文章狡猾地说:“这是互助友爱。”玉坤问他:“让贫农拿草时讲友爱,贫农缺粮吃,为啥不让富裕户讲友爱?”说的王文章无话可答。社里的党员干部,不光没有检查自己的资本主义思想,有的甚至不干工作(如王文章),有的就打击王玉坤。在王玉坤死了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们向县委反映王玉坤工作消极、挡党的政策(就是指不执行他们少数党员干部损害贫农利益的意见)。在有县委派人参加的支委会上,玉坤揭露了他们这种丧失阶级立场的错误。他们打击王玉坤的计划失败了。
到今年春天,一些富裕农民不积极生产,还到处散布谣风:“社不能再办下去了!”“办社影响生产啦!”“划小社吧!划小了就能办了!”但这个社里的许多贫农、下中农都决心办社,问题是需要改造党的支部,需要树立贫农在社里的优势。不过,到这村领导整社的干部,听了少数富裕农民的意见,就草率确定把这个中型社以队为单位划分成了七个小社,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和中农王振槐、王振福、王洛合共六户划为一个小社。三
领导整社的干部,满以为划分成小社就可以办下去了。同他们的愿望相反,小社里闹退社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发生。原来有些富裕农民,并不是真心办小社,他们的企图是“大社化小,小社化了”。生产队长王文双(上中农),在没有划分小社以前,曾向整社干部保证:只要划成小社,我保证能领导好。果真划成小社了,他又借口干不了,让社员们重新选社干部。不少社员打算选李五
(党员)当社长,他却让社员们选思想落后的王旦旦。王旦旦不会领导,有事王文双又不管。不久,这个社就垮台了。
在上中农嚷嚷退社的时候,一部分党员、团员和贫农中的积极分子,继续沿着党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走在这个队伍的最前列。当时,在王玉坤社里,两条道路的斗争也在猛烈地进行着。合作社在社员王振槐(上中农)的地里种着四亩八分麦子,长得很是出色。王振槐每逢走到地边,就打起了小算盘:六户里只有这几亩好麦子,和贫农们在一起办社,真是吃亏。他一看到有的小社垮了台,就同另一户社员王振福(中农,他的兄弟)商量退社,中农王洛合看到有两户退社的,也提出退社。王玉坤经常耐心地给他们讲方向、讲政策,说服他们留在社里,可是他们说:“现在我们还不走这条道,先看看再说。”
五月里,玉坤、小其、小庞开了一次会。玉坤坚定地向他俩说:“党告诉我们:要大家富裕,自己也富裕,就要坚持领导农民办社。我听党的话,一定办下去,你们呢?”小其说:“我也是早打定主意了,像我这样的户,除了参加社,再没有别的路。”小庞也说:“单干的罪我是受够了。让他们退吧!只要你们办,我坚决跟你们一块走。”他们这种办社的决心,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他们商量好,如果那三户坚决退社,社里的两头牛,他们要伙分一头,凭着三条身子一头牛,继续办下去。
不久,县区整社工作组到这村来整社。在整社会上,工作组问大家打算怎样办?王振槐、王振福、王洛合都提出退社,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三人坚定地回答:他们退了社,我们也坚决办。
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为什么一定要坚决办社?下面的情况可以告诉我们:
王玉坤是个受尽旧社会摧残的壮年人,在土地改革前,他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农,为了生活,不得不给地主当长工。只是因为土地改革,他分得了土地,生活才逐渐地好起来。他在土地改革斗争中最积极,光荣地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土地改革后,因为是个体生产,虽说有十几亩地,可是什么农具也没有,牲口也只有半头。生产搞不好,产量很低,十几亩地也不过能收一千多斤粮食,一家好几口人,生活还是不富裕。党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政策,给他指出了方向,也给了他无限的力量。去年合作化运动中,他就积极带动农民办社。
王小其是青年团员,他和他的母亲永远不会忘记土地改革前辛酸的日子。那时候他的父亲死去了,母亲领着他过日子,经常缺吃少穿。土地改革后,生活比以前改善了,可是什么农具也没有。牲口呢?也不过一条牛腿。他年纪又小,不懂得种地技术,土地产量也很低,一家人的生活总是巴巴结结。当着党指出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时,他就和母亲商量着带头入社了。
王小庞:他在小的时候,跟母亲讨过饭。土地改革后,因为缺这少那,地还是种不好。他曾经梦想过怎样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可是在个体生产的基础上,怎么也办不到。种地时,因为没有牲口、农具,眼看着土地不能播种;即使勉强种上,因为缺这少那,也经营不好。他经常同共产党员王玉坤等接近,当他了解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摆脱贫困的时候,办好合作社的念头在他心里像火焰似的燃烧起来了。在去年的合作化运动中,他和玉坤、小其在一起,成了积极分子。
当着王玉坤领导的这个小社三户要求退社、三户要坚决办下去的时候,摆在整社工作组面前的任务,应当是从爱护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出发,支持他们办社的行动,帮助他们把社办好。不过,工作组并没有这样做。他们以为办社就得像个样子,三户怎么能办社呢?于是就找到王玉坤说:“你们这么几户,办不成社了,批准你们办个互助组吧!”这一句话给玉坤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在这个时刻,从表面上看,南王庄为实现合作化而斗争的空气似乎稀薄起来了,实际上,这种斗争一刻也没有间断过。当天晚上,玉坤就把小其、小庞叫在了一起,对他们说:“那三户坚决退社,工作组说咱们户数少,不够办社的条件,让办互助组,我看不管叫社叫组,咱们还是牲口公有,公摊草料,集体把生产搞好。”小其、小庞都同意这样办。他们就这样继续干下去了。四
玉坤、小其、小庞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消息,不久传到了北京,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赞扬他们这种热爱社会主义的行动,让党的组织支持他们办社。
七月初,中共安平县委会派周求学帮助王玉坤、小其、小庞办社。七月十八日,玉坤、小其、小庞和县委会的周求学在一起开了个会。当着周求学说明领导上支持他们办小社的时候,他们三人情绪激动了起来。玉坤说:“从一说让转组,这二十天来我心里就不平静啊!我总想:党给指出的这条道,别人是拦不住的,真就是这样啊。”
接着,大家就研究怎样把社办好。商量的结果,最要紧的一条就是搞好生产,虽说生产资料不足,也要做到比去年增产,超过社外的农民。
夏季是个多灾的季节,村西北的二亩晚谷地里生了蚂蚱,穗子刚刚出来,一咬就完了。王玉坤很为这事焦急,赶紧买来“六六六”粉除治。第一遍除治完了,不久又生出来,比第一次还多。玉坤他们又去撒药粉。第二遍除治完了,不久又生出来。玉坤他们还是坚决除治。结果,他们这二亩谷子一点没有受损失,挨着这块地的个体农民王治斌的早谷,因为治的不好,谷穗被吃毁了。秋后,玉坤他们这块地每亩收了一百五十斤,王治斌的早谷,每亩才收了五、六十斤。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庄稼都晒的卷起叶子,在南王庄村西北的玉米地里,有两个人挥动锄头和杂草搏斗,一个是小其,一个是小庞。这时,总是落雨,杂草一个劲地长,玉坤他们决心把草锄干净。别人去树下歇晌了,他们还是锄地。社里的四十亩地被他们锄的净光。社外农民王洛代的地和社里的地挨着,锄不过来,长的满地是草。
社里搞生产需要花一些钱,他们哪里有钱呢?他们提出要节省开支,不多花一文钱。在漫长的几个月里,他们的开支,只是几两棉油和一瓶墨水。收秋前,政府见到他们生产上实在困难,贷给他们二百多元,买了一辆大车。这种援助,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他们就是这样用最大的毅力向各种困难斗争着,终于实现了增产。去年单干时,他们三户的四十亩地收了九百五十斤谷子,一千六百斤玉米,一千三百斤花生,四百五十斤棉花,三千斤甘薯,共折合原粮六千五百八十斤;今年全社收了一千八百斤谷子,一千九百八十斤玉米,二千斤花生,七百斤棉花,五千斤甘薯,共折合原粮九千九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五十多。三户的实际收入都增加不少。除去开支,每户比去年增加了一千一百多斤粮食。同社外农民比也强的多。退社户王洛合的生产条件同玉坤他们差不多,正赶上农忙,他闹起病来,地里长满了草,平均每亩地(共十九亩地)只能收粮一百五十斤,每亩少收九十多斤。
玉坤他们开始办社时,社外的富裕户叽笑他们,说他们是“大社”。他们坚决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英雄气概,秋收增产的事实,终于说服了人们,以后就再没有人叽笑他们,“大社”一类的讽刺话再也听不到了。
县领导上在支持王玉坤等户办社的时候,对南王庄党的支部也实行了改组。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支部书记王文章被开除出党。五
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到了广大农村,也传到了南王庄。玉坤听说毛主席表扬了他们,兴奋地像报喜似的告诉给小其、小庞家里。小其他母亲听到这个喜讯,激动得两眼湿润了,她说:“咱办社的事,毛主席也知道了!毛主席可真关心咱们呀!”她嘱咐小其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把社办好。党的支部向农民们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南王庄沸腾起来了。积极办社的党员、团员和贫农中的积极分子们,挺起了胸膛。玉坤、小其、小庞一点也顾不得休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农民入社。短短的几天里,他们就串连九户农民报名入社。原来入社又退社的户,现在觉悟了,也积极要求入社了。原来对办社怀疑以及退社的上中农,有的也坚决地选择了走合作化的道路。
指导办社的司令部——建社筹备委员会组织起来了,王玉坤被大家推选为筹备委员会的副主任。全村农民怀着兴奋的心情报名入社。现在全村入社农户已有二百八十户,占全村总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五。“咱一定要把社办好,到明年秋后,把办大社的成绩告诉给毛主席。”社干部们、社员们都这样互相勉励着。
南王庄,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村庄,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等,是这样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物。从这里,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了我国五亿农民的方向,我们预祝他们在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上英勇前进,获得更大更大的胜利。(附图片)
三户贫农的小社,今年的粮食、棉花和蔬菜都增产了。这是王玉坤、王小其和王小庞三人在收获大白菜。 刘 明摄
合作化运动给南王庄带来了新气象。男女社员们为争取明年增产,冒着初冬的寒风扫树叶,积极进行冬季施肥。 刘 明摄


第2版()
专栏:

  中国作家协会召开少年儿童文学座谈会
中国作家协会从二十四到二十六日邀请在北京的作家和少年儿童文学工作者召开少年儿童文学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除作家外,还有业余的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者、少年儿童文学读物的编辑、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以及小学教师等共五十多人。
在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刘白羽就作家协会最近发出的关于发展少年儿童文学的指示和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计划作了说明。刘白羽在发言中着重谈到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文学作家的品德修养,以及少年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问题。刘白羽说:我们还是第一次召开这样规模的少年儿童文学座谈会,希望各地也能召开这样的会,来推动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他说:我们要长期地、永远地、坚决地把少年儿童文学创作推向前进,使它成为中国文学中精采、动人、最有力量的一部分。
少年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在会上作了关于作家深入少年儿童生活问题的发言。他希望少年儿童文学作家在深入生活和创作过程中,应该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像教师和辅导员一样,像孩子的知心朋友一样。他说:更重要的是,作家必须是思想家、教育家,尤其应当是共产主义的战士。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情况,以及读者对少年儿童文学作品的反映和意见。座谈会上还宣读了作家高士其关于少年儿童科学读物的书面发言。
专业的和业余的少年儿童文学作家在发言中表示,今后一定深入生活,用最大的努力来改变少年儿童文学读物缺乏的现状,给孩子们创作出丰富的有教育意义的精神食粮。大家在发言中还指出,少年儿童文学的题材应当广泛,特别应当注意反映现实生活。会上,大家还就学龄前儿童读物、少年儿童文学读物的人物创作和语言、少年儿童文学读物的出版发行等问题,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和要求。
中国作家协会今后还准备继续召开这样的座谈会,讨论少年儿童文学创作问题。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全国排球联赛开始在京举行
一九五五年全国排球联赛二十七日开始在北京体育馆的比赛馆中举行。
参加这次联赛的,有中南、东北、西南、华东四个体育学院、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和重庆市的男、女排球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部队男子排球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男子排球队、中南体育学院男子排球队白队和江西男子排球队。
这次联赛采取循环制的竞赛办法进行比赛,每个男子队都要同其他九个男子队进行比赛;每个女子队都要同其他五个女子队进行比赛。最后根据得分的多少来排定各队的名次。
二十七日上午、下午和晚上已经举行了七场比赛。
这次排球联赛预定在十二月七日结束。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增加少年儿童读物出版数量
  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儿童读物出版社决定增加出版物种类和数量,预计在第四季度可出版新书九十七种,重版书一百五十六种,共印一千五百万册,比原计划增加了一千万册。
在十一、十二月份中,出版新书有描写工人成长故事的“小扇子”,科学幻想小说“飞入高空的火箭船”,描写儿童生活的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及苏联茹可夫创作的“儿童生活画集”等。在重版书中,计划多出版已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罗文应的故事”、“我们的土壤妈妈”、“小燕子万里飞行记”和“杨司令的少先队”等优秀作品十四种,共将印行五十万册。除了这些文学作品外,还将大量重印一套“幼儿图画故事”、“少年儿童知识丛书”以及苏联和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 (宣)


第2版()
专栏:

  伟大的友谊,兄弟般的心
——苏联专家米尔札克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地上
  何嵘
谁同苏联专家米尔札克同志在一起工作,谁就会被他那时刻关心我国建设的崇高行为所深深地感动,并且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人们为什么要唱这支歌:“伟大的友谊,兄弟般的心”。
去年六、七月间,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筑工程的施工高潮。人们在抢着施工,想顺利地渡过这个闹雨的季节。可是担负完成这种艰巨工程任务的机械,却大批地休息了。“站长同志,机械为什么休息了?”一发现这种情况,专家就找机械化供应站站长谈。
“工区说我们的机械费用高,效率低。其实,跟去年的比起来,机械费用已经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啦!”
“不!我们不谈再降低机械费用问题。这样吧:请你准备一份机械窝工清单,下午我来拿。可以吗?”
顶着雨,专家又绕到工区。
“主任同志,你们在建设什么呢?”专家劈头就这样问工区主任。
“汽车厂啊!”
“打算建设几年?”
“三年争取提前完成!”
专家向窗户外的工地指了一下说:“除了土筐子,就是土篮子;除了扁担,就是抬杆。三年内能完成吗?为什么让机械休息呢?”“机械费用高,效率低,还不如人干的快!”其实,既不是机械费用高,也不是机械本身效率低,而是人的问题。不久前,这个工区装吊某工场的生活间预制构件的时候,采用了机械。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量是一吨半,吊一次构件需要五分钟。运输构件的汽车载重量是三吨。塔式起重机要求每隔十分钟供给它一车构件。可是,汽车每隔二十分钟才跑一趟,机械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衔接的现象。于是,塔式起重机窝工的时间占去了它有效工作时间的一半。因此,机械费用就要增高,机械效率就像人们说的“低了”。这是因为他们在施工之前,没有周密地制定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计算机械工作的时间,没有考虑机械之间的配合和协作,没有给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这样,机械的利用率怎么能高呢?为了使工区领导懂得这个道理,专家说:
“主任同志,你是很能干的。你有一百分的力量。可是,有时候,的确是因为某种客观的原因,而只使你发挥出百分之五十的力量。于是,旁边就有人讲:‘这人能力太低了!’这,你听了不觉得冤枉吗?”
屋里的人咯咯地笑了。
在专家的坚持之下,这个工区在这次工业热力网路的施工中,采用全盘机械化。工程竣工以后,主任和工程师带着兴奋和感激的心情告诉专家说:“太好啦,降低了成本一千六百多元,节省了管理费用一千六百多元,缩短了工期十一天,混凝土工、木工和钢筋工人的工作效率亦大大的提高了。”
这个事实很快地在工地上传开了。从此,各工区的机械申请书纷纷地飞到机械化供应站的办公室。推土机、运输机、拖拉机、吊车……又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
为了让中国同志掌握高度的工厂化施工技术,专家提出了铸工场生活间采用大型预制砌块的建议。大型预制砌块,这对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多么陌生的名字啊!的确,在中国的建筑史上还没有写上这一页哩!
“行得通吗?目前中国还没有这个条件吧!”工作还没有开始,有的工程师就下了个莫须有的疑问和判断。
可是,专家却认为我们有勤劳的智慧的人,有足够的机械装备,这就是最好的条件,干起来一定能成功。在专家热情的鼓舞下,大型预制砌块设计组在一个不大的草棚子里诞生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套图纸设计好了。接着,专家又帮助工区制定了预制厂地的总平面规划。
大型预制砌块的砌筑工作开始了。预制厂地又成了他的办公室。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顶着个火盆似的太阳,专家米尔札克挂着满身汗珠在检查工人砌的砖。发现工人砌错了,他就立即像哥哥教给弟弟那样帮助工人改过来。很快,工人就掌握了技术。正如一位有二十三年工龄的老工人讲的:
“自从我开始摸砖的那一天起,就没有离开过脚手架砌墙。可是今天跑到不砌墙的地方来砌(做预制块)。说也怪,在脚手架上砌亦是我的两只手,在这儿砌还是这两只手,可是砌起来嗖嗖的,效率提高好几倍。老大哥尽教给咱们新鲜东西。”
大型砌块的运输和安装也是全盘机械化。随着安装工作的进展,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发生了。不是吊车等汽车,就是汽车催吊车。砌块装上去不是歪,就是对不上缝。有的装错了,再拆下来。汽车一辆顶着一辆,进不来,出不去。现场一片混乱。安装进度缓慢。为了迅速改变这种情况,人家休息了,专家上班,人家上班了他还在现场。他时而出现在安装工人中,时而站在工区主任的旁边,时而又跑到吊车司机的驾驶室。平素,星期天他总是喜欢和自己的爱人、孩子,有时把我也邀去,坐在收音机的旁边听莫斯科广播电台的节目:新闻、喜剧、歌唱……本来吗,一个远离祖国的人,谁不愿意知道和倾听祖国共产主义建设的消息和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歌声呢!可是现在,他却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安装砌块!
一座四层的楼房装配完了。人们惊喜地望着它,祝贺它的诞生!这正如专家经常所说的:“工厂化、机械化施工是彻底消灭建筑工地上手工操作的道路,是把建筑施工的水平提高到先进的施工水平的主要条件。它彻底地把建筑现场变为安装现场。”
今年“七一”前夕,热电站锅炉房的透平机不断地运转,主厂房上面顶到云端的四个并列的大烟囱突突地冒着烟。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心脏——热电站开始呼吸了。人们日夜渴望的一天——发电的日子,眼看就要来到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和祝福的事件啊!可是,偏在这个时候,耸立在热电站右侧的两个乌黑的巨物——冷却塔的水平面升高了!
每个冷却塔相等于十层楼房高,体重四百五十吨,怎么能自己从地面上鼓起来呢?地球上有地心吸力,难道还有天心吸力吗?人们站在这两个巨物底脚下纷纷议论着,忧虑着。
不知怎的这个使人扫兴的消息,很快传到专家的耳朵里。他坐着一辆红色的“胜利”牌汽车赶来了。从人们眼神里可以看出:希望都寄托在专家身上了。
冷却塔脚下的储水池内裂开一条一条的口子,纵横交错。专家爬到池底下,仔细地察看了池内的裂缝,并且一一地在纸上画了个蜘蛛网形的草图。他问工程师:“工程师同志,冷却塔升高多少?”
“十二公分。”
“施工前池底下的土地基是怎样的情况,还记得吗?”
“施工前下过几次雨,施工的时候,土地基是松的。有的地方还聚着雨水。”
“嗯,雨水……”
第二天专家又找到工程师。他告诉工程师说,冷却塔升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储水池内没有保温。因此,第二,池底下部土地基内的集水受冻后土壤体积膨胀。这样冷却塔就被鼓起来了。现在的任务是:马上创造一个保温条件,使土地基均匀下降。”专家认为先把池内的裂缝抹上,把电站锅炉房的热水放入,使池底温热下沉,然后把水排出,再用压浆法把浆压入缝内,这样可以保证质量!人们按照专家的建议做了。多么奇特的力量啊!几天后,两个巨物顺服地回到原位了。
夜间,全厂浸沉在火光的世界里。电站按期发电了。电力带动车间的机器隆隆地响。机器演奏这个伟大的时代的凯歌!
友谊就是力量!就是幸福!就是和平!


第2版()
专栏:

  一九五五年全国游泳测验
男子一百公尺蛙泳前三名。左起:穆祥雄,成绩一分十三点六五秒;戚烈云,成绩一分十四点二秒;徐致祥,成绩一分十四点三秒。他们的成绩都打破全国纪录。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水球表演。蓝队对白队,三比二,白队获胜。白队由中央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天津运动员组成;蓝队由西南体育学院、中南体育学院、解放军运动员组成。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女子四百公尺自由泳接力第一名,中央体育学院队。成绩:五分十三点七秒。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