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为了完成十万吨生铁的增产任务
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 周传典
今年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的生产情况比去年的好,但是,不能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成本计划完成得最不好。从一月到九月成本超支了一百二十六万元,而且情况一直没有好转。为什么呢?这主要是我们没有把成本计划摆在和产量计划同样重要的地位。领导上很少认真组织讨论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各级干部普遍缺乏经济核算思想。过去高炉工段虽然搞过按炉核算,但是生产领导人员不闻不问,值班工长也从不向工人解释。所以,经济核算工作既缺乏领导,又没有群众基础。增产节约运动开展之后,成本超支的情况才引起我们领导工作人员的注意。但是,高炉操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好,就怪原料工段、铸铁工段不好,光矿石盘亏就损失去了一百六十多万元。原料工段呢,也觉有苦说不出:计量不准确公司不给解决,我们也没有办法啊!谈到生产,大家都争成绩,谈到成本亏损,就把责任往外推。这种错误思想,阻碍了全面节约工作的开展。
十月间,中共鞍山市委召开的生产会议,严肃地批判了增产节约运动中的错误思想,如骄傲自满情绪,计划观念不强等,给我们敲了警钟。会后,党委着重检查了全厂职工普遍存在着的骄傲情绪,通过党委会、党员大会、职工大会、行政会议和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进行了深入的检查和批判,把许多长期搞不清的事情搞清了。例如,原料盘亏一直被认为是无法克服的,这次经过深入的分析,才知道从管理上可以解决。
端正了思想之后,主观上的努力加强了,使增产节约运动有了初步的好转,经过全厂干部的讨论补充,拟订了十项节约措施,其重点则放在改进配料和改进操作上,以减少或降低主要原材料的消耗。
领导方面除抓紧主要措施外,又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工作。由于反复地传达了市委生产会议的精神,群众的认识和积极性提高了。如三班配管工人改进了高炉冷却系统水管,减少出水管二百五十多个,估计每天少用水五万多吨。炉前工人提出消灭残铁和少领钢钎子等措施,大量降低了材料消耗。瓦斯工人在燃烧热风炉的时候,由于风和瓦斯配合适当,减少了瓦斯使用量。设备系统组织了一百一十五人的青年节约队,搜集了大量废钢铁,复活了二十个备件,估计可节约五万多元。
由于全体职工的努力,再加上苏联专家的亲自指导和兄弟厂矿的协助,十月份以来的生产有了初步的进展。首先扭转了成本超支的局面,十月份初步统计,比增产节约计划降低了二十八万元;生铁质量第一次达到了鞍山钢铁公司的指标。送往炼钢厂的铁水脱硫率,从过去的百分之十以上降低到百分之五。高炉容积利用系数也有了降低,上半年是零点八六二,第三季度是零点八四九,十月份降到零点八一四。高炉作业率也由上半年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九六,提高到十月份的百分之九十八点八八。十月份,给国家增产生铁一万九千多吨。
这个事实再一次说明:只要端正思想,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这个成绩是不稳固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工作还作得不够充分,骄傲自满情绪和三班操作不统一等缺点还没有彻底克服,运动的发展还不平衡,个别工段的管理工作还远远跟不上去。为了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并增产生铁十万吨,我们还须再接再厉,在今后的一个多月中,继续深入科室工段的检查工作,克服骄傲情绪,统一三班操作,加强班组之间的配合工作。同时,要建立经常的技术分析会议制度,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目前着重结合生产,贯彻全国高炉会议决定的技术方针,以大力推广新的技术。广泛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巩固并扩大节约的成果。深入进行五年计划的宣传,提高职工社会主义觉悟;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地把劳动竞赛推向新的高潮。
我们相信,只要遵循党的指示继续前进,就能全面完成一九五五年的生产计划,并为明年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创造有利的条件。
(原载工人生活报,本报略加删改)


第2版()
专栏:

  在阜新火力发电站工地上
  牟承启 吴光田
最近我们访问了阜新火力发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工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建设岗位上的战士们,是那样信心百倍地以忘我的劳动把伟大的五年计划变成现实。
这项工程分四期进行,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已差不多用去了两年的时间,现在施工的第三期和第四期工程,从已达到的速度来看,只需要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就可完成。整个阜新火力发电站可以提前半年建设成功。
这是一项技术极复杂的工程,它的锅炉钢架高约二十多公尺,但是竖立起来上下左右的位置不能差几个公厘。它的重约百吨的、像一个喷水池那样大的汽轮机,安装的位置要求不许差半根头发丝的间隙。它的发电机运转起来之后,要求在每分钟一千五百转的高速下,左右摇摆的限度不超过一根头发的厚度的一半。这里的建设者在苏联专家的热忱帮助下,使工程质量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
国家要求降低成本百分之八点八六,这里的建设者实际已降低了百分之十一点三九,在国庆节前夕超额完成了全年降低工程成本计划。
“战胜时间,争取速度”,是阜新火力发电站建设者的战斗口号。有一次某号锅炉的减温汽包上的一排管子的焊接需要返工,但是这排管子外边的一排管子挡住了电焊把,工人就研究出一种长电焊把,从管子的空隙中伸进去焊接。这样操作,工人的眼睛距离焊口将近一公尺,焊一会儿就很吃力,他们却坚持了半个多月,使原来需要拖期五十多天的工程,仅仅耽误了几天。混凝土工人更艰苦,要爬进几十公尺深的模型板里去,混凝土从上面滑落下来,溅得满身满脸都是灰浆。但是他们坚持捣固,一向提前完成任务。在工程可能完不成的紧要关头,工人们总是拿出最大的力量扭转危急局面。在锅炉工地,保安员田喜魁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某号锅炉的前侧冷水壁,原来计划九月二十日吊上去,可是突然发生了问题:焊接不合格,必须返工。这一来,领导上以为非拖期不可,但是,担负这项吊装任务的二班工人提出了保证:“坚决按期完成任务!”
九月十九号夜里——工程到期的头一天晚上,厂房外面一片漆黑,二班副班长王焕顺还在和工人
一起操作。夜班工人和工地领导人员催促他回去睡觉,他却笑呵呵地说:“不要紧,一天两天不睡觉没关系,完成任务要紧!”他转一个圈又领工人干上了。一直到看见那三丈来高的冷水壁吊装在锅炉上面,按期完成任务以后,才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工地。
这里的建设者们不仅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智慧去完成建设任务,而且时刻用行动跟阻碍工程前进、延缓速度的保守思想进行斗争。安装某号锅炉的人们创造空前的速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一座锅炉工程,从立起巨大的钢架到安装大汽包,要把上百吨重的管子、设备和器材都一件一件地吊装上去。在第一期和第二期施工的时候,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两个月,现在工地计划用一个月。可是苏联专家克斯特里阔夫同志建议用半个月时间。当时,有的人连连摇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
“冒险”。但是,工地领导方面坚决接受专家建议,重新排了安装计划,把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时间都加以充分利用,把起重、安装、焊接尽可能采取穿插作业。结果正好用了十五天就完成了。苏联专家克斯特里阔夫同志很高兴地说:“亲爱的同志们,我向你们祝贺!用这样的速度完成了从立钢架到吊装完大汽包的任务,在苏联来说也是最高的速度,在中国来说还是第一次的新纪录。我已经写信把这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告诉给国内的朋友们,让他们也都知道:中国的工人阶级是用什么样的速度在建设自己的伟大祖国。”
在锅炉工地的第三班里,有一个五十五岁的老工人,名叫黄学运。他说:“大道理我说不好,但是我知道现在是给自己干活。发电站可不同旁的工程,若是保不住质量,以后发生了事故还得了!”
黄学运反复讲着这些话,他的伙伴们听了并不嫌噜苏。因为老工人这种精神正是代表了他们自己对待工程质量的态度和感情。在执行建设计划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任何困难他们都可以克服。有
一次,炎日当空的时候,在汽机工地上,蔡景田、安玉林、刘景文、蒋信和、任左臣五个青年工人,每个人带着一把锉,扁着身子钻到用枕木垫起来的下车室里仰着头工作。他们刚一钻进去便满头是汗,闷热得喘不上气。部件上落下的铁沫掉在他们的脸上和衣领里,一见汗水,格外刺人。他们这样坚持了四天,使这个调整了两天还没调整好的工程,质量达到了苏联专家建议的要求。
三月份,孔庆祥领着一批徒工承担了混凝土基础的修整工作。修整工程的质量要求是:光滑的垫铁放在基础的水泥面上的时候,两者的接触面要达到百分之七十,水平尺放在上面,水平珠要停留在
“零”上。
在碰头会上,六十多个做修整活的工人都为达不到这样的严格要求而苦恼。怎么办呢?水泥面脆,不好研得精密。用平顶锤砸吧,一砸就掉一大片。用尖锤砸吧,一砸又出麻子。
“咱们找些砖粉铺在垫铁下,研磨基础的水泥面好不好?”有人不很肯定地说。
“砖头粉面太粗,不行。”
会场出现了暂时的平静,每个人都在深思。
“用粉笔吧!”突然有人在砖粉的启示下发言了。这个建议顿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发言热烈起来。
“把粉笔涂在垫铁的底下,把垫铁放在水泥基础的接合面上,看水泥上哪点粘上了粉笔面,就把哪点刨掉……”
“这是个好办法!”
第二天,他们这样做了一天,再把垫铁放在基础上,基础和垫铁好像已经成了一个整体。就这样,他们把工程质量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了。
在阜新火力发电站工地,人们对建设上用的一点一滴的资材都精打细算,即使是几元钱的损失,他们都叫做“严重的教训”。在锅炉工地有个董廷玉保温小组,他们所担负的工作是在许多直径不同的钢管外面铺上一片片的石绵板,再用铁丝网把石绵板包扎起来,抹上一层石绵灰。石绵板极容易破碎,干活的时候经常有很多碎片失落了。董廷玉小组的工人们,从各个角落里把碎片搜集起来,一片片地拼着利用了。他们发现架子工把从脚手架上拆下的废铁丝扔在地上,觉得非常可惜,便一根根地搜集了来,用铁锤砸直了,切成小段做成铁卡子用到工程上了。仅仅在一个锅炉烟道的保温工程上,他们就这样给国家节省了一千多公斤石绵板,三十多平方公尺的铁丝网和三十多公斤铁丝。
在汽机工地,蓝宝发弯管小组在节约工作上的创造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弯管小组的任务是把各种大大小小的直管弯成各种型式的弯管。七月的一天,技术员把一份锅炉粉煤管的弯管图纸交给了蓝宝发。蓝宝发根据图纸到仓库去对照材料,发现有一种直径三百三十七公分的粗管子,长度是十一、十二公尺,但是,每张图纸弯管所需要的管子是八、九公尺。每根管子必须截下二公尺到三公尺的零头。蓝宝发想:“剩下成材,这个工程不需要,别的电站还能用,若剩下零头可就难办了。”他反复地翻阅图纸,发现如果把各张图纸上的大弯和小弯搭配着用(大弯需要较长的管子,小弯用的较短),原来只弯两弯的管子,足可以弯三个弯。他用铁丝当钢管弯了两个样子给技术员看。技术员觉得有道理,便根据他的建议画了一张图给工程师,得到了批准。大量的管子便这样地被节省下来了。(附图片)
阜新火力发电站透平工地第三期安装工程,已经完成了工程量的百分之七十。这是工人们正在安装汽轮机的转子。
            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摄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排斥贫农
山西省榆次县北田乡党支部的合作化规划中,确定张胡村分支部应该以积极要求转社的张甲保、张四妮两个互助组为主建立新社。但是张胡村的分支部并不按照这个规划去办,单把这两个互助组里的中农抽出来组织了一个合作社。所以这个社全部是中农。留在社外的十六户贫农,不论生产和生活上都有很多困难。他们说:“其他村的贫农走上了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咱们的困难越来越大。”
是不是这些贫农不坚决要求入社呢?完全不是,为了入社,贫农张四妮每天都去找支部的干部和办社干部。贫农石会蛮、石玉川等申请入社也有四、五次,都被拒绝吸收。党的领导机关应该查问这个分支部的领导人员,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坚决排斥贫农入社?为什么不按照乡支部的规划办事?


第2版()
专栏:

  正确地交代政策
福建省闽侯县洋泮乡把“社架子”搭起以后,向社员说明了合作社各种具体政策,估算了各户从劳力、土地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收入,让社员了解入社的好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经过估算,报名入社的一百四十一户中,有十几户缺乏劳力或土地较多的户,收入可能暂时要少一些。这些户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重新确定了自己是否入社的态度。他们中间有十四户,原来生产就有困难,他们觉得入了社虽然可能暂时减少一些收入,但是不入社困难更大,决心留在社里。另有五户怕入社后的收入一时赶不上自己留在社外的收入多,愿意暂时退出到明年再入。
这个乡的经验证明,这样作可以使入社农民全面了解政策,解除各种疑虑,作到入社真正自愿,免得入社后遇到困难,又“二心不定”。但是,有个别地方的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个道理只是为了更深入地交代政策,在向社员讲解的时候,故意夸大入社后的困难,这当然是十分荒谬的。


第2版()
专栏:

  不可盲目地互相比快
广东省新会县棠下区河乡新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几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看到新建积溪村农业合作社要求在三天以内完成全部入社生产资料的评议工作,就盲目发动竞赛,看哪个社的评议工作完成得最快。
为了快,各社都没有针对社员的各种顾虑进行思想教育,互利政策和评议的方法也没有向社员交代清楚。结果,各社评议工作做得很草率,没有做到互利。有的社土地评产大部分都只按现成的实产量评,不兼顾土地质量,贫农社员吃了亏。有的社员因为评产不合理,甚至赌气退了社。有的社因为耕牛租价定得不合理,社员把牛卖了,不肯租给社里。河乡党支部发现了这些问题,领导各社重新评议,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评议入社生产资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关系社员切身利益和中、贫农团结的一件大事。如果能向社员交代清楚互利政策和评议办法,这项工作就可以完成得比较好和快,但是不可盲目地互相比快。


第2版()
专栏:

  培养典型为了什么
沈阳市建工局某工地,在贯彻执行今年全国建筑业统一劳动定额的时候,集中力量培养了十个典型小组。这十个小组,都突破了定额百分之二十以上。但是,在典型小组突破定额一个月以后,全工地还有一半工人没有达到定额。
这个工地的领导工作人员没有把培养典型小组所得到的经验,运用到一般工人中去。在培养典型的时候,他们尽量提前发任务单,合理配备劳动组织,及时保证供应料具等,帮助典型小组。这些都是好的。但是,在一般工人都在贯彻执行新的定额的时候,领导工作人员没有这样做。这样,大部分工人干完了这一项工作,却不知道接着要干什么,只得闲着等待任务。小组的平均技术等级悬殊很大,领导上也不给调整。结果是:技术等级高的小组突破了定额,拿到了超额奖金;平均技术等级低的小组,则达不到定额,拿不到基本工资。所以,有的工人说:领导上只看见了典型小组,看不见我们。这个批评是正确的。
培养典型正是为了推动一般。我们要看见典型,尤其要看见一般。


第2版()
专栏:

  铁鉔子带来了大问题
在集宁北站紧张施工的机械安装工人,为了保证中、苏、蒙三国按期通车联运,忙得连星期天都顾不上休息。到十一月初,眼看大部分机器都要安装好了。有一天,工人们正紧张地安装最大的一部机器——空气锤,忽然,工作停下来了。原来是空气锤上的鉔子高出三十公分,同气锤配不在一起。大家非常着急,马上给空气锤的制造者——沈阳重型机器厂打了个电报,厂方派了三个工人赶来,研究半天,只好把刚安起的空气锤拆卸,把鉔子多余的三十公分锯去。
为什么沈阳重型机器厂会制造出这种不合格的机器呢?原来是:厂方认为鉔子是一个简单的铁墩子,出厂时没跟气锤在一块试验。却没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铁墩子就给国家浪费了一百四十个工,工资、路费等七百元。特别严重的是眼看十一月初就要完成的空气锤安装计划,只好拖到十二月份去了。空气锤安装不好,打地平等土建工程也只好往后挪了。


第2版()
专栏:

  一个为合作化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站
  李明发
吉林省海龙县野猪河农业技术推广站建站三年了,它在群众中有了越来越高的威信。如今,农民们在生产上有个大事小事,都到推广站来要办法。有一次,小河北村的农民李春清家里的小猪忽然不爱吃食了,家里人问他:“咋办呢?”他说:“还用问吗?找推广站的同志去呗!”推广站同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结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推广站站长陈修恒同志经常向站上的同志们说:“要想把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必须经常深入合作社和互助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把技术同群众的实际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
无论什么时候,合作社的生产队在哪里活动,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就会跟到哪里。盛夏季节,在田里干活的人们汗水直流。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就夹杂在生产队中,耐心地进行技术指导。在铲地的时候,他们发现有个别社员贪图多赚分而不顾作业质量,便和颜悦色地向他说明作业质量粗糙会影响产量的道理,劝说社员不要这样做;看到有的社员不小心踩倒了小苗,他们会小心翼翼地过去帮助扶起来。群众感动地说:真是新社会出新事情,推广站的同志们辛辛苦苦帮助咱们生产,咱们再不好好干活,能对得起同志们的热心帮助吗!
技术推广站有八名工作人员,除有三名固定负责马匹人工授精工作外,其余五名负责指导十三个村、二十三个合作社和三个常年互助组的农业技术工作。在这个地区,已推广了双轮双铧犁三十三部、单铧犁十八部、播种机十五台、钉齿耙二十八台、镇压器二十二台、综合号铲趟机数十台。根据各村的分布情况,推广站把每二—三个村联成为一片,采取专人分工、常年包干的方式,进行具体技术指导工作。除以站所在地的小河北村作为全站的重点村外,在每片内也有重点村(或屯),村(屯)内又有重点社。他们通过“以站推社、以社带组、以组带动单干户”和组织技术推广网的办法,及时把在重点里取得的经验向面上介绍推广。各片至多每隔九天要向站上做一次简要的书面汇报,每隔半个月,片里的同志回站汇报,在“碰头会”上集中地交流经验,研究安排下段工作,并在站内学习二—三天。然后,大家仍回到各片,具体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措施,在各社组内进行巡回技术指导。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还帮助合作社和互助组制定小段作业计划,合理地安排活计,安排时间,安排劳力。这样,就使各项具体技术措施能够在互助合作组织内执行得好。每个村里都成立有技术推广组织(技术推广委员会或技术研究小组)。这样一个庞大的技术推广网,使各片之间、各村、屯、社、组之间,发生纵横的联系,互相通气,一呼百应。
在推广每项具体技术之前,推广站都要事先培养好典型,做出样子,然后组织周围群众观摩,通过生动的事实来启发诱导农民采用新技术。譬如在推广水稻“正行插秧”的时候,就组织群众到大田里对比参观“正行插秧”和“乱插秧”的稻田,由合作社的生产队长向大家介绍历年来由于推行“正行插秧”而获得丰收的事实,并介绍具体的做法。参观过后,农民反映:耳听为虚,眼见是实,这回学的透彻,记的踏实,回去后,保证照样做!
建立技术传授站来培训农民技术手,是推广站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各村屯的技术手们的居住地点是很分散的,如果一律集中到推广站内学习技术,他们就很难坚持经常性的系统学习。因此,推广站便按片分区建立技术传授站,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随时随地召集技术手讲课,传授当前迫切需要的各种技术。如在夏锄时期,发现各村铲趟作业进度迟缓,田里并且有夜盗虫蛾出现,便分别在四个“技术传授站”开办了短期训练班,专门传授铲趟机的操作技术和捕杀夜盗虫的办法。训练班结束以后,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就随同技术手下地,进行田间辅导。这样的训练方法对当前生产的推动作用很大。这种技术传授站的作用是很显著的。仅在今年上半年内,就培养出各类技术手一百一十五名,他们在生产上一般都起到了骨干作用。马厂村中心农业生产合作社技术手姜志福,一个人能使役四头耕畜牵引双铧犁翻地,由于技术熟练,一个人连扶犁带赶套可以节省下一个劳力,平均每天能翻七亩地,六天工夫翻出四十一亩多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野猪河村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妇女技术手曲月凤和王桂珍,都能独立驾驶新农具。
正确地进行综合性技术指导,是推广站的重要工作原则。站的领导人员每次布置工作,都强调做好农牧业结合,并提出了“丰产丰驹两不误”的口号。如备耕时期,技术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在发动群众挖掘粪源、选种试芽、补修农具的同时,并且以村为单位召开爱国增畜比赛会和公母畜主座谈会,帮助群众挑选种公畜和贯彻执行两利政策。在合作社和互助组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的时候,他们也帮助它们结合建立合理的包工定额使用牲畜的制度,帮助母马多的合作社建立牲畜繁殖措施等,避免“重使役,轻繁殖”的偏向。春种季节正是牲畜配种的适期,推广站就提出“播种配种两不误”的口号,向农民进行“丰产丰驹,全面丰产”的教育。
野猪河技术推广站的工作成果,集中地表现在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优异成绩上面。在农业方面,一九五四年全站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其他地区高一成五左右。如小河北村的四千八百一十亩地,由于全面改进生产技术而获得了普遍增产,比一般村增产二成以上;全村用新式农具种的各种庄稼,平均比用旧式农具种的增产四成以上。这个村的前引农业生产合作社用新式农具种的十二亩大豆,平均每亩的实产量高达五百零八斤,比用旧式农具种的同等级土地每亩多收二百一十二斤。今年推广站指导范围内的各村的农田,普遍获得丰收。
在畜牧业方面,在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全区三十八个村内,实行防疫注射的耕畜有一千八百九十八头,实行鼻疽检疫的有九百六十七头。由于大力推广了马匹人工授精的技术,目前在三十多个村内已出现有一百七十多匹体质强壮、又高又大的“洋马驹儿”。连距离推广站一百三十里地远的第二区五块石村的农民,也都把马赶到推广站来配种。此外,推广站在一九五四年帮助达连沟村晓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青玉米秸制造了一万八千斤的青贮饲料,社员反映:青贮饲料自来带有清香味儿,水汪汪的,牲口可爱吃啦。今年,推广站又帮助八个合作社制造了八个窖子的青贮饲料,共达十五万斤。
野猪河技术推广站已经帮助当地农民连年获得丰收,随着农业合作化的蓬勃发展,全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继续努力改进技术指导工作,充实技术指导的内容,以便更有成效地为农业合作化服务。


第2版()
专栏:先进经验和先进生产者

  何春绵保证五年完成六年八个月工作量
  向众
抚顺机修厂青年铣工、抚顺市劳动模范、共产党员何春绵,订出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完成相当于六年零八个月的工作量的先进计划。现在,他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国家计划。
何春绵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主要方法,是不断地学习先进经验。去年,他学习了高速切削、多卡活件和胎型作业等先进经验,后来又数次改进工具,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一年内完成了一年零六个半月的工作量。今年开始,何春绵和同机床的白绍永共同研究,订出了一年完成一年零四个月工作量的计划。到八月,他们已经完成了十个月的工作量。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他又同白绍永研究,改进了虎钳子,效率提高了两倍多。
九月十七日,何春绵出席辽宁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回来后,正赶上加工“接手”活件。工人们开始用刨床加工,因为加工物的硬度太强,干不了,就让车床加工,车床还是干不了,最后拿到铣床加工。铣床的头两班工人怕铣床转快了受不了,不敢加快转数。何春绵一看效率太低,便研究了活件和床子的效能,决定把刀磨快一点试试。试验效果很好。从这以后,他一到休息时间就磨刀,在工作中,这把用钝了就换另一把。接着他又试验推行了高速切削,于是效率又提高了一倍多。
现在,何春绵又提出了一个更先进的计划。


第2版()
专栏:先进经验和先进生产者

  推广灰土基础
  李圣庭
灰土基础是用石灰粉末和黄土拌成的混合材料,经过洒水夯实以后做成的一种基础。在华北地区,一般在四层以下的办公室、宿舍、礼堂、住宅、饭厅等普通房屋,除地质情况复杂和承重量特别大的外,都可以采用灰土基础。
华北地区的经验证明,灰土的耐久性很强,在长时期内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强度。而且灰土拌合得越均匀,颗粒越细,夯得越坚实,强度就越高。同时,灰土夯实硬化后,还不易透水和吸水。
采用灰土基础可以利用挖槽时挖出的砂质黏土作原料。沈阳建筑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一九五四年建筑三层楼房采用了这个办法,每平方公尺建筑面积节省了水泥十五公斤。


第2版()
专栏:

  广东订出明年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初步规划
  广东省为了适应合作化运动发展的需要和完成国家生产计划,最近已订出了一九五六年农业生产技术改革的初步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广东省明年在粮食生产方面将实施水稻间作改连作(包括沙田)、单造改双造、撒播改条播或插秧、混种改两造、杂粮地间作豆类、晚造秧地改增种一造等六项技术改革。同时要求明年推行密植的水稻占全省稻田面积百分之六十三;采用良种面积要求扩大到二千八百万亩;推广“五一”水田犁和双轮双铧犁十五万部。通过这些措施,估计一九五六年可以增产粮食七亿斤。在技术作物方面:初步规划明年除了积极扩大种植面积外,主要是推广采用优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
  几年来广东省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推行农业技术改革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一九五五年在珠江三角洲上的沙田地区,水稻间作改为连作的已有七十三万多亩,比一九五四年增加了三倍;改为连作后,一般都比原来增产六成至一倍左右。全省今年实行密植的面积也比去年扩大了二千五百万亩;采用密植的田,一般能增产一成至三成。在技术作物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当地农民已亲身体验到必须采用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才能增产粮食。 (本报驻广州记者)


第2版()
专栏:

  沈阳水泥机械修配厂扩建完工
沈阳水泥机械修配厂已于十一月初旬全部扩建完成。在高大的厂房中,安装着专门加工大部件和各种精密配件的新设备。机械车间的五公尺铣齿机能铣直径五公尺的大齿轮,庞大的立式车床能加工五公尺以上的大部件。铸钢车间新安装的苏式自动化炼钢炉设计产量比改建前提高百分之五十一。
这个工厂是在一九五四年改建的。改建前,这座工厂设备破旧,远不能满足各水泥厂加工各种配件的需要,现在,它的生产总值已较一九五四年最高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八点三五,铸铁产量提高十倍左右。它将在执行五年计划期间为全国各地水泥工厂加工和修配各种部件。
(本报集体通讯员辽宁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中南工程管理总局试用翻转器快速脱模法成功
建筑工程部中南工程管理总局第五工程处混凝土车间,试用苏联沃新涅休建筑公司工程师彼奇库林科A鲍—琴创造的“翻转器”模型板,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脱模法,最近已获得成功。初步试制三个模板,仅六天的时间,制成了二百三十块预制板。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没有麻面脱角现象,并降低了工程造价。在操作上也很安全和方便。
快速模板翻转器的好处是,便于工人把预制的构件,很轻便地翻转过来,立即脱去模板。它可以减少“拆模”、“拼装”两道工序,因此能提高劳动效率。据初步试制结果,每个小组(五人)每天可预制四十二块,比过去提高效率百分之二十以上。每一平方公尺并可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九以上。
目前,中南工程管理总局已经作了试制总结,准备大力推广。 
     (谷山)


第2版()
专栏:

  新疆今年建成四个国营牧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建成了四个新的地方国营牧场。就是呼图壁牧场和乌鲁木齐、哈密、阿克苏三个专区牧场。这些牧场都是经济牧场,经营一般牲畜,为国家增产畜产品,同时以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的优越性教育群众。其中呼图壁牧场和乌鲁木齐牧场主要饲养乳牛和绵羊,供应乌鲁木齐市和附近工矿区各族人民大量需要的肉食和乳类。
这些国营牧场建立前都进行了勘查和初步规划,其中包括农产的规划,以保证牲畜的饲料供应。各场都拥有大批良种牲畜。呼图壁牧场除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选购了数百头良种乳牛外,还从苏联进口了十头优良的阿拉托夫种乳牛。各场的基本建设已经开始,有的牛舍、马厩等建筑已经建成。
(本报集体通讯员新疆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甘肃干旱地区正在进行改造
甘肃省干旱地区在进行农业基本建设改变干旱面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据二十七个县市统计:由于安装水车、抽水机和打井、开渠等,共扩大灌溉面积二十四万多亩。修洪水漫地四十三万亩,培地埂、修梯田七十二万九千多亩,造林四万八千多亩。此外还种苜蓿、草木樨九万多亩,挖植树水平沟三百多万丈。这些工作改变了许多地方的干旱面貌,保证了农业增产。旱地改成水地后,一亩地一般都要在原有产量基础上增产一百多斤粮食。洪水漫过的田地和经过培修地埂的山地,一亩地一般都要增加三十斤粮食。据估计:去年所修的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约使今年增加了五千五百多万斤粮食的收成。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所修的工程全部利用后,明年将增产粮食一亿六千万斤。同时,这些工作还配合了根治黄河的伟大计划,减少了许多黄河支流的含沙量和水土流失。
中共甘肃省委为了总结和交流各地的工作经验,于最近召开了第三次干旱地区工作会议,会上并制定了“甘肃省干旱地区十五年远景规划初步意见”。     (本报驻兰州记者)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展开驱虫保畜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农、牧民,为了保护牲畜安全过冬,结合各项牲畜过冬准备,展开了大规模的驱除牲畜体内寄生虫工作。
解放前,内蒙古自治区牲畜内寄生虫病十分严重;每年常有大批牲畜因寄生虫病死亡。解放后,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牲畜饲养管理条件的不断改善,牲畜寄生虫病已逐年减少。但当地农牧民对牲畜的驱虫工作,习惯在春季进行;这时由于牲畜刚受严冬摧残,抵抗力较弱,容易因服药而发生死亡与流产。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在秋末冬初时,趁牲畜膘满肉肥时,即进行了药物灌治驱虫工作。伊克昭盟各地在驱虫工作中,试行了四氯化碳及硫酸铜同时投药的方法,使每只羊只要二分钱的药费,受到了农、牧民的普遍欢迎。
目前,全区大规模的驱虫工作已进入紧张阶段;部分地区业已胜利结束,其他各地预计可在入冬前后基本完成。将给牲畜安全过冬过春创造有利条件。 (本报集体通讯员内蒙古日报编辑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