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浠水县七铺乡建社过程中的思想工作
李岳忠
湖北省浠水县七铺乡是中共黄冈地委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试点之一。这个乡的互助合作基础较好。互助组有六十二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九个,入社农户二百一十八户。今年计划新建十个社,原有社再扩大社员一百零三户。入社农户将占总农户百分之四十三点六六。这次,结合建立新社工作,已经制定了全乡合作化的全面规划。至一九五七年,这个乡入社农户将达百分之九十点三四。
建立新社的工作是从九月四日开始的。这次共建立了六个社,入社农户一百二十七户。这一百二十七户社员中,贫农、新中农中的下中农、老中农中的下中农共一百一十户。在建社过程中贯彻执行了党的阶级政策。
各阶层农民的思想顾虑
早在秋收以前,这个乡即进行过一次初步规划,对这批新建社,在组织上、生产上、思想上都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九个老社战胜灾荒、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事例,对全乡农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九个老社周围的一百多户贫困农民都主动地通过亲友关系同社“挂了钩”,准备入社。
广大农民对合作化的优越性已有不同程度的体会,纷纷要求入社,这是主要的、基本的一面。但是,由于平时向农民群众进行合作化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不够,个别老社的优越性显示得不够突出,在处理生产资料入社问题上自愿互利政策执行得不够妥善,有些老社耽心贫困农民入社会把社“扯穷了”,不愿扩大社,加上敌对分子从中破坏,就使得许多人还有思想疑虑。有的人怕合作社“没有好撑船的”,办不好。他们说:“合作社搞得好就楼上楼,搞不好就结了头。”有的人对合作社的优越性将信将疑,他们说:“说好,社里为什么还有人吵吵闹闹的。”有的人过去搞过“自发社”,被迫散伙了,现在怕领导人不坚决,“搞到腊月汤不能喝”。从各阶层的思想反映看,贫农认为入了社“生产有办法了,只着急生活问题了”,但是怕别人嫌弃自己穷。如贫农占皮新说:“土地改革一样分田,人家上升了,我还没有上升,耕牛、农具都没有,生产搞得不好,我要求入社,别人不说想来沾光?”有的贫农怕入不起社,说“入社要出这出那,得驮一身债”。再就是考虑入了社,个人的副业能不能搞?不能搞,临时生活有困难怎么办?田地种荒瘦了怎样评产?劳力弱的入了社有没有事做?新、老下中农觉得入社也难,不入社更难。如土地多、劳力少的老下中农周洪元说:“入了社,生产是不着急了,不过,合作社是按劳取酬,我劳力少,恐怕奔不回(收入)。”新、老上中农入不入社无所谓,如老上中农周时?说:“转社是生产,不转社也是生产,只不过政府要人走这条路。”他们误认为办社是“拉帮”贫农,自己总要“吃亏”。这些人一般是观望动摇的。
农民的这些矛盾心情,在运动中一般是容易表露出来的,只要我们深入了解,细致耐心地抓住各个阶层的思想特点,进行教育,是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认识,澄清他们的疑虑和误解的。
从党内到党外,层层交代政策
工作组到乡后,首先召开了支部会,通过学习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结合本乡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分析本乡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情况,肯定成绩;以阶级分析的眼光,从社内到社外,分析哪种人积极,哪种人动摇、抵触,哪种人破坏,进而克服右倾思想,认识目前形势,树立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观点;二、分析本地区党的领导力量,看看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培养、锻炼出了多少办社骨干,使支部认识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三、讲解五年计划中规定的农业合作化的任务,使支部了解实现农业合作化同总路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会后,不少党员反映:“这回等于洗了个清水澡”,“眼睛擦亮了”。支部自觉地批判了保守思想,修订了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计划。
支部会后,支委进行分工,一面召开全乡互助组长会,再次讨论通过第一批准备建社的互助组的名单,研究、布置当前的生产;一面研究建社骨干名单,集训第一批办社骨干。集训骨干历时三天,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办社目的;结合具体问题,讲解党在农业合作化方面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自愿、互利政策和农村阶级政策,建社的具体作法。解决每一问题,都运用老社骨干现身说法的办法,避免抽象地讲道理。
骨干集训后,以半天时间召开各系统会议(青年积极分子、妇女、剧团演员、民校教员、乡村知识分子),组织力量,开展宣传。随即分选区一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毛主席的指示和党对农业合作化的具体政策(以土地评产、土地报酬、耕牛农具入社等为主),动员大家“搞好生产,迎接办社”。一面召集贫农、新、老下中农开会,由干部结合宣传毛主席指示,检查和批判自己过去依靠贫农不够的缺点,表明今后一定按照党的政策办事,坚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使贫农克服自卑情绪,树立办社信心。并具体帮助贫农分析目前还有困难的原因,说明合作化的道路是农民走向幸福的唯一道路,贫困农民要摆脱贫困,必须参加合作社,才能达到目的。同时,向他们宣布:贫农办社,国家有贫农合作基金贷款扶持;处理具体问题,既要坚持贫农利益,也要照顾中农利益。会后,贫农反映:句句话说到我们心坎上;毛主席真看透了我们的心事。许多人相互激励:办吧!毛主席要我们当家,我们还不当?
参观老社,座谈合作社的优越性
接着,分途组织农民参观了长江一社、新生一社和新生三社。参观的人很多,特别是对合作社还将信将疑的人,听说参观,积极参加,想看个究竟。参观的时候,先实地看生产情况。有的在棉地里看着数着,说:“这棉花真爱人!”参观的妇女看到每个社员家里都堆满了柴草,门口晒了不少饭豆、菉豆,于是纷纷议论:“说入社没柴草、没杂粮,你看,这要多少!”有的当场向社员提出了许多疑问,社员都一一向他们作了解答。看了生产,又由合作社社长介绍社里全年生产规模、劳动管理、财务制度等情况,并找各个阶层的典型社员介绍了入社前后收入情况,思想转变情况。这对大家的启发教育很现实、很深刻。
参观后的当天晚上,组织参观者就参观中的所见所闻,联系总结互助组,对比合作社开展讨论。作法有两种:一是从总结互助生产入手,查互助起来的变化,再对比合作社;一是开门见山,对比社、组生产,对比同样经济地位的社员、组员的收入,接着找原因,看变化。后一种方法较好。在对比的过程中,大家对合作社的优越性体会最深的有这几点:一、能达到平衡增产,扩大种植面积。他们说:合作社是统一下肥,所以庄稼能长得一样。互助组一家一户,有的有肥料下,有的没肥料下,怎么能长得齐!陈云松说:“我们互助组有四十四石多春收田,因为劳力扯不过来,没有种上;要像长江一社那样,男男女女、大大小小都能出来劳动,春收田不是也种上了?”二、能抵御灾害。去年新生三社受灾后,农、副业都搞好了。章文?说:“论劳力,我比申正安要强,为什么去年受了灾他有吃的,我没吃的,原因就在他入社我没有入社。”三、办起合作社,田地也翻了身——瘦田变肥田,坏地变好地,荒地变良田。四、能接受先进经验。他们说:长江一社的棉花长得好,就是防虫、整枝打叶做的好。我们不能做到,一来劳力扯不转,二来手上没有钱。有的选区在这样的座谈讨论中,算了建社以后的四笔账:一、建社以后能不能增产?从哪里增产?二、建社后男女老少是否都能参加劳动、挣工分?三、入社后怎样节省了劳动力,扩大了生产?四、入社后各户收入能不能增加?这样具体、生动地进行讨论总结,使合作化的好处,在群众思想上更加具体化、明朗化;同时,也使群众初步认识到入社以后应该怎样克服困难,增加生产。
组织老社员去教育新社员
在这个基础上,有的选区通过介绍个体农民陷于贫困的典型事例,启发农民认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认识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发展生产。如十七选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农民左福生,两个劳动力,去年参加互助组,今年自动出了组。出组后,地荒了一石多,棉花减收八十斤。现在他说:“还是要组织起来才行。”大家围绕这些典型事例,联想过去受穷的原因,自觉地批判了旧道路对农民是不利的、走不通的。由此,就进一步向群众说明国家建设的新形势和农村的发展远景,鼓舞农民积极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努力增产粮食,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以便早日使用机器耕田。
这时,“办好合作社,彻底闹翻身”已形成群众议论中心。很多农民特别是贫苦农民自动开家庭会,商议全家入社的事。十二选区贫农郭本发,听说报名入社要全家自愿,他马上跑去丈母家接他妻子回来报名入社。陈永友的妻子对入社想不通,怕入社后“百事不方便”,永友劝说不过,赶忙跑去请他妹妹(新生社的社员)回来帮助开家庭会,打通他爱人的思想。乡党支部也有意识地发动老社妇女走亲戚,帮助进行宣传动员。并组织了九个老社的副社长、会计,利用晚上时间去新建社帮助召开小型座谈会,采取闲扯闲拉、一问一答,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办法,解决了很多问题。有的贫农遇到问题解不开,也自动去老社“投师访友”。
解除上中农的疑虑和误解
这时,贫农、新、老下中农十分活跃,积极筹划建社。新、老上中农思想有震动,情绪紧张。有些人积极向贫农、向社靠拢(大多是新上中农)。新上中农左谈玉说:“毛主席领导土地改革,使我们翻身到这步;要再信毛主席的话朝前走,更有幸福日子过。我的田地都是毛主席给的,难道不听毛主席的话!我坚决跟大家一路走。”老上中农中有的人却说什么“要躲阵头雨”,“现在不进社,怕以后过独木桥要跌到河里去”。也有少数富农积极进行破坏。十二选区有个富农挑拨中、贫农之间的关系。合作化运动已经从思想上带动了全体农民,因此,在运动中,阶级斗争也是极其尖锐、复杂的。
党支部和工作组帮助建社骨干对上中农进行了分析。认为某些上中农表现这种紧张的思想情绪,是由于对合作化政策还有疑虑和误解。为了解除他们的疑虑和误解,安定他们的生产情绪,对他们反复进行了合作化规划、自愿互利政策和办社目的的教育。并且向地主、富农指出劳动守法,争取将来入社的前途,不许他们进行破坏活动。这样,才使一些上中农安下心来。老上中农陈永春说:“开始听到什么高潮满不在乎,看到贫农都起来了,心慌了,又怕强拉我,又怕不入不好。两夜没睡着。规划了,承认我是社会主义的人,我没意见。”上中农一致反映:这样有个断案,有个底,有个方向,放心些;并表示要办好互助组,同社加强联系,说:“你们的社就是我们的社。我们随后要来。”上中农情绪稳定了,地主、富农更孤立了。
思想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强调深入发动贫农和新、老下中农。这不仅是全面发动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建社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许多事实证明了,贫农发动起来,运动有了声色,就能够巩固地团结中农,一切问题就容易解决。十七选区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依靠贫农不够,结果扭来扭去,拖长了时间。
然而,贯彻执行依靠贫农政策,在干部思想上是有一段斗争过程的。不少干部对贫农有许多错误看法和论调。他们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不相信贫农的力量,碰到具体问题,更会动摇依靠贫农的立场、观点。这就需要党组织始终向干部进行阶级政策教育。建社一开始就要求树立贫农优势,使贫农形成核心力量。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提高贫农的领导能力。七铺乡结合建社挑选贫农骨干,培养建党、建团对象,采取定期上党课的办法(建社中共上了三次党课),集中培养了一批贫农骨干。这是很好的办法。
第二,充分运用现有阵地,用老社的具体事例去教育新社,这是推动建社的主要环节。但是要发挥老社的示范作用,就必须使整社和建社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要帮助老社进行总结生产,解决问题,提高社员思想。这样才便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组织典型向社外农民进行宣传。七铺乡在这一点上作得还不够。当时没有具体帮助老社进行秋收分配工作,有的社员(主要是上中农)对分配有意见,散布消极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老社对新社的教育作用。
第三,在发动建社中,必须注意领导生产。七铺乡在集训骨干时,发现有的选区农民坐等办社,变卖耕牛,不搞冬播。因此,这个乡在宣传合作化方针的同时,即宣传了合作社的几项主要政策(土地入股、青苗处理、耕牛农具入社、股份基金等问题),使农民初步摸清底子;并首先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上所必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动员他们安心搞好生产。
第四,今年建社工作的新情况是: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以后,贫困农民欢欣鼓舞,上中农也表现积极,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干部就滋长了自满情绪,认为“有了依靠,好搞得很”,“有了老社作样子,优越性群众都晓得”,“只要处理一下具体问题就行”。有忽视艰苦深入的思想发动工作的苗头。必须在建社过程中,时刻帮助干部全面分析和认识客观情况,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为部分群众的表面热情(主要是新、老上中农)所迷惑,简单地号召群众报名入社,忽视解除农民内心的顾虑。当然,不分析具体情况,过低估计群众觉悟,拖长建社酝酿时间,使群众厌倦不满,也是不正确的。
最后,七铺乡在宣传合作化的时候,曾过分地、不适当地批判了互助组的缺点,使有的干部不安心领导互助组,觉得搞组“费力不讨好”。这样看来,完整地宣传互助合作的优越性还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2版()
专栏:

积极进货尽可能满足农民需要
牟澜
目前农村市场已进入旺季,农民在出卖了农产品和副产品以后,除了购买生产资料外,还迫切需要购进一批日用工业品。按理讲,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农民的需要,积极组织进货,以满足农民秋收后的生活需要,并支持农产品和副产品的收购工作。
可是,在部分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中,有怕积压而不愿进货的消极思想。他们认为只要少进点货应付一下就可以,至于商品的花色品种是否齐全,是否为群众所喜爱,那就可以不管。他们说:“‘有毛不算秃’,只要有一些商品就可以了。”他们有一种论调:“宁叫客拥门,勿叫货等客”,就是宁让顾客等着买不到东西,不能让货物放着等人来买。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脱销现象很普遍,农民在秋收后买不到东西。如山东省德平县有的区供销合作社连暖水瓶、好袜子、毛巾、小块花糖都没有供应;夏津县有一个区供销合作社库存的卫生衣只有去年剩下来的五十来件,也不打算进货。齐河县有二十来天买不到青、蓝、白布和大小花哔叽。许多地区白布、大花哔叽普遍脱销。有的供销社采取销一点、进一点、每日向国营公司进货数次的办法,国营公司一下班,合作社就脱销。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农民丰收后对生活的改善。
很显然,这种不积极供应旺季市场需要的思想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而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是由于某些同志对今年旺季市场缺乏分析研究,他们盲目地认为去年进货多了,今年上半年销售情况不好,已经吃了积压资金的亏,要是再多进货,积压就更多。因此就觉得早进货不如晚进货,货多不如货少,甚至提出“有毛不算秃”等对农村市场供应不负责任的说法。
应该认识到:今年上半年正值淡季,再加上有些商品是盲目调拨给农村,农民又不需要,因而造成部分商品的积压。而现在正值秋收旺季,今年全国除极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是丰收。今年第四季度农村的社会购买力比往年有很大的增长,秋后旺季市场将会出现比往年更旺的局面。特别是在技术作物区,由于今年收获季节早,农产品的上市量大又集中,国家收购的资金投放得多,农民购买力有了更大的增长。因此,各地供销合作社必须扩大工业品的供应,决不能因为今年上半年没有完成销售计划而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要知道,今年国营商业部门的商品是充裕的,供销合作社只要能积极进货,充分供应,不但能完成销售计划,改善农民生活,同时又能支持旺季收购资金的需要。因为收购农产品所需要的资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依靠向农民销售工业品回笼的货币。
各地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必须迅速纠正对旺季农民购买力估计不足、不愿积极进货的保守思想,积极主动地向国营商业部门进货,以满足农村需要。


第2版()
专栏:

一个经常全面完成计划的小组
张燕如
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第二分厂细纱车间乙班第二工区(原第三小组),是上海各纱厂中完成国家计划最好的小组之一。他们经常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如今年七月份,天气很热,原棉中又掺了部分黄花,断头很多,活难做,但是他们仍能完成先进的小组指标。以出白花为例,计划订得最高的小组每班每台车是十一两,他们只订了九点二两。跟出白花较多的小组比较,一个月就少出四十四斤。今年一月到七月,小组实际出的白花比国家计划规定的少一百一十二斤多。
他们能有这样显著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做好了以下几件工作:抓思想、抓关键
在制定今年七月份小组计划的时候,大部分组员还有保守思想,他们认为:七月比六月热,又是黄霉天,原棉中又掺了黄花,白花计划应该比六月份多订些,否则就完不成。小组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就针对这种思想进行了研究,他们想起:在制定六月份小组计划时,也有人说过天气热,有黄花,活一定难做,把白花计划订为十一两,但实际上只出九点二两。因此,他们认为根据六月份的情况,如果进一步努力,是可以完成先进指标的。积极分子思想统一后,就在小组会上带头订先进指标,并且把分析的结果向群众宣传。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有一点松懈,一定要订先进的指标。小组组员讨论后,觉得很有道理,就订出了九点二两的小组白花指标,并没有比上个月多。
在克服了小组的保守思想以后,就积极设法减少白花,及时纠正各种松劲思想。七月份的活的确难做。下半夜出的白花总比白天出的多。后来落纱长发现组里劳动模范黄宝妹做夜班出的白花并不比做日班多,原因是她做夜班思想集中,不松劲,特别是做到下半夜更加注意,坚持执行工作法。落纱长同其他积极分子研究后,决定在吃半夜饭的时候给每人磅一磅上半夜所出的白花,使每个人都心中有数。曹桂英知道自己上半夜出了十八两白花,下半夜就抓紧执行工作法,结果只出了二两白花,没有影响全组计划的完成。
用一切办法提高小组技术水平
过去,这个小组的技术水平是较差的,一遇到劳动模范黄宝妹到外面去开会,小组计划就完不成。有些经常完不成计划的人对他们说:“你们完成计划还不是都靠宝妹吗?宝妹一走,你们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大家听了还不十分在意。去年第四季度,小组内纺四十二支纱的车子老完不成计划,直到把负责纺三十二支纱的黄宝妹调去,才完成计划。从此以后,大家才认识到如果不提高小组全体组员的技术水平,将来还会发生类似情况。于是就采用了各种办法来提高技术。
首先是定期学习技术。她们除按时听技术课外,还根据小组生产中的问题,由劳动模范黄宝妹等技术好的同志轮流讲操作法,然后分组互助实习。如挡车工分成三个互助小组,由劳动模范黄宝妹和技术较好的赵秀英等分别担任互助组组长。技术差的人由技术好的人包教,技术一般的就互相看对方操作,发现缺点向互助组长汇报,再由互助组长帮助提高。
其次是包教包学。组员陈连生、曹桂英二人的技术水平较差,去年第四季度经常完不成计划。陈连生一个月内只有四、五天完成计划。在组织技术学习以后,就由劳动模范黄宝妹负责帮助她,黄宝妹发现她巡回一次车要十一分钟,镶一个粗纱头要四十五秒,镶得还不够好,而别人巡回一次只要三分钟,镶一个粗纱头只要十五秒。黄宝妹就教她镶粗纱头,使她提高到每分钟能够镶六根到七根,而且很少断头。又教她怎样巡回和减少漏头等。这样,她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了。曹桂英也在别的互助组同志的帮助下提高了技术水平。今年六月份,她们两人都得了奖。
再次是及时交流先进经验。小组开会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时候,总要请执行计划比较好的人介绍经验,让计划执行得不好的人检查缺点,然后再由大家提意见。这样,就收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如今年五月份的头一个夜班,全组出了十斤八两白花(计划是九斤六两),十三个挡车工中只有黄宝妹、范小妹两人完成了个人计划。在开会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时候,就由范小妹介绍自己的经验。第二天夜班,大家按照范小妹的经验做了以后,白花减少到九斤,比计划还少六两。又如今年七月份车间里换了一批新锭子,每次落纱总有四、五支纱拔不动,有时甚至把锭子拔断,有时只好等到开车后再拔,有时即使拔下来了,也带着三、四根断头。这样就增加断头,多出白花;每次落纱时间也超过工作法规定的四十秒钟。但是,落纱工陆九妹每次落纱都很快,别人拔不动的纱她一拔就拔了下来,原来是她在拔纱的时候一只手捏牢筒管,另一只手使锭子不动,轻轻一拔就成了。小组就马上交流了陆九妹拔纱的方法,现在再也没有拔不下的纱了。
技术水平提高了,完成个人计划的人数也就多了。今年二月份小组完成个人计划的只有百分之六十,到六、七月份,小组已全部都能完成个人计划。九月份虽然劳动模范黄宝妹出席上海及全国的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整整一个月不在小组;但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仍然全面完成了先进的小组指标,如计划出白花九两,实际只出八两。
互助团结,搞好生产
今年七月份天气热,活难做,害病的人又多,为了保证完成小组计划,必须尽可能地减少缺勤;更重要的是互助团结。例如有的挡车工请假了,车间人少无法调配,就从落纱工中抽出一个人帮助接头;粗纱头脱节的时候,落纱工就主动地帮助挡车工接好。大家都知道断头不接好,白花就会增多,所以只要车上一有断头,谁看见了谁就去接,不分你我。她们说:减少一根断头,就是减少一朵白花。又如落纱工陈根妹每当怀孕的时候反应都很大。她怀第一个孩子,足足请了五个多月的假,当她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由于小组同志发扬互助友爱,帮助她落纱,揩车脚,她从怀孕到生产,没有请过一次假。王桂英、陈留弟二人家里人口多,收入少,生活比较困难。小组内一方面帮她们向领导上申请补助,一方面以互助办法来解决。去年年底,王桂英生小孩,小组同志知道她家中添了人,又快过春节了,生活一定有困难,就帮助她向领导上申请补助三十元,替她买了大米、煤球等,另外,小组中你二角我三角地又凑了三元多钱替她买了糯米、麻油、大饼等,送到她家中,王桂英很感动。王桂英原来是比较落后的,爱发牢骚,经过这次事实教育,她认识到只有新社会生活才有保障,因此工作积极、主动了,七月份不但完成了个人计划,还得了奖。
督促行政部门加强技术措施
今年五月份,车子上飞钢丝圈现象很严重。一只钢丝圈飞起来了,起码打断三根纱头,结果就多出白花,增加接头的困难。大家开会讨论后,决定建议行政部门马上研究处理。行政部门没有及时给解决,小组又督促了几次,最后经行政部门研究,终于找出飞钢丝圈的毛病,主要是由于油线太紧。把油线放松后,钢丝圈就不飞了,断头、白花也就减少了。


第2版()
专栏:

在川西平原合作化的乡村里
解放后连获六年丰收的川西平原,已经建立了五千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上千个合作化村和一百零一个基本合作化乡。这些合作化了的乡村迅速地改变着川西平原的面貌。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秋耕的时候,郫县农业机器站的拖拉机,第一次来到互助乡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代耕,乡的业余剧团为迎接拖拉机的到来演出“采茶灯”。
郫县犀浦乡犀浦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女社员陈道清正驾驶着机械农具进行秋耕。她是郫县农业机器站去年培养的青年农具手和拖拉机手之一。
郫县合作化了的共和村犀浦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卫生室,还培养了三个卫生员。这是卫生员胡春兰正在给生病的社员量体温。
已经合作化了的双桂村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秋后积极进行基本建设。他们计划今年砍掉田坎和填掉不必要的灌溉沟,扩大耕地面积三十五亩。这是社员们在砍田坎和填水沟。
今年秋耕,川西平原上的五千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可以社社使用新式农具耕地。这是郫县合作化了的将军村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分社的青年社员们,正在学习使用圆盘耙。
郫县双桂村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贫农社员郑荣光正在看妻子给孩子缝制新衣。郑荣光自从入社以来,每年分到的粮食,一家五口总吃不完。今年秋后,全家都添制了新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