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提高农村干部的办社能力
任廷瑞 张剑锋
山西省临县从一九五三年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目前已发展到一千一百五十四个社,入社农户达到四万零二百二十四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五十七。但是在合作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领导力量跟不上运动发展进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一九五三年,一个社里驻有一个或几个专门办社的县、区干部,一九五四年合作社的数目已增加了六倍,普遍派干部驻社已开始发生困难,但还可以每两个社派一个干部,或者每三社派两个干部去办社;可是从一九五四年秋天以后,情况大变,原有的能够办社的干部力量已经远不能适应合作社大发展的需要了。全县三十三个县级领导干部中,熟悉办社政策的只有十三个人,三百五十九个一般县、区干部中,会办社的只有一百零一个人。许多干部对办社是“门外汉”,有些干部怕合作社干部要求解决社的问题,不敢进合作社的门。另一方面,当时的乡支部也还不能完全担负起办社的任务。全县有一千零八个乡支部的主要干部,初步学会办社的仅有三百三十四人。
这种情况给县委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必须迅速培养和提高农村工作干部的办社能力。一年来,临县县委在这方面是作了很大努力的。目前全县已有三百二十三个县、区干部、七百一十个乡干部学会了办社。由于领导力量的增强,全县今年春天以前建立的七百七十五个合作社基本上巩固下来了,其中有六百二十四个社比社外农民增产百分之十到二十,有一百一十二个社的产量和社外农民的产量相等,只有三十九个社的产量比社外农民的产量减少。事实证明,合作化运动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
在培养干部方面,临县县委除平时加强对干部学习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外,特别重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锻炼。为此,县委在向干部交代政策以后,便把大批干部派到下面去“碰”、去“钻”;过一时期后,再调回来加以集中训练。县委委员,一般县、区干部都分工包片,深入到合作社中去一面指导工作,一面在实际中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还采取了熟手带生手的办法,来培养干部,因此,某些“躲社”的干部,感到有“师傅”帮助他,也就敢于大胆深入进去,解决合作社的问题了。有些干部在下去的初期遇上具体问题,又被“碰”回来,这时他就向熟手领教,然后再下去指导办社。县、区领导机关并且定期召集驻社干部汇报,检查他们的工作,具体帮助他们学会领导办社的工作方法。这样,边学边办,“碰”的问题多,干部提高得也快,日积月累,办社经验也多了,逐渐由生手变成熟手。如下乡工作组的干部杨玉芝在碾坞村合作社工作的时候,社员要求他给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是他对办社还不大熟悉,对问题解决得不大合理,社员不满意;县委知道了,就向他具体地交代了办法,当他第二次下去帮助合作社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做得很好,合作社的干部感到满意。区干部王映昌原来不会办社,县委派他去帮助一个情况混乱的合作社,他不敢去,后来工作组组长王兴带他前去,两个人共同解决了合作社的具体问题,他也从中学会了一些办法,以后就逐渐变成了能够单独领导办社的干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县、区领导机关把办社责任交给了乡支部,改变了乡干部单纯依靠县、区干部办社的思想,从而使乡干部提高了责任心。全县除十一个大社和三类社有固定的县、区干部帮助领导外,一般的社主要依靠乡干部“包干”负责。正由于大胆放手让农村支部去办社,大批的办社骨干就从运动中成长起来,目前全县已有一千多个乡干部可以单独办社。
为了提高干部的办社能力,县委在一年中召开了七次讨论互助合作工作的会议,每次都有县、区、乡干部参加。通过这样的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教育干部。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再加上这样几次集中训练,使得许多干部能够比较系统地领会办社的方针、政策和办法,缩短由生手到熟手的过程。干部普遍反映:“越训练,方针、办法越明确,训练一次明确一次,经过训练,心亮了,胆子壮了。”此外,县委根据工作进度,又分区分段召开了办社干部座谈会,随时总结、交流办社经验,使干部在处理一些细小的具体问题上,思想也明确起来。
在提高基层干部办社能力方面,合作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临县共有一百一十五个合作网,通过合作网交流经验,既及时解决了各个社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干部能力。特别是县、区、乡的主要干部重点指导的中心社,工作都走在前面一步,通过合作网及时传播这些先进社的经验,就能大大充实基层干部的办社知识和办法,从而做到有预见地指导一般合作社的工作。全县通过一百一十七个中心社带动了六百五十八个一般社。塞上乡有八个社一年来通过合作网培养了十八个办社骨干。这个乡的周家沟和王家庄的合作社,从去年建立时起,一直是依靠合作网培养干部和改进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结果都增加了生产。


第2版()
专栏:

北流县沙塘乡建社中的思想工作 
  梁耀松 黄俊广
广西省北流县沙塘乡在建社前,曾经广泛地宣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和党对合作化的具体政策。宣传后有四百多户农民自动报名要求入社。但是由于运动进展很快,思想发动工作做得比较粗糙,不论已报名入社和未报名入社的,仍有许多人对入社顾虑重重;怀着各种不纯动机入社的人也不少。在已确定转社的七个组一百六十二户中,顾虑建社后不能增产的有十九户;怕入社后做工辛苦、行动受限制的十一户;为了买肥料、贷款方便而入社的二十户;误以为入社后可以少卖粮而入社的十二户;认识不清“随大流”入社的三十六户。有些人在报名之后还动摇不定,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针对这个情况,沙塘乡在普遍的动员号召之外,又着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解除农民顾虑,纠正他们对入社的错误认识,坚定他们入社的信心。思想发动工作从几方面着手:
一、算账对比。以单干比互助组、互助组比合作社。通过事实比较,使农民进一步认识合作社的好处。
石界农业生产合作社孙祖珍,全家四人,耕田七亩,在乡里号召建社的时候他报了名。后来他想:自己种了几十年田,日子也过去了,现在何必入社受限制?又顾虑在这个社困难户多,底子薄,听人家说入社没好处,没法增产,于是又表示坚决不入社了。社里的五个骨干先后去串连他,他还是要退出。后来他的大哥孙祖华引导他回忆一九五三年参加互助组以前的情形:单干人手薄,收不了多少谷,他胞兄和他女儿两人又害病死了,从此劳动力更加缺乏,生产更差了,到现在还欠二十五元的债没有还清。他大哥对他亲切地说:“祖珍,我和你同样受过单干的苦,吃过单干的亏,这些苦辣算是尝够了,入了社这些困难就会慢慢得到克服。劝你入社,我做大佬的不会是存心骗你吧!”他听得哭了。当天晚上开小组会,他把他过去单干的困难讲了出来,最后表明态度:“我坚决要求入社,就是铁打的也没有我的心坚。”
在小组讨论会上,大家拿沙塘二分社社员陈家平做比较的例子:他家四人,耕田六亩多,一九五三年前没有参加互助组,因人畜力缺乏,生产赶不上季节,一年只收三千一百零四斤稻谷,每天从早做到晚,一家人辛苦,日子还不好过。一九五三年参加了互助组,人力畜力算是解决了,生产也能赶上了季节,每年能增产六百多斤稻谷。但互助组的力量终究有限,比不上农业合作社增产多,第一社(老社)今年早稻平均每亩收二百四十四斤,而互助组只收二百三十三斤。旺山分社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六十七岁的陈二婆也发表了意见说:“入了互助组虽然克服了一部分困难,可是像看水、放牛这些事也还得自己打理,我家只我和一个十七岁的女儿,半夜三更我真不放心我女儿单独去放水,入了社就用不着我操这份心了。”后来又拿受了重灾的旺山老社作比较,虽然今年老社早稻减了产,但是同样受灾的田,互助组比老社减产还大。互助组组员张业珍说:“以前我们以为人家减产会垮台,结果不但不垮台,还比我们强得多,现在我们组七户有四户到八月就没有稻谷吃,人家老社二十二户还户户有稻谷磨。”经过这样对比,农民认识到:土地改革以后大部分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上都还有相当困难,受到严重自然灾害或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不免要下降,甚至要破产,为了彻底摆脱贫困,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通过老社社员的现身说法,或实地去访问老社,加深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碰垌老社社员甘懋光过去是困难户,年年缺粮,他去年入了社,今年早稻一季就分得了二千四百九十九斤(去年只收一千二百斤),生活好过了。有些人说八月是饥荒,可是他最近还担一担米的谷去磨,家里还有存谷一百六十多斤。九月二十二日晚上甘懋光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农民易悦生听了后说:“人家讲的都是真话,家底薄的入了社也能增产。”妇女张业珍最近去已入社的娘家探亲,回来后劲头十足地到处传播真情:今年四月她去过一次娘家(是西壤乡一分社社员),那时正是荒月,社的生产不大好,她父亲愁眉苦脸,长嗟短叹,后悔不该入社,她也埋怨父亲走错了路,自己还发誓不入社;可是这次去探亲,情况就两样了。父亲嘻笑颜开,精神奕奕,在田里做工也忘了回家吃午饭。她试探地问入社好不好,她父亲的答复竟出她意料之外:“入社后的早稻分配,单土地分红已有一千二百多斤,劳动分红不算,也比往年早春收入不差多少,不说假话,入社确实好。”她看到家里存着一担红薯干,还有几担红薯放着没有晒,往年那有这样年景。这许多事实,有力地把她过去发的誓取消了。
三、算大账、找门路、挖潜力,增强农民办社信心。在思想发动过程中,一般农民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承认别人得到好处,怀疑自己得不到。因此除了讲清党对农业合作化的政策外,还必须具体算算他将要参加或要建的农业合作社在生产上的有利条件和潜在力量,进一步打消其怕入社不能增产的顾虑。如旺山分社在开社员大会的时候,大家讨论挖生产潜力:加工加肥,每亩比去年加施细肥十斤,粗肥五担,每亩可增产三十六斤,全社水田一百亩共可增产三千六百斤稻谷;增加牛力,多犁一次多耙一次,每亩可增产稻谷二斤,共增产二百斤;改良土质六亩,每亩增产八十斤,共增四百八十斤;铲掉田埂八条,增大面积二分,可增产一百二十斤。以上四项共可增产四千四百斤。通过算大账、找门路、挖潜力,过去一些人认为“瘦社”(指困难户多)不能增产的顾虑就消除了,新社员入社的信心也更为提高了。社员易超棠说:“不这样算,那里知道有这么多条件增产。”
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广泛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队伍,采用大会、小会进行正面教育外,特别注意了个别串连和到老社访问,发动老社社员参加宣传活动。在老社社员中主要选择三种类型的人:一、入社前是比较典型的困难户;二、劳力多、土地少的;三、劳力少、土地多的。让这些人现身说法进行宣传,说服力最大,新社员最能接受。
经过了比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许多人对入社的顾虑和不正确的想法已初步得到纠正。根据检查,七个组已报名入社的四百零七个社员中,觉悟较高、认识清楚、坚决要求入社的有一百九十九人;认识一般、自愿入社的有二百零八人。由于新社员思想逐步提高,建社信心增强,生产情绪也提高了,他们正在一边积极开展积肥等活动,一边准备建社。


第2版()
专栏:

洪河屯乡的合作化运动
新华社记者 张励中
近来,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乡出现了一片新的气象。在打谷场里、在棉田里、或是在街头巷尾,大家话题的中心只有一个:合作化。互助组员商谈着自己的组和哪个组合并建个社;单干农民也找对劲人商量一齐参加老社或新社;儿童们唱着“合作化,力量大”的歌子。
一千多户的洪河屯乡,现在已经有八百多户向中共乡支部写了入社申请书,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农和下中农。支部委员们忙碌地审查申请书和接待要求入社的农民。
全乡以三十八个互助组为基础,即将建成十七个新的农业生产合社作。建社中贫农组员成了最活跃的人。有四口人、三亩地、两个劳动力、不时卖短工的张文秀,一个人就串连了六、七户贫农入社。现在,各个新社都已经选出社长、社务委员、会计等干部。他们绝大部分是贫农和下中农,也是领导互助组时的骨干。新建社社长宋茂林,经常到老社研究如何配备劳力,干部如何分工等问题,会计有时也跟着他到老社学习会计业务。新社的社员们正在根据自己力量踊跃集中资金。在吕成林领导的新社,社员赵学思除了留下买盐的钱以外,家里的三十元一齐拿到社里;社员朱大娘听说第二天早上要买牲口,她头天晚上冒雨把钱送到社里。这个社十来天的时间集中资金五百多元,买了一头大牛,一部双轮双铧犁。最近供销合作社卖给这个乡二十一部双轮双铧犁,新建的十七个社就买去十六部。各个新社已分好耕作队和生产组,开始使用双轮双铧犁耕地、种麦了。
洪河屯乡的农民为啥这样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本乡六个老社都增了产。譬如,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每亩麦子增产五十斤,棉花增产三十斤。七十多岁的田老大娘,被合作社的增产事实牢牢地吸引住了。她从收麦以后,一直要求入社,最近终于入社了。去年,程上元因为他妻子要入社,自己思想不通两人吵了一架。今年他看到老社增产,在秋前就要求入了社,并提前到社里做活。


第2版()
专栏:

用老机器制造精密的新产品
  本报记者 习平
杨金泉这两天格外忙碌,他正在为第五台六千瓩汽轮机的汽缸加工零件。今年上海汽轮机厂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全年试制三台六千瓩汽轮机的任务,现在全厂工人正为完成今年增产两台汽轮机的新任务而紧张地工作。杨金泉的干劲儿比以前更足了。他常常掩不住内心的欢欣对人说:“嘿!这样大的东西,过去连看也没有看见过,现在居然一台,两台……,都从我们手里造出来了。克服困难就是胜利,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杨金泉的这句话,确实是从心眼里说出来的。在汽轮机试制过程中,杨金泉克服了重重的困难。
那是从一九五三年年底开始的。一天,杨金泉被叫到车间主任办公室去了,车间主任拍着杨金泉的肩膀说:“杨师傅,坐下吧!我有件喜事告诉你:我们厂接受了一个重大而光荣的任务——试制我国第一台六千瓩汽轮机。这台汽轮机试制成功,它发出的电力可以供给三十万人口的城市照明;可以供给八个有两千工人的机器厂的生产用电;可以转动日产三十万匹布的大纺织厂的全部机器。你看,这家伙带劲不带劲!”没等杨金泉回答,车间主任接着又说:“我们厂试制的汽轮机,是按照捷克斯洛伐克的先进设计标准制造的,技术要求很高,有的地方公差不能超过二、三丝(一丝相等于一根头发的七分之一左右),现在我们要交给你的是汽轮机里的汽缸的加工任务。”
杨金泉从十岁就学做车工,从多年的劳动生活中,深知电的宝贵。他听了车间主任的话,又惊又喜,但是当他想到自己的大立车已经老旧,而面临的新任务所要求的技术又这样高,不禁担心起来。
“不能差一丝?这样的机件我看也没看过,要加工这样的机件,就得有精密的大型搪床、刨床。我的那部立车年纪大,毛病多,过去加工公差超过五十多丝的机件,都得费挺大的劲,现在要加工不超过公差二、三丝的汽缸来,我看实在够呛!”杨金泉的脾气有些急躁,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一口气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了。
“杨师傅,你别急!这个任务当然困难,但是我们相信你能够完成。只要动脑筋,老车床也可以做出好产品来。”车间主任劝说他,又根据他提出的具体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不知道是车间主任十分信任的语气使他产生了信心,还是制造六千瓩汽轮机这个消息本身给他增加了力量,当他从车间主任办公室回到大立车旁的时候,脚步比平常走得更大,更有力。
十二月七日,巨大的吊车将一个重三吨、高五尺的大汽缸送到杨金泉的大立车前面。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了紧张的战斗。
汽缸还没有开始加工,困难就来了:老立车年纪太老了,立车上的花盘高低不平,汽缸的中分垂直怎样也校正不出来。用过去的老办法,使用角尺和水平尺来帮助校正,开始对了,但转一个半径,公差又超过规定了。相差虽只有几丝——一根头发的几分之几,但是,这是技术文件所绝对不允许的。一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杨金泉爬上机器,又从机器上爬下来,从立车这边转到立车那边,一点办法也没有。夜里,同志们都睡着了,杨金泉还是不能入眠。
他想起过去漂泊在黄浦江上,依靠撑船营生的父亲,想到自己失业时候妻子黄瘦的脸和现在孩子们的红润的脸,妻子从心底发出来的爽朗的欢笑,以及党支部书记、技术人员、专家和许许多多同志们的信任和嘱托。
“难道就让新中国的第一台六千瓩汽轮机在我老杨手里搁下来吗?不能!”
“日子变得多快,可是我们的生产方法还是老样子,改进得多么慢。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变一变呢?”当杨金泉把这个问题向自己提出以后,它就像影子似的,老是在他脑子里打转转,再也不能摆脱了。他想:花盘不平,不用它,改装一只靠表(一种仪表)不可以吗?一个汽缸圆周三百六十度,不容易校正中分面,分几次来做不可以吗?大压板不容易搭,少搭一些,下面多支撑一些不可以吗?杨金泉把这些主意告诉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帮助。经过技术人员科学的分析,经过大伙不断地想法改善,汽缸就被他正确地安到大立车上去了,公差没有超过两丝。
汽缸在大立车上转了几个月,从严寒的冬天到炎热的夏天,杨金泉的工作也跟着进到最紧张的阶段——车汽缸的封槽。这条封槽在汽缸的内部,槽狭,连吃刀深浅都看不见,站在外边干活,简直就像睁眼瞎子一样,这怎能保证活儿不出错?于是杨金泉又想出一个窍门:用靠表来定位,用镜子去反射,凭着镜子反射出来的影子,小心地从事工作。后来,他感到这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保证质量,放心不下,就索性自己爬进了汽缸里。汽缸在呼呼地转,杨金泉就像站在汽缸上的一个零件似的,也旋转起来。这种天旋地转的剧烈震动,身体最好的人也会晕眩,但是他极力地镇定自己,用全副精力注视着车刀的工作,看它是否车歪了。
上海的盛夏,有时坐在室内还要出汗,何况是在密不通风的汽缸里。又何况汽缸又在这样猛烈的旋转。站在天桥上的小滕——杨金泉的徒弟,看到师傅在汽缸里,身上的汗像小河一样往下淌,脸色很不好看。小滕深知他师傅的脾气:当他全心投入工作后,用几头牛也拉不出来。但他怕万一师傅不能支持了,又怎么办呢?这个年轻人再也安不下心来,只好在上面焦急地喊:“杨师傅你要喝水吗?”“杨师傅我关车你上来好吗?”“我可以代你工作一会儿吗?”
“不能替换,这是一道精密的工序,我车完这道工序就上来啦。”蹲在呼呼地旋转着的汽缸里,杨金泉头也不抬。这部老旧的立车连油泵设备都没有,他一面看着车刀工作,一面还得随时给机器添油。三十分钟过去了,一点钟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终于一道槽车出来了,杨金泉才松了一口气,通知小滕关车。杨金泉就是这样一次再次地爬进汽缸。有一次,当他从热腾腾的蒸笼似的汽缸里爬出来的时候,这个身体强壮的工人,竟无力地晕倒了。人们强迫他回家,不准他在健康没有恢复以前来工厂,可是第二天,他又出现在车间里。杨金泉就是这样凭着他的智慧和坚毅,车出了我国第一部汽轮机的庞大汽缸。这部老旧机器做出来的新产品,经专家鉴定,质量完全合格。
今年,杨金泉参加制造第三台六千瓩汽轮机,他又给大立车装上了四把刀子,分成两面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大立车简直变成了新型的车床。现在,不仅杨金泉是大立车熟练的操纵者,连他的两个徒弟也成为操纵这部车子的二级技工了,他们粗车干得挺顺当,细活也能做一部分。杨金泉经常对他的徒弟说:“我们现在能用老立车做出精密的新产品,以后操纵新工作母机就更顺当了。你们不要看不起那些破旧机器,没有旧的就没有新的;没有我们这部大立车,哪里来我们新中国第一台六千瓩的汽轮机呢?”


第2版()
专栏:

既经济又适用的临时加工厂
  本报记者 张健虹
在紧靠着拖拉机制造厂厂区东面的宽阔地带,有一簇整齐的竹结构建筑物。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那一片覆盖着金黄色草帘的屋顶和冒着烟的大烟囱。这便是为拖拉机制造厂施工服务的木材加工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卫生设备材料厂、金属结构厂、泡沫水泥厂等临时加工厂。
这些加工厂的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例如预制构件厂,就是一个可以容纳二千人工作的工厂,能为拖拉机制造厂的厂房施工加工出多种样式复杂的构件;跟其他近代化的别种建筑材料结构的加工厂一样,生产过程大部是机械化的。许多大型产品脱去模型和堆放,都是用吊车起重。每件产品制作中的各道工序,都是通过厂区轻便铁道来衔接的。在预制车间还设有养护构件的蒸气养护室。
在基本建设的暂设工程中使用竹结构,在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早就这样做了,但规模不算大,而且没有用来做加工厂厂房。拖拉机制造厂的建筑单位在准备使用竹结构建筑加工厂时,曾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竹结构加工厂能不能在拖拉机制造厂工地上过冬?能不能使用到预期的年限?他们把当地的气候跟上海作了比较:当地冬季最冷的午夜气候是零下二十度,白天的气候一般都在零下五度,而上海气候最冷的时候也在零下五度(如去冬)。当地午夜虽然比上海冷,但工人并不在午夜里工作,而且加工厂的墙壁可用双层竹笆墙,墙上可涂上柴泥和石灰,屋顶盖上草帘,再注意严密门窗,隔寒能力跟一层木板墙或砖木结构单砖墙的差不多。当地冬季虽然雪大,而且常有很厚的积雪不能及时融化,但加工厂的屋架可以用木材做,需要安柱子的还可以安柱子。这样,经过加固的竹结构加工厂就可以抵抗积雪的压力。他们又对竹结构所需用的主要材料——竹材进行了分析,认为竹材抗拉、抗压强度都优于木材,而且韧性很大,不易腐朽,使用三、五年毫无问题。如果在施工中注意质量,每年雨季后进行一次保养,它的寿命还可以适当延长。
竹材是价钱低廉的建筑材料。利用竹结构建筑加工厂可以直接降低工程成本。拖拉机制造厂加工厂的建筑,因为利用竹结构,就为国家节约了三十八万元投资,其中仅金属结构厂的工程造价就比原设计预算降低了二十万元,只占原设计预算的一半。如果以每平方公尺的造价来计算,中央设计院原设计的全木结构加工厂每平方公尺为六十八元九角,各基本建设工地的砖木结构加工厂每平方公尺为五十四元七角四分,而拖拉机制造厂的竹结构加工厂,每平方公尺只需要二十四元七角。这还是结构较复杂的加工厂,如果是一般的临时建筑,如仓库、宿舍等,每平方公尺造价只需要十四元到十七元,最低的只要八元。
拖拉机制造厂在暂设工程中利用竹结构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他们不仅成功地建筑了技术要求较复杂的竹结构加工厂,而且还用竹材修建了宿舍、食堂、办公室、工作棚等。他们在暂设工程中,总共给国家节约了将近六百万元的投资。根据已往的统计资料,暂设工程投资一般都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五,而拖拉机制造厂的暂设工程投资却只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点一六。
利用竹结构建筑加工厂还可以加速施工进度和节省劳动力。因为竹材比木材轻,搭接容易,搬运也方便,加上施工内容简单,一般只要有了总平面布置和总体设计就可以施工,有些简单的仓库、宿舍、食堂等临时工程甚至不需要设计就可以施工。修建一座二百平方公尺的临时建筑物,如果采用砖木结构,每天要二十个劳动力,十四天才能完成;而采用竹结构,每天只需要十个劳动力,五天就可以完工。这样,就有利于施工单位迅速地创设新的建筑基地,使施工队伍很快进入现场,提早施工。拖拉机制造厂的加工厂,正是由于利用了竹结构,才在中央设计院迟交图纸的情况下,做到了按时投入生产。
我国是盛产竹材的国家。长江和珠江流域竹的产量多,繁殖率高。如果全国气候适宜地区的基本建设单位都能尽量采用竹材建筑暂设工程,就会给国家节省很多投资和加速工程进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省出大批宝贵的木材用在永久性的建筑中去。


第2版()
专栏:

钢铁局所属企业超额完成第三季度计划
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所属企业超额完成了第三季度的国家生产计划。全局第三季度生产总值完成计划百分之一百零三点六五,劳动生产率计划、成本降低计划、利润上缴计划都超额完成。五种主要产品中,除生铁完成计划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七外,铁矿石、冶金焦、钢、钢压延品的产量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钢铁工业管理局所属企业广大职工在第三季度积极学习和推广苏联先进经验,努力改进主要生产设备的利用情况,提高操作技术,使生产水平普遍进一步提高。在高炉生产方面,由于继续加强原料管理,推行炉顶调剂,稳定炉况,全局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比第二季度提高百分之三点零一。太原钢铁厂、重庆第一钢铁厂等试炼低锰炼钢生铁,为节约国家锰矿资源和降低生铁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炼钢生产方面,全局平炉炉底面积日历利用系数比第二季度提高了百分之五点九。各炼钢生产单位在第三季度继续推行苏联库滋涅茨克钢铁厂的“厚层烧补炉底”先进经验,全局烧补炉底时间比第二季度又缩短了百分之六点七。部分企业加强了热工控制,改善了送风情况,使平炉熔炼时间较前缩短。平炉冷修工作中,天津钢厂在第三季度创造了中型平炉中冷修时间仅用九十四小时零六分的全局新纪录。在轧钢方面,部分企业积极改进操作技术,减少设备事故,使临时停工时间减少,作业时间增多。天津钢厂、唐山钢厂和重庆第三钢铁厂三个单位第三季度的作业时间,比计划增加三百六十六小时,约为国家增产钢材四千吨。有些企业在第三季度改进了生产设备和操作技术,使轧制钢材的机时产量比过去有了提高。如以第二季度产量最高月份的平均机时产量为一百,九月份重庆第一钢铁厂轧制二十四公斤轻轨的平均机时产量为一百五十二,上海第三钢厂轧制八公斤轻轨的平均机时产量为一百二十四。
第三季度内,钢铁工业管理局所属企业还试制成功了弧形农具钢等新产品,供应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鞍山新建一座建筑机械修理厂
鞍山钢铁建设公司新建的建筑机械修理厂在十月上旬投入生产。
这座建筑机械修理厂是专为修理鞍钢所有内燃建筑机械——挖土机、拖拉机、汽车等而修建的。厂房按照苏联标准设计,拥有二十六个工作间。各项生产工序全部专业化。厂房设备除数十台普通机床外,还有各种精密的专制机械零件的机械设备,如曲轴磨床、插齿床、外圆磨床等。按照原设计规定,这座工厂一年可以修理五百台汽车,平均每天可有一台半汽车修复出厂。
几年来,鞍山施工机械化发展很快,一九五五年建筑机械的总数,已达到一九五二年的十倍。过去由于缺乏健全的修理工厂,许多机械坏了长期不能修复。这座修理厂的投入生产,为进一步发展机械化施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仅各种重型复杂建筑机械可以由这座工厂修理,一般较精密的汽车和机械零件也可以由这座工厂制造。(冯世明)


第2版()
专栏:

上海重庆间开辟直达运输航线
交通部河运管理总局长江航运管理局为了改进上海到重庆间的货运工作,从十月份起,调配了两艘货轮行驶上海和重庆间进行直达运输。人民六号轮已于十月二日自上海载货三百余吨开往重庆,人民二号轮也在十月六日自重庆载粮食开往上海。今后上海、重庆两港每隔九天就有一艘直达货轮开航,上海至重庆的航行期限可由原来二十天缩短到十一天至十三天。这样将为加速商品流转、保证物资供应提供了优良条件。(李震华)


第2版()
专栏:

绍兴酒厂试用机器生产黄酒
闻名的浙江绍兴黄酒,已开始试验用机器生产。
过去,绍兴黄酒的生产都是靠自然气候发酵和人工进行操作。一九五四年二月,地方国营绍兴酒厂在国家投资下,进行了基本建设,开始安装机器设备,到同年八月,发酵用的冷气机、发酵池、捣拌机和蒸酒用的锅炉等机器设备等已全部装置好。今年九月间,开始试验用机器生产黄酒。
用机器生产黄酒优点很多。过去,每逢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菌类繁殖发酵率很强,人工不能控制,因此,每年黄酒的生产只有在春季和冬季才能进行。现在有了机器和冷气设备后,气候、温度完全可以由机器来严格控制,制酒原料的发酵和捣拌,也再不靠自然气候的变化和凭人工操作经验进行了。这样,不但可以全年地进行生产,而且,做出来的酒的质量还好。根据这次机器制酒试验结果,每斤黄酒含酒精成分达到百分之十八点八,比过去提高了百分之四点八。用机器生产还能大大缩短生产时间。过去手工操作制酒,从发酵到制成成品要两个多月,现在只需要十八天。全面改用机器制酒,黄酒成本也将显著降低。(邵治中)


第2版()
专栏:

湖北今冬将垦辟茶园八万亩
湖北省开始大力垦复茶园,计划到明春垦复三万亩;另外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新辟荒地五万多亩种茶,两项面积相当于现有茶园的四分之一。垦复工作正在蒲圻、通城等县着手进行,适应发展茶叶生产的需要,今冬将在麻城县新建一个有很大发展规模的茶麻场,场址已经初步勘完。
湖北省是全国主要产茶地区之一,在日寇占领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荒废茶园十万亩以上。解放以来茶叶产量虽然每年提高,但还不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湖北省现正一面垦复荒废茶园,一面有计划地开荒种茶,继续提高茶叶产量。(袁军)


第2版()
专栏:

辽宁和山东柞蚕茧丰收
全国柞蚕主要产区的辽宁、山东两地,今年蚕茧获得了大丰收。估计两地的茧产量在六十七亿粒以上,比去年增产了一点七倍。今年丰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党政部门的重视,农业部门对蚕农的生产技术指导;再加上今年气候正常,柞叶生长良好和柞蚕发育正常。
柞蚕丝、柞绸是我国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经济价值很大。目前山东已在紧张地进行收购工作,辽宁正在积极准备收购中。(袁峰)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农民积极偿还农业贷款
黑龙江省农民正积极用麦收款项偿还国家农业贷款。截至九月二十三日已偿还一百五十七万多元,占麦收贷款回收计划百分之七十八点八。呼兰县由于党委重视这一工作,抓紧了对农民进行积极偿还国家贷款的教育,原定麦收回收贷款十六万元,到现在农民已还二十五万元。中共克山县委早于八月就制定农贷回收方案,并由各村支部讨论,发动群众积极偿还贷款,因此,这一工作做得较好,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中。(本报驻哈尔滨记者)


第2版()
专栏:

云南茶叶收购计划超额完成
云南省茶叶收购工作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百分之九,比去年增加一万三千多担。今年云南各主要茶区大多雨水适时,茶叶发育正常。自茶叶开采以来,各地陆续传来增产消息。著名的凤庆出口红茶区,估计增产一成左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茶叶收购量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
为了便利茶农出售茶叶,收购时,云南省茶业公司、供销合作社在许多主要产茶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茶区,增设了收购站和流动收购组。解决农民远道零星出售的困难,保证了国家收购计划的完成。 (唐祖闳)


第2版()
专栏:

泗阳县规划沙荒地改造工作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委员会最近根据全县土质情况,对全县的沙荒地订出了全面的改造规划。初步计划将二万六千五百多亩的沙荒地改造为宜农、宜林的良田。
泗阳县沿旧黄河故道一带,共有沙荒地九万亩,这些沙荒地不仅不长庄稼,大风吹起沙土反而打死和淹没附近庄稼,大大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解放后,人民政府不断领导当地农民植树造林来同风沙作斗争,几年来全县已造林一万余亩,减轻了风沙的灾害。有防沙林的地方,小麦产量已由过去三十多斤提高到八九十斤。(周裕喜 陆炳君)


第2版()
专栏:

吐鲁番葡萄干大量上市
著名的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已大量上市。今年这里的维吾尔族农民又一次获得葡萄丰收。产葡萄最集中的葡萄沟和沙井子两乡的五千一百多亩葡萄,平均每亩晒制葡萄干三百四十二斤半。办社不到一年的解放葡萄生产合作社,有八亩丰产地每亩晒制了葡萄干七百一十四斤。现在,农民们正按照预购合同,把葡萄干送到供销合作社去。这些葡萄干经过分级和过秤包装,即可运销各地。(群)


第2版()
专栏: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羊药浴池
燕树桂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是一个优良的牧区。居住在这里的藏、土、汉、回、蒙等五个民族的人民,大都以畜牧业为生。人民政府为了扶助牧民发展生产,一九五二年在抓喜秀龙草原上修建了我国第一个羊药浴池,防治羊身上的体外寄生虫。这个羊药浴池的建筑物和工作用地约有四千多平方公尺,还有二十五平方华里大的一个草原。浴池可同时容纳四十五只羊并行走过。正常天气,一天可药浴六千到七千只羊。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羊体外寄生虫主要是羊虱和羊虱蝇。这些寄生虫繁殖能力很强,一附在羊身上就成片地发展,它们吮吸羊的血液,使羊的肌体瘦弱不堪。所以,许多羊在天气寒冷时,常因支持不住而死亡。同时,这些寄生虫还损害着羊毛的质量和数量。药浴池的建立,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药浴工作是从一九五三年开始的,到今年共药浴了近十五万只羊,效果良好。药浴后三十分钟,羊虱和羊虱蝇全部被杀死,而且半年内不感染,冬春死亡率大大减少,保证了牲畜的发展。
药浴工作在保护羊只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引起牧民很大的兴趣,许多远道的牧民也赶着羊群来药浴。天祝藏族自治县二区松山,距离药浴池有一百八十华里,来回一次需要二十天。但是药浴的羊只还是大量增加。一九五三年只有二千只羊赶来药浴,今年就增加到二万只。药浴池服务的面积也在扩大,开始的一年只有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三个区,现在发展到五个区,还有永登县的一个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