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广西省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绩
中共广西省委农村工作部长 贺亦然
广西省去冬今春在七百六十六个老社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去年的二十二倍多;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由百分之○·五上升到百分之九·四六。全省百分之七十八的乡有了合作社,省内还出现了三十三个合作化的乡。
这一批合作社建成之后,却遇到了严重的霜冻和旱灾。新建社种植的甘薯、马铃薯、冬玉米、豆类等作物都冻坏了;大麦、小麦、荞麦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全省冬季作物的计划产量七亿四千八百万斤(折谷计算),实际只收了二亿六千万斤。合作社冬季种的作物最多,所以损失也最大。在紧张的春耕期间,长期干旱无雨。当时农村中的粮食情况也紧张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遇到了严重的困难,部分社员思想动摇,社的干部也对办好社缺乏信心。当时,三十二个社垮台了,一万多个互助组解散了。互助合作运动好像蒙上了一层暗影。
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同志便怀疑这批新建的合作社能不能巩固?当时旱灾严重,富裕中农看到自己的田地水利条件好,害怕水利条件差的社员沾了他们的光,纷纷要求退社。容县三德乡第五农业生产合作社、六美乡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五个社中,共有十九户要求退社。有七户终于退了社。在退社的七户中有五户是富裕中农。有些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便认为合作社对富裕农民照顾不够。有的同志说:“干部没有经验,一下子办多了!”有的同志甚至把粮食的紧张情况也归罪于合作社了!
鉴于上述情况,广西省委决定大力进行整顿合作社的工作,夏季曾抽调八千多干部投入这一工作。
全省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八个合作社(划出了钦州专区后,社数减少了些)全部经过了整顿。除千分之二的社转组或解散外,其余都逐步地巩固起来了。已经巩固的一类社由整社前的四千零二个增加到五千二百零三个(即由百分之二十五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强);基本上巩固,但还有某些问题的二类社由八千八百四十二个增加到八千九百五十九个(即由百分之五十六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七);问题仍然很多的三类社则由二千六百九十四个减少到一千三百七十六个(即由百分之十七下降到百分之八)。通过贯彻实行自愿互利政策,改进经营管理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的思想觉悟,坚定了表现动摇的社员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退社农户只占百分之一(清洗坏分子在内)。
合作社经过整顿,虽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虫灾,夏收的时候仍有百分之八十三以上的社增产。据一千七百三十八个社的典型调查,只有三个社的产量不如社外农民。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向灾害作斗争中,显示了优越性。桂平县新成乡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单糙因遭灾比去年减产百分之二十四,但同屯拥有四个劳动力、两条大牛的富裕农民蒋金然也减收了百分之五十九。大章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亩早稻收了三百斤,而同社比赛的个体农民杨富兴则只收一百五十斤。群众反映:同样受灾,内外不同。
由于合作社增产的事实日益显著,由于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日益提高,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已有十多万个互助组要求转社或入社。桂西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有二万一千多个互助组申请转社或入社。容县三区现已有三百零六个互助组要求转社,互助组长朱锦和曾经六次向红光合作社要求入社。宜山县谭村乡六月间只有一个互助组请求“挂号”转社,现在已有八个组“挂上号”了。容县厢南乡退社农民许喜光又坚决要求回社,他到处说:“何时叫,何时到!”“半夜叫入半夜入,天明叫入天明入!”宾阳县三区梁福球互助组,参观了江对岸合作社后说:“架条桥过江也要参加社!”
事实证明,社建立起来后,经过不断的整顿,是完全可以办好的。只要切实地认真地进行整顿,不但已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能够逐步巩固起来,而且还可以促使合作化运动高潮提早出现。
春耕到夏季的几次整社工作,充分说明了下面几个问题:
一、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需要经常努力地工作。夸大困难,看到若干困难便认为合作社不能办多、不能办好的思想,是错误的。相反,认为合作社建立起来,就万事大吉,而不去努力进行各项巩固社的工作,也是错误的。应该认识,由分散的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必然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有些问题看来虽然严重,但就其本质来说,乃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在生产中随发现,随解决,合作社就一定能够逐步地巩固。合作社建成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不外乎下面这些方面:“三评”工作和建立管理机构等问题解决得不尽妥当;缺乏生产和管理的经验,劳动组织混乱;有些社员因生产上遇到灾害或生活上遇到困难而思想不安;反革命分子挑拨破坏;社外富农的经营对某些富裕社员的诱惑……这些问题解决了一个,社的巩固程度便会提高一步。经过不断地努力,这些问题就会一一得到解决。事实证明,建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社中坚决贯彻执行自愿、互利政策和阶级路线,建成之后认真进行整顿,保证合作社增加生产和社员增加收入,是保证合作化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要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从前,合作社的数量少,社社派有专职办社干部,又经常不断地进行整社工作,因此,这些社一般办得还好。如今,一方面,社多了,没有那么多专职干部可派遣了;另方面,办社有了一些经验,有了一批好社可做榜样。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应当把一年中组织强大的力量整顿几次的办法和平时依靠党支部对社进行经常性的领导的方法结合起来,以保证合作社的巩固。广西省今春建社结束之后;曾经进行了一次整社工作,解决了建社中的遗留问题,并在合作社中建立了固定的劳动组织,划分了固定的耕作区和耕牛农具,建立了生产队固定使用耕牛农具的责任制度(固定也不是绝对的)。夏季,全省又在六、七、八三个月中,组织八千二百二十三个脱离生产的干部参加整社工作。在整社中,贯彻执行自愿、互利政策,推行农事的短期安排和包工制,改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等,成绩是很显著的。但是,由于农村中经济工作、政治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大规模的整社工作,每年只能进行两三次;而搞好社的生产,又是经常性的工作,所以加强农村党支部对合作化的经常领导,是非常必要的。整社依靠支部,平时工作也要依靠支部的经常领导。支部办社的重要办法,是搞好重点,以点带面。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可以通过联社委员会(全省约有五千多个乡有了这种组织)交流经验,可以举办以推广一个具体经验为目的的小型训练班。发现哪个社问题严重,支部应专门去帮助解决。省委已决定培养九千个专职的合作社辅导员,协助支部办社。今后农村进行任何其他工作,都应保证不妨碍社的巩固。
三、整社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建社、整社的目的都是为了搞好生产,因此要通过组织生产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今夏整社的情况看来,搞好生产的基本问题在于:第一、因社制宜,抓住增产关键。这就是要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抓住全年的增产关键,订出具体措施来,如一糙变两糙(一般地可增产一、二百斤),旱田变水田,加工加肥,改进耕作技术,改种高产作物和举办多种经营等。事实证明,增产关键,每社都有,只不过彼此不同罢了。不仅要抓全年的增产关键,还要抓住当前的增产关键,做好当前的生产工作。社员的思想情绪往往是随着社的生产好坏而变化的,比如有的社春耕时肥料积得不多,社员便害怕减产,肥积多了,思想就安定了;有的社禾苗比不上社外农民的,社员思想就不安起来,后来把生产搞好了,禾苗确比社外的生长得好,他们的情绪便又安定下来。社对社外的影响也是因每一季节的生产好坏而有所不同的,哪一个季节生产不如社外,就会引起社外农民的疑虑。搞好生产的另一基本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帮助合作社建立适当的劳动组织;合理地规定劳动报酬;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和劳动纪律;加强生产指导和出工的计划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西省经过夏季整社,已有百分之八十九的社建立了三、五天到一个节气的农事安排(短安排)。现在有八千九百三十三个社实行临时包工,二千八百九十七个社实行季节包工,大约五百个社实行常年包工超产奖励制,有些先进社还建立了农活“验收”制度。因此,合作社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要分别帮助不同类型的社解决不同的问题。有些社(主要是三类社)骨干过弱、组织不纯,这是社的生产不好、团结不好的根源。这类社必须培养贫农的领导骨干,对原有干部作适当的调整。对组织不纯的社,要帮助纯洁组织。对政策贯彻执行不好的社,要推动它端正政策。凡是认真解决了这些具体问题的社都能迅速巩固起来。对问题严重的社,要迅速派人去扶助,尽可能不让一个社垮台。垮了一个社,影响很不好。罗城县陈布农业生产合作社垮台了,地主、富农马上去同散伙的上中农帮工,并且到处喧嚷:“兄弟一母所生,还要分家,合作社怎能办成!”当这个县的三十多个三类社情况严重的时候,有些贫困社员哭了起来。这时,县委组织了人力、物力大力帮助这些社克服困难,对愿意办的积极帮助办下去,坚决不愿办的准许退社,垮台的社又全部恢复起来了。这时不少三类社的干部跑来说:你们一恢复,把我们也巩固了!互助组反映:办好互助组,争取转社是我们的口号,社要垮台转组,我们的希望也一风吹了。这说明:凡是已经建成的社,领导上都要尽一切力量把它们办好。


第2版()
专栏:

湘潭县如意乡农民的迫切要求
耀黎
今年夏天,在湖南湘潭县银田区如意乡人民委员会里,从早到晚是川流不息的人。有的是互助组长带来了全组要求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申请书,有的是个体农民向乡人民委员会打报告,要求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是互助组。刘君泉互助组的二十三户组员全是贫农。他们迫切要求建社。许多组员看到组长拿了申请书到乡人民委员会去还不放心,也跟在后面,向乡人民委员会要求入社。个体农民庞奇美(贫农)怕乡人民委员会说他家里的人不同意入社,便带着家里的人一同到乡人民委员会来,表示全家入社的决心。一个月的时间,全乡十二个互助组,就分别向乡人民委员会写了要求转社的申请书三十一件,口头申请二十五次。八月初,农民们听说区公所要调骨干去学习建社,当天便有五班人到乡人民委员会请求调去学习。在申请建社的农民中,贫农要求最为迫切,行动也最坚决。贫农刘文生说:“我们贫农作田,一无耕牛,二无肥料,三缺口粮,这又如何作得好田。”去年他就想种双季稻;但是他的十亩多田,不是水利不好便是土质不好不能种。他年年缺口粮,今年他一家人便吃了四十多天的青麦粥。今年他看到全乡六个农业合作社试办成功后,在互助组里积极主张建社。当乡人民委员会批准他们的互助组转社时,他立即串连了四户农民一同入社,他逢人便说:“我们只有入社才得彻底翻身,才能有好日子过。”
如意乡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热潮,并不是一下子生长起来的,而是经过四年来的互助生产,特别是经过农业合作社的试办成功和党在农村中阶级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的援助所形成的。
去冬今春,全乡成立了狮山、球山等六个农业合作社。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这些社就大大显示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当时政府在这个乡推广红蓝脚早稻优良品种,号召大家种早稻。许多个体农民和互助组组员都不敢种。这六个社一下就试种了六十五亩,占全乡试种总亩数的百分之七十七。狮山社种了十七亩。在抗旱紧张、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农民缺口粮。合作社都收了早稻,接上了口粮。狮山社十七亩早稻收了六千五百多斤。除留足了全社社员口粮和给全乡留下八百斤谷种外,还借出了一千三百斤谷子给附近的两个互助组和十二户个体农民,解决了他们当时的口粮问题。眼看合作社的早稻收成和得到狮山社帮助的农民,都深深体会到了合作社的好处。如苏尚德的母亲,在狮山社建社的时候,苏尚德要入社,她坚决不肯。现在看到狮山社试种红蓝脚早稻成功的新鲜事,吃到了狮山社借给的早稻米,又看到往年生活很困难的寡妇刘淑华入社后有了事做,有了粮食,她思想变了,主动催促儿子去参加互助组的会,争取转社。在狮山社酝酿建社的时候,副社长苏瑞生曾动员互助组苏寿生入社,苏寿生说:“我人齐,牛齐,农具齐,入社做什么?合作社也不过是几个现人,几亩现田,我偏不信入社就是好。”今年春耕生产中,他提出要同狮山社比赛。不久天气突然变冷,秧田发生了严重的烂秧现象。社里马上补浸了三百斤种谷,又补施了硫酸錏,按季节插上了秧。苏寿生所在的互助组,插秧却比狮山社迟了十天。苏寿生还不服气,认为合作社田里的功夫搞得好,不一定土里的功夫也搞得好,于是又提出同狮山社比种甘薯。不巧锄甘薯苗时正遇天旱,互助组的人都参加抗旱,顾不上锄苗。结果虽然田没旱坏,土里的杂草却长得比薯苗还高。合作社人多力量大,不但抗了旱、锄了地,还收割了早稻。这时,苏寿生对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口服心服了。现在他一碰到干部便提出要求入社。他说:“去年别人要我入社我不来,今年我非入社不可。”
狮山社附近有四座水坝,可灌溉一百四十亩田。建社以前,因水利制度不健全,人们随便挖沟引水,就是像去年那样多雨的年头,还造成了人为的干旱。今年狮山社建成后,建立和健全了水利制度,四座水坝得到了充分利用。今年虽然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干旱,不仅原来的一百多亩田不缺水,而且还匀出水来多灌溉了二十多亩田。这一事实,对如意乡农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合作社的优越性像磁石一样地吸引着广大农民。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的贯彻执行,更激发了贫农入社的积极性。贫农苏必清说:“党在农村中依靠的是我们,各项工作,特别是建社工作我们硬要带头做好才对。”贫农朱文全去年在球山社建社的时候,就要求跳组转社,党支部考虑到他跳组后组内缺乏骨干,要他把互助组办好,争取转社。从此以后,他把互助组领导得很好,入秋以来,先后召开了七次组员会,研究转社问题。
国家对合作社的多方扶助,特别在全乡贷放了贫农合作基金九百多元,大大增强了贫农和中农走合作化道路的信心。贫农庞法广迫切要求入社,但是顾虑缴不起入社基金,不敢提出来。后来听说政府有贫农合作基金贷款,他非常兴奋地向乡人民委员会提出了入社要求。贫农肖义生在公益社建社的时候表现很积极,后来因为没有现金投资,曾遭受中农社员的歧视,情绪一度低落。后来国家贷给了他三十元合作基金贷款,他比以前更积极了。今年六月部分中农社员叫喊缺粮,不愿出工,他却带头出工,带动社员积极搞好生产。中农社员看到了贫农也能缴清入社基金,解除了怕贫农揩油的顾虑,因而也加强了入社和办社的信心。
为了领导好合作化运动,中共如意乡支部已在工作组的协助下作出了全乡发展合作社的规划。这乡除去冬今春建立的六个社外,今年秋前又新建了三个社。党支部根据当前农村的新情况,准备今冬明春再建两次,一次建三个,一次建一个。同时扩大六个老社,增加社员三十七户。这样全乡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就增加到二百八十一户,占全乡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八多。在今后两年内,再把八十四户个体农民吸收进社里来,到了一九五七年春,全乡除了地主和富农外,再也没有个体农民了。党支部书记贺泽奇对这个建社计划充满了信心,他兴奋地说:“我们到社会主义的路一天一天更近了。”


第2版()
专栏:

深山僻谷里的购销委托站
远漓
广西省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四荣区的荣塘、荣地、和平等乡,座落在很偏僻的山岭间,村寨分散,这一户在岭顶上,那两三户在对面岭腰间,咫尺可见。如果来往,就要翻过几个高岭,穿过几个山坳,路窄小得只能踩上一只脚,还长满了滑滑的青苔。靠货郎担来游村做买卖也很困难,小商贩也不愿进去。苗族同胞们要买油、盐等日用品,必须到四五十里外的香粉街上去,来回要花一天时间。
从去年九月起,四荣区供销社在这几个乡选择适中地点,成立了购销委托站,把油、盐、豆豉、百货、小农具等物品,送到深山里去,同时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从此改变了这些乡“任凭有钱难买货,有货插翅也难飞”的情况。最远的来站买卖东西也只有七、八里路。
和平乡委托站成立那天,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起来:“送货上门到这里,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哟!”在这位老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也许到过一百里路外的长安镇,商人欺侮他是深山里来的,拿一根针换他一个鸡蛋,一斤盐换一斤香菌。现今,在他眼前的是一个鸡蛋能换到二十根针,一斤香菌换到四斤盐,还是送货到家门口。这个变化,怎么不叫这位老人激动地欢呼呢?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或者下午六点钟人们歇工从山上回来用饭的时候,委托站就开始忙碌起来。男女老少来来往往,使人忘记了这里是远离墟街四、五十里路的深山僻谷。当家的中年人拿三、四斤棕皮,或斤把香菌、木耳,到购销委托站去换油、盐、豆豉等等;年轻的姑娘们拿着一捆捆看牛时摘到的淡竹叶,卖给委托站,然后再细心选购她们中意的各色丝绒线,或则是一条花手巾;从未上过街的娃子们,也可以尝到他们爱吃的糖果。在山区被视为珍品的咸鱼、海带、鱿鱼之类的海味,也有供应。年轻的一代吃到这些食品,再不耽心自己会长起难看的“泡颈”(山区群众缺乏碘质营养所患的甲状腺肿大的病)。每当有人发痧、发疟病的时候,到委托站可以马上买到六神水、十滴水、一心油、奎寗等药品。
群众对委托站热爱无比。这几个委托站刚成立的时候,群众都自动腾房子,拿出自己的杉木修理房屋,有的人义务劳动把货物挑进山来(还是给工资)。青年民兵每夜轮班保护货房已成为一种制度。有一次,荣地乡委托站的三十一斤黄糖溶化了,群众看到很心痛,就自动拿来加工做糖块,再拿到“会期”(节日盛会)上,一天工夫就销完了,使自己的财产没有受到损失。


第2版()
专栏:

今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李中翼
九月的一天,我去访问已经建设了两年零两个月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九月的柔和的阳光照着大地,路旁成熟了的高粱、豆子、玉米在徐风中懒散地摇摆。坐在郊区的电车里,我想起两年以前第一次去访问汽车厂工地的时候,曾经踏着深没脚踝的雪,小心地躲闪高粱楂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而现在已经敷设上了电车线路……这时候,电车忽然越过桥梁,进入了一条热闹的新街道。
一幢一幢枣红色砖墙的新楼,林立在街道两旁。这里有百货公司、新华书店、人民银行、食堂、学校、邮电局、洗染服务站……扩音器播送着新闻、音乐、汽车、马车、自行车和行人熙熙攘攘。
从百货公司屋顶上鲜艳的凉亭式的塔楼,我认出这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职工生活区。但是,已经不是我上次看到的情景了:原先满是白灰污点和尘土的玻璃窗,现在擦得亮亮堂堂。原先露着铁筋的阳台,已经砌上雕花栏杆,上面晒着衣服,放着花盆,有的还架着收音机的天线杆。原先寂静的空房间,现在住满了生气勃勃的穿着左胸前印有一辆载重汽车标志的蓝色工作服的男女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每个房间都洋溢着愉快、幸福的气氛。雨后泥泞得不能行走的道路,正在铺石块、沥青,压路机发着突突的声音来回地辗压。路旁扩音器播送的新闻说: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将展开热烈的义务劳动,要在冬季以前在生活区盖起一座俱乐部,准备放映电影和作其它文娱活动用……
电车在新的街道上穿行。到达厂区前面的时候,我好像置身在一幅壮阔的图画中,巨大、巍峨的场房,凌驾在空中的走廊,粗黑的管道、水塔、烟囱……交织在一起,连成一片。
宽阔的铺着石头的中央大道的末端,是一幢最高的厂房,它那四根并列的烟囱耸入天空。这是全厂的心脏——热电站。
走进热电站,一列火车正开进煤仓,把煤倾卸到地下煤库里。地下输煤机隆隆地转动,把煤装到输送带上。煤块经过球磨机、分离器,被辗成毫无杂质的煤粉,最后被自动装置送到锅炉里。
锅炉房内,鼓风机呼呼地向锅炉喷着巨风,数十公尺高的锅炉猛烈地燃烧着。烧锅炉的工人安详地坐在操纵盘前。他只要看着操纵盘上各种仪表的转动,就可以清楚地晓得锅炉各部分运转的情况,我们通常提到锅炉工人就很自然地联想到煤烟、灰尘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这里的工人们却在光亮、舒畅、洁净的环境中操作。
锅炉的热和力推动了透平发电机。透平机的主轴迅速地旋转。但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出主轴在旋转,只看到主轴上的润滑油在玻璃管内像浪涛似地翻腾。透平车间李润州小组的工人正站在仪表盘前,仔细地看着自动记录和各种信号。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各地发电厂学习过一年左右就调来的青年技工。技术水平虽然不高,但是由于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八月份的半个月中就提出了十一项合理化建议。例如他们建议把冷油器用的工业水改为用水塔的循环水,一小时就给国家节省一百多吨水。七月一日才投入生产的热电站的职工,在短短三个月的生产过程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七月份发一度电需要煤○·八六一公斤,八月份减少到○·六二九公斤。
我不禁回想起前年大雪纷飞的热电站工地,那时工人们在草棚里烧着木炭火炉开始破土奠基,现在它却每小时发出巨量的热和电了。
我从热电站出来到辅助工场去。这里工具、冲模、锻模等车间的职工正在紧张地工作。热电站和辅助工场都是保证生产汽车的主要辅助生产部门。制造一辆汽车需要千万种刃具、量具、辅具、冲模、热锻模等精密的工具,辅助工场的各车间就担负制造这些精密工具的任务。今年四月间,辅助工场各车间首先投入了生产,为将来正式生产汽车准备条件,几个月来都超额完成了任务。生产第一批汽车需要自制的九千一百零一种工具,现在已经制成四千七百三十一种。工具一车间研磨工郭景华,正站在外圆磨床旁研磨塞规。这种塞规的公差规定不得超过○·○○一公厘,也就是说不得超过一根头发的七十分之一。他不但保证了质量,而且提前十天达到了计划指标。然而郭景华只不过是个不久前才从汽车技工学校毕业的二级技术工人。工具一车间刃具工部已经研究试制出一种非常复杂精密的我国从来没有生产过的“拉刀”。
我又到基本生产车间去看一看。九月份已经有八个基本生产车间开始调整生产了。
在生产汽车底盘的底盘工场,机械设备才安装上百分之七十,但是已经像浩荡的机器海洋了。齿轮机床调整工蒋忠民正在熟练地调整直齿伞齿轮铣齿机。他原是一个钳工,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党组织派他到苏联斯大林汽车工厂去学习调整齿轮机。在那里,他受到了苏联老师的热情帮助,一位齿轮工程师专门负责教他,把着手告诉他怎样操作。他对许多机器部件的俄文名字弄不懂时,工程师就耐心地把字母记在他的手上。在他初步掌握了调整技术以后,工程师立刻让他反复地在机床上实习,自己站在旁边仔细地看,发现他操作错了,立刻用手指按住,告诉他错在那里,并写在他的笔记本上让他别再忘了。当蒋忠民成为一个熟练的齿轮机调整工回国的时候,工程师还谆谆地嘱咐他继续努力学习,有什么问题写信来问。由于苏联老师真诚和无私的帮助,他已经是车间里优秀的齿轮机调整工了。现在,他把安装完毕的各种齿轮机迅速地调整好,开始生产底盘上各种齿轮。他指着一台新型的螺旋形伞齿轮铣齿机说:“这是苏联最新的齿轮机床,生产出第一台就送给我国了。”他的眼睛里闪耀着一股幸福的光彩。目前,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底盘车间已经开始生产底盘的“后桥”部分的一些主要部件。
为了加速生产准备工作,许多车间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安装一台机床就调整一台机床,安装一?生产线就调整一?生产线。九月二十六日,有色金属铸件车间把刚安装好的炼铝设备开动起来,镕炼出第一炉铝水,用钢模压制出铝活塞。锻工车间的空气锤,安装后就点火开锤,生产锻件。
两年来,在一片旷野上胜利地盖起一座座巨大厂房的土建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不过,像做衣服一样,他们已经不是裁衣料,而是钉扣子,进行结尾工程了。建设铸工场的职工们,正在进行屋面、通廊、砌墙等工程。这座工程复杂,开工最晚的工场,将在冬季前基本落成。工区技术科长陶浩然正在布置大气温度下降后的施工技术措施。你也许以为他是一位工程师吧!不是的。在参加建设前,他原来是部队的作战参谋,当时,建设工程上的一切,对于他都是生疏的。但是,在伟大的建设工程的锻炼中,他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施工指挥员了。这不是个别的事例,随着建设工程的成长,一支强大的建筑和安装队伍已经日益成长、壮大起来。机电安装公司的赵传濂小组在拉着滑车安装锻工车间的平锻机、锻压机、气锤等大型特殊机床。这些机床有的大得简直像一座钢铁的山。赵传濂小组工人说:这些机床我们过去不但没有看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由于他们刻苦地钻研图纸,边学边做,一直出色地完成了安装任务,成为安装大型特殊机床的主力了。
目前,土建、安装和管道工人为了给入冬后进行生产和安装创造条件,正紧密地配合、协作,争取在十月底以前通煤气,通电,通暖气。每天,各工区和指挥部都召开电话会议。如果你参加一次电话会议,坐在收音机前就会听到各个工区激动的沸腾的声音,就像置身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小说所描写的电话会议一样。从那些短促的充满兴奋的话语中,你会切实地感到伟大的祖国每分每秒钟都在前进。
(原载吉林日报,本报略加修改)


第2版()
专栏:

铁路部门职工进行冬季运输准备工作
繁忙的冬季运输即将到来,铁路运输部门各工种的职工正积极进行冬季运输的各项准备工作。
铁路部门机务人员从九月份起就着手整修机车。安东机务段已经消灭了不合格的机车,良好状态的机车比春季鉴定时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呼和浩特机务段到九月底,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机车蒸气管路都缠完了。担任大量运输任务的哈尔滨机务段,已给十四台机车安装上推煤机,他们还灌好了三十五台机车灌被,并准备在十月底将全部运用机车装上扫霜器。许多单位还准备好了冬季用的煤和砂。
为了在寒冷的气候中仍然能做到超轴,很多单位进行了技术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不少机务段分别在困难区段进行爬坡表演;吉林局印制了一千七百多册机车乘务员“冬季工作细则”发给各包车组;哈尔滨机务段除了修改困难区段的技术作业过程表外,对没有参加过冬季运输的乘务员和去年参加冬季运输而出过事故的乘务员进行教育和培养,这些人员经过教育后,都提高了技术,增强了信心。
办理车辆作业的车务人员们也都领到了防寒大衣,防寒靴和防寒手套。直接指挥行车的运转室以及其他作业室,都在积极准备取暖用具,有的已准备齐全。车务人员也结合工作情况进行了准备,张家口车站在九月末曾经组织了小型“冬季安全训练班”,向职工进行了冬季安全作业的教育。
工务人员很早前就积极消灭线路冻害处所、翻浆冒泥地段。由于冬季钢轨容易折断,造成行车事故,各管理局的工务人员都积极地检查重伤钢轨并进行撤换。北京铁路管理局在九月份检查出来一百一十根重伤钢轨,已在九月底全部更换完毕;锦州局到九月底也检查出二百七十一根重伤钢轨,正在积极更换。
为了保证冬季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铁路运输各部门在九月份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各个管理局的领导工作人员都分别带领检查组到各管辖单位检查工作,及时地、具体地提出了措施,消灭了缺点。(人民铁道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集二线开始冬季施工
集二线已进入冬季施工。赛汗塔拉地区已经下雪,气温降到摄氏零下六度。正在这里发电厂做屋面和砌墙的工人,采用蒸汽养生法,保证把房子盖好。全体职工正信心百倍地保证把仅余的站场铺轨、机械安装、动力设备和地区通讯等工程完成。
现在,沿线生产房屋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全线正线道碴已经铺好。信号安装和机械安装正在紧张进行。为了把技术复杂的各种机械安装好,集宁机械修配厂和集宁机务段等单位的职工组成电路配线、换装、机务、给水等十一个专业安装队或组,在集二沿线紧张地工作。


第2版()
专栏:

官厅水电站厂房工程完工
官厅水电站厂房混凝土工程,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已于十月九日提前十一天完成全部主体工程。
厂房工程是水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厂房、副厂房,安装间及电缆沟等,结构复杂。这项混凝土工程是由官厅水力发电工程处一支新成立的工人队伍负责施工的。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开展了劳动竞赛,并实行了班组核算办法,使劳动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
现在,这座水电站厂房已经高耸在永定河北岸的山麓上,内部正在紧张地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不久,巨大的电流即将经过架设好的高压线送到人民的首都——北京。 (程序)


第2版()
专栏:

上海市广泛展开废油回收工作
中国石油公司上海市公司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在市内广泛展开了各种废油的回收工作。
上海各工厂和交通运输企业的废油回收数量很大,内燃机和机器所用的润滑油料,一般的回收率至少可达到总用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如上海工具厂每月废油回收率就达百分之五十,上海市运输公司二场达到百分之四十,上海市公共汽车二场达到百分之三十三,上海钢铁公司二厂达到百分之三十。这些回收的废油,过去有些厂往往把它当作燃料给浪费了。现在,上海市石油公司已同市内重点用户签订了废油回收合同,并在市内各加油站增加废油回收业务。根据统计,上海全年可回收废油一千二百吨左右,能炼成五百吨左右的好油。
(本报驻上海记者)


第2版()
专栏:

河南建立两座颗粒肥料加工厂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决定在开封、许昌两市新建两座颗粒肥料加工厂。目前两厂厂址已经选定,厂棚、蓄尿池、烘炕和仓库等工程就要开工。
这两个厂都是利用城市内的垃圾、人屎、人尿和一定比例的化学肥料混合制成颗粒肥料。这种肥料的优点是:在天气干燥时不易粉碎,潮湿时不易结块。便于包装、运往全省及全国各地供应农村生产的需要。两厂都计划在明年一月份投入生产。
(本报驻郑州记者)


第2版()
专栏:

孩子们的商店
习平
在上海南京西路,美丽的人民公园对面,最近出现了一家规模巨大的专为孩子们服务的国营商店——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的儿童用品商店。这个商店整天吸引了上千的父亲和母亲们,叔叔和阿姨们,宽敞的大门口大小顾客整日川流不息。
这家儿童商店是目前我国第一座规模最大的儿童商店。从第一层楼到第三层楼,两千四百多种商品,把所有的货柜都装得满满的,从刚生下来的婴儿到十四岁的少年,凡是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大体上都能够买到。这里有初生婴儿用的牛奶嘴,也有少先队员用的铜喇叭;有男孩子穿的包头布底鞋,也有女孩子穿的跳舞裙,甚至连婴儿用的尿布、学龄儿童用的小钢笔、小笔记本、小雨具,都备得齐齐全全。
这个规模巨大的儿童商店,还为小顾客们布置了一个有趣舒适的活动环境。走进商场里,就好像走进了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淡绿色的墙壁上,有各种有趣的漫画,和为孩子们所熟知的各种科学故事画,内容都是教育他们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走上二层楼商场,这里有一个相当大的、设备齐全的电动火车模型,工作人员一按电钮,闪亮着电灯的火车头,就拖着一列车厢沿着铁道奔驰过去,穿过一座座的隧道,当火车走到小站台,站台门窗就打开了,绿灯变成红灯,火车便迅速通过,然后又自动的停下来了。这里,总是围满了好奇的小顾客们。小顾客们玩得累了,就可以在边上的小皮沙发上休息一会,或者欣赏一下周围的玩具。需要喂奶的母亲,则走进一间安静的小房子,它是专给妈妈们准备的哺乳室。
在这个商店里服务的一百五十九个工作人员,他们的服务态度都很好,就像托儿所、幼儿园里的阿姨和叔叔一样,又耐心又和蔼,他们说:在我们新社会里,能为孩子们服务是最大的光荣。为了把这个商店办好,在开幕前,商店工作人员和保育工作人员、卫生局和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妇女们,相互交换了关于商品品种的意见,并请他们去参观,这些爸爸妈妈们对国营企业举办这样的商店感到十分满意,他们还提出了不少改进商店工作的建议。(附图片)
上图:儿童用品商店外景。下图:儿童们和家长们在参观电动火车模型。
新华社记者 范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