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做好治理黄河的第一期工程
黄河,这条横贯祖国大陆北方的、蕴藏着无尽资源的巨流,在人民的时代将根本改变它的面貌。
根据“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的为期十五年的第一期工程计划,决定要在三门峡和刘家峡修建两个巨大的水库和水电站,同时还要在干支流上修建三座壅水坝和十几座中小型水库。这些工程全部建成后,黄河下游的水灾威胁即可完全避免;三门峡和刘家峡水电站每年可以输送出九十八亿度廉价的电力;全河水量将有一半用于灌溉,沿河各省将出现许多新的灌溉区;航运极端不便的黄河河道中,约有一千八百公里的距离可以分节通航轮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将使当地的农业生产量增加一倍,流到黄河的泥沙可减少一半左右。
为了保证做好治理黄河的第一期工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援下,在苏联专家热情的帮助下,有关第一期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大力进行中。在三门峡和刘家峡等工地上,满山遍野都是白色的帐篷和震撼山谷的机器马达声;从陇海铁路会兴镇到三门峡工地的专用铁路线初测工作和水库建筑材料的第一期砂石勘探工作都已胜利完成。
第一期工程中规模最大的三门峡水库和水电站,计划在一九五七年开始施工,一九六一年完成。仅仅在五年时间内,我们就要建成这座坝高九十公尺左右,容积达到三百六十亿公方,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古比雪夫水电站的水库。
黄河的伟大远景鼓舞着我国人民。我们祖先世世代代不能实现的梦想,却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变成现实。
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 本报特约记者 侯波摄
“治理黄河展览”已于十月六日在北京故宫开幕。首都人民踊跃前往参观,对黄河宏伟的远景都感到极大的鼓舞。图为观众们在参观“三门峡模型”。 新华社记者 张家骅摄
在“治理黄河展览”中陈列着很多显示出解放后积极兴修防洪工程和治理黄河伟大远景的图表和模型。这是观众们在参观“河段模型”时的情形。 本报记者 高粮摄
解放后,黄河流域广大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兴修了许多防洪工程。这是在河南长垣到山东寿张的黄河大堤和北金堤之间大型滞洪区的石头庄溢洪堰。 黄河水利委员会稿
为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在黄河综合规划的第一期工程计划中,决定要在三门峡和刘家峡修建两个巨大的水库和水电站,同时还要在干支流上修建起许多座壅水坝和中小型水库。这是钻探人员在三门峡工地用动力送水进行水压试验,了解岩石透水的情况。 黄河水利委员会稿
修筑兰新铁路的桥梁工程队工人来到了刘家峡工地,支援正在进行的勘探工作。起重工人们正在刘家峡黄河河面上一百五十多公尺的高空架设钢丝软桥,准备进行河心钻探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杰摄
苏联专家不辞辛劳地来到了黄河两岸,热情地帮助我国人民进行征服黄河的伟大工作。 新华社记者 华山摄
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根治黄河的重要环节之一。几年来经过科学家和广大农民的努力,已为西北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打下了基础。这是甘肃省武山县渭河南岸邓家堡村农民修筑的梯田。
新华社记者 敏锺杰摄
在黄河两岸,已营造了许多防护林带。 黄河水利委员会稿在黄河干支流上,由数百处水文站和雨量站组成了整个流域的水文控制网,为根治黄河提供了充分可靠的资料。这是秦厂水文分站泥沙试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泥沙分析。 新华社记者 盛继润摄
黄河水利委员会机械工程大队拥有二十多种新式的施工机械,工人们积极学习,提高技术,迎接治黄工程中的大规模机械化施工。这是工程师在给工人们讲解开山机的性能和构造的情形。 张祝泉摄 河南日报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