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们在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上前进
吉林省幸福之路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韩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周年的国庆节来到了。我们幸福之路农业生产合作社全体社员以万分兴奋的心情,来迎接这个伟大的节日。
建国六年来,随着祖国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千百万个农民都按照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示的“组织起来”的道路,积极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互助合作组织。这使我国农业生产大大地发展了。我们吉林省蛟河县保安屯的农民,也和千百万农民一样,走着组织起来的道路。现在我们已经从互助组发展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我们的生产也大大发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我们仅仅是个二十几户的互助组。一九五二年春天,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正式成立了二十四户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只有四十多垧地,二十四头牲口,四辆花轱辘车。这一年,我们的生产便进了一大步:比互助组时多上了粪,改良了十五垧地的土壤,庄稼比往年侍弄得及时,也长得格外好。这年虽然遭到了一场严重的雹灾,可是经过我们全体社员积极抢救,追施了四千多斤肥料,秋天仍然获得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我们全社每垧地平均打粮比同样受灾的农民多打了粮食一倍多,比一九四九年互助组时也多打了一倍多,比解放前多打了两倍半。这年每个劳动日分了五十一斤粮。看牛的社员徐凤山分得十四石粮,比在互助组时多收入了一倍。中农社员常守贵爷儿俩个过去在互助组的时候,一年累死累活才收入二十多石粮,入社后收入了四十九石。社外农民看到了这些事实,都叨咕着:还得说农业合作社的力量大,叫我们互助组摊上这场雹灾,可就真的打完蛋了。一九五三年春天,没等开犁种地,我们就买进了二十二匹膘肥大马,七头大牛和四辆崭新的胶皮车。这年农业生产每垧地比上年增产四百五十斤粮食,总共增产一万五千七百五十斤粮食。副业收入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到了这年年底,我们就积累了一万多元的公共财产。由于我们农业合作社增产多,收入多,在我们附近几个屯子里的农民都说:参加社富的更富,穷的也富裕起来了。就在一九五三年的秋天,不等我们打完场,天天就有很多附近屯的农民来要求入社。有的人还远从外县外区搬来,要求参加社。到了冬天,我们社就扩大到了四十七户。现在我们社已扩大到一百四十五户。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和社员觉悟的提高,我们全体社员都积极要求办高级社。今年一月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的社就正式转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了。现在,我们全社共有能使的牲口六十五头,胶皮车四辆,花轱辘车十四辆,新农具两套,水旱田二百七十垧,还积累了二万七千多元钱的公共财产。
建国六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过上最幸福的生活,才能摆脱过去的苦难日子。从我们成立了社的那天起,我们就感到有了力量。这几年来,我们不仅一连三年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发展了农业生产,同时还发展了多种经济,大大增加了收入。由于组织起来节省了不少劳力、畜力,我们在成立社的那年春天,就用了五百多个人工栽培了一垧三亩地的树苗,准备将来在屯南的山岗上造林。我们的畜牧业也就从这年开始有了发展。我们用积累的公积金和各户社员的投资,买了三十多头牲畜。这样,不仅发展了牧畜业生产,而且每年多积了八、九百车粪上到地里,使庄稼长得十分粗壮。一九五四年,我们还利用剩余劳力,挖了七千多平方公尺的养鱼池。头一年就放养了一万多条鱼苗,估计三年后就可以卖一万斤鱼,能收入二千五百元。这一年我们又修了长二十八公尺、宽五公尺的暖窖,种植了各样的蔬菜,供应城市和工矿区,满足工人们冬季对菜蔬的需要。我们还接成了一百多棵果树苗(海棠、苹果、梨等),几年之后,就可出产大批水果。
此外,我们还扩大了耕地面积和进行土地的基本建设。去年春天的化冻期间,开了生荒二、三垧,修成了水田,又把五、六垧旱地改成了水田,种了水稻。
随着农、林、牧业和副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巩固壮大,社员收入的不断增加,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和改善了。社员们都住上了新房子。我们社的一百四十五户社员中,生活赶得上富裕中农生活的占百分之二十二,只有百分之十七的社员,因为是今年新入社,家底子空,劳力弱,人口多,饥荒大,还在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现在,百分之八十五的社员平均每人有两套棉衣和大袍。有百分之六十二的社员有毛衣、卫生衣、呢料子衣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社员都穿上了新式皮鞋。现在,每人每月除有足够的白面大米等粮食以外,平均每人每月还可以吃到猪肉二斤六两、鸡蛋七个。我们在文化上也开始翻身了。现在我们全社一百多个适龄儿童都上了自己的学校。青年男女社员们在家上午学。在夏季,只要午间钟一响,就可以看到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的男女社员上学校去。有些上岁数的老太太和老头,也都不甘落后,跟在小伙子们的后头,夹着书本走进农民业余学校。现在,不识字的青年人,在我们合作社里,就根本找不到了。只要一谈起我们现在的生活,大家都有说不出来的喜悦。老社员牛德芳常说:“咱们‘火炭红’的日子越过越有劲,我这老头子可越活越年轻了!”
社员们都清楚地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样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合作化道路的结果。老生产队长梁乃堂说:“我们过去梦想不到的事,今天都实现了。”的确是这样的。打从一九五零年起我们就使上了马拉农具,今年还使上了拖拉机种地。要不是组织起来,哪能做到这一步呢?大家提起走合作化道路以后的幸福生活,想到将来更美好的远景,就更想把自己的社办得更好,要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目前,我们要根据增产节约的精神,全力做好今年秋收工作。现在一百多个劳力已在开始收割。割的都比往年细致,做到了割大豆不留“马耳朵槎”,割稻子不拉棵、不丢穗。为了不糟蹋一粒粮食,我们并把全社的三、四十个妇女儿童组成了拣庄稼组,做到随割随拣。我们计划全社要节约粮食一万二千斤,把九十万斤粮食卖给国家。
为了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初步研究出从明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发展计划。到一九五七年,我们社要扩大到二百五十户,耕地达到四百二十垧(其中粮食作物面积达到四百垧),粮食总产量要达到三百四十多万斤,比一九五五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之十六点四四。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对于粮食的需要,计划发展高产作物水稻二百二十垧(占粮食作物面积百分之五十五),每垧平均产量达九千五百斤,牧畜业除社员个人饲养的不算,社内计划养牛二百二十三头,马六十匹,猪二百七十口,奶牛两头。在水产果树方面,养鱼五万条,栽植各种果树八千棵。另外,还继续经营割油包草、苇子和运输等副业。总计收入可比一九五五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四点五。完成这个计划以后,全社社员生活将比现在更加美好。供给国家的商品粮食将逐年增加,同时还将供给国家大批的肉类、鸡蛋和蔬菜。这样,我们社员的收入也将逐年增加。
随着合作社生产的发展,社员收入的增加,公共财产的积累,社员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将逐年改善和提高。在三年内,我们还准备架设电线,按上电力,除引用电力脱谷碾米,铡草等外,将有百分之五十的社员家里安上电灯。在文化生活方面,现有小学学生一百多人,中学学生二十名,大学生一名。到一九五七年,小学生将达到二百名,中学生达到五十名,大学生十名。
今年秋收以后,我们即将对社员进行完成上述计划的教育,让大家认识到完成这个计划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来执行计划。我们相信,到一九五七年,我们的计划将能胜利完成。


第6版()
专栏:

鲜明的变化
郝洁
从一九五四年十月到一九五五年十月,时间并不算长,如果每一个人回顾一下一年来的经历,这并不是困难的。但是,要描绘一年来我们祖国的面貌的巨大变化,却实在难以下笔:新的工厂一个接着一个地建立起来了,新的农庄在遥远的边疆、在未开垦的荒地上组成了,生产、贸易、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而更难描写的,是用眼睛难以看到、用数字不能计算的成千成万的人在各方面的飞跃的成长。
让我们从一小块地方,从广大祖国的一角来看看这种情况吧。这里是首都东郊的一个工厂区。过去,这里只是一片田野和疏疏落落的农庄。去年九月,这里出现了一座新的工厂——国棉一厂,而今年呢,国棉一厂开始生产不到一年,国棉二厂又投入生产了,国棉三厂也正在紧张施工。在这并列的三个厂房的对面,一大片职工宿舍也住进了新的主人。
至于谈到人,他们的思想变化和技术的成长,更是各色各样的。尽管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一年来的进步也不一样,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你说:我和一年以前大不相同了。
北京国棉一厂是去年九月正式开工生产的。在这个厂工作的将近两千名工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刚从学校、农村、家庭出来的年轻人。当她们刚从青岛学习回来的时候,工作效率很低,挡车工每人最多能看四百个纱锭,织布工每人最多能看二十台织布机。再说,大家刚刚开始过工厂生活,上班时,有些姑娘们开着车就凑到一块儿笑呀闹的;有的在巡回时思想不集中,竟串到别人的车挡里去了……总之,她们对于什么是劳动、机器、工作集体、商标信誉、生产纪律、生产定额、生产进度表、节约原料等等,都还认识得很不够,甚至没有认识。
但是一年以后的今天,你再到这个厂里来,看到的就完全不同了。姑娘们正在心情激动地迎接国庆节,劳动竞赛开展得轰轰烈烈,每一个车间的墙壁上都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挑战书、应战书和决心书,几乎每一份的最后都这样写着:保证完成以上条件,争取戴上红花去见毛主席。女工们戴着白色的帽子,花布衬衣外面紧紧地束着白色的工作裙,在机器的行列间走来走去,步态既敏捷,又沉着,没有丝毫忙乱。她们那接线的手虽然动作很紧张,但很灵巧,很熟练。总之,一切都上了轨道,人也老练了。墙上的公布牌上记载着每个人的生产成绩,原来最多只能看四百纱锭的细纱挡车工,现在已能看六百锭;原来最多只能看二十台织布机的织布工,现在已能看二十四台了。
这一切,还只说明了一个概貌,如果再具体地来看每一个人,一年来的变化就更鲜明了。
细纱车间的杨玉珍,一年多以前是个连县城都没有进过的农村姑娘。她在家时,就跟着妈妈学着纺线,用的是手纺车,一天累得腰酸膀子痛,才能纺六两棉花。她的姐姐在中纺部工作,杨玉珍听她说,有一种机器纺线,一个人一天纺的线比一百个人用手纺车一天纺的线还要多,质量还要好。从那时起,杨玉珍就日夜想着做个纺织女工。但是,怎样做纺织女工,怎样使用机器,她是没有想过的,而且也想像不出来。刚一进厂时,她听到那机器隆隆的响声,耳朵震得好像什么都听不见了,地板也似乎在自己的脚下旋转起来,她唯恐机器会打着自己,紧紧地抓住衣裳站得离机器远远的。但是时间只过了一年多,杨玉珍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细纱挡车工,而且是全车间白花出得最少的一个。
杨玉珍的进步是和她的苦学分不开的,而苦学的也不只是杨玉珍一个人。当每一个工人都了解到他是国家的主人的时候,学习情绪的高涨是一点也不奇怪的。现在兼任车间工会小组长的崔淑琴,从十四岁就当搬运工,大拇指练得很粗,二拇指也磨圆了,人家都说她不能当细纱工。可是她偏偏要当细纱工。为了学会接头,晚间躺在被窝里,人家都睡了,她还在用手比量着接头,把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到底她还是学会了。我国千千万万的工人,也正是像崔淑琴一样成长起来的。
这两个年仅十八岁的细纱女工,现在都当选了北京市的工业劳动模范。她们的像片和她们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认真执行郝建秀工作法的模范事迹,却被贴在工厂的光荣榜上。
在我们的工厂里,年轻人有着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条件和参加管理工作的机会。细纱车间的女副工长兼车间党的组织委员何耀怀,是个年轻的妈妈,家里的生活很好。但是当她看了苏联电影“光明之路”以后,下决心要走出家庭做个纺织女工。她起初学的是落纱工,但是,她想一个人应该像苏联人那样,成为有多种技能的专家。因此,她在落完纱后,就看着挡车工怎样接头,怎样巡回,等她们上厕所时,就学着帮她们做。在做清洁工作时,也注意研究机器的构造,慢慢地,机器有点小毛病,她也会修理了。但是,她刚一进厂时,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群众关系不好,爱吵架,组织上因为这事,不止一次地教育过她:“你工作挺好,但光自己工作好还不行,共产主义事业不是一个人能干好的,必须要团结大家。”当她努力克服了这个缺点以后,领导上就叫她担任了副工长,领导二十台车和二十个人的工作。这是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副工长,在细纱车间十四个小组中,像她这样年轻的才有一年工龄的副工长,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做一个副工长,可不简单,要有能担当起行政和技术双重领导的能力。现在领导上正准备调她们去保全车间学习修理机器,以便回来更称职地担负起副工长的任务。
当然,这个厂子里的所有的新工人,最初并不都是想作纺织工人的,特别是那些刚出校门的学生们,在未走进工厂之前,各人有各人的理想,有的想当工程师,有的想当专家……但是,当他们没有考上学校,服从祖国的需要到工厂来以后,都热烈地爱上了自己的工作。
钢并粗车间的保养工王秉洪在学校时的理想是做个地质勘探家,到祖国遥远的大西北去开发地下的宝藏,让别人在自己走过的土地上建设起工厂和矿山。当他没有考上学校来到这个工厂以后,领导上分配他做保养工——给机器上油。他觉得这件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吊儿浪当。可是,有一次,因为他马马虎虎地把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拧松了,机器马上发出了声响,要不是老师傅听见了赶紧帮他把螺丝拧紧,那台机器至少得停车修理一天。停一天车,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啊!从那次以后,他才知道不能小看一个小螺丝钉,就像工厂里不能少掉加油工一样。他想通了以后,就爱上了自己的工作。现在,他不光给机器加油,还学会了检查机器。他说:“我将来要作一名修理机器的专家,这就是我的理想。”虽然他那说话的脸上还带有孩子气,但看得出来,他已在集体中成长起来,并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五个月前,他提出了加入青年团的要求。
仅仅一年,多大的变化,多大的进步啊!
有了这样一些热爱劳动、勇于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的年轻人,我们的工厂怎么会不改变面貌呢?
现在的北京国棉一厂,不但每天都能均衡地完成生产计划,在开工一周年的时候,以年产五万多件棉纱的生产能力供应首都人民的衣着需要;而且正布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去年是百分之九十七),每件纱的用棉量比去年降低了四公斤多。
我们的成千成百的工厂,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在建设着、发展着;我们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在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和改变着自己的精神面貌!


第6版()
专栏:

六年
杨朔
十月真是个好季节。从打春起,农民披星星,戴月亮,辛辛苦苦地劳动。现在是满地黄金,到了大秋的时候了。
十月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大秋。中国人民用生命,用血汗,进行了上百年的斗争,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重新开始,前仆后继,终于在六年前的今天,得到了我们日夜想望着的收成,成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不能忘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那天,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那天,鲜亮的五星红旗飘飘扬扬升到半空,礼炮响了,军乐奏起激昂的国歌。我们最爱的人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上,对全世界庄严地宣布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唰地流下来。我哭了——我流的是欢乐的眼泪。
天安门前的光景就是中国现代历史的缩影。你瞧吧,望不断的人群好像长江大河,冲着天安门流去。天安门上立着我们党的领袖们,立着毛主席。毛主席含着微笑,向人群招手,人群就冲着他招引的方向,欢呼着前进。几十年来,就是靠着党的指引,人民突破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终于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六年以来,人民又向着党给我们指出的目标,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建设我们的祖国。
每年十月一日北京天安门前的人流在浩浩荡荡地前进,中国的历史也在前进。
我看见我们强大的海陆空军部队涌过来,我觉得我认识他们。我是认识他们的。我曾经跟他们走过一段路,我懂得他们的昨天。他们是从很远很远的昨天走过来的。他们曾经穿着草鞋,握着枪,翻过雪山,越过草地,一边打一边走,一边走一边打,有的人倒下去了,更多的人参加进来,一直走到了胜利的今天。战争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自由、和平才是他们真心的愿望。我知道,我们的人民为着自由,为着和平,曾经付出了多么高贵的代价。我们用生命换来的自由幸福的生活,一定要用全生命去保卫它!
同时我们也懂得怎样用全力去建设自己的事业。六年,这不是个简单的数目字,这里边包含着人民的丰富的创造,包含着我们的珍贵的收获。六年来,我们建设了“鞍钢”,治了淮河,修了康藏公路。………建设事业在我们的国土上真像三春好景,遍地开花。
可是我们并不以此自满,我们有更美的理想。我们要建设的是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现有的建设还差的远呢。应该怎样去实现这种最美的理想呢?党已经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悬起指路的明灯。党为我们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段路程。这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着实现这个计划,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出现了数不尽的建设能手。他们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汇合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
在建设大军中,有数不清的青年积极分子。
这里有东北本溪的炼钢好手佟凤鸣。这个能干的小伙子带领着生产小组,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技术又高,就是在炼钢顶困难的秋雨季节,每炉出的也都是上好的纯钢。他们不但炼的钢好,还炼得快。他们超额献给国家的是最需要的钢,他们本身就是建设国家的钢材。
这里有康藏高原的藏族青年莫洛。他是丹巴云母矿藏族青年突击队的代表。这个先前一直在旁人的皮鞭梢下过着痛苦日子的藏民是怎样迎接他的新生活呢?最好让他自己的行动来做回答。
一九五四年冬天,有个工地发生山崩,一时不能继续开采,严重影响了云母全年的生产任务。莫洛率领的突击队急得很,一再要求,最后党委才许他们转到高顶山上去开采。高顶山拔海四千多公尺高。山上大雪有三尺深,把矿埋得严严实实。山顶空气又稀,喘气都吃力。突击队一上山,扫雪开路,立刻着手生产。大家的手脸冻得出血,有人的双手裂满了口子,贴的净是胶布。可是他们不肯下山。前后四十天,他们冒着大风大雪,终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而且还是提前完成。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们这样做呢?莫洛告诉我们一个队员的话:“想起建设社会主义,我的劲头就大……”这当然也是莫洛自己的话。
这里还有大西北戈壁滩上玉门油矿的一个女测量队员,才十九岁,叫黄金洪。她所属的测量队有二三十人,都是女的,出身差不多全是学生。戈壁滩并非好玩的地方,满眼砂石,不见树木,不见人烟。这个女子测量队一点都不曾被吓退。她们深入大漠,攀登着祁连山的悬崖峭壁,四处替祖国采测油脉。在戈壁上,说声变天,平地忽然卷起黄风,紧接着是一场暴雨,还夹杂着冰雹子。这时她们正在野地测量,冰雹子落到仪器上,万一砸坏,可怎么好?大家赶紧脱下棉衣,把仪器和图表包好,至于她们本身,谁还管冷不冷呢。你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持她们这样做,她们准会说出像莫洛嘴里一样的话。
我不过随便指出这么三个人,其实在前进的行列里,像这样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这千千万万人都怀着同样的理想,来自各民族、来自各行业、来自各地的工厂矿山,来自全国广大的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像春天的花草,遍地将要开得一片灿烂。我们叫不上那千千万万人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这就是“人民”。
是人民创造了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现时正在创造着划时代的新历史。那六年来每年十月一日都在北京天安门前和其他各地欢呼前进着的伟大的行列,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大军。
十月一日,这不是个等闲的日子,这是中国人民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里程碑。我们已经走了六年,我们还要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一个美的理想实现了,又得为更美的理想而奋斗。人民是永远怀着理想前进的。


第6版()
专栏:

未来的一个钢铁工业城市
宝木仓
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是一片富庶而美丽的山野和草原。黄河,横贯在这个辽阔的草原中部,沿河两岸是一片肥沃的农田。“黄河百害,唯利一套”就是指这儿河套地区——祖国的一个粮食宝库。巍峨的大青山和乌拉山,沿着黄河的北边,就像一道城墙一样一直向东西两个方向伸展。山北是伸向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乌兰察布草原,黄河以南是鄂尔多斯草原。这里还有望不到边的沙滩。在这一大片美好的山野和草原地带,不仅有肥壮的畜群和宝贵的粮食,还蕴藏着极丰富而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有些矿石已经表露在地面上。在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手拿水桶,一手拿筐筐,打好水,回头拣些煤就能吃熟饭。”
包头,这个已有二百年左右历史的城市,就座落在这样富饶的原野上。历代的反动统治者,满清、国民党及其买办奸商们,就是以这个城市为据点,统治和剥削这里的广大农牧民。几十年来他们也曾喊叫过“开发”,事实上不仅没有开发出什么,连那原来仅有的小而可怜的工业都被破坏得奄奄一息了。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为了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经济,决心开发这一带的丰富矿产,并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开始在这里建设我国的另一个钢铁工业基地。
现在,在包头的周围,到处弥漫着建设的景象。在大青山和乌拉山的山沟里,在山巅上,山麓下,在黄河的边沿上,在田野里,甚至在沙滩里,都可以看到测量过的标志——红白旗、三脚架以及探测地层结构的钻塔和钻井。在新的规划区——一年前曾经是一片空旷的田野里,现在已经出现了一幢一幢的楼房,一排排的脚手架。耸入天空的起重机在空中旋转。运输建筑器材的汽车和火车奔驰。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一开始,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就统一调配了数以万计的建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建设事业的组织者以及大量的物资和技术力量来到这里。如果你到各工地走一走,看看那些机器和汽车上的出厂标记,问一问那些器材的来源,你就会发现北京、鞍山、上海、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的工厂和各地的工人都在怎样支援包头的建设。你在那些机器的标记上,还能看到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名字。这些也很自然地使你感到兄弟国家在怎样帮助我们。
新的钢铁工业城市的建设,已大大改变了原来城市的面貌。
过去,包头是一个商业城市,但市面不景气,自有铁路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的二十多年间,才有了一些为城市服务的电灯、电话、自来水等设备。说到工业,只有一个面粉厂、一个皮革厂,和一些小手工业作坊。
现在,随着基本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头的地方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去年一年内,除扩建了解放前原有的发电、皮革两厂外,还扩建了解放后新建的机械厂、耐火器材厂。新建了为基本建设服务的砖瓦、汽车修配、木器、氧气等工厂。另外,还出现了为生活消费服务的新型的近代化的年产四千万斤白砂糖的国营包头糖厂。地方工业的发展还表现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上。据统计,去年的生产总值比一九五○年提高了百分之一千七百二十八。今年上半年的生产总值,又比去年同一时期增长了百分之一百四十三以上。
包头,很早以来,就被称为“水旱码头”。但在解放的时候,全市只有几辆民用汽车。现在,仅由国营包头运输公司掌握的就有国营和民营的汽车两百多辆,有几千辆人力车、兽力车和一千多峰骆驼。五百多只国营和民营木船航行在黄河水面上。今年还将有一只拖轮下水,参加航运。包头的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把从各地运来的大批物资供应给四周的农村和牧区。根据今年头四个月的统计,从包头运往乌兰察布和伊克昭两盟以及河套行政区等地牧区和农村的各种布匹、日用百货,就达一万五千多吨。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包头的市面,也日益兴隆了。过去一走出车站就是一大片田野,现在那里全是新的建筑物。解放前,全市没有一条下水道,路灯总共才有四十多盏。那时,市民们曾捐献了两万块银元修下水道,但是大部分钱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吏贪污了,仅用很小一部分钱修了一条不起作用的明水沟。解放后,这些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完成国家计划,那些在工地上活跃着的人们,在深山荒野里寻找宝藏的人们,不怕任何困难而辛勤劳动。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去工地,遇上了暴风,天空黄砂弥漫,几公尺外看不见人,我们坐的汽车只好在中途停了几个钟头,可是,就在这一天,国营包头发电厂的扩建工地上的工人竟超额百分之四十完成了挖地槽工程。
包头,它正在迅速地向社会主义钢铁工业城市前进。一个艰巨的伟大工程,在不久的将来,将破天荒第一次在经济落后的祖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成,以成万吨的钢铁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原载内蒙古日报)(附图片)
包头市容的一角。  包头日报社稿


第6版()
专栏:

让天山南北生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
寒江
新疆是我国一个极其富庶的农业区。这里,肥沃的土地辽阔无边。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是我国仅次于东北大平原的第二大黑钙土区,塔里木盆地周围更有大量砂质壤土可以垦种。这里虽然雨量稀少,比较干旱,水源却非常丰富。内陆河流千里纵横,高峻连绵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的融雪取用不竭。这里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很多绿洲全年有八个月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内地的一般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稻谷等,这里都能种植,产量很高。新疆的土壤和气候也非常适宜于种植棉花,主要棉区的无霜期都在一百七十天到二百天以上,玛纳斯河流域的无霜期最短,也有一百三十多天,棉花的产量比内地一般地区要高,质量也好,大都能纺三十二支以上的细纱。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这里将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棉粮产区。
但是,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和地主恶霸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居住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农民们连最低程度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当然更谈不到扩大再生产了,多少年来,新疆各族农民一直用着极其简陋的生产工具和粗放的耕作方法,农业生产水平长期停滞在低落的、原始的阶段。
新疆农业生产在解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全面的发展。一九五四年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两千零九十七万多亩,这就是说,一九四九年以来,约有五百万亩戈壁沙滩变成了良田。粮食年年丰收,总产量比一九四九年提高了百分之七十六点六五。去年哈密县八万四千多亩小麦,获得了每亩三百三十六斤的大面积丰产。全国单季水稻每亩一千七百斤的新纪录,也是在新疆的土地上创造的。这里每年生产的粮食,若以全疆人口来计算,一九四九年每人平均为四百七十斤(按四百二十万人计算),到一九五四年已接近七百一十斤(按普选调查人口计算)。过去,南疆的粮食吃不完,北疆的粮食不够吃。如今,随着各项水利工程的建成,北疆的粮食也在一年比一年增多了。乌鲁木齐附近的农田已由六万亩迅速增加到了三十多万亩,当地居民已能买到廉价的粮食。历史上一直缺粮的哈密、焉耆等地,从一九五二年开始也都有了余粮。
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更为迅速。拿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四九年相比,播种面积虽只超过百分之七十四点六一,总产量却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一十七点八六。特别是生产建设部队在玛纳斯河流域种植的两万多亩棉花,获得了每亩四百零二斤籽棉的成绩。一九五四年吐鲁番农民也在四万多亩大面积棉田上,每亩获得了三百一十四点九斤的收成。这些事实,有力地驳倒了多少年来“北疆不能植棉”的说法,它充分说明在新疆有着发展棉花生产的极为良好的条件。
此外,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在逐年增加,使各族人民有了比较充足的食油,更多地供应了工业的需要。
六年来新疆农业生产的变化是惊人的,各种作物,无论是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就有力地支援了新疆的工业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
新疆农业生产能在短短几年里发展这么快,除了新疆生产建设部队的积极带头生产和大力支援外,主要是由于土地改革以后各族农民积极地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新疆的互助合作运动,几年来一直在稳步前进。各族人民通过互助合作组织,不仅解决了个体生产中的困难,而且不断改进耕作技术,提高了产量,多方面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以吐鲁番五星农业合作社来说,一九五二年当他们刚组织互助组时,每亩棉花产量就比单干时平均增加了三十斤籽棉,转社后的第一年,棉花产量又提高了一倍,有十八亩丰产田每亩并达到了七百斤。哈密县阿牙区新庄子去年虽遭了严重旱灾,但在红旗农业合作社带动下,农民积极打井、装水车,终于战胜了灾害,使新庄子的小麦每亩仍收到了三百二十七斤。一九五四年据南北疆二十五个农业合作社的统计,小麦产量要较周围互助组高百分之十一点五,较单干农民高出百分之二十五点一。
六年来,新疆在农业技术改革方面的进步是非常突出的。解放前,南疆的农民平均每两户才有一把坎土镘,每六户才有一张土犁,甚至有的地方还用木犁耕地。不少地区的农民撒下种子后,不施肥、不除草,就等收割。耕作技术极为落后,因而各种粮食作物每亩平均产量只有百斤上下。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指导农民进行技术改革,发展生产。截至一九五四年底,先后发放的农业贷款就有二千六百多万元,陆续供应的各种旧式农具有二百三十多万件,平均每户农民已有了一把坎土镘,一张土犁,而且推广了各种新式农具四万六千多件。这就初步改变了农村生产工具极为缺乏和落后的状况,给提高耕作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满足各族农民组织起来后全面改进耕作技术的迫切要求,政府还逐步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九五五年,全疆已有了七十个技术推广站,农业县和半农半牧县基本上已每县有站。在乌鲁木齐和绥定重点建立了两个农业机器站。这些技术推广机构,几年来以互助合作为重点,推行了技术改革工作。如今,乌克兰冬麦、斯三一七三良棉,在天山南北很多地区都已种植。施肥、除草已成了各族农民的习惯。就是伏耕、冬灌、条播、密植以及棉田的管理工作,也正在不少地区普遍推行。部分地区冬麦还实行了春耙。
在农业技术改革的同时,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也已开始。这几年来,治蝗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除了药械和人工治蝗外,从一九五三年起,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和苏联无私援助下,在主要蝗区进行了新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飞机治蝗。三年来苏联先后派来飞机三十三架和大批治蝗人员帮助治蝗,仅飞机治蝗面积即达二百六十六万九千多亩。博斯腾湖的飞蝗已基本消灭,北疆各类蝗虫已受到重大杀伤。治蝗战线上的胜利,不仅保证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人定胜天”思想。
国营农场是新疆一支强大的社会主义力量,它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正不断增长。一九五五年全疆各类国营农场已发展到七十三处,播种面积占到全疆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五。这对新疆农业的合作化和机械化将起重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几年来,不仅军垦农场获得了优异的生产成绩,他们机械化的程度已达到百分之四十二至六十以上,连年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地方国营农场,无论在经营管理、耕作技术上也都有了很大改进。小麦交叉播种、包谷人工授粉、作物根外追肥以及沟灌等先进技术,已在很多农场推行起来。这些农场还经常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庄稼,进行新农具操作表演、作物栽培技术传授,变工代耕等方式具体指导农民改进耕作技术。
新疆在农业生产上的发展前途是无限广阔的。无论在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据现有资料统计,新疆可以开发的荒地约有一亿零五百多万亩。随着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铁路的修建,随着各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完工,这些荒地将相继变为良田,使天山南北为国家增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