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个好现象的开端
最近,国营交通电工器材公司晋南分公司就要按照合同,把一部载重两吨的汽车运交山西解虞县王村“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了。
“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三百户社员。几年来社里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社员收入和社内公共积累都有了显著增长,到一九五五年公积金总数已达六万元。由于日益频繁的农业生产运输上的需要和公积金的大量积累,十月间这个社向国营交通电工器材公司提出了供应载重汽车的要求,签订了购买汽车的合同。
“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购买汽车这件事情,说明了农业合作社的扩大,生产的发展,公积金的大量积累,就不但需要而且也可能购买像载重汽车这样的现代的运输工具了。“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购买汽车这件事情是一个好现象的开端,不要多久,这样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了。


第2版()
专栏:

合理地评定高产田的产量
广东省增城县东联乡在评定入社土地产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照政策规定,评定入社土地产量应当根据土地质量,同时根据土地的常年实际产量;可是,有些土地的常年实际产量虽高,却只是施了速效的商品肥料的结果,如果不再施那么多商品肥料,产量就不会那么高。对这样的土地该怎么评产呢?
他们议定了这样的办法:一、因为施商品肥料多而增产,但是肥力已经用尽的,不根据实产量评产,仍然按同样土质的土地评产;二、施了商品肥料肥力没有用尽的,或者土质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增产效果只能保持一两年的,只作一两年的照顾,过了一两年之后仍改为同样质量的土地的产量;三、经过深耕细作改变了土质的,按改变后的土质评产。
按照这样的办法评产,既可以照顾到多加工多施肥的农户的利益,也不至于使入社前因缺乏劳动力和资金而产量较低的农户长期吃亏。


第2版()
专栏:

丰收后的麻痹大意
自从收购新棉以来,山东省德州专区先后发生了十五起棉花着火事件。恩县棉花动力加工厂在十一月六日失火,烧毁了六间仓房和两千多斤新棉,并使一万多斤棉花变质。商河县有的棉花加工厂的新棉竟被人成百斤地盗去。
造成这些损失的原因,无疑是有些地方的新棉收购、保管、加工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但是其中主要的一个漏洞,是某些工作人员看到今年棉花丰收,农民出售新棉很踊跃,便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甚至丧失了对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的警惕。这些同志应该从上面的事实吸取教训,把思想上的和工作上的漏洞全部堵起来,保证农民的劳动果实和国家的财产不受任何破坏。


第2版()
专栏:

得不偿失
国营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浆纱车间压浆辊上用的毛巾布,原来一个月要用十二条。节约运动开展后,工人们想办法节约,一个月只用了八条。车间实行班组节约核算以后,车间工作人员把省用毛巾布当作节约的“窍门”,到九月下旬以后干脆一条也不领了。
毛巾布有弹性,可以把浆均匀地压到纱的纤维里去。这是保证布的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但是,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浆纱车间竟把它省掉了。结果虽然毛巾布少用了十二条,节省了一百四十四元,但是压浆辊上的毛巾布因为久不调换而发硬,失去了弹性,吸不上浆,浆出来的织轴因为浆小,到布机上经梭子一磨就起毛了。结果十月份由于织轴毛多,容易断头,活不好干,竟少生产了四百四十五匹棉布;在制品(浆过的纱)大量堆积起来,超出储备定额一万一千四百五十三磅,积压了资金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三元;由于浆小,织轴纤维不好分开,多生产了次布三十九匹,降低了售价二十七元;由于生产了许多毛布,不耐穿,又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
从这件事情中应该得到什么教训呢?这就是任何企业、车间、小组和个人,在采取任何节约措施的时候,必须全盘考虑,不要“拣了芝麻,掉了西瓜”,得不偿失了。


第2版()
专栏:

防止轻率的处分
厂矿企业在整顿和巩固劳动纪律中,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屡教不改的分子给予应得的严格处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巩固劳动纪律、保证国家计划的完成都有很大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企业的行政领导者,可以轻率地处分和开除工人。
据鞍山市工会联合会的检查发现,对一部分工人的处分是不恰当的,企业行政领导者只是根据一些片面的材料,未经调查研究就作了处理。如炼钢公司工人刘志兴,以“长期旷工,在家卖菜”被开除了,但后来据工人的调查和村政府证明,刘志兴确是因病请假在家休养。轧钢公司陈贵祥以“冒充技工”被开除了,实际上他入厂是经过考工才录取的。金属结构安装公司保卫科干事,只凭片面的材料和主观的想像,就给一个工人加上“有意破坏和罢工”的罪名开除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由于轻率的错误的处分,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因此,企业中党和工会组织,一方面应该支持企业行政对败坏劳动纪律的人给予正确的处分,同时对某些企业领导者不经调查研究就轻率处分工人的官僚主义作风,也必须进行监督和纠正。


第2版()
专栏:

在铁路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机械施工
李般木
在铁路新线的施工中,尽量运用机械来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施工期限,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这是苏联铁路建设中的先进经验。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在兰新铁路施工过程中,曾经大力推行过这个经验,也提出过推广小型机械化施工的口号,以适应现有施工机械不足的情况。为保证这一新的工作顺利进行,曾采取了集中领导、统一调配施工机械的办法,以提高机械使用率。在组织工作方面,组织了专业性的机械筑路队、机械经租站和汽车运输队。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小型机械化施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乌鞘岭“移山填谷”的大量土石方工程中,在草滩、戈壁上因缺水不能更多地使用劳动力的困难工程上,表现了小型机械化施工的优越性。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今年以来第一工程局的小型机械化施工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退后了。据统计,第一工程局机械筑路队今年一月至六月的机械使用率只达到百分之四十二,机械出勤率只达到铁道部规定出勤率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九。因此,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中,第一工程局都没有完成生产计划,截止八月底,仅工程价值上的亏损就达六十六万九千多元。一月到九月,第一工程局机械经租站每月平均出租的机械只占所有机械的百分之三十。汽车运输队在今年一到五月份的汽车平均出勤率也仅达计划出勤率的百分之四十点五。机械使用率和出勤率降低,就使大批机械长年积压浪费。
为什么会造成机械使用率低、出勤率下降和长期积压浪费的现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关单位各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但是,如果认真分析一下,便不难看出这些看法都不是从主观努力上去考虑问题,而是片面地强调客观原因。如许多人认为机械陈旧,检修质量不好;有些人认为机械施工比人力施工成本高;有些人认为人比机械好管理,机械是专业的,定型的,而人可以作多样性的工作……在这些错误思想的支配下,就干脆不用机械。例如,第五工程段在修建包兰路水阜河大桥工程中,竟不用混凝土搅拌机,而用人工去拌混凝土。在大桥进入高空作业的灌注混凝土的时候,他们又叫十二个人往上拉一斗混凝土,而机械经租站却积压着十二台动力绞车。第三工程段在兰新路施工中,把桥工队现成的机械设备搁在一旁,却用人工打桩。
是不是机械施工真的比人力施工成本高呢?不是的。一九五三年第四季度在乌鞘岭推行小型机械化施工的结果就是证明。乌鞘岭有三百多万方土石方的工程量,按照原计划,需要用十四个联合作业队和一个沙石队才能完成。但是由于推广了小型机械化施工,一般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最高的还达到百分之三百。结果,减少了四千五百个劳动力,只用了九个联队就完成了任务。在十一月份完成的三十四万五千七百三十七方路基土石方工程中,用机械来完成的就有三十二万方。根据兰新路岔西滩至陈家沟一段的十七公里路基施工中的统计,一台推土机在同样工作时间内可代替一百多人的工作;一台铲运机可代替二百人的工作。这就说明,小型机械施工既能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力,当然也就降低了工程成本。
机械陈旧是不是造成出勤率和使用率低的原因呢?也不全是这样。事实上有很多新机械照样积压。只要加强检修和保养工作,陈旧的机械同样能够为工程服务。例如,在这个工程局里,有一辆一九三六年出厂的汽车,一九五○年就被报废了。可是,在一九五二年“三反”运动中,工人们把这辆汽车修复了。一九五三年,在完成了约三千公里的运输任务后,这辆汽车又报废了。在今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转业军人许国斌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再次把它修复。使这辆汽车不仅月月超额完成运输任务,还成为汽车运输队一百多台汽车中的“优胜车”。
当然,在全局所有机械中,确有一部分是不能使用的。例如有些接收过来的美国机械,机器破烂,配件也没有来源。此外,也还有一部分机械是季节性的和专用的,如抽水机、鼓风机、除根机、锅炉……不能经常使用。但是,把那一部分破旧的机械彻底检查一下,其中有一部分一定可以修理好。确实不能修理好的,也应该呈准报废。但是,他们没有这样作。目前的情况是:好坏不分,坏的积压,好的也积压;坏的不爱护,好的也不爱护,加上检修和保养工作有缺点,部分机械配件缺乏,就自然给不愿使用机械施工的单位一种借口。
至于有人认为人比机械好管理,人可作多样性的工作,这种看法当然也是不正确的。要知道,机械是由人来操纵的。只要使用得法,机械会给人节省出很多有用的劳动。因此,重要的是熟悉机械并掌握它,使之在建设中发挥出力量来,而不是把设备闲置起来,退回到用人力操作的路上去。
由此可见,第一工程局在小型机械化施工中机械使用率和出勤率低,机械大量积压浪费的原因,决不是机械陈旧,或机械施工比人力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确切一点说,是由于领导工作人员的思想问题。今年以来,第一工程局领导工作人员对推广小型机械化施工这一既定方针
一直没有坚持执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没有根据施工单位的工程数量和性质,事先配备一定数量的机械,指定在某项工程中必须使用机械施工,对于现场单位不愿使用机械施工的情况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专门负责领导小型机械施工的单位,长时期不能订出切合实际的机械使用计划,以致使机械经租站和机械修配厂在机械出租和检修工作上心中无数。而这种状况,局的领导上也没有及时予以检查和纠正。
在整编机构的时候,第一工程局取消了附属企业处,所属机械、运输两科,由局长直接领导,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小型机械化研究小组的撤销,似还有商榷的必要。这个机构是在一九五四年开始大规模地推行小型机械化施工的时候,为了及时解决施工中发生的问题而设立的,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要坚持小型机械化施工的方针并且使其不断发展,这个机构就不应该撤销。
第一工程局领导上的这种态度在工人中引起了不良影响。比如,同是一个第五工程段,在一九五三年第四季度在乌鞘岭推行小型机械化施工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而在今年包兰线水阜河大桥施工中,却不愿使用机械了。在同一个汽车运输队里,有的人能把破旧的汽车加以修复并且月月超额完成任务,有的人却开着汽车在沙滩上追黄羊,以致发生了烧坏汽缸盖的事件。更严重的是还有人把三辆崭新的汽车拆毁了,其他的司机们从这三辆汽车上来“各取所需”。由于没有及时地奖励爱护国家财产的人,没有给损坏国家机械者以适当的处理,某些工作人员在机械的保管、使用和检修等工作中,产生了“不在乎”的思想。这些,难道不是由于领导工作人员不重视机械化施工和在思想上疏忽懈怠所引起的吗?
我们认为,第一工程局机械化施工中的这种现象,不应该再继续存在下去了。


第2版()
专栏:

消除籽棉积压现象
耿大庥
今年棉花丰收早熟,旺季新棉大批上市。由于对今年棉花丰收估计不足,全国大部分棉产区的供销合作社都出现了加工、仓储力量不够,大量籽棉积压的严重情况:全国棉产区供销合作社九月份加工运交国营花纱布公司的皮棉只占当月收购量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六。随着棉花收购量的日益增多,到十月底因加工不及而积压的籽棉,较九月份又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八,超过积压籽棉最多的一九五二年同时期百分之一百五十七点四。
有些棉产区的供销社不积极设法增强籽棉加工、保管和运输力量,满足广大棉农踊跃售棉的要求,消除籽棉积压的严重现象,反而用限量收购甚至停收等做法来企图减轻收购工作的压力。江苏省启东县曾经规定每户棉农每次只准卖棉五十斤,超过这个数量的便拒绝收购;奉贤县二十二个收棉站自十月十三日起就有十三个站停收;河南省巩县一区张窑村一个棉农接连五次都没有把棉花卖掉。许多棉农因不能及时卖出棉花,他们在安排经济生活以及归还贷款方面就不能不受到严重的影响。供销社限量收购甚至停收棉花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供销社解决籽棉积压问题的正确办法就是要进一步组织和利用民间轧花车,充分发掘籽棉加工潜力,增强籽棉加工力量。有些地区的供销社大力组织民间轧花车以后,就迅速消除了籽棉积压现象。湖北省沔阳县供销合作社,把去年洪水期间收进的一千一百九十二台破烂轧花车修配成八百十九台好车投入了生产,另外还帮助群众修复轧花车二百多台一并组织进行加工;监利县发动有牲口无轧花车户和有轧花车无牲口户进行合作,很快就开动了畜力轧花车七百十九台;汉川县供销社的干部在十月上旬帮助群众修理了四百多台轧花车,使每日加工量由二十六万斤增至四十万斤,消除了籽棉积压现象。可惜这一工作并没有被普遍重视起来,根据调查,目前河北省预计可以组织人力轧花车三万二千台,现在只组织了二万六千台;江苏省已经组织的人力轧花车仅占全省民间轧花车的一半左右。这种情况足够说明某些地区的供销社在组织籽棉加工力量上是有严重缺点的。有些负责收棉、加工的工作人员认为今年棉花丰收,收棉任务好完成,加工力量赶不上,慢一些收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极其有害的。事实上,在棉农大量出售的情况下,它只会使棉花收购工作更加处于被动和忙乱的地位。这是盲目乐观、思想麻痹的表现。要满足棉农的售棉要求,就必须打破这种思想障碍,立即采取措施,把还没有被利用的人力轧花车充分利用起来。
为了发挥籽棉加工的潜力,供销社还可选择有条件的加工厂实行昼夜班生产,江西新喻县人力轧花厂由原来每台轧花车两个工人增加为每台轧花车三个工人,轮流吃饭,轮流休息,歇人不歇车,提高了轧花车的利用率,使籽棉积压的现象得以减轻。此外,不少地区的籽棉加工厂开展了比质量比产量的竞赛运动,鼓励了工人的生产热情,提高了棉花加工的质量和产量。这些积极的做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棉花收购的季节性很大,籽棉加工力量不能同收购工作相适应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完全避免。因此,增添保管设备、加强仓储也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各地供销社除了根据可能条件迅速修建简易仓库外,借用公房和租赁民房也是扩大保管能力的有效办法。江西省进贤县供销社除建造一座能容纳十二万斤的简易仓库外,县内三里收花站又租借了四幢民房,也可容纳十七万斤籽棉,使仓库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租用民房应注意不要过分分散,以便于棉花的保卫和保管。有些地区在收购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棉花的时候,采取先付一部分货款,棉花由农业合作社暂行保管,由供销社根据具体情况补助一部分保管费用的方法,这样不但解决了供销社仓储设备不足的困难,并且可避免棉花过大的损耗。农业合作社的保管棉花的潜力是相当大的,河北省宁津县只八十个农业合作社就代供销社保管籽棉四百多万斤。这种方法在目前有条件的地区都应该推广。此外,棉产区供销社还必须重视棉花的运输问题。要迅速地、妥善地把各种运输力量组织起来,及时把籽棉运到加工厂加工,以争取做到“快收、快轧、快运”,满足国家和棉农的需求。


第2版()
专栏:

胶县大白菜的丰收
徐思敬
初冬季节,人们踏进胶县境内的园地时,就像进入了绿色的海洋。菜园里,年轻的姑娘们,一边用草绳给卷起的大白菜“扎腰”,一边欢乐地赞扬今年的好白菜。小伙子们,把选拔出来的一棵棵早熟白菜,修整得像雪白的菜球装好运走。
今年这一带大白菜大面积的丰收是空前的。解放前胶县全县每年种菜不足两千亩,每亩只产四千斤。一九五四年种菜面积已扩大到五千亩,每亩产八千斤。今年在国家的扶持和指导下,胶县加上毗邻的即墨县的部分乡村,共种白菜两万四千零九十五亩,每亩平均产九千三百七十七斤,比原计划增产了二成。今年不仅产量高,菜的质量也好。
今年国家对菜农贷款六万元、化学肥料七十二万斤、豆饼二百零六万二千五百斤、农药一万二千斤。并从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上,给了许多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实现这些措施中,组织起来的农民更显示了集体力量的优越性,因而取得了平均比社外农民增产一成多的丰收。胶县城南区,今年种菜两千九百亩,总产量两千九百多万斤,每亩平均比去年增产了成半多,其中六十处农业社近千亩菜地,普遍比社外农民每亩增产一千斤至一千五百斤。三里河乡东升农业社共种菜十二亩,每亩平均产菜一万四千五百斤,比未组织起合作社的去年每亩增产一倍多。
农民们欢庆丰收,更感激国家给大白菜找到了销路。今年白菜总产量两亿多斤的百分之六十,已开始由基层供销社帮助菜农就地推销,其余百分之四十直接经国家经济部门收购调运外地。


第2版()
专栏:

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五年计划
克服保守思想,就能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陈忠祥
沈阳冶炼厂在下半年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长期达不到的技术经济定额被突破了,上半年成本超支的情况扭转了,全面完成一九五五年国家计划的条件有了。这个事实说明,现有工业企业的潜在能力是很大的;任何保守和自满思想都是没有根据的。
今年上半年,沈阳冶炼厂的产量计划虽然超额完成了,但是,成本超支了一百二十万元,上缴利润计划仅完成百分之八十一强。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冶炼厂的铅反射回收率、铜熔烧块率、金属回收率、电力消耗等重要技术经济定额没有达到指标。因铜、铅两项金属回收率没完成计划指标而造成成本超支就达四十六万元。
主要的技术经济定额完不成国家指标,是沈阳冶炼厂长久以来所存在的老问题。这种情况,工厂领导工作人员早就知道。他们不止一次地开会研究这些问题,有些领导工作人员也作过比较深刻的检查。领导方面也号召过全体职工和技术人员来突破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但是,由于有些领导工作人员满足于过去几年的成就,满足于超额完成生产总值计划,不积极支持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贯彻执行苏联专家提出的建议,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例如,今年二月职工讨论国家计划的时候,铅电解车间铅反射工段的工人们订出了铅反射回收率要达到百分之九十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苏联专家提出的“加铁屑”的建议制定的,因而是比较先进的和切合实际的。但是,党委委员、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李光认为“太冒进”,给压低到百分之八十八。苏联专家的建议也没执行。李光认为完成产量计划就是最大的节约,至于回收率,“我们只有这一点本事,完不成国家计划指标,有什么办法啊!”
今年六月,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要求沈阳冶炼厂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多为国家上缴二百三十一万元利润,并且其中要有二百万元从降低成本方面来完成。这时,以李光为首的一些人的自满保守思想表现得更加突出了。在制定增产节约计划的时候,他们强调“实事求是”,“能挖多少算多少”,不能“勉强和冒进”。另一些领导工作人员还公开地说:“这些技术经济定额所以长期完不成,是因为过去几年把定额订得太高,后来又不能下降,以致背了两、三年包袱。”在党委会议上,李光就建议:“把我们的情况向局里报告,请局里另给我们指标。”
为了保证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和增产节约任务,沈阳冶炼厂党组织进行了艰巨的政治思想工作。党委首先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和讨论了各级党代表会议的文件,学习李富春同志关于“厉行节约,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报告。他们根据文件精神,对李光等人的自满保守思想展开了斗争,并且按照厂内实际情况,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上半年财务成本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这个分析表明,上半年之所以未能完成财务成本计划,主要是有严重的损失浪费。除了三分之二的重大技术经济定额未完成外,消耗定额超支了十多万元。非生产支出的超支也很严重。应用低价材料代替的也没有利用。党委又进一步组织了科室和车间的工作人员用算细账的办法,根据发现的浪费情况和一些重要技术经济定额的可能达到程度,提出初步的增产节约计划,大约可以节约二百八十多万元。这个数字离完成上级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是它有力地说明了企业的潜力是有的,并且是很大的。只要进一步依靠和发动全体职工和技术人员,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是完全有可能的。
党委会按照沈阳市委的指示,在党内以召开全厂党员大会为中心,在职工中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展开了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批评和检查,揭发了在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上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偏向,批评了领导方面没有重视苏联专家的建议,不组织推广先进经验,不及时处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等缺点。结果,使一些领导工作人员开始转变了作风。
在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冶炼厂行政领导方面修改了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在全厂较普遍地推行了班组经济核算制,合理地改进奖励制度,并且广泛地开展了车间和车间、工段和工段、炉和炉、岗位和岗位、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他们普遍运用生产会议,技术研究会等形式,来组织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突破关键。锌电解车间在明确铸型回收率、水溶锌等六大关键问题后,立即组织力量加以解决。十月份以前,六项“老关键”全被突破了。由于全厂领导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改变了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加强了具体的领导,铅反射炉回收率等“老关键”也被突破了。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李光也深入现场,帮助工人分析了“加铁屑”的科学根据和可能性,并且鼓励和支持工人和车间技术员进行试验,结果使铅反射回收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二以上(国家计划是百分之八十八,以前实际是八十四到八十五)。铜熔炼车间技术员任杰人等深入到熔烧工段跟工人倒班,用郭瓦廖夫工作方法总结出了一套先进操作方法,推广后也使铜熔炼车间两年多以来都未达到定额的铜熔烧块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七十八点七七(国家计划是七十七)。贯彻执行苏联专家建议的风气正在滋长。职工们把贯彻执行专家建议说成是最大的“窍门”,铅熔炼车间贯彻执行苏联专家先回收铅后回收铜的建议后,一年就可多回收二百多吨铅。
由于领导上改变了作风,深入了实际,依靠和支持了工人们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工人们的劳动热忱也愈益高涨了。从七月到九月末,全厂职工找出的窍门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达七百八十一件,突破了铅反射回收率、电力消耗、水溶锌、酸溶锌等二十二项生产技术上的重大经济技术定额,创造冶炼厂开工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仅七、八月突破的十一项定额,即可以节约一百四十万元。第三季度结算结果,不但弥补了上半年的亏损,而且有了盈余。完成任务的成绩也是逐月上升。九月是第三季度完成任务最好的月份,十月份比九月份还好。全厂各种产品的加工费用普遍下降。七月份锌的产品质量指标没完成,八、九、十月都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
沈阳冶炼厂的事实证明,许多企业所以完不成国家计划,并不是因为定额订高了,或者技术水平太低了。只要这些厂的领导工作人员能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右倾保守思想,深入下去,积极依靠和支持工人群众、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计划是完全有可能完成的。


第2版()
专栏:

纺织工业部、地方工业部等单位
联合召开纺织工业集体合同工作会议
纺织工业部、地方工业部和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最近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纺织工业集体合同工作会议。
会议认为:一九五五年在纺织工业中推行集体合同有了很大进展,据到十月底的初步统计,已经有一百一十个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在国营纺织企业中签订集体合同的已经超过了半数。集体合同已经推行到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缫丝、织绸、印染、针织、纺织机械等不同行业中去。在八十九个签订集体合同的纺织企业中统计,有六十六个纺织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后,在推动劳动竞赛、改善企业管理和工会工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厉行全面节约、保证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改善劳动条件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自从一九五三年十月,纺织工业部和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国营工厂中签订集体合同的联合指示”后,在两年来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签订与实现集体合同的经验。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纺织企业领导人员对集体合同抱怀疑态度,错误地认为“已经有了国家计划,集体合同就没有作用”。或者,强调还不具备“条件”。因而,对推行集体合同就不积极,会议对这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
最后,会议对一九五六年纺织企业推行集体合同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九五六年国营和地方国营企业要结合贯彻一九五六年国家计划,普遍签订集体合同。公私合营企业在一九五五年已经签订过集体合同的,一九五六年应继续签订,没有签订的,应争取做到签订集体合同。


第2版()
专栏:

贵州试种双季稻普遍丰收
贵州省兴义、册亨、望谟等十余县今年试种的双季稻普遍获得丰收。据统计,一般较单季稻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赤水县农场试种的二十七亩半双季稻,头一季每亩平均收四百五十六斤,最高的达五百九十一斤;第二季虽受严重灾害,每亩仍可收三百斤。由于双季稻的产量高,很多农民纷纷准备明年种植双季稻。兴义县箐口乡第二季稻尚未收完,已有很多农民要求换谷种,准备明年种双季稻。
预计明年全省将推广三万亩双季稻。(王清海)


第2版()
专栏:

湖北超额完成双铧犁推广计划
湖北省今年冬播以来,已推广了双轮双铧犁一万五千多部,超过原计划四分之一。目前正在赶制和由外省调拨的约二千部双轮双铧犁,也已被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定购完了。
湖北省今年发生了长时间的秋旱,双轮双铧犁在土壤板结的田地里,每天能翻耕八、九亩地,比旧犁的效能高三、四倍,因此受到农民欢迎。鄂城县的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一个星期里,就买了七百多部双轮双铧犁,比去年全县推广的总数多了将近二十倍。天门县前进乡的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用旧犁翻耕不动,买了五部双轮双铧犁以后,半个月翻耕了六百八十多亩,提前完成了冬播计划,还比用旧犁节省了四百多元的人工和牛工费。(袁军)


第2版()
专栏:

湖南组织大批货郎担下乡
湖南省在旺季物资供应中,全省组织了九千多副货郎担深入农村,送货上门,很受农民欢迎。衡山县石湾区供销合作社泉塘分销店李爱吾的货郎担按照供应范围,预先排定轮流送货地点,按照与群众约好的时间,按时送货。每当他送货到乡的时候,那个定期供应点就形成一个小型墟场,在柘塘铺定期送货后,每次买货的人由几十人增加到二百多人。营业额由十多元扩大到每次二百多元。常宁县罗桥区供销合作社长江亭分销店廖常翼的货郎担送货下乡时,还事先同乡政府、党支部联系,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取得了党支部的帮助,及时了解农民的需要。有一次他了解到茶田乡农民卖猪,手中有钱,便及时将货物送上门,结果在一个六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一次就卖了三十多元的货。(本报驻长沙记者)


第2版()
专栏:

新疆完成奇台林区调查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的一支森林调查队,在最近以前的五个多月内,完成了对天山奇台林区的森林经理调查工作。他们在天山北坡长达一百一十华里的林海中,调查了森林组成、分布、生长过程、积蓄量以及土壤、水文、面积情况。
奇台林区生长着大量的云杉、落叶松等珍贵树种,是建筑工厂、矿山、铁路、桥梁的最好材料。通过这次经理调查,不但为兰新铁路的修建提供了最经济的木材供应基地,而且将为全面利用森林的各种有利性能,以及抚育更新,扩大森林面积提出总体设计方案。(本报集体通讯员新疆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刘家峡水力枢纽工程的勘测工作
钻探工人在刘家峡水库坝址上,用钢丝悬架起钢丝软桥和钻台,进行河心钻探。
优秀的女测量工作者王雄英(左)和实习员程云鲲在研究测量工作。
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钢丝制成的软梯攀登在悬崖绝壁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