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到南极去
——苏联南极考察队队长、地理学博士索莫夫访问记
苏联阿·沃尔加
我来到了苏联南极探险队的总部。被剧烈的北风吹粗了脸孔的、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们,正在忙碌着重要的事务。有些人在埋头编制文件,另一些人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事情,有的极地工作者进来接受了简短的指示,然后又很快地离开了办公室。
所有这些紧张的活动的线索,都会合到了一个有着剪得很短的斑白头发、目光炯炯的瘦长的人身上。他站着接见来访者,有时走到这一群人,有时走到另一群人那里。看得出来,他的简洁的指示在怎样指导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
这个人就是地理学博士、苏联南极考察队的队长米哈伊尔·索莫夫。他已四十七岁。十七年来他一直是苏联北极考察队的经常参加者。索莫夫约有十年的生活是在北极的冰上度过的。在一九五○到一九五二年间,他是“北极—二号”漂流科学站领导人,并因此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冰块
“我们这一代人对北极是很了解的,但是关于南极地区的科学资料却还是非常贫乏。”索莫夫说,“南极分布在南纬六十度线以内,它的中心是大陆——南极洲。”
“这一块广袤的极地,平均拔海二千到三千公尺以上,有的山峰高达六千公尺。几乎整个南极洲的表面都覆盖着固定的大陆冰的冰层,厚度达到两千公尺。在这里间或能够看到一些山峰和未被冰层覆盖着的小块土地。
“覆盖陆地的冰层,以其冰舌进入大洋,形成了所谓陆棚冰河。它们的范围是巨大的:我们考察队所工作的地段舍柯尔顿冰河的宽度有三百五十公里,长度也差不多。罗斯冰障从西到东延伸八百公里,从南到北延伸约七百公里。封闭着整个南极洲的冰甲面积达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这里集中着现代地面覆冰层的八分之七。
“我们这个行星的第六大洲没有人居住,动物和植物也是非常稀少的。这是地球上最冷和最不舒服的一角。南极洲沿岸的空气的温度有的地方每年平均为零下二十五度。这里寒冬的温度约零下六十到七十度,风的速度有的地方达到每秒钟九十到一百公尺。”
伟大探险家们一百三十五年来的劳动
“但是严寒的、难以接近的南极土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科学家。”索莫夫继续说,“这里发生着一系列的物理现象,它们的影响可以被新旧大陆的所有国家都感觉得到。南极洲的矿藏是很丰富的。即使对南极洲上最容易到达的地区作有重点的勘测,就已经发现铁和铜,锌和铅,金和银,石墨和巨大的煤炭矿藏——也许是地球上最大的。
“关于南极洲的不多的材料,是各国科学家们一百三十五年来用巨大的劳动获得的!在准备启程前往南极洲的沿岸时,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回忆起他们的光荣的名字。我们首先要回想起我们的同胞别林斯高津和拉扎列夫,他们在一八二一年一月十六日乘了两艘不大的帆船‘东方号’和‘和平号’,在南纬六十九度二十二分和西经二度十五分处首先发现了南极大陆的边缘。我们也尊重上一世纪的探险家们的劳动。他们是:英国人比斯柯和罗斯,法国人久芒·久尔维尔,美国人维尔克斯,以及在南极大陆上过冬的第一个人、挪威人包尔赫克列文柯。我们也对第一个到达南极顶点的挪威人阿蒙德森和在挪威人之后到达南极顶点的英国人斯高脱表示敬意,后者和他的四个同伴在归途中由于疲惫和饥饿而牺牲了。”
科学工作的世界计划
索莫夫继续说,“我们的考察队将要解决由国际地球物理学年度活动的总的科学工作计划所规定的任务。
“每一个国家的考察队要在一定的地区进行各种探测,观察,在海洋学、气象学、空气学、地理学、地磁学等方面的考察等。这些活动将不是某种新的活动,不是从前没有进行过的科学工作,这是经常进行的研究自然的工作的继续。但是几乎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将同时在整个地球进行这些活动,包括那些难以到达的地区在内。而这种全盘的物理现象的研究工作,将会打开认识它们的本质的最广阔的远景!”
“你们期待着哪些最有兴趣的结果呢?”我问。
“那是很多的。例如,可能搞清楚现在尚未知道的整个地球上的空气流动的规律性。而这将使科学家能够对整个地面上的天气作较准确的长期预测。”
“还有可能研究磁性变化的强度,南磁极地区的风暴的特点,和它们同北磁极的类似现象的联系”,北极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南极考察队准备工作的参加者之一科罗特盖维奇这样说。
“第一次能够在靠近南北极地的地方同时观察极光也是很有趣的,”他继续说道,“最后,还要编写南极洲的地理和地质材料。而这在世界地理史上还是新的篇页。整个南极大陆几乎还没有研究过,而我们要去考察的地区,也可以有充分的根据说是从来还没有被发现的。”
“我正想问问你们的考察队的地区的情形呢。”我说。
威廉第二地和马利皇后地沿岸
米哈伊尔·索莫夫站了起来,走近挂在墙上的巨幅南极地图。
他用铅笔指着地图的最上边说:“你看,在这里,海岸线有很大一部分是用点来画成的。这就是说,它还只是在假定中。这里有很多地方从来没有人到过。只有少数的船只靠近过濒临台维斯海的这些岸边。”
在他指点着的地方写着:“威廉第二地”,“马利皇后地”。
“南极洲沿岸从东经八十度到一百零五度的这一部分地区,国际地球物理学专门委员会划归苏联考察队进行探测”,索莫夫继续说,“在这一千公里长的沿岸地带,我们要寻找一块地方来登陆和建立主要的沿岸基地。
“这个基地将在什么地方,现在是谁也不知道的。可能在沿岸考察的最初几天,在最初的几公里内就找到适宜的地点,也可能在选定以前要沿着海岸来往驶行很久。
“当然,我们将力求在有屏障的港口,在一小块没有冰的土地上登陆。……”
“如果找不到呢?”我问。
“那时我们就准备在冰上登陆。我们将在冰上建立自己的基地。”
“但是大陆冰不是会慢慢地移到——‘流到’海里去吗?”
“是的”,索莫夫肯定地说,“而且有时候它们的速度是相当大的,现已查明,一九二三年美国探险家在罗斯海沿岸冰河上建立的‘小亚美利加’基地,就被冰块带到大洋里去了。因此,选择据点必须要深思熟虑和谨慎从事。
“但是最初必须靠近岸边,而这也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这个岸边的海水里充塞着海上浮冰。这里还漂着巨大的冰山。有些冰山的重量达到几百万吨。苏联‘光荣号’捕鲸船队有一次曾看到一整座浮冰岛,长二十二公里,宽六公里。有一次,在航行的一小时内他们曾遇到将近一千座冰山。显然,这样的情况,我们还在离岸几百公里处就会碰到的。”
“请你谈一谈关于你们的航线和考察队船只的情形吧!”我请求说。
航行两万公里
“我们的主要船只柴油电动船‘鄂毕号’早在一年前就参加了科学考察工作”,索莫夫说,“在这期间,它曾到过十六个海,在最短期间内通过了北部的海路,并且在有冰地区显示出它的优点。
“‘鄂毕号’的排水量为一万二千六百吨,在它的四个货舱里能容六千吨货物。为了补充现有的客舱,船上正在为考察队的参加者和科学实验室装配新的舱房。
“船上装有无线电测位的设备,它能够在远距离内辨别出冰的情况。它装有供海洋学工作应用的最新的仪器和设备。它还设有深水绞车,能够从可能遇到的任何深度的水中取得水、土壤和海底动物的样品。
“‘鄂毕号’在把考察队的陆地人员运送到南极洲岸边登陆以后,考察队的海上人员还要去从事海洋学的探测工作。这个工作将由我的科学副手,苏联科学院海洋学研究所所长、地理学博士科尔特领导。
“和‘鄂毕号’一起出发的还有同样类型的柴油电动船‘勒拿号’,它在卸货以后,就要驶回祖国。为了给考察队运送不易保藏的食品,还有一艘冷藏船和我们同行或随后赶来。
“我们距离目的地有二万多公里。我们要经过波罗的海和北海,进入大西洋,顺着零度子午线,以每小时十三英里的速率行驶,沿途不停舶,估计在出发以后要经过四十五个昼夜才能进入南极大陆沿岸的水面。
“你问到考察队的组成情形。我们将有一百多人,包括考察队的海上人员在内。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久经锻炼的极地工作者,曾经在严寒的北极‘学校’受过训练。和我们同行的还有‘北极—二号’、‘北极—三号’和‘北极—四号’漂流科学站的一些工作者。”
“现在请你再谈谈考察队的装备情况。”我说。
南极洲上的科学镇
“在我们的船舱里,”索莫夫接着说,“我们将运去一整个村镇。它将由二十多所居住和工作房屋的建筑,以及发电站、停车场、修理所和仓库等特殊建筑物构成。
“居住房屋是由带有可靠的保暖设备的预制板安装起来的。房屋的结构将使得房屋十分严密。电气水暖系统将保证温暖。每一所房屋的居住面积为四十六平方公尺,大约住八、九个人。
“这些基本的房屋预定给主要基地的村镇。而对将在地磁极地区和所谓南极大陆不可到达的极地地区建立的另外两个基地,只能从空中把货物运送到那里去。我们带了二十所北极漂流站用的那种特别轻巧的沙波什尼科夫型的活动房屋。这种房屋面积为十二点五平方公尺,而总重量不过一吨,它的任何部件都轻到一个人就能拿得起。飞机或直升飞机可以自由地运送这种房屋,而装备这种房屋所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二、三小时。”
“考察队将有些什么运输工具呢?”我问。
“首先是一个空运队。这就是它的队长契列维奇奈依同志”,索莫夫指着一个体格健壮、胸前佩带着苏联英雄金星奖章的人说,“我们的空运队里将有几架运输机和直升飞机。
“考察队的陆上运输工具将包括强有力的拖拉机、新牌号的越野汽车和在北极使用得很成功的轮式汽车。我们还将有浮驶的工具——快艇和汽艇。最后,我们还有四副狗拉车具。”
“探险队人员穿些什么?吃些什么呢?”我很感兴趣地问。
“我们带有五百多吨重的食品、衣着和家务用的装备,”索莫夫接着说,“为了保证过冬的人们有便利的生活条件,一切都预先考虑到了。
“苏联工业给考察队准备了用特别的防水织物做成的防风衣服。绵凫绒毛的暖衣可以保护人们抵挡南极的严寒。我们还有革制的和毛皮的衣服,用骆驼毛和绵凫绒毛做成的睡袋。过冬的人们将穿着毛皮的高筒靴和毛皮的长袜子,温暖的橡胶和皮革的靴鞋。
“罐头工业给考察队准备了新品种的罐头。
“冷藏船将给我们的基地运来新鲜的冻肉,饺子,鸟类和共重八十吨的白菜、马铃薯和其他新鲜蔬菜。为了保藏这些东西,将在基地上盖一个防寒的仓库。
“我们还要为流动工作组运送各种精制食品,其中包括始终不变的精制食品‘彼米坎’,这种食品含有没有水分的肉、牛奶和鸡蛋。只要一小团三百公分重的这种食品,就能够维持一个人一昼夜的需要。”
“你认为可能在当地找到食物吗?”
“虽然南极的动物是很少的。但是那里也有鱼、企鹅和海豹,它们的肉是能吃的。我们将要猎捕它们。同时,也要携带渔具。”
最后米哈伊尔·索莫夫说道:
“科学考察是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使人高兴的不仅是,我这样一个老的——我冒昧说一句——北极研究工作的参加者能有机会到地球的另一端。而且,这次考察的重要特点是各国科学家的密切的科学合作。在南极同我们在一起工作的将有英国和比利时、新西兰和挪威、智利和日本、阿根廷和法国的科学家。在离我们不远的西边将有澳大利亚人在那里工作,而在我们的东边,美国考察队将是我们的近邻,我相信,我们将成为好邻居。”
在告别出来的时候,我向他们说:“亲爱的同志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胜利归来!”(附图片)
舒适绘


第3版()
专栏:

一定要坚持党的阶级政策
毛锜
陕西省醴泉县阡东区提戈村幸福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去年十二月建立的。在今年春天全区合作社排队的时候,这个合作社排为第二类,可是不到半年的工夫它就垮了台。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传达到醴泉县以后,这个合作社又重新恢复起来了。但是刚刚恢复起来,社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毛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个合作社在最初建立的时候,党支部和建社工作人员就没有贯彻执行党的阶级政策,没有坚定地依靠贫农,相反的倒是想依靠六户上中农,把他们称做“关键户”。
提戈村,共八十九户,除了六户所谓“关键户”的上中农外,大都是贫农和下中农。全村共有八辆大车,这几户就占了四辆半;他们的牲口硬,农具全,真是“人强马壮”!党支部委员和建社工作人员看得眼热了,都说:有这六户,何愁社办不好!在建社前的一次党的小组会上,不少人也都认为:要在提戈村把社办好,非突破这些“关键户”不可。于是他们就开始向这六户做工作。首先,就将两个有“威信”的上中农赵连凯和雷生民吸收为建社委员会委员。报名开始以后,建社工作人员就提出:建社委员应该以身作则,带头报名。这样一来,赵连凯和雷生民两户就被“拴住”了。当时,全村的贫农一听说报名建社,一次就有四十多户报名。按理说四十多户不是很可以建立一个合作社了吗?建社工作人员一看那四户上中农没有报名,就让全村继续报名。报来报去四户上中农还是不啃气。工作人员就分配村干部包干去说服这些户,结果仍然无效。没办法,建社工作人员只得亲自“登门拜访”,三说两说,工作人员的“盛意难却”,四户上中农只好勉勉强强报名入社。
六户上中农入社后,建社工作人员如释重负,心安理得,甚至还有个别同志天真地说:这可为贫农谋下利益了!事实恰恰相反,没有多久,这些“关键户”,就被群众称为“动摇户”了。社刚建成、评议生产资料的时候,赵连凯的大车评了最高的价格,但他还说评得低了;上中农赵廷士和赵永信的牲口是按照集上估价评的,可是他们仍是不满意。
播种棉花的时候,社里确定各户都要出棉籽;但赵连凯的儿子硬是不出,说:“棉花籽也应该按地四劳六出才公平。”社里进行春锄,赵连凯又提出了夏杂粮(扁豆、豌豆)不入社的问题。这些不合理的要求,贫农社员自然不能答应,于是赵连凯等就公开闹着要退社。夏收的时候,赵廷士看见社里把他的马喂肥了,也配上驹了,他就装疯卖傻,整天找社主任要求退社退马。雷生民也暗地里串通赵连凯等,准备提出关于分配比例的意见。这个社确定的分配比例为地四劳六,按说这个比例并无多大毛病,可是,这几户上中农却大为不满,他们说:“附近的合作社都是地劳各半,偏偏咱们是地四劳六,这是想分中农的地呢!”他们对社里确定的不合理的制度:“出外推车、打墙等一些零星副业收入要全部归社”,却暗地里幸灾乐祸。
夏收刚刚结束,问题就爆发了,担任饲养员的上中农雷生民和赵怀定都提出不喂牲口了。接着他们就煽动了一部分认识模糊的社员拉牛退社。但是有十二户贫农和下中农坚持要把社办下去,贫农赵连周说:“就是咱们这十二户,也要办他个铁社!”赵连周等还向党支部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区委一听到几户上中农要退社,就惊惶失措起来,埋怨上级不该让他们发展这么大的社,弄得不好巩固。幸福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雷思贤(共产党员)两次到区委会要求支持办社,区委的同志却干干脆脆地拒绝了这一请求。合作社就这样“一哄而散”。
八月下旬,毛主席的指示下达以后,阡东区委没有认真地领会指示的精神,就草率地到提戈村去作整顿和恢复合作社的工作了。贫农、下中农听说要把垮了的社恢复起来,当然一个个兴高采烈,争先报名。上中农的情形显然不同了,雷生民和赵廷士一开始就表示不愿意再入社,赵永善提出:“要叫我入社,我得把马留下。”……但是来做恢复合作社工作的区委书记谢登甲丝毫没有接受建社的教训,仍然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整社工作开始后,他仍然不注意贯彻执行党的阶级政策,不依靠贫农;相反地,他倒想用迁就中农的办法,如将地四劳六的分配比例,改为地劳各半分红,来硬拉几户上中农回社。结果几户上中农仍然表示冷淡。这时候,区委书记的强迫命令就来了,他说:“这次有了‘中央的指示’,你们不入社还想跑到哪里去?”几户上中农一看势头不对,都不得不报名入社。于是一个几十户的合作社又“一哄再起”。
赵连凯等人再次被拉进社以后,仍然是皇皇不定;不过这次他们不公开闹退社,而是采取了另一种巧妙的方法。社刚一恢复,他们就提出来要分社。原来提戈村有赵家和雷家两大姓,六户上中农除过雷生民一户外,全是姓赵,而雷家大部分是贫农。赵连凯的儿子一面自己提出来要和雷家分社,一面还利用过去雷赵两家有隔阂,煽动了一些赵姓贫农跟着提出分社。他们还找了许多借口,说什么:“社小了,心齐呀!”“社小了,便于领导呀!”区工作人员盲目地答应了这一要求,社分开了。但是六户上中农并不满意,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想把社再次搞垮,就继续进行活动。在雷家,前雷家的上中农雷生民,就利用社员之间一些小纠纷,要把绝大部分都是贫农的后雷家分开。在赵家,那些上中农也在找借口,要和井(村当中有一井)西边的十九户贫农分社。气得贫农社员说:“你们为啥不提出把社分成七十二摊呢!”事情并不到此结束,赵连凯等还在一再节外生枝。合作社恢复以后,就结合着农业生产开始搞副业生产,他们看到社里副业搞得热火,就异想天开地提出:“地股应该分副业的红”。贫农社员把这种不合理的要求驳倒,赵连凯又无理地阻挠社员使用牲口,说什么:“搞副业不能使用农业的牲口”。后来,甚至弄得社里每样工作都不能顺利开展,原来社里确定割谁的苜蓿给谁记账,但是执行的时候,赵连凯硬是勒住马找社里要现钱。社里还没有公共饲养室,有几个牲口在上中农赵怀定的槽上拴着,赵怀定就寻了许多理由,让把牲口拉走。社里刚决定买一架双轮双铧犁,上中农赵崇玉的儿子赵永峰,就在社员中散布谣言,说:“牛小根本拉不起”。惹得一些社员对社有意见,弄得社主任赵崇金没法领导。
关于社员的成份问题,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已给我们作了明确的指示,他说:“我以为在目前一两年内,在一切合作社还在开始推广或者推广不久的地区,即目前的大多数地区,应当是:(1)贫农;(2)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3)老中农中间的下中农——这几部分人中间的积极分子,让他们首先组织起来。”阡东区的干部偏偏不遵守这一指示,在提戈村建社、整社不依靠贫农,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拉着上中农入社,使得这个合作社飘摇不定,一哄而散,一哄再起。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大家都应该深深记取。


第3版()
专栏:

我们领导农村文艺活动的一些体会
中共湖北省浠水县委员会
浠水县的农村文艺活动,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已经较广泛地开展起来了。据一九五五年夏天的统计全县有一个文化馆、十个文化站、一百六十二个农村业余剧团、一个电影队、一个专业汉剧团、一个市民文化宫,还有分布在各区乡的二十二个农村俱乐部和二千三百多个农村文艺小组。参加农村业余剧团的男女演员,现在已有六千多人。此外还有三百六十多名民间艺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参加各种运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阶级觉悟,其中有不少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或作了党的宣传员。
几年来,浠水县农村文艺活动在教育农民、健全人民的文化生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通过农村文艺活动,配合着各个时期的农村中心工作,向农民进行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从而帮助并推动了党在农村中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早在土地改革时期,浠水文化工作团和由刚翻身的农民组织起来的农村业余剧团,就配合土地改革在各区乡演出了
“赤叶河”“仇深似海”“吐苦水”和“穷人恨”等剧目,激发了农民的阶级仇恨,鼓舞了农民的斗争意志。一九五三年冬季全县大规模地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时候,文化馆、站和全县农村业余剧团、民间艺人以及其他文化工作骨干分子,组成了一百三十多个流动宣传队,深入到每个村,运用图片、实物展览、幻灯、教歌子、说唱当地真人真事等多种多样形式,广泛地对农民进行了两条道路和统购统销好处的教育。在一九五三年开展“婚姻法宣传月”运动中,文化馆、站,农村业余剧团和民间艺人等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大大减少了虐待、打骂妇女、包办婚姻等不合理现象。
其次,适当地满足了翻身农民的文化生活要求。全县一百五十六个乡,目前乡乡有业余剧团,村村有文娱小组。每逢节日或纪念会,各地都举行小型的演出,极受群众欢迎。在平时,分散在各区乡的民间艺人和爱好文娱活动的农民,也利用生产空隙时间进行活动;同时,县里还经常有计划地组织电影队、汉剧团深入农村巡回演出;各区并以乡为单位,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逐步建立农村俱乐部,在俱乐部中进行各种文艺活动以及问答会、大众讲座、读报、图书阅览等活动。由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更为饱满。
浠水县农村文艺活动,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绩并不断向前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县委遵照了上级党委的指示,经常地注意了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领导。
我们从历年来农村文艺活动的实际作用中,逐渐体会到文艺活动是整个党的思想战线的一个不可分割部分,是教育农民的一个重要武器。一九五二年在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县委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农村业余剧团的巩固提高问题;自农村全面转入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生产运动以后,县委宣传部不断加强对文化馆、站的具体领导,并通过他们去指导农村业余文艺活动。我们经常以总结出来的农村文艺活动的经验,通过区委书记联席会、县区乡扩大干部会议和小报等来不断地教育区委、支部和区乡干部,使区委和乡党支部对文艺活动也逐渐重视起来。目前各乡支部都已把文化工作和领导业余文艺活动列为日常工作之一。乡里召开的各种会议,一般都吸收了剧团、艺人和文艺小组中的骨干分子参加;不少乡在每一次运动结束时,还专门进行文化工作和文艺活动的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在每年春节中,我们更注意领导农村文艺活动。在春节到来之前,就指示区乡党组织、文化站、农村业余剧团、民间艺人和区一级有关部门,成立春节活动委员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如演戏、鼓书、快板、对唱、小调、渔鼓、秧歌、腰鼓、莲船、幻灯等等。去年春节,全县青壮年大部分都组织到二千三百八十九个文娱小组里面了,直接参加活动的群众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三十强,从而很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在春节中的娱乐要求,改变了旧日春节中抹牌赌博的恶习。在农忙中,我们考虑到农民在繁忙的生产中更需要适当的文化娱乐休息,因此提出:全县农村业余剧团演员、艺人等,必须“参加生产,宣传生产”,“参加互助,宣传互助”,强调了运用小型多样的文艺形式,利用生产空隙进行宣传鼓动。
我们还体会到:党委必须不断地纠正农村文艺活动中的缺点和偏差,使农村文艺活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一九五一年,我们发现有不少农村剧团由于土地改革时吸收演员不慎重,混进不少地主、流氓坏分子;甚至有少数反革命分子钻进剧团进行反革命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宣传部于一九五二年春发出整顿农村剧团的指示,各剧团普遍整顿了组织,清除了流氓坏分子。在一九五四年以后,不少剧团又出现另一个偏向:大量购置“行头”,唱大戏,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违反了“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自唱自乐,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我们根据这一情况,一方面在县委宣传部主持的文艺训练班上,进行了关于农村业余剧团的方针的教育,另一方面组织专人深入各区乡农村业余剧团进行整顿,使全县农村业余剧团逐渐走上正轨。我们曾研究过文艺活动的演唱材料问题,提出了几项解决办法:一、由浠水“农村工作”“浠水文化”小报经常刊载文艺材料和黑板报材料;二、由文化科、文化馆辅导农民创作小组,采用当地真人真事,编写歌词和剧本;三、采用“湖北文艺”上和其他外来的文艺材料。由于采取了以上各种办法,各地文艺活动的质量比过去就有所提高了。
加强对文化馆、站的领导,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和文艺活动的主要关键。我们在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宣传员代表会议和县扩大干部会议的时候,都吸收了文化馆、站工作人员参加;并由县委宣传部经常指导文化馆、站工作人员学习党的各项重要政策和文件;同时,定期向文化馆、站布置工作,不断审查文化馆、站进行各项宣传工作的政治思想内容,听取文化馆、站的工作报告,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我们还不断注意了培养文化工作和文艺活动的骨干分子的工作,使农村文艺活动有健全的核心,以保证它的健全发展。几年来,文化馆召开了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两次大规模的民间艺术观摩会演,六次文艺骨干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剧团演员、民间艺人和其他文化活动积极分子,达三千六百多人。在这些会上,通过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总结成绩,交流经验,观摩会演,从事文化工作和艺术活动的骨干分子的政治、业务水平逐步有所提高。如去年有些地区的农村业余剧团演出质量不高,当时群众反映是“老一套”“没看头”,而今年春节举办文艺训练班和观摩会演后,普遍推广了三十多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演出质量显著提高,很多群众说:“过去看戏越看越远(溜走了),现在看戏挤着看了。”
在领导农村文艺活动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是落后于合作化运动的发展的。如何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领导,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第3版()
专栏:

访问新中国的感想
——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的对日广播演说
日本“拥护宪法国民联合会”访华团团员 前陆军中将 远藤三郎
我是远藤,这一次参加拥护宪法国民联合会的新中国访问团,于十一月六日前来中国,作为期约一个月的旅行。
访华团访问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认识新中国的情况,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亲善关系,而我个人参加这次访问,特别还有如下的理由。
第一、你们都知道,自从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我一直是强烈地反对日本重整军备的,我所以反对的理由之一是“共产国家决不致对日本进行武装侵略”,我要弄清楚我的判断到底有无错误。
第二、我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四一年二十年之间,或以旅行者资格或以公务员资格或以军人资格曾经好几次到过中国,我很想知道一下当时我所看到的旧中国同今天的新中国究竟有多少差别。
第三、我要吊慰不少在中国死亡的先辈僚友,尤其是那些曾经在我指挥下的战友们的幽灵,同时也想亲自访问一下在押战犯和日本侨民。再则,我们旧日本军人曾经做了许多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我作为一个旧军人想对此表示衷心的遗憾之意。
由于新中国当局各位先生,尤其是外交学会无比好意的协助,这些愿望已经达到,不久,我将回国向诸位作报告。今天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我安排了广播机会,我想就我所感,略略和诸位谈谈。
第一点,关于共产国家对外侵略问题,这一点至少对新中国来说,我坚信我的判断是绝对没有错误的。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理由,这里是没有时间一一列举出来。新中国目前正在计划着长期的建设,为了要执行这个计划,为了要保存并发展已经建设成功的东西,绝对需要和平,而战争却是最大的障碍。为了建设的需要,新中国的人口、领土、资源等都十分充足,不仅没有必要向他国侵略,而且也不愿增加自己的负担,再则,进行侵略必定要失败,新中国的领导人和人民对于上面各点是十分明白的,再加上过去,他们曾经历过长期的战争灾害,因此,他们是极端憎恶战争,衷心爱好和平的。
这决不是我从短时间的考察所得到的武断的结论。
以上的看法,由于我和周总理,尤其是十六日和副总理陈毅元帅,今天和水利部长傅作义大将大家以军人的特别关系抛弃外交辞令作了长时间的单独会谈以后,更使我深信不疑。
二十日我在沈阳会见了许多留住当地的日本人士,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是希望和日本亲善的,似乎为了证实这些话,我们旅行中所接触的许多政府要人,当然不必说,无论是城市居民或乡村居民,无论男女老幼,毫无例外地都衷心地对我们日本人抱着亲切的态度。这样看来,认为他们要侵略日本的想法究竟是不能成立的。
再从建设方面看,学校、工厂的建筑自不必提,连水利工程也十分雄伟,从军事上说像防空那种气氛一点也看不到,仅仅从这些方面看来也可以知道中国是和平的国家。
第二点,关于新旧中国的变化,这也是不胜枚举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内很清洁,人人都笑容满面。
在我的记忆中,旧中国是肮脏的代名词,人们没有一点笑容,可是这一次来中国,看到国内的清洁干净和人人笑容满面,真使我有隔世之感。
今天尚处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九龙,我们也于七日游览了一次,它还是和过去一样到处写着“吐痰者受重罚”的禁条,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一定感觉到清洁,我感到比起三十年前我去法国时路过的香港来,毋宁是要肮脏得多了。可是跨过国境线,进入新中国就有一种令人爽快的感觉。
在新中国你看不到像在香港、九龙所张贴的那种禁条,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备有废物箱和痰盂,非常清洁。
我在香港、九龙所看到的中国人,似乎显着疲惫的样子,而新中国的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一个例外的似乎都很幸福。最显著的变化是妇女的态度,在我的记忆中,旧中国的妇女除了特别亲近的人以外,对外人是不轻易接近的,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对于日本人的访问,总是躲藏的。可是这一次我看见学校里的女学生也好,工厂的女工也好,农村里的家庭主妇或者姑娘们也好,都是亲切地笑容满面地出来欢迎,甚至还伸出手来和我们握手。我想这决不是故意的做作。
前些日子我们看了新中国国庆节的新闻片子,也看了我们这次带来的东京的中国商品展览会的新闻片。比起在中国国庆节新闻片里的新中国儿童们的快乐欢欣的样子来,在商品展览会新闻片中所出现的日本儿童实在要沉暗得多,我为此吃了一惊。现在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决不能说是富裕的,但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已从剥削与压迫中解放出来,每天的生活用不着担心,看来人人对将来都抱着莫大的希望。
和平与繁荣是国家的目标,同时也是人民的目标。领导者和民众向着这个同一的目标,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愉快地工作着。这种努力的成效已经渐渐表现出来,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提高,而人民对于领导者的信任,看来也是在日益加强之中。
过去中国人常说“没法子”,意思是毫无办法,让它去吧。现在这一个绝望的口头禅已经消灭,今天他们正以“让高山向我们低头,叫大河给我们让路”,——也就是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不可能”——这种朝气蓬勃的语句来代替。
第三点,当我以旧日本军人地位向中国人民表示抱歉之意,他们都是异口同声说,“让以往的事情付诸流水,让我们来谈谈未来吧!”这里一点也看不出有任何怨恨之色。还有我和留居在沈阳的日本人,在天津准备候船回国的许多日本人以及关在抚顺的全体战犯们会见时,他们对于我是旧军人一点,不仅没有任何不满之意,相反的,对于我反对日本重整军备,为中日两国亲善而竭尽棉力等等却说了很多感谢和鼓励的话,真叫我不敢当。
对于在中国阵亡的英灵,我无话可说,我只以诚意默祷他们的冥福。新中国的人们希望日本繁荣,并且愿意同日本友好。这决不是奉承的话,而是中国真诚的呼声,他们对于日本的繁荣没有嫉妒和偏见。我们也期望新中国的繁荣,而且我们对于他们的繁荣事业不是也应该伸出可能帮助的手吗?我想只有这样互相信任,亲密合作,才能慰藉永眠在中国的先辈僚友的英灵。从报纸上报道知道自由党和民主党已经合并,第三次鸠山内阁也已成立,我是日本国民之一,当然也是一样高兴。但是新内阁三大政策之一,即准备修改宪法一点,如果这是促进日本重整军备的话,我是不得不坚决加以反对。
时到今天,还不去正确认识新中国,却要进行重整军备,那末,我可以断定:日本必然将成为东洋的孤儿和世界的落伍者。广播完了。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