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巩固和发扬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成果
原中苏民用航空公司总经理 沈图
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苏联股份已经移交给我国了。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业务自一九五五年一月一日起停止进行了。四年半来,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苏联同志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把苏联民用航空事业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运用到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上来,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配备了完善的技术装备,培养了大批技术干部。这是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苏联股份能够移交给我国自力经营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重温这些宝贵的经验,以进一步巩固和发扬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既有成果。
航空运输的特点是在远距离的地区之间,组织迅速的空中运输。因而航空港、站总是分散在漫长的航线上的,相隔距离常须以一百公里、一千公里计算。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建立的航线网有九千余公里,有十余个起飞降落的航空港、站。而飞机是高速度的交通工具,目前一般运输机每小时要飞二、三百公里。这样高速度的运输生产在这样广阔的地区进行,必然要求高度集中的组织领导。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管理机构,就是适应这个地区极其分散、要求高度集中的组织领导的特点,而组织起来的。
航空运输企业和工业企业一样,应该实行责任制。在航空运输中实行责任制,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在于加强保证安全飞行的责任。实行生产责任制,要使进行生产的人熟悉他所使用的工具和工作对象,并力求固定下来。但是在航空运输企业中,主要的生产工具——飞机是流动在航线上的,因而在航空运输部门,合理地把人、工具和工作对象组织起来是较为复杂的。中苏民用航空公司按航空运输的特点,建立了各种生产组,如某一空乘组固定驾驶某架飞机,某一修理组固定负责对某几架飞机进行某部分的(如发动机或机身的)和某一级的(如飞行前后检修或飞行后二百小时的检修)维护检修工作,而在固定的各生产小组内,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分工,都规定了工作量和质量要求。
航空运输中契约性运输占的比重不大,而且在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航空工业和技术干部尚未充分具备以前,就不可能像其它交通运输部门那样,以国家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商品周转的增涨为基础,来计划它的运输量。苏联同志教导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计划运输量,必须从飞机利用率增大的可能性和提高商务载重的可能性着手,四年半来的实践,证实了这个原则是可行的、正确的。我们遵循这个原则编制的计划对于发掘内部的潜在力量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四年多来,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没有增加,干部人员增加很有限,但计划引导我们努力改进各航线上飞机的组织调度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每架飞机所担任的生产飞行小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九,运输周转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九。这种争取飞机利用率的最大的经济效果,还反映在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四年多来财务上盈余的累增。
定额是编制计划的基碍,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过去没有基碍,无论在劳动消耗方面,或是在生产资财方面的定额和标准,都没有足以依据、甚至可以参考的资料。这四年多来,苏联同志们介绍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并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系统地确定了经济上和技术上各种定额和标准。如飞行生产率,各种资财的折旧率,飞机载重量和耗油率等等,甚至企业内地面交通使用的汽车的油料器材消耗等方面都有定额。我们能够制定各种定额,特别是技术定额,是因为我们有完善的统计制度,只有在加强统计的基碍上,才能制定合理的、先进的定额,以指导生产的发展和提高。
航空运输的安全飞行具有特殊重大意义。飞行事故不仅严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将直接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巨大的资财损失。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四年半来没有发生飞行事故,是一个很重要的成绩。这一方面是和上述科学的生产组织及周密精确的计划管理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不断加强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从操作上来保证安全飞行。不断学习和提高技术,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锻炼,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于高度综合性技术的航空运输工作人员是极其重要的。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一天里要从温带飞到寒带,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使用水泥、沙砾、草地等各种不同的飞机场场面。根据苏联的先进经验,我们采用飞行后的讲评等方式,经常组织飞行人员交流和总结经验,熟悉航线及起落机场的飞行条件,并进行生产飞行以外的熟练飞行,以丰富经验,提高飞行技术。只有掌握技术,才能正确操作,使飞行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对于公司的全体在职干部,领导上保证时间,进行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学习,并举行技术分析会议,不断提高干部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等级,使每个干部都能确切地完成本身的职责。
第二,从技术装备上保证安全飞行。苏联同志非常注意使各种技术装备进一步有效地为安全飞行服务,经常关注公司的各种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且注意增加必要的新装备,这四年多中,公司各航空港、站新建和改建了很多地面建筑,开辟了必要的备降机场,不断的充实地面机械设备和通讯、无线电助航及照明设备。这对于保证安全飞行,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有一些新的技术装备,是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过去从来没有采用过的。例如地面无线电定向台的设施,就是过去未曾有过的,定向台是利用无线电电波,在地面测定数百公里至千余公里以外天空中飞机的方位,几个定向台在一起,就能测定飞机的位置,这对于辅助飞行员驾驶飞机准确地在规定航线上飞行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三,从制度上来保证安全飞行。苏联同志们再三强调,各项技术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专业部门的条令制度。他们帮助我们在航行部门的规章中制定了科学的飞机调度制度。执行这个制度是安全飞行的重要保证,飞机调度问题直接关系着飞行安全。过去我国民用航空中飞机的调度指挥,有的是由飞机机长来掌握的,机长可以不服从地面指挥;有的是飞机在整条航线中飞行都由基地站的飞行负责人来直接指挥。这些调度制度都是不正确的,不可能保证安全飞行。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区域调度制度明确规定机长必须服从航空港、站首长或调度员的指挥,飞机的放行起飞和接受降落也有严格的规定,飞机在航线上各分段飞行,得受各该分段地面飞行指挥人员的管制。这样的制度就能动员全面航线的地面工作为飞行安全服务。此外,预防性的检修制度在各技术部门的条令中都有规定。这也是保证安全飞行的重要制度之一。这些制度规定,各技术部门对自己管理的各种设备和机件,必须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的检修工作,以预先排除故障,经常保持设备和机件的完好状态。在特别重要的春夏和秋冬两次换季航行准备工作中,对于各种设备和机件的维护检修,也有详细全面的规定,使其预先防御季节转换的各种影响和作用。预防性的检修制度不仅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最好制度,同时还有延长设备和机件使用时限的效果。
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苏联同志是以最大的热诚和最大的努力,来积极培养中国的技术干部的。培养干部的工作,是本着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的原则,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的:举办训练班、在职干部经常性的业务学习及工作中的传授经验。上述三种方式都是有计划的进行的,行政上保证时间并规定各种制度,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苏联同志在培养干部的工作中特别重视结合生产,以直接提高工作质量为教学的目的和依据,使教学工作尽可能在生产现场进行。在课堂教学时,则充分利用形象性的教材。苏联的航空站长教导我国副站长,就要求副站长能在现场与站长共同指挥和处理各项实际生产工作和问题。这种与生产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快地提高干部实际工作的能力。
四年半来,在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中,苏联同志们传授给我们丰富的苏联民用航空的先进经验,更为珍贵的是,这许多丰富的先进经验是经过实践,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的,因而更富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当此苏联股份已移交,苏联工作同志将络绎回国的时候,我们公司全体中国同志除了对于我们真挚的苏联朋友——我们敬爱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外,并表示决心:今后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直接领导下加倍努力学习苏联,巩固和发扬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成果。


第2版()
专栏:

在北京机场的原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王志渊摄


第2版()
专栏:

继续前进,发展中国造船事业
国营大连造船公司经理 原宪千
大连中苏造船公司现在已胜利的超额完成了中苏两国政府所交付的一九五四年生产计划,并在中苏会谈公报发表后短短的时期内作好了将这一合股公司中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苏联专家的热情帮助下,进行了一九五五年的生产准备工作。
中苏造船公司是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协议,于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在原大连船渠工厂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对于轮船建造和修理企业来说,三年并不算一个长的时间,然而这个企业由于党和中苏两国政府的特殊关怀,由于苏联专家的直接指导和热诚帮助,已经形成为我国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型企业了,成为我国发展造船工业的强大力量。
依照中苏股东会议所规定的基本建设计划,三年来新建和改建了钳工、造船、船体、管子铜工、工具、镀金、日用品、机械修理等车间和氧气、动力等站。整修了船坞和造船台以及码头道路和铁路。为数很多的新式设备和机床投入了生产,特别是对造船和修船工业有特殊需要的数台大型机床以及自动与半自动电焊机和切割器,各种运输工具和起重工具大大增加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亦逐渐为机械化所代替,全厂面貌为之一新。这样就使公司整个布置大大改善,车间生产面积几乎增加一倍,有可能同时适当的布置造船和修船的正常生产,并为生产、辅助、准备等车间合理调整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设备效率创造了条件,也为工人准备了好的劳动环境。因而生产能力和劳动效率三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以一九五二年生产总值为一○○,则一九五三年为一二三点二,一九五四年又增加到一三六。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职工福利事业也日益发展。新建和扩建了一个可容三百余儿童的托儿所,一座完全用最新式设备装备起来的医院,新建造了一个拥有十六幢有三层楼房的工人村。此外还建立了为培养新的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
在这里应该特别提出的是:我们公司所曾经进行的较大规模扩建和改建工作,都是在既不影响原来生产的正常进行,又要按规定进度完成基本建设任务满足生产发展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公司用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是公司本身的积累。公司全体职工用他们劳动所创造的积累来扩大自己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福利事业。
中苏造船公司在三年的合营过程中,由于苏联专家的直接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运用了苏联社会主义管理造船企业的原则,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制订了和实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制度和方法。这是学习和运用苏联经验的典范,大家都知道完成修理和建造一艘船只的周期较长,工事项目十分庞杂,劳动量和材料消耗为数很大,科学地确定并有效地控制其修理范围和价值,以便有节奏的组织施工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相当艰巨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专家帮助我们建立了订货交接条例以及检修和估价的制度和办法。这样就使我们从接受修船订货,按订货主所交付的明细书进行检修,确认其修理范围和具体项目,并根据它进行估价,编制预算书,并据此与订货主签订合同,确定最后价格和完工期限。因此,这不仅使我们公司生产活动有了基本的依据,并且有可能对整条船舶以及整套部件或零件的生产和成本进行监督,确定其劳动和材料消耗量,合理的编制车间施工命令单,从根本上为有节奏的节约的组织生产创造了可能。中苏造船公司一九五二年成立的第一个月份就发布了有关作业计划的命令,三年来大力推行作业计划,使公司生产管理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同时,苏联专家十分重视改善和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因为缩短为时很长的造船和修船的生产周期的最有效的措施,乃是大力加强生产准备工作,但这比之于推行作业计划来说,则又是更深更难的一步。三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增加了必要的机构,从公司到车间建立了技术管理方面的一套系统和专责人员。所有图纸已一律采用苏联的规格,并专设标准设计小组,制订了公司自己的标准设计、主要工艺规程、标准工具的设计和制造、规定消耗定额等,加上前述的估价与检修制度的建立、成台订货和平行作业等其他许多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就为今后进一步改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并将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生产周期起着显著的功效。此外,在公司一开始即实行了生产区域管理制,建立了各种责任制,大力推行了计件工作制,严格监督质量,监督经济活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维修设备和机器等各方面的先进制度和方法。还由于苏联专家的热心帮助,苏联在造船、修船、机械加工、冶金等各方面的许多先进经验已被采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中国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三年来苏联专家在教导和培养中国职工这一巨大工作中,充分表现了伟大国际主义的精神,感人至深,我公司的苏联专家都担负着一定的实际工作,任务繁重。但三年来一直是不疲倦的毫无保留的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把他们丰富知识传授给中国职工,贡献给中国造船事业,他们经常告诉我们说,教会中国同志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最大的愉快和光荣。公司中国职工成立了各级向苏联学习委员会,三年来从领导机关到车间基层单位,从领导干部到一般职工都进行了广泛的和有系统的向苏联学习。苏联总经理,总工程师亲自审查各科室专家教学计划和材料,苏联专家边做边教,亲自示范,耐心讲解,中国职工不仅向他们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而且向他们学习优良的工作作风。
苏联专家十分重视提高工人的文化和技术水平,重视培养工人出身的干部,他们经常告诉我们说,中国必须有中国工人出身的专家。三年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数以千计的工段以上的技术和管理干部,绝大部分是由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科长和车间主任当中,百分之六十五是从普通工人中培养和提拔起来的,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逐渐锻炼成为熟习自己的业务并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因此,我们可以说,三年来中苏造船公司合营的过程,不仅是中苏两国同志在一起为完成共同的光荣任务而亲密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职工向苏联专家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过程。中苏造船公司已经形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型的修船和造船的综合企业,成为我国发展造船工业的一项重要力量。中苏造船公司三年来为中苏两国建造和修理了数百艘船舶,光荣地完成了中苏两国政府给予的任务。
中苏造船公司将自一九五五年一月一日起改为国营大连造船公司,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我们一定要保持和发扬中苏造船公司已获得的一切成就,我们必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继续管理好这个企业,绝不能辜负这个企业的先进荣誉。
在中苏造船公司停止合营后,苏联政府将给大连造船公司以技术援助,一九五五年我们大连造船公司全体人员仍将和苏联专家在一起工作。这就使我们大连造船公司能继续直接地接受和运用苏联社会主义造船企业的原则,能够更加迅速地成长和壮大。我们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贯彻专家的建议。
我们要继续管理好这个企业,要保持和发扬中苏造船公司优秀的传统。我们就必须进一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肃清资本主义思想,加强我们企业领导干部及全体职工依靠党的思想,更密切和群众的联系,反对个人主义,反对骄傲自满情绪,加强纪律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展开自我批评和批评,要加强集体生活和集体领导。
我们还必须要向苏联专家学习,他们不仅是技术优秀的专家,而且是政治上很强的同志。
中国造船事业不仅随同我国所有社会主义工业一道发展,而且颇大程度上将反映出这个总的发展。因为现代船舶要吸收直接或间接参加造船工业各有关部门中的各种技术成就,所以我们必须向全国有关企业和造船兄弟企业学习,和他们取得密切协作。
大连造船公司在今后数年内将进行扩建,苏联专家并将帮助我们进行设计和施工。在数年后在我们眼前将会出现一个规模更加宏大的近代化造船厂。因此,我们在完成生产计划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基本建设计划。我们还必须适应扩厂后产品的要求,迅速培养技术力量。
我们伟大祖国有数千公里长的海岸线,有许多条适航的河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日益需要海上和内河的航行船舶。全国六亿人民在为着祖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不顾身的头二年劳动中,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将和全国人民一道满怀信心地进入新的胜利的一九五五年。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
“努力学习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为了中国人民造船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为了建立我国有近代化装备的海上和内河的强大船队,为了支援解放台湾,为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我们一定更好的担负起党和国家给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企业的艰巨工作。


第2版()
专栏:

原中苏造船公司的一角。 王志渊 袁毅平摄


第2版()
专栏:

难忘的良师和益友
镇禹
新疆天山脚下中苏石油公司独山子矿区的各族中方职工们,以万分感激的心情,学习和讨论了中苏会谈公报及有关各项文件,迎接公司的正式移交。
各族职工们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五年以前。当我们国家正处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时期,“独山子油矿”曾经是多么困难。那时生产设备是很落后的:在几口很早以前钻下的浅井里,工人们用着像打水的辘轳一样的抽油工具,费尽力气,才勉强地抽出一点点石油。工人们用马车从矿井上把石油一桶一桶的拉回来,再一桶一桶的倒进蒸馏锅。炼油工人们察看原油的蒸馏情况,是用眼睛看油的颜色,用鼻子嗅油的气味。全矿区百十个工人,就这样成天进行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所生产出的汽油、煤油,不但数量少,质量也很不好。
中苏石油公司成立后,独山子矿区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公司成立不久,矿上陆续运来了大批苏联最新式的全套钻机,优秀的苏联钻井专家们纷纷来到矿上。矿区的山前山后,到处架起了耸入云霄的钢铁井架,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大规模的钻井工作。同时,苏联政府又把整套的近代化的炼油设备运到矿上,新的炼油厂也建立了起来。工人们再也不是用眼、用鼻子察看原油的蒸馏情况,而是由各种仪表来代替。一九五四年炼油厂里又建立起了一所完全自动化的裂化车间,并彻底改装了旧炼油厂的设备。落后的抽油工作也彻底改变了,像打水辘轳一样的抽油工具变成了展览品,替代它进行抽油工作的是苏联运来的电动抽油机。抽油机日夜不停地把数千公尺地层下面的石油抽到地面上来,经过油管、储油罐,自动流进炼油厂。
在建设独山子矿区的过程中,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们表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忘我的劳动热情。在开始钻井的时候,苏联钻井技师们都是冒着狂风大雪,亲自担任钻井员的工作,经常是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作。在建立新厂房的时候,负责的苏联同志们都是几天几夜的不睡觉,寸步不离的守在工地上。新厂房开工的时候,因为中方工人还没有掌握技术,苏联同志又是接连几班的连着工作,亲自操纵着主要的机器。有一次,地质专家湼夫斯基在工作中由山上滚下来跌伤了,他只休息了一天,不等伤口复原,又重新开始工作。中方职工都要他再休息几天,他却严肃的说:“我们到中国来,是帮助中国工业建设和培养中国干部的,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一百三十号中方钻井技师王炳诚说:“苏联同志们碰在一起的时候,就互相问:你为中国钻进了多少公尺?你为中国培养了多少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苏联同志把培养中国工人、干部的工作当作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中国的工人、技术人员们都以无限感激和万分尊敬的心情,来讲述苏联同志对他们的帮助。一九五一年三月才来到矿上,现在已经是副钻井技师的肉孜·阿尤甫(维吾尔族)给我说:“我来到矿上时,什么也不懂,我刚当钻井员的时候,苏联技师库里戈夫就教我怎么样提钻具、下钻具,讲了,又自己做了给我看。我掌握不好,心里又急又慌,库里戈夫同志却不着急,他握着我的手,和我一齐操作。然后,再让我自己操作,又详细的给我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库里戈夫同志始终热情地教导我,我也白天黑夜的学,现在才学会了一些技术,不是苏联同志这样耐心地教我,我就不会学到技术。”
一百二十五号井一个年青的钻井技师陆铭宝给我说:“苏联同志还对我们进行防止和处理事故的技术教育,沙甫林诺夫同志常常告诉我,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应该怎样防止。有时候,苏联同志一定要你先提出处理意见来,然后他再告诉你。苏联同志最不满意在工作中不动脑筋的人。去年八月间,井上钻出了瓦斯。沙甫林诺夫同志问我:“假如你是钻井技师,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故?”当我回答得不完全时,他就指出我的错处。他一再告诉我:遇到事情,要镇静,要很好地运用脑子。前些时候,沙甫林诺夫同志打新井去了,一百二十五号井就交由我独自来领导,他临走时诚恳的对我说:“我要走了,你的责任很大,井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有了什么困难问题,随时来找我。”最近,我碰见了他好几次,他总是非常关切的问我们井上的情况,又告诉了我许多工作经验。
苏联同志不只是教会了我们中方的工人、技术人员们掌握了实际的操作经验,他们还把科学知识教给中国的工人、技术人员。矿上各个部门先后举办了许多次的技术理论学习班。苏联同志们牺牲了睡觉时间,编出了系统的讲义,画出各种图表,又牺牲了休息时间给工人、技术人员们上课。他们在课堂上把机器的构造、作用,一点一点的教给中国工人、技术人员。课后,又结合着现场的实际操作,给工人们讲解科学知识。苏联同志们常向中国工人们说:教会了你们实际操作技术,没有使你们明白科学道理,我们的工作只算作了一半。
当我和一百三十号井副钻井技师肉孜·阿尤甫
(维吾尔族)谈话的时候,他拿出了笔记本让我看。在这个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了半本子,还画着许多歪歪扭扭的机器图。他告诉我:
“这都是钻井工作的基本常识和机器图解。这些都是苏联专家们在课堂上、在工地上讲的,我把它记下来、画下来,一有时间就看。”
由于苏联同志的热诚帮助,中方职工的技术水平迅速地提高了。钻井技师王炳诚领导的一百三十号井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去年六月份创造了日进二百三十公尺的全国最高新纪录。在去年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全矿区有八十个中方职工被评为劳动模范。在技术工人中,民族技术工人占了百分之六十八。
独山子油矿的全体职工深切地感谢苏联几年来的伟大帮助,他们决心要继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把石油公司建设得更好。矿区工会主席瓦力斯(哈萨克族)说:“苏联人民帮助我们建设了这么大的
一个石油公司,又将公司中的苏联股份全部移交给我们国家,这真是最伟大的友谊,最真诚最慷慨的援助。我们全矿区的中国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要百倍努力的加紧向苏联学习,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把苏联人民帮助我们建设起来的企业管理好,并使它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原中苏石油公司石油矿区的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平摄


第2版()
专栏:

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的成长和壮大
赵子星
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简称中苏金属公司),是根据中苏两国政府于一九五零年三月二十七日在莫斯科所签订的协定创立起来的,一九五
一年一月一日公司正式进行工作。四年来,由于有苏联新式的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有苏联专家们的直接参加领导和帮助,中苏金属公司在生产上、基本建设上和新的技术力量的增长上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几年来,中苏地质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常年积雪的阿勒泰山麓,在天山南北和干燥缺水的帕米尔高原上,在数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面积上,进行了巨大的地质探测工作,扩大了新疆省的有色及稀有金属资源,探明了若干种主要矿产的储藏量,完全确定了它的开采价值。同时还进行了铜、锡、钼等矿的探测工作,根据已知的材料证明了它们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
现在,已有十一个矿场进行着开采工作。一九五一年只生产五种产品,一九五四年生产的主要产品就有八种。如以一九五一年的生产总值为一百,一九五二年为一百七十二点四,一九五三年为二百五十八点六,一九五四年预计为三百二十。
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公司的电力生产也大大发展了。一九五三年建成了一个水力发电站,一九五四年建成一个火力发电厂。而规模较大的水电站也正在建设着。如以一九五二年的发电量为一百,一九五四年已增到三百点四。
中苏金属公司在生产和基本建设上的机械化程度相当高,公司不仅有自己独立的动力设备,而且有独立的运输系统和设备齐全的机械厂。这些企业本身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具有近代化的交通、照明、取暖和供应组织的工人村镇,而且有的已成为相当繁荣的城市。完全机械化的一个选矿厂已于一九五四年五月正式投入生产,它是我国西北最大的一个选矿场。这座选矿场的所在地在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山。中苏金属公司露天采矿的剥离工作是用苏联最新式的冲击式钻岩机和掘土机进行的。
在苏联同志的直接教导下,中苏金属公司已经拥有一支数千人的强大的技术队伍。这些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已经在钻探、采矿、爆破、取样、选矿、支架、压缩机手、各种司机、钢绳冲击钻探机手、浮选等数百种技术部位上担负着工作。消洛堂原来是一个放羊的哈萨克族孩子,现在他成了一个会选矿、会取样、会鉴别若干种稀有金属矿石、会开几种碎石机的技术工人了。十九岁的姑娘贝利伊娜,才来公司时是一个擦地板的女工,现在她已经成了操作大型卷扬机的能手了。她还是一个模范小组长。
一九五四年五月,中苏金属公司开人事会议时,公司总经理和人事处长宣布:公司已经有相当大一批中国的青年专家了。企业中不少的重要技术都是由他们在掌握和管理。
按照苏联标准设计与装备起来的中苏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正在培养着各族青年。
苏联同志们几年来的辛勤劳动,已为中苏金属公司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苏联又将苏方股份移交我国,原来的中苏合营企业成为中国的国营企业了。这又一次证明了苏联对我国的援助是十分慷慨的。这种无比深厚的友谊,又一次深刻地教育了中苏金属公司的各族职工们。全体职工决心继续努力向苏联学习,更密切的同苏联专家合作,坚决贯彻苏联专家的建议,积极工作,巩固党的团结和各族职工的团结,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