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关键在于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
孔桑
进入旺季以来,各地许多农村市场普遍出现工业品脱销现象。现在,有些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部门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召开了紧急会议,组织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内部物资交流,组织基层供销社送货下乡,利用当地古会庙会组织物资交流,采用了这些措施,使部分地区的农村供应工作有了一些转变。
许多地区,当工业品摆出来和农民见面的时候,就发现农民对工业品的需要十分迫切。往年少买的今年要多买,往年晚买的今年要早买,甚至连已经有些过季的商品,农民也需要。如山东禹城县三区有一个供销合作社的门市部,十月二十五日一天内就卖了九领凉席、长期积压的蚊帐布也都卖光。平原五区腰站的供销合作社门市部,有一个农民花三十多元买了一床毛毯。棉产区内飞鸽牌自行车很好销,进口自行车也有人买。这说明今年农村的购买力是很高的。
在这种新情况下,部分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原来今年农村市场上是什么货都畅销,农民购买力高了,有什么就能销什么,而对农民究竟需要些什么却心中无数。他们没有想到“有钱不买半年闲”这句老话,农民在冬季买夏季用品,这说明供销社的供应工作做得不好。因为农民迫切需要的厚绒衣、好白布、花布头、学生蓝布以及铁锅、蒸笼、小缸等,供销社都脱销,就只好购买些一时不需用的过季商品或高贵商品。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应该赶快研究农民为什么要购买这些商品,他们到底需要些什么,并根据具体需要立即进货供应。可是他们却不这样做,其中大部分供销合作社就大量推销库存商品,对进货仍然采取保守的方针,认为目前正是推销积压商品的好机会;也有个别地区的供销合作社,看见高贵商品也好销,就开始盲目地购进大中华香烟和大批皮袄统子等高级商品。
商业工作人员这种不了解和不分析研究市场需要而盲目经营的做法,正是不能满足农村供应的主要原因。他们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商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供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了解农民购买力增长的情况、农村合作化后、丰收后农民需要的新变化,再根据农民的具体需要,迅速积极购进适销的商品。商业工作人员不仅要深入了解农民的需要,更主要的还要指导消费。特别是现在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有的甚至连日用必需品和零星小百货都很缺乏,需要增添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因此,只有及时向农民介绍商品,指导他们消费,并积极组织适销商品来供应,才能保证供应、加速资金周转。任何不研究客观需要,企图用单纯压缩库存推销过季货,或者用盲目购进高贵商品来加速资金周转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积压、消除脱销现象,同时对满足农民需要和完成供销社销售计划都很不利。
十一月份农村市场将进入最旺的季节,各地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迅速转变农村市场上工业品脱销的现象。


第2版()
专栏:

建立科学的生产秩序
范荣康
正规循环作业是苏联煤矿企业基层单位组织生产的先进经验。一九五四年,阜新矿务局平安矿一坑东七路一公尺层采煤场子,全面学习了这个先进经验,创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基本上自始至终实现了正规循环作业。他们提前九十三天,以一百六十八个工作日完成了原计划二百六十一个工作日才能采完的煤炭,节省了人工一万三千多个,使生产均衡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三,劳动生产率较国家计划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八,直接成本较国家计划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点三五,并且全部消灭了死亡和重伤事故,碰手碰脚的轻伤事故也显著减少。
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的生产纪录,是全国煤矿中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最高纪录。它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全面提高了煤矿企业基层单位的生产管理水平,开辟了在煤矿企业中实现均衡生产和安全生产、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道路。正如苏联专家所指出的:认真推广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使全国煤矿所有的采煤场子,都能像一公尺层采煤场子那样实现一昼夜一循环,将是我国煤矿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我国现代煤矿工业的历史,是一部帝国主义掠夺我国资源的历史。在我国煤矿中长期以来采用着高落式、残柱式的采煤方法,主要依靠工人的体力劳动来采煤,一般厚煤层的回采率只达到百分之三十,薄煤层只有百分之六十,即有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煤被丢在地下,并经常发生水灾、火灾和瓦斯爆炸等残酷的事故,常常有成千成百的人在一次事故中死亡。自从一九五零年推行新采煤法以后,我国煤矿工业的面貌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安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机械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这是我国煤矿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把我国煤矿从殖民地的开采方法扭转到社会主义的开采方法的道路上来。
可是,采煤方法的改革,毕竟只是技术工作上的革命,矿井的生产管理工作还没有能跟上去;而且随着采煤方法的改革,工作面延长了,配备了更多的采煤机械,工序间的安排、工种间的相互关系都更复杂了,顶板管理也进一步提到作业的重要位置上来,这就更迫切地要求煤矿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有相应的改革。由于长期以来,这个新的命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新采煤法的效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矿井的工时利用率只有六小时左右,设备利用率普遍很低,生产不均衡和不安全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也就缺少了根本的保证。拿一九五三年的平安矿来看,产量计划虽然完成了,但是劳动效率只达到国家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二点六,成本却超支了百分之十点二。更严重的是生产不均衡和事故频繁,十二月份的实际产量虽然还比计划少出了三千多吨煤,但是已经较二月份的实际产量多出了百分之六十点五,全年伤亡事故较一九五二年增加了整整一倍。
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均衡地、安全地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是各个煤矿企业长期以来奋斗不息的目标。拿平安矿来看,一九五三年就曾做了不少工作,光是被列为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的,就有保安大检查、实行计划管理等等,至于各种规章制度和先进经验的“试点”,更是经常进行。这些工作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不论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中心工作,不论是各种各样的“试点”,都没有能根本改变平安矿生产管理的面貌。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平安矿还没有完全掌握采煤作业的规律,不能建立一套适应这种客观规律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拿保安大检查来看,事故频繁,加强保安工作是完全必要的。可是,煤矿生产的事故是和生产秩序的混乱分不开的,特别是生产不均衡,事故就增加。孤立地进行保安大检查,而不从根本上来改善生产秩序,固然可以从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堵塞保安工作的漏洞,来杜绝一部分事故;并且也可以从保安工作的角度来反映生产管理上的某些缺陷,督促这些问题的解决,但是保安工作的加强毕竟不能代替全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善,因而不能防范由于生产管理不善而屡屡发生的事故。这就是一九五三年平安矿的保安大检查虽然很广泛地发动了群众,揭发了许多问题,也建立了许多制度,但是结果事故还是增加了一倍的原因。
再拿计划管理来看,这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实行计划管理是完全正确的。可是,煤矿生产和其他企业的生产不完全一样。煤矿生产的最大特点是不断地和地下的自然界的敌人作斗争。在煤矿企业中实行计划管理,就不能只是根据国家计划和设备检修计划来编制作业计划,而必须掌握地下自然情况的变化和它们影响采煤作业的规律,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排斥这种影响。只有这样,计划才能建筑在可靠的基础上。当时平安矿的计划管理对这方面的注意恰恰是不够的,因而计划常常落空。一坑西九路采煤场子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过断层了,技术文件上认为还没有到,工人就继续采下去,结果发生了冒顶事故。也就是这个采煤场子,上面有老巷,事先却不知道,班长照样指挥放炮,又冒了顶。一九五三年平安矿实行计划管理的总结材料里承认:“类似的情况不只一个坑口有。”
显然,要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适应采煤方法改革之后日益发展的生产上的要求,如果不掌握采煤作业的规律,不适应这种规律,仅仅孤立地加强一方面的工作,或者只是一般地来加强生产管理工作,都是难以收效的。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所以能成为我国煤矿继采煤方法改革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就在于这个先进经验完全切合采煤作业的规律,切合我国煤矿的具体情况,能够全面地把采煤作业的各个环节用科学的方法严格地管理起来,保证均衡生产和安全生产,最后保证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一年来,各地煤矿推广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的情况,更证明了推广这个先进经验是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凡是认真推广了这个先进经验的采煤场子都出现了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什么时候可能发生什么情况,要做些什么事情,怎么做,都能心中有数。从前每个班下井后总要因为现了解工作进度、现分工而窝工一、两个小时。现在这种现象不再发生了,每一个工人都能在下井前知道自己的具体任务。段长和班长的忙乱现象大大减少,他们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检查工作和主动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生产的间隙时间也显著减少,设备效率大大提高。平安矿的截煤机效率一直很低,有的甚至一年中有八个月的时间在井下睡觉,部分工人不但不欢迎它,还嫌它碍事;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之后,每台截煤机每月的平均截煤面积就较国家计划超过一倍。随着生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生产均衡率大大提高,事故也显著减少。
推广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生产秩序,最后必然能增加生产,降低成本。这也是被各地的经验一再证明了的。平安矿第三采煤段几年来从来不能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但是自从推广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以后,情况就变了,今年一至八月,基本上月月超额、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这个采煤段八个月内增产煤炭九千多吨,消灭了死亡和重伤事故,一至七月降低成本五万多元。今年上半年,本溪矿务局多数采煤场子都没有完成国家计划,七月末本溪矿务局在六个采煤场子推行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以后,八月份就扭转了这个情况。
推广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生产秩序,全面完成国家的煤炭生产计划,对保证我国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的需要,和适当地照顾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有重大意义的。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开始建设的矿井,大部分要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才能全部建成;目前虽然正在建设一些小型的和中型的矿井,但是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国民经济的需要,主要地就需依靠发掘现有矿井的潜在力量;而推广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正是发掘现有矿井潜在力量的有效方法。除了增加一些坑木、火药、雷管等材料消耗外,它不需国家多花一元钱的投资,就可以马上拿出更多的煤来。据统计,如果全国的采煤场子都推广这个先进经验,每月仅多完成一个采煤作业的循环,全年就可以增产原煤一百多万吨;由于用同样的人力和设备生产了更多的煤,就最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仅以每吨煤降低成本一元计算,这笔钱就可以拿来建设两对年产七、八十万吨煤的竖井。
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先进经验的优越性是无可置疑的,全国煤矿都应该认真推广这个先进经验,为增产煤炭、降低成本,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正规循环作业和一公尺层经验
梁达
正规循环作业是苏联煤矿基层单位管理生产的先进经验。一公尺层是我国阜新矿务局平安矿一坑东七路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的简称,一公尺层经验就是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经验。
煤矿被称为“地下流动工厂”。煤矿里每一个采煤场子蕴藏着的全部煤炭,都是矿工们根据规定的长度、高度和深度向前采出来的。每采完一班规定向前推进的深度,生产设备就向前移动一次,跟着就处理一次顶板。这个周而复始的采煤作业的流动过程就叫作“循环”。每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了,就意味着产量增加、劳动效率提高和固定费用相对地降低;每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了,就意味着产量降低、劳动效率降低和固定费用相对地增加。每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大体一致,就意味着生产是均衡的。因此,掌握采煤的规律也就是掌握循环的规律,指挥采煤也就是指挥循环。
可是,循环并不是那样轻易地就能被人们掌握住。它常常不听从人们的指挥,有时是四个班一个循环,有时甚至要七、八个班才能完成一个循环。由于循环的周期难以捉摸,生产中的安排就无时无刻不被打乱。今天不知道明天干什么,这一班不知道上一班干到那儿。有时,计划是采煤,下井后却发现先要处理顶板;有时,计划是处理顶板,下井后却发现马上要采煤。一时要重新分工,工具也不凑手,只听见班长在井下叱三喝四,不乱上两个钟头干不了活。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指挥循环的不是人、不是计划,而是地下作业中的自然的威力,是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细小的不利因素。孤零零地躺在煤壁中的又大又硬的硫磺包会挡住截煤机的去路,哗哗直流的淋头水会大大减少火药爆炸的威力;截煤机停滞不前,煤壁在放炮后截然不动,循环的时间就会延长。设备没有按期检修,突然发生故障,工种间的协作不好,没有互相创造条件,以至出勤率不足等任何细小的生产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也都会延长循环的时间。这种自然因素和生产组织工作的不利因素不断地相互影响着,支配着循环,支配着矿工的劳动。循环的时间延长了,顶板长时间不能处理,大地的压力就找到这个弱点,弄不好,顶板就会蹋陷下来,这就是冒顶事故。冒顶事故虽然不一定都造成人身伤亡,但是起码也要使得几个班不能出煤。
同自然、同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不利的因素作斗争,这就是管理采煤作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苏联煤矿企业的正规循环作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钥匙。正规循环作业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采煤作业的循环。它根据地下的自然情况及其变化的规律,把采煤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什么时候采煤,什么时候打眼,什么时候放炮,什么时候处理顶板,都固定下来。什么时候地下的自然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事先都估计到了,都有了规定。每个工人每小时的劳动都有了严谨的规划。整个采煤作业的流动都能在固定的时间内有规律地进行,生产有了有条不紊的秩序。井上井下的机械可以定期检修,机电故障给生产带来的影响大大减少。而冒顶——这个采煤作业的经常的劲敌,也不得不落在循环的后面望尘莫及。
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全面学习了苏联煤矿企业这个组织生产的先进经验。他们掌握了采煤场子的全部自然情况,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排斥自然情况对正常作业的影响,并把这些情况和措施都表现在技术作业规程和循环图表上,以此来指导全部采煤作业,建立了基层单位的生产区域管理制,克服了多头领导、无人负责的缺点,制定了十大制度和八项标准,把采煤作业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抓了起来,基本上自始至终实现了一昼夜一循环的要求。
正规循环作业和一公尺层采煤场子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经验,不只适用于采煤场子,而且也适用于掘进场子。


第2版()
专栏:

祁连山下的国营山丹马场
张永生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山丹县附近,有一片座落在祁连山与姻脂山之间的方圆百余华里的辽阔草原,草原上有成千上万的马匹在啃着青草;放牧的人们飞驰地追赶着马群;播种在草原上的作为马的饲料的青稞已经成熟,轧轧作响的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这个草原就是历史悠久的国营山丹马场了。
这个马场从明朝建立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历代反动统治者,在这里抢夺老百姓马匹,作为发动战争的工具。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年代里,马步芳匪帮占据了这个马场,对老百姓掠夺更加凶残毒辣,解放前夕,还被他抢走了三千多匹马,只留下五千多匹老弱不堪的马匹。
解放后,国家接收了这座马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确定马场的经营方针。从此,马场重视了马种的改良和繁殖工作,从一九五二年开始以顿河种马(苏联)实行人工授精来改良马的品种。顿河种马,身材高大,能吃苦耐劳,负担力大,速度快,并且外貌美观,很适于我国气候和环境。为了使配种工作准确,马场职工发挥了集体智慧,研究出母马的试情规律,提高了每匹种马的效力,一匹种马可配一百匹,并且它的准确性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现在顿河种马繁殖的幼驹已有四百多匹了。加上蒙古种马和土种马的自然交配所繁殖的幼驹,全场马匹数目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倍多。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全场平均每年供应农村和部队的马匹就有一千五百匹。从今年开始,农村和各兄弟马场还与山丹马场订立了供应合同,今年马场出场的数目达到二千四百三十七匹。
山丹马场有着发展马匹的天然条件。这里,不但有着大面积的草原,而且还有一条从祁连山上直奔下来的小河,俗语说:“有水有草、肥马壮羊”,这是大群放牧的优良场地。在这个草原上,每年还可以种植大量青稞。几年来,国营山丹马场已先后垦荒有二万多亩,今年就播种有一万亩以上,目前正在收割。这就解决了马场一部分马匹的冬季饲料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建社工作的过程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缪锜
今年秋天,河南省荥阳县西冯乡党支部在进行建社的时候,一开始就遇到了干部保守思想的抵触。西冯乡原来有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乡总农户的百分之二十四。五个社全部增加了产量。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社外农民公认农业合作社是“家业大,积肥多,庄稼好,产量高”,要求入社的农民越来越多。但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麦收以后,五个社一户新社员也没有吸收。工作组和党支部坚持着“停止发展、全力巩固”的方针,把合作社的大门关得紧紧的。直到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下来,干部思想还转不过弯来。他们有的人列举了一些社员不干活、闹意见的事实,说明合作社还不巩固,发展是有危险的。干部中的这种右倾思想不加以克服,建社工作就无法进行。
克服右倾思想的有效办法,是教育党员、干部用阶级分析的办法来认识各阶层群众对合作化运动的思想和态度。为了作到这一点,驻村工作组帮助乡支部按照目前各户农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阶级分析。全乡现有贫农五十二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八;新、老下中农四百三十九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六十七;新、老上中农一百二十六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九;地主、富农四十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通过阶级分析,可以看到全乡有四百九十
一户,即占总户数百分之七十五的农民,生产生活仍有困难,他们当中除一部分已入社的人以外,还有许多人是迫切要求入社的。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如贫农冯福庆,没有农具牲口,生产困难很大,连续找第一社社长五次,非入社不可。下中农杜合妞,为了入社跑遍了三个女儿家(都是社员),打听什么时候扩大社。在进行阶级分析的同时,支部向群众传达了毛主席的报告。广大群众欢欣鼓舞。这一情况,使干部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工作组就在这个基础上对党员、干部进一步讲解中央的指示,大家很快就接受了。
农业合作社准备发展的消息一公布,农民要求入社立刻形成了热潮。全乡有八个互助组挂号转社,贫农和下中农自动串连,积极酝酿建社。原来表示不愿入社的上中农也纷纷找干部、找社长要求入社。在这个时候,部分党员、干部一面懊悔自己过去压抑了农民的入社积极性,一面满足于目前群众要求入社的热情,认为现在是“万事具备”了,认为不要再作什么工作就可以建社了。能不能就这样建社呢?因为实际上,一部分上中农是抱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申请入社的。如上中农冯二卯申请入社以后对人说:“像我这疙瘩户,入社吃亏,不入社不行,反正是不能过。”上中农张喜乐说:
“现在是到处撒网,四面发兵,是路口都堵死了,崇祯不想死也得上煤山。”另一部分上中农,虽然要求入社,却是要和门当户对的农民办一个社。即令是贫农和下中农,也还有不少思想问题。他们一面递上了入社申请书,一面对入社后怎样处理一些具体问题仍然有顾虑。如杜景春早就要求入社,但还是怕入社以后担负不起债务。杜文松怕入了社麦草归公没法苫房。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农民思想上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如果不加以解决,它们就会成为一块心病,影响农民办社的积极性。
从这些情况看来,必须进一步作好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把建社工作做好。因此,西冯乡支部进一步地宣传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自愿互利政策,交代了建社的具体办法。对实际不愿入社的农民讲清了自愿政策。在方式上采取了:一、大会讲解;二、分别对象召开小型座谈会;三、组织骨干分子进行个别串连。通过小型座谈会和个别串连的方式,使各阶层群众自由地暴露了思想,提出了疑问,因此也更深入地解决了思想问题。结果,准备入社的农民,犹豫的坚定了,随大流的变为自觉的了;高潮带来的假象也消除了。这就给建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开始建社和扩大老社的时候,问题更加复杂了。全乡五个老社都准备扩大,有八个互助组准备建成五个新社,各社各组自己找自己的扩社建社对象,这就使老社和老社之间,合作社和互助组之间产生了争骨干、争社员的现象,对人强、马壮、地好的中农互相争夺,对孤寡户或贫苦农民则互相排斥。有的社、组在扩、建社以前就打好了算盘:谁家有牛,谁家有车,谁家上房当仓库,谁家空园喂牲口,计划得妥妥当当,如果谁一打乱他们的计划,就闹情绪,闹意见。
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仍然是阶级政策的教育进行得不够深入,干部和积极分子在接受阶级政策上不够自觉,因此在执行政策时又走了样子。西冯乡支部再次对党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阶级政策的教育;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各社干部排斥贫农、争夺中农的原因:第一是认为贫农底子空,“油水不多,难题不少”。第二是认为贫农没有“帅才”,不会经营,不会领导,而中农会计划,会料理,所以离开中农就办不成社。第三是想在经济上占中农的便宜。支部针对这些错误思想反复讲解了阶级政策,领导大家进行讨论。讨论中大家认识了贫农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最坚决的人,只有依靠贫农才能把社办好;同时也端正了对待中农的态度。西冯村新建社的一个骨干分子说:“东、西两个社争一个上中农冯法雷,实际上人家说哪个社也不愿入。咱们争也是白搭。”最后,大家明确了必须首先把贫农组织起来,树立贫农领导优势,坚持自愿互利政策,紧密团结中农,才能把社办好。排斥贫农、争中农、争骨干的问题解决了,全乡五个准备扩大的老社,五个准备建立的新社,经过串连酝酿,很快便确定了成员。
在各社自行酝酿串连中,由于基础好坏不同,居住条件的限制,有些社骨干很多,有些社骨干不够,有些社过大,有些社很小。支部对各社提出在可能条件下调整部分骨干和少数社员的意见。意见提出后,大部分骨干是服从支部意见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思想不通。有的老社害怕抽走自己社内的骨干。有的被调动的骨干不愿离开老社。支部又对他们进行了集体主义的教育,各社之间的骨干多少不均、社过大过小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第2版()
专栏:

湖南整修沅水航道工程正式开工
湖南整修沅水航道的工程已正式开工。
沅水全长约一千公里,流经沅江、汉寿、常德、桃源、吉首等二十六个县市,为湖南省西部运输动脉,承担着湘西地区土特产、粮食和工业品的主要运输任务,贵州、四川等省部分地区的粮食、土特产、工业品也靠沅水运出和运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沅水担负的运输量逐年增加。一九五三年运量约五十万吨,一九五四年增加到一百万吨,上升了一倍。但沅水滩多水急,暗礁重重,航道曲折,仅常德至辰溪二百九十多公里的航道上,较大的滩险就达三十多处,对航行极为不利,严重影响物资运输;除洪水时期能行轮船外,常年只能行走木帆船,但也需经过多次的提驳,因此,不但运输效率低,而且运输成本高,周转慢。事故也不断发生。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沅水流域的物资积压,一年比一年严重。一九五四年底,积压各类待运物资即达十万多吨。今年贵州、四川二省要求湖南由沅水运出粮食十五万吨,限于目前运输条件,湖南只能承运六万吨。今年湖南、贵州、四川获得大丰收,沅水运输量将大大增加,若以现有木帆船来担负运输,物资积压一定更为严重。为解决积压物资的运输、增加运输量,湖南省交通厅今年决定整修清浪滩前后一段七十多公里的航道,以清除暗礁和滩险,能吃水一公尺二寸,保持在一年中的八个月内能通行轮船、浅水轮船,以适应国家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整个沅水航道的整修工程,预计在三年内完成。整修完成后,航道在枯水季节也可行浅水轮船,运输量将较木帆船增加四倍以上,运价可降低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不但可以大大减少提驳费,也可以减少运输海损事故。 (本报驻长沙记者)


第2版()
专栏:

西安地区积极进行明年施工准备工作
西安地区各基本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正积极进行一九五六年的施工准备工作。
西安地区一九五六年的基本建设任务,据初步估计,比一九五五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九。目前,各主要建设单位,如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各筹建厂,已经会同施工部门安排了本单位建设的总进度,或正在下达明年的任务,进行土地征用,迁移村庄以及古墓处理等工作;铁路专用线也在积极赶修,第一期专用线有部分已经完工。有些工业建设单位已经把技术设计送给施工部门。西北工程管理总局为了满足明年施工的需要,已经建成了一所金属结构工厂,设立了机械化施工公司,并且根据今后任务的分布情况,调整了各公司的施工区域和任务。对原有的附属加工企业和临时性的露天预制场、建筑基地等,都重新作了调整和安排。
最近,中共西安市委员会检查和安排了西安地区一九五六年的施工准备工作,并指定专人组成了一九五六年施工准备领导小组。(西安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新疆生产部队八万多亩棉田丰收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部队在玛纳斯河流域种植的八万多亩棉花丰收。今年在这块大面积棉田上的总收获量将达到三千三百多万斤,平均每亩可收籽棉四百斤以上。
生产部队把晒干的籽棉进行加工后,全部棉花都将上缴给国家。
生产部队用苏联自动采棉机采棉。 刘开儒 谭忻摄(新华社稿)
战士们在翻晒收下来的棉花。 刘开儒 谭忻摄(新华社稿)
在拾花季节,生产部队展开了劳动竞赛。图为女战士在拾花。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战士们已将新收棉花捆打成包,准备上缴给国家。
刘开儒 谭忻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