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进一步学习、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
国家逐步扩充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物质条件
照顾和培养
沈阳电工机械厂总务科长穆庆祥,反复地学习了宪法草案。他越看越觉得这个宪法草案每条都符合人民的愿望。穆庆祥十几年前,被恶霸工头从山东骗卖到东北的煤矿当劳工。那时,他一天只赚到一斤烂地豆,还得先叫三四岁的孩子吃饱。他老婆每天出去要饭。日本鬼子被赶走后,国民党匪帮来了,他到沈阳一个电器工厂当木工。由于劳累过度,他得了重病,每天工作时干一会就得歇一会,因此就被赶出了工厂。他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不能起床了,每天就得靠老婆要饭来维持一家的生活。要一点饭,老婆不吃,只给孩子和病人吃,日子长了,老婆饿死了。当时他简直活不下去啦,眼里流着眼泪,想把五岁的孩子装到麻袋里扔到河里去,然后自己也喝卤水自杀。邻居王大娘发觉以后,救了父子俩的生命。
沈阳解放了,他带着病到原来工厂报到,心里想,报到也是白费,有病绝对不能要。到了工厂,他把病情告诉了负责同志,工厂把他留下了。工作了二十几天,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工厂又把他介绍到医院给治病。他的病好了,组织照顾他,分配做轻的工作。后来工厂又培养他,使他成为行政干部,担任总务科长。他说:我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我绝对没有今天。宪法草案中规定了劳动者有休息权,还有其他各种权利。我只有把我的工作做好,好好地完成党和人民给我的任务,用实际行动来拥护宪法草案。
一个海港工人的自述
在旅大海港医院医病的老装卸工宋希水,病刚刚好一点,就要坐起来写信感谢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每次当他看到医生在星期天来病房探望病人,护士在深夜给病人盖被,或者护士一口一口喂病人吃饭时,他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激动。他在六月三十日写的一封信上说:我入院时病很重,人事不省,经过医生认真治疗,现已能走动了。
新社会对劳动者的这种关心,使他自然地想起了过去的事。
宋希水干装卸这一行有些年代了。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他有一次害了伤寒,就被日本鬼子赶进了当时的“华工医疗所”。这个医疗所好比阎王殿。老宋病得走不动了,就往痰盂里小便,被日本人发觉后,把他打得个半死。有些人的病并不严重,但因日本医生要学手艺,拿中国人当试验品,随便开刀,结果有好多人残废了。王春田的一只胳膊就是这样被割断的。许多人病还不重,但日本人硬说他快死了,把他们从病房拉出去。他们说:“我们还能活,请不要把我们扔了!”日本人听了,恨恨地骂:你们快死了,还说话!就这样活活地把一些人埋了。宋希水住的病房统共有四个人,除了他,那三个都叫日本人给折磨死了。
最近,宋希水听人给他讲宪法草案后,知道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他感动地说,新社会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拿海港医院来说吧:医生对病院的病人不但体贴入微,问热问冷,就是在门诊部看病,也非常认真仔细,而且给病人想得很周到。为了怕病人挂号时等的时间长,他们采取了预约治疗的办法;还实行协定处方,医生开方后,病人只要两分钟就可拿到药了。除了这,医院还在码头上设了个门诊部,病人有病,随时可看,不必跑很远的路来医院。
宋希水说,他病好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
盐工杨全芝的体验
杨全芝是淮北盐场灌西场的劳动模范,他学习了宪法草案后,把他亲身体验到的两种情况作了一个对比。
他说,解放前,他在十九岁那年害伤寒症,家中连吃的都没有,更没有钱医病。他睡在床上七天,身体还没有好,可是,可恨的老板逼着他起来挑盐。解放后完全变了样。一九五二年年底,他得了肺病,心里想:这下完了。可是当上级发现他有病时,就马上叫他停止工作,把他介绍到淮北盐场工人医院去免费治疗。三个月后又把他转到扬州江苏省工人医院疗养了九个多月。医院的工作同志照顾他们特别周到,半夜三更给他们盖被子,有时怕惊动他们,都轻轻的走。他说,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出院时,体重增加了二十一斤。国家对他的关怀,鼓励了他的生产热情。他说:“宪法草案里把劳动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都明确地规定下来了。要享有权利,就得更好地尽义务。我一定尽一切力量去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
在旧社会里不可想像的事
当记者访问伍都熹,和他谈起对宪法草案的感想时,他说:宪法草案里规定的劳动人民的各种权利,解放后他就慢慢享受到了。伍都熹是一个有着二十五年工龄的老技术工人,是贵阳邮电局的先进生产者。他清楚地记得: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次,线务员金家伟在进行接线工作时跌伤了,反动统治者不但不管,反把他解雇了。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医院又不收,一直在医院门口搁了几个钟头,终于死了。解放以后的事,他也清楚地记得:他所在的市话股,就有八个工人进过重庆工人疗养院、西南第四工人疗养院,每人疗养了三、四个月。如话务员罗淑珍同志患肺病,住院疗养了两年多,每月还可领到劳保救济金,每逢过年节时工会还要送东西给她。机务员盛秉华同志也患有肺病,局里便把他送到邮电疗养所疗养,直到养好后才回局工作,现在他的身体已长胖了。另外,局里还设有营养食堂,许多年老体弱的职工都得到了营养。这在旧社会里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他说:“宪法草案给我们规定了很多权利,也给我们规定了光荣的义务。我向党和毛主席以及全国人民保证:我们不只要享受权利,我们还要努力尽到公民的义务。”


第2版()
专栏:

武汉市人民积极参加防汛工作
武汉市大力进行夏季防汛工作,展开堤防培修加固工程。长江和汉水都穿过武汉市区,周围还有一些湖泊环绕,全市堤防线长达一百一十多公里。今年夏季长江中游雨水过多,江河和湖泊水位不断上涨。武汉市防汛指挥部根据水情发展,重新部署了防汛计划,扩大了防汛工程。按照新的工程计划,全市堤防培修和加高需要八十九万土方和四十万个工作日的人工。汉口、武昌、汉阳各个堤段,自六月底七月初以来陆续施工。数万民工正不分昼夜,不避风雨,为完成这一紧迫、巨大的工程而努力。全市许多工人都自动参加了防汛工作。各机关、团体、企业的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学校的学生,都纷纷报名参加防汛工作。市区许多铁、竹、木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也赶制着各种防汛工具和器材。靠近武汉市的汉阳、汉川等县,有十多万农民和熟练的防汛民工前来支援。在长江、汉水以及铁道、公路等交通线上,许多轮船、驳船、帆船和火车、汽车日夜运输着各种防汛器材。电讯工人们迅速及时地在绵长的防汛工地线上架设电线。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各地人民也对武汉市人民给予有力的支援。这几天,来自各地的大批抽水机正在陆续安装和开始抽水,以保障堤防和市内的安全。
七月四日,中南区、湖北省和武汉市党政领导机关负责同志巡视了汉口地区的全部堤防,并重点检查了戴家山水闸、金银滩的抽水机站和其他几处重要堤防。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中南建筑工程先进经验观摩推广大会开幕
中南区建筑工程先进经验观摩推广大会七月五日在武汉市正式开幕。大会将以一个多月的时间采用表演、参观和实地学习的方法,来推广一些最有价值的先进操作方法和先进工具,借以提高全区建筑企业的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基本建设部门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为全面完成国家基本建设任务创造条件。
中南区建筑工程先进经验观摩推广大会分成观摩和表演两大部分。规模宏大的观摩馆,陈列着一千一百多种先进工具和先进施工方法的模型、实物、图表、照片等展览品。这里集中了全区建筑工人四年多来在建筑技术改进上的全部精华。观摩馆分别按泥工、木工、白铁工、水电安装等不同的工种陈列了几百件各种先进工具。在泥工方面就有各式各样的铺灰器、粉灰器、电动磨石机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汉市修建公司工人龙文忠创造的电动挤浆砌墙机。在木工部分陈列着各种经过改进的刨子、锯木机、划线机等工具。广东省建筑工人们创制的钻眼机,可以一次同时钻几个方形窗眼,最高效率可以一次钻到十六个,而且内外平滑一致,质量很高,每钻一次只需四十五秒钟,如一次钻六个眼,就比老法提高工作效率二十四倍。在粉刷工、白铁工等部分,也陈列着电动喷灰器、电动合灰机、筛砂机、洗石机等机械或半机械化的先进工具,内容十分丰富。在观摩馆的旁边还有几个专业性的小型展览馆,这些馆里介绍了在多雨的中南区有特殊推广意义的长沙市雨季施工的先进经验,有江西省预制砖墙实行工厂化施工的初步经验,和用各种代用品来作建筑材料的原料等等经验。
大会的另一部分是表演场。在表演场内装置了七种电动工具。十二种半机械化工具,三十六种手工工具。这些工具都经过严格审查和鉴定,适合全区情况,是值得向全区推广的。在这些重点推广的项目中有六种先进的流水作业法,如木工的门窗流水作业法,屋架流水作业法,粉刷工的粉刷流水作业法等。还有一种雨季施工法和十七种单项工具。这些先进工作方法,有的是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或外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创造出来的,有的是工人们集体创造成功的。大会组织了二百二十多个创造这些先进工作方法和先进工具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人到会上来担任教师和表演员。他们将在和各地建筑工人代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再把这些先进经验提高一步。大会组织了各省、市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千五百多工人代表到大会上来学习。学习将分三批进行,每批约学习十天,学习的方法是以现场操作为主,观摩讲解为辅。此外,大会还专门设立了施工计划研究馆,陈列了一部分计划管理的参考资料,将组织各地到会的行政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来互相学习研究。
这次大会受到各地领导机关和先进工人的重视。大会开幕时,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陈铭枢、中共中央中南局城工部部长孔祥祯到会讲话。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西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和全国有名的先进建筑工人苏长有、谢万福都来电或来信祝贺大会开幕。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各地供销合作社
大力扶植农民养猪
山西省各地供销合作社大力扶植农民养猪。据平遥、稷山、平陆、离石、平顺、榆次、平定等县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六月中旬止,已供应给农民粉坊、磨坊原料十四万多斤,豆饼十六万多斤,谷糠二十六万多斤,并且为农民采购了七百多个猪仔。稷山县供销合作社订出常年扶植农民养猪的计划。平顺县路家口供销合作社供给农民五十多口母猪,估计到今年年底可繁殖四百多个小猪。屯留县驼坊、榆次县张庆等地不少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及个体农民签订了养猪合同及订购毛猪的合同。在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扶植下,广大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很高。几年来都没有养猪的平陆县瓦岭乡的农民,今年也养了七十三口猪,并准备把猪养肥后卖给国家。


第2版()
专栏:

四川省新菜油源源外运
四川省新菜油源源调往华东及西康、西藏等地。六月份的外调计划已超额百分之七点三完成。今年四川省菜籽的总产量约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四。各级国营油脂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在收购菜籽后,就及时组织省内各油坊加工,并帮助他们改进榨油技术,提高了菜油的质量和产量。盛产菜籽的新都县,全县二十四座油碾,去年平均每百斤菜籽产油四十斤,现在平均每百斤菜籽可产油四十二斤。(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改进收购菜籽办法
浙江省各地供销合作社在收购菜籽中,大都采取划片收购,分乡分村,排好次序,组织农民轮流集体出售,和一面出售,一面清理合同的办法,效果很好。金华县孝顺乡供销合作社采取这个办法以后,第一天轮售的五个村出售菜籽的数量,就等于其他三十多个村的出售数字。目前中国油脂公司浙江省公司正把这批新菜籽委托给全省一千多家公私营油厂加工。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制成二十五马力锅驼机
石家庄动力机械厂试制二十五马力锅驼机成功。
锅驼机是一种蒸汽动力机械,因为它的蒸汽机装在锅炉上面,所以叫做锅驼机。它用煤或木柴作燃料,比现有一般灌溉机械效能大,费用低廉,坚固耐用,适用于农村灌溉或作为其他动力之用。这种锅驼机能自行移动,带上轴流式水泵,可以轮流分区抽水灌溉或排水。
四月十六日至十八日,这个机械厂曾在河北保定配合轴流式水泵作抽水试验,扬程四点三公尺时每小时可抽水七百至一千吨,以每半月轮浇一次计算,一年可灌溉五千六百七十亩土地。
锅驼机的用途很广泛,除了农业灌溉与排水外,还可以用于矿区排水、通风或起重运输,林区木材加工,建筑工程起重运输,农村农产品加工及其他电源缺乏地区或小城市工厂用作原动力。此外,也可以带动小型发电机,一台二十五马力锅驼机的发电量约能供给一千个十五瓦的电灯,可作为铁路车站、小城镇或农村照明用。
最近,这个机械厂还要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墙外南长河进行锅驼机的实际扬水灌溉试验,以便更广泛地听取意见,以改进锅驼机目前尚存在的一些缺点,并促进应用锅驼机建立扬水站,以发展水利灌溉,增加农业生产。


第2版()
专栏:

新疆省托里县幼畜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六
新疆省托里县今年畜牧业生产已获得了很大成绩。各种牲畜共产幼畜九万七千多只,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目前,牧民们开始了剪收夏毛和进行大家畜交配工作。
今年托里县雪灾严重,对畜牧业生产的威胁很大。但是,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领导牧民和自然灾害进行了斗争,适时的领导牧民转入了春牧场,因而,使牲畜不但没有遭到大的损失,而且比往年还普遍减少了损失。如第四区今年在转移牧场中,牲畜损失比去年就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二点八。在接羔中,由于采取了大畜(大群)分群牧放,小羔分圈管理,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牧民互助接羔、育羔,实行人工助产、人工喂奶等办法,保证了母畜和幼畜的安全。
今年托里县对于兽医防治和消灭狼害也非常重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到五月中旬,光是民间兽医小组,就用各种方法治好了牲畜一千五百多头,第二、四两区的兽医还给三千五百多头牲畜进行了预防注射。因而大大减少了牲畜的死亡和病疫的流行。各区乡干部还积极领导牧民打狼,全县到五月中旬已经打狼三百多只,完成了全年打狼计划的百分之七十五。此外,还恢复了十处草场,可以牧放一万五千头牲畜。
(樊景森)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建立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合理的计算劳动工分的制度,克服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窝工、误工、无人负责等严重的混乱现象,是目前农业生产合作社搞好生产、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关键。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特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北京市丰台区张郭庄、黄土岗、辛庄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调查,本文就是这次调查的结果。
北京市丰台区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动组织和按件计工制
赵纲 吕鸿才
编者按:建立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合理的计算劳动工分的制度,克服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窝工、误工、无人负责等严重的混乱现象,是目前农业生产合作社搞好生产、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关键。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特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北京市丰台区张郭庄、黄土岗、辛庄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调查,本文就是这次调查的结果。
张郭庄社共有三百八十八户,男女劳动力六百五十一人,耕地五千八百七十二亩。黄土岗社共有一百五十五户,男女劳动力二百二十九人,耕地一千六百七十九亩(内菜地五百二十五亩)。辛庄社共有二十三户,男女劳动力三十四人,耕地三百二十亩。张郭庄、辛庄两社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甘薯、花生等大田作物为主,并有筛石子、打石板等常年副业。黄土岗社以蔬菜为主兼种大田,蔬菜收入约占全社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张郭庄、黄土岗两社已实行完全按劳分配,土地不分红。辛庄社是以常年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作为土地报酬,其余按劳分配。
劳动组织的情况
辛庄社是根据农业季节和农副业情况,将全社劳动力划为两个小组。平时一个农业组,一个副业组(打石板)。农事最紧张时,两个组都搞农业。小组不固定耕作区。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领导全组工作和评工记分。社内半月有一小段计划。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生产的委员(二人)按小段计划向小组分配农活。这种分组的办法,社员们还感觉便利。
张郭庄、黄土岗两社,因为社的规模大,就要求与大社相适应的劳动组织形式。两个社都建立了生产队,每个生产队负责一个固定的耕作区,并配备有为生产所需要的牲畜、农具。
张郭庄社共有七个生产大队。大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二人,负责作生产计划,督促检查,调动大车牲畜(该社牲畜大车配备在大队,一般农具由小队保管),副业事务的接洽,对社员进行教育及解决较重大的问题等。大队下各设若干小队,小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三人,负责根据大队的小段计划
(七天一次)安排生产,分配农活,检查耕作质量,评工记分,教育社员等。正小队长管全面工作,副小队长一人负责生产,一人负责记工,一人负责保管。
黄土岗社共有五个生产队,一个茉莉花生产组。生产队以下,按劳力分为二至三个小组,小组不固定耕作区。生产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二人,统计员一人。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记工员一人。队长的任务是: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配农活,掌握劳动定额,检查耕作质量,对社员进行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的教育等。副队长除协助队长工作外,还管杂活、统计应售出的蔬菜等。统计员负责作劳动报单、生产表报,并兼管农具。小组长的任务是根据队长布置的任务分配社员农活,领导干活。小组记工员负责将社员的每日工分记入劳动手
册。
建立劳动组织的经验
一、健全劳动组织、贯彻责任制,是克服窝工浪费的有效方法。合作社是统一经营的生产单位,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临时派工分散经营的办法,就必然会造成劳动力的窝工浪费现象,影响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受到损失。例如黄土岗社一九五三年发展到三十三户,仍然采用社主席派工的办法,结果每天早晨派工,便要耽误半小时左右,每天窝二、三个工。社员说是“每天打钟上社‘赶会’,听候主席‘发配’”。而管生产的主席却正像社员所说的“长三头六臂八条腿也‘忙活’不过来”。经常发生需工多派工少或需工少派工多的情形,有些活该做没做或做的不好,这年春天甚至有二十畦冷韭因为忙忘了一茬没有收。以后社内检查了这些缺点,改进了劳动组织,将全社劳力划分为两个男女混合的生产队,每队负责一个固定的耕作区。这样做的结果,每个队负责的地区小,劳力少,地块比较集中,“派工”“派活”比较方便,“窝工”
“丢活”现象大大减少了,主席不忙乱了,队长负起责任来,社员不再闹“发配”了,彻底扭转了过去的混乱现象。
张郭庄社今年春初虽然建立了生产大队和小队,但由于划分得不够恰当,分层负责制没有确定好,也曾一度发生过混乱现象。一方面是生产小队太小,技术骨干配备不全,大田播种时,不少小队有扶耠子的,没有撒籽的;有撒籽的,没有撒粪的,造成临时大量调拨劳力的现象,影响生产计划和工作质量,也增加了评工的困难(该社经常抽出一半多的男劳力去搞筛石子的副业,也是使各生产小队感到人少和造成临时大量调拨劳力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小队长没有负起责任,使大队长过分忙乱,大队长每天忙着安排生产,分配农活,调动牲畜、大车,准备农具、种子,领导评工记分等,没有时间主动检查工作和解决重要问题,以致经常发生窝工浪费,大队长本人也很少能够参加生产。以后该社改进了劳动组织,将规模较大的四个大队的二十个生产小队合并为八个,小队固定了耕作区,贯彻了分层负责制,加强了小队长的责任,才克服了过去混乱现象,使大家都感到满意。
二、劳动组织的形式应根据社的大小、生产需要、劳力多少等条件来确定。根据三个社的经验,三十户以下的社,因为规模小,由管委会直接领导生产较好,一般不必建立固定耕作区的生产队,但应按生产需要建立生产小组。三十户以上的社,就有必要建立固定耕作区的生产队。生产队是合作社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必须选派较强的骨干担任队长,加强队的领导,以发挥它在生产上的作用。生产队以下,可以建立生产小组(如生产队较小,也可以不设固定的生产组,而按小段农活临时分组)。生产小组不必像生产队那样多年固定耕作区,但可以在一年或某一季节内,划分一下责任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贯彻责任制。例如锄苗,如果某一块地的几遍苗,都由一个小组负责来锄,就容易作到遍遍精细;如果分由几个小组负责,就容易发生先锄的不顾后锄的,发生质量粗糙的现象。在划分小组后,应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纪律的教育,使社员们自觉地服从分配,克服本位主义思想。
为了加强管委会的领导和发挥生产队的作用,大社劳动组织的层次不应过多。三四百户的社可以多设几个生产队,队的规模可以大一些,一般不应在生产队与生产小组之外,再增加层次(张郭庄社是大队以下设小队,小队以下不再分组。小队规模较大的,可多设几个小队长,分工领导)。
建立生产队一般应注意:(1)适当搭配各队劳力、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增强其独立进行生产的能力。对社员间的个人感情和人事关系,也可以加以适当照顾;但须坚持以有利生产为主,避免劳力强的和骨干集中到一起,影响其他队的生产。
(2)根据生产需要,配备各队牲畜、农具。如黄土岗社各队都配备有适当的牲畜、农具,张郭庄社牲畜、大车配备在大队,一般农具如犁、铁锨、大锄等配备在小队。(3)居住集中。两个社生产队的划分,都照顾到自然村的分布情况。
从张郭庄黄土岗两个社的情况看,生产队最少要能凑一个生产班子,能独立使用一套农具和独立进行各种农事活动。队的耕作区要便于实行合理轮作。大社的生产队应随社的扩大而适当增大。例如黄土岗社现在的生产队,多是四十个左右的劳力,三、四百亩土地。这样就更便于配备牲畜、农具、因地种植、合理使用劳力以发挥合作社的优越性。但生产队的规模也不宜过大,因为目前一般生产队长的管理能力不高,使用的农具主要为改良农具或旧农具,生产队太大了,就要增加管理生产的困难。
三、生产队所负责的耕作区,既要注意使土地连片、集中,又要注意适当搭配各种作物,调剂忙闲。张郭庄、黄土岗两社各生产队的土地都距各队所在自然村较近,且较集中,对搭配土地、作物,调剂忙闲也作了照顾。但也发生过一些问题,如黄土岗社今春开始编生产队划耕作区时,全社每一劳力应担负水地三点零六七亩,旱地六点零八二亩,但二队每个劳力却平均有水地五点七亩,旱地九点九亩,超过全社平均数太多;四队每个劳力平均旱地二点一三六亩,三队每个劳力平均水地一点七九五亩,距离全社平均数又太远。因为劳力和土地数不相称,便形成大量调拨劳力。以后重新调整了耕作区,使各队每一劳力所担负的水旱地数大体相等,但又发生作物搭配的矛盾。三队有四十五亩小萝卜,三十五亩土豆,四队有八十一亩土豆,只有五亩多小萝卜,因为小萝卜每亩用工数较土豆多一倍,而且时间集中在四、五两月,土豆生长时间长,用工可以匀开,就形成四、五两月三队忙,四队闲。加以三队用工计划没有作好,临时调拨劳力又发生困难,使生产上受到很大损失。这说明划耕作区,必须周密地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对所发生的各种矛盾要依据次要服从主要的原则加以解决,才能作到适当。
四、关于妇女劳力的组织,三个社的经验,以男女混合编队(组)为好。这样,便于耕作时搭配劳力,发挥专长。例如播种花生时,男劳力扶耠子,女劳力点籽。栽甘薯时,男劳力扶犁打埂、挑水、撒粪,女劳力栽秧、覆土、撒毒谷等。也便于农副业结合,农活不太忙时可以抽出男劳力去筛石子、打石板,留下一部分男劳力和妇女劳力配合起来担负田间工作。但在混合编队(组)情况下,须注意灵活运用劳力,如大田播种时男女在一起,锄苗、摘棉花、捆小萝卜等适合妇女单独做的工作,也可以分开。
实行按件计工制以前的情况
这三个社过去对社员劳动的评工记分,都是采用“死分活评”的办法。但是随着社的扩大,劳力和土地的增多,各种农活也比以前复杂得多。如张郭庄和黄土岗两个社,每个生产队白天都分成好些个小组干活,谁干的怎样,除在一起干活的几个人外,别人是不了解的;即使在一起干活,因为没有评分的标准,不仅晚上评分要占去很多时间,而且也很难评得准确。这样有些落后的社员,便“钻空子”,干活“磨洋工”、“熬日头”,在评分时,又嚷自己干的活多、活累,想多评些分。由于有些社员的主人翁思想还不能一下子确立起来,他们想:“谁做的不好,吃亏是大家的,轮到个人名下,能有多少,犯不上得罪人。”因此,别人说评多少就同意评多少。还有些人,是看人来评分,和自己感情好的,就提议多评些分,和自己感情不好的,就赞成少评些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争分吵架的情事。另有些社员嘴里虽不说啥,但心里暗自彆气。这样就使劳动积极和劳动好的吃亏,结果是劳动积极的也不积极了,劳动好的也没有以先干的那样好了。有的社员竟失掉了办好社的信心,大大地降低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评分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容易发生队与队间评分的不平衡,造成彼此互相猜疑。这一切都影响了合作社的巩固。黄土岗社在去年未实行按件计工以前,每天晚上五、六十个劳动力在一块评工记分,总是你多我少,争执不休,有时一吵就是小半夜。社员们反映:“白天累的筋疲力尽,晚上还要‘熬鹰’,可真受不了。”张郭庄社今年春耕开始,规定劳动一天七分为满分,以后提高为七分半。最初每天晚上评分时,争分吵架的现象很严重,后来各队在评分时,除妇女小孩少评一些外,一般都评满分。有时小孩也争起分来,结果不少小孩也评到满分。因此不少社员劳动情绪不高,他们说:“干不干,七分半。”有一个社员在压地的时候,在地头上睡着了;送粪的有的只装半车;搞副业筛石子的,二个人一天只抬一立方公尺石子,而单干户二个人能抬二立方公尺,效率相差一倍。辛庄社在评工记分方面也有同样情形。
怎样实行按件计工制
现在,三个社都已实行了按件计工的制度(简称“计件制”)今年春天黄土岗社预定实行按件计工的有六十三种农活,现在已经实行的有五十种。张郭庄社由队长会议初步研究,预定农业活九十种、副业活七种,实行按件计工,现在实行的共二十五种。辛庄社是随着季节在该做某种活以前,就先作试验,然后实行,在春耕播种阶段,共实行了十三种。
实行计件制必须首先制定准确的工作定额和确定每个工作定额的公平合理的工分,三个社在制定工作定额和确定定额工分时,是按照以下的办法:
一、制定定额的标准:三个社都是以一个中常劳动力忠实劳动一天所能达到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确定的办法是先由管委会讨论,再经过实地试验,而后交由社员大会或队长会讨论通过。如黄土岗社去年开始制定定额时,即由主任殷维臣亲自实地参加试验。张郭庄社在实行定额管理以前,两个人铡草,规定质量标准是五分长,一天铡四百斤为满分,社员们还嫌定额太高,经过第四大队大队长王文玉亲自试验后,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保持质量标准,铡了四百六十斤,最后经过社员们的讨论,确定五百斤为一个定额。也有一些简单的活,不经过试验,根据社员们的经验即可确定定额标准。在同一种农活中,由于条件的不同,定额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如辛庄社规定:在平地播种花生一付犁耩十二亩到十三亩,在坡地播种谷子,一付犁耩十亩到十一亩,为一个定额。黄土岗社规定:耕地用七寸步犁一驴一骡一天耕五亩五分,用十寸步犁二头骡子耕六亩,用双铧犁三头骡子一天耕十亩,算一个定额。为了避免赶活累坏牲口,规定多耕不多记分。实行定额管理后,对耕作质量的要求,也规定得明确、细致多了。辛庄社规定:播种时撒种的要撒匀、撒直;帮耧的不许乱打牲口,到地头要快、回头要稳,不能让牲口吃了毒谷;摅粪的,要摅在沟里,摅匀,不许一窝一块;拉砘子的,要压好,要打碎圪垃,拣净茬子。
二、确定定额工分的依据。三个社对每个定额工分的高低,是按照技术繁简、工作轻重和季节差别三个条件确定的。张郭庄社是把全年的农活,进行排队,分成三等八级。一等活分成两级。二、三等活,各分三级。每级活的工分,相差半分左右。一等一级活,是带有技术性和比较重的活,如扶犁、撒籽、撒粪、锄地、割麦、割谷、赶车等,共三十种。达到规定的数量和质量的,春季记八分工,夏、秋二季记十分工,冬季记七分工。三等三级活,不但活轻容易做,也不需要技术,如选种、治虫、大麻籽间苗等,达到规定的数量和质量的,春季记五分工,夏秋两季记六分工。如同一种活必须几个人共同作业,则按每个人的工作,规定不同工分。如种春玉米,四个牲口八个人,规定种十九亩地,整劳力五个(扶犁一人、撒籽一人,撒粪二人,赶鞭一人),每人八分;半劳力三个(撒毒谷一人,拉砘子二人),每人六分。
三、随着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定额。定额制定后,并不是就固定不变了,还要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予以修正。黄土岗社去年在花生地拔草时,经过试验,确定每个定额为三亩,但没有做完,就下了一场雨,雨前草少,雨后草多,再用原来的定额就没法执行了,所以他们根据实际工作所能达到的数量,降低定额为一亩。还有一些活,变化较快,无法固定定额,如摘豆角、摘棉花等,但可按照定额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黄土岗社去年摘豆角,最初一棵秧上只能摘两三个,一个人一天只能摘六十五斤到七十五斤,他们就按中常的数量七十斤为一个定额,记六分五。第二天豆角多一些了,最少的摘到七十斤,最多的摘到一百零五斤,就提高定额为九十斤。第三天豆角大批的下来了,最少的摘一百五十斤,最多的摘到一百八十二斤,就提高定额为一百七十斤。
实行按件计工制的好处
计件制实行后,充分地发挥了每个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张郭庄社在未实行按件计工时,两个人铡草一天还铡不到四百斤,实行按件计工以后,一般能铡到五百多斤。搞副业筛石子,过去两个人抬一筐,慢腾腾地迈着方步走,实行按件计工后,有的同时抬两筐,抬上就跑(由于这样做有的人累病了,现已纠正),每天一般能挣十一、二分。谷子间苗带锄草,一般妇女带着干粮下地,午间不休息,有的挣到十二分。黄土岗社实行按件计工后,许多社员都是起早贪晚,社员殷德宽起五更就下地,一早晨就培了一百六十八个沟,挣了七分,白天刨土豆又挣了八分,一天干了一天半的活。许多社员反映:“以前熬日头,现在怕天黑。”
其次,进一步地贯彻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充分发挥妇女和半劳动力的积极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干部误工多的问题。实行计件制前,辛庄社只有两个妇女在农忙时参加劳动,现在增加到八个妇女经常参加劳动。去年黄土岗社实行了计件制,全社二十六个妇女劳力,经常参加劳动的就有二十个。这个社有些男社员老觉得妇女挣的分多,不服气,社员张玉明等,就曾和妇女比赛捆小萝卜,结果,他们一天最多的捆六百把,而妇女最多的捆八百把,他们才不吭气了。立夏前后,是这个社农忙最紧张、需工最多的时期,小萝卜、韭菜要牧割,土豆、小麦要追肥,谷子要间苗等等,计划要用一千一百多个工,可是全社劳动力全部参加只能做九百个工,有的社员说:“非雇工不可”,但是该社从那时起,实行了计件工作制,大大地提高了男女整半劳动力的积极性,连老太太和小孩子们也都参加了捆小萝卜。结果未雇一个工,也按期完成了生产任务。
由于计件制是以个人计件为主的,每个人能做多少活,就记多少分。这样干部在处理必要的事务或自己的零活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参加劳动,不像以前因评分不方便,把零碎的时间都浪费了。因此,不但可以多作些工,大家也感到活便。黄土岗社去年有五个村干部,经常开会误工,但他们在八个月中每人平均仍作了二百个劳动日。
第三、使计算劳动日的评工记分工作,进一步达到公平合理,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并且简便易行,避免了开会过多的毛病。由于各种农活的劳动定额,绝大部分是经过实地试验后才确定的,所以它就能够准确地按照每个劳动力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记分,克服了过去在记分上的偏高偏低和平均主义的现象,因而也就更符合于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工作定额,在每天工作完了后,由小组长和记工员检查每个人完成定额的情况,便能很准确的把工分记载下来。这样就可以去掉开会评工的麻烦,避免了争分吵架的现象,有利于社员间的团结。并且因为开会的次数少了和开会的时间短了,社员们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时间休息,或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所以这种制度实行后,很快的就得到了社员们的拥护。三个社在乍实行计件制的时候,有些社员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顾虑,但是经过说服、解释和试行以后,大部社员就积极要求干“件活”了(他们把按件记工叫“件活”)。社员普遍反映:“这办法好,省事、出活、不屈人。” (未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