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努力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三十六周年
沙 英
伟大的卡尔·马克思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诞生于德国的莱茵河区居里城。今天是他的一百三十六周年诞辰。中国人民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纪念这位旷古的巨人。他的名字及其事业将永远活在人间。
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天才的思想家,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领袖和导师。列宁曾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会上的演说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以科学的分析,证明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没有人剥削人的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不能避免的。同时,他们对一切国度的无产阶级指出了:无产阶级的作用、任务和使命,是要最先起来对资本主义作革命斗争,并把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来对资本主义作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证明:社会主义决不是空想而是科学,而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不可避免的结果;他们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教导我们说,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即战胜旧世界和建设一个美好的新社会,非建立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在其领导之下进行斗争不可。
马克思是世界人类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突破了狭窄的资产阶级的眼界,正确地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所已提出的种种问题,将一切科学提到从来未有的高峰,并给它指出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学说的优秀成果,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社会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了创造新社会的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作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的严整的论证。这部著作一直到现在仍是各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的经典。“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他在这部伟大的著作里,不仅是创造了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并论证了它的必然死亡,而且创造性地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并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创立了哲学的和经济学的根据。马克思曾称这部著作是比任何时候射在资产阶级头上都可怕的一颗炮弹。
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一生不仅从事了巨大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他还直接领导了当时德国和全世界的工人运动。他是把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的典范。马克思在狂风暴雨般的一八四八年积极地参加了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他在民主主义的左翼里战斗着。马克思以高度的热情参加了为工人阶级解放所进行的斗争,他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领导者,他曾对当时工人运动中的一切机会主义现象和派别作了不调和的斗争。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最遭嫉恨最受诬蔑的人,当时的政府和资产阶级,不管是专制的还是共和的,不管是保守的还是“民主”的,都争先恐后地压迫他和毁谤他,他常常过着被逐和穷困的生活。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把整个生命都贡献给了工人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世界共产主义事业开始在俄国发展起来。俄国人民在世界人类最伟大的革命天才列宁的领导下获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规定的原则和新的革命斗争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更高的阶段。
列宁把帝国主义称为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指出它的本质、主要特点和那些使它必然灭亡的条件,并从而得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原理:在帝国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按照帝国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形势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问题,指出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意义。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所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和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学说,发现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国家形式和政权形式。列宁发展了关于由资本主义进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在帝国主义包围下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列宁逝世以后,列宁事业的伟大继承者斯大林在反对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和布哈林分子的斗争中坚决地捍卫了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斯大林论证了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首先胜利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理论,关于在苏联建设共产主义的理论,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的理论,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理论一掌握了群众,就立刻成为物质的力量。”——这是马克思在他早期的一部作品“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导论”中的一句名言。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伟大学说,已经为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社会实践所证实了,已经变为强大无敌的物质力量。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联建成了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领导世界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法西斯,世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它们正向社会主义迈进,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和百战百胜的威力。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开头第一句是:“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着——共产主义底怪影。”可是现在,共产主义已不是一个怪影了,全世界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解除了帝国主义的枷锁,而生活在为共产党所领导的自由幸福的国度里。就是在那些尚未获得解放的国家中,共产主义也日益变为广大劳动群众的愿望和斗争旗帜了。
我们中国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作为自己的武器,并且建立了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的伟大能手,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榜样。在他所写的关于论述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的著作中,解决了中国革命中一系列的问题,他用中国革命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不断胜利的道路。这就进一步地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及其无限的生命力。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以具有如此不可战胜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万能的科学,就在于它能够判明局势,能够了解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能够预见事变进程,不仅能预见事变在目前怎样发展和向何处发展,而且能预见事变在将来怎样发展和向何处发展。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曾经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底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因此,以这种科学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正因为理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加强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斯大林曾经这样教导说,在国家工作和党工作的任何一个部门中,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愈高,工作的结果也就愈有效力;反之,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愈低,工作中的延误和失败也就愈多,干部本身也就容易落后、保守和蜕化变节。现在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即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我们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更广泛更深刻的革命,包含着极复杂极尖锐的斗争。因此,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给国家的经济建设打下更好的思想基础,更必须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就是对于每个党员和干部来说,处在这样的斗争情况下,担负着这样重大的任务,如不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那就一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向都是非常重视干部的理论学习,并在各个时期采取了一切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早在一九三八年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号召一般党员、干部要注意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要加紧研究。党中央曾为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发布过许多重要文件。例如去年党中央发布的“关于一九五三——
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大大地推动了全党的干部理论学习,特别是推动了高级干部的理论学习。最近全国各地根据中央指示所开展起来的关于总路线的学习,取得了很大成绩,使全体干部初步认识到我国革命性质的转变,和把我国建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道路,因而大大提高了各级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政治积极性,使各方面的工作开始了重大的转变和改进。
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干部是都参加到学习的战线上来了,那种借口工作繁忙而不能学习理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且很多的同志由于认真地学习,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另一方面,至今仍有一些同志,在口头上重视学习,在形式上参加学习,但是在实际上没有认真学习。他们不是对学习缺乏热烈的兴趣,感到“学不进去”,就是缺少决心和毅力,而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这种懒于读书、不认真钻研的现象,不是偶然的和个别的。就是在某些高级干部中,由于不认真学习理论,也常常对一些重大的问题缺乏基本知识。这种情况是应当克服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切实读书的风气,来鼓励大家自觉地积极地钻研理论。
应当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在钻研理论时,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把思想工作、理论工作和实际生活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实际情况和党的政策的研究不够,对实际生活中所提出的大量新问题不能给予理论的说明。这种现象同样也不是偶然的和个别的。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报纸和杂志上的理论文章,就很容易发现不少这类的作品。这种情况是值得警惕的。
在过渡时期中,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和复杂,实际生活中不断涌现出大量新的复杂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不断向我们提出许多新的困难的任务,这都需要我们努力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便使我们能够对实际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具体的分析,对党的政策加以生动的阐述,来解决干部和群众在认识上和思想上所存在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来鼓舞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马克思教导说,我们不仅应当说明世界,而且应当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学说,从其最初发生之日起,就是密切地与实际生活、与群众斗争联系起来的,它是当作群众革命运动经验的总结而产生的,它是当作群众革命运动的指导之用的,它是在群众的斗争、群众的创造中,经过不断地检验、发展而完善起来的。列宁和斯大林是伟大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最善于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他们最善于以革命运动的新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怕以适合新历史条件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来代替某些已经过时的原理和结论。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也是一位伟大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完善地结合起来的优秀典型。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已经指导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得到了伟大的胜利,今后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得到最后的胜利。
当然,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不是很容易的,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思想劳动和克服更多的困难。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安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当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三十六周年的时候,我们应当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坚韧性,更加辛勤不倦地努力,满怀信心地朝着那“光辉的顶点”前进。


第3版()
专栏:

苏联共产党领导报纸工作的优良传统
白汝瑗
今天是苏联的出版节。一九二二年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将一九一二年“真理报”创刊的这一天作为全国的出版节的决定。苏联以“真理报”为首的报纸,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建设新生活的最有力的思想工具和组织工具。苏联报纸具有这种作用是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苏联共产党建立后的五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和发扬了领导报纸工作的优良传统。
这种传统集中地表现在苏联共产党和党的领袖十分重视报纸工作。列宁从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时起,就把新闻事业当作他生活中最主要的事业。他在西伯利亚的流放期间曾写过:如果我能为工人们写更多更好的东西,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列宁在一八九九年拟定建党计划时,把创办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报纸作为建党的首要步骤,并于这个报纸——“火星报”出版后,亲自领导了它。“火星报”出版后不久,斯大林在格鲁吉亚创办了并领导了忠实支持“火星报”主张的“斗争报”。一九一二年随着新的革命运动高涨并根据彼得堡工人的建议而诞生的“真理报”,是在列宁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列宁从他领导革命的实践中,指出报纸的作用——“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规定了报纸的党性、思想性、群众性等原则。列宁不仅以他所创造的关于报纸工作的原理武装了十月革命前后的布尔什维克的报纸,而且还以他亲自参加报纸工作的勤奋的劳动,教育了报纸工作者和千百万人民,成为他们学习的最高榜样。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在“火星报”上发表了五十多篇论文;在“前进报”上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在“无产者报”上发表了一百篇论文和小文章;在“社会民主党人”上发表了八十多篇论文;在一九一七年四月到十月的期间,“真理报”遭受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破坏,列宁仍给在地下出版的“真理报”,写了将近二百多篇论文。列宁除了自己积极参加报纸工作外,还强调运用组织力量和集体力量办报。他在“做什么?”一书中,指出地方组织首先应关怀全俄报纸,首先应为全俄报纸工作;在另一篇文章中,列宁写道:“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好像就是作家而且只有作家才能够成功地参加机关报工作;相反的,只有在每有五个领导的和经常写作的作家,就同时有五百个和五千个非作家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机关报才会是活泼而有生命的。”一九一八年列宁在医院疗养期间,除了考虑国家和党的建设问题以外,还特别考虑到报纸工作问题;当他的健康恢复后,他写的第一篇文章即“论我们报纸的性质”,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时期的报刊任务。
在苏维埃政权成立以后,苏联共产党在历次的代表大会上都讨论过报纸工作,根据党在每一时期的任务规定了报纸的任务,系统地作出关于报纸工作的决议。例如在一九一九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党与苏维埃的报刊的决议中,就指出:“大会认为没有很好的报刊,就不能有健全的坚强的党和苏维埃建设。”并指出:党委对报纸的领导应是给编辑部以一般的政治方针和指示,并监督这些方针指示的执行,但不干预编辑部日常工作的细节;指出党的中央机关报应特别注意党的建设问题;党和苏维埃的报刊的重要任务之一乃是揭露负责人员及各机关内的各种犯罪行为,指出党和苏维埃机关内的错误和缺点;地方报刊应特别注意以一般群众的读者为对象等问题。在准备过渡到恢复国民经济的和平工作时期召开的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指出党的报刊应成为激起劳动竞赛的强有力工具。苏联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后即开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报纸网,当时除加强“真理报”和创办其他的中央一级的报纸外,特别注意办群众性的农民报纸、工会报纸和在少数民族地区与边疆出版报纸。在一九一八年三月,党中央即决定办群众性的“贫农报”,并在各民族地区、省、县级也办了农民报纸。一九二一年,党中央作出关于地方报纸的纲领的决议。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后,党对于加强地方报纸和开展工农通讯员运动都系统地作出了决议,因此,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苏联各地创办了许多工厂报纸、区报、墙报;在中央报纸和地方报纸的周围团结了许多工农通讯员;这些基层报纸和工农通讯员在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贯彻党的总路线和党在每一时期的任务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结束后,党中央就作出改进地方报纸的决议,并提出报纸宣传战后五年计划和动员群众为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开展竞赛的任务。苏共中央除在一定期间给予报纸以纲领性的指示外,并及时向报纸交代党的指示和意图。如在一九五三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以后,即召集各共和国、边疆、州报的总编辑会议,讨论在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中报纸的任务,会上并由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作了报告。
在最初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章中,就有了党中央机关报的负责编辑由中央委员会中任命的规定。十月革命后,苏联共产党在各个时期规定了报纸的工作纲领之后,就将选拔、调配和培养干部作为党领导报纸的首要工作。鉴于提高报纸的质量,必须加强报纸编辑部的领导骨干,党中央在一九二二年便指出州委会和省委会要任命相当精通本项业务的有权威的党委会的委员,作报纸的负责的并担负实际工作的编辑;选派党性坚强的同志参加编辑委员会,和必须把已经登记的新闻记者尽可能大量地调去作报纸工作。在一九二七年,为了改进党对报刊的领导和以必要的人员加强报刊工作,联共(布)中央作出下列的决议:党委会应把报刊问题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中,提交党委会的常委会和全体会议讨论;党委会应按时给报刊以关于进行最重要的运动的指示,并给它们以在说明党的生活和各种建设问题方面的程序和性质的指示;各级党委必须除了党机关工作人员以外,还要吸引在苏维埃机关、各业组织、合作社机关和科学机关中工作的党员来参加报刊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按时召集报刊的编辑和出版机关的工作人员,以便指示他们执行党的决议,并讨论各种有关报刊工作与改善报刊工作的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联共(布)中央在一九三○年又作出决议,指出:为了改造报纸,首先说明经济问题,要求吸收新的积极分子(工农通讯员——突击队员、经济工作者、专家等)参加报纸工作;指出目前坚决需要使党组织特别注意报纸工作干部,并保证实现中央关于从党委会的常委中选拔同志脱离党务工作而作总编辑的决议;工农通讯员——突击队员是报纸工作干部的主要来源之一,由各级报纸办短期训练班、小组等广泛培养这些干部;并决定由马克思主义训练班(编辑系)、共产主义新闻学院、各地方共产主义高等专门学校的出版工作系及新闻记者夜大学等校分别训练自中央一级至县级以及工厂报纸、集体农庄报纸的干部。在卫国战争以后,联共(布)中央决定由各级党校新闻班及各大学新闻系来培养和再培养报纸在职干部及后备人员。联共(布)党章和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所批准的苏联共产党党章,都规定了各级党委有委任在自己领导和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党机关报编辑部的权力。苏联共产党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便逐步地解决了报纸工作干部的问题。
苏联共产党对于报纸工作做出决议和指示之后,很注意检查报纸对党的决议指示的执行程度及报纸编辑部如何实现党关于报纸工作的决议和指示。如在一九四五年,联共(布)中央作出改进地方报纸的决议,决议中规定必须更加深入地反映地方生活和更广泛地反映党和苏维埃的工作;一个半月以后,党中央即检查对这一决议的执行情况,方式是选择星期日这一天的全国报纸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作出决议;各共和国、边疆、州的党委即根据中央的决议,检查了报纸工作并提出改进报纸工作的措施。在一九四六年,联共(布)中央又检查一年前决议的执行状况,由党中央派工作组到三个州报(罗斯托夫“铁锤报”、“库尔斯克真理报”、古比雪夫“伏尔加公社报”)去检查,检查后作出关于进一步改进这三个州报的决议。联共
(布)中央在决议中责成上述三个州委实施以下办法来加强这些州报编辑部和改善对这些报纸的领导:一、派遣一批熟练的工作人员以加强编辑部的各个部门;二、一个月内把各区报纸的通讯员网配备齐全;三、州委常委会每月考查报纸工作计划;四、州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州报主编的两次报告,并实行听取编辑部各组组长报告的制度;五、各州报成立编辑委员会。苏联其他报纸也根据这个决议改进了自己的工作。为了对报纸工作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苏联共产党从中央到州的宣传鼓动部都设有起这种职能作用的工作部门——报纸处或报刊处。此外,苏共中央将“真理报”作为领导报纸的思想工具,“真理报”上经常发表报刊述评,总结报纸经验,批评报纸缺点,起着“报纸的报纸”的作用。
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以“真理报”为首的苏联报纸,从十月革命以前到革命胜利后几个五年计划时期,都成为建设党与苏维埃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联系并影响最广大群众的最强有力的思想工具和组织工具。在苏联,作为党的喉舌的报纸,在社会生活中处在很重要的地位;被党分配做报纸工作的人员把从事报纸工作当做最崇高和荣誉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对于人民的报纸事业,从来是十分重视的。我国人民的报纸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针,以苏联共产党所领导的报纸作为典范,一向具有革命传统,因此在中国革命的各个不同时期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进一步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使报纸成为贯彻总路线的有力助手和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站在斗争前哨阵地的报纸,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改进和革新,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宣传者集体的鼓动者和集体的组织者的作用,成为党领导人民建设新生活的有力武器。


第3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布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在五月四日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及预备级暂行条例。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劳动人民进行全面体育教育的基本制度。它的任务在保证体育运动广泛地、经常地开展,运动技术不断地提高,使每一参加者通过“劳卫”制的训练,成为健壮、勇敢、坚毅、乐观的祖国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由于毛主席“三好”指示的巨大影响以及两年来“体育锻炼标准”的推行,已为“劳卫”制的试行打下了体能上和技术上的良好基础。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在一九五四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在全国推行“劳卫”制预备级(即原“体育锻炼标准”)的中等以上学校中,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重点试行“劳卫”制。全国各部队,除加强体育训练外,亦应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劳卫”制。
这次公布的“劳卫”制暂行条例中规定:根据体能、技术及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情况,“劳卫”制分为预备级、第一级、第二级等三级。又按照年龄、性别分:男子十五岁到十七岁为第一组、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为第二组、二十九岁以上为第三组;女子十四岁到十五岁为第一组、十六岁到二十三岁为第二组、二十四岁以上为第三组。锻炼项目中包括发展体力、耐久力、灵敏和速度四种人体机能的训练。预备级的项目标准由各基层单位根据“劳卫”制的精神、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项目标准由全国统一规定。凡参加
“劳卫”制一、二级测验及格者,由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授权各级体委发给统一的证书和奖章。(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等
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
体育运动是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又能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同时还是学生最爱好的文化活动之一。当此我国已进入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培养人材的各中等以上学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实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关怀与倡导下,加以学校行政和体育教员的积极工作,学校体育运动已逐渐走向普及和经常,但还远不能适应客观的要求。因此,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各中等以上学校必须切实贯彻、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二○五次政务会议所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贺龙主任的报告中所指出的“结合各项实际工作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并逐步地使之普及和经常化”的工作方针,和“在全国中等以上学校中有准备、有计划地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的预备级(即原
‘体育锻炼标准’),并选择其中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重点试行劳卫制”的基本任务。
为了积极而正确地开展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做好重点试行劳卫制和较广泛地推行劳卫制预备级的工作(有关劳卫制的暂行条例、项目、标准及预备级暂行条例已发给各级体委,并于今年“五四”公布),特联合指示如下:
一、各学校均应结合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为广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和举行适当的运动竞赛,并应尽可能培养、训练各种运动队,把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必须认真学习苏联体育教学大纲,有条件者,在大区或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体委的领导下,可着手试行体育正课改革。
各学校中体育运动基础、师资、场地和领导条件较好者,还应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劳卫制预备级,以创造实行劳卫制的条件。凡曾推行劳卫制预备级、而且获得良好的效果和经验者,经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体委共同审查、批准后可试行劳卫制。劳卫制是我国向劳动人民进行全面体育教育的基本制度,凡试行劳卫制和推行劳卫制预备级的学校,均应以劳卫制及其预备级为中心,把体育正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早操等有机的统一起来。
二、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应逐步建立和健全体育处、科或配备专职视导人员,协同当地体委加强对所属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并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认真订好和坚决执行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校行政除应加强体育教研机构和指定适当专人切实负责体育工作外,还应亲自抓紧以下四件事情:(一)在体育运动中经常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二)组织整个学校有关开展体育运动的力量共同进行工作;(三)及时检查并解决有关体育工作的问题;(四)给予必要的时间和可能的物质保证。
体育教员应不断地提高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体育理论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执行体育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三、卫生保健与体育运动在增进人体健康上有密切的关系;卫生保健对体育运动有着监督与检查的作用;而体育运动又是卫生保健的积极预防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卫生、医务人员应会同体育教员及有关人员做好以下工作:(一)经常注意调查学生健康情况,定期检查学生身体;(二)指导体弱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三)宣传体育运动的生理、卫生知识;(四)密切注意学生日常的生活制度、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营养情况。
四、学生会应把开展体育运动作为自己一项重要任务,经常帮助行政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并做好培养体育骨干的工作。青年团的组织除应经常教育团员成为体育运动的积极参加者、组织者和宣传者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以发挥团的组织作用:(一)积极协助行政认真搜集体育运动的情况,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二)协助行政做好经常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三)根据情况的需要配备一定骨干;(四)团的组织要定期讨论、总结体育工作。
各级体委应会同教育行政机关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领导,并与有关方面认真执行本指示的各项要求,定期逐级上报执行情况。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第3版()
专栏:

中共中央西北局理论学习中心小组
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专题论文
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总路线学习开始时,指定大区一级三十位负责同志分别就有关总路线的二十六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目前,西北局,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西安等省、市委参加专题研究的同志共三百零三人,已有八十人交了专题论文。西北局指定的三十位同志中,已有二十三人交了专题研究论文。
为了研究和处理这些论文,西北局理论学习中心小组曾于三月三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会上对马锡五、常黎夫、赵守一、喻杰、李启明、乔培新、陈元方、苏奋、苏一萍、李会友等十位同志写好的论文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各篇论文的优缺点并交换了分别处理的意见。会议结束时,西北局第三书记马明方同志对专题论文处理的原则作了如下指示:凡是有理论有实际的、比较成熟的论文,可分别在报纸刊物上或党内通讯上发表,并可组织作者向干部作专题报告;凡是基本上没有错误,但还有若干缺点的论文,可先组织作者向干部作专题报告,并要求作者在报告过程中反复研究,加以修改,俟修改完善后,再在报刊上发表;凡是尚不成熟的论文,则应要求作者继续进行研究,俟达到前两类论文的标准时,再按上述办法处理。
西北局宣传部根据马明方同志的指示,拟定了“关于处理专题研究论文和高级组的笔记报告的办法”。规定西北局指定的大区负责同志和各省、市委书记、副书记和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所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或笔记报告,由西北局宣传部详细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交西北局理论学习中心小组审批。各省、市委所布置的专题研究论文,一般由省、市委宣传部加以研究并草拟处理意见,提交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小组处理。但西北局宣传部对各省、市委负责同志的论文以及各省、市一般高级组同志送交西北局宣传部的笔记、心得、报告、论文,亦应在可能条件下加以审阅,选择较好的公开发表,对其中有严重错误的,应向作者提出商榷意见。这个处理办法特别着重指出:对于专题研究论文、笔记、心得、报告的处理应当采取多鼓励多帮助的办法,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但对于其中观点有严重错误的,亦应及时提出,反复商讨,借以搞通思想提高认识。
截至目前为止,西北局理论学习中心小组已讨论和处理了十九篇专题研究论文,西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小组也已举行过讨论处理专题研究论文的会议。对于尚未完成专题研究论文的同志,西北局及西北各省、市党委宣传部正在加紧督催。


第3版()
专栏: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展览会
五月四日起移到北京图书馆展出
今年三月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曾在北京举办“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展览会,受到各方的重视。在展览期间共有二百五十余单位、六千余人前往参观。观众一致认为,看过展览会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有了概括的了解,他们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对‘理论一掌握了群众,就立刻成为物质的力量’(马克思)有了深刻的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修科的许多同志在参观后,认为展览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把展览会中的说明文字全部抄录下来,作为学习的参考。
现为满足各界人民的要求,决定将这一展览会迁至北京图书馆,并重加布置,于五月四日下午开幕。


第3版()
专栏: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名单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于五月三日在北京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选出了理事一百一十六人。常务理事二十九人。同时还选出了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名单如下:
理事:
丁玲 丁里 丁西林 于蓝 王亚平 王芸生 方纪 田汉 田德民
 白希清白寿彝 安尼瓦尔 平错旺阶 老舍 任白戈 艾大炎 艾思奇 朱伯深 伍云甫 李桂森 李颉伯 李德全 李敷仁 李霑吾 余心清 吕骥 何其芳 何成湘 吴文焘 吴化之 吴冷西 吴茂荪 吴学谦 吴耀宗 邵宗汉 孟波 竺可桢 周扬 周立波 周巍峙 洪深哈丰阿 茅盾 柯仲平 胡愈之 范文澜 范长江 马思聪 马寅初 孙晓村 袁水拍 袁雪芬 草明 夏衍 涂长望 徐平羽 倪斐君 唐明照 柴泽民 郭沫若 郭朋 陈宇 陈沂 陈忠经 陈荒煤 陈翰笙陆璀 曹禺 曹日昌 曹孟君 梅益 梅兰芳 张仲实 张奚若 张铁生 许广平 区棠亮 黄现璠 阳翰笙 华君武 华罗庚 贺绿汀 黑丁 傅连暲 焦菊隐 楚图南 董越千 赵沨 赵复三 赵朴初 齐白石 廖承志 熊复 熊向晖 荣高棠 邓拓 刘白羽 刘开渠 刘尊棋刘宁一 刘贯一 郑振铎 欧阳予倩 赖少其 钱俊瑞 钱伟长 钱端升 冀朝鼎 蔡若虹 蔡楚生 戴爱莲 谢冰心 薛樵 萨空了 瞿希贤 萧三
常务理事:丁西林 丁里 白希清 老舍 艾思奇 吴耀宗 竺可桢洪深 胡愈之 范长江 陈沂 陈忠经 陈翰笙 陆璀 张奚若 区棠亮 阳翰笙 华君武 楚图南 董越千 赵沨 廖承志 荣高棠 刘宁一 刘贯一 郑振铎 冀朝鼎 萨空了 萧三
会长:楚图南
副会长:丁西林 阳翰笙 洪深
秘书长:陈忠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