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农田产量
“春化的小麦真好!”
黑龙江省绥化县七区第八村今年有一块麦田特别惹人注目,别的地里麦苗刚出土,它已二寸多高,绿油油地罩垅了。路过的人打听到缘由后,不禁羡慕地说:“春化的小麦真好!”
故事是这样的,种小麦时,第八村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干部到王兆青农业生产合作社来帮助他们实行麦种春化处理(在播种前先使种籽发芽),却遭到社员反对。卜宪海说:“那样种到地里不把芽冻死吗?”虽说推广站的干部一次又一次地详细解释春化处理的道理,可是仍有很多人不信。最后经理事会核计,决定用春化处理方法种一垧地试试看。
自三月二十九日实行春化处理播种后,社员都惦记着,有的人隔一天就到地里去看看,有的人很担心,生怕不出苗把种子白费了。“春化小麦出土了!”听到这个消息人们都争着去看。与邻地一比春化的小麦早出六七天,还不到半月已扎根二寸多深。人们的怀疑打消了,社员阚喜春高兴地说:“春化小麦出得早,能躲过?期,哪能不多收?”有的人说:“今年晚了,明年再种小麦一定都实行春化处理!”
互教互学推广了泥水选种
西康省石棉县农场乡在开始宣传泥水选种的好处时,许多农民都不相信泥水选种能清除秕谷、半米和有虫害的种籽。工作组、技术员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就深入各村先动员一、两户农民带头实行泥水选种,并邀请附近的农民参观。原来不相信泥水选种的李三才,把自己用清水选了四次的四升谷种,放在泥水里,立刻浮出了约有半升有虫害和半米的谷子。这样一来,许多农民知道了泥水选种的好处,同时也学会了做法。乡干部和工作组就组织群众互教互学,在全乡内推广了泥水选种先进办法。农民黄光才学会了做泥水选种以后,就帮助附近七户农民也实行了泥水选种;该乡广元村广元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也积极向社外农民传授泥水选种法,结果全村五十五户农民就有五十二户实行了泥水选种。
深耕细耙灌水点播
松江省汤原县汤旺朝鲜族自治区农民,为了完成今年每垧水稻产九千斤的增产计划,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上实行了灌水点播,并且开展了增产竞赛运动。由于竞赛的推动,大大提高了耕地作业质量,去年一般的耠地都在三寸左右深,达到四寸的仅有五百多垧,今年绝大部分达到四、五寸深。全区基本消灭了漏耕、不整齐不平坦的粗糙现象,几年来池埂子附近耕不着的地也都耕起来了。各村较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今年都实行了干耙地,耙得很细,特别是准备采用机械干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耙地质量更好。
到增产人家找增产窍门
福建省晋江县柏山乡东方村农民今年虽有增产要求,但是一时找不到增产门路。共产党员黄朝通想起去年产量有高有低,只要到群众中总结经验,总可以找到增产门路的。他便首先领导赖金龙互助组来研究,发现赖金龙去年有五分田早稻收到谷子二百六十斤,比一般田多收两成。原因是多用土粪,并在插秧时,把土粪蘸在秧根上插下去。另一个组员赖挽来有八分壤田收了四百斤,也是用了这个办法。
黄朝通找到了这个办法,就积极地去和其他互助组长、农民再加研究,大家都愿意在组内研究试用。为了把具体做法交代清楚,黄朝通又请赖金龙在群众会上介绍蘸秧根的好处和做法。大家听过以后,信心都高了,赶紧多积土粪,作好蘸秧根的准备。插秧开始时,赖金龙又先作了示范;各互助组都派人去学习。大家看到这样插并不困难,却能增产,都愿意采用这个办法。全村一百五十亩早稻,采用蘸秧根办法的有百分之九十五。
改变了不合理的旧习惯
广西省郁林县龚蜀乡农民向来没有耘田追肥习惯,有些农民认为耘的田禾苗会变黄,不相信耘田追肥能增产的先进经验。该乡中共支部和工作组即根据这个情况,首先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怎样开展耘田施肥运动,争取早稻丰收。经过充分讨论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并具体研究和确定了开展耘田追肥运动的办法。第二天晚上即召开乡互助合作代表会,由过去耘田追肥获得增产的农民介绍经验,这样有力地说服了农民。会后,李敬文互助组即调配了八个劳动力去耘田,还换了三百担硝泥作肥料。锺恳胜互助组也组织十五个组员,把塘泥担回来晒干打碎,用人尿淋过,准备耘田时作追肥。李仁良互助组已挖得硝泥四百担。现在全乡范围的耘田施肥工作,已经开展起来。
按土质好坏分等密植
贵州省婺川县丰乐乡农民种苞谷的技术非常落后,肥料放得少,窝窝打得稀,株行距约隔三四尺,年年都是“广种薄收”。去年曾庆豪互助组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初步改进了耕作技术,多施了肥料,并采用“单株密植”的先进经验,因此比一九五二年增产百分之五十二。今年曾庆豪互助组发展为丰乐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对接受先进经验更有了信心,于是全部苞谷都采用温汤浸种和桐油、草木灰拌种的新办法。种的时候还分等密植。目前,全社有一百零八挑地都实行了单株密植法,其余的石窖和坡坡土都比往年缩短了株行距。“二百六十”改成了“四百五十”
安徽省滁县官山乡的农民,过去栽秧马虎,产量年年不高,就是丰收年成,每亩水稻平均也只能收三百来斤。今年,王糟坊互助组为了保证水稻丰收,修好了几口塘,还积了大批肥料。互助组长杨士杰、王忠汉想如果再把旧的栽秧方法改进一下,今年增产就更有把握了。于是就召开组员会议,提出实行“小株密植”的意见,但是组员们认为栽稠和栽稀反正是一样;也有的嫌密植麻烦。这时组长就引导大家算密植增产账,大家具体一算,才明白按照七寸对方栽秧,一亩田至少可栽一万二千棵,那么一亩田就能收四百五十斤左右,因此,就决定今年全组水田都实行适当密植。该组原来水稻增产计划上的“二百六十斤”的增产指标,现在也改为“四百五十斤”了。


第2版()
专栏:

土地“安家”前后
本报记者 纪希晨

苗族贫农李世章的几辈都种地,可是他家的山地,像居住在三角田寨的其他苗族农民一样,都是一直没有“家”的。
在蜿蜒层叠的苗岭山中,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在那云雾缭绕的深山野林里,常常可以看到他和三五成群的苗族男女,带着刀子、火柴和种籽,奔到茂密的树林里去,砍着、刨着,放把火把山林烧起。冲腾的烈火随着风势、在山野上空怒吼着,直烧到附近再也没有什么可烧,或下起雨来将火熄灭的时候,人们便在那铺满灰烬的土地上,开始播种了。因为他们缺少耕牛和农具,经过这种“砍火焰”的山地,都不犁、不耙、也不上肥料,只把种籽向地皮上一撒,就等着收获了。这样种过一两年后,看到地没劲了,便将这块“地”丢掉,又转移到别处山坡上,重新烧山、毁林、开一季,种一季,开了新荒,丢掉熟荒,地块一直不固定,年年以“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方法耕种着山野的土地。
一九五一年春天,雷山县人民政府号召苗族农民,改变生产方式,固定耕作土地。李世章听了心中虽然十分欢喜,但却不相信。晚上他躺在“草被”里,嘴里吧?着烟锅,想着:是呀!工作组同志讲的挺在理,“种了一山坡,只收一小锅”,还要引起许多火灾、水灾……,但是不烧山又有什么办法呢?在这深山里到那去买农具?两只空手怎么能挖地?最急人的,是眼看就要播种了,全家几口人还没有一把镢头哩!想到这里,他独自苦恼地说:
“这是祖祖辈辈世代传下来的,要改变那可不容易!不管怎样,我明天还要烧山去。”
第二天,东方刚一发红,李世章便带着刀子上山了。他走进一座枝叶完全纠缠成一片的树林里,一面唱着歌,一面“呼呼”地砍伐着。斧声和歌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正砍着,突然听见远远有人喊:“谁在那砍山呀”,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工作组李浩同志,李世章连忙丢下斧子,以问代答的说:“你怎么也上山啦啊?”
“我刚从县上回来。以后不要再满山跑着砍山啦。毛主席为了帮助我们苗家改进生产,现在给送来大批铁制农具了!”李浩同志走过来,拍着肩臂,兴奋地对他说:“昨天我一接到信,就连夜赶到县上去,你看,现在不是把农具领来了吗?”
“哈呀!这下生产可有办法了。”李世章又惊又喜,立刻跟着李同志飞也似地跑出山林。当他看到十多挑崭新发亮的铁犁、铁铧、铁锄头时,激动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心跳动着,两只手一会摸摸这,一会又摸摸那,恨不得马上用它来翻开脚下的土地。
村公所的院子里,挤满了看农具的人。裹着黑头巾的老汉,穿着紫色百褶裙的妇女,和年青的姑娘……他们像赶来参加什么庆祝会似的,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那些走不进去的,就站在门口两旁的街道上,三五成群的说笑着。
李世章快活的挤在人群中,忽而从院里走到街上,忽而又从街上弯回院里,为的是想找人谈谈,分享一下自己的欢喜。
“看到了吗?自打记得事起,我还是头一次见过这么多哩!”
“谁不是呀!我问你,怎么共产党、毛主席连这件事都挂在他心上呢?”一个深受感动的老太婆,用袖子沾着湿润的眼睛说:“他老人家可真为我们操心啊!”
“是呀!咱们什么困难他不关心呢!”李世章扳着手指,一件件数着,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大声的说:“我们没吃的时候是谁给发来救济粮呢?是共产党、毛主席。没有穿的时候是谁给发来寒衣呢?还是共产党、毛主席。现在共产党、毛主席又给送来农具,真比亲爹娘还照顾得我们周到哩!”
“那,你以后是不是还要砍山呢?”站在他旁边的李世春,冲着他问。
“有了农具谁还再那样生产呢?”

清晨,当朝阳用欢乐的金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大地,人们才刚刚上地的时候,李世章已摸黑翻完了一大片留着春雪残迹的土地。打地边经过的人,每望见那一片黑油油发亮的土地,都露出惊奇的神气说:
“看,李世章在给地安家哩!”
李世章今年二十四岁了,浓眉,大眼,中等身材,黑黝黝的脸上总带着和善的微笑。因他为人忠厚,办事精明,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群众对他很信任,他被村人选为民兵队长和互助组长。这次领到铁制农具,他又首先改变生产方式,进行固定耕作,不仅把荒土翻开,树根刨掉,并且修了地边,垒了地畔,挖下了水沟,用树枝在地头上扎起栏栅,把土地修整得光光展展的。
“你这方法是怎么学会的?”
“前几天我到雷山县城去赶集,”李世章嘿嘿笑着回答:“走到丹江边上,看到几个汉族农民这样种山地,当时我说:这多麻烦哩!他们说:‘不这样种地,怎么会长好庄稼呢!’是呀,照咱们往年那样,只撒种籽不翻地,麻雀倒欢喜,咱可得饿肚皮!”接着他把手插进松软的泥土里:“你们看,这地翻的足有六寸深,不要说种谷子,就是插稻秧也足够哩!”随即他又抓起一把轻软的泥土,在手指里捏碎,然后把土抛上天空去:“泥土刨的越松,庄稼长的越好呢!”
村里原来不相信有翻犁山地的农民,现在亲眼看到李世章这么一作,虽然还有人摇着头说:“这办法好倒好,就是太费工,咱可办不到……”可是实际上他们却都信服了,不用工作组挨门去教,许多人家都自动你看我、我看你,学习了新的耕作方法。
一天上午,工作组李浩同志穿过峡谷、丛林,向山上走去。他发觉不久前还满山跑着砍“火焰”的,现在在荒地上固定耕作了,原来一片荒草的地方,如今开垦成耕地了。一向寂静的高山野林里,现在到处响起赶牛耕地的吆吼声,和整修地畔的石头敲打声了。
“生活变得多么快啊!”回想到一九五零年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被县委分配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时的情景,他笑了。最初他想不通为什么组织上要把一个汉族干部分配到这地方,可是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他不仅懂得了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而且更加热爱他们了,当他看到他们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一天天走向新生活时,他感到衷心的欢喜和骄傲。“而这只不过是个开端啊!在将来当农业实行集体化、机械化的时候,这里将会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脑海里萦绕着这种思想,他走过一块块耕地,但是一检查,都发现地虽翻了,可是全都没有上肥料!
“应该上粪,可是为什么都不上粪呀?”
晚间,当他召开村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专门讨论施肥问题时,想不到大家竟像听见什么笑话似的,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了。
“给山地上粪,听都没听过……”
“不上粪庄稼还不一样的长!为什么要上粪呀?”
“给山地上粪,好比给瞎子点灯,别村人要笑话我们啦!”
后来,李浩就用当地稻田上粪增产的例子,说明施肥的重要,并希望大家起带头作用,带动群众改变不施肥的习惯。听到这里,李世章脑子里忽然闪亮了一下,回想起有一年他的一块地因为烧了草木灰,就比别的地多收三斗玉米,那不就是肥料的功效吗?于是他站起来,兴奋地向大家叙述了这件事情,最后他说:
“我明天就送粪上山去……。国民党统治时候,人都吃不饱,谁还往地里上肥料呀?可是,现在,我们人翻身,地也该翻身了。”
经过多次说服动员,群众终于开始送粪了。男的女的,担的抬的,单干的,变工互助的……,工作组的几位干部也一同随着大家往地里送粪、撒种,没有几天,三百多亩地全播种上了。除了小米、玉米,还栽了许多烤烟。但是上粪究竟会有什么效果呢?就是在播种完了的时候,一些老年人仍是不相信的。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两种土地之间就愈来愈显现出差别了。同是山坡地,上粪的庄稼黑油油的,长得又壮实又茂密;不上粪的,禾苗枯腌腌的,像霜打过似的。
“你看,现在可比出高低了。”李世章站在一片绿色的田野里,指着迎风波动的庄稼,向工作组李浩说:“我们少数民族就是这性子,那怕再好的东西,如果他不亲手摸摸,亲眼看看,他是不会相信的。到明年,你看吧,不用动员,谁都要抢着上粪呢!”
当他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李浩同志正弯着腰在地里拔着青草,——杂草已经在地里蔓延起来了。主要的是很久没有下雨,土地干旱了,他想:应该发动群众松土锄草了。
“老李,要想庄稼长好,不光要上粪,还应该锄草,”他指着混杂在庄稼里的青草,和脚下干硬的泥土,解释说:“锄草松土能耐旱,能保持土地水分,发挥粪土力量,多锄一次草,多松一回土,就等于多上一次粪、浇一次水一样……,你说,我们能办到吗?”
“锄草?那可比上粪困难多了!”
“困难当然会有……不过我这样想:只要我们干部思想一通,那就一定能够做到。”李浩同志从前两次的经验里,深切体会到依靠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这次仍应像以前那样,先从干部开始,给群众做个榜样。”
“嗯,这样做是对的”。李世章一字一句的听着,沉思的笑了笑:“你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可是我还有点担心呢!”
“现在不同过去了,连群众也相信改进生产的好处了……”
这时,李世章望着天边的白云,在心里翻腾地想道:能办到吗?办不到吧?我们这里山地向来都不锄草呀,要是不会锄,反把庄稼锄掉,那一年辛苦不全丢了?可是当他想到共产党的每一改革,都是给苗家带来更大的幸福时,他拍着膝盖,呼的站了起来:
“好吧!咱就动员锄草吧!”三交六月的时候,三角田寨五十一户勤劳的苗家,已把山地锄过两遍草,稻田薅过二道秧了。加以不久前又下了场透雨,庄稼长的特别快。田野里,那宽大肥嫩的烤烟叶,和那沉甸甸的稻穗子,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想到即将到来的收获,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唱起山歌来:
“黄土坡上生金花啊!
单凭手脚无法扒哟,
丢下那多年的‘木牛架’呵,
换上崭新的铁犁铧罗,
北京城啊毛主席,
你是苗家的大恩人啊!”
过了一些时候,秋收开始了。
成熟了的稻子,像一条条金色的锦缎嵌铺在山间梯田上。谷子、烤烟和高大的玉米,好似一堵堵齐整整的墙,风一吹,荡起许多波浪。农民们晃着闪光的镰刀,三三五五地散布在金黄色的山野上。
“多好的庄稼呀!”李世章笑着,对互助组员李世春说:“没有白白锄草、上粪吧?”
“我早就赞成这办法呀!”
“嗨呀!你们看,这棵上结了三个大玉米!”收在别人前面的李茂先,手中高高举起一棵大玉米,欢跳地喊着说:“往年咱们这里玉米长的像麻雀,今年长的都像大萝卜,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天气,可是,为什么会这么不同呀?”
稻子、烤烟的收割也顺利进行着。有的割,有的挑,有的打,有的整修烤烟棚。男女老少全都投入了紧张的秋收。眼看再有几天就完了,可是天忽然变了。
一天晚上,李世春被雷声惊醒。跳到窗口一看,只见随着刮起的大风,乌云密布了东南方的天空,紧跟着一道道白色的闪电,雷声可怕的爆响着,把窗户震动得直抖。暴雨就要来了。他立刻跑到街上:
“起来噢!雨……来了!上山……抢庄稼啊!”
这时许多人家都醒来了,有的衣服还没穿好,就光着脊背跑到街上,乱哄哄的人群里发出一片惊惶的话声:“不得了,这下庄稼该坏多少!”
军属李守能的母亲,手把着门槛,焦急地向人们喊:
“天呀!我还有十几挑稻子在田里放着哪!风要刮跑了……”
听到这话,工作组李浩立即披着衣服跳到石坎上,对着两只手握成的话筒,大叫:
“老乡们!我们要先帮助军属抢收,是他们的儿子保卫着我们的幸福!不能让军属损失一棵稻、一粒谷……”
“走啊!”
男男女女带着担子,绳子、镰刀,手里举着用松木扎的火把,一齐向漆黑的田野里奔跑去。在风雨和闪烁的火光里,坡坎上,梯田里,山道上,到处奔走着抢收的队伍,沸腾地进行着保卫粮食的战斗。人们很快收回了可能被冲的全部谷物。
雨过天晴后,堆满谷物的广场上,到处一片呯呯啪啪的打谷声。全村这一年粮食普遍比往年增产百分之十三,有的则达百分之三十五。李浩无论走到那里,都有人围住向他快乐地报告着丰收。
“收成太好了。我的两亩半荒地,收了四百斤烤烟,二百斤玉米!”李世章翘着手指头,微笑地计算着说:“除这,稻田还收了三十二挑稻谷!如果把烤烟折成三千斤谷子,我今年整整比解放前多收二十五挑谷物,是我家祖祖辈辈的第一次丰收。”四
时间又过了两年。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的提高,三角田寨苗家生活变得更加富裕了。永远摆脱了贫困的李世章,现在家中喂着一匹马、一条牛,农具样样都有。往年他出门赤脚、披蓑衣,如今却穿着崭新的蓝棉制服,还带着水笔、手电筒。除他,全村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家。在经济普遍上升之后,三年间,全村耕牛由十四头增至五十五头,马由二匹增加到十二匹,猪由四十只增至八十多只。一九五三年单栽种的二十二万株烤烟,就给他们增加了四千四百万元的财富。去年冬天,十一家盖起了新房,原来住在树皮棚子里的贫农李茂先,当他迁入新盖的三间三层高的木楼房时,全村人都持酒唱歌来庆祝。他们庆祝的不只是他,而是千千万万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苗家的幸福!


第2版()
专栏:

各地积极推广馀杭无虫粮仓经验
浙江省馀杭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创造大批无虫粮仓的经验,已引起各地粮食部门重视。浙江省各地粮食部门已广泛掀起学习馀杭县创造无虫粮仓经验的热潮。各专区、县、市的粮食部门都派代表到馀杭县进行了参观、学习。馀杭县粮食保管人员在三月间以争取今年全县仓贮粮食无虫的条件,向全省粮食部门发起做好粮食保管工作的挑战以后,各地粮食部门纷纷应战。杭州市粮食保管人员提出要建立经常的清洁卫生制度,争取在今年内使百分之七十的粮仓成为无虫粮仓。嘉兴专区今年贮存的粮食水分很大,有些粮食保管人员原来对做好粮食保管工作缺乏信心,馀杭县粮食保管人员发起挑战以后,全专区粮食部门的职工都积极投入了晒粮工作,并提出要在今年使半数粮仓成为无虫粮仓。全省粮食部门结合粮质普查、翻晒粮食,大力开展了清洁卫生工作。
安徽、福建、江苏、山东、湖南、广东、上海、广州等地粮食部门派代表到馀杭县参观、学习以后,一般都通过会议、业务刊物等广泛进行了宣传、传达,有的已拟出具体计划,掌握重点,展开推广工作。这些地区的许多粮食保管人员通过实地参观和听取传达,学习文件,克服了认为“粮仓不可能没有虫”等保守思想,提高了做好粮食保管工作的信心。江苏省苏州专区、盐城专区等地的粮食部门,已具体提出创造无虫粮仓的指标。安徽省望江县的华阳、当涂县的采石、黄池以及江苏省吴县的木渎区、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等地,有不少粮库运用馀杭县经验以后,仓虫已经很少,有的且已成为无虫粮仓。许多原来被称为“灰堂”、“脏库”的粮仓,经过彻底扫除,已经面貌一新。除上述派人到馀杭县参观的省、市以外,山西、辽西、四川、宁夏、北京、太原等地,也有许多粮食部门在积极学习馀杭县创造无虫粮仓的经验。
(陶铭盘 钱金玉 李家泉 程华)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在春耕中充分利用已完成水利工程
广东省机械排水灌溉事业有较大发展
湖北省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竣工,并已开始取得灌溉效益。据初步统计:除个别大型工程还在继续施工外,长江、汉水沿岸二千二百余公里的干、支、民堤,普遍进行了培修。完成土方二千五百九十余万公方,护岸工程九十八处,石方三十一万余公方。并重点钻探出隐患五百五十一处,大大巩固了堤身,加强了堤质,增进了抗洪能力。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方面,新建了水闸和水库八十七处,整修二百八十九处,新增受益面积一百零四万余亩
(去年原有受益田一百五十万余亩),小型农田水利兴修六千三百多处,整修二十五万处。此外,在人民大垸、南屏垸、涨渡湖等准备建立国营农场的地区,都兴建起了新型的排水闸和排水系统,使百余万亩农田,完全免除了涝灾的影响。
在兴修水利中,很多地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是在群众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后,自动出钱出力,换工互助兴修起来的。如应城简家桥水库是一个能灌溉八百亩农田的工程,政府只补助了一部分器材贷款,其余均由群众合理出工负担。在兴修水利中,由于集体劳动的锻炼,发展和巩固了一批互助组。宜都县民前乡兴修水利以后,新成立了三十余个互助组,有七十二个互助组得到了巩固。
在新修和整修的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各地都开始重视了工程完工以后的管理养护工作。在大型工程方面,普遍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干部。中、小型水利工程,亦开始普遍通过群众的用水机构,民主推选了大量的行水人员,推行“一把锄头放水”(即由专人负责、统一分配用水)的合理用水制度。
今年春耕期间,新修和整修的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充分利用起来。很多大、中型灌溉系统利用农闲余水,灌满周围小型塘堰,以保证灌区用水和扩大灌溉区的受益面积。仅宜昌县红土乡一百三十四口堰,就利用鸦雀岭滚水坝灌满了一百二十二口。这样增进了各种可能利用的水利设施的蓄水容量,对可能到来的干旱季节,提供了抗旱保苗的水源条件。
(本报中南记者站)
×××
广东省的机械排水灌溉事业,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去冬今春又完成了新建和改进工程十六处,安装抽水机三十一台,共有一千二百多匹马力。连以前安装的在内,全省共有抽水机四百余台,一万余匹马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受益面积二十五万余亩。
广东省有很多围田,每年四月到九月间江水上涨,围外水位高于围内,围上涵闸不能开放,围内渍水无法排除;另有些地方,江水低于田面数尺,天旱时又无法灌溉。机械排水灌溉事业发展后,帮助农民排除渍水、战胜旱灾,带来了丰盛的收获。新会县那大乡的二千多亩围田,今春刚插下秧就遭到连续大雨,禾苗眼看浸死,他们立即开动五台抽水机,救活了禾苗。宝安共乐乡往年在清明前后便全部插秧,今年已过了清明十来天,田里泥土还晒得发白。四月十五日,县里运来抽水机,安装起来抽水灌溉,才解除了二千余亩田的缺水困难。新会县黄布乡几年来共安装了抽水机十台,使百分之九十低洼渍水农田解除了渍水灾害,农田产量由平均每亩一百五十市斤增加到五百三十多市斤。该乡自一九五○年安装抽水机以后,已增产稻谷五百多万斤,平均每人增加收入一千余斤。农民收入增加后,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全乡原有耕牛十九头,现已增加到一百零二头。
(徐衍绶)


第2版()
专栏:

山区苗民得到了无偿农具
新华社记者 刘扬深 杨炫之
发放无偿农具的消息传来了。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甲坝乡正要下山开始春耕的二百多户苗民多么高兴啊!他们说:毛主席知道我们苗家缺少春耕农具,就给我们送来了!有了农具,今年增产有把握。
四月中旬,乡里贫苦的苗族农民从乡政府领到了犁、耙、锄头、镰刀、钉耙,一共一百二十多件。五十多岁的贫农陈么金从来是使用笨重的木耙,这次领到了一把崭新合用的铁耙。王桥宝好几年前就砍好了一个用白杨木做的犁架,可是没钱买犁铧,每年都要借用别人的犁,五六亩地犁了二十天还没犁完一遍,现在他也喜洋洋地领了个铁犁铧回家了。平寨村吴光林生产互助组五户农民去年都缺镰刀,春天别人忙着割嫩草肥田的时候,他们只能瞪着眼空着急,这一回他们五家各得了一把镰刀。
苗族农民得到了无偿农具后,生产热情很高。王四么在领到铁耙的第二天,一清早就上山去找了一根坚硬的木料回来做耙架,安好后马上到田里耙起来。下瓦窑村有九户农民领得农具后,冒着春雨犁田,接着往田里送粪,按计划完成了插秧前的准备工作。农民们十分喜爱新发下的铁质农具。陈玉林一边耙田一边说:“去年用木耙,又费力气又耙不深,现在用铁耙耙两次,胜过去年用木耙耙四道。”吴光林互助组得到了两个犁铧,决定全部水田比去年多犁一次。去年他们花了近二十天才把全组二百九十八挑田犁完一遍,今年九天就犁了二百七十挑。现在,在山区的田野中,男子在犁田、耙田,妇女们在挑粪、整修田坎,谁也不愿落后一步。


第2版()
专栏:

用智慧和创造来解决工业建设中的新问题
中央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厂劳动模范 宋铁珊
在建设祖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中,我们木工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正式厂房需要的六角地板,我们既没做过,也没见过,还是头一次听说。
六角地板和普通地板不同。普通地板是平铺,只要用锯顺着木楂解成楼板,面不平用刨子刨平就行;六角地板要立着铺,截这种地板要用锯横着木楂截,面不平还用不得刨子。六角地板全年需要量也很多。
根据上述要求,关键问题在于六角地板要截断的快,截断面要平。
木工车间没有生产六角地板的设备。当时大家都认为:截横木只能用吊截锯。吊截锯的生产量是很小的。根据计算:生产全年需要的六角地板,要有二十二台吊截锯,六十多个人,还要全年都不休假才能完成任务。而我们当时只有两台吊截锯,其余的吊截锯片只能到国外去买,买回来了还要增建厂房;要招收训练工人。这需要大量的钱和很长的时间。结果必然要影响到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厂房的完工。这条路无论如何是不能走的。
我们在设法突破“只有吊截锯能截横木”的看法。用一块大木头在带子锯上试验的结果,带子锯能截出质量很好的横木。从这里我们开始找到了一线出路。
如果带子锯一次只能截一块六角地板的话,它将会像吊截锯一样的不能满足建厂的需要。如何使一大条带子锯,一次同时能截下许多块六角地板来,便成了当时我思想中的唯一问题。我设想:带子锯旁应该有一个跑车,跑车上一次能卡上许多六角木材,木材应该绝对稳当,需要一条丝杠来推动,这样把许多木材,一起送到带子锯前,一次便可截下许多质量很好的六角地板来。我认为这是可行的。
我只是一个四级木工,不懂得机械原理,画不了图。我便去找车间统计员郑本同志(他也不大懂机械原理)帮我画图。他热情而勇敢地帮助了我,我们便在业余时间,画成了一份草图。这份草图经“内行”人一看就说,你这是“心思图”(意思是说我怎样想就怎样画了,不合机械原理),用不得。我请他帮我把“心思图”变成“实际图”,他说:
“你另请高明吧。”我们的工段长也说:“你做梦娶媳妇,那有那么好的事?”
但厂和公司的领导上支持了我,有更多的技术人员帮助了我,如任长文、何希令、梁忠凯等同志和华东钢铁厂的一个老技术工人都给了我不少帮助,我还研读了机械制图学,在七十三天中,经过反复研究,数次修改。终于制成了一部“六角地板跑车”。根据试验的结果,一台“六角地板跑车”,要比一台圆锯的生产效率高十五点六倍。计算下来,可以在六角地板的生产中,给国家节省六亿多元的资财。用这个跑车日开三班,一百八十天就可完成任务。这样的跑车在所有截横木的木工生产中都能使用。
在我国许多重要的基本建设中,一定会出现许多我们过去没听过,没见过,连想也没想到过的新问题。我们工人阶级必须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刻苦钻研,发挥创造才能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创造了“六角地板跑车”以后,现在又正在研究滑铁两轮电动锯。我们公司机械化供应站的同志,正在研究要创造一部深坑挖土机(这也是从来没见过的事),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建厂中的新问题的。
我们有共产党和行政领导的支持,这给了我们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以保证条件。我们参加基本建设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具有和保持这种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解决基本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来促进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2版()
专栏:

峰峰煤矿勘探新煤田
为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峰峰煤矿在几个新地点进行了寻找煤层的地质测探工作,经勘探结果发现两个新的煤田区蕴藏着丰富的高级炼焦煤,将来建井开采后,将有力地供应炼钢的需用。这是地质人员在测绘的情形。新华社稿 何书田摄
当地农民积极协助地质人员勘探煤层。这是农民在一个新煤田区挖井,从井下采上参考煤样,帮助地质人员了解地下煤藏的情况。
新华社稿 何书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