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我国海上拖运木排的办法试验成功
节省了大量轮船和火车的运输力量
我国在海上用拖轮拖运木排的办法已经试验成功。第一只试拖的拖轮是民三三零号,该拖轮由大连拖运一批木排,已于四月间到达上海。这给我国今后在海上运输木材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国过去在海上运输木材,是把木材和其他货物一样,装在轮船里面运输,一艘很大的轮船,只装运重量不大的木材就满了,浪费很多船位。去年,苏联专家巴谢维奇建议中央交通部海运总局,把木材用钢绳扎成木排,浮在水上,由拖轮在前面拖运,这样,大量木材就可被拖运到沿海各个港口。海运总局接受了这一建议,于去年十二月开始准备,由大连区港务局主持,林业部、大连航海学院、上海海运局等派员参加组成试扎木排委员会,在今年四月初根据苏联先进经验,扎成了中国海运有史以来第一个“雪茄”形木排,并于四月中由上海海运局民三三零号拖轮安全拖达上海。
在海上拖运木排以后,可以节省大量轮船和火车的运输力量,许多轮船和火车,都可以用来运别的货物,而不必被木材占用了。海上拖运木排的费用,也将比过去大大节省。过去从东北大连到上海,船运一立方公尺的木材要十四万多元的运费,而用拖排的办法运输,每立方公尺才八万八千元,每年从大连到上海,如以运六十万立方公尺算,就可给国家节省三百多亿元。如果和火车运输相比,那就节省的运费更大,用火车把六十万立方公尺木材从伊春运到大连,再从大连用拖排的办法运到上海,比从伊春完全用火车把木材运到上海,要节省一千多亿元。从七月份起,我国沿海各地将逐渐推行拖排的办法,运输木材。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积极进行查苗补苗保苗工作
山东省春耕春播已经基本结束。早种地区的玉米苗已有一寸多高,个别地区农民已开始锄苗。根据各地中共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检查,春地缺苗现象普遍存在。胶州专区全区缺苗一成到八成的春地有三十多万亩。尤其日照、高密、诸城等三县缺苗更为严重。日照七区青根乡种高粱六百三十三亩,缺苗的就有五百四十八亩。聊城专区堂邑县种棉花三十万亩,其中缺二成苗的有二十一万亩,缺三成苗的四万亩,缺五成苗的三万亩,缺五成苗以上的达九千亩。昌潍专区的安邱县共种高粱三十五万亩,缺苗的就有八万一千多亩。
山东省中共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为保证今年春苗齐全旺盛,正领导群众开展查苗、补苗、保苗活动。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夏季农业生产工作指示,号召各级政府大力做好查苗、补苗、保苗、壮苗等工作。中共昌潍地委和昌潍专署对这一工作曾作了详细研究,并把查苗、补苗工作当作当前突击任务;同时地委和专署都派遣干部分别到各县督促检查。各地在查苗、补苗工作中,都发现在农民中有程度不同的麻痹思想,如说:“差一差二不算差”、“谷稀长大穗、来年吃好麦”等。有些村干部和群众有春后“歇一歇”的思想。各地在进行这一工作时,通过具体检查、算账等办法克服了农民的麻痹思想。然后通过培养典型、组织参观、进行对比,帮助互助合作组织订立保苗计划,开展了查苗、补苗运动。如昌乐县七区小菜园村,由干部先在农业生产合作社查苗、补苗,以社的行动推动全乡二百一十户进行了补种,十九户进行了翻种。昌南、昌邑、临朐等县干部,采取“地里想办法,当场指导”,并结合间苗和雨后移苗等进行补苗。聊城专区堂邑县到五月七日止,已补种棉花一万零一百五十亩。濮阳县临清寨村到五月十日止,已补种棉花一百二十九亩。并把棉田普锄了一遍,在棉棵周围拥土,踩一遍,以防止地下虫害。胶州专区在补苗工作中普遍采取了以下办法:一、对缺苗轻的进行补种、移苗。移栽时要趁早晨露水头;如地干可先浇水,使幼苗带土;为促进种子生长,补种时先浸种发芽。二、缺苗严重必须翻种时,要种玉米、花生、地瓜等早熟高产作物。三、虫害严重地区,用地瓜干拌“六六六”粉作毒饵药杀地下害虫,或用“六六六”粉埋在地下药杀害虫,并在翻种或补种时施用农药进行除虫。
各级农业技术部门都重视了补苗、保苗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张荣安)


第2版()
专栏:

中央农业部举行防治毛猪传染病座谈会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为了保证发展毛猪生产,于五月十日到十五日举行了防治毛猪传染病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大区及河北、江苏、四川、湖南、河南等五个重点省的兽医行政干部,还有中央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东北兽医科学研究所、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研究机关的研究猪病人员及负责毛猪检疫人员。并邀请了中央对外贸易部、卫生部、铁道部、中国食品公司、全国合作总社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四办公厅派员参加。农业部苏联顾问和苏联兽医专家也参加会议并作了指导。
据各地汇报材料,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病流行甚广。会议认为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各地防治毛猪传染病工作不够深入和普遍,过去中央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领导思想上,抓紧了役畜传染病的防治,放松了毛猪传染病,造成防治猪病工作的自流状态。收购、运输猪只时也未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散布了毛猪传染病。经过详细讨论后,已初步提出积极加强防治毛猪传染病的意见,并拟定了预防注射操作规程,准备发给各地基层干部学习执行,以提高注射技术。(敏苇)


第2版()
专栏:

宁夏省在黄河两岸平川地区
开始治理硷化的耕地
宁夏省着手治理黄河两岸平川地区耕地的硷化。现在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水利局已在平罗、贺兰两县和银川市约四百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打了八十五眼地下水文观测井,五月十日开始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工作。
宁夏省黄河两岸的平川地区地下水位很高,地下硷质上升,使大量耕地硷化,影响农田产量的提高。这些地下水文观测井的设置和观测工作的进行,将对硷化地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明年兴修宁夏省第四排水沟工程的设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水利局已派技术干部前往上述地区。(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荒滩变成了好地
本报记者 吕建中
河南开封县袁房村今年的春耕生产运动开展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热烈。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老早就订出了“一九五四年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五十万斤,卖给国家三十万斤”的爱国增产计划,并带动全村的合作社和互助组展开了竞赛,为了切实做到深耕细作,保墒防旱和及时播种,社里除了合理地组织劳力,进行边送粪、边撒粪、随犁、随耙外,又增添了十几头大骡子和十二张八吋步犁,要把全社的荒滩统统改变成肥沃的土壤。他们三月份就把四百八十多亩春地犁耙完毕,并按照国家计划扩大了油料作物——花生的播种面积。另外还在沙地上栽了三千多棵桃树和苹果。三、五年以后,社里光果园和柳棵以及其它副业生产,每年就能收入二十亿元。现在,每逢开封附近的工人、农民和学生来袁房村参观的时候,社员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怎样保证完成爱国增产计划,怎样组织起来把这片荒滩变成好地。
“万里黄河九道弯,弯弯都有黄沙滩。”袁房村就是黄河滩上的一个大村庄。解放前,这里几十里的沙地上,无论种上小麦或是花生,一阵大风就掀了根,焦了叶,甚至埋到沙底下。春季作物往往要重播三、四次——有一年竟重播了八次。秋庄稼也常常遭受水淹。因此使袁房村的农民经常过着逃荒,要饭,当佃户的苦难日子。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了土地,又组织起来造林,防汛,生活逐渐好了。但是,这里土质很杂,有荒滩地、飞沙地、火沙地、青沙地、蒙金地等十几种,有的怕旱,有的怕涝,这里适合种小麦,那里又适合种花生,这就必须改造沙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用深犁的办法,把六、七寸深沙土下面那肥沃的黑淤土翻上来,并做到土质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片黄沙滩的面貌,使大家过着更富裕的生活。
袁房村的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就破天荒第一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合作社是一九五二年春天由互助组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互助组长——共产党员赵清波在党的教育下、在实际中,体验到互助组的产量虽比村里的单干农民高一成多,但如果不采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办法,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并扩大公共财产,使用新农具,改良土壤,就不能把生产再提高一步。于是他就教育组员们认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光明远景,把互助组提高成农业生产合作社了。
合作社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买来十几张七吋步犁和一张十吋步犁进行深耕,沙土压下去,黑油油的淤土翻上来,肥料施得多,土质越来越肥壮;加上社里的土地统一经营,那片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大大地发挥了土地的潜力。在种植时又实行了合理密植,土地由社员分片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发动全村和联合周围村的群众在黄河边栽培起一道防护林,使庄稼免受风害,土地产量大为提高,建社头一年平均每亩产量就达到二百四十五斤,比一九五一年互助组时增产五成。一九五三年每亩平均产量又提高到三百四十一斤。超过村里的互助组和单干户五成到一倍多。尤其社里根据小麦密植的道理研究出密植花生的办法,每亩丰产花生竟由一般产量二百五十斤提高到一千一百多斤的当地最高纪录。因此去年秋后每个社员平均都分到一千多斤粮食。
然而袁房村不少农民过去却没有看到这条道路,以为单枪匹马也能够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王本正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给地主种了二十多年地,累断了腰筋,流干了眼泪,可是逢年过节要一酒盅面也没有,如今翻身了,他却把一千多斤余粮拿去放账,后来又用放账的钱买了八亩沙土地。他倚仗着自己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庄稼手,觉得连参加互助组自己也吃亏,于是便花了十一万元买了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张功勋的一张旧式犁,又按照老婆的打算养一只老母猪,然后就退出互助组单干了。
王本正天天起早搭晚,的确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一张旧犁再深也不过犁三、四寸,犁来犁去只能在沙土层上面打飘飘,有时他也暗中察看了合作社犁的地,那翻上来的淤土黑油油的,而自己的土地上却仍然是松散的黄沙。加上他只那几亩地,不管什么土质,样样庄稼都得种点。因此没有一样庄稼能比得上合作社,去年小麦比合作社少收三成;合作社实行密植的丰产花生每亩收一千一百多斤,他每亩却只收三百斤。虽然他也知道了新式步犁的好处,但又买不起!
去年十一月间开始学习总路线,袁房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了;同时有了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活的榜样,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用新式农具,才有条件改变黄沙滩的旧面貌,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因此“走社会主义的路”便形成了热潮。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十八户扩大到八十三户,加上新成立的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占了全村总户数的一半。其它的农户也全参加了互助组,而且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转社,添制新式农具。这时,王本正在事实面前受到了教育,后悔自己走错了路,便把余粮卖给国家,也加入了赵清波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且被选为第二生产队的生产小组长。
社员们现在都满怀信心地说:袁房村再过三、五年,合作社和互助组一挂、一并,就成了集体农庄,就能用上拖拉机了。


第2版()
专栏:

西藏第二大城——日喀则
新华社记者 赵奇
一座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南岸的城镇,以高地(则)的村落(日喀)得名。经过藏族人民几百年的辛勤努力,它已经逐渐成为今天西藏西部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沿年楚河进入日喀则河谷平原,便可以望见有九座金顶的札什伦布寺和寺院的万间楼房;高达一百公尺的白色石头城堡,耸立在房屋交错的市区北面。这些古老壮丽的建筑物,显示着西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量。记者站在日喀则市区的楼房上展望,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座拥有近两万人口的祖国边疆城市,密切地联系着西藏西部辽阔的牧场和广大肥沃的农区。在它北面的雪山背后,是无际的天然牧场——羌塘,每年有大量的羊毛、酥油、湖盐和贵重兽皮等产品在日喀则集散。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成年航行着大队的牛皮船,把南疆、阿里和雅鲁藏布江上游沿岸的粮食和土产特产品运到日喀则来销售。在日喀则的东西两面,是连成六百多里的一片肥田沃野,出产小麦、青稞、油菜、荞麦等作物,被称为西藏的主要粮仓之一。日喀则也是西藏有名的手工业城市,全市二十四种手工业共六百五十多户,出产大批的木碗、藏靴、氆氇、毯垫和马具等,供应农牧民。在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时期,日喀则像其他城镇一样逐渐萧条,到西藏和平解放时,全市仅织毯业倒闭的就有七十家。现在情况大大地改变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扶持下,仅一百九十家手工业户去年的生产总值就比前年增加了九亿九千多万元。来过日喀则的人,都不能不为这座边疆古城的新气象感到兴奋。为藏族人民服务的人民银行、国营贸易公司、电信局都已成立,市民和商人们能够顺利地办理贷款、订货和拍发电报的手续了。在大街中央的露天市场上,白色帐篷搭成一片,到处是挑选货物的农牧民,新陈设的货摊比解放前增加了两百五十多个,地摊上除了摆着显目的各色绸腰带、花垫和猞猁、水獭等兽皮外,还有来自内地的货物,其中有茶叶、红糖、绸缎和江西的瓷器。日喀则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一天天地繁荣起来了,一个熟悉市场情况的人告诉记者说:这是因为除了工商业得到人民银行和贸易部门的扶助以外,解放后西藏人民的差役减轻了,牧区的羊毛有了销路,农民每年得到农业贷款,这两年又获得了丰收。广大农牧民购买力开始提高,就给日喀则带来了繁荣。
这座边疆城市在文化卫生事业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一个新型的人民医院正在加紧修建中。市内第一所小学已成立了整整一年。日喀则市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的会员们,已成为市内文化生活中的活跃分子,藏族青年们在一块学习和歌舞,有时还举行游园会。市内新建的俱乐部和大礼堂前的广场,是市民和人民解放军战士们举行联欢会和进行球类友谊赛的娱乐场所。现在,市民们经常和人民解放军在一起看电影,他们在银幕上看到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时候,都热烈地欢呼鼓掌,感谢他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第2版()
专栏:

中央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
派出调查访问组扩大宣传农药作用
中央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为支援农民发展生产,近几年来大量生产了化学肥料和农药。如以一九四九年为一百,一九五三年化学肥料的产量已达到七百五十三,农药达一千三百一十三。现在,化学肥料已为广大农民采用,但许多农民还不习惯使用农药。为了帮助农民有效地使用农药,该局在今年二月下旬派出两个调查访问小组,携带可湿性和粉剂“六六六”各十吨,以及说明书、宣传品等,还有以全局职工名义写的一千一百封信,分赴华北、华东、中南各地,访问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业劳动模范,并根据各单位的大小和虫害情况,分别赠给农药五十斤到二百五十斤。
该局调查访问组到达每一地区,都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最近该局收到了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的来信六十多封,信上反映了使用“六六六”农药的良好效果,并要求该局多多生产化学肥料、农药,以便增产农产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小柳店刘万桢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当红蜘蛛、麦叶蜂等危害小麦幼苗时,接到了化学工业管理局赠送给该社的农药,社员们感到无限兴奋。他们在毛主席像前宣誓,保证努力生产,争取丰收。劳动模范张庆兰说:“工人老大哥亲手把农药送来,我们高兴极了;我保证带动第二队做好查苗补苗工作,不闲一寸地,争取棉花丰收。”金星奖章获得者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还赠给化学工业管理局锦旗一面,上边写着:“在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照耀下,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受灾牧民战胜风雪渡过难关
遭到数次暴风雪袭击成灾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盟牧区,由于党政大力领导牧民向灾害作斗争,特别是得到人民空军的及时支援后,很快地战胜了风雪灾害,使全部牲畜安然渡过难关。
锡林郭勒盟在三月中旬和下旬,接连遭到二次暴风雪袭击,呼伦贝尔草原也于三月中旬和四月中旬遭到大风雪连日继夜的袭击。降雪较大的东部联合旗积雪普遍在六寸以上,个别地方积雪深达三尺左右,不少草场被大雪压盖,牧民和数十万头牲畜遭受到饥寒交迫的威胁。这时又当母羊下羔、母牛也将下犊时期,因此瘦弱牲畜不断死亡,母畜频频流产,不少母羊下羔后没有奶,幼畜奄奄待毙。重灾区粮食、草料奇缺,而运粮车辆因道路雪封或翻浆,加以距离太远,不能很快运到,情况严重。
锡林郭勒盟发生灾情后,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除指示该盟党、政领导方面,把抗灾保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外,并由昭乌达盟调拨了三十万斤饲料,十一万斤炒米、莜面、白面,和不少麻饼、麻油、石油等物资,并拨发了三亿元救济款,解决灾区急需,由张家口等地抽调了两批汽车帮助灾区解决运输困难。此外由政府农牧部副部长石汝麟、分局农牧工作部第三处处长苏和等同志组成慰问团,星夜赶到灾区,进行慰问和指导抗灾保畜工作。中共锡林郭勒盟盟委和盟人民政府在雪灾较重的东部联合旗成立了抗灾指挥部,组织盟、旗干部一百余名深入牧区,根据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的紧急指示,并提出“喂一头是一头,少死一头增一头,一只羊羔也是建设祖国的一份力量”的战斗口号,发动牧民向雪灾展开斗争。呼伦贝尔盟党政领导上对呼伦贝尔牧区的灾情也很重视,除抽派三百八十余名干部深入牧户帮助牧民出主意外,并在满洲里、海拉尔组织物资供应站,以大批饲料尽速地供应灾区。
中央人民政府闻悉锡林郭勒盟受灾后,对此极为关怀,当即命令人民空军支援锡林郭勒盟人民。四月一日到三日飞机十五架次冒着非常恶劣的气候飞到锡盟,在东部联合旗上空投下了粮食、饲料一万四千多公斤。中央人民政府并派由内务部和农业部组成的慰问团到锡盟慰问。慰问团在驰往灾区道上,虽然车辆经常被陷到泥淖里,有时露宿草原,但还是在四月十四日即深入东部联合旗。在历时半个多月,行程三千多华里的慰问期间,慰问团先后到七佐(区)喇嘛库伦、六佐新庙、三佐哈拉嘎庙、二佐王盖庙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和小型座谈会,向灾区人民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关怀。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后,立刻扭转了群众悲观失望的情绪,特别是人民空军的及时空投饲料,有力地支援了牧民的抗灾保畜斗争和增强了牧民的抗灾信心。当人民空军的飞机一批一批地把粮食运往东部联合旗时,不少牧民被感动得掉下眼泪。牧民陶拉说:“在旧社会我们受尽了欺负和压迫,共产党来了才得到解放,今天共产党、毛主席又派飞机送来了饲料,我就好像看到毛主席也亲自来了。”特古斯说:“过去反动统治者,只知道向我们要牛羊,从来没见给过我们一粒粮食,今天毛主席从北京派飞机来给我们送粮食,真是空前没有的事。这些粮食不是容易来的,我们要把它用在抗灾保畜上,一定要把牲畜喂好。”当中央慰问团从遥远的北京到达草地后,更振奋了牧民一定要战胜天灾的决心。参加慰问大会的牧民们,除主动提出要把慰问的精神传达给由于生产忙碌没能参加大会的每一个牧民外,并都激动而坚定地再三向慰问团保证: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实际行动做好抗灾保畜接羔保育等工作,多多增加牲畜和畜产品,支援祖国工农业建设,来回答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关怀。牧民纷纷组成抗灾互助组给牲畜喂料,铲除积雪,实行健弱羊分群饲养。飞机及时投下的饲料,对抢救牲畜起了极大的作用。喂料后,四万多头快饿死的牲畜从地上爬了起来,母畜有了奶,大批的幼畜也得了救,到四月上旬,牲畜死亡的现象已停止。呼伦贝尔盟的灾情经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后,也立刻好转,到四月末牲畜死亡的现象已基本克服。
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盟的灾情迅速减轻和停止后,牧民们都以十分激动的心情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他们一致认为所以能够很快地战胜这次风雪灾害,首先应归功于中央人民政府及时派飞机抢救,他们认为这是党中央、毛主席伟大的民族政策与对少数民族、牧区人民热烈关怀的具体体现。东部联合旗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于四月四日代表全旗人民致电毛主席,表达了衷心感激的心情,并保证用全力做好抗灾工作。全体代表还向毛主席写了决心书。当慰问团将要返回北京的时候,锡盟党、政、军、民把一面有“感谢您的关怀,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字样的锦旗交与慰问团,叫代为敬献给亲爱的毛主席。牧民纷纷写信感谢毛主席与人民空军。锡盟妇女赛青亥布说:“共产党、毛主席的关怀比亲生父母还要亲切周到,亲生父母不能跟我们一辈子,而共产党、毛主席是随时给我们出办法的。”呼伦贝尔盟灾区牧民也感动地说:“共产党、毛主席太好了!我们受灾,天上有飞机安慰(指用飞机散发慰问信),地上有汽车供给物资,还派来大批干部帮助,从天上到地上照顾我们,真是无微不至。”


第2版()
专栏:

上海召开工厂食堂工作会议
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和上海总工会,在五月十日联合召开了本市工厂食堂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国营、公私合营和部分私营工厂的工会干部、行政人员、食堂管理人员、炊事员和有关卫生人员等七百八十多人。
上海市卫生局李穆生副局长、上海总工会周璧秘书长、上海总工会劳保部段金平副部长,都在会上讲了话。会议认为:食堂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食堂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也关系到工厂的生产。但是直到现在有些厂矿领导对这一工作不重视,有不少食堂工作人员和炊事员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不重视清洁卫生。会议认为基层厂矿领导必须对炊事人员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工会领导也要有计划地组织炊事人员开展劳动竞赛,以此提高他们劳动热情和高度的工作积极性,把食堂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办好。同时必须搞好清洁卫生,注意营养,使食堂工作面向生产,面向职工身体健康,为完成国家生产任务而服务。食堂工作并应节约食油,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现有伙食费用的营养价值。


第2版()
专栏:

武汉冶电业局第一发电厂
集体设计“多管式集尘器”降低煤耗
武汉冶电业局第一发电厂于今年第一季度完成该厂职工集体设计的“多管式集尘器”安装工作,使煤耗显著降低。
该厂于一九五零年开始发电后,即发现烟囱飞灰很多,约占全部用煤量百分之七以上,而飞灰中所含的可燃物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损失很大。一九五二年底,该厂领导上即提出“收回飞灰,降低成本”的课题,发动全体职工提出了三十来项建议,然后由技术人员分析研究,根据该厂烟道短、地位窄的特点,设计出多管式集尘器。第一个集尘器是在去年六月底安装成功,每天可收回飞灰二点二八吨,再将这些飞灰内的可燃物用来烧锅炉发电。去年十月该厂技术人员与工人们安装第二个集尘器时,又进行了若干改进,增加了灰斗,加长了管子,并在管内设计来复线,这就使一个集尘器每天可收回飞灰三点零五吨,比原来的效率提高百分之四十五。他们紧接着又在所有的锅炉上都安装了这种集尘器,一共投资二亿四千万元,而一年收回的可燃物相当于三千多吨燃煤,约值五亿七千多万元。同时由于安装了集尘器,与工人操作改进配合,使该厂长期停留在每度电零点六二九公斤的煤耗开始显著下降,今年一、二月份已降到零点五七零公斤。据该厂计算,今年煤耗的降低,如以武汉冶电业局指标零点五八公斤计算(国家原来指标为零点六一三公斤),全年可节省燃煤六千四百多吨,约值十二亿一千万元。 (曹葆铭)


第2版()
专栏:

和平幸福的新西藏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的光辉胜利,是西藏民族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三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藏部队和中央人民政府的进藏工作人员严格地遵守着共同纲领中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忠实地执行着“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帮助藏族人民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卫生事业,深得藏族同胞的拥护与爱戴。藏族同胞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和祖国的其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向着和平幸福的道路前进。
进驻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关怀西藏人民的生活,积极帮助西藏农民改进农作技术,增加生产。这是解放军战士教给藏胞使用新式步犁的方法。 新华社稿 苏良质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干部学校附设了社会教育班。参加这个班学习的拉萨市百余名藏、回、汉各族青年,正在静听教师讲政治常识。 新华社稿 袁伯平摄
拉萨河谷的“八一”农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在拉萨建立的农业试验场。这是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右起第一、二人)在参观农场种植的小麦。 新华社稿 林安波摄
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拉萨市举行了庆祝国庆运动大会。这是在布达拉宫前举行的女子排球比赛。 新华社稿 扎西旺堆摄
解放后的西藏人民生活是愉快而幸福的。在草原上放牧的牧民一面在吹着短笛,一面在照看着成群的犛牛。 新华社稿 王喜茂摄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萨噶达娃”节(释迦牟尼成佛的节日),拉萨人民在布达拉宫后面“龙王庙”湖里划船歌舞欢度节日。
新华社记者 赵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