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在各地
在一个军属生产合作社里
英雄的朝鲜人民代表要来访问的消息,几天以前,就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区烈军属生产合作社里传开了,这个喜讯更加鼓舞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四月份的前五天内他们的生产任务完成得更漂亮了,织布车间的织布量平均每天超过了十一匹,最高的超过了十六匹。
四月六日,英雄朝鲜人民的使者终于来了。志愿军军属看到了曾和自己亲人一块打击敌人的战友,该是多么兴奋啊。他们使劲地鼓掌,热烈地欢呼。志愿军模范军属白俊英等陪同他们参观了合作社的缝纫、合线、织布三个车间和托儿所。在这些车间里,都贴着烈军属的模范奖状和生产指示图表。在缝纫车间里,代表们看到志愿军家属潘春娥紧张工作的情形,金应基团长就和她热烈地握手,表示慰问。代表们到达织布车间时,都详细地记下了军属们如何按照生产指示图表进行生产的情形。他们一走进托儿所,就被孩子们围拢起来。孩子们天真地喊着:“朝鲜伯伯、叔叔、姨姨们好!”还高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着“全世界人民团结紧”……。一个孩子拉着战斗英雄柳万洙,一定要他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代表们把孩子们紧紧地抱在怀里,又把一束束的鲜花送给他们,孩子们喊着:“谢谢伯伯、叔叔、姨姨!”这些孩子,有的可能已经记不清自己爸爸的样子了,但是他们都知道爸爸在保卫着自己的幸福,正像他们知道英雄的朝鲜人民也在保卫着自己的幸福一样。
阿吾地矿山英雄的喜悦
来自朝鲜阿吾地矿山的共和国劳动英雄金直铉到了张家口的矿山机械制造厂。这是他来到新中国以后看到的第一个工厂。这也是新中国最普通的工厂。解放以前,这只是修理一些简单的矿山搬运零件的修配厂,现在已经发展到成为矿山运输机械专业化的制造厂了。厂里的生产总值提高了三十六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十二倍,上缴给国家的利润竟增加了七百倍。金直铉带着最大的兴趣来参观这个工厂。他说:“一想到这里生产的机器,将要运送到各个矿山去减轻矿工们的劳动,增加矿山的开采效率,就更喜爱这个工厂了。”这位朝鲜矿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在矿山整整待了十多年,奴隶般地劳动过,也尝过翻身作主人的喜悦。在祖国最艰难的时候,他和矿山的同志们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双手来挖煤,用背来背煤。他是多么渴望着出色的工具啊。如今,他在中国看到了。他仔细地在本子上记下了这些机器的名字,他要回去告诉朝鲜的工人兄弟,中国的工人弟兄制造了多么出色的机器。他爱这些出色的机器,他更爱操纵和创造这些机器的出色的工人。在一架最复杂的苏联制造的自动进刀和退刀的伞齿刨前面,金直铉停住了,因为一位十八岁的女工刘惠生在不慌不忙地操纵着它。金直铉又来到这个工厂最著名的劳动模范,也是河北省的劳动模范顾占芳所创造的卷管机的跟前了。这架卷管机提高了原有工作效率十一倍,每年为国家节约财富十一亿八千四百八十万元。更重要的是卷管机的出现,及时保证了锁链运输机所需链子管的供应,解决了这个工厂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这位有经验的朝鲜矿工一面看着机器,一面赞美着:“中国的工人兄弟大大的有力量。”
又一面永远不落的红旗
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四月六日。这天上午,在青年团重庆市委员会的大礼堂里,朝鲜作家同盟儿童文学分科委员会委员长金北原、青年崔?和重庆市的少年儿童们见面了。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重庆市的孩子们,和全国小朋友一样,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等机关发出了联合号召,号召孩子们在一九五二年的春节努力作好一件事——慰劳革命的烈军属。重庆市的小朋友们也就响应了这一号召。五万七千多个少年儿童们组织起来了,他们在那年的春节前后,向一万多户烈军属进行了慰问。在这次慰问活动中,东升楼小学饶世河小组荣获了全国优秀小组的奖状。饶世河把这张奖状赠给了崔?,要崔?带给他所在学校所在班的全体同学。重庆市第九中学“金日成班”的班主席涂长新也把“金日成班”的徽章赠给了崔?。这时,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双手拿着一面红旗走上了主席台,交给崔?,托他带给英雄的朝鲜人民。他们长久地紧紧地握手,人们也报以持续的掌声。姑娘的名字叫陈淑立,是重庆女子师范学生会的主席。原来这个学校的学生平常就和朝鲜人民有着经常的联系。一九五一年,她们曾做了一面红旗,托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带到了朝鲜,红旗落到了朝鲜人民军某部第八连战士的手中。那时,正是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前夜,这个连队接到了新的战斗任务:插到敌人后方去切断敌人的退路。战斗激烈地进行着。有的战士倒下去了,连长也负了伤,敌人还在拚命地向他们插入的那个山头进攻。八连的劳动党支部委员长千吉元高举起那面红旗喊道:“全体党员、全体同志们!请看这面红旗吧!五亿以上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我们在一起,为祖国勇敢地战斗啊!”勇士千吉元负伤了,连劳动党支部委员会的副委员长朴容石又接过了红旗;朴容石也倒下去了,劳动党小组长文明律立即把红旗接过来。红旗始终在硝烟弹雨中飘扬,胜利一个接着一个来临。十二小时的激烈战斗,他们打退了敌人十一次的集团冲锋,毙伤敌人二百多名,山头依然屹立未动,红旗仍然在骄傲地飘扬着。
英雄的朝鲜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恢复重建自己的家园了。现在,重庆市女子师范的同学们,又以一面红旗赠给了英雄朝鲜人民的使者,作为对重建祖国的朝鲜人民的献礼。红旗上面写着:“向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发挥无比劳动热情的英雄朝鲜人民致敬。”红旗上还签署着全校师生的名字,表示他们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决心。红旗很快就会到达英雄的朝鲜;红旗,将永远飘扬在朝鲜的土地上!
在莲湖公园的联欢
四月十二日,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公园的丁香花盛开着。这一天随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到西安访问的朝鲜艺术团人员和西安文艺工作者在这里欢聚了。
朝鲜国立艺术剧场演员曹敬,一进公园的门就遇见了著名演员刘燕萍。她们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时认识并结为朋友,今天在西安又见面了。她们就像亲姊妹一样,肩并肩地和大家一块涌进公园。整个公园立刻活跃起来了,在湖边,在亭子里,在茂密的海棠树荫下,在盛开的丁香花丛中,到处是纵情的谈话,愉快的笑和欢乐的歌声。画家赵望云当场画了一对奔腾的骏马,马上骑着两个强壮的猎人,赠给了朝鲜国立古典艺术剧场美术部部长徐玉麟,并对他说:“这个画题,表示中朝两国人民并肩前进。”徐玉麟双手接过画来,用不熟练的中国话说道:“你画的和我理想的完全一样。”站在一旁的朝鲜美术家蔡南仁,一把拉住赵望云的手,指一指自己,表示也要一幅。赵望云又立刻画了一峰骆驼。骆驼在广袤的沙漠中缓步行进,远远隐现着祁连山。画面的右角上写着:“任重致远”。
在茶棚的一角,朝鲜画家曹云和七十五岁高龄的张寒杉亲切地交谈着。曹云不会说中国话,但借着他那一笔流利的中国字,却能完善地表达出他的意愿。他在纸上写了“苏东坡的‘灞桥观梅’见过没有?”一句话,递给张寒杉老先生,张寒杉就给他源源本本地讲述着有关“灞桥观梅”的故事。谈到最后,曹云请张寒杉就今天的谈话给他题词留念,张寒杉随手写道:“朝中两国艺术家,在西安握手言欢,我们热烈地敬祝朝中两国人民不朽的胜利;祝金日成元帅万岁!朝鲜人民万岁!”(附图片)
这是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在成都车站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团员、支前模范具富力会见时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6版()
专栏:

战士和祖国一同前进
黄原 明华
人民解放军战士们在练兵生活中,十分关心祖国的建设。祖国建设的每一成就,都是鼓舞战士前进的力量。不少战士都有一个心爱的日记本,这个日记本上记着“军人誓词”和祖国建设的成绩。某团十一连的战士们,在俱乐部挂上了一张“新中国大地图”,当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或报告中听到祖国一项新的建设时,就马上在地图上插上大头钉,扯上红线,红线指着地图外面的说明词。战士们在出操前后,老要看看它,看着看着总是说:“一天一个样!”
祖国的建设鼓舞着战士们勤学苦练。在演习中他们逢山爬山,逢河趟河,像实战一样的紧张、认真。不管是严冬地冻得裂了,也不管炎夏,地晒得烫人,战士们总是在野外紧张地操练,有时伏在地面上一动不动地练习瞄准,有时通过很长很长的距离匍匐前进。常常在夜里,人们已沉入梦乡时,战士们还在进行着夜间战斗演习,他们在泥里,水里爬来爬去。某部炮兵连在演习进攻中的防空时,战士孙高宗卧倒在一块带刺的草上,刺得他肉皮发痛,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直到演习完成。这个连队在十五公里的演习途中,作了七次遭遇战,十次防空的演习。每个战士都能按照指挥员的命令认真演习,对于这样紧张的生活,战士们是怎样认识的呢?他们说:“能不能顺顺当当建设社会主义就是我们的责任了!”
著名的战斗英雄赵世平,为了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领导着他的战士向着新的军事科学进攻。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着部属。有一次在班进攻的示范演习中,他的腿挂破了,他像没这回事一样地坚持着示范。有一次演习夜间袭击敌人,全连通过七百公尺的运动距离,做到了迅速确实,没有一点声响。有一个班,不但在通过小河、洼地、树林等不同地形时,能够正确而灵活的利用各种队形行进,而且由于他们巧妙的动作,从开始到结束,他们的行动没有被检查演习的人发觉。
许多战士在祖国建设的鼓舞下,成了优秀的射击手。李尚能是某团二连的新战士,拿惯锄头的手刚刚握起新式武器,要熟练的运用它是有很多困难的。但他知道:保卫祖国就要有本领,就要有学习本领克服困难的精神。于是他就认真地学习,第一次射击的成绩就得了“良好”。可是他不满足,他认为工人创造一个接一个的新纪录,自己也应当创造更高的射击成绩。在开始第二次射击的前几天,他参观了祖国建设和苏联幸福生活的图片,他看到了祖国的辉煌成就与她的未来的幸福图景,好像增加了无比的力量。他情绪百倍的勤学苦练,因此,在第二次射击时,他获得了“优秀”。当鞍钢三大工程开工的消息传来时,某连正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战士们纷纷提出全连消灭三分,作为给工人同志的贺礼。可是,射击的结果有一个战士打了两个“烧饼”(不及格)。虽然谁也没有批评他,他非常难过,他说:“工人兄弟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今天建设成一个工厂,明天创造一个生产新纪录,我却打了个这,我拿什么保卫祖国呢?”班长和同志们也很难过,他们觉得祖国交给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之后,这个战士得到了班长的特别指导,和同志们的耐心的帮助。当他练习了一个时期,到进行第二次射击的时候他也获得了射击“优秀”的成绩。
战士们热爱祖国,祖国在战士保护下建设,战士在祖国建设鼓舞中成长。战士与祖国一同前进。


第6版()
专栏:

王莽村的欢聚
金凤
车子出了西安城南门,沿着公路疾驰。路旁两行榆树,吐出一片新绿。盛开的桃花,夹着翠柳,点缀在远远近近的村庄之间,碧绿的麦田无边无际,翠华山遥遥在望。四月十日,关中平原上春意正浓,就在这一天,来自朝鲜的代表们访问了长安县的王莽村。
车子绕过了浅滩,开上直通王莽村的大道,喜气洋洋的锣鼓声越来越近,王莽村到了。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的代表刚下了车,就被一大群前来欢迎的王莽村的男女老少围住了。王莽村的小学生从大人们的手臂中挤上来献上一大束带露的桃花,锣鼓声响得更欢了。节奏是这样健康,情调是这样饱满动人。这充满着亲切的中国农村风味的锣鼓合奏,把代表团代表、朝鲜著名的作曲家李桢彦吸引住了。他在心里迅速记下它的曲谱,打算回国以后把它写进他要写的以中朝友谊为主题的交响乐中去。
王莽村共有八百多人口,但从村口一直到合作社门口,欢迎代表团的人群看来还不止八百人。原来邻近村的居民也赶来了五六十个人。其中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徐炳年老爹,他的孙子徐致远参加了志愿军,从朝鲜上甘岭常常把朝鲜的妇女和小孩的照片寄回来给他爷爷看。这样,徐老爹老早就把这英雄国度的人民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乡邻看待。今天一清早他就赶到王莽村来等待着了。
当代表被迎到屋子里时,王莽村的妇女们亲手把自己连夜赶制的绢花佩带在每个代表的胸前。大红的和粉红的花瓣,衬着鹅黄的花蕊,多么美丽的花朵啊!代表们称赞着王莽村妇女手工的精巧,妇女们赶忙说:“我们的手巧也比不得朝鲜姐妹的手巧啊!”原来这些花朵还是她们仿照去年她们村长益冀东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带回来的朝鲜妇女送的绢花样子做的。
代表们坐定以后,一位结实的中年农民站了起来,开始介绍王莽村的情况。他就是农业劳动模范、王莽村“七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联社”主任蒲忠智,从他的身上,朝鲜代表们鲜明地看到了中国农民这一代的变化。五年以前,蒲忠智还是一位被压在地主的牛轭下、背也直不起来的长工;现在他的胸前闪耀着一串金色的银色的各种奖章,庄重地站在那里像一个精明能干的主人一样报告着他的家务:贫困的王莽村永远过去了。现在全村一百六十四户,不仅家家吃得饱,去年全村还卖余粮十三万多斤,来支援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解放以前贫雇农家孩子没有一个跨得进学校的大门,现在村小学学生已经增加到一百二十名。过去没上过学的男女青年和成年人,也参加民校速成班学习,全村扫除了三百多个文盲,连四十七岁的蒲忠智也能看书了。全村百分之九十四的农民都组织起来了,从去年到今年,百分之八十三的农民参加了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又联合成为一个“七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联社”。王莽村农民在五年内进行了两次革命,从土地的奴隶变为土地的主人,又从小私有者成为半集体所有制的主人。粮食的产量提高了一倍,每亩小麦平均收到五百六十斤。
蒲忠智的报告这样吸引着代表,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太阳早已过午,吃中饭的时间已经到了。当殷勤的主人们忙着布置饭桌的时候,代表们走出门外,一出门立刻就被一直在外面等待着的一群妇女围住了。金应基团长知道那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青年妇女是志愿军战士牛子清的妻子王春芳的时候,便笑着问她:“把你带到朝鲜去看你爱人好不好?”王春芳的脸红了,她笑着躲在一边,随即又抱着女坦克驾驶员崔粉玉的肩膀道:“看到你们比见到我爱人还亲。”这一下说得大家都笑起来。金达铉副团长听到了,也走过来紧紧握着王春芳的手。人们的视线都投向这位青年妇女、这位志愿军妻子的身上了。站在一旁的老太太看到这等情景,显得特别高兴。她几次三番都像有话要说,又忍住了。可是最后她还是忍不住感情的激动,她说:
“我的儿子也在朝鲜。”
人们的视线自然又集中到这位志愿军母亲的身上。她叫董秀珍,今年五十三岁。她的儿子益冀民去朝鲜以后,她就带着儿媳在家里生产,她还是村里第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主任。金应基团长亲切地和她谈着家常,和她说:“朝鲜的习惯,儿子在外面,不在家过他的生日,家里一样要做好饭祝贺他。你有没有给你的儿子做生日呢?”
“做母亲的那能忘了自己儿子的生日。”董秀珍说着也笑起来,说得那样无拘无束,笑得那样自然。站在她面前的完全不像是来自另一个国度的贵宾,仿佛就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她告诉金应基团长:“去年腊月我们村长到朝鲜见到冀民,我还让他带信给冀民,要他好好帮助朝鲜人民建设,建设好了再回来见我。”
“多谢,多谢!”金应基团长紧紧握着这位中国母亲的手。“不是你们,我们怎能过这样好日子呢。”董秀珍情意深长地注视着金应基团长的脸,充满着感激的声调说:“你们的辛苦受得太大了。你们现在过得好吧?”“由于志愿军英勇作战,把美国鬼子打跑了,老百姓可以过安生日子了。”金应基团长微笑着回答。“还要警惕着,防他再来哩!”董秀珍紧接着说。金应基团长被这位中国农村的母亲所深深感动了:“老人家真懂得不少啊。”
“咱从前受苦受得太多了!”董秀珍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一句话说得这样深刻,这样有力量,使得金应基团长和其他代表都禁不住鼓起掌来。这时候,益冀民的妻子牛引贤抱着孩子来了,兄弟在朝鲜的张玉萍也走了拢来,谈话进行得更亲切热烈起来。这个小小的村庄和朝鲜真是隔得千山万水,可是和朝鲜的联系是多么亲密无间啊!
吃过一顿富有农村风味的午饭以后,代表们开始参观了。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新式农具、畜棚、粉房、麦田和文化室,给了代表们极大的鼓舞,他们不但看到了新中国农村的变化,也看到了自己祖国农村的未来。在文化室里,当代表们看到许多玻璃瓶和玻璃框子里装着王莽村农民自制的稻、麦优良品种和病虫害的各种标本时,代表团代表、金策工业大学校长申健熙带着向往的神情说:“这是十年以后一个设备完善的农业科学实验室的开始。”
太阳已经偏西了,代表团代表不得不和他们这样喜爱的王莽村的农民告别,亲切的锣鼓声又响起来了。崔粉玉紧紧握着志愿军妈妈董秀珍的手,恋恋不舍地说:“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呢?”朝鲜功勋演员林素香对着欢送的人们说:“等我们朝鲜建设好了,就请你们一定到朝鲜来住。”王春芳追出村来将一封信交给金应基团长,托他带给在朝鲜的她的爱人牛子清。因为跑得急,她的脸更红了。金应基团长一面挥手,一面回头说:“请放心,我一定给你带到朝鲜。”(附图片)
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访问王莽村时,金应基团长(左)和该村志愿军家属、七十五岁的白贵相(右)亲切地谈话。 (新华社记者张杰摄)


第6版()
专栏:寄祖国

你的捷报传到了朝鲜前线
刘启光亲爱的王崇伦同志:
抗美援朝这三年多来,我们不管是打仗也罢,练兵也罢,修工事也罢,时时刻刻在想着祖国,想着祖国各个方面的情况。工业建设得怎么样啦,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多少啦,新铁路修到那里啦,人民的生活更好了吧……。因此,当我们听到了你一年完成四年多生产任务的消息时,心情该是多么兴奋啊!我们像欢庆作战胜利一样地来欢庆过你的胜利,你的胜利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春节的前一天,前沿阵地的一个连队在晚上点名时,指导员把你的事迹读给战士们听。刚点完名,战士们就议论开了。有的同志光一个劲地说:“工人同志们真行!真行!”有的说:“这个胜利可不简单哪,不亚于咱们歼灭几百个美国鬼子。”崔福全同志听了你的事迹后,他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说实在的,崔福全过去的工作并不坏。入朝以来,他连续立了三次三等功,两次是战斗功,一次是为抢救祖国运来的大批物资而立功的。直到如今,他为抢救物资被火烧伤了的手指还没有完全好。可是当他听了你的事迹后,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想:“我虽然为保卫祖国,打过仗,流过血,可这也算不了什么呀!谁还不是为祖国战斗着,工作着?看看人家王崇伦,任务完成得多漂亮,都已经赶到时间的前面去啦!……”当天晚上,他把报纸要来,仔细地把这个消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越想越睡不着。半夜里他出去站岗,山上的风冷得刺骨,雪下得很大,但是他的心是温暖的。他想:“祖国的工人同志们,农民兄弟们,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们,还有毛主席,都已经忙碌一天了,现在他们需要安安静静地休息休息了。可不能让敌人再来扰乱他们!”
亲爱的同志,我还要告诉你!前些天,我遇见了一位铁道部队的同志,他告诉我一个同样的故事。二月初,他到大同江工地上去。这天天气很冷,江面上全结了冰。顺江吹来的风,像刀子似的。战士们站在江心里高高的排架上紧张地工作着。就在这时,你在生产战线上的捷报,传到了工地上来。霎时间,整个工地就响起一片欢呼声。指导员拿起广播筒喊叫着:“同志们!王崇伦同志一年完成了四年多的生产任务,咱们也要争取提前完成任务呀!”这一喊,战士们的情绪更高昂了。火炉里通红的铆钉头,一个挨着一个地往外扔,接着,铆枪声也突突哒哒地响起来,震得脚手架和钢梁都直打颤。站在炉边的战士,脸颊都被烤得直冒汗珠,但他们仍在紧张地工作着。这一天,战士们超额一倍半完成了任务,创造了开工以来的最高纪录。
还有,不久以前,驻在朝鲜东海岸的志愿军某部,奉命去帮助朝鲜人民修建一个大砖窑——这个砖窑一次能烧八十万块砖。战士们知道:正在恢复和重建自己祖国的朝鲜人民,是多么需要这样一个砖窑啊!他们计划着要争取提前一个月来完成修建任务。可是,你的事迹传到那里以后,战士们说:“不行啊,咱们也要加油,也要赶快点呀!”根据大家的意见,又修改了原定计划,要争取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在施工中,很多同志的手冻裂了,脚砸伤了,还坚持工作。大雪纷飞的天气,朝鲜老乡们三番五次地来劝他们休息,可是他们怎么也不肯回去。经过三十三天的紧张劳动,这座大砖窑果然提前两个月完成了。
王崇伦同志,像这样的故事,我能给你说很多,很多。你的第一个胜利的捷报——这是祖国工业战线上一声响亮的号角,已经飞过了鸭绿江,传遍了战斗的朝鲜,记在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心里,而且成了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或许,我在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是在做一九五七年的工作了。我们相信你的第二个,第三个……捷报会一个个地传来。我们听到的越多,就越高兴,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也就越大了。关于这一点,请你和祖国所有的工人同志放心吧,只要敌人敢再来冒险,我们决不会饶他的!


第6版()
专栏:

杜诺万干些什么勾当
谷音
日内瓦会议前夕,美国外交官员们的行踪特别惹人注意。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匆忙地跑到伦敦和巴黎去进行“闪电式的访问”,固然被人们看作是政治风标;而美国驻泰国大使杜诺万“悠闲地”“回家休假”,也使人们颇感兴趣。
杜诺万自从三月十五日离开泰国后,曾到华盛顿国务院呆了许多时候,虽然官方说他是“回家休假”,他本人也拒绝说明他这次返国的任务,可是,据国际新闻社四月十三日华盛顿电讯透露:“杜诺万工作的急迫性正如杜勒斯……伦敦和巴黎之行的急迫性一样”;他正在美国“磋商杜勒斯建议的联合行动计划”,还在努力组织一个包括泰国和印度支那傀儡集团的联盟,“作为亚洲反对共产主义的联合阵线的核心”。杜诺万的“休假”和杜勒斯的“访问”一样,是为了破坏日内瓦会议和扩大干涉印度支那战争,这是很明显的。
杜诺万是著名的美国特务头子。自从他去年披着驻泰国大使的外衣来到东南亚之后,曾先后到印度支那、巴基斯坦、香港、菲律宾、日本和南朝鲜等地进行过阴谋活动,和远东各国的反动派有着广泛的接触,照国际新闻社的说法,他“今天已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结成反共联合阵线计划中的中心人物”,“在促使各国接受联合阵线的工作中,他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杜勒斯选定了杜诺万为美国在东南亚建立“联合阵线”的执行人,要他在日内瓦会议之前使这个计划有一个“具体的开端”,并不是偶然的。
然而,杜诺万阴谋活动的前景如何呢?在这方面,国际新闻社四月六日的纽约电讯提供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这个消息透露:“根据美国和外国负责官员们的谈话、对各报社论的意见所作的仔细分析和许多普通公民的谈话得出的结论”,远东五个所谓“对美国极端重要的地区”的“情况是不妙的”,而且这种情况“还要大大恶化”。国际新闻社承认:“美国在远东的威信已达到惊人的空前低落的地步”,原因就是“美国人常常过分参预其他国家的事务,以至几乎达到公然干涉的地步。”杜诺万和杜勒斯一样,正是公然干涉印度支那战争的人,因此,他阴谋活动的前景同样是“不妙的”。
杜勒斯公开承认干涉印度支那战争是为了东南亚的“米仓”,为了东南亚的“锡、石油、橡胶和铁砂”等原料,杜诺万充当了执行杜勒斯抢劫东南亚“米仓”和原料政策的罪恶角色。然而,美国“工人日报”说得好:东南亚的“米仓”和原料“都是属于亚洲人民的”。的确决定这个地区的命运的决不会是美国一小撮制造新战争的政客,而是这个地区的主人——亚洲人民自己。


第6版()
专栏:

美帝国主义的吹鼓手
苏联 库克雷尼克赛作 (原载四月十八日苏联“真理报”)


第6版()
专栏:

“援兵”?还是“伤兵”?
吴非
日内瓦会议的前夕,法国好战分子继续把法国青年一批一批地投到侵略印度支那这个“肮脏”的战争中去。这就是美国的战略:法国出人,美国出钱,来堵死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道路。
四月十七日,为了填补法军在奠边府遭到的惨重损失,法国当局又从国内把伞兵一营赶运到印度支那并空降到被越南人民军围困的奠边府。
但是,据合众社报道,原来这批“伞兵”中有一些根本没有受过跳伞训练。因此,当跳伞降落时,“有些人落在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中跌断了腿”,有些人“扭伤或折断了脚踝”,“这些人已到了已经拥挤不堪的地下医院”。合众社并引用了河内法国官员的不知是解嘲还是自夸的话:“在一次作战跳伞中有任何数目的没有跳伞经验的人跳下来,在法国陆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大家知道,困守奠边府的法国侵略军遭到越南人民军的痛击却早已不是第一次,美、法通讯社也不得不承认,法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激增,“奠边府地下医院中已挤满了伤员”。
因此,法国当局才迫不及待地向奠边府再空投一营“援兵”,但是,“援兵”刚从空中落到地下,就有一部分变成“伤兵”了。
这是一出小小的“悲剧”。这出悲剧生动地表明:法国的好战分子仍然不顾法国的民族利益和法国母亲、妻子的期望,仍然不顾各国人民要求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呼声,拿着法国青年的生命去为美国的战略效劳。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效劳”能给法国带来什么代价呢?
答案只有一个:赔了“主权”又“折兵”!


第6版()
专栏:

法西斯魔影笼罩美国
最滑稽的“喜剧”
英国“每日邮报”今年二月登载了一篇题为“笑呢还是哭呢?”的评论,嘲笑美国反共的歇斯底里。这篇文章写道:不久前,美国书报检查机关把古代希腊的著名剧作家、讽刺作品的巨匠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删去了许多段;硬说他在大约二千四百年前写的剧本具有“共产主义思想”。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被删去的一节诗就是:
“让我把道理来阐明,
所有的人都应一律平等,
共享一切欢乐和财富;
决不许一个人富而其余的人穷。”
美国戏剧艺术学院院长直率地说:他的学生们拒绝扮演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角色,因为他们害怕当局说他们是“赤色分子”。
这篇文章写道:“要是你听到声震九天的大笑,你就知道那是奥伦帕斯山〔注〕上的神在笑。阿里斯托芬本人也为这出从他那时候起还不曾有过的最滑稽的喜剧大笑不已。”
对“红色”的恐怖
据塔斯社纽约二月十七日电讯报道:美国联邦法院陪审团以违反所谓史密斯法的“罪名”对密执安州六个共产党领袖进行宣判。被告之一珍特虽然患着重病,也被迫用担架抬着出庭。宣判之前,在法庭上发生了一件小小的风波。
请看美国报纸对这个小小风波的描绘吧!当抬着珍特的担架走进法庭时,联邦法院的法官毕卡德突然叫了起来:
“这是什么?”他恶狠狠地用手指着珍特身上盖着的一条毯子。
“是毯子呀!”一个法院工作人员惊讶地回答。
“你注意颜色了吗?”毕卡德继续咆哮着:
“是红色的呀!拿走!”
法院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执行了法官的命令,把毯子从病人身上扯下来了。
红色,本来是快乐幸福的象征,但是引起法西斯党徒们的感觉却是惊慌和恐怖,可见,他们是多么仇恨人民的快乐和幸福了。
又一“杰作”
最近,美国亚拉巴马州州议会通过了一项所谓新法律。这项法律规定:凡是教科书的出版商一定要在他们的教科书上附印一个这样的声明或戳记:
“本教科书或其他有关的辅导教材的出版者郑重声明:本书的作者以及书中列为参考或补充读物的书籍或作品的作者,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被美国国会或任何委员会或美国司法部长指出属于共产党阵线的团体或成员”。
这该算美国法西斯化的又一“杰作”了吧。
笑话反映的现实
去年十月二十日,苏联文学报刊登了一篇揭露麦卡锡罪行的文章,文章里引用了一家美国报纸曾经登过的一个笑话:一只兔子在奔跑,老鸦问道:
“你跑得这样快是躲什么呀!”
“躲参议员麦卡锡呀!他在捉袋鼠哩!”
“可是,你不是袋鼠呀?”
兔子一面还在奔跑,一面答道:
“但你去向麦卡锡证明这点试试看。”
这是一个笑话,不,这是美国可怕的现实。这反映了生活在麦卡锡、党徒横行的美国,每一个善良的人民时时都有受到迫害、人人自危的真实情况。
〔注〕希腊神话中说奥伦帕斯山是十二大神居住的神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