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沈阳市选拔干部的几点经验
李绍文
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为加强各级组织的领导力量,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完成。从一九五三年八月起,先后在三十九个国营工厂、十二个贸易公司、市人民政府四个局,以及九个区的区级机关,共六十四个单位中进行了选拔干部的工作,至年底已胜利结束。
通过这一工作、发现了大批优秀人材,提拔了不少优秀干部,证明在工厂、企业以及国家机关中干部的潜在力是很大的。根据二十六个工厂、十一个贸易公司、四个局、九个区的统计,可以立即提拔的干部有三千九百零八名,可列为后备干部的有二千四百九十七名,内中包括中共区委书记和区委部长、总支书记和总支委员、支部书记、青年团团委书记和部长、工会主席和委员等党群工作干部;副区长、分局长、厂长、经理、科长、股长、车间主任、工段长等政府和企业行政工作干部,以及工程师、技师、技术员等技术人员。由于这些干部的发现与提拔,不但基本上配齐了各个单位本身的干部缺额,建立了一至二套的后备干部,解决了干部长期不足以及因此造成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为给重点工厂和工程输送干部作好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据三十一个工厂的初步计算,本年中可输送的干部有三百四十二名,内中也包括党群工作、工厂行政、技术人员等各种干部。
通过这一工作,不仅发现和提拔了大批干部,同时使各级干部和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进一步地领会了党的干部政策的精神。特别是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干部经过这次工作,还进一步的提高了政策业务水平,基本上克服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忙乱、被动的现象。
在这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
积极进行正面教育,批判各种错误思想,是做好发现与提拔干部工作的先决条件。在这次工作过程中,充分暴露了许多领导干部不仅对发现与提拔干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而且少数的还存在着保守、本位主义等思想。他们认为“干部早已提空了,挤不出油水来了”、“年纪轻,办事没有根,不能提拔”、“提拔了青年干部会影响老干部的情绪”、“不提拔干部也一样干工作”等。个别本位思想严重的干部,甚至存在抗拒情绪。他们认为“干部是我们出力培养的,还没有干出多少活来,你们就要调走,那可不行!”这些错误思想是做好发现和提拔干部工作的主要障碍,必须予以解决。
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工作开始时,应在干部中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大家明确认识干部问题和党的总路线的关系,和在贯彻党的总路线,保证党的政治任务完成中的重要意义。在工作过程中,应对不断暴露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论调进行深刻的分析批判,做到边工作、边解决,先领导、后一般;要进行正面教育,也要批判错误思想。
推动组织、深入了解情况,是发掘人材的重要方法。过去干部工作上的致命弱点,就是对干部不了解,从实际工作和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人材,干部部门也不知道,到要提拔干部时,就苦于“没有人材”。因此,要大批提拔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就必须首先由首长带头,动员各级领导干部,把本单位的干部仔细的研究一遍,挑选最优秀的介绍给干部部门,并提出能担任什么职务或什么后备干部的具体意见和理由;也让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把自己周围最好的人介绍出来,供干部部门参考。然后,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根据这些名单,组织力量、深入下层了解、考察。并把领导、群众,党内、党外,业务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其本人目前的表现和历史情况,全面地、系统地加以研究,以确定初步的名单,送党委讨论决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掘人材,保证质量。有些单位因为没有按照这样一个步骤进行,采取只经过群众不经过领导,或单由领导提名,不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结果不能使埋藏在干部群众中的人材得以充分发掘,并且还发生了草率从事“滥竽充数”等现象。如铁西区人民政府以首长提名办法代替了推动组织层层发掘,和深入群众仔细了解的做法,结果在提出的十八名干部中,有六名是不合要求的;又如大东区人民政府,区长不向科长交代提拔干部的政策和条件,令其盲目提名单,结果提出的名单,大部是政治落后,能力不强的人;更严重的是化学工厂,召开了全厂脱离生产与不脱离生产的党、行政、工会、青年团的全体干部大会,进行动员,造成部分干部思想波动,不安心工作,部分干部则互相“捧场”。因此,在选拔干部的工作中,在反对保守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反对马虎草率,敷衍了事的偏向。
在发现和提拔干部时,还必须结合进行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名单和干部培养制度的工作,保证干部源泉的不断生长。为了使新提拔的干部做好工作,后备干部迅速成长,就必须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工作。为此,各单位都检查了过去培养干部工作中计划不切实际、缺乏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等缺点,并对干部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如认为:“干部可以‘功夫到了自然成’、不需要培养”、“我当车间主任时也没有人培养我”、“工作忙没有时间培养”、“我还需要叫别人培养,哪有本事培养别人”,以及认为“工厂机关不是培养干部的场所”、“在职培养干部,占编制又误生产(或工作),不如送到学校去学习”、“培养干部是组织和人事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等错误认识。
在发现和提拔干部的过程中,各单位均建立与健全了后备干部的名单和干部培养制度。针对每个后备干部的具体特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以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工作。每个后备干部,都指定专人负责培养。培养的方法一般是:加强他们的业务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以带徒弟的方式,经常地逐步地适量地交他们一部分领导工作做,以锻炼其领导能力;及时地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帮助,考察他们的思想情况,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吸收他们参加一定会议,来扩大他们眼界,熟悉全面情况等等。
经常的培养工作是否建立起来与坚持下去,全赖于党委的经常检查和督促。因此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除了要经常考察后备干部的生产情况,检查负责培养干部的人的工作外,必须将这些情况向党委做报告,党委亦应定期讨论干部工作。对后备干部该提拔的应及时提拔,不能继续培养的应及时除名。发现新的人材也应随时补充到名单中去。对于培养干部有成绩的人应给以表扬,并总结其经验,加以推广;对培养干部不负责任的人,则应给以批评。这样做,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就不致流于形式。


第3版()
专栏:

一个代表的产生
本报记者 张潮 马超卿
直到第三天晚上,全村四个选民小组的酝酿会,还是跟头天晚上一样,坚持着只提这两名乡人民代表候选人——查聪敏、阮生财。
按照全村人口比例,潼关县北东村本来也能提三名候选人,小组长们在每次散会前,反复叮咛大家“再考虑考虑”、“不能漏掉好人”。其实呢?慢说大家,就连小组长们心里也有个底底。小小一个堡子里,不过二十七户人家,老老少少一百二十一个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只有七十二名。几辈子生死苦乐在一起,解放后全村又一连三年在互助组里作活。谁对谁的底细,就好比熟悉自己的手纹那样,条条分明。还有谁能比得上这两个好后生?查聪敏是共产党员,又是乡人民政府委员、互助组长、宣传员;阮生财是全村五个互助组的大组长(联组组长)。两个人又都年青、踏实、谦虚。前两个晚上酝酿时,选民们话不停点,夸这两个人是北东村的“出将入相”、“一唱一和”,把全村领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全村的产量从解放前的两百石提高到现在的四百石,单看这几天,两个人又带领五个互助组,向全乡提出锄麦竞赛,保证在选举大会以前锄完麦地。
“一对好配手,咱就只看上这两个,瞅不上第三个了。”四个小组,一个结论。
可是,这一晚,小组长们似乎故意不理会这种情况,又一次提出了“再考虑考虑”。
酝酿会就变得很沉闷了,连最爱说笑、最爱争论的第二小组这时也没人啃声,有的人蹲在屋角里,发出了不耐烦的哼鼻声。倒是平常很少发言的张老汉,慢腾腾地站起来,眯着眼睛,看看大家,又看看小组长,问道:
“怎办啦??提不出第三个,这两个可又怎办?大伙都说看上这两个,可总不能两个都选上吧?”
“对!”小组长拿笔记本敲敲手掌说:“咱村只能选一个。”
这一提,可又提起了大家的精神,屋里低声细气吵嚷开了。女宣传员朱秀英停住了手里的线拐子,对另一个妇女说:“哎,可不,前两天咱心思光在提两名提三名那圈子里打转,还没来得及想这两名里头选谁?”
青年互助组员亢平安,平时话不让人,直进直出,这回却显得比老人们还老成,他一直背靠墙站着,好久没声张,偷偷?着大家动静。听见朱秀英的声音,便笑着逗她:“你们有啥好主意?说给大伙听听。”
妇女们低下头笑了。朱秀英口快,顶上去说:
“两个都好,聪敏好,生财也好!”
“好都好,总不会一个半斤,一个八两。”亢平安截住了她。
“你倒给称个高低,比个上下!”
亢平安没提防朱秀英抢上了前,愣了一愣,袖起两手。避开了对方的话锋:“众人是杆称,斤两称分明,要比大伙来比。”
“对,比一比!”大家一声附和,蹲着的人一个个站起来了。
亢平安生怕别人占了上风,连忙推开挡在他面前的人,挤到小组长跟前,抢先高声说:“咱村还没提出候选人,咱就拿定主意选聪敏。”
话没落点,有些人就发出轻轻的笑声,表示满意。
可是有人马上应战,这人便是朱福堂老汉。朱福堂平时说话稳重,不爱领头出主意。这回却毫不含糊地表示:“各人心里有底,咱选生财。”
也有些人在一旁连连点头。
往下就是两个人各讲自己的理由。谁也不让谁,可又话不交锋。亢平安讲的是查聪敏怎样推广碧蚂一号麦种、提倡施用化学肥料、发动爱国储棉、推动爱国储蓄、带头卖余粮、宣传婚姻法,等等;朱福堂讲的是阮生财怎样领导互助组、带头防旱挖潭、黑夜巡地防霜、检查送公粮,等等。两个人讲的件件是实情,句句不含糊。一个讲完,大家点头,一个说毕,人人称是;可是临到比高低、称斤两,两个里头选哪个,却又分成三伙伙,两伙旗鼓相当,一伙犹豫不决,为数却也不少。
这犹豫不决的一伙里头,也是些好心肠人,实心实意爱这两个候选人,不忍挑剔谁的短处,现在眼看双方要比高低,称斤两,耽心会“伤面情”,便有人主张把这两个候选人提上去,让乡选举委员会去拿主意,挑一个正式候选人,发榜公布,然后开会选举。这个提议立即被许多人顶了回去。
“不成!毛主席给了咱‘印把子’,让咱人民当家作主,咱自己为啥不拿主意!”
“这叫‘粗筛子筛了细筛子过,细筛子过了箩子过’,为的好人里头选好人?,又不为的给谁涂红抹黑。”
“好比两个领路人,走路也有个快慢,选个走得慢的人领路,就少不得耽误点路程,你说是不是?”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些“好心肠人”说得眉开眼笑。
跟着——第四天晚上,四个选民小组把这两个候选人的几年事迹算了一笔细账。白天,有些互助组员已经在锄麦、送粪的时候回忆了一番,对证了一遍,双方也交换了一些意见。待到上灯开会,就先比两个人的长处,比过爱国比生产,比过生产比公正。往细处比,查聪敏的长处有八条,阮生财的长处倒有九条;往大处比,查聪敏却又赶过了阮生财,四个选民小组都提到了村里的一个大变化:往年,村里种的全是本地老麦种,一亩只收七、八斗,前年政府推广碧蚂一号,给村里贷放了六百斤,可是那时没人敢要,老年人说:“咱村也种过美国大颗麦,可不长颗颗,碧蚂一号颗颗大,怕也打不下多少。”那时,就连阮生财也还拿不定主意;查聪敏却领导他的互助组带头试种了三百斤,他说:“听咱政府的话,保险没错!”他又宣传了别处种了碧蚂一号增产的事实,打消了大伙的顾虑,夏收后一比,种了碧蚂一号的,果然每亩比老麦种多打三、四斗,去年潼关县夏收评比,北东村是乙等丰产村,查聪敏组是丰产组,今年全村就都换上了碧蚂一号。堡子四面那片麦色,实在教人眼花,老年人都说一辈子没见过。
比到这里,第二选民小组有些犹豫不决的人,眼色开始闪光,倒是有些原先站在朱福堂一边的人,反而变得犹豫起来了。
可是,阮生财互助组里有些组员不服气,他们要“再比比短处”,说聪敏自己的生产比不上生财,有时溜溜跶跶,多少误点工,多亏有他爹顶住,才没碍大事;生财可就实受得多了。这一层,尽管有人争辩,多数人却认为说得有理,这时又有人“乘胜追击”,说阮生财关心互助组也比查聪敏具体周到,跟着举了一个例子:去年阮生财组里有些组员要修理房屋农具缺木料,阮生财便把联组里的一些木板赊给了这些组员,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沉默了好一阵的亢平安,这时突然跳了起来:
“不提木板咱倒一时想不起,提起来,咱还有意见哩!咱要问一问,这卖木板的事,生财先在联组里通过了没?”
“没!”
“现在钱还没收起哩!”
亢平安拍一下腿说:“对?!木板是咱联组大伙的,生财他有啥权利没通过联组就卖给他们?为啥到现在还没把钱收起?”
“哼!那是他讲面情!”
“偏心自己的组!”
“不民主?!”
许多人又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吵嚷起来,阮生财组的人冷不防这一着,又没理分辩,互相咕咕哝哝,从脸色上看,多少还有点不服输。
这时,女宣传员朱秀英手里的线拐子又不动弹了。她呆呆地望着大伙,心里却在打咕咚——她正在集中心思回忆一件事情:去年卖余粮正搞得热火的时候,有一天夜里,阮生财进了她家院子,跟她公公张金财低声交谈,跟着,她看见公公在粮仓里量麦子,阮生财却送来了一袋豆子。当时她正忙着宣传总路线,也没料到阮生财会有啥问题。后来无意中才听见家里人说,阮生财拿豆子换走了二百斤麦,他公公把豆子卖给了国家。
朱秀英越想心越跳,想起当时她也打算把这件事揭出来,可是公公的尊严伤不得;一想自己是宣传员,又是一个干部家属,不揭发这件事,也像自己脸上给抹上了一把黑。就这样,心里一直斗争到现在。现在呢?她再也不能按捺了,她避开众人吃惊的眼光,一口气把这件事大声讲完,还附带批评了自己不该隐瞒着这件事。讲毕,她才偷偷瞥了一眼蹲在墙边的公公,这位老人吊着脸,神情不安。
会场却一下紧张起来了。
亢平安这时反而平心静气说:“生财这件事过去没人知道,聪敏这件事大家总该看得真。年时购粮刚开头,聪敏家里失了火,烧了三间房子,七、八口子挤在旧上房里,他爷爷都受了震,饭食不进。聪敏真是好样的,第一个报了大数目——五百斤,往后又加到七百五十斤。今年他还得驮点红薯来调剂着吃哩。哦,对,那时又是他的小子快满月,一家都打算作‘满月’,叫聪敏挡住了,他说:
‘节省下些粮食,多卖点给国家。’把他爷爷也说得舒过气来了。往后聪敏又一天不落脚地向大家宣传总路线,还说服余粮户朱喜奎卖了五百斤,张金财卖了三百多斤,这一下全村就卖开了,超过了原来卖粮计划,聪敏他有大功劳。可是生财——”亢平安说到这里,就平不下心,静不下气了。“他不为别的,就,就,就为了自己吃得好些。这就完啦!”
这一晚,选民们情绪又起了变化。瞧,就连原先主张选阮生财的一伙人,这时也站起来心服口服地说:“这一比,到底比出高低了,怪咱头脑不灵清。”瞧,几天来一直用“父不夸子,妻不夸夫”的态度来躲避发言的聪敏的爹,这时也放弃了“把票投给阮生财”的念头。瞧,跟阮生财结婚不满三天,还穿着大红袄裤就来参加酝酿会的新媳妇,前两天还坦率地夸奖着丈夫,这时也改变了主意,要选查聪敏。
第二小组这晚上细算细比的结果,马上在其他三个小组里传开了,全村选民的心里有了一致的底底。乡选举委员会就根据选民们酝酿的情况,和有关单位商量后,决定查聪敏为北东村正式候选人。最后又发动选民们讨论了一次。村里的人还看到查聪敏和阮生财两个人蹲在一起,高兴地商量着怎样争取锄麦竞赛胜利,又听见阮生财笑着对查聪敏说:“咱缺点很多,一定要多向你学习。”那几天,阮生财不停脚地跑来跑去,指挥着别人搭扎彩棚,布置会场。看着这些情景,全村的人也满心喜欢。到了三月十八日开选举大会,七十多位选民心安理得地全投了查聪敏的票。
(附图片)
查聪敏
选民小组酝酿提名


第3版()
专栏:

草原上的一所学校——海拉尔市第一中学
内蒙古海拉尔市第一中学,是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中学。这所学校自一九四九年成立以来,已先后为内蒙古牧业区培养了一百三十八名干部和小学教师,并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入了中央民族学院和北京大学。目前校内共有四个年级八个班,学生三百一十六人,参加学习的学生多是蒙古、通古斯和索伦等族的牧民子弟。随着学校的发展,去年该校修建了新校舍,添置了各种教学仪器、模型和文艺、体育用具。学生们在这所舒适的学校里都愉快地学习着。
上:海拉尔市第一中学师范班的学生在听教师讲解人体的循环系统。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下:射箭是同学们最爱好与擅长的一种运动。这些希望将来成为边防骑士的同学们在练习射箭。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一九五三年国庆节”彩色影片制成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影片“一九五三年国庆节”已制作完成。影片生动地纪录了我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的国庆节的盛况,我国在重工业上的辉煌成绩,全国人民以努力生产建设作为国庆节献礼的情形。影片以极其鲜艳的色彩纪录了天安门前庆祝国庆盛典的欢腾的情形,和当夜天安门前广场上,几十万群众在五彩缤纷、炫丽夺目的焰火下彻夜歌舞的欢乐的景象。这部影片即将送苏联洗印拷贝后在全国各地放映。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将举办科学教育片展览
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四五月间将在北京、沈阳、上海、汉口、重庆、西安等六大城市举行科学教育片展览,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群众热爱科学的兴趣。
这些科学短片,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动物园”、“科学与技术(第一辑)”、“李锡奎调车法”、“体育与健康”、“怎样丰产棉花”、“郝建秀工作法”、“日食和月食”、“家庭安全用电”、“无痛分娩”、“水土保持”、“根治水稻害虫——三化螟”、“消灭飞蝗”、“防治炭疽病”等十三种。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部分科学技术书籍继续降低书价
为了减轻读者负担,并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科学技术书籍的需要,机械工业出版社、燃料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经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批准,已自一九五四年第一季起继续降低书价。如以一九五三年这三个出版社的书籍定价标准为一百,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般图书,二十五开本的平均降低书价百分之十四到十五,三十二开本的平均降低书价百分之十点八到十一点六;燃料工业出版社的一般图书,二十五开本的平均降低书价百分之十一点六到十八点六,三十二开本的平均降低书价百分之三点四到十一点一;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般图书三十二开本的平均降低书价百分之十一点四。
这三个出版社出版的都是科学技术书籍,这类书印数较少而排印工价较贵,成本较高,因此定价也高于一般政治和文艺书籍。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燃料工业出版社在一九五二年底曾根据出版总署的指示,降低过一次书价。人民卫生出版社是在一九五三年六月一日成立的,原由华东医务生活社和东北医学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移交该社出版后,已在一九五三年平均降低书价百分之三十左右。


第3版()
专栏:报纸工作述评

我们是怎样改进经济新闻报道的
东北日报编辑部
长时期以来,东北日报的新闻报道存在着枯燥、生硬、报道面狭窄的缺点,而又以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最为突出。报纸曾因此不断地受到读者的批评。一九五二年七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编辑部应改进报道方法,要求报纸全面地、生动地反映党的政策在人民群众中具体化的过程,努力克服上述缺点。编辑部根据这一指示,在九月间召开了记者座谈会,提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反映党的政策在群众中具体化的过程”的要求,并组织大家予以贯彻。在以后几个月中,记者采写的新闻通讯虽有了一些改进,但整个报纸并没有基本的转变。一九五三年年初,编辑部就在全年工作计划中把克服新闻报道内容枯燥生硬的缺点,作为全年的改进业务工作的中心,并自四月起组织了以“加强新闻报道、扩大报道面、丰富报道内容”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学习和业务改革。
这次业务改革是以改进和加强新闻报道为中心,连带地解决其他问题。因为新闻(包括消息和通讯,其中尤其是消息)是报纸最大量的报道形式,也是报纸特有的宣传武器。运用新闻充分地、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对人民群众有教育意义、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情况、新事物、新人物和新经验,进行政治鼓动,是扩大报道面、丰富报道内容的有效办法。而在东北日报说来,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新闻报道恰恰又是各种报道形式中薄弱的一环。不但新闻数量少,报道面狭窄,不能反映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多方面的丰富的内容;并且在新闻写作上,也严重地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冗长枯燥等等缺点。
改进和加强经济新闻报道,必须通过学习,统一大家对新闻的作用的认识。为此,我们首先组织编辑部人员学习了有关新闻写作的文章(乔木同志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和布朗特曼的“论新闻报道”)和苏联“真理报”上的新闻报道,在编辑部的业务刊物上组织了学习讨论。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大家初步认识了加强新闻报道的目的和要求,理解了新闻的作用和特点,从而统一了从加强新闻报道入手改进经济宣传的认识。当时也碰到以下的一些思想问题:一种是,满足于老一套的报道方法,把加强新闻报道、扩大报道面、丰富报道内容和指导实际工作对立起来,耽心加强新闻报道会削弱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因而迟迟不前,怯于改进。在学习初期,这种认识在一部分同志中比较突出。这些同志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之后有了若干改变,但还必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在加强新闻报道有了初步成绩之后,才能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这种认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加强新闻报道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明确了解加强新闻报道,充分地、多方面地反映新情况、新事物、新人物和新经验,恰恰是为了加强报道的指导性。一种认识又把报纸的作用理解为只是鼓舞作用,忽视介绍先进经验和报道当前实际工作中的中心问题。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倾向,也是把加强新闻报道和指导实际工作对立起来的表现。另一种认识是,似乎过去的一切都不对头了,抱着一种否定一切的情绪,认为什么都要重新做起。也有一种认识是把加强新闻报道只看作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进,以为加强新闻报道,不过是要多写些新闻,要写得短些、快些,认为这是比较轻易的事。这说明有些同志没有弄清加强新闻报道是适应新的情况、提高经济宣传的一个重要步骤,首先是宣传内容的改进而不仅是形式的改变,必须提高思想水平,改进组织工作才能做到。因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恰恰是一件复杂、艰苦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使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新闻的作用,消除上述的种种思想障碍,编辑部接着就在六、七月间分别召开了记者座谈会和编辑座谈会。记者座谈会结合检查过去工作,进行了“如何进一步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结合中心工作加强新闻报道,扩大报道面,丰富报道内容”的讨论。会议批判了有些记者不愿意用新闻及时进行报道而要片面地搞“经验”的做法,和认为加强新闻报道只是形式问题的看法;着重指出要加强新闻报道,必须进一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地反映新情况、新事物、新人物和新经验,正确地深刻地反映党的政策在群众中具体化的过程。根据这次座谈会的精神,我们又提出了“有中心,多方面,写典型,写群众”,作为加强新闻报道的具体要求。编辑座谈会则以如何明确报道思想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因为要使经济宣传做到有中心、多方面,并加强经济宣传的政策思想的指导与政治鼓动,就必须在编辑工作人员中间首先明确报道思想,否则一切改进就容易流于形式。报纸自九月以后,根据这两次座谈会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通过国庆节宣传和增产节约运动的报道,在实践中作了改进。
半年多以来的业务学习和业务改革,已经收到初步的成效。根据各方面读者的反映,比较显著的改进,首先是在突出报道中心、密切联系实际方面。这本来是东北日报的一个好的工作传统,也是这次业务改革的主要要求之一。在一九五三年第三、第四季度各方面的主要报道中,又都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工业方面增产节约竞赛的报道做到了迅速、集中,对动员群众参加竞赛起了及时的鼓动作用。在报道转向深入时,又连续介绍了五三工厂深入开展竞赛的典型经验,和胡兆森、王崇伦的先进经验,对推动竞赛走向深入也起了很大作用。其次,在总的方面和每一项工作的报道中,主题都比过去广阔了。例如在工业方面,过去很长时期很少反映的地方工业、矿山、森林工业等等,都有了适当的报道。在每一项报道中,也能围绕一个中心,多方面地进行报道。如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开工生产时,我们即抓住工程规模、工人的劳动热情、技术力量的成长、苏联的援助、各地支援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报道。而在地区上,过去反映较少的吉林、本溪等,现在也在报纸上占了一定的地位。第三,枯燥生硬的缺点有了克服,短小生动的新闻报道增多。例如,对于阜新海州露天矿、鞍山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几项重点工程的报道,就是以比较短小、通俗、生动的形式,来宣传了它们的规模和政治经济意义的。每一项工程从将近完工到正式生产,都连续地进行了报道。在发表消息时,并配以通讯、专文、读者来信和图片。过去常见的那种内容繁琐、背景不明、条理不清的新闻大大减少。一般新闻都做到了比较简短、明了,通讯也注意了写过程、写人物。报纸所发表的小品文,增设的短讯汇编、专题集讯(如报道各地职工在竞赛中的创造的专题集讯“发挥生产革新者的首创精神”)等等多样的报道形式,也很受读者欢迎;有的读者并联系小品文中批评的事例,检查了自己的工作。第四,增加了群众活动的报道。我们业务改革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要反映党的政策在群众中具体化的过程,加强群众活动的报道,这在学习后有了比较显著的改进。反映群众活动,最主要的是反映劳动群众在贯彻党的政策、执行国家计划中的创造性劳动和首创精神,宣传先进生产者和他们的先进思想。王崇伦一年完成四年多工作量的报道,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组织的。关于先进经验的推广,我们过去也是重视的。但这次大张旗鼓地更有计划地报道王崇伦的先进经验,则是经过业务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报道思想的结果。另如读者来信组从群众来信中提出的关于“机关式商店”的批评,和“联合运输”、“联合收费站”的合理化建议等,也使报纸增加了群众呼声,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气息。读者说:“东北日报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更多地反映了群众生活和群众活动。”
在组织编辑部的业务学习和进行业务改革方面,我们取得了以下的一些经验。
必须针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使业务学习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而改进业务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具体问题入手,制订具体计划,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一九五一年我们组织过加强思想性的业务学习,问题虽然提得对,大家也积极参加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改进目标和具体的改进措施,因而就感到无从下手,收效不大。这次的学习以加强新闻报道为中心,规定了有中心、多方面、写群众、写典型的具体要求;不仅编辑委员会有具体的计划,各业务组也在报道计划中订出具体改进计划,要求这一改革“具体化到每一个人,每一项报道”。此外,并利用编辑部的业务刊物“业务简报”作为推动学习的工具,在刊物上展开讨论、评介。这些具体措施对业务改革起了很大的保证作用。在这些具体措施中,中心环节又是报道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许多问题在原则上认识到了,在制订报道计划时发现还并不明确;有些意见在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制订报道计划时仍可能发生分歧。因此,制订报道计划一方面是实行业务改革的行动纲领,一方面也是进一步使认识明确、统一思想的重要步骤。
但是如果只有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认识,那末具体要求也就不易贯彻。我们在一开始虽已认识到,这一业务改革不只是报道方法问题,而首先是报道内容问题,并且归根到底是如何认识报纸在经济建设时期的任务和作用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具体贯彻中,对这一点是强调得不够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在改进宣传特别是经济宣传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展开深入的讨论,这就不能从思想上充分发动大家,在关键问题上贯彻改进业务的具体措施。当然,改进报纸的经济宣传报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要反对保守不前的倾向,又要防止否定一切、急躁冒进的情绪,同时又不可能要求大家一下子认识明确、思想统一。而必须边学习边改进,逐步深入,在现有基础上,用已经达到的成就(如前述几个比较好的报道)做样子,引导大家逐步提高。
在这次的业务学习和业务改革中,我们还认识到学习苏联报纸新闻报道的先进经验,对于我们改革业务有重大的启发和帮助。我们这次虽没有系统地学习苏联办报经验,只学习了布朗特曼的文章“论新闻报道”和“真理报”报面上的一小部分新闻,但在提高对新闻报道的认识上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应组织编辑部人员系统地学习苏联报纸的先进经验,来改进我们的报纸工作。最后,编辑部注意积累业务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工作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半年多来,编辑部的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有意识地按照改进业务的要求进行工作。但是编辑部领导上对于积累经验,特别是从大量的片断的经验中加以分析研究,使它系统化,并在这个基础上来进一步推动业务改革,还是做得不够的。每一个同志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都接触着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也必然会产生新的体会或新的困难,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新的进展或暂时的停滞。我们对这些问题缺乏具体的深刻的了解,以致很好的工作经验让它轻轻滑过,亟待解决的困难也没有及时抓住解决。今后,我们准备通过日常工作,经常注意发掘每一个同志的工作经验,并加以集中和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