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传播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谈科学教育电影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状况
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 洪林
我国人民电影事业,在建立故事片、新闻记录片之后,又自一九五二年开始,建立了一种新的片种——科学教育影片。
科学教育影片是电影事业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在一九二○年,列宁就提倡这种影片,并认为这种影片应该具有“形象化的通俗演讲底性质”,他要求“更广泛地更有系统地利用电影进行生产宣传”。他曾写信给最高国民经济会议等机关,要“将新发明的泥煤水力开采法的工作情形用电影放映给许多党员群众看”。〔注一〕遵照列宁的指示,苏联科学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通过密切的合作,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苏联科学影片,它们已成为世界科学电影最先进最辉煌的榜样。近年来,苏联每年制作二百部左右的科学普及片与教学片,这些影片极广泛地宣传了苏联科学技术上的新成就,许多影片在艺术表现和技术上都达到极高的水平。如最近的“农业新闻”第九期,很清楚而细致地说明了种植马铃薯、洋白菜等作物的新方法——方形窝种法的极大优点,它可以使这些作物的培植工作实行机械化,这种新方法的推广,给集体农庄带来极大的好处,因为集体农民减轻了种植这种作物所费的劳动。“真理报”在评论中指出应该把这样好的影片送到每一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农业机器站,使所有农业工作者看到它。
关于科学普及电影的重要作用,苏联科学院已故的院长科马诺夫曾写道:“我觉得,这个事业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业之一。电影可以将科学知识介绍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他的方法绝不能保证科学知识可以这样广泛地传播。而且,看了这些影片,你就会看出,用别的方式很难说明的东西,在银幕上却可以解说得很清楚。书籍、图画、生动的语言和各种经验,都不能这样正确地、明白地而且引人入胜地表达事物,影片把这一切结合在一起。我还想说,科学普及片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显著例子。”〔注二〕
科学教育影片,可以成为科学研究工作的助手,把研究的对象和过程最真实而又最准确地记载在胶片上。苏联杰出的学者巴甫洛夫曾亲自领导过拍摄“大脑的构造”“神经系统”等影片。近代电影技术的进步,更大大地开辟了科学研究影片的范围,使得许多肉眼不能见到的现象,能用电影摄影机把它拍摄下来。
科学教育影片又可以作为教学和技术训练的工具,它使教师们在黑板和挂图、模型之外,能利用小型的银幕,向学生进行各种课程的解说。优秀的苏联科学片“汽车司机教程”、“拖拉机教程”等,曾在苏联训练了成百万人学会开汽车和开拖拉机。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都经常运用电影在高等、中等、初等和技术学校中来辅助教学。
我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未曾开始这一类研究片和教学片的制作(除拍摄很少数的先进技术传授的影片外)。我国的科学教育影片,是从与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的科学普及片开始的。这种影片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它向广大人民进行基本科学知识的教育,介绍我国在科学与技术上的重要成就,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自一九五二年五月,中央电影局建立科学教育影片的创作机构,这一年共拍摄了“消灭飞蝗”“郝建秀工作法”“先进砌砖法”等十三部影片。一九五三年二月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又陆续拍摄了“水土保持”“根治水稻害虫——三化螟”等九部影片。目前除了这一专门摄制科学教育电影的制片厂之外,中央卫生部所属北京、沈阳两个卫生教育电影的机构,曾摄制了“角膜移植”“和鼠疫作斗争”“消灭苍蝇”等若干部卫生教育影片;中央农业部所属农业电影社曾摄制“小麦选种”等几部农业教育影片。今年中央电影局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已开始拍摄和准备拍摄的有“防治血吸虫病”“战胜厂房高温”“橡胶”“大豆根瘤菌”“淡水养鱼”等十五部影片和四本“科学与技术”的新闻片。从我国科学教育影片的摄制情况看,我国科学教育电影事业虽还处在草创时期,但它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影片开始和广大观众见面,并取得了他们的爱护。
在推广工业部门先进经验和技术方面,曾拍摄了“郝建秀工作法”“先进砌砖法”“李锡奎调车法”等片,都能形象地解说这些先进工作法的基本精神,用新旧对比的手法,说明新方法的优越性。在农业方面,曾拍制了以消灭我国农业上两大主要害虫——飞蝗和三化螟为内容的影片“消灭飞蝗”“根治水稻害虫——三化螟”,将飞蝗、三化螟的生活史告诉观众,并说明扑灭这些害虫的方法,使人们有信心,有办法去进行防治工作,以减少虫灾所造成的粮食生产上的重大损失。影片“水土保持”则说明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旱荒减产的原因,反映出黄河上流每年带来十二万万吨以上的沙土,造成下流水灾的情景。又综合西北劳动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保持水土的各项有效办法,给人以改造自然、绿化西北的信心和具体方法。在防止疾病增进人民健康方面,有以预防产褥热和四六风(这两项疾病过去每年曾夺去我国数十万产妇与婴儿的生命)为题材的影片“母子平安”,还有说明过去分娩为什么疼痛,正常分娩为什么不疼痛的影片“无痛分娩”。此外还有说明触电的原因、预防办法和触电后如何急救的影片“家庭用电安全”,有阐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影片“体育与健康”,有解释日食与月食自然现象,打破迷信思想的影片“日食和月食”,有介绍北京西郊公园中各种动物特性、习惯的影片“动物园”。
这些影片能向观众进行唯物主义教育,解释自然现象,传播生产和生活知识,观众看后能增进知识,扩展见闻,并能培养人们爱科学的美德。因为这些影片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些影片过去和部分观众见面时,曾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帮助推动了群众性的抗灾害的活动,和传播了先进生产方法等。
此外,应该提到,在现有的影片中,曾经克服了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拍摄了一些真实的自然景象的镜头。如在“消灭飞蝗”影片中拍摄了蝗虫下卵的真实情况,在“日食和月食”中纪录了一九五三年我国所见到的日月食真景,在“根治水稻害虫——三化螟”中拍了螟虫卵块孵化及幼虫钻稻茎,在“动物园”中拍了一些动物的习惯等,在我国目前特技摄影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而能拍摄这些实景是经过很大努力的。
现在制作的科学教育片虽然有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一些重要的缺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目前科学教育片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距离广大群众的需要还很远。每年制作十余部影片,包括工业、农业、卫生、天文、生物等各个方面,其数量和质量都是不能满足广大群众需要的。现在,我国经济建设正大规模地进行,需要推广的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先进工作经验很多,同时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许多农业技术上的问题又不断地被提出来,广大群众要求学习基本科学常识;而作为普及科学知识重要工具的电影,力量是薄弱的,赶不上群众的需要。这其中主要的困难是缺乏好的剧本与艺术创作干部不足。目前制片厂的编剧人员不足十人,而又都是从演员和故事片的编剧等单位转来,科学知识水平原来很差,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很多,因而剧本的创作时间,一般都在半年以上,有的且到一年以上。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积极充实创作人员外,就必须大力从科学界及各业务部门中组织剧本。根据制片厂最近组织剧本的工作看来,各方面热心于科学教育电影剧本创作的人确是很多的,如上海气象台负责人所写有关气象知识的剧本,眼科医院负责人所写有关保护眼睛的剧本,在科学内容及表现方法上都相当丰富准确,今后电影工作者必须更进一步与科学工作者和有关业务部门合作,以解决剧本缺少的困难。此外,造成目前科学教育片数量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制片厂制片速度过慢,劳动生产率低。去年平均每片摄制时间也都在半年以上,其中筹备时间及后期工作时间拖得很长,今年制片厂准备试行划分摄制阶段办法,做到有计划的生产,争取及时出片,增加产量。
其次,从现有的科学教育片看来,具有高度的唯物主义思想,有丰富科学内容并有较高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能适合于一般群众水平、通俗易懂的影片还太少。许多影片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时,交代不清,有时篇幅花费不少,但原理还是没说明白,使人们在领会这一方面的知识上还很模糊。应该说,观众领会时所感到的这种模糊,恰是因为作者(编导等)的理解模糊,对科学知识钻研不够。一些影片结构凌乱,层次不明,而在解说词中则显得枯燥无味,缺少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量。有的影片添枝加叶,设计一些情节,把影片的中心内容反弄得十分贫弱,从外加入一些所谓的“动人性”,给人以不真实不朴素之感,造成一定程度的情节虚构。政务院“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科学教育片应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宣传和推广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并适合一般群众水平的各种科学和技术知识”,是我们创作和制作的方针,以此检查我们制作的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检查科学教育片推广科学知识上的作用,以及是否适合一般群众水平等方面,我们是很不够的,还须不断努力提高科学教育影片的创作水平。
我国科学教育电影尚不能充分运用现有的电影技术,发挥电影这种工具的巨大力量。正如一九五二年来我国的苏联电影艺术工作者代表团团长费道罗夫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科学普及影片的共同缺点,在于没有运用科学电影摄影的各种方法与手法。”当然,这与目前制片厂设备条件有关,但即是对于现有的设备,亦尚利用不足,不善于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把动画和模型在影片中用得恰到好处。改进这一方面的技术,以符合科学教育电影这一类影片的特殊要求,将是我们的长久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科学教育电影事业仅是才开始,要使这一事业获得蓬勃的发展,除了需要科学电影工作者的努力外,也还需要我国科学工作者和有关的业务部门更充分地、更密切地予以合作和帮助,善于运用电影这一重要工具,将科学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到群众当中去。〔注一〕所引列宁的话均见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编的“党论电影”一书。〔注二〕转引自中央电影局技术委员会出版的“科学教育电影”一书第八页。


第3版()
专栏:

民主青联、军委总政和志愿军政治部
分别发出关于纪念“五四”青年节的通知
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分别发出纪念“五四”青年节的通知。
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在通知中规定了三项纪念办法。
(一)向各界青年继续进行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各地可通过报刊及其他方式宣传各界青年在建设祖国事业中的积极表现,少数民族青年建设新生活的热情等,来推动各界青年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二)配合青年团纪念“五四”青年节的活动,组织各界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应使民族、工商、社会、宗教、技术等方面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和工农青年接触,大家一同过好自己的节日。(三)在大、中城市,可根据具体条件,组织小型的各界青年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的通知中号召全军青年要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深入系统地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努力完成部队正规训练以及其他各项任务。通知中说:各部队根据具体情况将分别举行纪念会、报告会、文艺表演、体育比赛、英雄模范功臣座谈会、图片展览会等活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的通知中,号召所属各部全体青年要百倍地提高警惕性,反对敌人破坏朝鲜停战的任何阴谋活动,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斗争。


第3版()
专栏:

工业战线上的胜利
——记“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
本报记者 林里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鞍山钢铁公司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了。
三年多以前,劳动人民文化宫旁边,曾经举办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绩展览会。那次展览会的展品,显示了中国人民在军事战线上的辉煌胜利。这次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的展品,具体说明了我国人民在工业战线上的伟大成绩。不过,那次战绩展览会,是在结束了大陆上的战争以后举行的,这次的技术革新展览会,仅仅是全国技术革新运动的序幕。
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属于基本建设的。这就是在苏联政府无私的援助下,和苏联专家直接帮助下新近建成的,全部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这里面,有全国最大的大型轧钢厂、有我国第一座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的建设过程,以及建成后的模型;另一方面,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半手工操作的旧工厂,经过鞍钢职工的辛勤改革,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了。所谓“技术革新”,主要是对旧工厂的改造。
从新建工程的巨大规模上,我们清楚地看见了国家工业化的前进速度和光辉灿烂的远景;经过技术革新的工厂,都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技术革新部分的展览。
技术革新部分的展览,也像鞍钢的实际运动一样,是从小型轧钢厂工人张明山创造反围盘成功开始,然后又一步步地推向鞍钢各厂矿。这些展品表明:经过技术革新运动,鞍钢各厂矿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安全生产,加强了计划管理,从而把劳动竞赛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把过去那种带有突击性的拼体力的竞赛,变成了改革生产技术和改变劳动组织的持续而经常的劳动方式了。因此,鞍钢的技术革新运动,实际上提供了全国各厂矿的劳动竞赛的发展方向,也替我国旧有工矿企业的改造指出了新的道路。
小型轧钢厂展览品的前面,几幅巨大挂图,概括了鞍钢旧有企业的特点。旧日的鞍钢,也跟我国原有的许多厂矿一样,是一个半手工操作的工厂。它的设备简陋,工人的劳动条件极坏。鞍钢的工人们形容过去的悲惨生活说:
“选矿好像大猪圈,
小型赛似阎王殿,
工人要吃这碗饭,
难过炼钢鬼门关。”
旧日的小型轧钢厂的情况,确实是相当恶劣的。这也可以由挂图上得到证明。那时候,人们在一千二百多度高热的钢胚旁边进行操作,人们是用两只手,握着笨重的铁钳,把平均一百四十多公斤重的钢胚拉进又拉出。人们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要多少年月,强烈的火光就把人们的眼睛薰成了“雀蒙眼”。要是动作稍一迟缓,通红的钢条就像暴躁的毒蛇,一下跳起几尺高,有时它会穿过工人的胸膛,有时却在工人的脖子上一缠好几遭。但当钢胚轧成钢条以后,冷却水又像瓢泼的大雨,一下浇了过来。钢条迅速冷却了,人们的衣服也被浇湿了。人体经受不了这种骤冷骤热的熬煎,不多时就累得腿疼、腰疼、抽筋等。
展览会的展品同时表明:这几年来,国家在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方面做了许多努力,重大的人身事故和烫伤事故确实减少了。在生产方面,小型轧钢厂的职工们也尽了他们应尽的力量。他们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政治改革运动和劳动竞赛运动,生产量都超过了伪满时期的最高水平。但是过去那种单拼体力的劳动竞赛,不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保安服”与“保健饭”一类的劳动保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劳动环境。一九五二年,国家交给小型轧钢厂的任务是艰巨的。可是那时旧企业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改造过来,“三反”运动过后又调走了一批干部,领导上放松了对生产的领导,一时生产无人负责,操作异常混乱,废品日益增多,四、五月份的生产任务都没有完成,在这一连串问题发生的同时,又发生了轧钢机压死共产党员安惠民的重大事故。
当时的情况是严重的。但是小型轧钢厂的职工们是坚强的,他们知道,这是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反映,是旧企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总暴露。于是他们安葬了死者,擦干了眼泪,一致宣布要把小型轧钢厂的落后局面改变过来。小型轧钢厂的负责干部,也亲自下到车间,跟工人一起寻找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他们把当时的现象概括了三点,认为主要是:“废品多,设备坏,操作不合理。”其中尤以“设备坏”最为突出。接着就提出三个奋斗目标,决定要:“产品标准化,操作合理化,机械自动化。”同时确定“机械自动化”是“中心的中心”,“重点的重点”。就这样:新上任的厂长亲自拿着秒表到了车间,他蹲在当时问题最多的毛轧机旁边,从测定每一根钢胚的轧出过程中,找到了提高毛轧效率的门路。他把他的观察说给已故工人安惠民的徒弟——姜兴家,要姜兴家带领他的小组试验。姜兴家是青年团员,也是安惠民最好的徒弟,他怀着对师傅的无限悼念的心情,开始了“快速轧钢”的试验。不几天,就把原来费时十七秒的毛轧过程,缩减成为十一秒五了。这就提高了产量,解决了毛轧供不上光轧的困难。但它同时带来了新的不平衡。这时候,它的前一道工序——加热炉,供不上钢胚;它的下一道工序——光轧机又做不完它送来的毛胚。情况特别严重的是光轧机,它是半手工操作的典型,既慢,又容易出废品,重大的人身事故往往发生在这里。小型轧钢厂的职工们知道:不改变光轧机的面貌,生产就不能前进。但是,要把多年来的设备改观,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小型轧钢厂的展览室里,有一幅彩色画像,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张明山。这人有四十多岁,身材魁梧健壮,他穿着工装,手里还紧握着一个什么工具。他已经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工人生活。对轧钢工人的痛苦,感受最深。他曾说过:“一到阴天下雨,我看见人们这个腿疼,那个腰疼,这个抽筋,那个叫唤,我的心就软了。我一边给他们伸腿揉筋,一边琢磨着改变生产设备的道路。”张明山早就打算制造一个反围盘,来代替夹钳工人的工作,但在解放前没有可能。解放初期,他觉得“鞍钢解放了,工人也应该从机器上解放出来啦”。于是,他开始了反围盘的研究。他曾经三番五次的把他的反围盘计划说给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领导者,但几次都被保守主义思想的人们挡住了。然而张明山并没有泄气,他还在暗地里研究改进。直到一九五二年夏天,厂里号召“机械自动化”的时候,特别是“快速轧钢法”的成功,给张明山以很大鼓励。他觉得是拿出反围盘的时机了。果然,这一次他的计划得到了厂长和苏联专家热情的支持。制作反围盘的建议,被订在厂里的技术措施计划里了。九月十六日正式试验反围盘那天,轧钢车间人山人海,紧张地看着张明山的反围盘。当钢胚顺利通过反围盘的一刹那间,人们掌声如雷。有一位叫吕长宽的老工人,他拦腰搂住张明山说:“这一下,我们可以多活十年了!”
是的,张明山的反围盘一下就代替了夹钳工人的体力劳动,使人们摆脱了火烤、水冰的工作环境。光轧机的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然而,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技术革新的榜样,把单拼体力的劳动竞赛,引向了技术革新的道路。
反围盘的出现,给整个轧钢车间提出了新的问题。它要求它的上下工序迅速提高效率,否则就不能均衡地进行生产,也不能提高整个轧钢厂的产量。这时候,送料方面出现了运料机,加热炉上出现了自动推钢机,毛轧南部出现了翻钢机,冷却台上出现了自动回转棒,二工段上四次改进了毛轧立围盘。这就是说,技术革新的浪潮涌到了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工序上也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创造和改进。把这些改进和创造加在一起,就改变了小型轧钢厂的整个面貌。现在,陈列在展览会的展品,再也看不见那种可怕的、人工夹钳的危险场面了,小型轧钢厂从加热炉到剪断和精整的整个生产过程,全部依靠机械“劳动”了。
张明山的伟大创举改变了小型轧钢厂的面貌,也掀起了鞍钢各厂矿的技术革新的浪潮。在这方面,中共鞍山市委会做了不少工作。张明山的反围盘出现不久,鞍山市委就及时地召开了发奖大会,并专门总结了小型轧钢厂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经验。市委号召鞍山职工向张明山学习,向小型轧钢厂学习。同时,组织各厂矿职工去小型轧钢厂参观。在鞍山市委的领导、推动下,技术革新运动轰动了各厂矿。鞍山钢绳厂,就是推广技术革新经验中最好的一个。
钢绳厂的展品,紧接在小型轧钢厂的后面。展品表明:钢绳厂在推广小型轧钢厂的经验以前,机器设备和劳动条件也和小型轧钢厂一样,是在落后的半手工操作的状况下进行生产。因此,当鞍山市委号召向小型轧钢厂学习的时候,他们便首起响应。钢绳厂挑选了生产上的先进分子,有经验的老工人和劳动模范到小型轧钢厂参观。通过参观,工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技术革新的重要。工人们说:“张明山一项改革,一年就能给国家创造二百二十亿元的财富,而且还把工人们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要是单凭体力竞赛,那是永也办不到的。”钢绳厂还把小型轧钢厂的经验当做业余学校的教材,每天讲解、讨论。同时,钢绳厂的领导干部,在职工面前检讨了不重视合理化建议的态度,重新整顿和健全了合理化建议组织。这时,各个领导干部也亲自下到车间,跟工人一起寻找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当他们把问题搜集在一起,发现有十六个需要改革的地方。于是行政上标出课题,工会发动职工抢课题。就这样,钢绳厂的技术革新运动展开了。做了二十多年钳工的栗根源,一个人就创造和改进了七件工具设备。这就是陈列在展览室里的“自动卷线机”,“自动米数切断机”,“自动打模机”,“钻木轮眼子”和“小吊车”等。
在这期间,钢绳厂一共有十九件创造和改进。每一件都给国家创造或节省了巨额财富,也改变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就说陈列在这里的“自动打模机”吧,在许多发明创造当中,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创造。但过去打模工人要举着八磅重的大铁锤,每打一个模要费二十分钟的时间,靠人工锤打一百三十下。现在改为用电力锤打,只要一开电钮,打模机就自动锤打,八分钟就可以完工。这就不光是机器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提高成品率三倍。但是更重要的是:钢绳厂创造了推广技术革新经验的经验,它把小型轧钢厂的技术革新运动推向了更高和更远的境地。
在小型轧钢厂里看见的发明创造,多是工人的单独活动,再就是个别工人和个别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而钢绳厂里最突出的是集体活动。钢绳厂在改进和创造这些工具设备的时候,不仅百分之八十的技术工人参加了运动,而且由各个人的单独活动,逐渐走上了有组织的集体研究。这里最早出现的是“邹德连三人技术研究小组”。邹德连工作的地方油烟十分呛人,不少人因此身染重病。邹德连想改变这种环境,自己想了好久没办法。以后他找到工会小组长和一名老工人,组织了窍门小组。三人一起研究,结果就把油烟从天窗上面抽出去了。这件事,立刻引起了领导干部的重视,他们总结了邹德连的经验,指出集体研究的好处,号召人们学习邹德连的方法,发挥集体主义的精神。于是立刻出现了四十三个技术研究小组。人们一经组织起来,就发现了更多需要改进的设备,但在这些改进中,也越来越感到三、五个人的小组,不能适应于运动的发展,这时就出现了“联合技术研究小组”的组织。这中间,有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联合,有这一道工序和那一道工序的联合,更多的是生产工人和修理工人的联合。这种联合,把分散的智慧组成了一支伟大的创造力量,缩短了个人摸索的过程。一九五三年四月以后的十六件重大改进和创造,就有十一件是“技术研究小组”或“联合技术研究小组”集体研究成功的。
钢绳厂给鞍钢的技术革新运动增加了新血液,这就使整个运动得以迅速而健康的发展。钢绳厂展览品后面,是选矿厂、化工总厂、炼铁厂、炼钢厂、初轧厂、发电厂、金属制品厂、耐火材料厂、……的展品。这些展品表明:技术革新运动已经由工厂发展到矿山,由主要生产厂矿发展到附设单位,由技术粗简的土木建筑部门发展到技术精湛的发电厂、变电站。已经有过不少创造的、发电厂的助理工程师刘祖威,这时候又提出了“走张明山的道路”的奋斗目标。在这些展览室里,有工人和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所提出的成千上万件的合理化建议,有他们共同创造的数以百计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操作法。在这些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展品中,还有一件看来不大重要的东西,但它却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鞍钢技术革新运动的规模与深度。这就是福利处的职工们创造的淘米机。以前,他们的炊事员淘米,是用乡下老太太用的竹筛子,完全用两只手摇晃。因为鞍钢职工队伍的迅速扩大,吃饭的人一天天增多,手工式的做饭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他们就制造了一部淘米机,一次可以淘两千斤大米。炊事员摆脱了一部分体力劳动,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技术革新运动成了广大职工劳动竞赛的主要形式,它吸引了鞍钢的所有职工,到机械总厂王崇伦创造“万能工具胎”,运动达到了新的高潮。展览会的技术革新部分,就是用机械总厂的展品作为结尾的。
机械总厂的展览室里,有王崇伦八次改进生产工具的过程,有改进工具前后的生产对比,有党总支推广王崇伦先进经验的图画。在这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一张表明王崇伦生产飞跃上升的图表。这张图表把他一九五三年头三个月的生产量比做一百。到了四月,一下就猛升到了一百九十的高峰,这是他创造“万能工具胎”成功的结果。但是,王崇伦并没有松劲,他在继续努力。五月份他达到了四百零二,六月份又猛升到六百四十九,七月份升到九百零三,八月,九月,十月,他一直向上,一直向上。到十二月,他已达到一千七百八十一了。这百分之一千七百八十一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他在一九五三年内,完成了四年一月又十七天的工作量了。
王崇伦的光荣事迹,代表着鞍钢技术革新运动的新高潮。王崇伦的名字已经传遍了全国各地。展览室里,陈列着全国各地学习王崇伦革新精神的情况。这里,有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学习鞍钢技术革新的图画和简报,有大冶钢厂仿制反围盘的画面,此外,还有昆明电线厂推广鞍钢技术革新经验的成绩,有重庆,有太原,有南京……许许多多厂矿学习后的成绩展览。
展览会是向我国人民报道鞍钢技术革新运动的成就,但它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把全国各个厂矿的劳动竞赛推向前进,是要全国各地学习鞍钢技术革新运动的经验。因此,这些展览品在北京展览过后,还要向上海、汉口等地去展览。可以预计,随着展览会的出展,全国各地将会掀起一个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让我们预祝技术革新运动的胜利,预祝祖国工业化的早日实现!


第3版()
专栏:

科学教育影片推广了先进生产经验
我国的科学教育影片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三年,已摄制完成二十三部。已完成的二十三部影片有的已在各地放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对于推广先进生产经验、传播科学知识等,起了一定的作用。
介绍苏长有的“先进砌砖法”影片在太原、石家庄等建筑工地放映后,工人们受到巨大的鼓舞,连续创造了新纪录。太原大南门外某工地曾发动过超额完成小组生产计划的红旗竞赛运动,但超额的成数仅达百分之十,而且发生过不少偏差;影片在这里放映后,工人们在瓦工莫永芳的带动下,普遍实行苏长有双手挤浆砌砖法,生产普遍超额。莫永芳小组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百分之二百一十,其他各组平均超额百分之一百一十。此片在石家庄某工地放映后,赵书田小组照苏长有的砌砖法组织起来试验,就由每日平均砌砖二千五百块增到四千块以上。西安二○三工程队的同志过去也都知道先进砌砖法好,他们砌大墙和基础工程时也用过,但遇到造型复杂、门窗多的工程就没办法了。他们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劳力适应工程的要求。看了影片后,工人们自动想法调配人力,改变工作方法,克服了现场的紊乱现象。工人们高兴地说:“我们也在映电影了。”
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工程处第七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看过“先进砌砖法”后,举行了一次座谈。老工人孙书堂说:“过去我虽然也学过先进经验,但我总不很相信,总以为干活有劲就行,什么先进经验不先进经验,不如我的老一套作法顺手。看了电影后,我才知道我的思想太保守。苏长有创造的新方法砌得又快,质量又好,劳动力又搭配得合理,又很快培养了徒工。电影把新旧砌砖法一比较,真是相差天地。”他表示以后要学先进经验,并在生产中找窍门,改进生产工具和操作方法。
“深耕增产”影片在某些农村放映后,受到农民的欢迎。此片在河南新乡专区映出后,不少农民学会了使用七吋步犁。北京郊区高碑店许多农民过去买了新式步犁不会使用,因此有人说新犁不如旧犁好;有的人想学使用新犁的方法,但无处去学,影片的放映,使不少人明白了使用新犁的方法,知道用新式步犁的好处。
“家庭安全用电”在某些工厂放映后,也受到工人们的欢迎。清河制呢厂工会宣教干事周宏才反映:“这部影片对生产安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过去工人们在生产中用电很不注意,现在许多人注意了,而且主动向别人宣传。”有一位电气工人说:“过去大家都不注意电的危险,给我们工作上造成很多麻烦,我们磨破了嘴也说不服他们;许多人看了影片后,知道注意安全用电了,有的人看到别人的插头坏了,劝他另换一个。”不少对电一知半解的人,不再乱摸乱动有电的器物了;有些人已经注意不再把湿毛巾搭在电线上,不再把铁丝拴到电线上了。
“消灭飞蝗”在新疆映出时,当地正有蝗虫严重地伤害着庄稼,农民曾用“六六六”药粉毒杀蝗虫,但因用法不当,见效不大;看过影片后,他们改进了配药方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蝗虫被消灭。此片在山东、安徽、河北等蝗灾区放映后,农民们从影片中学会了许多灭蝗方法,对当地农民灭蝗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母子平安”在黑龙江省绥化县放映后,许多妇女认识到新法接生比旧法接生好。该县五区有位姓林的妇女,曾经生了好几个小孩,都没有活;过去她总认为这是命里注定没有孩子,看完影片后才认识到:“这都是叫旧的产婆给接死的,今后生小孩一定用新法接生”。绥化县的农村产婆看完这部影片后,也受到了教育,有些已认识到新法接生可以保护母子平安,积极学习新法接生。北京郊区高碑店的老太太和年青的妈妈也都很喜欢看这部影片。她们看后说:“新法接生就是比旧法接生好,小孩不抽四六风,大人也不得病。”
观众看完科学教育片后,也积极地、关心地指出了某些影片的缺点。如“怎样丰产棉花”一片,江苏有些观众认为,对工业肥料说得太多,天然肥料说得太少,这对目前我国工业肥料尚供不应求,应鼓励农民多积粗肥的情况是估计不足的。有些影片的某些地方不易让人看懂,如“母子平安”中表现细菌进入婴儿身体后,画面上的婴儿便全身发黑,使人不易理解,或理解错了;应该表明细菌是进入血液中繁殖起来的。


第3版()
专栏:

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今年将摄制和翻译许多部科学教育影片
为了运用电影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决定在一九五四年创作科学教育电影剧本十八个,摄制科学教育影片十五部和四本“科学与技术”的新闻片,并翻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科学教育影片二十四部。
科学教育影片制片厂今年的制片方针,仍以普及片为主,着重介绍基本科学知识,使一般观众了解工业建设的科学基础知识;并解决一些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另外也增加了关于水产、气象、地理及解释社会现象方面的题材。
在工业建设方面,已选定的题材有“橡胶”、“怎样炼钢铁”、“找矿”、“平行流水作业法”及“战胜厂房高温”等五个主题。其中“橡胶”和“怎样炼钢铁”是属于解释工业建设的基本科学知识的,可以向一般观众说明橡胶和钢铁在工业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向观众介绍了橡胶制造和钢铁生产的一些主要操作过程,使观众了解到关于橡胶、钢铁的生产上的基本科学道理。在基本建设方面,选定了“平行流水作业法”,以房屋建筑为背景,介绍了生产程序及各工种的合理组织方法,可以作为对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教学片。在重工业部门,工人们往往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进行生产,“战胜厂房高温”这个主题,以各企业厂矿在解决高温问题上的一些先进措施和办法为内容。“找矿”将说明我国的大冶地质勘探队在采用了苏联物理探矿和打深钻等先进经验后,如何在当地找到了矿藏。
关于农业方面的有“淡水养鱼”、“小麦密植”、“马拉农具”、“棉花红蛉虫”等主题。我国淡水养鱼事业的历史非常悠久,经验丰富。影片“淡水养鱼”的主题,就是为使这些经验能够在我国广大的淡水湖泊、河流、池沼地区推广。另外在农业生产上,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农民对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长,为适应这种要求,确定了“小麦密植”和“马拉农具”两个主题,以帮助农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红蛉虫对棉花增产的危害很严重。“棉花红蛉虫”将把红蛉虫的生活秘密和防治方法通过电影形象告诉广大观众。农业方面另外还有一部“大豆根瘤菌”的影片,主题是说明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的。
关于卫生方面,有“防治血吸虫病”、“保护眼睛”、“蔬菜与营养”等题材。其他如“水族馆”、“交通安全”、“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题材,也列入了今年计划。
根据以上这些主题和题材创作的科学教育影片的剧本,已经完成的有“橡胶”、“找矿”、“战胜厂房高温”、“淡水养鱼”、“小麦密植”、“大豆根瘤菌”、“防治血吸虫病”、“水族馆”等八个。这些剧本的创作,得到各方面科学家大力的帮助。现在负责拍摄这八部影片的摄制组都已成立,有的已开始拍摄,有的正在进行准备。
今年计划翻译的科学教育片,有“磁石的故事”、“维他命在畜牧业中”、“七采花”、“他们重见光明”等,都是较好的影片。这些影片将帮助我国广大群众学习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先进经验。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