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建设规模扩大
内蒙古自治区的基本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区基本建设面积约有六十余万平方公尺,较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特别是工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已显著增长。全区今年计划新建、扩建的地方国营工厂有四十五座。在祖国新的工业基地包头市,即将新建十座工厂,扩建五座工厂,为重工业基本建设服务。这些工厂,绝大部分都有新式的机器设备,全部生产过程都是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的。包头砖瓦厂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个近代化的、规模相当大的砖瓦制造厂,它拥有六十门轮窑和一百五十座马蹄窑,以及大型制砖机和中型制砖机等机械化设备。按人工制砖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制五百块;但一部中型制砖机每小时即可制砖坯五千块。包头采石厂也是一个使用先进机械设备的工厂,有立式、卧式的空气压缩机、风钻、碎石机、电焊机等,此外,还有轻便铁轨、小火车头、矿车等机械化运输工具。即将兴建的包头木材木器厂,拥有各种带锯、断锯、压锯、压刨、四面刨、配电室、干燥间、油漆包布车间、木丝板车间和木丝运输机。此外,包头市今年新建与扩建的,还有小五金制造厂、氧气厂、汽车修配厂、水泥管道厂、耐火器材制造厂等。
在包头和平地泉,今年将各修建一座新式的火力发电厂;归绥市发电厂也将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再扩建一部两千瓩的透平式发电机;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贝子庙),今年将要建筑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为将来锡林浩特各厂矿服务。在伊克昭盟境内计划修建一座规模较大的火碱厂,今年先着手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上述这两个工厂投入生产后,将给附近的牧民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在海拉尔市今年将出现一座机械化的冻肉厂;在扎兰屯除了扩建原有的农具工厂,增加农业生产工具供应外,还将修建一座面积达四万平方公尺的面粉厂。上述这些工程,大部分计划在今年五月前后进行施工。
内蒙古的城市建设规模也在扩大。归绥市今年将出现不少高层建筑物,将兴建一座百货联合商场。内蒙古邮电管理局也将扩建一座二千五百平方公尺的办公大楼。在包头、海拉尔、平地泉也将出现一批新的建筑物。目前内蒙古建筑工程局所属设计公司正在为各城市设计大批经济、适用、美观耐久的建筑图样。包头、归绥、平地泉、海拉尔、满洲里、喜桂图旗、通辽等七个城市还将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着手研究、规划今后城市的发展计划。


第2版()
专栏:

佳木斯综合造纸厂积极准备施工
中央轻工业部在佳木斯市建设的综合造纸厂工程,今年将大规模进行施工,总工程量按投资额计算比去年增加六倍。其中现代化铜网厂工程预计在今年六月上旬开始施工,将在年内完成全部设备安装工程,明年第一季度即可投入生产。
铜网厂是苏联政府帮助我国设计的,集中了苏联现有的铜网厂的优点,采用了现代化的制网方法。制网的生产过程,全部是机械化、自动化的。
为了保证该项工程按期施工并顺利完成,佳木斯综合造纸厂筹备处、中央轻工业部工程处,正积极进行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厂址已确定,正在进行抄平测量;部分国外设计图纸已到,工程技术人员正进行学习;国家平衡材料已计算调拨,地方材料已到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各种设备订货正陆续从国内、外运到。
铜网厂的建筑标志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过去,我国没有铜网厂,国内各地造纸厂所需用的铜网,都是依靠国外进口。这座铜网厂建成后,我们将用国内原料制造各种规格的、非常精密的铜网,保证供应全国各地造纸厂需要,制成各种质量优良的工业和文化用纸,对我国工业、文化建设发展将起很大作用。(国华)


第2版()
专栏:

鞍钢自动化薄板厂即将进行局部试车
在鞍钢大型轧钢厂的东北角,屹立着我国第一座自动化薄板厂的巨大厂房。工人们已把它修饰得非常整洁。厂房房顶的一排排的天窗玻璃在初春的暖和的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显得格外美丽。在宽大的厂房里面,工人和技术人员正清洗、调整各种机器。
现在,该厂的厂房、墙壁、金属构架、各种管道、各种机器的安装和电装工程的变压器、操纵机、电线管道、吊车摩电道、电磁站、电盘、自动开关等工程都已全部或大部完工。
目前,全厂的电缆线已穿完百分之九十,其余一部分电缆线如按期到达,四月下旬即可开始进行全厂最主要的机器设备——荒轧机、精轧机的全部试车。到三月下旬,辊道部分即将进行试车,其他部分工程也将继续进行局部试车。


第2版()
专栏:

让电站和工厂连结起来
——记东北超高压送电线工程的修建
 培蓝
在辽阔的东北原野上,一条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越过无数高山,跨过许多河流,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把松花江畔的动力基地和鞍钢、沈阳、本溪、抚顺等城市的许多工厂连在一起。多少万部等待电力的机器转动起来了,多少新建的工厂和矿山,也能够得到充足的电力,迅速地发展起来。
这条线路是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全长三百七十公里,经过三个省,沿线高山峻岭很多,施工非常困难。但工人们却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安装了九百一十九座铁塔,架设了两千一百八十吨像甘蔗那样粗的钢心铝线,提前完成了全部工程任务。一
整个工程是从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五日开工的。因为任务紧急,当时只能采取一面设计,一面施工,前后交错进行的办法,这就给施工造成了很多困难。开始工程进度很慢,到九月底,打基础工程只作了百分之三十九;但是,其余百分之六十一的基础工程必须在十月份作完。否则,地面封冻,根本不能进行基础工程。而基础工程完不成,超高压送电线就架不起来。职工们知道了争取时间的重要意义,普遍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这种线路工程和建筑集中的工厂、楼房根本不同。它的工地散布在一条漫长的线上,一班工人今天在这里打混凝土,明天就要转移到十公里、二十公里甚至三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搅拌混凝土的机器,不便经常移动,于是只能使用小型的手工工具。但这种工程的混凝土工作量却是很大的。全线九百一十九座铁塔,每座铁塔需要四个基础,这就要打三千六百多个基础,浇灌九千三百立方公尺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进到高潮时期,有六千多人参加工作,其中三分之二是支援这一工程的农民和其他厂矿的工人。他们和担任全部修建工程的东北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工人一起,想尽了各种办法,创造了各种工具,保证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些铁塔座落的地方有流砂,他们就用木板把四周围起来,跳在中间工作。有些地方是岩石,他们就采用苏联“坚石爆破法”,把岩石炸碎,然后施工。有些铁塔座落在高山顶上,山势险峻,无路可通,他们就和“智取华山”影片中的侦察员那样,抓着绳子攀上去。四十四号铁塔地基,挖坑时遇到了大水,工人吴志想办法堵水,堵不住,他就用瓢往外舀,舀不完,又用两台水泵抽,也抽不干,于是全班职工便跳下水坑,拿着所有可能利用的工具舀水,这样又舀又抽,终于将水弄干了,开始浇灌混凝土。
打基础工程进入紧张的十月后,各个环节都紧张起来了。材料员订出计划:“火车运来材料,马上把料配好。”汽车司机们说:“材料配好了,立刻运到工地。”安装铁塔塔脚的工人提出:“只要材料来了,一小时也不让它停下。”运输工人创造了各种小木箱,背着水泥、砂子和水,迅速地运送到工地上。三○一工程队双河镇材料站的工作人员,过去配三基塔需要四、五小时,现在一小时就配好了。一百五十一号铁塔座落在一个笔陡的高山上,没有办法运送材料。运输班长周尚海利用工地上现有的铁索和滑车,创造了一个“高山运输飞车”,把材料筐挂到滑车上,运到山上。一切类似这样的创造,都保证了工程的迅速进展。
开始时,工地的极度分散,曾经给工程领导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工程指挥部虽然设在线路的中心,但距两端的工地仍是很远很远,布置一次任务,往往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传达到工地。后来,指挥部的负责干部从苏联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中受到启示,立即加强了通讯设备,每天,通过电话传达指挥部的意图,了解各个工地工作情况。这样,全长三百七十公里线路工程,完全变成一个呼吸相应的整体,到十月三十日晚上,全部混凝土工程胜利完工了。二
十一月,东北完全封冻了。平地的雪都有膝盖深,高山上的雪更厚。工人们在雪地上开始安装铁塔的工作。
这九百一十九座铁塔,都是螺丝结构。塔型共有十种,最高的有四十六公尺,重十六点四吨。铁塔中心线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有的不能超过两千分之一。
组装铁塔是把多少块不同形式的钢板对起来,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东北送变电工程公司绝大部分工人没有作过这个活,有些工人开始都不敢上铁塔上去。指挥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九五三年一月份开始,开展了铁塔练兵运动,参加这个练兵运动的共有八百多工人。
指挥部准备了六座铁塔钢材和六个铁塔模型。职工们每天一早起来,就分组练习组装铁塔,他们好像小孩子玩积木似的,垒一个样子,哗啦哗啦拆掉再垒,就这样拆了垒上,垒上又拆了。上午反复组装几次后,下午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参加各小组开会讨论,研究组装方法中的优点和缺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第二天又用另一种办法组装。老工人苏云龙等三人,白天和大家一块学习组装,晚上他们把模型搬到宿舍里研究。过去曾参加过伪满修建超高压送电线工程的老技工杨兆清,白天黑夜琢磨,他根据苏联“整体立塔法”的先进经验,又根据工地的地理条件,创造出了“双抱杆整体立塔法”。有的小组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研究创造了
“分解立塔法”等组装铁塔方法。工人的创造精神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结合起来,就变成了无穷无尽的力量。通过短短两个月的学习,绝大多数工人都掌握了组装铁塔的技术,这给正式安装工程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正式安装工程开始以前,指挥部又集中了全线路的工地主任、班长、组长、老技术工人共一百多人,选择了不同的塔型,不同的现场,先组装三座铁塔,使大家进一步熟悉操作规程,掌握质量标准。“试点”结束后,全面展开了组塔工程。
凛冽的西北风卷着雪片,像针一样地刺在人们的身上。工人们为了争取时间,白天晚上连续工作。他们的汗水浸到棉衣外面,很快结成薄冰;体温又把薄冰融化,水柱不断沿着皮肤流下来。但他们靠着一颗火热的心,战胜了风雪和严寒。有一次,孙克俭班的工人,刚刚走到工地上,天下雪了,越下越大。党支部书记劝大家停止工作,他们说: “下尖刀也挡不住我们,什么时候装完这座铁塔,什么时候回去!”指导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白天黑夜坚持工作。
开始时组装铁塔的效率不高,一般型的铁塔要用三天时间,结构复杂的特殊型的铁塔就要用五六天。职工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不少先进工作方法。孙克俭班的工人们创造了平行流水作业法、交叉流水作业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班原计划组装十四座铁塔,结果他们组装了十八座,超额完成了任务。
王喜春领导的组塔班,在工地分散、人力不足、技术条件很低的情况下,保证完成了任务。开始,组里临时工人不懂得螺丝尺寸,往往拿错了影响工作进度,王喜春就和老技工一起研究,把螺丝分别堆成堆,再标上一、二、三……记号,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又研究创造了“双绳绑抱法”,过去组装二十五点六公尺高的某种型铁塔时,需要两三天,采用这个办法,只用九小时就装完了。因此,他们班连续两次获得优胜班的光荣红旗。
在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小组的带动下,组装铁塔工程效率迅速提高了,由开始三天组装一座提高到平均每天组装一座,一些结构复杂的特殊型的铁塔,也由开始五六天组装一座提高到三天组装一座。整个组装铁塔工程,实际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质量完全合乎国家要求的标准。三
架线是全部工程最后的一个环节。在复杂的地形上,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实行高空作业,架设三条沉重的甘蔗一样粗的钢心铝线,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试作以前,指挥部曾组织架线的干部和工人学习了苏联“空中放线法”、“三线紧线法”等先进经验。当时有些老技术工人认为地形太坏,同时架设三条线,简直作不到。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修筑松抚送电线路时,是把线放在地上,然后再往上吊,架了一条架一条。但是,钢心铝线一卷就有一千二百公尺长,两千四百吨重,如果采用旧的架线方法,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而且,铝皮很软,采用旧的架线法,很容易把铝碰伤磨坏,采用苏联的先进经验,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缺点。
架线工程开始后,全线立刻紧张起来。放线工人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三行,拉着钢心铝线,小心地不让它挨着地面。架线工人按照苏联先进经验,在铁塔上安装了“四轮滑车”把线放在滑车上;拖拉机手开动了机器,机器轰隆轰隆地运动着,牵引着钢心铝线慢慢前进。压接工人早准备好“水压机”,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压接钢心铝线的接头。紧线组的工人们拿着“弛度板”和“经纬仪”,仔细测量电线弧度。
在严冬实行高空作业,那是很困难的事。工人们虽然戴了手套,但是还没有爬到铁塔的一半,双手就失去知觉了,他们就把“安全带”或“安全筐”挂到铁塔上,承担起全身的重量,然后放开双手搓一搓,再继续往上爬。架线组的工人爬上铁塔,还必须爬到悬垂在铁塔上的一串串的磁瓶上工作,正如工人们开玩笑时说的:真像杂技团的演员走钢丝一样。但他们是架钢线,全身用“安全带”或“安全筐”吊在铁塔上,只能上身动,下身却不能动,这样一连工作四、五小时,上半身汗水淋漓,两条腿早冻僵了。就这样,他们在七十三天的短时间内,在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全部完成了架线工程。四一月二十四日的晚上,星星布满了天空,大地一片寂静,人们早已睡熟了。可是,建筑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工程的全体职工,却紧张地、兴奋地在辽阔的雪地上等待着。此刻,丰满的电力就要通过这条线路输送到南满去。指挥部为了防备万一发生事故,还组织了十个抢修队。这时,工地上三个人一堆,五个人一伙,有的在兴奋地交谈着,有的在镇静地等待着,年青的工人们在跳着唱着。午夜十二点钟,高空电线响起了“唰、唰”的声音,人们高声欢呼“电来了”,“电来了”,几百双眼睛在瞅着电线,抢修队的工人们,个个都在紧张地检查着,但是,他们没有发现一个冒火的地方。职工们笑了,他们胜利了!(附图片)超高压送电线竣工,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正在进行验收。
新华社记者 胡伟摄


第2版()
专栏:

一座现代化综合造纸厂在建设中
潘国华
在佳木斯市正在建设着一座现代化的生产工业用纸的综合造纸厂。
这座纸厂是苏联政府帮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项工程之一,它不仅要造工业用纸,而且还要制作造纸所用的铜网。这个厂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新式的造纸厂,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厂之一。这个工程的规模是庞大的,要在十万多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建筑铜网、制浆、造纸、修配、发电等五座高大厂房。仅制浆厂就有调木、蒸煮、洗涤等九个车间。从木材运送、劈开、剥片等全部制浆过程到调合原料、压榨、干燥等全部抄纸过程,都是机械化和自动化。工厂的设备安装工程规模也是很大的。仅铜网厂就有三百三十五项设备安装工程,仅苏联帮助我国制造的新式机械、电气设备就有一百项。
综合纸厂的技术设备是最先进的。有苏联制造的抄纸机,是世界上最新式的,机械效率极高,每台每分钟能生产出二公尺多宽的纸四百公尺,比我国原有造纸厂的抄纸机的生产能力要高三倍到五倍。造纸原料除使用木料外,并能使用红松皮,不仅扩大了造纸原料种类,而且可节省大量木料,投入基本建设。这是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上的革命,标志着在苏联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我国造纸技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这个综合纸厂建成后,由小兴安岭源源不断运来的木材,将在这里制成品质优良的水泥袋,防火、防腐、防酸、保护地下的电缆和高空中高压线所需的电缆用纸,以及非常耐用和清洁的药包纸和包装纸。
在建设这座现代化的纸厂同时,还要建筑一处幽雅别致的工人村。在这里,将要盖起宿舍、俱乐部、医院、托儿所、幼稚园、子弟学校……。在工人村的中心广场有美丽的花园,村子周围全部植树绿化,来往街道将变成柏油马路。这项工程已于去年开始建筑了一万八千多平方公尺,部分职工已搬进了新式楼房。
这座巨大的工程,吸引着人们的辛勤劳动。为了保证按期开工,在这里,火车装载着新型机械设备,不断地从国内外到来。汽车、马车起早贪黑赶运材料。材料科男女同志经常从日头不出来就到松花江中心岛,检查河流石质量,到了晚间才回来。中午,就在江心岛用苫布搭起帐篷,升火烧饭。测量人员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积极进行厂址的抄平测量。职工们一心为作好施工准备而辛勤地劳动着。


第2版()
专栏:

东北区百货公司系统准备换季商品
东北区百货公司系统积极准备换季商品,供应广大城乡人民。
根据东北地区历年的消费规律,在春季的三、四月份,人民需要最多的商品是布匹、服装、鞋帽和各种针织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各地百货公司都及时从关内外采购进各种斜纹布,粗、细布和花布,为满足城市职工的需要,换季前后将从区内毛织厂购进各种毛哔叽四万多公尺,旅大、哈尔滨地区百货批发站最近又增加这项订货七千公尺。哈尔滨亚麻厂生产的亚麻布,已经试验染色、印花成功,可以制作美丽的春、夏季衣服,现在已向各地百货公司调拨了各种亚麻布五十五万公尺。制作衬衣和外衣料子的柞蚕丝绸,今年新增加了一些规格、花色,国营百货公司已经大批订购。除此之外,百货系统还向关内采购了一些毛料、丝织品以及灯芯绒等高级棉织品。今年百货公司不仅将以充足的服装用布及时地供应城乡人民,而且,将以更多的质量较好的各种衣料供给消费者。
由于人民生活的提高,东北地区的制成服装和各种鞋子的消费量增长很快。沈阳市百货公司在今年春节二十天内就销出了毛料服装一万一千多件。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的需要,各地百货公司正积极地准备供应这些商品。沈阳地区百货批发站现已组织三千八百多台缝纫机,做了近二十万件成衣。二季度还准备加工七万件各种男女和小孩服装。今年,各大城市和工矿林区的百货公司还准备承制机关、团体和厂矿等大宗换季服装,这样就大大便利了消费者、缓和换季时期缝纫业忙不过来的现象,并能为消费者节省一部分开支。
在第一季度头两个月里,各地百货公司就准备了一百多万双球鞋;五一节前后,将有六十多万双白胶鞋供应全区人民。各地百货批发站并从区内外组织了大批皮鞋,仅沈阳百货批发站就将进货十一万多双。此外,对春夏季需用的雨衣、胶靴、背心、汗衫等,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各地粮食部门翻晒高水分粮食
浙江省各地粮食部门积极翻晒高水分粮食。该省不少地区新入库的粮食所含水分过高,有些超过了安全标准。据嘉兴、温州、宁波、金华等专区一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入库粮食中高水分粮食占百分之十九点一七,其中含水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又占全部高水分粮食的百分之八点五九。前些日子,部分地区已经发生粮食霉坏现象。各地根据这种情况,都加紧进行对高水分粮食的翻晒工作。宁波专区粮食保管干部在全区粮食保管员会议上提出保证,要作到“不放过一个晴天,不浪费一张竹席,不空一块晒场”,争取在三月底以前把占存粮总数百分之十一的高水分粮翻晒完毕。目前,绍兴、余姚、上虞等县已将部分高水分粮进行过通风、翻晒。大规模的粮食翻晒工作正在全省紧张进行。


第2版()
专栏:

辽东百货公司积极推销地方国营工业产品
中国百货公司辽东省公司过去存在着“名牌货”思想,不积极推销地方国营工业产品,曾发生某些产品积压、而市场脱销现象。某些工厂不得不自行销售;造成市场紊乱。例如辽东省柞蚕丝织公司绢纺厂生产的人造毛皮质量很好,起初百货公司怕销路不大,不积极推销,后来绢纺厂自己在关内打开了销路后,百货公司又不满意,限制绢纺厂以人造毛皮供应关内。
学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辽东省百货公司职工端正了政策思想,在一月份进行了地方国营工业生产调查,初步掌握了地方国营工业的生产情况,使产销结合有了很大改进。今年一季度地方国营工业的订货总值达一百三十一亿元,给长白牙膏、长白霜、金龙金笔等地方国营工业产品打开了销路;过去成本高、质量低的皮革制品——皮鞋、各种皮球等,经百货公司积极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生产单位也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为了纠正“名牌货”思想,辽东省百货公司在二月十日举行了全省物资交流大会,同时举办了地方国营工业产品展览室。通过这次展览,使各市县百货公司进一步明确了积极为地方国营工业产品打开销路,密切产销结合思想。这些事实,教育了各市县百货公司,明确认识了地方国营工业产品不是没销路,也不是质量低,而是没有积极为地方国营工业产品打开销路。
为进一步促进省内的产销结合,辽东省百货公司准备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强对地方工业(包括地方国营工业和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深入了解情况,通过产销会议及时向工业部门提出有关改进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帮助工业部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二、加强调查研究,掌握人民需要的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和可能按时向工业部门提出建议,发挥影响生产、指导消费的作用,克服生产的盲目性,加速资金周转;三、认真签订和执行产销合同,逐步做到准确地制订产销计划,严格执行产销合同;四、建立省内地方国营工业产品展览室,以考核和比较产品质量,督促工业部门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发展生产,满足需要的目的。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要建设超高压送电线季音
在白雪耀眼的东北原野上,出现了一个动人的景象:九百多座高大的铁塔,一个个手牵着手,擎着像甘蔗一样粗的、二千多吨重的金属电线,排成了一条遥长的行列,从松花江畔越过重重叠叠的山峦和河流,跨过三百七十公里、三个省境的漫长路程,一直延伸到东北南部的工业区。它们都像高大的巨人一样耸立在田野上和山巅上,最高的有四十六公尺,最低的也有十三点六公尺,从远处望去,只见像两只触角一样的塔尖,隐隐约约地伸进云层里,北风吹着塔上沉重的金属电线,发出“嗡嗡”的响声,回荡在山谷里和旷野上……
——这就是东北新建的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工程。
为什么要建设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它的作用是什么?它与国家工业化事业有些什么关系?有读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就来简略的谈谈这些。
把电送到工厂和矿山
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一定要努力发展电力工业,因为电是一切近代工业的主要动力。有了电,我们的工业才能发达起来,并使它们转到新的技术轨道上去,即转到自动化和电气化的轨道上去。
发电方法主要的有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二种。火力发电是利用燃料(主要是煤)来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水力来发电。水力发电是最理想的电力来源,它有许多重大的优点:因为它用水来发电,就可以省下大量煤炭。像东北丰满水力发电站如果用煤炭来发电,一天就要烧掉数千吨煤。煤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粮食”,将来工业发达了,煤的用途要愈来愈大。因为水力发电用的是不要钱的水,它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便宜许多倍,这就大大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中有许多部门的生产必须有大量廉价的电才能发展起来,如炼铝、炼镁、制氮肥、制烧硷、炼高矽钢等都是如此。电价便宜了,工业成本下降了,工业品也就便宜了。水力发电除了能发电之外,还可以得到控制洪水、引水灌溉、改善航道等许多好处。
但建设水电站最大的问题是:可以发电的河流并不一定是和工业区靠在一起的。建设工厂不但要考虑动力的来源,更重要的还要考虑资源、交通等条件和政治上的需要。譬如钢铁工厂,它就一定得建设在铁矿的附近。纺织工厂得建设在产棉区。特别是我国可以利用发电的许多河流都在边远地区,离开城市都很远。这样矛盾就发生了:工厂不能跟着河流跑,河流又不能搬到工厂附近。那么如何使天各一方的工厂和水力发电厂联系起来呢?这个任务就要超高压送电线来担负。有了它,即使工厂和水力发电厂相距数千里,也好像隔壁邻居一样,工厂里只要把电门一开,电立即就赶到,把机器轰隆轰隆地开动起来。东北的南部地区这几年来工业发展得很快,特别是鞍山钢铁基地的大规模兴建,电的需要量一天天的激增;而北部松花江上的动力基地由于扩建的结果,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但是过去它们被一道又一道的河流、山岭和广大的田野阻隔着不能相见。现在有了二十二万伏超高压线,就把它们俩个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东北鞍山、抚顺、阜新、沈阳、本溪等工业城市现在通过超高压送电线取得了丰富而安全的电力,它就会产生出更大的力量,现有的工厂和矿山就能够制造出更多的钢铁、石油、煤、机器等重工业产品,供给全国各地去建设工厂和发展生产;各种需要大量用电的新工厂、新矿山,也就能够迅速地兴建起来或提前投入生产。
超高压送电线对于火力发电厂也是同样需要的。我们将来要建设很多规模宏大的火力发电厂,因为建设大发电厂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计算,要比建设小发电厂经济合理得多。但这些大的火力发电厂应该建设在煤矿附近,使得大量发电用的煤不需要再用火车、轮船长途运输,耗费许多运输费用,也不要再建设很大的储存煤的“煤场”。同时靠近煤矿,发电厂也便于燃烧煤矿里大量的低质煤和煤渣。这些都会使电的成本大为降低。而电价便宜了,也就带动了其他工业品成本的降低。可是,这里矛盾又来了:煤矿并不一定是和工业区靠在一起的,工厂不能完全设在煤矿边上,煤矿更不能搬到工厂隔壁。那么如何使火力发电厂和工厂、城市联系起来呢?这个任务又落在超高压送电线身上。
我们的国家拥有一万左右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着众多的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和煤田,将来要实行广泛的电气化,使急流汹涌的黄河上游和天险的长江三峡发出来的强大电力,都能输送到我国广大城乡,就要建设起许多超高压的送电线工程,它好比是人体里的血管一样,不断地把新鲜的血液从心脏通畅地输送到全身。
组成奇妙的电力网
在一个城市里,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生了不幸:发电厂的机器损坏了,全城顿时陷入黑暗中,电车停在半路上,工厂的机器不再转动,电影院、剧院停止了演出……,但不到一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一片刺眼的光亮就驱走了黑暗,千万盏路灯又大放光明,电车“叮叮当当”的开始行驶,机器“轰隆轰隆”的重新唱起歌来。一切都恢复了常态,而且是那样的神速,以致使人们觉得仿佛刚才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幸的事件一样。
是谁在暗中这样神奇而迅捷地工作着,把光和热又送给了城市?这就是用许多送电线错综复杂地组成的电力网。
用一根超高压送电线使工厂、城市和某个发电厂联系起来,这只是高压送电线的第一步工作,因为这样工厂和城市还只有一个电力来源,万一这个发电厂或送电线出了事故,工厂就会跟着停工。为了使电力供应做到更加经济、安全和可靠,送电线还必须把许多发电厂和工厂、城市拉起手来,组成一个电力网。这是送电线所要担负起来的更大和更复杂的任务。
电力网就是用许多送电线,把数个乃至数十个发电站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复杂的“网”,这些发电站从四面八方把发出的电力,像小河汇入大海一样输入电网,然后送到工厂和城市。它们在一个最高指挥员(国家的电力调度机关)的指挥下组成了一个最良好的“生产组合”:在春汛期间水电站能大量送电时,它就要水电站多送电,因为水力电的成本要比火力电便宜许多倍;但当枯水季节,它又命令火力发电站帮助水电地区工作;那里电的成本低,就叫它多送;那里成本高,就叫它少送(这些就叫做经济调度)。假如某地发电厂的机器突然坏了,但你不用慌,不消一分钟,它最忠实的兄弟们——各地发电站的电都会纷纷不远千里地赶来帮助,于是一切都像没有停电一样,发电厂可以从容地修理损坏的机器。发电厂在没有参加这个“生产组合”以前,为了进行机器检修,不得不准备多余的备用发电机,以便在检修时继续送电,有了电网,指挥员就可以有计划地来安排检修,要其他发电站保证在检修期间送电,这就省了许多备用的发电机,国家减少了大量投资。至于那些被节省下来的许多备用发电机,就可以用来去建设新的发电厂。
电力网是用各式送电线组成的,它好比是人身上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有大动脉,有静脉,也有微血管。超高压送电线就是电网中的大动脉。它把强大的电力送到其他血管,以后又分布到人身各部,所以超高压和高压送电线是电网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东北新建的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就是联系东北区电力网的大动脉。
过去和将来
广泛建设超高压送电线,把全国的发电厂有计划地联结成若干个电力网,这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永远不可能的。苏联作家伊林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九三○年时,德国有一个叫做俄斯卡·冯·缪勒的工程师,写了一本“电力公有论”的书,他列举了许多事实和数字,证明合并全德国的发电厂,统一管理,是怎样怎样有利。但是,这本书的命运却极为悲惨:资本家们谁也没有去理睬它,一般的人对它也没有兴趣,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可笑的幻想。伊林说:“许多国家都有电气化的总计划。工程师们摹想着全欧洲罩着一个大的电气网。人人都知道一个电力联合系统比许多分离的系统要经济得多。但是这类计划都不是真实的计划,只不过是一些很好的愿望。”
旧中国也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像现在这样规模巨大的超高压送电线和电力网。这是因为解放前我国的电力工业正如同其他工业一样,是处在半殖民地工业的悲惨境地里的。在我国电力最集中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里,过去电力区域也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割据而被分割得四分五裂。一个天津市,就被分裂为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几个电力区。上海的电力区,也被美国、法国等殖民者和官僚资本分割成许多块,相互之间不断的排挤和倾轧。在大城市如此,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如此。曾经有一个故事:有一年,华北某地的一个发电厂被水淹没了,所有的工厂都停了电,紧急恳求天津等地的电厂支援,但是谁也没有答理他,结果使那个地区遭受了浩大的损失。——这不过是过去无数不幸事件中的一件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不可能建设起像今天那样巨大的超高压送电线,把各地的动力联结起来,协调地进行工作。
要广泛建筑超高压送电线,实现建设电力网的良好愿望,只有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是按照着资本家们贪得无厌的欲望进行的,而是按照着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进行的,因而超高压送电线和电力网的建设很快就被摆到工业建设的实际程序上来迅速着手解决了。今天,苏联已成为世界上电力网最发达的国家,在乌拉尔工业区,在顿巴斯、第聂伯区和罗斯托夫等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上千里路长的超高压送电线,把许多发电厂联结在一起,相互支援,相互呼应,使苏联发电厂的设备利用率达到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广泛建设超高压送电线,把全国各地的大发电厂联结成若干个大电力网,这也是我国工业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我国某些地区,已经建成了这种电力网。东北的电力网,是我国最大的电力网,而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的建设完成,更增大了这个电力网的效用。东北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是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电压最高、路线最长的送电线,有了这次的建设经验,今后我们就可能更顺利地把第二条、第三条,以至更多的高压送电线在祖国各地的高空中竖立起来。
超高压送电线的建成,给我们展示了幸福的未来:从西北高原的黄河上游,到杭州湾边的钱塘江上;从严寒的松花江,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总之,将来在许多祖国的河流和煤田上,一座座的发电站都将像巨人一样手拉着手,紧紧结成一个整体,把无穷无尽的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把广大城乡照耀得像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一样。二十四年前德国工程师缪勒“电力公有论”的幻想,在资本主义国家将永远是可悲的幻想。但是在我们可爱的祖国,建设电力网却不再是幻想,而已被排进我们的建设日程上,在逐步地实现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