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4-12-29

1954-12-29新闻联播 文字版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副主席 维兹日林的讲话

第2版()<br/>专栏:<br/><br/>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副主席<br/> 维兹日林的讲话亲爱的同志们和朋友们!<br/>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们——中苏友好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的参加者,致衷心的兄弟的敬礼并祝你们的工作获得成功。<br/> 同时,请允许我通过你们——代表会的参加者,向中苏友好协会全体会员致热烈的祝贺,并祝他们在加强苏中两国人民兄弟般的合作事业中获得更卓越的成就。<br/> 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人民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在一年一年地发展和巩固。苏中友谊的伟大生命力量,就在于这种友谊是符合于团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之下的苏中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而且,这个友谊是保卫和平和保证各国人民安全的强有力的因素。<br/> 苏中两国的亲密的文化合作正在顺利地和富有成效地在发展着,这种文化合作使我们两国人民的文化彼此得到了充实和丰富。<br/> 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合作,是非常多方面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与文化机关之间的资料交换工作,在日益广泛地实行着;苏联已经出版了四卷毛泽东同志的选集;许多中国学者的著作被译为俄文出版,并且还大量地出版了苏联作者所写的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各方面成就的书籍和小册子。<br/> 不久以前,苏联大百科全书总编辑部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情形的专著,这本书得到了苏联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这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是苏中两国学者共同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两国学者富有成效的科学合作的一个范例,这种合作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福利正在日益发展和巩固着。<br/> 在富丽堂皇的国立莫斯科大学的新校舍和许多其他苏联高等学校的讲堂里、研究室和实验室里,兄弟中国的人民的优秀儿女同苏联学生在一起学习着。在苏联各高等学校学习的中国青年男女留学生,个个都是坚毅、勤劳,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他们顺利地掌握着科学的高度成就,毫无疑问,他们一定会成为各个经济和文化部门的优秀专家而回到自己自由幸福的祖国。<br/> 在人民中国,大家广泛地学习和掌握苏联工农业革新者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苏联人民由于我们中国弟兄在为新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斗争中,运用我国工农业先进工作者的经验和成就,运用苏联学者、文化和艺术工作者的经验和成就,而感到衷心的高兴。<br/> 广泛实行着的互派文化代表团的措施,对于加强我们两国的文化联系事业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怀着感谢的心情指出,最近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访问了苏联的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的团员们,不仅对苏联人民的生活进行了了解,而且还积极地向苏联各界做了讲演和报告,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在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各项成就。<br/> 只是一九五四年五、六月访问苏联的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的团员们,就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巴库和新西伯利亚等地做了四十余次讲演和报告,深受苏联各界人民的欢迎。<br/> 苏联的艺术团体和个别的演出者到中国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员们到苏联演出,都愈来愈频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在苏联许多城市进行了演出。歌舞团全体天才演出者的高度演出技巧,受到苏联观众的热烈欢迎。苏联人民通过歌舞团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兄弟般的中国人民表达了热烈的祝贺。<br/> 十二月二十日在莫斯科“电影工作者之家”隆重地举行了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展览的开幕典礼。苏联观众在莫斯科各大电影院怀着巨大的兴趣看了“斩断魔爪”、“鸡毛信”、“龙须沟”等中国新影片。在莫斯科、各加盟共和国的首都以及苏联其他城市举行第二次中国电影展览的期间里,一共放映了十八部中国故事影片和纪录影片。看过这些影片的千百万苏联人民,对兄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br/> 中国作家的著作译成了俄文和苏联各民族文字,其发行册数日益增加。苏联读者对鲁迅、郭沫若、丁玲、赵树理等杰出的中国作家和诗人的创作是熟悉、热爱并珍视的。<br/> 一九五四年在莫斯科出版了伟大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不朽的著作——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第一次译成俄文出版的。<br/> 苏中两国友好文化合作的这几种方式以及其他许多方式,更加发展和巩固着苏中两国人民相互间的真挚的友谊感情。<br/> 中苏友好协会在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和文化合作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五年来,在加强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关系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富有成果的工作。<br/> 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中苏友好协会在向苏联各界介绍中国人民的和平劳动、生活和文化成就方面所做的巨大的工作。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以及其他苏联机关团体,经常从中苏友好协会收到新的文艺作品、最流行的中国音乐歌谱、照片、展览图片以及其他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生活的资料。<br/> 现在,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正在举行卓越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这个展览会是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同筹备的。莫斯科人满怀热情参观这个展览会,对它发生巨大的兴趣。<br/> 不久以前中苏友好协会赠送苏联一套“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新中国”的展览照片,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把这套图片加洗复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明斯克和巴库等四个城市同时进行了展出。<br/> 苏联人民深切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每当听到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争取自己的光明幸福的未来的英勇斗争中获得成就的新消息时,就会感到衷心的高兴,他们热烈地希望中国兄弟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新的伟大成就。<br/> 苏联劳动人民确信,中国人民在自己的久经考验和战斗锻炼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顺利地完成摆在他们前面的在自己的美丽祖国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并且把城乡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福利提高到空前的高度。<br/> 亲爱的同志们!<br/> 请允许我来宣读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委托我们向中苏友好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转达的贺词:致中苏友好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的参加者们。亲爱的朋友和同志们!<br/>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谨向代表会的参加者,并且通过你们向中苏友好协会全体会员,致衷心的兄弟的敬礼!<br/> 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把伟大的苏联人民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团结在一起。这种友谊是我们两国人民繁荣的源泉和保证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br/> 中苏友好协会在扩展和加深我们两国之间的兄弟般的合作方面所进行的巨大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牢不可破地苏中友好的事业,作着宝贵的贡献。<br/> 我们热烈地、衷心地希望中苏友好协会,在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幸福所作的崇高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br/> 伟大的中国人民日益繁荣,万岁!<br/> 苏中两国人民的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世界和平的强有力的因素日益发展,万岁!<br/>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中苏友好协会

中苏友好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各党派、群众团体和各单位代表名单

第2版()<br/>专栏:<br/><br/> 中苏友好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各党派、群众团体和各单位代表名单<br/> (各单位名单按姓名笔划排列)<br/> 中国共产党<br/> 王稼祥 伍修权 邢西萍 吴玉章 李富春 李葆华 林伯渠 陆定一 徐特立 徐雪寒 习仲勋 张闻天 张 苏 张际春 张林池 黄 敬 董必武 邓小平 叶季壮 赵毅敏 刘少奇 滕代远 薄一波<br/>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r/> 于振瀛 王昆仑 朱学范 朱蕴山 李济深 李任仁 余心清 邵力子 柳亚子 屈 武 陈铭枢 陈其瑗 陈劭先 张治中 梅龚彬 许宝驹 蔡廷锴 蒋光鼐 谭平山<br/> 中国民主同盟<br/> 千家驹 史 良 沈钧儒 沙千里 辛志超 沈志远 李文宜 周新民 周鲸文 胡愈之 徐寿轩 高崇民 张 澜 章伯钧 郭则沉 冯友兰 曾昭抡 邓初民 潘光旦 罗隆基<br/> 中国民主建国会<br/> 王新元 包达三 李烛尘 吴觉农 胡厥文 施复亮 浦洁修 黄炎培 华煜卿 章乃器 孙起孟 盛丕华 张絅伯 杨卫玉 罗叔章<br/> 中国民主促进会<br/> 王绍鏊 李霁野 吴研因 车向忱 周建人 林汉达 柯 灵 马叙伦 许广平 葛志成 梅达君<br/> 中国农工民主党<br/> 王一帆 李伯球 季 方 黄琪翔 唐午园 彭泽民 黄爽秋 严信民<br/> 中国致公党<br/> 陈其尤 黄鼎臣 雷沛鸿 严希纯<br/> 九三学社<br/> 王之相 涂长望 袁翰青 许德珩 裴文中 劳君展 黎锦熙 卢于道<br/>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br/> 王天强 李纯青<br/>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br/> 金 湘 胡耀邦 孙维世 陈绪宗 区棠亮 贾守义 蒋南翔 刘导生<br/> 中华全国总工会<br/> 李颉伯 易礼容 黄火青 张修竹 杨之华 赖若愚 刘子久 刘<br/> 晓 萧 明<br/> 农民<br/> 王观澜 杜润生 蔡子伟<br/> 军队<br/> 王 震 李天焕 邱创成 宋任穷 周士第 陈 毅 徐向前 许光达 黄自勇 贺 龙 张经武 张令彬 粟 裕 叶剑英 刘伯承刘亚楼 刘志坚 聂荣臻 罗荣桓 萧 华 萧劲光 萧 克 谭 政<br/> 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br/> 于北辰 李 庚 吴 晗 廖承志 钱三强 关世雄<br/>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br/> 宋庆龄 沈兹九 李?阳 马依努尔 康克清 张琴秋 章 蕴 陆 璀 区梦觉 曹孟君 蔡 畅 廖梦醒 邓裕志 邓颖超 刘清扬谭惕吾<br/>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br/> 田德民 张 淮 谢邦定<br/>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br/> 丁 玲 丁 毅 巴 金 王尊三 田 汉 吕 骥 老 舍 江丰 沈雁冰 何其芳 何士德 马思聪 周立波 周信芳 李伯钊 李波 吴晓邦 阳翰笙 纳·赛音朝克图 冯雪峰 夏 衍 曹 禺 康巴尔汉 郭兰英 黄药眠 贺敬之 喻宜萱 新凤霞 舒绣文 梅兰芳<br/> 程砚秋 蔡楚生 欧阳予倩 齐白石 叶浅予 刘白羽 刘开渠<br/>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br/> 李四光 任鸿隽 吴有训 吴学周 周培源 侯德榜 陈康白 陶述曾 叶企孙 叶渚沛 赵九章 钱伟长 苏步青<br/> 社会科学团体<br/> 王寅生 金岳霖 姜椿芳 陈岱孙 郭大力 陶孟和 潘梓年<br/>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br/> 丁西林 朱兆祥 竺可桢 茅以升 梁 希<br/>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br/> 郭沫若 彭 真 刘宁一<br/>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br/> 王炳南 吴茂荪 张奚若 乔冠华<br/>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br/> 洪 深 楚图南<br/>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br/> 黄 中 荣高棠<br/>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br/> 李德全 倪斐君<br/>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br/> 孟用潜 程子华 张启龙<br/>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br/> 武百祥 周叔韬 周苍柏 胡子昂 陈叔通 荣毅仁 刘鸿生 韩望尘<br/>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br/> 冀朝鼎<br/> 教育界<br/> 成仿吾 李 达 侯外庐 韦 悫 马寅初 陈望道 陈瑾昆 陈鹤琴 冯乃超 刘仲容 黎照寰 樊 弘 翦伯赞<br/> 新闻出版界<br/> 王芸生 郭 敬 张明养 邓 拓<br/> 医药卫生界<br/> 季钟朴 张锡钧 傅连暲 萧龙友<br/> 华侨<br/> 司徒美堂 何香凝 陈嘉庚<br/> 少数民族<br/> 甘春雷吉雅泰 朱德海 吴鸿宾 李呈祥 阿旺嘉错 乌兰夫 韦国清 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张 冲 张超伦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载 涛 鲍尔汉 赛福鼎<br/> 宗教界<br/> 巨 赞 吴耀宗 董文隆 达浦生 赵朴初<br/> 原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和干事<br/> 于毅夫 戈宝权 王学文 王一飞 白寿彝 史 迈 艾思奇 任白戈 安 岗 光未然 朱穆之 宋云彬 杜国庠 邱庆铭 李培之 李范一 李克农 李霑吾 李绍鹏 李步青 周保中 吴清友 邵宗汉 胡若木 胡济邦 范长江 马明方 马彦祥 师 哲 夏征农 黄继武 陈家康 陆 平 翁独健 曹靖华 曾昭森 张仲实 张震 叶维民 费孝通 费 青 庄 栋 傅学文 廖经天 赖亚力杨显东 赵 沨 蔡承新 邓宝珊 齐 速 潘德枫 刘泽荣 钱俊瑞 阎宝航 萨空了 罗髫渔 萧 三<br/> 中苏友好协会各地分会<br/> 于矛雷 于 明 于洪波 于景洲 于瑞熹 王玉升 王式斌 王志远 王的平 王 明 王 凫 王秋心 王健英 王 液 王晓云 王恒祥 王殿玉 王莲芬 王鸿烈 牛乃文 尤 力 戈 杨 方源湜 田克恭 吐尔逊·达理亚 朱 诚 吉树平 伊祥生 朱汉雄 李天成 李志仁 李果珍 李其玉 李颖人 李 毓 李 涛 李显光 吕 平 何必然 杜子才 邵宏宾 言灏荪 安自治 金信中 吴勖荣 吴德安 胡立民 胡 真 马 伊 马河良 马飞云 马 新 徐革非 徐 进 栗庆春 荆友三 高振东 高致敬 纳润潜 郝廷洲 韦 冲 毕可生 夏理亚 唐如金 姚明达 姚鹏飞 张子凡 张今唐 张化澜 张有典 张克勋 张汉城 张学如 陈 中 陈 言 陈少卿 陈 刚 陈 闲 许生辉 许绍敬 黄南林 崔炳祚 崔国彬 郭怀仁 曹万高 黄人晓 冯 力 贾之健 曾平 达 昭 彭恒修 华志浩 覃大中 汤德金 杨令德 杨 春杨尊三 杨逵城 杨蓉成 杨云超 杨荣廷 葛庆云 雷健英 叶 立 甯炳烈 塞 西 赵延康 赵 达 赵端才 赵 粟 管子明 蒲吉堂 刘士信 刘思维 刘纯茂 刘禄祥 刘鸿军 刘铁成 邓纪中 邓 时 邓毓昆 卫 锦 蒋 燕 韩 胜 阎国瑞 聂希文 萧作佩 罗宗谦 庞凤阁 顾家礼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

第2版()<br/>专栏:<br/><br/>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br/> 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二施工局供应科副科长 杨朋<br/> 供应总站副站长 高春兴<br/> 康藏公路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全部是由内地供应的。从成都起长达两千多公里的补给线上,冬季积雪封山,不能行车;夏季洪水泛滥,公路和桥梁渡口常被洪水冲毁,通车困难;施工地段的补给还要用牦牛或人力背运。但这些自然条件的障碍并不能阻挡我们的施工补给工作。分设在这漫长的补给线上的各个供应转运站采用分段运输、逐站转运、重点储备的方法,保证了施工物资的供应。<br/> 每期工程开工前,必须把一定数量的料、具和粮食运达工地,这就要战胜康藏高原上山高水急、人烟稀少、运力不足等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组织了随工地转移的运输转运站和接收站。这些站址选择在适合工地需要的地方。有时设在海拔四、五千公尺、零下二十度的山顶;有时设在连帐篷都没地方搭的河畔或绝崖上,用石块和木棍垫起地基、用盖布搭起临时库房和住屋。设在汽车终点的供应总站和沿途转运站,为不耽误运输时间,每当汽车运到物资时,总是不分白天黑夜,下雪下雨,随到、随卸、随装,保持着二千多公里补给线的畅通无阻。<br/> 当新设计的路线尚未开辟时,就必须寻找一切勉强可以通行的小路把施工物资运上去,这些小路常常是行人都不敢通过的。遇到没有桥而又不可能架桥的河流,就要架设溜索或设置木筏、牛皮船,将大批物资溜渡过去,或者是架起只能行人的钢丝索桥,把物资一件件的扛过去。一九五三年怒江桥还没有架起以前,公路虽通到江边,但物资仍须由邦达翻越大山,运到怒江上游,用溜索和索桥,渡过二百公尺宽的江面,再翻几个大山,补给到怒江西岸的工地去。<br/> 将物资运到工地的主要工具是牦牛;在没有牦牛运输的地区,就组织人力背运。今年的二期工程,正处于高原上雨量最大,不断发生地震、坍方和流沙最多的波密地区,施工支队有十几个中队,每天冒雨在被冰川冲毁和草泽泥泞的道路上,往返背运粮食。他们晚上把物资放在住人的帐篷里,人睡在盖布底下,就这样还提高工效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保证了前方施工。<br/> 在一九五四年的第一期工程里,我们还利用了高原上从来没有的水运。来自内地的水手和解放军指战员们克服了水湍滩险的困难,从一个月的无数次试船失败中取得了经验,改装了折叠舟和橡皮船,改造了自然的河道,战胜了泊龙藏布(江)、保证了物资供应。<br/> 今年五月,中央气象台不断报来洪水的预告,这时的康藏高原阴雨连绵,征象着洪水将至。六月初,公路上已偶有小的坍方,阻碍着汽车运输。<br/> 当时筑路部队正在索瓦卡一线施工。公路迅速向前伸展着。可是扎木以西存粮仅能维持到八月初<br/> (计划应当在洪水期前储备到十月份的粮食),大部分粮食还存在岗托和昌都。从昌都到扎木,都是去年和今春完成,从未经过洪水考验的新路,洪水一到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困难。<br/> 果然,六月中旬,洪水暴涨,水势凶猛。据当地藏胞说是数十年所没有。昌都到扎木的路线上,有好几处路基和桥梁被洪水冲毁了。这时满载物资的汽车部队依然坚持着从岗托和昌都向西一段一段的运转。供应人员在瓦达到密密短短的路线上,设上三个临时站。在车多人少、任务紧急的情况下,许多工会干部、测量人员都投入了这个紧张的战斗。七月十三日,被水冲毁的重点工程打通了。昌都到扎木全线通了车,数百辆汽车满载着物资奔向扎木。夜里,汽车的电光像火龙一样,一串一串照在公路上。远看沿途各个供应转运站仓库上所挂的汽油灯,就像海岸上的灯塔。七天七夜,我们完成了前方必需补给的各种物资达五百余车。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愉快的笑容。<br/> 正当一九五四年第一期第三段工程即将完工时,突然冰川暴发,浑浊的洪水卷着像帐篷大的巨石从山顶顷泄下来,淹没了三、四公里的路基,断绝了交通,把第一期和为第二期工程所准备的粮食料具全阻止在冰川以东,不能西运,严重的威胁着施工。<br/> 但是,冰川并没有把我们吓倒,我们利用冰川山洪时高时低的特点,首先抢修了一条横系在冰川上的溜索,夜以继日地溜渡物资。由于溜渡还远赶不上前面的需要,又架起一道一百多公尺长的索桥,扛着东西从摇摆的索桥上运过去。<br/> 六月二十一日夜里,水小了一些。同志们已经两夜没有睡觉了,刚想躺下休息一会,好一早起来抢运岸上没有扛完的一千多件东西。突然,响起了枪声和鸣锣声,这是山上发出的危险信号。只一会儿,山洪带着巨石古树奔腾袭来,水头淹没了中间的桥面,翻滚的石头碰在钢丝索上冒出点点火花,眼看岸上的物资就要被冲走。这时,全站同志只有<br/> 一个信念,物资不能受损失,多扛过一件,前面就多一分保证。于是领导带头,会计员、保管员、工人一齐动手,就连白天都不敢过桥的同志也帮助递包。由一次一包、到两包、三包;由八分钟一趟,到六分钟、五分钟一趟。不到三小时,岸上物资全部运过去了。<br/> 不久,钢索桥终于被冲坏了,大水淹没了新修的便道。我们又在它的峡谷口上架起了新的索桥,在山上开辟了新的便道,并抓住冰川的规律,修起临时便桥,继续抢运。冰川危害最大的时间,持续达两月之久。在这两个月里,我们始终不懈,终于把所需物资全部抢运过去。冰川,在我们的面前驯服了。<br/> 供应人员深知每一颗钉子每一粒大米,运到康藏高原来是多么不容易,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把破了的和不够分量的包件一件件的进行缝补和整理。没有包针,就用竹子和铁丝代替,没有麻绳缝补就用牛毛撵成的绳子,用废麻包拆下的麻线来代替。工人们在卸车时把撒在车上和地下的米,黄豆都一点点的扫起来。他们自己吃坏米,穿被车子磨坏的衣服,把好的米、好的衣服运给前面施工的工人。一九五四年雨季到来时,盖物资的绿棚布不够用,同志们就把自己铺的油布穿的雨衣拿出来搭盖,还用钉子磨成针,缝补那些破旧的棚布,使物资在雨季也没有受到损失。<br/>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兄弟民族的支援下,我们完成了康藏公路的供应工作。康藏公路通车了,我们和全体筑路人员和全国人民以同样愉快的心情,祝贺这条公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