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斯大林对工人阶级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贡献
艾思奇
今天是列宁事业的伟大继承者——斯大林诞生的七十五周年。我们以极端崇高的感激之情来纪念这个日子。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斯大林给与中国革命运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的关怀和亲切的援助。斯大林所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经验,使得为着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的我国人民获得无穷的力量。
在斯大林所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在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中,工人阶级运用国家政权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和经验,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提出工人阶级必须掌握国家政权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由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要在工人阶级的政权领导之下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这些科学的预见没有能够成为事实,虽然一八七一年出现过巴黎公社的工人政权,但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失败了。只有到了列宁的时代,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工人阶级的政权才第一次在俄国革命之后确立起来。
列宁曾规定了“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这一个原理。斯大林进一步引伸和具体地论证了这个原理。斯大林指出这个原理的意思不是“只限于取得政权”,“全部事情都在于要保持政权,巩固政权,使它成为不可战胜的。”〔一〕,斯大林指出工人阶级之所以必须保持和巩固政权,是因为为着在革命胜利后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工人阶级需要应用政权来执行三个重要的职能:一、“镇压国内已被推翻的阶级”,二、“保卫国家以防外来的侵犯”,三、“国家各机关的经济组织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其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的萌芽,并以社会主义精神重新教育人民”〔二〕。在列宁逝世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指导着苏联政府正确地实现了过渡时期国家的这些职能,这样就保证在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工人阶级运用政权力量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为,第一,这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而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如像以前的革命时的情形那样,这不能不引起剥削阶级拚命的反抗;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在工人阶级获得政权以前是完全不存在或几乎完全不存在的。工人阶级国家“必得在所谓‘空地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三〕。这样困难而复杂的任务,苏联的国家,苏联的工人阶级还是很好地把它完成了。这有什么秘诀呢?斯大林告诉我们,这并没有什么秘诀。而只是工人阶级的党认真依靠着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主要是依靠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经济法则”来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工作,才能在那复杂而困难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的政权如何依靠这个客观法则来创造起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呢?这就是要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正确的政策路线,使之符合于这个客观法则。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苏联的工人阶级曾按照这个原则为自己的国家正确地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政策路线。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一)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政策;(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苏联的工人阶级,就是通过这些国家的政策来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就是与首先从轻工业开始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法相反,而是首先从重工业的建设开始,来进行国家工业化的方法。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就使苏联能够在很短的时期用高度的技术把国内的工农业装备起来,使苏联由贫穷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人民生活富裕、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的先进工业强国,使苏联能够几乎只以自己单独的力量彻底粉碎了依靠全欧洲反动势力为后备的法西斯集团的侵略。至于说到农业集体化的政策,那么,它曾经在几年之内就使苏联“全国布满了能够采用新技术,利用一切农学成绩,而多多供给国家商品农产物的巨大集体农庄”〔四〕,使苏联农业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需要,使苏联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避免了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中那种引起小农贫穷破产的罪恶现象。
苏联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个国家内首先得到了胜利。在苏联的过渡时期,最初制定这些政策的时候,曾遭遇到很大的反抗。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坚决保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粉碎了反对派的种种谬论和破坏阴谋,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制订了国家的五年建设计划,因此就保证了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即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因此必然要引起剥削阶级各种形式的拚命反抗。苏联过渡时期中反对派反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及农业集体化的阴谋活动,即是剥削阶级进行反抗和企图复辟的一种表现。工人阶级必须运用国家政权来粉碎这种剥削者的反抗和复辟企图,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苏联工人阶级是依靠了什么力量来使自己的国家完成这种尖锐的斗争任务呢?对这个问题,斯大林依据列宁已奠定的基本原理,依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作了最后的结论说:是依靠了“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五〕的力量。苏联工人阶级之所以能完全战胜剥削者的反抗行为和复辟企图,就是因为苏联的国家政权已经有了这样的力量。斯大林告诉我们:按照列宁的基本思想,工人阶级的政权应该同时就是“领导者无产阶级和被领导者非无产阶级被剥削群众(农民等等)的特种形式的联盟”〔六〕。工人阶级的政权必须体现着工人阶级对农民的这种领导权和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这种联盟,才能成为粉碎剥削者的反抗和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完成的无敌力量。苏联工人阶级在列宁、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了这种体现着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联盟的工人阶级政权。这样的政权是工人阶级所领导的政权,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权,它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被剥削者)利益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数人(剥削者)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七〕。这样的民主政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因为它能把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发挥尽致,它所表现的力量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摧毁剥削者的任何反抗和克服任何困难。
在列宁、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工人阶级不仅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最高度民主的工农联盟的国家,并且还建设成国内各民族兄弟般地友好团结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是任何民族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事业,社会主义的国家就在这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把各民族巩固地联合成为一个亲密合作的大家庭。在苏联,全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与各民族团结的国际主义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斯大林所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深刻地全面地论证了工人阶级的这种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一致。斯大林说:“在苏维埃爱国主义中,各族人民的民族传统是与苏联一切劳动者的共同切身利益和谐地配合着的。”〔八〕各民族的相互友爱和亲密合作的关系,使工人阶级的国家能够集合国内一切民族的力量同心协力地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使苏联成为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内部团结巩固的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上的正确政策,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完成人类史上空前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是很容易明白的。所以苏联在外交上始终不渝地坚守着和平的外交政策。那些捏造所谓“共产主义侵略”的神话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动政客们,他们在实际上也并不真的相信自己的话。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方针,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刻就向全世界宣布了。斯大林继承着列宁领导苏联贯彻了这个外交政策。就是在法西斯集团进攻苏联的前夜,希特勒德国军队已在欧洲横冲直撞,而挑起了战争火焰的时候,斯大林仍在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中,郑重申明了苏联的始终不渝的和平外交方针。斯大林领导苏联国家一贯地坚守和平外交的方针,并且不懈地为着保卫世界和平反对战争挑拨与全世界各国共同奋斗。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基于工人阶级的国家的本质的需要,决不是因为软弱害怕。由于帝国主义战争挑拨者是没有理性的,工人阶级的国家就需要准备着强大的国防力量来对付帝国主义者的疯狂冒险。而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成功,苏联就获得了足以保卫自己国家的强大国防力量的物质基础。大家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野兽般的法西斯集团军队就是在苏联国家的国防力量前面碰得完全粉碎的。至于苏联,则在打败法西斯侵略以后仍继续遵守着力求与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方针,仍继续为着保卫世界和平而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奋斗着。
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从事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斯大林所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以及苏联工人阶级运用国家政权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给我们指示着基本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早已提出了在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总路线就是通过中国自己的具体的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任务的路线。我们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来组织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总路线而奋斗。我们在自己国内各民族之间树立了友爱互助亲密团结的关系;我们在国际上正在为着实现和平外交的五项原则而不断地努力着。这些都和苏联所走过的道路是基本一致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斯大林的学说,学习斯大林领导苏联工人阶级运用国家政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这样就会使我国人民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准确,更为顺利。
附注:
〔一〕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五二页
〔二〕同前书七九一—七九二页
〔三〕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版五页
〔四〕斯大林:“在莫斯科城斯大林选区两次选民大会上的演说”,莫斯科中文版二七页
〔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六页
〔六〕〔七〕“斯大林全集”一九五四年中文版第十卷八七页
〔八〕“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莫斯科一九四九年中文版一三六页


第3版()
专栏:

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的伟大继承者
苏联 普·卡培林
斯大林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解放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使其免受剥削者压迫的崇高事业,贡献给了为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的胜利的斗争。斯大林的生平活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限忠实于百战百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鼓舞人心的榜样。
斯大林的革命工作,开始于列宁为在俄国建立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新型的政党——而展开了巨大斗争的时期。斯大林在自己的革命活动的初期,便对列宁的天才充满了无限的信心,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列宁的道路。斯大林把列宁看作是最高典型的领导者,是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而大胆引导党向俄国革命运动从未经过的道路前进。斯大林称自己为列宁的学生,并认为自己终生的目标就是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列宁的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他始终是具有坚定信念的列宁主义者,是列宁主义思想的忠诚继承者。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和事业的天才继承者——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创立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的学说,制定了这个党的思想、组织、策略与理论的基础。他为了反对公开的和暗藏的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反对工人运动中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表现,为了把无产阶级的力量组织、团结在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而展开了无情的斗争。在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的斗争中,斯大林是列宁的忠实战友。
伟大列宁所缔造和锻炼出来的共产党,领导了俄国各族人民走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同劳动农民结成联盟,在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树立了最伟大的历史功勋——第一个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崩溃和共产主义胜利的纪元。
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历史上便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国家——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巩固苏维埃国家中,在捍卫年青的苏维埃共和国免遭内外反革命的破坏中,斯大林是列宁的最亲密的助手。
列宁领导的共产党,在把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一个统一的联盟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工作。斯大林在实现这个历史任务上起了卓越的作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是共产党的列宁、斯大林民族政策的胜利。联盟的建立无限地巩固了苏维埃国家的威力。
在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之后,共产党开展了巨大的建设工作,把人民的无穷创造力导向实现列宁关于在苏维埃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列宁所制定并在科学上论证了的把经济上落后的俄国变成先进的、雄伟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规定要实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重工业、实行整个国民经济的电气化、实现按社会主义原则改造我国农业的合作社计划并实现文化革命。
在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奠基人列宁逝世后,社会主义的凶恶敌人——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对党进行了猖狂的攻击,他们蓄意使党和国家离开列宁的道路而走向葬送无产阶级革命成果和使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在以斯大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共产党粉碎了叛徒和投降分子,捍卫了列宁主义,勇敢而坚决地领导苏维埃国家的人民走上了胜利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
斯大林根据列宁的指示,论证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和方法,党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在短暂的历史时期内便把苏联变成了雄伟的社会主义强国。
社会主义的胜利使经济、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各民族的相互关系起了根本的变化。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是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它永远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建立了整个苏维埃社会的不可摧毁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
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是苏维埃社会制度的力量和生命力的最严重的考验。苏联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同斯大林的名字分不开的,斯大林根据党中央的决议,领导了国防委员会和苏联武装力量。
战后期间,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去消灭战争带来的沉重后果。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钢铁般的意志,工人、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忘我的英勇劳动战胜了一切。苏维埃人的和平建设性劳动为战争中断时所达到的经济水准,已远远地落在后面了。
苏联共产党始终不渝地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指南。斯大林是列宁主义的卓越的宣传家。他树立了珍爱列宁的遗产的范例,捍卫住了列宁主义的纯洁,同列宁主义的一切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斯大林在自己的理论著作中非常有力地揭示出作为共产党最伟大的财产的列宁主义的宝藏。
斯大林一向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看作是在同生活、同群众的革命实践密切联系中不断发展着的创造性的科学。
他继列宁之后经常强调指出,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表现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典范。他在制定和论证党的政策时,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任务时,能巧妙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斯大林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其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现代国际解放运动的经验,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在许多问题上以新的原理丰富了它。斯大林在其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关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说。
伟大的列宁全面地探讨了关于工人阶级起领导作用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基本群众的联盟问题。斯大林击退了托洛茨基—布哈林敌对集团的攻击,坚决地捍卫了列宁的工农联盟思想,并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者一起积极地参加了彻底实现列宁的思想的活动。共产党锻炼了工人阶级同劳动农民的巩固联盟,并把这个联盟变成一种保证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这一伟大力量就是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光辉道路上取得新胜利的源泉。
列宁在历史上首次制定了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理论、纲领和策略,并指出,民族问题是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专政、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总的革命斗争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各民族平权、友好的政策的鼓舞者。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纲领式的原理,在斯大林的著作及党的决议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创造性的发展。斯大林不倦地为巩固苏联各民族的不可摧毁的友谊而工作,因为他认为这是多民族的苏维埃国家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源泉。
斯大林依据真正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并在总结历史发展的新经验、工人阶级及其共产党的新的实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学方面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原理。
斯大林以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的指示为指南,表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法则,并详细地分析了笼罩着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的基本原理,表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
在斯大林的著作中,进一步探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营管理方法、关于利用价值法则和货币的必要性、关于经济核算制、关于使工作人员从物质利益上来关怀自己劳动成果的原则等原理。
列宁发展和总结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关于电气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中的作用、关于过渡到按照需要进行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的条件等基本原理。斯大林发展了并具体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原理。
苏联共产党根据客观经济法则的深刻知识,制定了有科学根据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政策。党的政策反映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反映着人民的根本利益。
苏维埃国家的威力日益昌盛,目前正满怀信心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认为人民对保卫和平的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愿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党和政府始终不渝地实行着和平和各国人民友好的政策。这个政策是以列宁关于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长期和平共处的指示为出发点的。斯大林曾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苏联的爱好和平的对外政策而斗争。
同苏联兄弟般亲密地团结一致共同为和平而斗争的,还有欧亚两洲的人民民主国家。强大的和平和社会主义阵营现在已联合了九亿多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坚强意志,于不久前在莫斯科举行的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的欧洲国家会议上,以新的力量表现了出来。八国政府宣言中说道:“我们各国人民愿意和其他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并保持友好关系。正因为这样,他们将继续不断尽力捍卫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并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他们的国家今后的和平发展和他们本国应有的安全。”
共产党之所以能引导苏联取得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由于它是劳动者的先进队伍,它始终依靠着人民的信任,依靠千百万人民的创造积极性。党深信人民的力量和人民的革命毅力。党同人民紧密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党、政府同人民的伟大团结一致,是我们获得一切胜利的蓬勃的源泉。


第3版()
专栏: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中文版出版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中文版已经出版,自十二月中旬和下旬起开始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包括著者一九二七年八月到十二月的著作。
到一九二七年末,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已经获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就,工业和全部农业(包括森林业和渔业)的出产总量已经不仅达到,而且超过了战前水平。
苏联工业化事业的伟大成就,使国际资产阶级更加仇视苏联,他们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展和苏维埃政权的日益巩固对于资本主义的生存是一种威胁,因此采取一切办法企图挑起反苏战争。国际资产阶级在对苏联进行战争威胁的同时,并利用他们的代理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分子在苏联共产党内制造分裂,企图使社会主义建设垮台,苏维埃政权灭亡,资本主义在苏联复辟。
联共(布)“从我们国家具备着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和足够的一切这一列宁主义原理出发”,在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保卫了列宁主义,粉碎了阶级敌人及其走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分子,击溃了资本主义包围的各种挑衅、袭击,引导苏联人民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坚定地迈进。
在这个时期,苏联的工业和农业虽然都有发展,但农业,特别是在谷物生产方面,还远落在工业之后。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斯大林在向代表大会所做的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分析了苏联农业的发展比国有化工业的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历史任务,指出只有把小农经济引上集体化的道路才是农业的出路。他说,出路就是通过示范和说服的方法,把分散的小农户联合为使用农业机器和拖拉机的集体农庄。同时他指出,一方面要从外部、即从供销上来掌握农业,另一方面要从内部,即从农业生产上来掌握农业。这些指示都成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政策和方针。
斯大林在报告中深刻地分析了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世界革命运动的情况,特别是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和胜利必将到来。
斯大林在向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和关于该报告的结论中,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八月五日的演说”和“关于反对派一九二七年八月八日的‘声明’”中,在“俄国反对派的政治面貌”、“托洛茨基反对派的过去和现在”、“党和反对派”等演说及其他著作中,彻底揭露了托洛茨基匪帮反苏叛逆的本质,不仅从思想上彻底击溃了托洛茨基主义,并且向党提出了从组织上粉碎和消灭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维埃联盟的任务,着重指出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队伍的统一和铁的纪律而不断斗争的必要性。
斯大林在“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阐明列宁适应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而加进马克思主义总宝库中去的新东西,并给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所补充的新问题下了经典式的定义。斯大林在谈话中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指示,利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鲜明的特征。
斯大林在“十月革命的国际性质”、“和外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国际形势和保卫苏联”等文中指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于世界的历史意义和世界各国劳动者保卫苏联免受帝国主义侵犯的必要性。斯大林指出,十月革命不能认为只是“一国范围内的”革命,它首先是国际性的、世界性的革命,因为它是全世界人类历史中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到社会主义新世界的根本转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而使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升到了统治阶级的地位,掌握了政权。而“‘布尔什维克国家’存在这一事实就牵制着黑暗的反动势力而便利于被压迫阶级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因此拥护苏联并在帝国主义武装进攻苏联时坚决保卫它,乃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神圣任务。对待苏联的态度是检验各种各样的集团、派别和政党的革命性的试金石。
载入“斯大林全集”第十卷的“就伪造‘斯大林论文’事向外国报刊代表发表的声明”一文,有力地揭露了国际资产阶级造谣诽谤的惯技。
斯大林在“致玛·依·乌里杨诺娃同志。答勒·米赫里逊同志”的信中阐明了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消灭的问题。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所载各篇著作是巨大的理论财富,是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的科学概括。


第3版()
专栏: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的理论
万峰
斯大林总结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因而全面地论证了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策略。他根据列宁主义的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民族的产生、发展和它同资产阶级民族的原则区别。
历史上有两种类型的民族:一种是旧的,即资产阶级民族;一种是新的,即社会主义民族。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说,资产阶级民族是社会发展中资产阶级时代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资产阶级民族的命运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维系在一起的。由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地主、资本家在俄国的统治完蛋了,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于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消灭,资产阶级民族也就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民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形式代之而起。这是在资产阶级民族消灭后直到民族差别消灭为止社会发展所必然采取的形式。
斯大林论述了社会主义民族同资产阶级民族的原则区别。资产阶级民族的主要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它的民族主义政党。资产阶级民族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政治内容是:打着“民族统一”的旗号而鼓吹民族内部的阶级和平;掠夺其他民族的领土来扩大自己民族的领土;对其他民族不信任和仇视;压迫少数民族;同帝国主义结成统一战线。这种民族的政治基础是资产阶级专政,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制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这种民族的思想体系。
与此相反,社会主义民族的领导力量,则是工人阶级和它的国际主义政党——共产党。社会主义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政治面貌则是:在民族内部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联盟,以消灭资本主义残余和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消灭民族压迫的残余,使各民族及少数民族获得平等权利和自由发展;消灭民族主义的残余,以确立各族人民的友好和确立国际主义;在反对侵略及侵略战争的政策的斗争中、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与一切被压迫的和没有平等权利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民族的政治基础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苏联建国三十多年的经验,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民族对资产阶级民族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跟资产阶级民族不同,社会主义民族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过程。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从事巨大的改造活动的结果。这是在旧的、资产阶级民族的废墟上,以社会主义精神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民族的过程。而且这是整整一个历史时代(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事情。
民族问题和农民问题,同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组成部分。斯大林指出过,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民族问题,其实质就是从前强大民族的无产阶级同从前被压迫民族的农民确立正确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说,不仅要使从前强大民族的无产阶级同本民族的劳动农民确立巩固的联盟,而且要同从前被压迫的民族的农民及其他劳动群众确立巩固的联盟。这样就可以消除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互不信任的残余思想,使各族人民达到充分谅解,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彻底废除民族压迫,使各民族获得民主自由和平权的发展,巩固无产阶级同各族农民的联盟,以及各族人民在为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中巩固友好团结和互助的关系,乃是在多民族国家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
斯大林着重指出:在社会主义基础上产生的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之一;是多民族苏维埃国家强大和不可战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他说过:“……只要这种友爱存在着,那我国各族人民就是自由的和不可战胜的。”(斯大林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四日在塔吉克和土尔克明尼亚共和国先进男女集体农庄庄员及党政领导者会议上的演说)
在社会主义民族形成过程中,要铲除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落后民族能在政务、文化和经济方面赶上先进民族。这些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初处在各种极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中除了在革命前已形成资产阶级民族者外,还有的是在革命前未来得及走上工业资本主义道路的部族、种族、民族集团等等。因此,在民族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消灭宗法、封建和氏族、种族的社会关系方面,在把游牧民族转为定居方面,在建立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方面,以及在制定统一的民族语言等方面引起了一系列的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斯大林指出,党就必须充分顾及到各民族的历史情况、生活方式、习惯、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特点,灵活地慎重地执行自己的政策,使自己的政策完全符合民族特点和地方条件。
铲除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来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这是摆在无产阶级专政面前的一项极为艰巨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为:不仅要使各族人民在法权上平等而且要使他们在事实上平等。这是建立各族人民兄弟般合作的重要条件。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民族,由于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以致无力充分享受民族平等所给予他们的权利。因此,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无产阶级专政确立后,就必须使先进民族的无产阶级帮助落后民族的劳动群众发展经济和文化,帮助他们赶上先进的民族。斯大林指出,“没有这样的帮助,就不可能建立各民族和部族劳动者在统一的世界经济内的和平共居和兄弟般的合作,而这种和平共居和兄弟般的合作正是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所必需的。”(“谈谈民族问题的提法”)为了解决这项历史任务,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地发展少数民族区的经济,有计划地建立各边疆区的工业,使他们建立起统一的经济中心。同时还要发展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民族文化。这是一种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文化。它的目的就是用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各族人民群众。这种文化在社会主义民族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发展这种文化,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就必须开展文化革命,制定统一的民族语言,广泛地推行国民教育,开办使用民族语言的学校、剧院和其他文化机关;用民族语言出版书刊;培养民族干部。只有发展这种民族文化,才能使落后的民族真正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族人民群众,只有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才能在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中获得进步。只要各落后民族摆脱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性,他们才可充分发挥政治积极性,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中,逐渐形成为社会主义的民族。
在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中,苏维埃的民族自治制,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早在一九一三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的著作中,就曾指出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要素。在无产阶级专政确立后,斯大林又根据列宁主义的原理进一步阐述了苏维埃的民族自治制问题。斯大林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同边疆建立联盟的唯一适当形式。而且适应各少数民族区的条件,苏维埃民族区域自治是采取各种形式和不同的程度来发展的。这就是从狭隘的、行政上的自治到更广泛的、政治上的自治,从广泛的政治上的自治到更加扩大的自治形式,直到最高的自治形式,到条约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把处在文化、经济发展各种不同阶段上的各式各样的边疆包括进来。只是由于这样的政策,苏维埃政权“才开辟了一条深入俄国边疆穷乡僻壤的大道,发动最落后的和在民族关系上各式各样的群众来参加政治生活,把这些群众用各式各样的线索跟中央联系起来”(“苏维埃政权对于俄国民族问题的政策”)。
斯大林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意义。自治机关的民族化,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中心环节。自治机关民族化,就是使自治区的政权机关、党机关、工会等社会组织、合作社、经济机关、学校和文化机关,都是由熟悉当地语言和习惯的当地人来管理。这样,他们就能够适应民族生活的条件来执行自己的职务。只有这样,少数民族人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才能在统一的多民族苏维埃国家内使他们在经济、文化上达到繁荣。对于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意义,斯大林曾用下面一段话作了简明而生动的解释:“这里所谈的民族自治,可以如此了解,为的是一切管理机关中,站有你们的人,知道你们的语言,你们的生活习惯,这就是自治的意义。自治必须教会你们用自己的腿走路,这就是自治的目的。”(斯大林全集第四卷,俄文版第四○六页)
在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必须反对各种民族主义的偏向。而大国沙文主义(即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两种必须竭力克服的危险偏向。斯大林尖锐地批判了这两种偏向。他指出,大国沙文主义偏向的实质,就是极力漠视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的民族差别。它准备取消民族区域,破坏民族平等的原则和放弃党对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政策。而地方民族主义偏向的实质,则是极力想抹煞本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想使本民族脱离社会主义建设总轨道。这反映从前被压迫民族中死亡了的剥削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它们图谋确立自己的阶级统治。这两种偏向之所以特别危险,是因为它们能损害各族人民不可战胜的源泉——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的理论,苏联共产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经验,对于我国在过渡时期解决民族问题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结合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制定了我国过渡时期在民族问题方面的总任务。这就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共同建设祖国的大家庭;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保障各民族一切权利的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建设祖国的共同事业中,同祖国的建设密切配合起来,逐步地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包括稳步的和必要的社会改革在内),逐步地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落后民族能进入先进民族的行列,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同时,根据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党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钥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年来,由于党和人民政府正确地执行了我国过渡时期在民族问题上的总任务,废除了民族压迫,大力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并为逐步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而进行了斗争。而内蒙古自治区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由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普遍加强了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积极性,巩固和增强了各族人民间及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生产的发展,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钥匙。这充分说明了党的民族政策是英明的、正确的。今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宪法,已用立法形式规定了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友爱互助关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平等自由的发展。
我们坚信,在党在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照耀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将沿着列宁、斯大林所指出的道路,加强友好团结,通力合作,来把我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