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十二章
编者按: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最近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共包括序言,导言,第一篇、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第二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第三篇、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结束语等部分,约五十多万字。关于该书的主要内容,本报十月二十三日第三版已译载专文介绍。现在我们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特从该书第三篇中选择若干章陆续发表。
无产阶级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整个进程,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主义革命地代替资本主义。前面已经表明,在帝国主义时代,成长起来的生产力和已经成为这些生产力的桎梏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法则要求消灭旧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由此就产生无产阶级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必然性。
由于资产阶级社会基础和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对立,由于劳动利益和资本利益的对抗,机会主义者所鼓吹的资本主义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经济地位,是能够把一切劳动者团结在自己周围来推翻资本主义和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的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和它以前的一切革命有原则性的区别。从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和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时,都是一种私有制形式被另一种私有制形式所代替,一些剥削者的政权被另一些剥削者的政权所更换。由于一切剥削者的社会形态都具有同一类型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新的经济成分是在旧的生产方式内部逐渐成熟起来的。例如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比较现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还在封建制度内部就已成长和成熟起来的时候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归结起来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使这个政权适合于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革命通常以夺取政权而告完成。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和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它遇不到任何现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成分不能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内部成长起来。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在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成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同时政权是用来改造旧经济和组织新经济的杠杆。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之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要求每个国家有一个包括整个历史时代的特殊的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不能是别的任何东西,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专政。”〔一〕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开始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完成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建成。在过渡时期内,在实现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里,旧的资本主义的基础被消灭,新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建立起来,社会主义胜利所必需的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保证。在过渡时期内,无产阶级应当把自己锻炼成一支能够管理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列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理为依据,创立了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完整学说,用建成社会主义的方法的科学知识武装了工人阶级,武装了所有的劳动者。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获得了胜利。俄国有足以使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同时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这就大大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化和农民群众团结在它的周围的过程。一九一七年十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俄国无产阶级同贫农结成联盟,推翻了资本家和地主的政权,建立了自己的专政。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辟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树立了一个榜样,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基本上应当是怎样的。同时,每一个脱离了帝国主义体系的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这个国家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所产生的。
列宁发现了并科学地论证了在社会经济方面落后的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这些国家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之后,靠着无产阶级革命已经获得胜利的先进国家的帮助,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并绕过资本主义阶段,逐步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工具
既然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消灭一切剥削,它就不能不毁坏旨在压制劳动群众的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出新型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政治的上层建筑,就不可能有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解放,就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对社会实行国家领导。以往一切形式的国家都是为了少数剥削者的利益而压制大多数被剥削者。无产阶级专政则是为了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而压制少数剥削者。
无产阶级专政是真正的民主,它代表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劳动者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资产阶级革命在巩固新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时,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团结在资产阶级周围,而消灭一切剥削的无产阶级革命却能够而且应当使这些群众同无产阶级结成长期的联盟。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旨在反对剥削阶级的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没有这个联盟,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反对国内剥削者、反对资本主义包围的侵略势力的新条件下和新形式下的继续。“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对旧社会势力及其传统进行顽强的斗争,进行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二〕
和建成社会主义的任务相适应,无产阶级专政有三个基本的方面。它意味着无产阶级利用政权,第一,来镇压剥削者,保卫国家,加强自己和其他国家的无产者的联系;第二,来最后割断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同资产阶级的联系,巩固无产阶级同这些群众的联盟,吸引这些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第三,来建成新的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政治的上层建筑,是由于社会在经济上迫切地需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产生的。但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工具一诞生,它本身就成为一个极其伟大的力量。它积极促使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形成和巩固起来,保证消灭旧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不能自发地、自流地产生和发展。它们是由于无产阶级国家的有计划的活动、由于劳动群众的创造积极性而产生和发展的。
无产阶级的国家只有依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客观的经济法则,依靠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经济法则,才能完成自己的建立新基础的任务。无产阶级专政保证创立起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劳动组织类型。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及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的主要泉源就在于此。
无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不产生极其丰富的和各种各样的政治形式,但其本质却不免是同一的,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已由确立了列宁所发现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苏维埃政权——的苏联的历史经验,随后又由存在着以人民民主为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历史经验所完全证实了。
对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整个过程的领导,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是属于共产党(工人党)的。这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以社会的经济发展法则的知识武装起来的政党,正在组织和指导人民群众去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社会主义国有化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机器工业、机械化运输业、银行等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化在经济上成为必要和可能。因此,无产阶级国家在过渡时期开始时就实行大资本主义生产的国有化,从而剥夺资本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社会主义国有化就是无产阶级政权用革命手段没收剥削阶级的财产并将其变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的财产——全民的财产。社会主义国有化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消除。
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作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大工业的国有化。除此以外,还实行银行、铁路运输业、商船和邮电、大的商业企业的国有化,以及对外贸易的国有化。由于银行国有化,资产阶级就失去一个维持它的经济统治的极重要的杠杆,而无产阶级国家则获得一个既集中而又庞大的经济机构,这个机构加以革命改造后,可以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国有化是保证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在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世界而独立自主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国有化,第一是剥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从而消灭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经济统治;第二是为无产阶级专政打下经济基础,把国民经济命脉即主导的经济部门转到劳动者手中。在这些部门中确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鉴于迫切需要消灭农奴制的残余,消灭早已过时的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残余,无产阶级国家实行立即没收大土地占有者的土地及其农场,连同耕畜和农具在内。没收来的土地绝大部分都交给劳动农民。在一小部分没收来的土地上则组织起大规模的国营农业企业。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土地国有化,即消灭土地私有制并把土地转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实行全部土地国有化的方式和期限的问题要由无产阶级政权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加以解决。在俄国,由于农民中土地私有制的传统没有西欧那样悠久,苏维埃政权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在革命一开始时就实行了全部土地国有化。从而绝对地租就不存在了。苏联农民在历史上第一次从无产阶级革命手中得到土地来无偿使用。在小农的土地私有制长时期存在因而农民中的土地私有制的传统较为悠久的那些国家里,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以后,并不在革命开始时就实行全部土地国有化。在这些国家中,从大土地所有者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只有一部分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土地;没收来的土地大部分都归农民私有。全部土地国有化的问题是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中实际地得到解决的。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以后,在最初几个月内就把地主和大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及其他财富国有化,不给任何代价地加以剥夺了。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八日)颁布了土地法令。不给任何代价地没收了地主、资产阶级、皇室、教堂和寺院的土地。永远废除了土地私有权。一切土地、矿藏、森林、水流都成了国家的财产(全民的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农民除他们在革命前就已使用的土地外,获得了一亿五千万俄亩以上的土地来无偿使用,他们再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每年不再付出总计在七亿金卢布以上的购买土地的费用。土地国有化就是根本消灭地主阶级。它意味着完全根除农奴制的残余。这样,社会主义革命就顺便彻底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土地国有化本身还没有在农村中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为在已经成为全民财产的土地上继续进行着私人的经营。但它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的意义。土地国有化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改善了劳动农民的经济状况。它在后来促使了农民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作为广泛实行资本主义企业国有化的过渡办法,并为了对这些企业的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苏维埃政权施行了工人监督,即这些企业的全体工作者对生产,交易和财务的监督。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实行了银行国有化。苏维埃政权废除了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对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的一切债务。宣布了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商品的输入和输出由私人手里转归国家机关掌握。苏维埃政权实行的对外贸易垄断制是一座壁垒,可靠地保护着国家不受那些力图奴役它,把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的帝国主义者的经济侵略。铁路和邮电、海运和大的内河航运的商船都成了全民的财产。苏维埃政权日益广泛地用不给赎金的没收的办法实行了工业企业的国有化。一九一八年六月宣布了一切工业部门的大企业的国有化。
大工业、银行、运输业、对外贸易的国有化意味着苏维埃政权摧毁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
在国有化的企业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了。生产资料成为公共财产,不再是资本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消灭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实行起来了。工人中发起了社会主义竞赛。把一长制和群众的创造积极性结合着的社会主义生产管理原则逐渐确立起来了。
苏维埃政权在克服资产阶级的反抗及资产阶级专家的暗害和怠工时,在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中,着手组织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全国性的统计和监督。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分和阶级。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由于大工业、运输业、银行等等的国有化,产生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除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成分,在过渡时期还存在着从过去继承下来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成分
(即经济形式)。这就是说,过渡时期的经济是多成分的。
如列宁所指出的,苏联在过渡时期有下列五种经济成分:(一)宗法制的农民经济,(二)小商品生产,(三)私人资本主义,(四)国家资本主义,(五)社会主义成分。
宗法制的农民经济以个人劳动为基础,是小的差不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就是说,它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供自己消费的。
小商品生产是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并与市场有较大程度的联系的经济。这多半是生产商品粮食的主要部分的中农经济,以及不使用雇佣劳动的家庭手工业经济。在过渡时期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商品成分囊括着全国大多数的居民。
代表私人资本主义的是一个人数最多的剥削阶级——富农,非国有化的、主要是中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所有者,以及商人。在资本主义企业中使用着雇佣劳动,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存在着剥削关系和剩余价值。
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苏维埃政权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的租让企业和租给资本家的某些属于国家的企业。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有本质上的差别。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国家资本主义是受无产阶级政权严格限制并被它用来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进行斗争、用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成分。在苏联的经济中,国家资本主义占极小的地位。
社会主义成分所包括的首先是苏维埃国家手中的工厂、运输业、银行、国营农场、商业企业及其他企业,其次是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供应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包括其高级形式集体农庄在内)。社会主义成分的基础是大机器工业。还在过渡时期开始时,社会主义成分这一比其他一切成分都高的经济类型就开始在国家的经济中起领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劳动失去了雇佣劳动的性质,变成了为自己、为自己的社会的劳动。剩余价值不存在了。国有化企业的工作,在各个部门的范围内,以后又在整个国营经济的范围内,逐渐地走向计划化了。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确立,国营企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已不归资本家所有,而归国家即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了。
所有这五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并非对每个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如列宁所教导的,也如现在历史经验所证实的,每个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都有下列几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与这些社会经济形式相适应的阶级是: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资产阶级。过渡时期的经济、阶级关系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政策基础的主要特征,对一切国家来说都是共同的,这并不排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相反地,而是以此为前提。
各阶级在过渡时期的地位同它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比起来是有根本变化的。
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被压迫阶级变成了统治阶级,掌握着政权,并和全体劳动者一起占有由国家加以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工人阶级的物质状况不断改善,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即贫农和中农群众从社会主义国家那里得到土地,摆脱了地主的束缚,不受富农的压迫,得到全面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帮助。由于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帮助,中农和贫农在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度就已生产了四十亿普特以上的粮食,而在革命前他们每年只生产二十五亿普特。
农民的小商品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资本主义分子,农民分为贫农和富农的阶级分化在进行着。但是过渡时期的农民分化过程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性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村中贫农和富农日益增加,而中农则不断减少,他们大批地破产并补充贫农和无产阶级的队伍。苏联在过渡时期,在基本农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前,由于贫农减少,即由于他们一部分上升到中农的水平,中农的人数和比重增长了;可是富农增长的规模却比资本主义制度下小得多,中农成了农业中的中心人物。
十月革命后,还在一九一八年,中农就已在农民中占了优势。这种情形所以发生,是由于农民无偿地获得了土地,以及一部分地主的牲畜和农具。一九一八年对富农实行部分的剥夺,从富农那里没收来交给贫农和中农的土地有五千万公顷。在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度,在所有农户中贫农占百分之三十五,中农占百分之六十,富农占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
在过渡时期,苏维埃政权在对待农民的政策上是以列宁的下列公式为指南的:巩固地联合中农,依靠贫农,和富农进行不可调和的斗争。列宁教导说,工人阶级在领导农民时,应当时时刻刻分清农民的两个方面——劳动者和私有者。
中农按其本性说来是二重的:作为劳动者,他倾向于无产阶级;作为小私有者,他倾向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力图把中农群众争取到自己这方面来。同时,工人阶级注意作为劳动者的农民的根本利益,而资产阶级则企图利用农民的私有者的利益。在过渡时期,特别是在农民还把自己的生存建立在私有制和小商品生产上面的时候,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是有某些非对抗性的矛盾的,例如在价格问题上,在税率问题上。但这些矛盾不是根本的。在根本问题上,工人阶级和农民劳动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两个阶级对于剥削的消灭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有切身的利益关系。两个友爱阶级——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巩固联盟的基础就在于此。
工人阶级起领导作用的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说:“决定革命的整个结局的党的极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极注意地和最细心地保护和发展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四〕
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巩固的联盟是城市和乡村间、工业和农业间的正确经济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农业的高涨及其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消灭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工人阶级和农民是过渡时期的基本阶级。
丧失政权和主要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已经不是社会的基本阶级之一。大资本家和相当大一部分城市中等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开始时就被剥夺生产资料。但是在这以后还剩下一部分城市资产阶级,以及农村资产阶级——富农。在过渡时期的若干年中资产阶级还保有相当大的力量。这是由于从小商品经济中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分子是不可避免的,要一下子就在一切经济部门中以社会主义经济代替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就在失去自己的统治以后也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有金钱和物资,同相当多的旧专家保有联系。它依靠国际资本的支持。
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前者是新生的,但是开始还弱,未来是属于它的;后者是被推翻的,但是起初还强,在小商品经济中有它的根源,它是过去的东西。在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都按照“谁战胜谁”的原则展开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和基本农民群众,另一方面是资产阶级,他们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国家开始是实行限制和排挤资本主义分子的政策。而以后就是实行完全消灭它们的政策。对于过渡时期来说,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是合乎规律的,因为资产阶级的反抗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而加强起来。
(未完)


第3版()
专栏:

浙江省和温州市人民法院举行宣判大会
判决一批蒋介石卖国集团特务分子
浙江省人民法院和温州市人民法院三日在温州市举行对一批蒋介石卖国集团特务分子的宣判大会。其中罪大恶极的特务分子高长春、金胜源、杨之芳、郑集尧、高伯超等五人被判处死刑,徐定妹、徐碎存、毛正元等十二人分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依法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
参加宣判大会的有温州市各界代表一千七百多人。在宣判大会开始以前,很多人都参观了这批反革命分子背叛祖国反对人民的罪证和照片。温州市各个街道上的广播筒前边都挤满了倾听大会实况录音的人群。
这批反革命罪犯的主犯高长春,在一九四九年即潜逃蒋贼军盘踞的大陈岛,曾任匪“浙江人民反共救国军浙南纵队永嘉支队”支队长、“浙闽联络专员”、“国防部独立第四十二纵队”情报参谋,并在蒋介石卖国集团“国防部保密局大陈站”和“大陈海军侦察组”等特务机关指使下,积极进行反革命活动。一九五二年十二月,高犯长春在蒋介石卖国集团“国防部第二厅”受特务训练后,被委为五六零二潜伏组组长,于一九五三年携带电台一部,潜入温州市,并拉拢杨之芳、金胜源为报务员,毛正元、徐定妹等为情报员,连续向特务机关递送情报。并又指使反革命分子高伯超、金胜源以开设“合力雨伞店”为掩护秘密进行活动;另外又企图派遣反革命分子杨之芳到丽水县建立电台,准备扩大进行反革命活动。
这批特务的破获是经过温州市人民的检举和公安机关多方侦察才破案的。当反革命分子高长春一九五三年二月潜入温州市,匿居大高桥下九十六号时,附近中国茶业公司温州支公司的工人徐宪弟和工人家属王詠翠就曾向当地派出所反映了高长春的可疑行为。当高长春被破获后,反革命罪犯金胜源即畏罪潜逃,但在他儿子金文舜检举和协助之下缉拿归案。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战斗在浙江前哨岛屿上的英勇炮兵
新华社记者 华敏
最近,记者乘登陆艇登上了浙江海防前线的某岛,访问了日日夜夜英勇地战斗在这个前哨岛屿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勇士们。
从这个岛上向东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矗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座黑黝黝的山岗,这就是蒋贼军盘踞的一个小岛。从望远镜中了望,能够清晰地看到岛上蒋贼军的碉堡和蜿蜒在山腰的战壕,晚上还可以看到从那里发出来的闪烁的信号灯光。
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我所到的这个小岛以后,这支炮兵部队和驻守在岛上的兄弟部队就英勇地和蒋贼军展开了频繁的战斗。起初,蒋贼军趁我军刚进驻岛上不久,曾不断地向我军打炮袭扰。但是,这支炮兵部队却一次比一次沉重地痛击了蒋贼军。有一天上午,我军岛上部队正在做工事,蒋贼军盘踞的岛上突然向我军打起炮来,第一发炮弹落在海滩上,以后的几发都打在海水里。这时,岛上我军海防炮兵的炮手们已沉着而迅速地把巨大的炮口转向了蒋贼军的炮兵阵地。当蒋贼军的第六发炮弹刚响起出口声音时,我们的大炮突然怒吼起来了,成群的炮弹越过海面,准确地打在蒋贼军的炮兵阵地上,这个阵地顿时被炸成一片浓烟,炮工事也被打塌了。后来,蒋贼军每次向我军阵地打炮时,我军海防炮兵也都立刻发射出更多的炮弹,猛烈地进行还击,直到打得蒋贼军发射不出炮弹来。
在人民解放军海防炮兵的沉重打击下,蒋贼军在它盘踞的岛上狡猾地做了一些假工事,企图逃避我海防炮兵的打击,并且梦想以此吸引我军火力,乘机袭击我海防炮兵。但是,它仍然没有能瞒住我海防炮兵的锐利的眼睛。有一次,蒋贼军鬼鬼祟祟地刚把一门炮的炮筒从伪装的工事里伸出来,我海防炮兵们立即向它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打得蒋贼军一连有几个月的时间不敢向我军阵地发炮了。然而,我海防炮兵们仍然积极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目标来痛击蒋贼军。八月三十日傍晚,在暮色苍茫中,炮兵观测员徐继成从炮对镜里看到蒋贼军盘踞的岛上约有一个连正在集合,炮兵指挥员马上下令轰击,密集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似的一齐飞向蒋贼军的人群里。从炮弹爆炸的火光里,可以隐约地看到蒋贼军被炮火打得四散奔逃的狼狈相。
在我海防炮兵的沉重打击下,蒋贼军已吓得像惊弓之鸟。有一次,当我工兵部队在使用炸药开辟道路时,正在修补工事的十多个蒋贼军被连续的爆炸声吓呆了,有的连忙逃跑,有的就地卧倒,过了许久,听不到炮弹爆炸时,他们才胆怯地爬了起来。但是,就在这时,我海防炮兵真的向他们开炮轰击了。
有一天早晨,几个蒋贼军的炮兵观测员扛着炮对镜,企图借着朝雾和矮树林的掩蔽来观测我军阵地。但是,立刻就被我海防炮兵发现了,功臣炮手姜荣官一面转动瞄准镜,一面诙谐地说:“没有经过批准,不准随便参观!”当蒋贼军观测员还没有把炮对镜的三角架撑开时,姜荣官马上向他们开炮轰击了,这几个蒋贼军观测员吓得丢下炮对镜,拚命地逃走了。
盘踞岛上的蒋贼军的炮兵被打得不敢露头以后,蒋贼又用兵舰从较远的海面上来轰击我军阵地,但是也没能逃脱我海防炮兵的打击。六月一日中午,有两艘蒋贼军舰向我岛上阵地打炮。当时,我军指挥员命令各炮立即用最猛烈的炮火向蒋贼军舰轰击,大批的炮弹随即飞向蒋贼军舰周围爆炸起来,军舰甲板上也被轰击得冒起了黑烟。蒋贼军舰见势不妙,慌忙地施放起大量的烟幕逃跑了。接着蒋贼飞机又飞来袭击了。这时,我岛上高射炮火和人民海军舰艇上的高射火器便同时展开了对空射击。有一架正在进行俯冲的蒋贼军飞机当即被击中,机身上冒着烟火坠入海里去了,其余的几架蒋贼飞机都吓得四散逃去。
我岛上的炮兵勇士们就这样英勇地日日夜夜地战斗在浙江海防最前线上,接连不断地沉重地打击蒋贼军。进入十一月以来,这支英勇的炮兵们又多次地和空军战友们联合痛击了蒋贼军,继续摧毁了蒋贼军所盘踞的岛上的许多军事目标,并击伤了蒋贼军一艘永字号军舰,因而受到了浙江前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领导机关的通报表扬。
现在,这支英勇的炮兵勇士们正高度警惕地继续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准备随时迎接新的战斗任务,更多地消灭蒋贼军。


第3版()
专栏:

正确地指导青年阅读古典文学的作品
李庚
文学是教育人民首先是教育青年的重要事业。我们的文艺界、特别是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不重视广大青年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大量发生的各种问题和偏向,不认真负起正确地指导青年的责任,反而听任胡适派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在古典文学研究工作领域中占了上风,听任这种思想毒害青年,影响有些青年不问作品的社会政治内容,滋长了脱离和逃避现实的倾向。这个错误是不可容忍的。
一般青年当中,喜欢看“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本来不少。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局和新闻出版处估计:上海全市二千五百零二家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的书摊,去年租售的书籍中,上述一类小说要占百分之二十五。近年来,因为国家出版社重版了这些古典名著,出版界、文艺界又向青年广为推荐。解放初期许多进步青年不看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况,已经大有变化。很多学生、机关青年干部和部队的青年,现在都是古典文学作品的新的读者。这个情形说明:正确地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在今天已不是只关系到少数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广大青年的群众性的问题了。
青年在阅读古典小说时疑问很多。反映阅读情况、要求解决疑难的来信,在“中国青年报”,每月平均占文艺方面来信的八分之一;在“中国青年”杂志,以今年九月为例,占百分之十九。青年们讨论古典文学作品的来信来稿(实际也是反映了情况和问题的),仅“文艺学习”一处,六个月中共收到六百零二件。这里还没提到其他文学刊物的材料。事实又说明了:极大数量的青年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是迫切要求着指导的。
相当多政治、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生活经历简单,历史知识缺乏的青年人,看了古典文学作品,往往发生误解,那是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文艺界是知道这种情况的。有关资料、汇报和座谈会都有许多反映。就是刊物上也公开反映了这种情况。“文艺报”今年第十一号的“读稿随谈”栏所载“关于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文中写道:“编辑部收到的来稿和信件中,有许多是关于怎样认识和学习古典作品的问题的。”今年七月二十五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十三期的“编者的话”中也写道:“读者所急切需要的是以科学观点具体地分析、评介古典文学作品和指导古典文学作品阅读的文章,而对于用长篇大作来解释某一条注释,某一字一句含义或讨论某些个别的小问题的繁琐考证不大感兴趣”。
但这方面的指导工作却做得很少。正如李希凡、蓝翎两同志所说:“只要我们认真地翻阅一下有关的书刊杂志,将不难发现,真正地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全面地分析和批评一个作家的思想或一部作品的内容的著作却是微乎其微的,而大量的关于作者身世和作品的细节的考证却是连篇累牍。”以“微乎其微”来对待群众中“大量存在”的问题——事实就是如此。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不注意这个工作,不对连篇累牍的错误进行批判,旧有的反动思想观点就占领了这一块阵地,从这里向青年传播着有害的东西。
用资产阶级唯心论的观点、方法向广大青年读者介绍“红楼梦”,不仅会引导他们去追寻“红楼梦”的一些旁枝末节,走入邪门;而且也会引导他们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国家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复杂、尖锐的今天,不能因为这类文章比起古典作品本身来,青年看得较少,就以为没有“误人子弟”的可能。它既然在社会上流传,既然在年长的和担任文化、教育工作的人中间流传,它的坏思想就要影响和侵蚀到青年中去。
文艺界容忍了古典文学研究阐释中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听任他们向青年曲解这些作品。但青年们对这种解释是不满意的。不满意的证据就是他们的成百封来信,都要求解释作品的政治社会内容,要求以唯物的历史观点,正确分析书中人物,要求解决如何向古典文学作品学习的问题。从“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文艺学习”的资料来分析青年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最大多数的问题的性质是没有错误的,是向文艺界要求从政治上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来解释古典文学作品的。有些人遇到这类问题,因为其中包含有片面、偏激的东西,就批评青年这个不够,那个不对。青年当然有不够和不对的地方,应该批评,要求他们改正。譬如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对文艺教育作用的偏狭的理解,就是完全应该的。但决不能因此就忽视青年群众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应该正面地阐释作品的意义。然而这一工作却被严重地忽视了。
有些进步的文学工作者不积极去研究和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容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这个领域里泛滥。他们有一定的看法:较普遍的是“不要太急”和“很困难,很不容易”。此外也还有“不必解释,小时看不懂,大了自有体会”的论调。常说的是“今天还很难做到,还不想来回答这样根本的、重大的问题”。
“不要太急”之说,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文学批评本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要研究特别是要完全正确地解释古典文学作品,讲清楚许多有关的问题,的确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困难”之说,也不能说是完全错了。因为的确有许多问题,例如“红楼梦”产生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之类,就还有待于研究。但是过分强调了“慢慢来”,强调了“困难”,以致影响到不敢负责,不勇于战斗,那就不对了。
这样多的青年在看古典文学作品,又提出了这样多的问题,他们又纷纷急迫地要求解决。难道还不“急”么?没有指导,好作品反而起了某些副作用;而以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又在那里流传。先多答复一些问题(并不是要求什么都解决),先多做一些通俗的分析和解释(并不要求就给完整的定论),那是并不十分困难的。
现在重印的古典文学作品只有出版说明,没有阐释作品内容,指导读者的序,这是很大的缺点。大家都承认需要这样的序,但因为“困难”只好没有。不能过于夸大困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进行研究,即使在开始,因为掌握的材料和知识少,难免有若干疏漏之处,甚至有个别错误,但总比观点、方法都错误了的东西要来得强。说“新红学”不易批判,也不见得。李希凡、蓝翎两同志就以初出炉的斧头,击破了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新红学”,并基本上正确地讲清了“红楼梦”的某些问题。
我们有些同志没有勇气发动论争,生怕做不了结论,对所谓“权威”表现得软弱、怯懦。忘了工人阶级在思想斗争战线上,是不应该踌躇不前,畏首畏尾的。有些同志只怕自己文章不完整,有缺点,受批评,一时既写不出“定论”,就率性不写,倒不犯错误。太“珍惜”自己的结果,却是放弃了自己应负的战斗责任。
不能否认,有很多同志是在认真地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在打基础。这是极其需要的。但也有个别在“研究”的同志,从他的方法来看,是被资产阶级那一套“秘本”、“不易见的材料”、“权威”、“三十多年”、“细致的考证功夫”,等等吓住了,因而就跟了他跑,也去舍本逐末,也钻到故纸堆里,实际是被俘掳了。
值得警惕啊!在受到“武训传”批判深刻的教育之后,我们有些同志对于工人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还划分不清楚,对资产阶级反动思想还是嗅觉不灵。个别党员甚至还去支持那种资产阶级错误思想,或不敢批评那些所谓“权威”。这种腐朽的自由主义,实在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很远,却和资产阶级的气味相近。检查起来,我们怎能不深深责备自己,怎能还不赶快警醒起来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