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波捷保阿等国文化福利事业发展很快
【新华社六日讯】一九五三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在文化和福利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九五三年波兰的高等学校总共有八十五所,比战前增加了两倍多;学生十三万多人,比战前增加了一点七倍以上。七年制学校已经大大增加。到一九五三年年底,全国的七年制学校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三千七百所。现在波兰农业地区共有将近一万三千七百所七年制学校,即增为战前的三倍。战前波兰每十七个乡村只有一所学校,现在每四个乡村就有一所。过去资产阶级和地主统治时期最落后的省份,在一九五三年内开办七年制学校的数目最多,例如卢布林省就开设了八十四所新的七年制学校,全省七年制学校的总数已增加到将近一千所(战前只有三百零五所)。所有的农民子女都能进学校读书。在资产阶级和地主统治时代,波兰的乡村根本没有图书馆、俱乐部和电影院。但到一九五三年,全国约有三千个乡图书馆,约二万五千个村图书馆,一万多个农村俱乐部,一千二百多个农村电影院和二百多个电影放映队。每一个乡平均有三个图书馆。
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五三年用于社会文化措施方面的经费有二百二十三亿克朗(捷币名),占国家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五点三。高等学校已从一九三六—一九三七学年的九所增加到一九五三年的三十二所,学系从三十三系增加到一百零四系,学生人数增加到两倍半。各专门学校的学生比一九四九年几乎增加了一倍。国家劳动后备学校中共有七万六千多名学生,此外还有一万八千多个学生在各种函授学校中学习。政府对于保健事业非常注意。一九五三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已增加为一九五○年的三点七倍。一九五三年病院和产科医院的床位增加到八万六千八百七十四个(一九三七年只有五万零八百六十八个)。一九五三年托儿所的收容额已增加为一九三七年的二十四倍。
保加利亚在一九五二—一九五三学年,就有八万文盲学会了读书和写字。自人民政权建立以来,有六十六万七千多个文盲和粗通文字的人学会了读书写字或提高了文化水平。目前在扫除文盲班学习的有一万七千多文盲和三万二千粗通文字的人。现在保加利亚没有一个乡村没有学校。解放九年来,保加利亚已建立了七百五十所新学校。现在单是农业高等学校就有五个,每年可培养数千名农业专门人材;农业技术学校有二十六个。全国高等学校的数目比战前增加了三倍。
阿尔巴尼亚到一九五三年已在全国实施了普及初等教育制,并逐步实施七年义务教育制。一九五三年全国七年制学校的学生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中等学校的学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高等学校学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阿尔巴尼亚的各个城市和乡村都举办了许多扫除文盲班。一九五三年就有六万八千个劳动人民在扫除文盲班内学习。预计在一九五四年全国就可以基本上消灭文盲。自人民政权建立以来,阿尔巴尼亚已成立了一千二百多个俱乐部、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教育机关。一九五三年共出版了将近二百七十五万册书籍,即增加为一九三八年的五十倍。


第4版()
专栏:

人民民主国家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波罗保等国增产日用品满足人民需要
【新华社六日讯】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一九五三年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了轻工业,以供应城乡居民的需要。
波兰在六年计划(一九五○—一九五五年)的头四年中,由于适当地发展了轻工业,一九五三年单是纺织工业就供给全国居民四亿九千八百万公尺的棉织品,近六千七百万公尺的毛织品和近六千七百万公尺的丝织品。到一九五三年年底,在比亚特尔科夫、安德里佐夫、贝里雅夫、巴比安尼斯、瓦兰诺夫等地已建立起新的巨型纺织工厂,在霍若夫已建立起一个人造纤维工厂,在托马索夫和斯才新已改建了两个人造纤维工厂。此外,波兰的地方工业和生产合作社企业也扩大了日用品的生产。一九五三年波兰地方工业企业共生产了七百多种新式消费品,生产合作社企业共生产了约二百五十种新式物品。新制造的物品包括:缝纫机、精制家具、室内通风器、电力除尘器、擦地板的机器以及农民用的必需品等。
罗马尼亚的轻工业生产在一九五三年中已有很大增加。和一九三八年相比,现成服装已增为十四倍,棉针织品几乎增加到八倍,毛针织品增为四倍,皮鞋增加到三倍以上,棉、毛织品分别增加到一倍半和两倍。一九五三年罗马尼亚的轻工业超计划增产了一百二十万公尺的毛织品和丝织品,二万件皮货和其他许多货品。一九五三年罗马尼亚用国产机器装备起来并投入生产的工厂有:一个大麻加工工厂、一个亚麻加工工厂和一个棉花加工工厂。
保加利亚轻工业的发展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人民政权建立以来的九年中,已改建和新建了许多轻工业企业。其中包括索非亚、加布罗沃和普罗夫迪夫的纺织工厂和一个制鞋工厂等。和战前一九三九年比较,一九五三年轻工业的产量已增为四点五倍。纺织工业的生产也大大增加了。其中袜类增为二十二倍,丝织品增为四倍,毛织品增为二倍。织品的种类也从一九四四年的五十七种增加到一百八十种。保加利亚在一九五三年中已有不少新型的轻工业工厂建筑完工。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初在普罗夫迪夫开工生产的巨型纺织工厂——马里查纺织工厂,装备有三万个纱锭。一九五四年该厂将生产二百六十万公尺纺织品,四百万双袜子和二十三万五千件针织外衣。


第4版()
专栏:

朝鲜北部物价降低广大人民生活逐渐改善
【新华社平壤六日电】随着战后恢复建设事业的迅速进展及各兄弟国家的大量援助,朝鲜北部广大人民的生活正在改善。
停战以后,朝鲜北部各地银行大量贷款给工人、农民及军人家属修建住宅和发展生产。战时住在土窟里的人们已搬进新建的房屋,各地工人和职员普遍得到了政府配给的煤、棉布、棉衣、毯子及食品、鱼类、油类等大量的过冬物品。各地农民也得到了政府配给的棉布。政府的商业部门在一九五三年对主要的生活必需品三次减低价格以后,有数十种物品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市场的物价也随着降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新义州市的十二个国营商店在一九五三年十一、十二两个月的销售量,比同年七月到十月的销售量平均每月增加了一倍。元山市的国营百货商店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份的销售量,也比同年十一月份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为了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各地并积极修建剧场、电影院、文化俱乐部和图书馆。只在平安南道,现在就已修复十一所剧场、电影院,和两千多处民主宣传室、文化俱乐部。


第4版()
专栏:

民主德国劳动人民广泛展开今年增产运动
【新华社柏林六日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劳动人民在“威廉·皮克”人造纤维工厂所提出的“更多、更好、成本更低的生产”的口号下,正在广泛展开一九五四年——“伟大的劳动创造性的一年”的增产运动。
过去三年来生产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加上苏联政府无代价地把三十三个企业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共和国的工业力量大大加强了。在这一基础上,民主德国城乡劳动人民以极大的生产热情来迎接这一运动。
在马格德堡国营“恩斯特·台尔曼”重型机器制造工厂,“毛泽东”冶炼车间第三号马丁炉在一月二日早上炼出了头一批六十吨钢。在墨兹堡褐煤工厂,采煤工人在元旦超出定额多采掘了二千一百吨煤。柏林拜尔格曼—包尔齐格工厂制造锅炉的车间的工人保证在今年第一季度,每个月至少完成生产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三十。柏林灯泡厂普通灯泡制造部的工人保证在三月二十四日完成今年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波里姆尼茨“恩格斯”人造丝工厂的工人在一月二日提出了三千余件保证,保证改进产品质量、减少废品,为提高生产量三分之一而努力。波伊森堡的易北河造船厂的工人在一月四日的全厂大会上决定,在今年内超额制造货船一艘。
休比斯台特的“自由土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全体社员保证在一九五四年内要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粮食百分之二十,增产牛奶百分之十,并保证按季完成肉类缴纳额。


第4版()
专栏:

中越北部第四联区军民一年来歼敌一万多
北越太平省军民粉碎敌军两次“扫荡”歼敌千余
【新华社六日讯】越南通讯社五日讯:中越北部第四联区的军民在过去一年中与其他战线密切配合作战,沉重地打击了侵略军。他们在一九五三年一年中共歼灭敌军一万一千一百多名,其中有少校军官六名、上尉和中尉军官二十五名以及许多军士;击毁敌军机车十二辆,装有弹药的马车一百辆,摩托车六十二辆。
【新华社六日讯】据越南通讯社讯:四日发表的公报说,北越红河左岸太平省的军民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份挫败了敌军两次大规模的“扫荡战”,歼灭敌军一千七百三十六名。
公报说:法国殖民者集结了驻在红河三角洲的将近全部的机动部队,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中旬和下旬向太平省南部的游击基地和太平省北部地区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扫荡战”,但都遭到了太平省军民英勇的阻击。
在前海县的三个小村子里,人民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胜利地击退了敌军三十七次连续进攻,击毙敌军一百二十四名。在建昌县的一个小村子里,游击队向敌军的两个机动营展开为期两天的顽强抵抗,最后敌军不得不退走。同时,敌军在“扫荡”的行进途中,有一百六十多人陷入游击队事先设置的陷阱,有四十六辆摩托车被地雷炸毁。人民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还在太平省各地不断截击敌军,取得胜利。
公报说:在到十二月二十七日为止的十五天战斗中,太平省军民挫败了敌人两次大规模的“扫荡战”,共歼灭敌军一千七百三十六名,其中大部分是欧非籍士兵。连同同一时期在红河三角洲左岸地区其他各省配合进行的战斗一起,人民军共击毙敌军二千一百四十七名,击伤六百五十名;缴获迫击炮和火箭筒三十门(具),机枪一百挺,以及各种武器五百多件;击毁摩托车九十一辆。
另一消息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越南人民军对驻在太平省建昌县高弼村的敌军第八机动团的一部发动奇袭。经过一小时的战斗,人民军击毙敌军两个多连,其中大半是欧洲籍士兵;俘掳敌军三十九名;缴获各种武器约五十件。


第4版()
专栏:

寮国解放军伏击敌军获胜
【新华社六日讯】据越南通讯社寮国五日讯:寮国人民解放军一月二日在甘蒙省省会他曲以南的第十三号公路上伏击一队法军运输车队。经过一小时的战斗,寮国人民解放军击毁敌军卡车、装甲车各一辆,四十公厘大炮一门;俘掳敌军九名;缴获敌军许多机枪和步枪。


第4版()
专栏:

印度加尔各答二十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波立特发表英共国内外政策演说
【新华社新德里六日电】英国共产党总书记哈里·波立特,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城向一个二十万人的集会发表演说。
波立特首先综述了一九五三年的世界大事说:“第一,国际紧张局势多少已有些缓和,这一点是有重大意义的。这种情况得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世界和平运动的强大、苏联和人民中国的和平政策以及印度为争取和平所作的贡献。第二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就是朝鲜的停战。……朝鲜和平协议是北朝鲜人民的胜利和美国侵略政策的失败。朝鲜人民的决心和民族团结,已证明是不可战胜的。第三,全世界已普遍对美国政策表示不信任和怀疑。美国曾派遣了它的副总统、国务卿以及麦卡锡分子出来旅行。而他们在旅行后都不得不提出报告说,他们不论在欧洲或亚洲,都不能发现有任何人相信美国希望和平。这一点具有重大意义。而美国在万一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所最依赖它们充当炮灰的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对美国政策的疑惧和不信任最为厉害,这一点更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希望我们英国人以及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从美国政府得到的教训,巴基斯坦的一般人民很快的也能得到。这个教训就是:美国政府并不是不为自己利益而把美元、军备或建议给予任何人的。……”
波立特提到一九五三年另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经济将在一九五四年中发生恐慌。
波立特指出:为了保证利润,美国垄断资本是会毫不犹豫地在世界其他地点重演朝鲜事件的。各民主国家、爱好民主的人民、一切渴望社会进步的人们在一九五四年基本的政治任务就是:更进一步加强争取和平与民族独立的群众运动,这样,任何国家想要威胁世界和平就不可能了。
波立特接着提出了英国共产党关于国内外形势的政策,他说:第一,将竭尽一切努力争取削减现行重整军备计划。他指出,重整军备剥夺了英国基本工业的原料和人力。美国正利用这种政策来削弱英国的经济,使英国在政治上更加顺从美国。他驳斥了赞成重整军备的论调。他说:“和平才是保卫和平的最大保证。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无须对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所恐惧。”第二,要求禁止一切类型的原子与细菌战争。波立特说:“在讨论把原子能作为和平用途的令人满意的谈判开始以前,世界各国人民根据自身权利希望听到:每一枚原子—氢弹都已销毁。”第三,英国共产党要求英国应主动要求美国、法国、中国和苏联签订和平公约。如果能签订这种和平公约,就有建立持久和平的可能。英国共产党相信没有不可经由谈判来解决的国际问题。第四,要求撤退英国在埃及、英属圭亚那、非洲、朝鲜和马来亚的英国部队。他说:“殖民地国家觉醒了,它们以巨大的力量争取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争取独立。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摧毁它们的。”第五,英国共产党也要求美国减低关税,要求英国跟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贸易的权利。波立特指出,美国不容许英国商人向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输出的重要商品达一千一百二十五种之多。他说:在国际形势异乎寻常的演变中,英国人民很快成了美国的奴隶。英国共产党人要求每一个美国兵都回到他自己家里去。


第4版()
专栏:

李相朝中将复函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
要求在查对战俘名单时识辨和隔离特务
【新华社开城六日电】李相朝中将于一月四日就印度看管部队查对战俘名单事复函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蒂迈雅中将,要求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与印度看管部队在查对战俘名单中同时辨认与隔离混在战俘中间的美方特务,打散特务组织。李相朝中将的信全文如下:蒂迈雅中将:
我荣幸地收到了一九五四年一月二日你的来信,信中你表示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印度看管部队在东场里乙号围场所进行的是查对名单的工作而绝不是任何形式的“甄别”,你并表示印度看管部队绝不会以据称的“甄别”手续来武断地代替“职权范围”的规定,这是值得欢迎的。
但我必须指出:印度看管部队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进行查对名单的工作后,联合国军方面以至于印度的新闻界都说这是印度看管部队对乙号围场的战俘所进行的“甄别”。根据当天联合国军方面的新闻报道,甚至印度看管部队的发言人,也曾把当天印度看管部队的行动说成是“甄别”,对此我希望你予以澄清。
印度看管部队在负责看管工作数月之后,方才进行查对战俘名单的工作,证明了印度看管部队对于东场里战俘营的基本状况至今仍不清楚。为迅速纠正这一严重的情况,我要求印度看管部队立即增调部队,名符其实地担负起看管东场里战俘营的责任。
同时,印度看管部队查对战俘名单的工作,也充分证明了识辨与隔离特务是完全可能做到的。你在来信中说明“战俘组织依然存在,其胁迫的性质与有害的影响也依然存在”。
为实施“职权范围”的规定,纠正东场里战俘营在印度看管部队名义上的看管下长时期来所存在的令人无可容忍的情况,我要求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与印度看管部队在查对战俘名单中同时辨认与隔离特务,打散特务组织。
我等待你的回答。
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
朝鲜人民军中将 李相朝
一九五四年一月四日


第4版()
专栏:

我方强硬抗议美机侵入我方地区上空
【新华社开城六日电】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秘书长朱然上校,今天在双方秘书长会议上强硬抗议美方军用飞机严重破坏停战协定、侵入我方地区上空的挑衅事件,美方以八架喷气式飞机的大编队两次深入我方地区上空。朱然上校指出:自停战协定生效起到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底止,美方军用飞机违反停战协定侵入我方地区及沿海上空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已达一百三十六批三百零二架次之多。我方对美方这种不断违反停战协定事件曾在军事停战委员会及双方秘书长会议上屡次向美方提出,但美方非但没有停止此类行为,反而变本加厉,竟以大编队的军用飞机深入我方地区上空,肆无忌惮地进行挑衅活动。朱然上校着重指出:由于美方这些破坏停战协定事件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美方必须担负全部责任。
朝中方面秘书长朱然上校今天提出的两次美方违反停战协定事件如下: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十三时二十分左右,美方军用喷气式飞机八架编队由南方侵入我方椒岛、汉川附近及丰川洞等地上空,然后向南飞去。同日十三时三十九分左右,美方军用喷气式飞机八架编队由南方侵入我方清川江口之立石里等地上空盘旋约三分钟,然后向南经我方长渊、梦金浦里等地上空向西飞去。


第4版()
专栏:

最近遣返归来的我方被俘人员控诉美方特务的暴行
要求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清除特务恢复解释
【新华社开城六日电】在去年除夕遣返归来的一百二十八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归来人员中,从东场里第四号和第七号营场出来的就占了八十六名。第四号营场曾经有一部分人听过解释,第七号营场则从未获得听解释的机会。这两个营场的归来人员一致要求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打破特务对战俘的控制,补足解释时间,赶快解救那些等待遣返机会的同伴们。
第四号营场的一部分人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听过一次解释,当时大胆申请遣返的有十一人。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印度部队点名时,这个营场里冒死冲出铁丝网大门要求遣返的又有三十九名,其中有四个人是听过解释的。
从第四号营场逃出的归来人员说: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当战俘听说第二天就轮到他们去听祖国亲人解释的时候,都暗暗高兴,有的还私下说:“受苦的日子可熬到头了。”已经归来的宋福仁那天两眼直盯着北边板门店的大红门(按即朝中方面迎接归来人员的牌楼),并且偷偷地对知心的难友说:“明天只要见到祖国的人,不管特务怎样威胁我们,我们要把所受的痛苦统统诉说出来,就是死了也甘心。”
但是,这天晚上,第四号营场的特务头子赵兴昌说:“共产党的审问(解释)只剩下明天一天了,我们只去一半人就行啦……。”然后赵兴昌就挑选了各中、小队长和所谓“可靠分子”准备去听解释。剩下的人都愁眉苦脸,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露出绝望的表情。有的恐怕自己表现出难过的样子被特务发觉,就蒙头假装睡觉。这次归来的刘德元说,他当时难过得三天没有吃饭。有一个战俘竟忍不住大骂道:“美国口口声声说它是自由世界,为什么不叫我们去听解释呢?”特务听到后立即拿起铁棍就没头没脑地砸他,把他打昏在地。
归来的张忠彦说,他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曾走出帐篷,两眼直瞪着铁丝网,想冒死爬出去申请遣返。这时,他的难友姜玉祥(已遣返)向他使了一个眼色,把他拉回帐篷后对他说:“熬一熬吧,祖国会坚持来继续解释的,那时我们一起走!”可是到了晚上,特务们又押着听过解释的人回到了营场,并大肆叫嚣说,以后永远没有解释了,印度人也不再管遣返的事情了。
三十一日早上,印度看管部队来到该营场铁丝网大门旁点名时,就有三十九个人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归来的刘德元在要冲出铁丝网大门之前,被手拿刀子的特务一把拉住。他急中生智,向那特务打了一拳,特务一躲闪,他就冲出了大门。
在印度部队点名时,从第七号营场逃出来的有四十七人,连同以前先后遣返的六人,这个营场已有五十三人重回祖国怀抱。
据从第七号营场归来的人说:在印度看管部队点名前三天,特务们就知道了。特务大队长宋书林在战俘中进行了一次秘密审查,布置了带刀子的特务爪牙监视曾流露过回国愿望的战俘,并不断地威胁战俘说:“谁要逃跑,抓回来就杀死。”在点名那天,战俘们怀着恐怖而紧张的心情通过铁丝网的夹道接受点名。被两年多的战俘营生活折磨得皮包骨头的左屡盈,走到营场门口就突然鼓足勇气冲了出来。另一个在战俘营中装了两年瘸子的被俘人员李桂恒,不管前面和后面有拿刀子的特务监视他,到营场门口时也拚命冲出了大门。在被俘人员一个又一个逃出虎口以后,特务们还投掷石头去打他们。绝大多数战俘失去逃走的机会,都被特务赶回铁丝网里去了。
脱险归来的被俘人员一致呼吁中立国遣返委员会赶快清除战俘营中的美方特务,恢复解释工作,让战俘们有申请遣返的机会。


第4版()
专栏:

美李匪帮残酷统治和剥削的结果
南朝鲜人民生活悲惨
【新华社平壤六日电】“劳动新闻”报道南朝鲜人民悲惨生活的情景说:美李匪帮八年来的残酷统治和榨取,以及他们所挑起的三年战争,使今天的南朝鲜人民生活十分悲惨。民族工业和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已陷于绝境。
据李承晚伪政府发表的显然是缩小了的数字,南朝鲜的失业人数现在已达二百万人以上,战争灾民和半失业的人数更多。许多人由于战争灾害而流浪街头。在一九五三年,仅在釜山市内,就约有一千六百人死在街头。据伪农林部透露,南朝鲜在一九五三年缺粮的数字是七百一十七万多石。尽管粮食产量这样不足,但美李匪帮仍对农民进行残暴的掠夺,并准备向日本输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因而,南朝鲜广大人民都在饥饿线上挣扎。据伪政府透露,南朝鲜各地因饥饿难忍而服毒或投江自杀的人数日益增多。从一九五三年年初到四月间,在京畿道就有一百四十三人自杀。
南朝鲜妇孺们的命运,更加悲惨。据南朝鲜伪“东洋通讯社”透露,南朝鲜的战争寡妇已有几十万人。这些寡妇们和她们的许多子女的生活十分穷困,有的成为饿莩,有的沦为娼妓。仅据伪卫生部统计,南朝鲜的“女侍”竟达三十一万三千多人,而且其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都患病。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下旬,釜山发生了火灾,李承晚伪政府听任火势蔓延,结果造成“朝鲜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灾”,共有六千多所建筑物全部化为灰烬,其中有五千栋住宅;有四万五千多居民成为灾民。美李匪帮把他们“收容”在围有铁丝网的过去的战俘营营场里,不给予任何救济。
美李匪帮为了维持它们的反动统治,对南朝鲜人民进行残暴的迫害。南朝鲜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着所谓“警察小组”和“爱国小组”等特务组织,监视人民的一举一动。几个农民在一起闲谈,就会被指为“擅自集会”而加以逮捕。被无故逮捕而投入监狱的人不断地增加。


第4版()
专栏:

苏联“经济问题”杂志刊载论文
阐述苏联各历史时期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五日电】苏联经济学家康·奥斯特罗维季扬诺夫在新近出版的“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和消费”的文章,阐述苏联历史各个时期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作者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是随着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随着现有的物质资源,随着劳动者的需要和购买力的水平而实现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品的生产之间的比例,也就随着这而改变。因此必须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作用如何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中表现出来,以及由此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起作用的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法则。这个法则要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既在工业中,也在农业中,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过渡时期的基本矛盾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和新生的社会主义间的斗争。过渡时期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各经济法则的逐渐失去作用和社会主义各经济法则的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已首先在社会主义成份中发生作用,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小商品的和资本主义的成份还同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间进行着“谁战胜谁”的斗争。
苏维埃国家的情况(当时它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技术经济落后、处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中的国家),要求全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占优势的发展既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存在本身的必要条件,也是在这个国家中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为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为他们的要求不断增长创造前提的必要条件。
因此,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便主要在于全力发展重工业及其心脏机器制造业,并在花费大量资财(这些资财只有到几年以后才能产生生产效果)的重工业加速发展所许可的范围内,改善劳动者的物质状况和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这样,建立重工业便必须付出重大的代价。
以历史上空前的速度发展重工业,要求生产资料的生产超过消费品的生产好几倍。例如,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基本投资二百四十八亿卢布中,重工业投资占二百十三亿。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五百八十六亿卢布工业基本投资中,有四百九十八亿为重工业投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三年半中的工业基本投资为六百四十亿卢布,重工业占了五百五十亿。结果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便由十月革命前的三分之一增长到一九三七年的百分之五十八。
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经过集体化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必要前提。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在整个过渡时期的作用,表现在: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来的是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九四零年工人的收入比一九一三年增加了两倍多,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约两倍半。
社会主义胜利后,随着资本主义成份的消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作用范围扩及于整个国民经济。但是,国际情况还不允许实行急速扩大消费品生产的转变。起初是国家准备积极防御的必要性,后来是反法西斯侵略者的伟大卫国战争,要求迅速发展重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中,强大的重工业成为武装苏军的巩固基础,并成为击溃敌人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战争把苏联工业的发展拖延了大约两个五年计划。战后时期需要有一个相当的时间来恢复战前水平和大大地超过这个水平。所有这些便决定了加速发展重工业,首先是机器制造业的必要性。战后工业发展的结果,生产资料的产品在工业中的比重从一九三七年的百分之五十八增加到了一九五三年的百分之七十。
作者接着指出:现在条件不同了,现在重工业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已使得有可能大大加速发展生产消费品的各个部门。为此便需要增加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基本投资,使重工业为这些部门服务,供给它们以最先进的现代机器。同时,重工业还应该为人民大大增加日用品的生产,包括减轻苏联人民劳动和改善其生活条件的各种文化上生活上的用品。
作者在谈到过渡到直接的产品交换制问题时强调说:必须全力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下这一原理之不可动摇性,即我们只有在社会主义阶段上全力利用价值法则和开展商品流转,才能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上达到价值法则、货币、商品流通的消逝和共产主义的直接交换原则的确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