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泸县云龙乡互助合作组织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写信
向毛主席报告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的决心敬爱的毛主席:
最近学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和真正幸福的生活。解放后,我们和全国农民一样,在共产党和您的领导下,分得了土地、房屋,发展了互助合作,获得了连续三年的丰收。我们的生活大大地改善了。可是,我们有些农民对于现在的生活有点感到满足了,并且还有少数农民开始放高利贷、买青苗空仓、经商,产生自发的资本主义的倾向。学习了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后,我们眼睛明朗多了,胸襟开阔了。我们认识了农民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只有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才能使我们过大家富裕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全乡农民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余粮卖给国家,支援祖国工业建设。全乡一千零二十二户中,六百多户余粮户共卖给国家黄谷一百一十多万斤。卖粮所得款项,百分之三十四买回了耕牛、犁头、猪、油饼等生产资料;百分之五十九存入人民银行,准备春季生产资金;其余百分之七用来买油、盐、布匹等生活资料,适当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毛主席:通过这一次学习,我们认识到:农民要走向社会主义,必须要把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几项工作搞好。我们全乡的互助组长代表、供销合作社代表和信用合作筹备代表一百六十人在十二月九日至十一日开了三天会议,检查了我们过去的工作,并定出了今后的奋斗的目标。全乡现有一百零一个互助组
(其中有六个常年互助组),参加的户数占全乡农户的百分之七十六,占农业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今后我们决心根据“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逐步把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临时季节性互助组要争取提高为常年互助组,常年互助组要创造条件争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温绍章互助组已准备联合三个互助组建立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乡现在参加供销合作社的有一千四百二十四人。这次会上算了细账,区供销合作社两年来为全区社员经营了三百九十八亿元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使社员少受二十亿元的中间剥削。大家都决心进一步发动群众参加供销合作社。还有,两年来政府先后贷给我们种子、耕牛、水利、肥料和口粮的款项达六千五百多万元,帮助生产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农民解决了很多困难。如农民李海荣今年青黄不接时缺口粮,准备卖五斗青苗得五万元,但后来政府贷给他五万元,秋收后只用了三斗黄谷即付清了贷款。我们知道国家正在进行计划建设,需要的资金很多,而我们的经济情况日益上升,不应单纯依靠国家银行,也该用自己的力量克服自己的大部分困难。因此我们决定成立信用合作社,用聚少成多,互相帮助的办法解决大家困难。全乡初步计划发展二千股,每股三万元,农民们正踊跃入股。
毛主席:我们受着全乡人民的委托,回去后一定要组织全乡农民学习总路线,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决把农业互助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件工作搞好,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四川省泸县云龙乡互助合作
组织代表会议全体代表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2版()
专栏:

松江省各林区开始进行冬季运输木材工作
松江省各林区现已全面开始冬季运输木材工作。
为了保证把木材及时运搬下山,松江省人民政府在二十六个县中动员六万四千八百多个人力和六万一千头牛、马,分别到十九个森林工业局参加木材冬运工作。各森林工业局和当地人民政府在动员劳力时,一般都以原互助组(社)为单位,并适当照顾就地动员的原则,以减少车马运输旅程。入山前并召开了套户代表会议,解决了有关入山的具体问题。到去年十二月中旬为止,全部集材套子和大部运材套子都已先后入山开始作业。
入冬以来,降雪不多,给马套子冬季运材造成许多困难。如乌敏河森林工业局的马套子上山后,积雪渐渐化尽,地面干燥,运输效率很低。因此,有些干部和群众产生了等待下雪的思想。乌敏河森林工业局及时召开会议,提出浇水铺冰办法,号召大家坚决完成运材任务。会后,“前进”、“红旗”、“安全”三个车间的干部、群众全部动员起来,日夜浇水铺冰。经过七昼夜的努力,共浇成冰道三十八里多。冰道浇成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前进”车间铺冰前一天只拉六十多立方公尺木材,铺冰后很快就达到二百立方公尺。其他翠峦、苇河、南叉等森林工业局各车间职工和群众也都浇成了冰道,全面开始运材。目前,大部分都达到或超过运材定额标准,大家有信心提前完成国家运材任务。(刘英翘)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平顺县羊井底村订出荒山造林计划
山西省平顺县羊井底村群众为了进一步利用山地发展生产,根据全村土地的情况,制订出绿化荒山的造林计划。
羊井底村共有二百零四户,九百零三人,土地总面积二万一千六百多亩,其中荒山占一万八千多亩。几年来在当地党、政机关的积极领导下,全村已有一百八十户、八百三十一人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二。组织起来后,提高了农业产量,并积极进行了封山育林工作,初步改变了荒山的面貌。目前阳坡山地已开始生长杂草,阴坡土层较厚,已长满了榛子、荆条等灌木,起到保持水土作用。全村群众为了充分利用山地发展生产,已把一万八千多亩山地作了全面的规划:在阴坡上部发展用材林(松、柏、橡树林)四千亩;在阳坡上部栽种橡树、荆条、连翘、胡枝子等副业生产林三千三百多亩;在离村较远、土层较肥厚处发展生长迅速的阔叶用材林一千亩;靠近耕地、沟渠附近发展果木林四千九百多亩;并在山的中、下部留牧地五千亩。今年首先栽植果木、用材林一千二百多亩,全部计划在七年内逐步完成。为了保证计划的贯彻,现在村支部和村干部正组织群众承领荒山,通过互助合作组织开展“自采、自育、自栽”工作。当地人民政府也准备在必要时给以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帮助。根据各种条件估计,十五年后,果木、用材林每年共可收入四亿二千多万元,每人平均收入比现在的农业收入还多二成。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武昌县龚家桥乡完成购粮工作后
引导农民转入生产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湖北省武昌县龚家桥乡结束购粮工作后,召开全乡人民代表会议,进一步宣传了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扭转了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松气思想,引导全乡农民转入生产,积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龚家桥乡在去年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配合购粮工作向全乡农民宣传了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高了农民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全乡农民踊跃卖给国家四十三万斤余粮。
在购粮工作完成后,该乡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由于对总路线了解得还不深刻,产生了松气思想。许多人认为:“总路线学习了,余粮卖了,没有什么事了。”有的农民甚至不把卖粮得到的款用来扩大生产,而是浪费掉了。
根据这一情况,该乡工作组和中共乡支部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召开了全乡人民代表会议,进一步宣传和贯彻了总路线,引导全乡农民积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进一步扩大生产。会上,着重讨论了小农经济为什么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具体地分析了小农经济的困难和组织起来的好处。
代表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小农经济有三个缺点:(一)经不起自然灾害;(二)疾病死亡,劳动力丧失,随时可以毁灭一个农家;(三)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分散经营,浪费大,产量低。代表们都认为,解放前农民受地主、富农的剥削,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虽然分到了田地,但是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仍然不能摆脱贫困,生活仍然是不稳定的。例如中农黄祖敬家打的粮食本来够吃,去年因为一个人害了大病,卖粮吃药,结果全家就缺了一个多月的口粮,只得向别人借粮吃。许多代表在回忆解放以来的生活变化时还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解放前要好几百倍;比起苏联农民来,却要差几百倍。”经过讨论,代表们一致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走苏联农民的道路,才能永远摆脱穷困和痛苦,过更幸福的生活。
在讨论组织起来的好处的时候,许多代表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说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代表曾昭珩把去年秋收时互助组的优点和单干户的困难作了个对比:第一,割谷时下雨,互助组人多割得快,没有受到一点损失;许多单干户半夜起来,割到天黑,人累得了不得,还是割不赢,谷子在田里生了芽。第二,互助组八天割完了谷,单干户最快的割了十天;互助组还有时间帮助单干户割谷,得到了工资,有的单干户忙时拿钱也请不到人。龚家桥乡互助组的生产情况也说明了,互助组由于能够解决困难,能“抢火色”,深耕细作,所以能多打粮食。例如林宝卿互助组去年平均每亩田产稻谷六百多斤,单干户每亩田一般只能产四百多斤。
会后,代表们积极向群众继续宣传总路线,推动了冬季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唐家湾已新组织起两个互助组,并展开积肥工作。农民曾楚原劳动力强,过去说“单干到底,永不互助”,现在也要求参加互助组,并动员别人组织起来。有几个退出互助组的农民,也要求归组。林宝卿、汪士林等互助组,一面扩大互助组,酝酿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一面带头和动员群众开展积肥工作。
(王学晋)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农村互助合作组织迅速发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照亮了我们国家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每个农民和每个农村工作干部的心,山东互助合作组织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农民通过新旧生活的对比;组织起来生产和单干生产的对比;通过算细账,不仅认识了奸商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国家对他们的无限好处,而且看透了小农经济站不住脚根的弱点,把小农经济比作“瓦上霜”;坚决把余粮卖给国家,走互助合作通向社会主义大家富裕的路。农民们说:“我们打倒了三只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官僚资本主义),门口还卧着两只狼(奸商的剥削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受苦的富农道路)”。干部感到心亮了,领导互助合作组织有了信心,农民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莒南县一个农村党员,在县里开完党代表会议已是深夜十一点了,还赶回去整顿自己的互助组。历城县沙河村农民把二十万斤粮食卖给国家后,村供销社股金比原来增长了一倍。全村农民八百六十五户,就有三百十八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有三十九户参加了王朝佑农业生产合作社,别的农户又自办了八个社。广饶县原计划去冬今春办一百七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信心还不大,在县、区、乡三级会议上分析了各种具体条件,结论是能办二百零二个。胶州专区原计划能办五百个社(去冬今春),经过县、区、乡三级会议研究能办八百个。
山东互助合作运动的迅速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数字,很快突破了原来全省计划在去冬今春办四千八百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数字了。而原来计划的数字,就等于山东原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四倍。山东互助合作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山东各级中共党委为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满足农民组织起来生产的要求,正在重新考虑本地区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各种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积极调查研究、训练干部为今年发展互助合作组织作好准备。(本报记者张荣安)


第2版()
专栏:

河南武陟县草亭乡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困难
河南省武陟县草亭乡信用合作社由于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得到农民的爱戴,业务也获得发展。
草亭乡信用合作社成立两年来,已吸收农民闲散资金六亿七千五百八十万元。并用这些款帮助当地农民买牲口一百零一头,小牲口换大牲口一百二十二头;买犁、耧、耙一百零八件,盖房八十间,新买和修理大车各八辆,并解决了不少农民在婚、丧、疾病和各种意外事件中所遇到的经济困难。
草亭乡信用合作社还利用经济力量巩固和发展了农民的互助合作组织。乡里王世候互助组,因为没有牲口,解决不了人工换畜工的问题,组员们有的不想互助了,后来因为得到了信用合作社的帮助,买了一头牲口,有了公共的牲口,大家互助的劲头就足了。农民原如云和他的田地相连的一些农户因为得到信用合作社的帮助,打了一口井。大家合伙浇地后,慢慢就组织成为互助组。
在信用合作社的长期影响下,这个乡的农民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农民王万金已把存了二十多年的一批老柏树木材卖了二百万元存入信用合作社。他说要把“死钱变成活钱”。农民陈令富过去有钱就买粮食存着,前年霉烂了三百斤,去年收了小麦后,他卖了一千五百斤麦,并把钱存到信用合作社。农民马来必有余款四十五万元,在家放了十天就零花了五万元,他说:“家里放着钱随手花了,还是存到信用合作社保险些。”现在草亭乡周围已有百分之五十七的农民入了信用合作社。
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并倾听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是草亭乡信用合作社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信用合作社办理存款和放款手续简便,农民啥时有钱啥时可以存,啥时用款啥时可以取,不受时间的限制。农民可以零存整付,也可以整存零付。有些农户把平常收入的三万两万陆续存入信用合作社去,打算着在长年累月零钱积多了好买个牲口或其他成用的东西,农民称这种办法为“积小钱办大事”。
农民们为了把信用合作社管理得更好,选出六十二位社员当代表。去年麦收以后,农民卖了麦子有余钱,代表们就到社员家去宣传储蓄的好处。不少农民把钱交给代表,由代表代他们办理存款手续。妇女郭氏有二百八十万的余钱,每天藏在裤袋里,很怕丢掉了。代表了解这情况后,就到她家讲明信用合作社的好处。使她自愿把款存到信用合作社。
由于信用合作社业务的活跃,草亭乡周围的高利贷已经绝迹。三年前草亭乡高利贷非常猖獗,利息高者达到一石粮食一年还一石五斗利息。现在有了信用合作社,农民不再受高利贷的剥削了。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北淝河排涝灌溉工程加紧施工
安徽省北淝河排涝灌溉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冬季施工。参加工程的四万多民工经一个多月的努力,已完成土方二百四十多万公方,占冬季工程计划任务的百分之六十。伸展四百多里的北淝河工地上,民工们克服了严寒气候下施工的困难,改进了劳动组合和操作方法,挖土效率普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民工每人每天最多能挖土四公方,一般的也能挖土二公方左右。著名的治淮劳动模范祝怀顺民工小队在挖土时遇到坚硬的土层,工作效率仍有提高。
最近,参加北淝河排涝灌溉工程的民工和干部们学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更进一步地贯彻了增产节约运动。由于及时改进了工程设计,紧缩了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估计到冬季工程结束时可为国家节约六十多亿元。(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组织起来十周年
——记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经过
陈洁民 肖峰 志清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是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十周年。
这个生产合作社十年的历史,说明“组织起来”是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十年的经历是曲折的,它克服了很多困难后终于由一九四四年的四户发展到去年的二百八十七户。它像一粒花的种籽,经过播种、发芽,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它像飘扬在河北平原上的一面旗帜,召唤着全省农民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开始建立“土地合作组”
一九四三年,冀中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处在日寇大“扫荡”和大旱灾后的极端困难情况中。党在当时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五公村党员乔万象等响应党的号召,用政府贷给的二百斤红粮开始合作搞副业生产。一九四四年春耕开始时,又在这个基础上实行土地合作,劳力土地对半分红,建立“土地合作组”。耿长锁也在这个时候参加了合作组。
这一年组里遇到不少困难,生产吧,没有牲口,又没有农具;生活呢,没有粮食,敌人还不断出来抢掠。他们只好白天每人使一张大镐刨地,夜间回来在一起打麻绳,把打出的麻绳卖出去赚点钱,买回粮食,搀上糠菜吃。这样,才勉强播上了种。
这一年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严重的灾荒,总算渡了过去,合作组的产量达到每亩平均二百二十斤,比一般农民多打五十多斤。
成立生产合作社
“土地合作组”在一九四四年显示的优越性,向本村农民说明了“组织起来”是走向富裕的道路,有十三户又要求入了组。为了奖励劳动,组内规定地四劳六分红。当时选举耿秀峰为主任,耿长锁为副业组长,张近仁为农业组长。不久,耿秀峰脱离生产参加工作,大家就选耿长锁为主任。
这一年土地较多、劳力较少的户,觉得自己土地分得少,干起活来不起劲;有的人在参加组时就有取巧占便宜的思想,组内对他们曾不断进行了教育。虽然这样,到一九四五年冬天,终于有八户退出去了。这时土地合作组只剩下九户。以后组里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每年吸收二、三户,到一九五一年,达到了十九户。
从一九五零年起,土地合作组改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逐年提高。一九四四年每亩产量平均只二百二十斤,到一九五零年每亩平均产量就达到四百七十斤,一九五一年达到了四百八十七斤,已超过战前生产水平的百分之一百三十一点八,比当地单干农民提高一倍,副业生产也较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从一九五一年合作社就改为地五劳五分红了。
在组织起来的几年中,经过减租查租,土地改革,大部分社员都分得了土地,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土地的产量提高了,社员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不但全部够吃够用,还能在合作社进行投资。大家看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在一九五一年又有六户农民入了社。
在渡荒中发挥了优越性
一九五二年,这是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遭受旱灾、虫灾最严重的一年。在灾荒面前,它经历了又一次严重的考验。
这年从麦收前下了一场雨后,一直到秋收完毕没有下一场透雨,虫害也很严重,特别以红蜘蛛为最多。棉花的叶子枯萎了,有的落下来;花生上、豆子上、高粱上、甚至树上都是红糊糊的一层,农民们说:“完了,等着饿死吧!”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没有在严重的灾荒面前惊慌失措,在党的分支部领导下(该社从一九五二年建立了党和团的分支委员会),讨论了如何战胜灾害的办法,决定全社一齐下手,向旱灾、虫灾斗争。每个生产小组,都展开了“保年景”的劳动竞赛。
新打的一眼井上,牲口日夜不停地拉着水车,用井水浇地。离井远的地高,水流不过去,就用“打帮斗”的办法浇。水浇不到的十三亩棉花,就组织了挑水组连续浇了三遍。
灭虫组的妇女们,在青年团分支部书记耿素娟带领下,分为两组,日夜不停地喷杀红蜘蛛,白天喷棉花,晚上喷花生。连续喷射了三十天,喷射了三万斤药水,终于保住了棉花和花生的收成。
男女社员们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应得的报偿。这年平均每亩棉花的产量是二百四十斤,丰产地的棉花每亩达三百七十斤,而社外户每亩棉花只收四十斤;社内的谷子平均每亩二百一十斤,社外户只一百斤上下,社内与社外单位面积产量的比较相差很多。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向灾害斗争取得胜利的事实,再一次教育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战胜灾荒,才能摆脱穷困,走向富裕生活。从此,全村互助合作运动大大发展起来,原来全村只有四个小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秋收后一下子就发展成了二十个,互助组也发展到十二个。全村组织起来的户数,达到了全村户数的百分之八十一。
由小社办成大社
一九五二年秋收后,五公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多了,需要该村党支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领导。但全支部十一个支部委员,差不多每个人都领导着一个社或一个组,支部委员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领导本社、本组的工作上,对全村的工作很少考虑。这样,上级要求村支部完成的紧急工作,就往往由于支部委员们为本社、本组的工作拖着而完成不了。同时,社多了问题也就多了,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有一些工作,由于缺乏领导,又发生盲目乱干的现象。如在防旱时,大家都紧张打井,但都从自己本社、本组着眼,村东能够打井,所有的社、组就都在村东打起来,不管自己在村东有多少地也要打一眼;村南没有人在那里打过井,就谁也不愿意在那里尝试,怕花很多钱打不成。所以形成村东的井“挤疙瘩”,村南一眼也没有。
这时,耿长锁从苏联参观回来,生动具体地把苏联农民的生产情况和生活情形向全村农民作了报告。报告像强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全村农民,他们羡慕苏联的集体农民,觉得小社小组耕作仍然受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因此他们迫切地要求合并成为大社。
办大社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支部委员会首先领导全体党员进行讨论,统一党的工作和全体党员的行动,解决现在互助合作中所发生的问题。讨论结果,一致同意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社、组合并为一个大社。支部又通过各社、组中的党员,以社、组为单位发动群众进行讨论。农民们早就清楚地看到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的富裕生活,非常愿意合并成一个大社。
接着,支部委员会领导大家讨论组社的原则问题——分红、入社办法(包括牲口、农具怎样入社)和干部问题。有些农民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单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发表意见,很难达到完全统一。如对分红问题,土地多的主张土地多分红,劳力多的主张劳力多分红;有水车的把水车价估高,没水车的把水车价估低。支部委员会采取让群众反复讨论、反复对比的方法,连续讨论了四十个晚上,才逐渐得出了共同的结论。
分红办法、入社办法、干部问题讨论结束以后,就对农民宣布:“入社是自觉自愿,同意入社的以签名为证,不同意入社的不签名。”结果在三天的时间里,全村农民除少数人以外,都签名入社。支部委员会又让农民自己和家庭好好商量,务必达到“自己通,全家通,大伙通”。充分酝酿讨论之后,全村四百一十七户中,有四百零一户入了社。大社成立起来了。
克服大社前进中的障碍
大社成立以后,根据作活方便和以原来各组、社为基础的原则编成了生产队,根据生产队的劳力分配了土地和牲口。一九五三年春天开始生产以来,又连续碰到了新的问题。社内在劳力和财务上没有统一的定额管理,大家生产起来互相观望,甚至有的故意撒懒,形成严重的窝工现象。社管理委员会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按作物、土质定出“以产订工”办法,各队和生产小组推行了包工办法,根据土地作物的常年产量订出工数。这个办法一实行,窝工现象马上减少,因为这个办法自然地奖励了劳动:耕作好用工少,多打了粮食,就多挣工分,多分粮食;如果不好好耕作,窝工多,打粮少,就自然挣工分少,少分粮。
在社内开支上,起初也是比较混乱和浪费的。这一队领了一把鞭子,别的队看到了,虽然有鞭子使,也来社里领;这一个队领了一个犁铧子,别的队有,也来要。诸如此类的开支,都是比着看,少一点也不行。这样,一方面造成社内开支庞大,另
一方面各队有些物品却存着不用。有的对牲口也不爱护,光管使,喂的不好,不久就死了一头牛和两匹马。这时,经社务委员会研究,又制订了“财务统
一管理包干制”的办法,牲口家具归队使用,喂肥了“增值”,增值数目归队所有,“减值”数目归队负担赔偿;如果牲口死了,为了照顾队的困难,队和社各负担二分之一。这样,谁也爱惜牲口了。对置买和修理农具以及牲口草料,各队点灯用油、记工用纸,也都根据一般情况,一一制订统一定额,不够的自己负责增添,剩余的归队所有。开支上的混乱现象从此被制止了。
经过整顿,巩固了社的组织
春耕播种以后,有少数在入社时不够坚定的社员,见到大社成立后出现的一时窝工现象,恐怕自己在社内吃亏,产生了退社思想,生产情绪不高。党的上级组织见到这种情况,就决定帮助该社进行整顿。
整顿的结果,全社从四百零一户减到二百八十七户,社比以前更加巩固了。与此同时,上级人民政府根据一九五二年旱灾的程度,运来两万多斤粮食,分别受灾情况进行赈济和借给社员,更加鼓舞了社员的生产情绪。
在整顿中曾出现了一种愿把大社划为小社的思想。耿长锁原来社的社员们,见到大社成立后进来了许多不富裕的农民,牲口、农具都弱,而且没有公共财产;统一调配牲口时,把原来社里的八匹大骡、马也分到各队去了;分配耕作区时,净分了些沙土地,自己种肥了的土地分给别队了;特别是成立大社以后生产投资很大,社内严格控制社员支取存款,零用钱也感到很紧。这就使一些老社员觉得大社不如小社好。他们有时还当面向耿长锁提出意见,但耿长锁认为由小社发展到大社是向前迈进了一步,绝不能向后退。他对老社员们说:“办小社对我对大家都容易,咱这小社办了这些年,不用费劲生产就会搞好,我个人也省心劲。再说,咱老社家底大,几个大牲口和几辆大车,还有油坊、打绳等副业,一定会多打粮食,会多增加收入,对你们有利,对我也有利。但是绝对不能这样办,不能光管咱们富裕,扔下别人遭难,大社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一、二年后比小社还会富裕。再说,老是办小社,永远也到不了社会主义。”经过耿长锁对他们不断的解释,打通了老社员的思想。老社员们情绪更高了,在以后的生产中,仍然是全社十三个生产队中的旗帜,带动着全社前进。
大社在生产中表现了优越性
在经营大社的一年中,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着曲折复杂的道路。但是一年的经验证明,大社不但比单干户、互助组优越得多,而且比小社也优越。
这个大社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生产力的强大上。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有牲口九十三头,超过全村“七七”事变前的牲口总数。除有大车和 一般农具外,还有新式步犁二十多张,马拉二铧犁、马拉十二铧圆盘耙共三架。全社有水井五十八眼,还有较大规模的打油、打绳、养猪(一百七十六口)、木作坊等多样的副业生产。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组织劳动,因此一切生产工作,它都走在前面。例如一九五三年秋连续下了四十多天大雨,等到大雨停止以后,既要紧急收割庄稼,又要抓紧耕地种麦。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社十三个生产队,都投入紧张的收割中,有的人专管割谷,有的人专管在割完的地里送粪耕地,由于畜力不足,有的队还抽出十几个人拉耧播种。紧张地劳动了二十五天,谷子、高粱都按时收割了;所有种麦的土地都及时播种了麦子,工作效率比一般互助组强。又如一九五三年春天,全社抽出四十多个强的劳动力,自己开办了打井训练班,学习了打井、锥井技术,组成了自己的打井班和锥井班,施行了“打井包干”办法,过去每打一眼井必须八十四个人,现在三十个人就打成了。全社共打井十七眼,节省劳力九百一十八个,节省开支一千三百多万元。
社员的生活逐步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生活逐年提高。老社员卢墨林、李辉廷、李第二过去都是贫农,冬天穿不上棉裤,一家子几口人伙盖一条棉被,过年吃不上饺子,一入春就靠自己打绳、打短工挣点钱,买点红粮搀上糠菜才能渡过春荒。李第二在一九四四年还讨过饭。但他们在组织起来以后,生活很快达到吃不清用不了,并且还有剩余投入生产。
到一九四九年,他们一年的收入可以够三年吃。因此他们除了吃穿以外,住的房子也逐渐改观。不少社员都是用“青一色”的新砖,盖起了又结实又好看的新房。
一九五二年入社的新社员,生活也有了显著变化。新社员李玉田一九五二年入社,一九五三年分的粮食就够吃二年的,他已经准备了盖房的木料和六千多块砖,准备一九五四年丰收后,再买点砖盖房。
组织起来后,由于互相帮助,社员们完全避免了在天灾人祸面前破产的命运。社员李第二在一九四七年从泊镇到安国搞运输时,不谨慎被大车轧伤了脚,养了将近一年多,除了治疗用费由社负担外,还每天照常记一个工,因为这是“因公致疾”。
一年的时间他虽然没有劳动,秋收后照常和其他社员一样分红。
又如新社员李福海四口人,以前种着九亩地,由于劳力强,生活是富裕的。但他媳妇突于一九五二年生起疮来,他为了照顾病人,不能到田里劳作,所以九亩地只打了三百斤粮食,没办法,只得扔下长疮的媳妇到保定作“小工”。后来,他听到村里组成大社,才从保定回来参加了大社。在一九五三年的劳作中,社内特别照顾他,让他在村边上作活,随时可以回家来照顾媳妇,社内还用车送他媳妇到保定治病。有的社员还经常到他家中帮助做饭。整整的一年,他才挣了四十多个工,但他还分了四百斤粮食,四百斤山芋,还有一部分花生和白菜,虽然生活有些困难,但避免了破产的命运。
随着社员生活的富裕,文化生活也逐渐提高。现在十三个生产队都订着“农村宣传员”、“宣传员手册”、“华北人民”等刊物,社内还有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北青年报。各个生产队除了生产外,就像是一个学习单位,经常读报和学习讨论报刊上的文章。百分之八十六的学龄儿童已进了小学,还有一部分升入附近村的高小,有六个社员的子弟升入本县或省立的中学。一九五二年成立大社以后,社内组织了包括两名医生、一名司药、一名会计的保健站,除了社内拿出大部药费外,政府还补助了一部。这个规模不大的保健站,对于社员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妇婴保健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孤寡老弱得到帮助
另外,合作社容易带动孤寡、老弱、残废户进行生产,克服困难。现在全社二百八十七户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孤寡残废户,如果他们不参加社,他们的生活就极端困难。合作社由于劳力和经济力量较大,耕种这些户的土地和加工施肥就不成问题,这是一种最好的社会劳动互助。
如一九四八年入社的李昙子和李秀英,入社时都是十二、三岁的孤儿,合作社收留了他们,他们的土地由合作社照常施肥、加工,产量和别人的土地一样提高。在一九五零年,他们一家分了二千九百六十四斤粮食,一家分了一千五百五十四斤粮食,除了吃穿还有富裕。社内还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该穿棉衣了,就给他们买布买棉花;没有油盐了,就给他们零钱买;病了有人照顾。他们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和有父母的孩子一样长大起来。
生产合作社带动了互助组
在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的互助合作运动逐渐发展起来。一九四八年全村有三个社六个组,共五十三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二强,到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即达四百零一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多。其他互助组、合作社的农民和耿长锁社一样,也提高了生产。五年来农民内部不但没有什么分化,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生产工具、土地质量等都比土地改革完成时更加提高了。这就是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的结果。
党的领导作用
十年来,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是和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党反复地对社员进行了“组织起来”的教育,提高社员的思想觉悟,团结了农民。这些都是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条件。
党对耿长锁社的领导作用,特别表现在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上。党组织表现出了及时的正确的领导,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例如当一九五零年李辉廷以六千斤麦子的高价买了四亩地时,刺激了一些社员们买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耿长锁在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就召集社内乔万象、李砚田等全体党员,说明自己买地发财让别人破产受罪是不合乎党的原则的,党员不应有买地向富农发展的思想,也不是合作社社员应当走的道路,党员应该在社员中进行教育,克服这种思想。党员的思想统一了,在全体社员会上,耿长锁说:“我们分了地,又去买地向富农发展,让卖地的人生活困难,我们这样办对头吗?积极发展生产,提高产量,才是我们的方针。”这样,社员们对土地加工投资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发的资本主义思想被逐步克服了。
为了带动群众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组织克服了社员中不愿吸收新社员的思想,和建立大社以后又想划为小社的保守思想。党组织通过全体党员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把农民的保守思想和只顾个人利益的思想引导向集体主义的思想,让他们瞻望到社会主义的美丽远景。
党组织经常教育社员要团结社外农民,让他们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好处,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来。懒汉李增贤虽然净是好地,但收成比别人都低,在一九五二年天旱时,眼看五亩地的谷子就没收成了,社员们从一里地以外的井里取水,帮助他浇了两天两夜,才使五亩谷子打了七百多斤。张僧没有牲口耕地,耩不上麦子,社员就帮助他耕地耩麦子。其他像李可义、李克东、乔秀云等人也是缺乏人力、畜力,社内都用人力、畜力帮他们耕耩收割,因此感动了这些户都入了社。
在没有成立大社以前,为了推动全村的互助合作运动,耿长锁社开会时就吸收其他几个小社的干部列席参加,以便他们吸取经验,把合作社办好。王广印他们才组织社时,因为没有经验,常发生问题,耿长锁除吸收他列席参加会议外,还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促进他们社的巩固发展。
美丽的远景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像一朵花,在河北平原上放射着光彩。当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进行了学习和讨论,计划着大约在五年内,在现在二百八十七户的基础上,逐步吸收全村农民都参加到合作社内来。在这个时间内,争取每亩土地的平均产量,由原来的二百五十斤提高到五、六百斤。他们争取把全部土地变成水田,打七十八眼井并逐渐安上抽水机。施肥的数量和耕作技术,将会大大提高,优良品种将会完全推广。
那时,五公村将会改变面貌:在全村的土地上,出现相当长的防护林带,而且在白杨林带的下面,种上紫穗槐;在五百亩沙荒地里,将大部栽植上桃、杏、梨、苹果等树,一个大的果木园将会出现。在村子里,还会出现比较合适的饲养牲口、家畜的房舍,牲口、家畜将会变成优良品种。
随着生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将逐步改变,人们将会有公共娱乐的场所,大人孩子的健康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毫无疑问,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总路线总任务的光辉照耀下,他们一定能以更大的努力,创造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美好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