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做好组织全国高等学校新生入学的工作
一九五三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今天开始发榜。今年全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比过去几年都要顺利。这是因为考生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第一,各地青年学生报考高等学校十分踊跃。全国七十三个考区共有八万多人报考,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年。这是新中国学校教育首先是高级中学发展的结果。第二,考生成分较好。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学校教育方面贯彻执行了向工农开门的方针,今年报考的新生成分,工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及工农子弟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包括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机关在职干部和厂矿企业里的职工。这就大大地加强了高等学校学生的政治质量。第三,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比去年的为高。由于近年来高级中学努力克服混乱现象,加强教学工作,今年暑期大部分学校又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了补课和复习,所以今年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总分数比之去年也有很大提高。上述情况说明,今年全国高等学校七万一千多人的招生任务不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比较有保证的。
今年对于录取新生的分配办法,比之去年也有所改进,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分配新生时,不但首先要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而且也要适当地照顾学生的个人升学志愿,以便做到因材施教。第二,高等学校各科系专业的录取标准,是根据教学上的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关的学科成绩为主。例如理工科着重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考试成绩。第三,向各校各科系专业具体分配新生时,力求某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新生程度大体整齐,以利教学工作。
由于今年考生的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又由于分配新生的办法已有改进,我们相信今年的招生计划是可以全部实现的。
但是,过去几年来,我们平日不太注意向高中毕业生进行有关升学的思想教育,这就容易使他们在升学问题上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或不完全正确的思想。例如在科系专业的选择上,只愿入工科、医科、艺术等科系,不愿入师范和理科中的数学、政法、财经以及体育等科系。而愿入工科的又只愿入普通机械制造和无线电工学和电讯等专业,不愿入地质、采矿、土木建筑、兵工等专业。在修业年限上,只愿入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不愿入专修科。在学校选择上,只愿入少数条件较好的高等学校,不愿入一般的高等学校。在入学地区的选择上,只愿入大城市(主要是北京)的学校,不愿入中等城市的学校。此外,一部分学生愿入本地区的学校,不愿入外地区的学校。上述种种思想不仅在学生中存在着,而且在一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加上今年的招生工作时间比较紧迫,分配工作中还有某些缺点,就可能在新生报到入学方面造成一些困难。我们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够全部实现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
大家知道,能否做好招生工作对于保证高等学校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质量是有重大影响的;而有计划地分配和组织新生按时报到入学,则是实现整个招生计划的决定环节。因此,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互相配合,认真做好招生的最后阶段工作,即组织新生入学的工作。
首先各地党委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学生联合会组织以及高中教师,要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公布的新生分配名单,向当地新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反复地向他们说明:国家整个建设事业的重点固然是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但这并不是说工业建设可以孤立地进行;相反,各种建设事业是必须有效地配合进行的。国家各种建设事业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发展,而高级建设人才的培养也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才能适应各方面的需要。以为只有工业建设或工业建设中的某种事业才是重要的,而其他建设和其他事业都是可有可无的看法是错误的。国家有计划地分配新生是根据各种建设事业对干部的需要,并适当地照顾到个人升学志愿来进行的。一般地说,国家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升学志愿有其一致的方面(这是主要的方面),但也有其不一致的方面。当个人的志愿和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就应该自觉地放弃个人的志愿来服从国家的分配。这不论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这就是我们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各有关方面应该善于运用当地的报纸、广播以及报告会、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一方面批判那些不照顾国家建设的需要、片面强调个人入学志愿的看法;一方面要介绍那些照顾国家需要、自觉地服从分配的典型例子,来教育和启发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其次,要认真做好组织新生按时报到入学的工作。我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按时报到入校上课,不要犹疑徘徊,自荒学业。为了保证新生按时到校,各有关方面应该和当地交通部门协商解决入校学生的交通工具的问题,要帮助贫苦同学解决旅费的困难,要使华东、中南、西南分配到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一万余新生能够顺利地到达学校。另外,我们也希望同学们发扬友爱互助精神,共同解决旅途中的生活上的困难,以便平安而又及时地到达学校,按时注册上课。今年大部分学校在十月上旬开学,而从发榜到开学,中间仅有半个月的时间,假如不组织新生按时报到入学,那就会使学校原定的教学计划难于如期实现。
第三,我们要求各个高等学校要认真做好迎接新生的工作,首先要向新生介绍学校性质、任务和所设科系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他们对自己将要开始学习的专业,以及这些专业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使他们爱好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正式授课前必须做好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学校行政方面要尽量把新生所需的房子以及生活上和学习上必需的用品安排妥当,使他们到校后能够很快地安定下来。同时要动员学校原有的学生主动地帮助新生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新生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和制度,通过党和青年团以及学生联合会等组织,举行必要的座谈会和联欢晚会等活动,来建立同学间的互助友爱关系。
最后,我们要求各有关方面要适当地教育和帮助那些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使程度低的人,能够继续进行自修和补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体格弱的人要加强身体锻炼,必要时作适当休养,以增进自己的健康;缺乏证件的人,要向一定的机关去申请,以便明年报考。
我们希望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做好新生入学的各项工作,保证今年招生计划的全部实现。


第3版()
专栏:

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继续举行
周扬报告四年来文艺工作情况和今后任务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二十四日继续举行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周扬作了关于四年来文学艺术工作情况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华东、西北、东北、西南等大行政区代表报告了各区的文学艺术工作。
周扬首先概括地叙述了一九四九年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的情况。他说:四年来文学艺术工作,在毛泽东文艺方针的指导之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新的人民的文学艺术已在基本上代替了旧的、腐朽的、落后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文学家、艺术家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了工农兵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新的面貌和新的品质。歌颂伟大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主题,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鲜明的表现。在文艺队伍中出现了新的工农的和少数民族的写作者。同时对民间流行的民族传统的艺术,进行了改革。戏曲改革已取得经验,戏曲艺人表现了极大的进步。
但是整个说来,文学艺术事业同整个人民和国家的事业相比,同人民的需要相比,还是远远地落后的。
周扬指出,四年来文学艺术的发展是经历了一连串的思想斗争的。一九五一年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所发起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时地给了文艺上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以有力的回击,同时也给了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党的文艺工作者以极深刻的难忘的教育。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各种表现进行斗争,是今后文艺工作的一个长期的任务。另一方面,在文艺创作上必须反对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对大多数作家来说,是不自觉的,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深刻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生活,没有充分掌握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技巧的原故。文艺工作的某些领导者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狭隘的、简单化的了解也助长了这种倾向。
周扬批判了文艺工作的领导上所表现的某些粗暴态度,如用简单行政方式领导创作等现象。同时在肯定两三年来文艺批评工作的成绩之后,指出目前批评工作中的偏向,主要是有些批评对新的文艺创作缺乏积极支持和扶植的态度,指责多而帮助少,严正的批评没有和热情的鼓励结合起来。有些批评常常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教条公式出发。
报告指出今后文学艺术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创作,并在现在的基础上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向逐步提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我们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从“五四”开始的新文艺运动的基本趋势就是朝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前进的。鲁迅在他后期的创造活动中,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伟大先驱者。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地广泛地进行着社会主义的改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就具有更迫切和更重要的意义。但是性急的态度和狭隘的作风是有害的。各个作家、艺术家都是按照他们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来达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同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作家在选择题材、在表现形式和个人风格上的自由。
当前文艺创作应当着重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同时反对人民的敌人,反对人民内部的一切落后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新的人物正在涌现出来。而文艺工作最崇高的任务,恰恰是表现完全新型的人物,这种人物必须是和旧社会所遗留的坏影响水火不相容的。文艺创作不只要表现我们人民的今天,而且要展望到他们的明天。作家为要突出地表现一个英雄人物的光辉品质,可以而且应当有意识地忽略他的一些不重要的缺点,使之在作品中成为理想人物。我们的现实主义者必须同时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作家、艺术家必须站在人民的先进行列,和人民一道,为拥护新事物和反对旧事物而斗争。
报告中还提出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民族文学艺术遗产的任务。文艺工作者必须向自己伟大的民族遗产学习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艺术技巧,同时又必须向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以丰富我们自己的传统,吸收我们所缺乏的东西。文艺工作者必须努力掌握艺术技巧,努力创造新的民族风格。
报告中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普及工作的任务。作家、艺术家应当注意文学艺术中一切有利于普及的形式,如电影、戏剧等,并努力采用这些形式。同时指出通俗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及进一步提高通俗文艺作品水平的必要。专业文艺工作者应当和工农群众的业余艺术活动保持固定联系,帮助他们创作和表演,并从中发现和培养劳动人民中的文学艺术天才。
报告的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组全国文联和各个协会及各地方文联的组织,以适应发展创作事业的需要。
华东区代表夏衍、西北区代表柯仲平、东北区代表草明、西南区代表沙汀在讲话中都指出:各地文学艺术工作在毛主席所指示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下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文艺创作仍远落后于人民的需要。今后必须尽一切力量,从各方面来鼓励和发展文学艺术的创作。
柯仲平的发言还特别提到了西北各民族的文艺工作者今天已团结在一个大家庭里。各民族的有天才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他介绍了一位出席大会的西北民间歌手在会上朗诵了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民歌。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全国高等学校招考新生工作结束
今年录取新生七万一千多名
招生委员会通知新生入学时应注意事项
一九五三年度全国高等学校招考新生工作已胜利结束,今年被录取的新生共七万一千五百四十名。新生统一分配的名单,在二十五日正式发榜。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除对每一个录取新生发给录取通知外,各大行政区录取新生的名单将在当地报纸上公布。
今年全国各地青年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的很踊跃,除高等师范学校直接抽调七千名小学教师和四千名师范学校毕业生共一万一千名入学没有参加统一招考外,分设在全国各个省市七十三个考区(西藏因无高中未设考区)共有报考新生八万零一百二十八名。其中有本届高中毕业生五万四千六百九十八名,占报考学生总数百分之六十八点二八;社会知识青年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五名,占百分之一十六点八三;在职干部八千七百五十四名,占百分之一十点九一;工农速成中学本年毕业生一千四百一十八名,占百分之一点七七;中等工业技术学校本届优秀毕业生七百二十二名和毕业后服务期满的学生三百九十八名共一千一百二十人,占百分之一点三八;抽调干部六百六十三名,占百分之零点八三。报考人数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这是解放以来各级学校教育(其中主要是高级中学)和社会业余教育发展的标志之一。
今年报考学生政治质量也较好,据报考学生家庭成分统计,工人占百分之七点四七;雇农、贫农、中农占百分之一十八点七八;革命职员占百分之一十四点二八;工农和革命干部家庭出身的知识青年占百分之四十点五三。报考学生中共产党员占百分之二点六二;青年团员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七四。这是各级学校大力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和学校共产党、青年团工作加强的重要成果,这批新鲜的血液将会培养成为新中国高级建设人材的骨干。
由于近年来高级中学开始克服了忙乱现象和注意加强教学工作,大部分学校今年暑期又进行了补课和复习,社会知识青年和机关在职干部又都积极努力自修。因而今年被录取新生学科成绩各科总分平均在二百三十分或二百四十分以上,比去年要提高七十分或八十分。但被录取新生学科成绩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以各科总分在二百八十分以上的学生占各地区报考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来说,东北区占百分之七十六;华北区占百分之七十四点五三;华东区占百分之七十四点三二;中南区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五二;西北区占百分之五十三点七六;西南区占百分之四十五点三一。由于今年报考的学生质量较好,就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由于教育部门平日对高级中学毕业生和社会知识青年、机关在职干部的指导升学工作注意得不够,以致今年考生在报考的志愿上及科系选择上表现对国家建设工作缺乏全面认识,一般多是报考工科中的机械制造、无线电工学和电讯、医科、艺术等科系专业,因此造成这些科系报考的人就超过了招生计划的需要;而工科中的地质、采矿、土木建筑、兵工等专业,高等师范学校各个科系,理科中的数学,财经、政法、体育等科系专业,报考的人较少,不能满足招生计划的要求。在修业年限选择上,报本科的较多,报专修科的太少。在学校选择上,少数著名高等学校报考的人较多,个别学校超过招生数四倍以上,有些新成立的高等学校报名的太少。在地区选择上愿到大城市特别是愿到北京的高等学校,不愿到中小城市的学校。全国招生委员会为了全面地实现今年的招生计划,根据国家需要和参照个人入学志愿,进行统一的分配。这次分配的原则是:一、首先要满足国家招生计划的需要,再适当地照顾考生本人的入学志愿,并使个人志愿与国家计划相结合;二、各科录取成绩以各科主要课程成绩为主;三、具体分配到各校科系专业时,要照顾到原校的学生程度,力求程度整齐,以利教学。除从报考学生较多的华东、中南、西南三区抽调一万二千人到华北、东北、西北学校入学外,各大区内部各个高等学校科系专业之间也进行了合理的调整。除了取满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人正式录取生外,为着补足报到过程中的流动人数,又选择考试成绩稍差的一定名额作为备取生,交给报考志愿较少的学校科系专业直接掌握。
全国高等学校要求新生在十月上旬入学。为了组织被录取新生能按时报到入学,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发出通知并责成东北区及华北区部分学校组成迎接新生入学工作组到华东、中南、西南进行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党委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学生联合会的各地组织以及高级中学教师,大力协助当地招生机构,根据统一分配的名单,对当地被录取的新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解决交通工具和贫苦学生的旅费困难,使他们能及时到指定的学校科系专业去注册上课。 (新华社)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向今年全体报考高等学校的学生发出紧急通知如下:(一)正式被录取的新生,在接到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正式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上指定的学校科系专业携带下列证件按时报到入学:(1)准考证;(2)学历证件;(3)户口迁移证;(4)在职干部要带原服务机关证明文件;(5)原在高级中学有助学金的要带原校助学金证明;(6)家庭经济实在困难需要补助一般学习费用的,须带区以上人民政府的证明;(7)本人半身一、二寸脱帽照片两张。(二)备取生除接到招生委员会通知外,还须接到指定学校的允许报到入学通知后才能前去报到入学(报到时应携带的证件与正式录取生同)。(三)由于今年各个学校基本建设情况不同,大多数学校新生入学时间将在十月上旬,少数学校可能延期。因此,各校报到入学的具体时间将由各校掌握。(四)正式录取和备取学生名单将在九月二十九日同时在北京、沈阳、上海、武汉、重庆、西安六大城市报纸上公布。(五)被录取的新生报到入学所需的旅费一般以自备为原则,家庭实在困难的学生,在取得有关的证明后,可向当地招生机构申请补助一部或全部旅费。(六)华东、中南、西南外调到东北、华北、西北的学生,应通过当地招生机构向交通部门交涉集体购买车船票。(七)全国各个高等学校应认真做好迎接新生入学的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对批判地接受我国医学遗产的意见
萧龙友 赵树屏
八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对待中国医学遗产”和“我对于中药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不仅给我国医药学术作了比较正确的估价,矫正了一部分人对我国医药学术的错误观点,并且提供了关于我国医药学术今后发展方向的意见。
我国医药学术是我们祖先医疗经验的结晶。虽然它一直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但我们决不应当以江湖医士的言行来衡量它,更不能因为我国医药学术偏重经验,在临床方面还缺乏科学的准确性,便过低地估计它在医疗上的价值,特别在我国目前卫生条件下的作用。几千年来,我国医药学术在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上,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许多人仍愿意接受中医师的治疗,正说明中医中药能给病人解决一些问题。所以,为中医师所掌握的一切医疗经验,无论是直接的经验或是间接的经验,都是值得重视和加以研究整理的。
为了批判地接受我国医学遗产,使我国医药学术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我们除了同意上述两篇文章的原意外,这里想就其中的若干问题提供一些补充意见。
改进中药剂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中医师一般是凭经验使用中药的。一种中药多半含有数成分,也就有数种治疗功效。因此在改进中药剂型时,如果单单强调“提纯”,即从一种药物中只提出一种有效成分,而抛弃其它成分,这对某些药物来说是科学的,今后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但是对于另外一些药物来说,就容易减少甚至改变了它的治疗功效,这项工作就应该多请专家研究,审慎进行。譬如中医师用作和血止痛剂的芍药,经过化学分析证明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安息香酸,因而提炼出的也是安息香酸。这样,提炼后的芍药就变成了清痰利水和防腐剂,它原有的和血止痛的药效消失了。因此改进中药剂型,应当是从临床实用出发,把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实际应用密切地结合起来,在现有的关于中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切不可盲目地把所有的中药一下子都拿来提制,而应当挑选确有把握的先做;并尽可能地使每一种制剂单独治疗一种病症。由于中医师用药常常使用复合方剂,所以在改进中药剂型时,也应当考虑到几种制剂的混合使用。有的人认为改变剂型是中药西药化,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作法;也有人说中药是复合方剂,不可以改变,一经改变,就会把原有的有效成分丧失或破坏而变为无效,并举出一些改变剂型中的失败的例子用来反对改变中药剂型。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应当纠正的。
整理我国医药学术文献更是一个重要的倡议。我国的医药书籍很多,医疗方法也很多。就以伤寒论来说,自汉代张仲景完成他的著作以后,中经成无已注解,到清代黄元御著“伤寒说意”时,已经有二百五十六家。其中如宋代朱肱著的“南阳活人书”,就是研究伤寒论的巨著。而李先知的“活人书括”、程逈的“书辨”、王作肃的“增释”、元末赵嗣贞的“释疑”等也都是很值得研究的文献。研究中国药物性能的专门论著,载在典籍的也有二百多种。其中如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就是有名的药物学的巨著。以版本而论,它有宋代大观二年的大观本,有政和的新修本,有南宋绍兴的校订本,有元代大德的大全本。就本草内容来说:记载药物产地的有“海药本草”、“胡本草”等;讨论饮食卫生(俗称食治)的有“食疗本草”、“食鉴本草”等;讨论专科治疗的有“痈疽耳眼本草”、“小儿用药本草”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谓集本草之大成。此外还有浦夕庵的“读本草快编”、清代赵学敏的“拾遗”等,其未列入纲目的有效草药和待采集使用的为数也不少。所以中医方论、本草等医学文献也是需要用一定的人力,有重点地进行研究整理的。
批判地接受我国医学遗产的目的,是使我国医药学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此,还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加强我国医学史的研究工作。无论研究那一门科学,都不可能离开它自己的历史。丢开了历史便寻不出它演进的规律。学政治的要研究政治史,学文学的要研究文学史,学医的当然要研究医学史,尤其是要明了本国的医学史。只有透过丰富的医学史料,才能更深切地了解我国医药学术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才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医药学术的特点和现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我国医药学术的未来的发展道路。
批判地接受我国医学遗产是一件极为细致极为复杂的工作。这件工作决不是少数医学专家和少数中医师所能完成的,它必须依靠广大有经验的中医师和许多医学专家合作。因此,我们认为要做好这件工作,中医师除了要真诚地和医学专家密切合作外,并且应当消除宗派主义、保守思想,诚心诚意地交流经验、研讨医学理论。我们相信大部分中医师是愿意抛开成见,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来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
编者按:本文作者萧龙友是北京的著名中医,赵树屏是北京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和消费
苏联 奥斯特罗维强诺夫
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提出了在最近两三年内使我国出产丰富的消费品,并使苏维埃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急遽提高的任务。为了达成这个任务,就必须保证日用消费品生产的急遽增长。
消费品生产急遽增长的可能性,是由在这以前社会主义工业的全部发展所准备好了的,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所产生的。
苏维埃国家加强消费品的生产,是以社会主义的经济法则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学说为依据的。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论生产和消费
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赖以满足的基础。
如果说生产是社会产品运动的起点,那么消费便是这一运动的终点和完成。同时,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消费又反过来影响起点,并重新奠定整个过程的基础。“没有生产便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不会有生产,因为在后一情况下生产便失掉了目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九四九年俄文版,第二○二页。)
经济科学把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区别开来。生产的消费,是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原料、材料——在劳动过程中的使用,它直接属于生产过程本身。当作为生产的目的而谈到消费的时候,所指的就是人们为满足其物质和文化需要所必需的各种产品的个人消费。
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它自己的法则,这些法则决定着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就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个目的是用剥削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奴役和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用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达到的。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它决定着资产阶级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特殊的相互关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的消费正如同机器需要润滑油一样,是生产的一个从属因素。资本家们只是在获得利润所绝对必需的限度内,才来满足劳动人民的需要。
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这种企图,是和人民群众的消费有着对抗性的矛盾的。这个矛盾反映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劳动产品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一方面力求无止境地扩大生产,而另一方面却把劳动人民的消费限制于最小限度,使他们日益贫困。这便引起生产和消费的脱节。然而,任何一种生产都不能脱离消费而单独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狭小的购买力的限制,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里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正在竭力设法补救劳动群众对商品的购买力低落的现象。它们通过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为资本主义生产开辟市场。但是,这就引起人民群众消费的进一步降低,并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现在,各帝国主义国家,首先是美国,正在这个矛盾的绝境中拚命挣扎,徒劳无益地想用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巩固其本国的经济。
在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现象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抗已不存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需要。这个目的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达到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它决定了同资本主义相反的、新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相互关系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直接为人民的消费服务。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满足,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现有的资源来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的不断增长,为劳动人民物质福利的提高,为人民消费的增进,建立了稳固的基础。
人民消费和劳动人民需要的不断上升,又是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的必要条件。人民物质福利的增长,工人、职员和农民对日用品的购买力的提高,为工业和农业所生产的商品创造了日益扩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生产的不断增长又对生产资料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消费的增长一贯走在生产水平的前面,成为推动生产向前发展的有力因素。这就是社会主义所独有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非对抗性的矛盾,这个矛盾可以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的办法予以解决。
在有计划发展的法则的基础上向前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没有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那种销售产品的困难。社会主义生产为有计划地和不断地扩大生产,以及为人民的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创造了必要和可能的条件,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对生产的进一步高涨发生巨大的影响。
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环节,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资料的分配。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如何进行分配,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而定。如果生产资料为社会所公有,那末消费品的分配便会有利于劳动人民;如果生产资料归剥削阶级所有,那末消费品的分配便会被用来使剥削者发财致富。
分配是按照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法则来决定国民收入中各社会成员所占有的份额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即资本家。国民收入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以工资的形式归工人所有,而且这点工资额,还因资产阶级国家课税而被削减。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不得不把自己的收入的大部分交给地主、商人、银行家和资产阶级国家。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全部国民收入都归劳动者所有,其用途是符合于劳动者的利益的。苏联的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三是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其余部分则是用来扩大社会主义生产和满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其他需要,归根结底也还是用在劳动者的利益上的。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不断增长
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经常增长的需要——这一任务的完成,只有在整个社会生产不断增长而且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重工业必须迅速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基础,是以最新技术来装备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和保证国家防御能力的基地。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工业,首先是在发展重工业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全力提高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技术装备所需要的雄厚基础于是建立起来了。如果说,在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度,还和革命前的俄国一样,工业总产量中重工业的比重仅为三分之一,那末到一九五三年,这一比重将占三分之二以上。
伴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迅速发展而来的,是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农业的高涨。在这一基础上,苏联人民福利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全力集中发展重工业的要求,使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不可能用同发展重工业一样高的速度来发展,而发展重工业的这种必要性,则是由于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技术和经济上落后的、并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各国包围下的国家里建立起来以及它在战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遇到的困难所引起的。
在最近二十八年中,苏联的生产资料总产量大约增加了五十四倍,可是消费品的产量只增加了十一倍。如果说在一九五三年,生产资料的产量比一九四○年增加了两倍多,那末,在同一时期,消费品的产量却只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二。
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间的这种对比关系,今天已不能满足苏联社会的需要,重工业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使得大大加速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具有可能性。为了保证迅速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而迅速转向加速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一经济上的必要性已经成熟了。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改变社会生产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间现有的发展速度的对比关系,而使消费品生产加速增长起来。
重工业应当以最先进的近代机器供给制造消费品的生产部门,保证消费品生产过程的广泛的自动化和机械化。
为了加速消费品的生产起见,必须大量增加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基本投资,扩充这些国民经济部门的生产能力。在本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所通过的苏联一九五三年国家预算法中,对此已作了规定。
随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对质量更高的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需求的改变。深入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尽量提高成品质量,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要大大扩充棉织品、毛织品和丝织品的生产,增加衣服、鞋类的产量,加强对居民的肉类、鱼类、糖、牛油、糖果点心、食具、家具的供应,全力扩大冰箱、收音机、电视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文化和生活用品的生产。
一九五三年,苏联政府就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出售,规定了进一步的任务。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贸易网今年将多得到三百二十亿卢布的货物,而这不过是迅速扩大消费品生产的第一步。
农业是用粮食供应人民,用原料供应工业的,它在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以及在提高居民的消费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农业方面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还不能消除农业生产水平仍落后于集体农庄的技术装备,仍落后于集体农庄制度所具有的潜在力量这一事实。
苏联政府拟定了一系列的巨大措施来坚决地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牧业、蔬菜和马铃薯的生产,并以先进的农业机械来进一步加强机器拖拉机站和国营农场的装备。一九五三年度的国家预算中,为此拨出了三百九十九亿卢布的资金。
为要达到集体农庄生产的高涨,最重要的条件是提高集体农民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经济兴趣,更彻底地应用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以全力鼓励取得高度生产成绩的集体农民。
在已通过的一九五三年度的国家预算法内,在对农业的措施方面规定了追加经费一百三十六亿卢布。这笔资金将用来提高集体农庄和集体农民对增加农作物收获量和牲畜产品率的经济兴趣。在预算法中特别规定要提高收购和采购价格,降低对居民所课征的农业税等等。
提高物质财富、特别是个人消费品的生产,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决定性前提之一。但单只有这一个前提是不够的。必须把已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居民当中进行分配,使这些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社会主义阶段上,当社会主义所有制还存着两种形式的时候,消费品的分配基本上是通过贸易来实现的。
苏维埃贸易和被资本家用来作为额外剥削劳动者的工具的资本主义贸易不同,它是为人民服务的。苏维埃贸易实现着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联系,把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所生产的商品直接供应消费者,同时并积极地来影响社会主义生产。苏维埃贸易估计到居民需求的增长和它的变化,促进着消费品生产的扩大和它们的质量的提高。
苏维埃贸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通过苏维埃贸易系统来实现其收入的主要部分。由此可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很大的程度内有赖于苏维埃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机构工作的质量。
消费品生产的加速发展和劳动人民福利的提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更好地利用生产能力,合理地组织生产,贯彻经济核算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随着丰富的生产品的出现和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和收入的提高,随着商品流转的开展,便将创造出种种前提,以便从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过渡到各取所需的分配方式。
× × ×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经济理论为指南,遵循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法则,正在保证社会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强有力的增长和商品流转的大力展开,借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并实现这一伟大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不断增长的需要。
(韩建中、侯文若译自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苏联“真理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