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松江省如何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
李兴春
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大批人材。为了满足这个要求,中共松江省委组织部和省人民政府人事厅制订了一九五三年培养训练干部计划。这个计划执行的结果,对各项工作都起了推动作用,松江省的干部工作也逐渐转为主动。据六月底的统计,全省已组织二万二千七百多名干部进行各种训练,其中有一万三千六百多名已经训练完毕。经过培养训练的干部,一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过去不愿在基本建设部门工作或不愿在合作社工作的干部,现在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经过训练后一般干部业务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显著。例如有些基本建设单位新提拔的施工员,经过学习已经熟悉了施工图纸和操作规程。干部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显著地增加了完成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的力量。大量地培养和训练干部以后,许多单位的缺额补上了,机构充实了,新建的机构及时地配备了干部,并且超额完成了向国家输送干部的任务。半年来,全省共补充了五千多名干部,因为人员不足而影响工作或者加班加点的现象已经改变。全省半年来新增加的许多机构所需要的数百名干部,也已经训练和提拔上来,使新的工作能够及时展开。新提拔的一千多名干部中,有百分之五十一经过了训练,有百分之四十是采用后备名单或带徒弟等办法培养出来的,因之能够大体上适应工作的要求。全省在今年上半年还向国家输送干部一千六百四十六名,超额完成了向外省输送干部的任务。作得较好的单位如松江省农业厅等,在干部工作方面已经做到既不缺额,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保证,向上输送干部时不喊困难,增加机构时不伸手要人。
松江省的培养训练干部工作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国家进入建设时期后,对干部的要求极为迫切。如果不是有计划地培养,就很难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其结果不但使干部工作陷于被动,还将因为缺少人材而使国家建设受到影响。今年松江省不但有全省的培养训练干部计划,而且大多数单位都有如何贯彻执行的具体计划。有了具体执行计划的单位,都能够把全年任务按季度加以排列,使自己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不但避免了忙乱被动和先紧后松现象,而且使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便于检查和不被其他工作挤掉。农业厅的情况就是这样。农业厅不但有农业技术学校和拖拉机学校等有计划地为将来的农业建设培养农业技术干部,同时也能有计划地满足目前的需要。今年该厅需要建立一百八十个农业技术推广站,他们便有计划地开办了八个训练班,训练了一千一百零八名干部,该厅还经常深入到各个学校训练班去检查工作,解决问题,克服培养训练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相反地,有些单位因为没有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计划,不是干部缺额就是质量达不到要求。
对于培养训练干部计划的执行,开始不都是很认真的,松江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就不断地和这些错误态度进行了斗争。例如开始执行计划时,教育厅把订出的计划放在抽屉里既不执行也不研究。工业厅人事科向领导干部提出要贯彻计划时,得到的答复是:“生产很忙,把培养训练干部的计划往后放一放再说吧。”该厅甚至把仅有的一个做培养训练工作的干部调做其他工作。松江省人民法院的领导干部,把培养训练干部当做只是党的组织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事情,不予过问。松江省委组织部和省人民政府人事厅发现这些问题后,随即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经过研究,发现许多领导干部所以用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对待这一工作,主要是因为对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培养训练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根据这种情况,首先从干部思想上解决问题。松江省委副书记和省人民政府主席亲自分别在各机关各单位的负责干部会议上说明培养训练干部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组织各机关各单位的负责干部和做干部工作同志学习各种有关的文件,并请干部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在大家的思想认识明确以后,组织部和人事厅又组织重点检查,召开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干部的培养训练工作全面展开了。
工作展开以后,新的思想障碍又发生了。佳木斯市合作联社的负责干部说:“我们的干部文化低、资历浅,现训练也不赶趟啊!”“做经济工作不简单啊,训练几天能解决啥问题!”有些基本建设单位仍怕培养训练工作影响生产,要等冬季不能施工时再训练干部。有些单位不按条件选送学员。有个储运公司把记帐员、过量员等送到干部学校顶替股长级骨干去学习。有的单位甚至把贪污分子和犯了错误的干部送去学习。有些部门觉得自己的干部质量还可以,怕训练后组织部门摸着底让他们向外输送,因而不开训练班。松江省委组织部和省人民政府人事厅采用召开座谈会发通报等方式对本位主义等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指示各地必须保证按规定条件选送学员。同时,深入到一○三工地创造了施工中培养训练干部的经验,用这个事实教育推动那些认为施工中不能培养干部的单位。经过反复的教育督促,大部负责干部已经认识到大量培养训练干部的意义,把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当做干部工作中的“基本建设工作”。松江省商业厅、阿城县委、双城县委等都把这一工作列入部门工作计划之内。领导干部也把它当做重要的领导工作之一,经常在会议上研究讨论,并进行检查和总结。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因而能够比较顺利的展开。
由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半年来,各单位不但扩大了培养训练干部的机构,配备了二百五十多名干部,并且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训练干部的工作。松江省除了采用正规学校的办法培养训练干部外,还根据各方面的需要开办临时的专业性的训练班。目前已经开办的有基本建设、工业、农业、卫生、粮食、林业、合作、司法等专业训练班。为了解决春耕夏锄中的技术指导问题,还开办过专题的农业技术训练班,这些训练班只要紧紧地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教学方面掌握少而精的原则,都能够做到既提高干部质量,又解决了当前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在职干部的培养,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办业余学校,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教育,就是提高在职干部的方法之一。松江省现有的学校和训练班只能完成百分之三十在职干部的训练任务,工作又要求干部普遍提高。开办业余学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松江省与哈尔滨市现在已经合办了业余工业大学,省设计公司开办了业余技术学校和干部工作讲座。这些学校都能够较系统地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随着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提拔干部,制定干部后备名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和提拔干部的方法;制定干部后备名单的办法是: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干部排队,由领导方面研究确定那些干部可以提拔为科长,那些人可以提拔为股长等。名单确定之后,即指定专人负责培养教育,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具备相当的领导能力。这样,在工作发展或需要向上输送干部时,本单位的工作就不致受到影响。除此,许多单位还采取了组织业务研究会、专题讨论会、技术或先进经验讲座、带徒弟、或通过布置、总结和检查工作等方式来有意识地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这些办法只要不流于形式主义,就都有利于干部的生长。


第3版()
专栏:报纸工作述评

在粮食增产节约战线上
我国粮食产量已超过抗日战争以前最高水平,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粮食需要量也就不断增加;必须增产更多的粮食,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目前农作物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增产粮食和节约粮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南方某些旱灾地区,凡有可能时即应组织群众抢种、补种晚秋作物;在北方某些水涝地区,要组织群众排除积水,抢救庄稼。各地都要很好地领导秋收、秋种工作,尽一切可能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收获量。”(九月六日本报社论)为尽一切可能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收获量,各地党政领导机关从六月以来,已先后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可能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并动员群众大力争取。若干地区的报纸在党委的领导下,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对于如何尽一切可能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收获量,都作了比较有力的宣传。
以湖北日报、宁波大众报为例,前者曾对抢种补种晚秋作物、争取多收一季,后者曾对增加杂粮生产、争取全面丰产,作了比较突出的宣传。该两报在宣传上的特点,大体上是相同的。
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收获量,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可能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办法。湖北日报、宁波大众报在宣传上所表现的第一个共同之点,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不同重点的报道。湖北日报从抢收抢种、选种积肥、种麦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增产粮食的报道。在中稻收割地区,该报着重动员群众
“努力争取最后一餐水,保证水稻全面丰收”;在稻谷发生白穗和倒伏地区,着重动员群众抢种晚秧或其他晚秋作物,争取“不收那头收这头”。在报道抢收、抢种同时,该报还报道了利用一切休闲地种植绿肥,和选种、种麦等准备工作,以争取明年小麦丰收。同样,宁波大众报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对稻区着重报道了防止稻倒伏;对棉区着重报道了间苗保苗,争取全苗;对山区着重报道了杂粮生产。环绕这些不同的重点,两个报还通过活人活事在如何提高农作物收获量的方法上,作了不同的技术指导。湖北日报在八月十二日、十四日、十六日、二十日、二十三日曾分别介绍了武昌春和乡农民罗文兴怎样种荞麦、阳新木港乡章门互助组怎样具体安排抢收抢种秋耕工作等等经验;宁波大众报在六月十六日、十八日、二十三日则介绍了大麦、南瓜、玉米等杂粮作物的高额丰产经验。这些从各方面尽力提高农作物收获量的经验,大都是根据当地群众自己多年的生产经验研究提高的。因而这些不同经验,一经报纸推广,就能对各种不同地区的群众有所启发,并被广泛采用,共同为争取增产而努力。同时,在报纸方面,由于掌握了因地制宜的宣传方法,既避免了急躁冒进,又切实地贯彻了增产粮食的方针。
当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不同作物的技术,来指导和动员群众抢种补种晚秋作物或增加杂粮生产,仍仅仅是报纸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动员群众增加粮食收获量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最基本的一方面,则是发现和解决在争取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收获量的斗争中各种思想问题,以先进的思想教育改造落后的保守思想,并推动工作前进。湖北日报、宁波大众报的第二个共同之点,就是通过活人活事揭示并解决了这方面各种各样形式的复杂的思想问题。湖北日报在八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三十日的报道中,就曾揭示了部分农民认为种植晚秋作物“没有什么搞头”、“有几多算几多”,和“多打粮食要多完粮”等错误思想。针对这些落后的保守思想,报道中即以一些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先进事实为例,从“秋收一斗,等于春收一石”、“增产不增税”、种荞麦既不影响种麦,又能增加收入(每亩最少收一百八、九十斤,最多三百斤)等等方面,说明增加农作物收获量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从而扩大了晚秋作物的种植面积。据鄂城不完全统计,荞麦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四万亩,秧孙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倍以上。在为增加农作物收获量的宣传上,宁波大众报也根据当地农村干部中存在着的“重平原、轻山区”、“重细粮、轻杂粮”、“重经济作物、轻杂粮生产”的片面观点,以及某些干部认为“棉区比稻区吃香”、“细粮比杂粮吃香”,因而产生不安心山区工作的现象,运用各种形式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如六月十六日读者来信批评了“慈溪县部分干部还有‘轻山区、轻杂粮’的片面观点”。这封来信发表后不久,该报副刊“农村工作干部之友”上即发表了中共慈溪县委书记项耿同志的检讨。在这篇检讨中,项耿同志从检查县委及其本人的领导责任出发,曾以比例数字和具体事实作根据,分析批判了“轻杂粮”的片面观点,及其在干部群众中所造成的恶果,并指出加强杂粮生产和树立全面丰产观点的重要性。又如该报六月十二日“‘今年小麦收成好,抵得上一季稻!’农民告诉我应有全面丰产观点”的报道中,曾以一个乡干部经过具体算账,认识到山区农民在杂粮生产中得到实际收益的事例,教育干部群众必须重视杂粮生产。该报在进行思想批判的同时,还以问答和短评等形式,解释了杂粮生产在人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加强杂粮生产对于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对于国家工业建设的关系。在农业生产宣传中,报纸及时指明其政治意义,指明其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并从而鼓舞农民爱国增产的热情,也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更不可忽视的是,在与争取增加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收获量的同时,还必须动员农民注意节约粮食。注意节约粮食,不只是为了防止和克服丰收后可能发生的浪费现象,而且是为了鼓励和发挥农民扩大生产投资增加生产的积极性,为争取来年更大的增产丰收而努力。湖北日报在增产粮食的宣传中是同时贯彻了党的这一方针的。湖北日报一方面在九月七日的报道中,表扬了荥阳一区金寨乡农民减免公粮后把余下的粮食积极投入生产,争取明年多打粮食;另一方面,在八月十九日、二十三日、九月七日的“来信述评”、“农村工作述评”、“来信综述”中,对一些农民因早秋丰收而产生的严重浪费粮食的现象,进行了连续的批判教育。据该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公安县六区张家乡七、八两组一百零五户农民,担谷烧酒的就有九十三户;大冶河铺乡陈西平槽坊两天就烧了四十五石谷的酒。铺张浪费的结果,已使一些农民在生产上、生活上增加了新的困难。湖北日报在批判这些浪费粮食的现象时,首先肯定了农民在丰收之后,生活适当的改善一点、作些文化娱乐,也是应该的;但无论是吃喝、唱戏或办婚丧,都应有个限度,不能因此而造成生产上生活上的困难。其次,该报还着重批判了“多花一些没关系,反正以后可以依靠人民政府”、
“辛苦了,多花点,只当少收了一点”,“多吃一点不算什么,只当抗旱用了的”等错误想法,和“收不收,吃一秋”的不良习惯。为了正确地耐心地教育农民改变这些错误想法和不良习惯,湖北日报提出要用回忆对比算细账等自我教育的方法,向农民进行政策教育、前途教育,和增产节约、勤劳致富、爱国发家的思想教育,以使农民养成增产节约的新风气。湖北日报对这种刚在农村中露形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能及时地发现批判,并指出解决途径的作法,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因此,对农民同时耐心地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也是报纸当前一个重要的职责。
当然,湖北日报等报在这一宣传上所以作得比较好,和当地党政领导机关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也是分不开的。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农林厅曾在八月二日、九日、二十六日连续地发出关于种植和培育晚秋作物的指示,关于大力领导秋收的指示,和结合秋收秋种大力积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的通知。另外,在九月三日该报还发表了“继续领导群众,大力种植晚秋作物,作好种麦准备工作,争取更大丰收”的社论。代表当地党政领导机关意见的这些指示或社论,就给予报纸在报道思想上以很大启发,和在宣传鼓动上以很大力量。
现在各地秋收已经或正在开始,各地报纸在粮食增产节约战线上,除应抓紧时间,因地制宜,大力动员群众种植晚秋作物、积极排水防涝、秋耕种麦、节约粮食投入生产,为争取明年丰产而努力外,还要紧紧掌握增产节约粮食的精神,注意报道防霜保产,和细收细打、地净场光、颗粒还家的典型事例,以及有原料、有销路的副业生产的成绩和收获。如果这些工作做得好,对于增加粮食的收获量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也都会有很大帮助。


第3版()
专栏:

关于苏维埃机关中的工作日制度
——苏联“真理报”九月一日社论
苏维埃国家的国家机关在完成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维埃国家机关是世界上最民主的、真正人民的管理机关。它的力量在于它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有紧密的联系并依靠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在于它的干部的全部活动都遵循着共产党制订的体现人民切身利益的政策。
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经常关怀国家机关的巩固和它的工作方法的改善,并要求苏维埃机关永远能担负起摆在它面前的任务,要求机关的各个环节准确和有效地工作,要求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忠诚地为人民服务。
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伟大的列宁一九二一年对中央苏维埃机关的领导人说道:“苏维埃行政机关应该准确地、实在地和迅速地工作。由于它的松弛,不仅影响个人的利益,而且使管理机关的全部事业会具有虚构的、虚幻的性质。……我要求今后最快地和详尽地回答送交给你们的事情和要求。局限于一些给其他机关的空洞的来往文件,也就是使拖沓作风滋长和浪费纸张。”
列宁早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就订下的对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的高度要求,在现在的日子里仍有现实的意义。苏维埃国家机关现在拥有社会主义建设的极丰富的经验,在里面工作的是党培养的对业务高度熟练的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诚的干部,他们能够顺利地贯彻党和政府的指令。虽然有上述一切,苏维埃机关的活动中仍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许多中央的和地方的苏维埃机关的最大缺点之一就是破坏正常的工作日制度,因而恶劣地影响到苏维埃机关的全部活动。
苏联部长会议最近通过的关于各部、各主管机关和其他苏维埃机关工作日制度的决议中,对机关工作的不正确做法,即对工作日制度的法令的粗暴破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查明,各部、各主管机关和其他机关的领导人员常常迟二——三小时开始上班工作,而到深夜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日。不必要地把一部分工作人员扣留在工作岗位上,叫他们在非规定的时间内做工作。由于许多部和主管机关中工作时间安排得这样不正常和领导人员亲自破坏现存的制度,机关的工作就没有充分的监督,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受到损害。
很多的事实证明,凡是工作中有这种恶劣作风的地方,在完成计划和生产任务方面多半是落后的,对企业的领导中也大多有严重的缺点。
拿木材和造纸工业部来举例。骤然看来,似乎它的领导人员工作得很多并且很勤劳,既不吝惜精力又不估计时间。但工作的实际情形如何呢,正因为他们的过错使得这个部的整个部门的工作组织得不好。部的领导人员的规则是,迟二——三小时才开始工作日,然后,工作几小时之后,长时间的午饭的间歇时间,然后是晚间的无休止的会议。
部领导人员在工作中的这种程序(更正确地说是没有秩序!)使得机关的全部活动复杂化。科和处的工作人员,许多访问者不能在上午解决在部长、副部长、部务委员和处长职权范围内,最重要的和急迫的问题,因为机关领导人员早上不在部里。这就破坏了机关的工作组织,削弱了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无意地教导他们开始工作日不必那么急忙,而可以“姗姗而来”。但是工作日的下半天,部和主管机关的领导人又随意把它推迟到晚上,于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就出现无谓的奔忙和突击的现象。领导人员的办公室里就经常出现等待解决紧急事务的工作人员和来访者的行列。
恶劣的工作作风也表现在部务委员会的晚间会议上。在这种情况下举行的委员会会议对事情很少有好处,有时就变成空洞无物的清谈了。许多提交委员会审议的决议草案是匆忙准备的,以致后来需要再在专门委员会作长时期的“补充修改”。这些事实证明,有关单位和科的领导人在准备认真的草案和熟悉业务的提案方面没有完成它基本的职责。很显然,部的领导人员和各单位工作的不正确作风不得不影响到木材与造纸工业部各企业的活动。
海上和内河航运部以及其他许多部、主管机关和单位也有类似的缺点。破坏机关的工作制度会给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害,产生拖沓现象和官僚主义,阻碍许多真正刻不容缓的、极关重要问题的解决。完全不能容忍的是,相同的缺点已扩展到党的机关中去了。
在改善国家机关的工作时,党和政府对苏维埃机关的干部表现出极大的关怀,这些干部和全体人民一起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而忠诚地、忘我地劳动。由于不正常地组织工作时间和机关领导人员破坏现存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就失去了提高文化、政治水平和业务熟练程度的时间,同时也就不能对家庭和教育孩子给以应有的注意。大家知道,在晚上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不好的影响并减低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些受到党和政府的坚决斥责的不正常的现象,应当根除。
为了整顿工作日制度和巩固各部、各主管机关以及其他苏维埃机关的劳动纪律,坚定的工作日程序正在按照政府的决议而建立起来。
自一九五三年九月一日起,在莫斯科的全联盟的和共和国的机关和组织,规定上午九时开始工作到下午六时结束工作,并有一小时的午饭时间。各地方机关和组织,规定上午十时开始工作到下午七时结束工作,并有一小时午饭时间。
政府关于各部、各主管机关以及其他苏维埃机关工作日制度的决议具有巨大的国家意义。这个决定的贯彻使国家机关的活动的改善有极大的可能,并使它工作得更准确。政府的这个措施充满了对苏维埃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关怀。苏维埃机关工作日的严格制度的贯彻,对它的许多干部创造了更良好的条件:将有更充分的时间提高文化和政治水平以及业务熟练程度。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将有更加关怀家庭和教育孩子的可能。
在各部、各主管机关以及所有苏维埃机关、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面前,摆着坚持贯彻这个重要的国家措施的任务,摆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机关各环节的国家纪律和提高苏维埃职员的劳动技巧的任务。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的光荣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劳动日的每小时、每分钟用来完成国家的任务。必须向官僚主义和拖沓作风的各种表现展开坚决的战斗,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大力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自下而上的批评。
部长、主管机关和其他机关的领导人有责任严格地遵守规定的工作日制度,绝对禁止在非规定时间召集工作人员去工作并在机关和组织里延长工作日。在那种召集工作人员在非规定时间内工作是极端必要的情况下,机关要保证按照现行立法以定额的工作日标准支付额外工作的附加报酬,但不得因此超额开支工资基金。
按照政府关于工作日制度的决定,中央机关的部长和领导人必须改变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则。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也应该在共和国的和地方的机关整顿工作日制度。
在苏维埃机关贯彻政府关于工作日制度的决议,将进一步巩固国家机关,增强它在争取实现共产主义建设的任务中的作用。(胡思升译)


第3版()
专栏:

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点滴经验
南京工学院院长 汪海粟
南京工学院的教师,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实践论”三个部分。由于教师们以认真的态度参加了学习,由于领导方面适当地掌握了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次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每一单元的学习,一般能够弄清理论的要点,并且用以初步联系实际,解决思想上、工作上和业务上的一些问题。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绝大部分教师(约占百分之九十五)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已经发生了兴趣,并体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树立了在自学为主的基础上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信心,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基础。
现在把领导这次学习的经验写在下面:
(一)南京工学院的教师,一般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观点。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过去除了极少一部分教师曾经下过一些功夫以外,一般都没有真正接触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自己究竟有着什么关联是不理解的;另外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对政治是重视的,但以往也只偏重于参加政治活动和一般的时事政治学习,同样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解放以来,教师们经过许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经过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再经过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段实践过程,政治上一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方面在此期间进行的关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重要性的宣传,关于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提高思想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之一的宣传,对于教师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要求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自己,要求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愿望,在教师中间是存在的。这正是我们在教师中开展系统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但是教师们在没有实际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之前,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毕竟是模糊的,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是不牢固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必须注意巩固和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在这方面,我们所采取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地让大家真正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普遍真理。在初学阶段,往往有些人欢喜抓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论点,到处硬套、硬联系,企图试验马克思列宁主义究竟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者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对于这种情形,不能采取轻视、讥笑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而要认真地研究这些问题,并且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管怎样奇怪的问题,都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比较满意的答复,并且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分析一下,把大家引导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去。这样做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一般是属于以下几方面的:一种是由于对理论本身在理解上有偏差而产生的问题;一种是由于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而是因为对被研究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缺乏正确的和深刻的知识而产生的问题;一种是由于思想方法上存在片面性,对于被研究的问题,割断了它和周围的联系,或者脱离了时间、地点、条件去进行研究因而产生的问题。属于第一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理论,弄清楚概念;属于第二种性质的问题,需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代替一切专门科学和具体的实践,不能认为,不需要对专门的科学或实践具有正确的、深刻的知识和经验,单凭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可以直接解决各种专门问题(当然一切专门科学和实践,又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指引的方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当它和对现实的深刻研究相结合的时候,只有当它同发展中的科学和变革现实的实践取得联系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属于第三种性质的问题,需要指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观点、法则当作公式去孤立地硬套任何现象,都是不允许的。这种做法,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于所提出的许多问题,综合起来,并且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给以恰当的解释,是必要的。如果说:“这个问题没有意思”,“那个问题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无关”,或者“这些那些都是例外的事”,这样回答问题,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容易打击初学者的情绪。马克思列宁主义既然也有这样那样不能解释的问题,或者
“例外”的东西太多了,就会使人们不相信它是普遍真理,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信任,就难以鼓舞大家以坚决的态度学下去。
(二)在学习每一部分以及每一个理论要点的时候,都要让大家明确认识它的目的性。“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无论是总的方面或每一个部分以及每一个基本观点、原则、法则,它的理论的目的性都是很明确的。除了阐明它的目的性之外,还要结合具体的对象,从大家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业务实际出发,指出它给我们以什么教育。当前在教师们中间最容易结合而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问题,是属于思想改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多从这几个方面吸取材料,作些说明。这样作,一方面可以防止理论脱离现实,另一方面使大家感到“有具体收获”,“解决问题”,因而学习兴趣能够不断地增长。
(三)等到上述问题大体解决,大家感到学习重要,并发生兴趣之后,就应当在阐明理论时,多联系一些有关政治生活、阶级斗争的事例,帮助大家增长政治领域的知识,扩大视野,而不把联系实际的范围局限在自然科学、教学生活等方面。在深度方面,也要引导大家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党派性,在和学习唯物观点、辩证方法的同时,学习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察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许多问题,如果不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作研究,是不能理解的。
(四)在整个学习过程和每一个单元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弄清楚理论的基本观点,要求对各个理论要点具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必须着重钻研文件,而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把概念弄清楚。然后要求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时候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家掌握理论武器去解决思想、工作、业务等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理论的精神和实质。这样,既防止了尚未弄清楚理论就忙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主义的偏向,又防止了把学习停留在名词、概念上的教条主义的偏向。这样作的结果,收效是好的。
(五)这次学习,我们的要求不高,总的要求是:一、对“辩证唯物主义”和“矛盾论”、“实践论”的理论要点有一个系统的概括的了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初步基础;二、初步培养起自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兴趣和能力。在此要求下,凡是暂时可以不钻研的问题,都暂时撇开;如果在初学阶段钻研得太深太广,这只能满足少数人的欲望,大多数人将望而生畏。每一单元的学习时间也不宜太长,力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到问题的全貌,使大家感到收获显著,增强大家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如果费时甚久而所得只是一鳞半爪,势必滋长厌倦疲沓情绪,这是应该注意防止的。
(六)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坚持了“自学为主、讲解和讨论为辅”的方针,在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启发报告和解答报告以及有准备的讨论。讲解和讨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和推动自学。这种方法证明是有效的。教师们认真阅读文件和写学习笔记的情况,远超过我们的估计,原定学习时间平均每周四小时半,实际大半都超过这个时数。其原因不仅在于教师们理解到要掌握理论就必须认真地阅读和钻研,而且在于高等学校教师具有自学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他们具有相当高度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水平,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在高等学校教师中以作报告或开讨论会代替自学的方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讨论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但不管什么形式,必须要有中心,有准备,使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并能达到推动自学的目的。必须防止准备不足,漫无中心,废时旷日的讨论方式。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华中工学院建校工程已开工
为了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规模宏大的华中工学院的建校工程已在九月十一日开工。
新的华中工学院的校址是在武昌东南十七公里的风景区。今年的建筑面积为八万二千平方公尺,共七十四幢楼房;包括许多教室、八个实验室、一个机械实习工厂和一个汽车修理厂,以及大量的学生宿舍和教职员住宅。
浙江省音乐工作者搜集民间音乐
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派出的民间音乐搜集小组,从四月份起,在淳安、东阳两县进行了三个月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一共搜集了民歌、戏曲、歌调、童谣、民谣、道士调等约四百五十六首。
这次搜集到的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完整的作品,如“长工歌”、“寡妇歌”、“百岁歌”、“荷包歌”、“开船五更”等民歌。
九月间,搜集小组的文艺工作者将继续到浙江其他各地去搜集民间音乐。今年十一月间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将举办一次小型的民间音乐演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整理、研究和发扬该省的民间音乐。


第3版()
专栏:

北京高等学校教师
学习“实践论”“矛盾论”有收获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在中共北京市高等学校委员会的领导下,从今年四月到七月学习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参加学习的有全市高等学校的教师和部分职员共六千五百余人(中国人民大学除外)。各校教师学习的情绪始终是饱满的。一般都能认真钻研文件,有不少教师还作了笔记,写了学习心得。
经过这次学习以后,教师们对唯物主义理论和辩证法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实践论”,大家认识到一切客观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过去认为“社会现象千变万化,杂乱无章,没有一定规律”和“英雄造时势”等唯心思想。很多人认识到过去工作做不好的重要原因在于不承认工作中有客观规律,往往根据主观愿望办事。教师们了解了认识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后,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知识大都来自书本,缺乏实际经验;也认识到科学研究工作中片面强调抽象的思考作用是不对的。很多人还联系工作和学习,比较深刻地检查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到研究工作必须密切结合实践,才能有更好的成就。一部分理工学院的教师过去认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是彻头彻尾的唯物论者,现在开始认识到资产阶级的唯心论观点也往往侵入到自然科学的领域。例如北京农业大学的一些教师在学了“实践论”以后,更清楚地看到了摩尔根学说的反动性,提高了对米丘林学说的认识。
“矛盾论”的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客观事物中普遍存在着的矛盾法则,也认识到“只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前进”。不少教师认识到过去对很多问题看法有错误,都是因为受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有一些教师还批判了教学内容中的形而上学思想。他们更加体会到辩证法是正确分析事物的方法,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有力武器。
教师们经过学习以后,也找到了学习苏联改革教学工作的门径。他们学习了辩证唯物论后,提高了自己对苏联教材的优越性的认识,因而普遍提高了教师们学习苏联教材的积极性。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学习苏联教材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北京农业大学有一个教师说:“现在感到没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不能真正领会苏联教材的实质的。”教师们感到学了理论,提高了对英美教材的批判能力。
“实践论”“矛盾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对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为今后长期的、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过去很多教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的认识是极为模糊的,以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只不过是一门“学问”。学了“实践论”之后,他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革命斗争的指南,它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普遍真理。很多教师逐渐体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提高思想指导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研究自然科学的教师,也开始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工作者都必须学习。
事实证明:只有使教师们逐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他们才有可能自觉地和深入地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在学习开始时,许多干部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他们想用简单的“批判”“检讨”方式解决问题,结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这次学习中,思想领导还很不够,没有深入地对教师的思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在讨论中常常抓不着本质的中心问题。例如学习“矛盾论”时,有些教师竟撇开“矛盾论”的主要内容,说了很多自然界的矛盾现象,或纠缠于“矛盾”的概念,因而使学习走了一段弯路。在各校的讨论提纲中,每阶段要解决什么问题,说得不够明确,有时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因而收到的效果不大。很多学校的党委对上述问题也没有认真地进行讨论。今后应抓紧干部学习和对教师思想的分析研究工作,加强党委对学委会工作的具体领导,克服上述缺点。其次,对年青教师的学习情况也注意得不够,没有研究他们在学习中所提出的特殊问题,给以应有的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