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志愿军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新华社朝鲜前线十五日电】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政治部于最近召开会议,具体布置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创伤的工作。
战争期间,这支部队发扬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在帮助朝鲜人民劳动生产、医治疾病和救济朝鲜灾民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这支部队共帮助朝鲜人民耕种收割了二千七百六十九万六千一百六十坪(约合我国十三万七千三百七十二亩)土地上的庄稼,修水堤、水渠八百八十九条另四万六千七百九十一公尺,打柴、割草六百四十四万二千三百二十一斤,植树七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四株,修建房屋二百八十六间,挖防空洞七百三十八个,挑水十五万六千四百多担。另外,这支部队还给遭受战争灾害的朝鲜人民发放救济粮五十三万七千三百七十五斤,捐助了大批衣服和鞋子,另外还医治受伤和生病的朝鲜人民三万多人,并给许多朝鲜人民注射了防疫针和种了牛痘。今年七月五日到十五日,这支部队又组织了成千成万干部战士帮助驻地农民扑灭了虫灾,保护了禾苗的生长。这支部队的某部副班长任廷昌曾在炮火下帮助朝鲜人民抢种庄稼时,光荣地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某部四连并在战争期间抚养了四个朝鲜孤儿。当部队出发执行任务时,战士们还给孤儿挖了一个有热炕的防空洞,缝了棉衣、棉鞋,并留下了三百斤粮食给孤儿食用。
最近,这支部队的政治部特召开会议,对如何协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建设工作作了具体布置。会议号召所属各部队在警惕地守卫阵地、防止来自对方的破坏和袭击行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会议决定各部队首先迅速协助驻区内的朝鲜人民修建被敌人破坏的学校、公共活动场所和政府办公处,协助因战争迁居在外的朝鲜人民返回故里,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居民修筑房屋和进行秋收等劳动生产。会议并决定协助朝鲜政府救济当地灾民,并继续为居民治疗疾病,保护他们的健康。


第4版()
专栏:

苏联积极发展纺织工业增加纺织品产量
将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的毛织品和丝织品的生产任务
【新华社十四日讯】莫斯科消息:苏联政府为了进一步增进人民的物质福利,正在积极发展纺织工业,增加纺织品的产量。苏联今年棉织品的产量将比一九四○年多百分之三十四;毛织品将比一九四○年增加百分之七十五点八;丝织品差不多将增加为一九四○年的六倍。第五个五年计划为毛织品和丝织品规定的生产任务,将提前一年或两年完成。现在,苏联正在扩大和改建现有的纺织工业企业。在今后三年中,苏联总共将扩大和改建三十五个毛织工厂和十一个丝织工厂。这些工厂经过扩大和改建后,将使苏联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单是毛织品工业企业就可以在今后两年内多生产四千四百万公尺的毛织品。此外,苏联现在还正在明斯克、伊凡诺佛、加里宁、达尔尼查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城市建造新的纺织工厂,其中有些工厂将在一九五四年年底以前开工生产。这些正在建筑的工厂的规模很大,例如目前正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建筑的一个丝织厂,每年就可以生产四千六百五十万公尺的各种丝织品。
苏联各地的纺织工人响应共产党和政府的号召,纷纷展开社会主义生产竞赛,努力发掘生产潜力来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和改进产品质量。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纺织工业企业的工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最近已决定要在今年增产三百三十万公尺的毛织品、三百五十万公尺的丝织品、一千万公尺的棉织品和大量的针织物。莫斯科州的纳罗—福明纺织厂的工人们,近来每天都超计划生产三、四千公尺的布匹。他们保证在一九五四年把产量增加到一九五○年的两倍,并增加生产丝、绸的种类。莫斯科的谢巴科夫毛织联合工厂的工作人员在重新计算了自己的潜力之后,决定要在今年超计划增产十三万三千公尺质量很高的细毛织品,并减低成本一百二十万八千卢布。第比利斯呢绒工厂已保证要提前完成生产计划,在今年年底超计划生产十万公尺毛织品,并节省二十四吨羊毛和一万九千公尺的织物。明斯克细呢联合工厂的工人们也展开了增加产量的竞赛。在竞赛期间,细纱工沙乌洛娃曾在八月十一、十二日两日完成了生产任务百分之一百一十六至一百三十三。


第4版()
专栏:

美共谴责美政府对共产党实行法西斯迫害
【新华社十三日讯】据塔斯社纽约十一日讯: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对报界发表了一篇声明,猛烈抨击联邦调查局的警察行为。并号召美国人民击退强制在美国实行法西斯主义的一切企图。
全国委员会的声明在提到司法部长布朗纳尔最近发表的所谓共产党现在已转入“地下”的谈话时郑重指出,这个谈话是一个“可鄙的法西斯谎言和阴谋”。声明说,美国共产党是“一个从事公开活动的公开的合法的党”。
声明谴责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乘坐汽车停留在人民团体的总部、办公处门外和开会的地方,企图拍摄进出的人们的照片,并用录音器录取人们的谈话,好向警察告密和进行迫害。
声明说:“当人们不愿被拍照或记录他们谈话来放进联邦调查局的档案里去,而到不受警察国家侦查的私室里开会——以执行他们的集会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宪法和民主权利——时,这就被叫做‘转入地下’。……”
声明继续说:“必要的是,大力击退强制对我国实行法西斯主义的企图……必要的是,取消美国的秘密政治警察。”


第4版()
专栏:繁荣幸福的和平民主国家

火花大厦——罗马尼亚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罗马尼亚“火花报”记者 维克多·别勒达努
在一九三一年的时候,在布加勒斯特近郊一条街道的一个潮湿而阴暗的地窖里,一群人在一盏油灯的昏暗灯光下印刷着一种小而薄的报纸——“火花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的机关报为动员人民推翻压迫与剥削的政权,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生活而斗争的报纸,就这样在地下诞生了。
罗马尼亚人民从被压迫的黑暗的过去到自由光辉的现在所经历的道路,生动地反映在被群众所热爱的报纸——“火花报”所经历的途程中。这就是从地窖里的潮湿阴暗的小屋子,发展到矗立在布加勒斯特的、具有优美外形的印刷中心——“约·维·斯大林火花大厦”的雄伟建筑物。
我还记得,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年的时候,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建筑专家如何日夜不倦地为了制订这座大厦的建筑计划而工作着。他们的工作经常得到党和乔治乌—德治同志的亲自领导。党和政府给与建筑师们的任务并不是容易的:要在新的建筑物里体现出劳动人民对于文化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深切愿望。“火花大厦”须要把罗马尼亚建筑中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时代庄严伟大的特点结合起来,成为罗马尼亚新文化的里程碑,成为未来布加勒斯特的一个真正的建筑艺术品。
经过了好几个月的辛劳工作,充分利用了苏联建筑学上的丰富经验,建筑家们把这一艰难而崇高的任务完成了。这一设计受到了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表扬。为了执行这个计划,很快就开始了工作。
当我们谈到计划和建筑这个在东南欧最大的印刷综合工厂的伟大工作时,我们不能不感谢苏联的巨大的援助。从最优秀的苏联建筑师们的宝贵建议,一直到大大减轻人力劳动的起重机和输送带;从著名的斯大哈诺夫工作者泥瓦工郭瓦廖夫教给我们泥水工人的苏联快速建筑法,直到苏联制造的最现代化的印刷机器和设备,苏联以一切办法来帮助建筑这个印刷综合工厂大厦。这就是为什么全体罗马尼亚人民热烈地拥护党和政府决定以劳动人民的天才导师、罗马尼亚的伟大朋友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火花大厦”的原故。
“火花大厦”的宏伟建筑矗立在我国首都最美丽的一个风景区——赫拉斯特劳湖畔。在明镜般的湖水里倒映着它的高耸的长影。离“火花大厦”不远,就是盛开着各种鲜花的“斯大林文化休息公园”。
“火花大厦”的巨大规模可以从这一个事实上看出来:即它的已经落成的整个建筑物的十个组成部分,只有在飞机上才能全部看到。这些建筑部分构成一个建筑的综合体,它按照十六到十八世纪罗马尼亚建筑上最出色的样式,用圆拱和圆柱装饰起来。现在建筑工人们正在为建立这个建筑物的中心部分而工作着。钢骨已架设到一百公尺的高空。巨大的中心大楼将是我国最高的建筑物,它将全部用白石砌成并奠基在红色花冈石的大台基上面。在大厦的第十一层楼之上,将安装一个直指云霄的巨大金箭,它象征着许多世纪以来人民渴望走向光明与进步的理想。
新的大厦里的工作环境,和在资产阶级地主政权下所盖的那些印刷厂房迥然不同。从前的排字、拼版和装订工人们在狭窄、拥挤、空气恶浊和光线不足的屋子里,为了微薄的收入而经年累月地劳苦工作,他们的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肺炎和铅中毒每年都要害掉许多印刷工人的性命。但是现在,在“火花大厦”里,处处都可以感觉到党和政府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的关怀与照顾。所有车间里的印刷工人都在宽敞、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的大厅里工作。绿色的磁砖一直砌到墙壁的中部。
“火花大厦”的铸字车间是在装有六公尺高的窗子的大厅里,这些窗子可以使空气和光线直通无阻,而且还装有强力的自动通风设备。
来到“火花大厦”参观的人们,不仅对这里特别优越的工作环境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且还要为贯串在生产过程每一阶段中的苏联先进技术而受到感动。表现着最新技术的近五百部机器,是这座大厦里的工人们的骄傲。
这里有我国所有印刷机中最新式的具有十二个滚子的卷筒机。一九五一年五月八日,最初的四个滚子开始在新房子里印刷“火花报”,而现在十二个滚子已全部开动。这些出色的苏联机器长达五十六公尺,每天能印三百万份报纸。在同一层楼里,还有平版机和印书用的卷筒机在工作。在一天之内,大厦的各部门能够印出十万册书籍。由于新式的卷筒印书机的开工节省了印书的成本,我国已从一九五二年一月起把文艺和科学书籍的价格减低了百分之十五。
装订部在大厦第二层楼的四翼。以前折摺书页的工作是用手工来做的,现在则由新机器来进行。在总装订室里,一台巨型的苏联“封面烫字机”同时进行着七种不同的工作,它代替了四十个人的劳动。
在大厦的一个最大的房间里,是报刊和书籍的发行部门。特殊的传送机把报纸从印刷机的出口带到包装台。女工们很快地把它们打包起来,放进一个大圆筒内,于是报纸就顺着这个筒子直接滑到运货汽车上去。发行工作本是旧时印刷厂里的最困难的工作之一,但在“火花大厦”内,现在也几乎完全机械化了。
不仅是印刷所这样,而且中央级报纸的编辑部,特别是“火花报”的编辑部,也是设在光线充足的宽敞的房间里。在地下工作的年代中,“火花报”是在地窖里或阁楼上编写的,但现在“火花报”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们却可以充分利用一百二十多个宽敞舒适的房间。
在大厦的兴建过程中和部分机器开动以后,已培养出许多掌握技术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熟练干部。在大厦的各个部门里,现在有四十多个斯大哈诺夫工作者,二百五十多个先进工作者在工作着。我国每个人都熟悉那位由于对安装卷筒机的工作有重大贡献而荣获“劳动勋章”的机械领班巴尼亚·荣的名字。现在他正在用他那双有经验的眼睛和高度的技术知识,操作着这个平稳开动着的出色的苏联机器。同时,我国人民也都熟悉斯大哈诺夫工作者西尔维亚·慕沙切斯古的名字,她从前是在布加勒斯特一家印刷厂里运纸、扫地的一个没有技术的工人,由于党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她现在已成为掌握专门技术,每天能完成两个到三个定额的订书女工。由于“火花大厦”工人们的忘我努力,从苏联运来的各种完备机器现在绝大部分都已开工了。巨大的卷筒机已在去年印出了四亿六千万份报纸。仅仅在去年的最后一季内,印刷大厦的各部机器就印出了一千二百多万册书籍。这个数字超过从前资产阶级地主政权统治时期所有印刷厂的全年生产量。
“约·维·斯大林火花大厦”建立后,党和政府就为提高我国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文化革命事业创造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我国劳动人民在建设新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正在向高度的文化水平大踏步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需求正在与日俱增。现在我国报纸的每日发行数量已经达到了五百万份,这个数字已大大地超过了我国解放以前的报纸发行数量。单是“火花报”的发行数额就已超过了过去所有报纸杂志的发行总额。“火花大厦”兴建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我国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布加勒斯特的近郊,短短的两年中就像神话一般地建立起了一座辉煌的宫殿——印刷综合工厂“约·维·斯大林火花大厦”。我国劳动人民认为这是我国与伟大苏联的不可动摇的友谊的表现,是在我国不断繁荣着的新生活的象征,同时也认为这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罗马尼亚新文化的里程碑。(附图片)
罗马尼亚正在兴建中的“约·维·斯大林火花大厦”的模型


第4版()
专栏:

我方按照停战协定的规定
准时完成在非军事区撤除危险物的工作
【新华社开城十三日电】朝中方面已在朝鲜停战协定所规定的时间内,将已知存在于我方非军事区内的危险物撤除完毕。停战协定规定,这项工作应在停战协定生效后七十二小时的时期终止后的四十五天内(即九月十三日)完成。
在这个期间,朝中部队派出的担任清除工作的非武装人员,在各联合观察小组我方组员的监督下,自我方非军事区内撤除了已知地雷区共二百十一处,共清除了各种地雷及其他爆炸物十余万枚。此外,在各联合观察小组负责的地段内,都已清除出许多条安全的道路,以供联合观察小组在执行任务时使用。
执行清除工作的我方人员忠实地执行停战协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他们每天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在非军事区内搜寻地雷和各种危险物,加以彻底清除。他们的努力保证了联合观察小组人员安全地在非军事区内执行监督停战的任务,并保证了我方树立军事分界线标志物的工作及时完成。
美方在撤除危险物的工作中表现了迟缓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从八月十三日双方达成自非军事区内撤除危险物办法的协议以后,在美方每周送交我方的地图上,除多画出了一些通道外,看不出撤除危险物的工作积极进展的情况。到十一日为止,美方仅撤除了地雷区三十二处,而这些地雷区主要的是在板门店会场区附近。在第五和第十联合观察小组美方负责的地段内,曾因撤除危险物不彻底,延缓了联合观察小组检查军事分界线标志物工作的进行。


第4版()
专栏:

越南通讯社发表关于越南战局的评论
越南人民军队连续粉碎法军的进攻
法国侵占区青壮年积极抗拒敌人征兵扩充伪军的阴谋
【新华社十四日讯】越南通讯社最近发表关于越南战局的评论。评论说:近来,法国侵略军根据纳瓦尔计划,一面撤离了最坚固的据点那产及其他许多据点;另一面对越南人民的游击战根据地如中越的顺化和广治间的游击战根据地进行突袭,并使用新成立的伪军营在北越南定省南部和海防附近的广安省进行扫荡。
但是,由于人民军地方部队、民兵和游击队对敌军进行英勇的阻击,已使敌人受到严重的损失。在北越,人民军在南定省南部歼灭了大量敌军,同时,在其他地方拔除了几个重要的敌军据点,其中有兴安省的文治、河东省的文定和海阳省的仙仙。法军在中越和南越各地,也不断遭受着失败。
评论接着指出:法国殖民者正在加紧搜罗更多的伪军来挽救他们的失败。在过去几星期中,敌人连续进行大规模强征伪军的工作,并发布总动员令,用各种恫吓威胁的办法,强迫年龄在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所有男子都去参加伪军,以便拼凑已向其美国主子保证要成立的五十四营伪军。
但是,由于占领区的青壮年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敌人的强行征兵,法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还是没能够搜罗到他们所需要的那么多的人力。


第4版()
专栏:

美国又“援助”法国近四亿美元
企图夺取对印度支那傀儡的控制权
【新华社十三日讯】华盛顿消息:紧接着美国统治集团的首脑们叫嚣加紧干涉印度支那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九月九日原则上决定再给法国三亿八千五百万美元的“额外援助”。这是朝鲜停战以后,美国准备投入侵越战争的第二笔款项。为数四亿美元的第一笔款项,已于七月底由美国国会拨给法国。
根据已透露的消息:这笔新的“额外援助”将主要用于扩充另外五十四营新的保大伪军,同时部分用于支持法国答应增派到越南的九营军队。将保大伪军扩充一倍并从法国本土增派援军到越南去的措施,在获得美国支持的法国新军事计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美国决定给法国的这笔“额外援助”,是在法国由于严重的财政困难正在叫喊要削减一九五四年度军费预算时作出的。据合众社十日消息说,法国财政部长富尔曾准备把军费减少一亿二千多万美元。同时,法国正在华盛顿与美国举行谈判,乞求援助。
美国正企图通过这笔援助,从法国手中夺取对印度支那三个傀儡国家的更多的控制权。在“额外援助”的数字发表以后,合众社记者十日引用巴黎美国大使馆人士的谈话说,美国援助的“实际数字尚未确定”,“这个问题还得继续谈判,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尚须在谈判中加以解决。”据路透社透露:所谓未解决的问题,就是美国“援助”的授与方式。美国一直坚持要把“援助”直接交给保
大,但遭到法国反对。法国统治集团知道这样一来,它就再也不能控制住它的傀儡了。路透社七日引用巴黎法国官员的话说,“法国希望额外的援助基金应直接交给法国政府,由法国政府决定其确定的用途”。他们认为将援助基金直接交给保大等三联邦成员国的做法,“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第4版()
专栏:

美国资本大规模侵入印度支那
【新华社十四日讯】塔斯社巴黎十一日讯:法国报纸越来越多地刊载关于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越南和印度支那的其他国家的报道。
“民族论坛”周刊报道了美国资本深入印度支那经济的情形。早在一九五○年年中,美国新马克特制造公司和美国冶金公司在美国驻西贡大使唐纳德·海斯的直接协助下,在寮国和东京地区得到开采锡矿和钨矿的大宗特权。自一九五一年以来,奇布鲁马矿业公司和奥利弗制造公司就一直在勘察万象(寮国首都)西北的铅矿和锌矿的蕴藏。以前由法越合办的公司控制的越南银矿和铅矿,已完全被美国熔炼公司拿去。
“民族论坛”周刊接着说,由杜邦集团控制的美国化学托辣斯美国橡胶公司,从当地的股东那里买去了法国米许林公司的百分之六十五的股票,现在占有一万七千公顷的橡胶种植园。法国的里弗集团也丢掉了在寮国和高棉的橡胶种植园。这些种植园目前都掌握在美国固特立公司的手里。美国垄断资本家们现在控制了印度支那有色金属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控制了橡胶出口的百分之二十。
在最近的十八个月中间,美国阿特拉建筑公司和摩理逊努逊公司已经逐渐插手于印度支那的公路、飞机场和港口的建筑事业。著名的摩根电话电报集团已把法国电话器材公司完全赶出印度支那。这件事曾得到美国驻河内的军事使团的协助。“民族论坛”周刊说,国务院已经承认,由于美国给予印度支那的财政和军事上的援助,美国私人公司可以更加方便地夺取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经济地位。


第4版()
专栏:

苏联“红星报”载文指出
美国的操纵政策在锡兰破产了
【新华社十四日讯】据塔斯社十一日讯:苏联“红星报”发表维尔希宁所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锡兰抵抗美国的操纵”。
维尔希宁写道:一九五一年,由于美国的坚持,锡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被停止了。美国利用它在购买橡胶方面的垄断,剧烈地减低锡兰橡胶的价格。美国的拒绝付给正常价格,严重地影响了锡兰:减少了橡胶的生产,使得农民和雇主破产,失业人数增加。此外,橡胶销售量的缩减,使得锡兰甚至无力购买它所必需的大米的一小半。全国发生了饥荒。
维尔希宁接着说:两年来,锡兰政府为了谋求达成关于以正常价格出售锡兰橡胶及买进美国大米的协议,曾经一再派遣代表团到美国去。但是,大西洋那边的垄断资本家只顾他们自己的利润,态度坚决不变。此后,锡兰就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开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贸易谈判。
维尔希宁继续说:去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锡兰之间的谈判成功以后,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缔结了一项五年贸易协定。按照这项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每年从锡兰买进五万吨橡胶,并卖大米给锡兰。
锡兰总理在谈到这项协定的重要性时指出:这项协定把锡兰从不幸中挽救出来。据锡兰的报纸说,这项协定解决了锡兰的严重粮食缺乏的问题,消除了经济崩溃的威胁,并且使三十万人免于失业。由于和中国建立了关系,今年五月份锡兰已经获得了有利的贸易平衡。
锡兰人民热烈赞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协定。至于美国垄断资本家们,他们由于锡兰的“坏例子”而大为愤怒,害怕其他亚洲国家跟锡兰学。这就是为什么前共同安全署署长哈里曼说:美国对于锡兰和中国之间新的关系的问题,必须予以严重的注意,并威胁要对锡兰采取制裁手段。
美国反动报纸也威胁锡兰。但是,华盛顿对锡兰的威胁失败了,因为以正常价格销售橡胶的问题,对锡兰是一个生死问题。
维尔希宁指出,美国的操纵政策在锡兰破产了。它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中,也正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反抗。这些国家的报纸一致赞同锡兰的行动,认为这是重要的和勇敢的行动,并主张发展和中国及其他民主国家的贸易。


第4版()
专栏:

日本人民反美情绪高涨使美日反动派不安
美国垄断资本的报纸承认美国在西欧越来越孤立
【新华社十三日讯】纽约消息:日本人民一天天高涨的反美情绪,越来越频繁地成为美国报纸谈论的题目。七日和八日的“纽约时报”连续谈到这个问题,反映出美国统治集团对于他们在日本的统治的不安。
“纽约时报”七日刊载的东京通讯说“许多日本官员和美国人对于日本人民中反美情绪的增长,越来越感到焦急”。
“纽约时报”承认,美国对日军事占领是造成日本人民反美的主要原因。它说:“美国武装部队驻扎在日本,是这个问题的中心。”美国霸占日本大量土地作为军事基地,是“日本人民争论得最热烈并且经常提到的问题之一”。通讯接着说:“每人只有小小两英亩田地的日本农民,对于即使要他们丧失一英亩田地的耕种,也是非常敏感的。在被用来打靶或作海军演习的地区的渔民,对于这类活动使他们减少了打鱼收获,发出强烈的怨言。结果,在日本全国发展了强烈的抗议运动,反对再租借土地给美国军队,甚至反对延长现在的租借期限。”
通讯承认美国对日占领军在旧金山单独和约后迫于日本人民的反对而宣布撤出日本大城市一举,实际上是一种欺骗。它说:“另一点使人恼怒的事是:美国军事人员,虽然有了完善的计划和诺言要离开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但实际上仍旧死死地不肯离开城市。”通讯也承认,美军伤风败俗的淫乱秽行也为日本人民所深恶痛绝。它写道:“日本刊物上有不少文章猛烈地抨击随着美军的驻扎而出现的咖啡馆、廉价的夜总会、妓馆和许多的‘街头神女’。”
八日的“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评论日本人民的反美情绪。社论承认日本人民反美“是势所必然的”。它说:“美国人首先拿日本人来试验原子弹。因此,日本人憎恨美国人”。社论虽然强作镇定地高谈日本人民的反美“原在意料之中”,但是他不能不担心地说:“美国人强要日本实施、甚至劝导日本实施任何措施,例如……军事占领之类,到头来只会因日本人的愤恨而趋于无效。”
【新华社十四日讯】“在整个西欧,美国的政治领导权似乎要完蛋了。”美国垄断资本的重要喉舌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不久前刊载的一篇文章里劈头第一句就发出这种警号。
这篇文章说:“美国正在一个一个地失掉它的老朋友。负责决策的欧洲人迫于他们所碰到的麻烦,正在离开西方的团结和美国的支持。……美国和它的政策正在失势。
“要求和俄国打交道、和苏联集团贸易、延缓建立防务的情绪不断增长。建立欧洲军和减低贸易壁垒的希望正在被搁置。除西德外,恢复经济的努力已经趋于疲怠。美国所支持的中间党派实施它们的改良政策时并不顺利。政治的不稳定正在增长。”
这篇文章继续说:“尽管在大西洋两岸都力图保持团结,但脱离美国领导的趋向在继续中。”
这篇文章承认,美元并没有能套住西欧。文章列举了在英国、法国、意大利以至西德内部发展的种种违反华盛顿愿望的情况,接着指出,在西欧,到处都有着一种要求和东方“照旧做生意”的日益增长的愿望。
这篇文章说:“欧洲人认为:只要美国放松‘冷战’,就可以减少防务开支,就可以和苏联集团做更多的买卖。……独立的情绪正在越来越强烈。”这篇文章的最后结论是:“在(西欧)大多数国家中,政治上的稳定性会更减弱,欧洲团结会更减弱,支持美国反对俄国的意愿会更减弱。到处,华盛顿面对着一个开始摆脱美国的领导的西方集团。”


第4版()
专栏:

美机侵入板门店附近上空
【新华社开城十四日电】美方军用飞机在九月十三日公然违反停战协定,侵入军事停战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板门店附近上空。在军事停战委员会双方秘书长十四日会议上,我方秘书长朱然上校已要求美方注意此次事件。
九月十三日上午九时零五分左右,美方军用喷气式飞机两架,由正东美方控制地区侵入军事停战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板门店上空后,又侵入非军事区以西我方地区,然后向西南方飞回美方地区。这次事件的发生,使美方空中违反停战协定事件的次数增至四十四次,美方在空中和地面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的总次数增至五十九次。
【新华社开城十二日电】九月十二日,军事停战委员会双方秘书长会议上,我方秘书长朱然上校提出美方军用飞机在九月十日和十一日两次违反停战协定侵入我方地区上空进行侦察活动的事件,要求美方注意并负责予以制止。连同这两次事件在内,美方全部空中和地面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共有五十八次。
十日上午十一时二十分左右,美方军用双引擎飞机一架,由南方沿海岸公路飞越军事分界线,至高城以东的米茂里低空盘旋一周后向南方飞去。十一日十二时四十分,美方军用喷气式飞机两架,由东南方侵入开城以南的如尼山、军藏山等地上空向东飞回美方地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