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我国海洋鱼产调查研究工作
我国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广大渔场的国家。从今年起人民政府有组织地对一些渔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掌握鱼类的生活规律,并可正确地估计每个渔场内鱼的蕴藏量,以便订出合理的生产任务,进一步发展我国丰富的海洋渔业。
这是一个由中央农业部水产实验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北京动物研究室、山东大学和山东水产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渔场调查工作组,其中包括海洋学专家,鱼类学专家,生物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水产工作者等。他们这次的中心任务是调查渤海一带鲭鱼(鲐鱼)渔场。调查的范围很广泛,包括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鱼的饵料)以及鱼类本身的各种生物特性——这些都影响着鱼类的回游及渔场迁移,控制着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都需要渔场调查人员作周密的科学分析。
海洋鱼产调查研究是一件非常紧张而复杂的工作,工作人员要不分昼夜地进行海洋的观测和研究分析工作,经常要和海上的暴风巨浪作斗争。同时,我国人民海军确保了海上安全,使这一调查工作能够安全地进行。
专供渔场调查工作组用的工作船在广阔的渤海海面上开始工作。
配合调查工作的渔轮也随着一同出海捕鱼,供给调查需要的研究资料。
鲭鱼渔场的调查工作开始了,工作人员为要首先确定调查研究的地点,正在用六分仪根据经纬度来测定船只的位置。
海水盐液密度的大小对于支配鱼类的分布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有的鱼习惯生活在盐液密度大的水层中,有的鱼却又习惯生活在盐液密度小的水层中。工作人员正在利用颠倒采水器采取各水层的海水,准备对渔场中各水层的海水作周密的测定和分析。
采取了渔场中各层深度不同的海水后,再进行初步的比重及比色等的测定工作。
风速风向对于了解鱼类的回游路线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在渔场调查工作中,观察风速风向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作为鱼的饵料的浮游生物,散布的情况日夜都有变化,因而工作人员就必须不分昼夜地观察研究,以便从浮游生物的变化来研究鱼类的生长和繁殖的情况。
大量的鲭鱼捞起来了,调查工作组的研究工作就可以充分地展开了。
在鱼的鳞片上有表示年龄的轮纹,观察研究了这些鳞片后,就可以了解鱼群的组成和生长的情况。
“标志放流”是在捕获的鲭鱼的尾巴上拴系银质标志牌,然后再放回海水中,当第二次再捕获这些拴有标志的鱼时,就可以推定鱼类的回游路线,并找出它的生长率。
在临海区域附近还设立了一个实验室,每次出海采集的标本和资料,都要送到这里来作初步整理和分析。这是鱼类学专家张孝威(右)等在实验室测定鱼的重量准备剖取鲭鱼的胃脏,研究鲭鱼的饵料和摄食性能时的情形。
(本期画刊照片系人民画报供给 张云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