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走上经济核算的道路
——访问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的两个施工小组
本报记者 陈迹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工区编制了作业计划,建立了工程调度制,确立了行政责任制,拟定了技术责任制,规定了技术供应责任制后,慢慢地克服了施工中无人负责的现象。又在建立责任制的基础上,在第二工地采用了小组经济核算手册。这些措施,就像一个套着一个的锁炼一样,互相为用地改变着施工管理的混乱情况,使之出现了新的面貌。
经济核算手册的采用,就是让每个施工小组的工人知道每天做多少工作,用多少人工,多少材料,得多少工资。有了这个手册,工人们心中就有了数,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小组内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以便“又好、又快、又省”地完成国家计划。这个手册,主要地是由领料手折、计件合同、工程检收单和联系合同等所组成的。
领料手折与“省”
在第二工地里,火炽的阳光下,一个年老的木工拆开使用过三次的模型板,将它迅速地整理好,又弯着背耐心地拣起地上的洋钉,装进工具箱。当这个木工走后,地上没有一根丢失的洋钉。而在二十多天前,走过这里时,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的洋钉,几乎把我的布鞋划破。那时候,工人对我说:“咱们这里遍地是洋钉呀!咱们走过这里,一不小心,洋钉刺破了脚,就不能干活了。”这种情况的改变是什么原因呢?我一边想,一边走,走进了工棚,我看见那个年老的木工正在跟一个穿黑衣服的壮实的工人谈话。
“这一次,咱们省的木料可老鼻子啦!”
“是呀!不过,再动动脑筋,还能多省呢!”穿黑衣服的工人瞧见我来,停止了谈话。
“同志,有什么事吗?”穿黑衣服的工人问我。
“我想问问你们:在这里为什么没有丢失的洋钉了?”
穿黑衣服的工人没有随即答复我。他慢吞吞地从布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本子上写着“小组经济核算手册”;他又从小本子里抽出一张卡片,交给我。卡片的正面写着“领料手折”。在卡片里面,写着模型板的数量、一个模型板需用木料和洋钉的定额、领出木料和洋钉的数量和时间、节省材料和浪费材料的总数等等。他怕我看不懂,特意地为我解释说:“有了这个手折,咱们知道干多少活,只能用多少材料。这叫做材料消耗定额。有了这个定额,咱们不能多领材料,也不能多用材料。多用了,超过定额,就不能再领呀!同志,现在地上没有丢失的洋钉,就是这个原因。咱们的模型板,重复使用了四次,也是这个原因。不过,利用旧料,还省不了多少材料。咱们还要找窍门,来节省材料。”他说得正高兴,忽然外面有人叫他去开会,他紧忙走出工棚。那位年老的木工指着他,给我介绍:“他是咱们的木工组长,名叫唐大儒。我叫谢松林,是他的组员。”我坐在谢松林的身旁,想问问他们怎样找窍门来节省材料。他站起来,要把模型板的样品送给安装模型板的工人。我跟他走到安装模型板的地方,我看见这里模型板和我刚才看到的不一样,这里模型板不是单个的,而是四个或五个拼在一起的。谢松林指着这些模型板说:“你瞧!这就是窍门呀!”接着,他告诉了我这个窍门产生的故事。
五月下旬,唐大儒小组采用了领料手折。有一天,唐大儒在小组会上提出:现在工地的木料不够用,上级要我们想办法,改变安装模型板的办法,我们怎么办呀?你一言,我一语,大伙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凑出了一个“拼装法”。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好几个模型板拼在一起,进行安装。拼在一起的模型板,可以合用木料,因而可以节省材料。开了小组会,决定由技工谢松林、牛吉玉来试验。结果果真省料,但太费劲。当时有人动摇:“太费劲了,何必这样干呢?”唐大儒说:“省木料,对国家有利。咱们费点劲,算不了什么。”动摇的人,没有话讲。合拼模型板的方法实现了。做了二百多立方公尺的模型板,省了二十多立方公尺的木料,一万多根洋钉。
我听了这段故事,又听说混凝土小组——韩维生小组采用领料手折之后,也获得很大效果。我去找韩维生,韩维生正在捣固混凝土。我看见韩维生小组的工作地点,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积存一点水泥。倒水泥的工人,轻轻地揭开水泥纸袋,把水泥倒在木桶里,又抖了抖纸袋,把附着在纸袋上的水泥都抖了下来,然后又把完整无缺的纸袋放在一起,送进仓库。而这个小组去年在沈阳时,把纸袋乱丢在地上,纸袋破裂了,变成废纸。水泥散失了满地,还没人过问。韩维生看见我,向我走来,大声地告诉我:“咱们三天内,省了四袋水泥。这是领料手折的功劳。领料手折,把咱们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块啦。咱们省了料,就记在手折上,将来根据它来领超额奖金。国家有了利,咱们也有了利。”他停了一停说:“领料手折,还简化了领料手续。过去咱们领料,就好像伍子胥过昭关那样的难呀!领一回料,跑七八个地方,盖五六个章,费了四五个钟头,还不一定领得着。我这组长也成了材料员啦。咱们怕领料,所以领一次,就索性多领一些。反正领多领少,又没个定额。咱们材料多了,浪费一些,也不在乎,还谈什么节约呢!”
“现在有了领料手折,就不用那么多的官僚手续了。我走进仓库,把手折交给材料员,盖个章,三分钟就领到料。”
工人们有了领料手折,避免了签名盖章的麻烦,又掌握了材料定额。节省材料成本,就有了群众的基础。新的材料消耗定额,也从工人的创造性的劳动中产生出来。唐大儒小组和韩维生小组的实践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
计件合同与“快”
领料手折解决了“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快”的问题。因此在小组经济核算手册里,还有一个计件合同。这个计件合同,就是施工作业计划的具体化。计件合同,就是根据班组作业计划,由工人代表和工地负责人共同拟定的。在计件合同内,规定一个小组在一段时期内要完成的工程数量、劳动定额、需要人数、需用时间和工资数目等等。用唐大儒的话来讲:“有了计件合同,咱们每个人每天知道要干多少活,要用多少人工,要花多少时间,要得多少工资。”我几乎访问了唐大儒小组的每个工人,他们都晓得两件事:做了多少工作,拿了多少工资。这种变化,是从来没有过的。在过去,工人们不知道每天要做多少工作,更不知道一天能得多少工资。那时候,工人们上了班,找施工员分配任务。分配不了任务,只好窝工。分配了任务,究竟什么时候完成,也不知道。等到要发工资了,施工员大概估计一下:这个小组干了多少活,开个任务通知单给工人小组长。小组长拿着这个不可靠的任务通知单,去领工资。工人们心中无数,干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唐大儒小组在没有计件合同的时候,常常完不成计划,平均每天只能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七十,还经常返工,出废品。
自从采用了计件合同以后,唐大儒小组天天超过计划,时时突破定额。工人们工资也增多了。过去一个一等工每天得两万元,现在却可得到四万元;过去一个三等工每天得一万九千多元,现在可得两万六千多元。第二次,唐大儒小组拟定了计件合同,又提前完成计划。过去两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能完成。新的劳动定额,在唐大儒小组内成长起来。
韩维生小组也是一样。他们在五天内完成了六天的任务,但韩维生还说:“效率太慢了,离国家的要求还远得很哩!”他曾经和工人商量,改善操作方法,节省了两个劳动力。过去用箩筐挑石子,三个人累得满头大汗,还供应不上需要;现在改用小铁车推石子,两个人就行了。韩维生说:“这种改进,还不够好。我们现在还要好好学技术,提高操作水平,我们的效率才能更快地提高。我们大伙都了解:效率越高,建设越快,国家就更好了,咱们也就更幸福了。”
互检制与“好”
领料手折解决了“省”的问题,计件合同解决了“快”的问题,还有一个“好”的问题没有解决。所谓“好”的问题,就是工程质量的问题。
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小组是怎样解决这个“好”的问题的。
工人们的认识是逐渐提高的。唐大儒小组在开始执行计件合同时,有的工人只考虑怎么提高效率。他们觉得:干得快,可以多得工资;干得好,又不能多得工资。为了干得快,不管质量好不好。唐大儒发见这个毛病,召开了一个生活检讨会,批判了这种思想。他们为了保证质量,决定实行互检——互相检查质量的制度。规定在每天下班的时候,工友们互相检查质量,看看有没有毛病,合不合规格。实行了这个制度,果然提高质量到百分之九十。有一次,我有机会参加了他们实行互检制的工作。每个工人带着一把钢尺,一个鎯头,仔细地量尺寸,敲钉子。检查之后,大家聚拢在一起,互相揭发质量不好的事实,及时改进。但是唐大儒说:“这还不行,因为咱们自己检查自己,总有看不到的缺点,咱们还要让别人检查,实行交接班检查制度。”
所谓交接班检查制度,就是在唐大儒木工小组做好了模型板,交给混凝土小组打水泥之前,混凝土小组要检查这些模型板。我曾经了解了交接班检查制度执行的情况。有一天,韩维生混凝土小组检查唐大儒小组的模型板。韩维生反复地看了看模型板,又量了量尺寸。在一处指出:“这儿的钉子,钉得不牢靠呀!这儿的尺寸也不对头呀!……”说着,他就在交接班检查单上,记了些记号。过了一会,唐大儒小组的两个工人走来,钉牢了钉子,改正了尺寸的错误。韩维生小组内部也有互相检查质量的制度,也常常开检讨会,纠正质量不好的现象。最近,他们做出来的混凝土大梁,还有露筋的毛病。他们召开了几次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混凝土工人王相义说:“一个大梁不合标准,就会影响整个大楼的质量。今年,咱们要在混凝土工程上,消灭麻面、蜂窝、狗洞,不出一个废品。”我看了唐大儒小组和韩维生小组保证工程质量的状况,深信王相义的希望在今年一定会实现。
新中国建筑工人的新的道路
唐大儒小组和韩维生小组的工人们,不但掌握了材料定额和劳动定额,而且创造着新的材料定额和劳动定额;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节省了国家资材,而且初步地保证了工程质量。领料手折、计件合同、互相检查质量制度和交接班检查制度所组成的小组经济核算手册,已经把“又好、又快、又省”的抽象的概念,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这个事实,表明建筑工人已经走上了经济核算的道路。为了保证小组经济核算责任制的实行,唐大儒小组和韩维生小组还建立了小组的个人负责制、生活检讨会议制和联系合同制。小组的个人负责制,规定了小组长和全组所有工人的责任和彼此之间在工作上的关系,保证小组计划能够按日按时地实现。生活检讨会议制,就是在小组内部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全组工人团结得像一家人,共同地为贯彻“又好、又快、又省”的原则而斗争。联系合同制,规定了各有关小组互相之间的关系,保证各小组像钟表的齿轮一样地有节奏地工作。比如唐大儒木工小组和韩维生混凝土小组,就建立了联系合同制,使得两个小组能够协调地工作。通过这些制度,就健全了小组的生活,搞好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些制度,工人们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把小组经济核算责任制坚固地建立起来。
我访问了这两个小组,看到建筑工人们已经懂得把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已经开始学会用经济核算的观点来管理自己的工作,来创造优异的成绩。这是新中国建筑工人们的胜利。


第2版()
专栏:

“张飞”“周格”两个外号的来由
——山阴西沟村盲目发展互助组又盲目纠偏的故事
李冠洋 姚文锦 赵瑞 陈大树
“张飞”、“周格”是山西省山阴县西沟村的群众送给本县两个干部的外号。这两个外号的来由是这样的:
去年十月,山阴县人民政府农林科派科员张玉明到西沟村去整顿互助组。这个村组织起来的基础很差,全村除段有三和阎玉山两个互助组外,大部分农民都还没有组织起来。张玉明到村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就很生气,认为这村的群众“太落后”;于是他就首先抓住段有三互助组发了一顿牢骚,说:“你们这简直不像组,没有公共财产,没有‘社会主义因素’,不先进,不行!”他硬叫段有三组把价值八百万元的牲口、车辆、农具等作价归了组。接着,张玉明就召开了全村群众大会,宣布:“谁不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谁就是想走资本主义、地主的道路,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单干户就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非搬掉不可!”说完就让村干部进行登记,让大家都组织互助组。群众对这很不满意。王富、冯自流(工人)两人拒绝登记,张玉明就用“搞思想”和“熬鹰”的办法,一连开了四天四夜会,终于把他们“熬软了”。结果全村群众组织起十一个互助组。张玉明觉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很满意。但是,糟糕得很,张玉明一离村,互助组全都垮了。他这次下乡的全部收获是:笔记本上新添了一行字——“全村群众组织起十一个互助组”,还得了一个“张飞”的外号。这是群众根据他的姓和他那不看实际、猛冲猛撞的作风给他取的名儿。
今年四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等文件发表以后,中共山阴县五区区委会发觉这村发生了盲目冒进的偏向,就派区委组织委员周世洪到这村去“纠偏”。实际上,这村除原来的段有三和阎玉山两个互助组外,其余的农户仍然是单干户,并不需要全村纠偏,只须把段有三组牲畜、车辆、农具作价入组的问题适当解决一下就行了。可是老周却不这样做。他一到村就召集所有真的假的互助组开了个会,在会上说:“你们犯了盲目冒进啦,一律解散吧!”段有三和阎玉山两个互助组因为已互助了好几年,大家觉得互助生产就是好,无论如何不愿解散。他们向周世洪恳求说:“我们的互助组搞得很好,把我们组留下吧。”老周一定不依,说:“你们组既然很好,为啥不接受‘五大技术’呢?”段有三说:“我们正准备一点一点地接受哩。”老周又问:“那么,为啥不用新式步犁呢?”这下可把段有三“问住”了,他简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这时周世洪就理直气壮地做出结论说:“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你们是盲目冒进,非解散不可。”在老周看来,牲畜、农具作价入组是盲目冒进,不接受“五大技术”、不使用新式步犁也是盲目冒进;总之,不管什么,一切都成了“盲目冒进”。互助组组员们恳求无效,只好委委屈屈地散伙了。这样,老周的纠偏“任务”也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可是西沟村仅有的一点互助组的苗子也让他给连根拔掉了。因此,群众又根据老周的姓给他送了个外号叫“周格”。“周格”是雁北群众中流行的一句土话,即“收拾”“打扫”的意思。
一个逼着群众组织起来,搞公有财产,一个逼着群众解散互助组,他们究竟要引导群众往那里走呢?西沟村的群众一提起“张飞”、“周格”这两个名字来,就觉得哭笑不得,莫可奈何。很显然,这两个干部的这种不讲政策、不顾实际情况的严重强迫命令作风是极端错误的,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他们这种错误的根源究竟在那里呢?山阴县的领导干部们是怎样领导工作的呢?中共山阴县委和山阴县人民政府农林科应当好好检查一下,解答这个问题。


第2版()
专栏:

修建天成路上两座大桥工程的经验教训
洪流
天成铁路石亭江大桥和涪江大桥都需要在洪水期前竣工,两个桥工区都派有以第二工程局政治部、青年团干部为骨干的工作组;石亭江桥较原计划提前十一天修成,涪江桥直至距洪水期仅有几天时,工程仍处在危险阶段。
石亭江桥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开工,共十六个桥墩、十七孔,全长二百四十七公尺,工程复杂。工区主任孙亦譞看不起工人,常说:“工人是泥巴腿子,接受命令作活就成了!”“有机器和材料就可把桥造起来!”四个领工员对工人的态度都很坏,领工员罗天喜甚至骂工人说:“你怎么生得这么笨!你干不干无所谓,有你不多,无你不少。”而领工员相互间,领工员与中队长、技术员、工区主任之间都有很深的隔阂。工区主任订的计划领工员不知道,领工员、中队长、工人都对生产心中无数,他们说:“孙官僚把我们当黑骡子牵着走!”
“我们骑瞎毛驴过河,走到那里算那里吧。”水泥工、机械工、打桩工、挖基工、木工也都各干各的活,遇到困难,互相埋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中下旬和十二月份,挖基仅完成计划百分之三十二点五,打桩仅完成计划百分之十一点二,一九五三年一月份,工程仅完成计划百分之三十。派到石亭江桥工区的工作组组长第二工程局青年团工委组织部长车文义同志发动了群众,依靠广大工人,团结和提高了以孙亦譞为首的技术人员,使被工人骂为“孙官僚”的孙亦譞逐渐认识到“不依靠工人,啥事情都办不成”,因而从不关心工人生活,不下达计划,不公开单价,转变为及时解决工人生活及工作中的困难,公开计划,公开单价,有事和群众商量。
但石亭江桥工区工作组在进行工作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工作组同志开始和孙亦譞谈工作情况,反映工人们对领导的意见时,孙亦譞就认定“工作组是专来找岔子的”,因此一见着工作组的人就远远避开,在避不开时,他就抱定“你讲吧,我一只耳朵听进去,一只耳朵跑出去”的态度;有时工作组同志说急了,他就说:“同志,算了吧,你别对我作政治工作!”孙亦譞这种不愿和工作组接近的态度使工作组进行工作发生很大困难。车文义觉得急了不成,便告诉组员们要虚心向孙亦譞学技术,尊重技术人员,诚恳地帮助他,并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来补他计划中的缺点。
二月中旬一工程段开职工代表会议,孙亦譞去参加了。会上有人报告了依靠工人群众做好工作的经验,也有人报告了脱离群众工作失败的教训,孙亦譞听了这些报告,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有问题。车文义就乘热打铁找孙亦譞谈:“我们对你的工作积极性一点没意见,但你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收到的是什么效果呢?你一个人力量出尽了,大家力量都使不出来,生产任务仍是完不成!”接着车文义把群众对他的意见一条一条提出来,帮助他分析过去任务完不成的原因,又帮助他召开了各单位负责人的会议。在开会前,工作组干部已分头和机械组、挖基班的领导人谈通了思想,所以在这次会议上,就不再是互相埋怨、诉苦,而是各人检查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提出相互配合的办法,会议开得比较成功。二月份完成计划百分之六十五,较一月份提高了。
孙亦譞这时也渐渐自动找工作组的同志商量问题。工作组与工区领导间的隔阂打破了。但孙亦譞对工人的力量还不够相信。工作组同志又进一步地去和工人研究生产中的问题,用工人的许多创造性的建议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孙亦譞的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
三月初,孙亦譞订打水泥桥墩的计划时,没有把材料计算一下。计划一公布,木工石有绪来问孙亦譞:“孙主任,计划有了,但不知道工区另外还有水泥板子没有?”孙亦譞答说:“就是场子里那堆板子!”石有绪说:“板子不够!”石有绪带孙亦譞到木工场,指着水泥板比划着手势说:“这块作桥墩上层那一面,那块作桥墩下层那一面,一个桥墩,两个桥墩,三个桥墩……差得多呢!”孙亦譞一听,答不出话来,好一会才说:“过去订计划从没仔细考虑过材料,怎么办呢?”石有绪就指着地下的枕木头(枕木锯下的过长的头面)说:“孙主任,这里有这么多的枕木头子,把它截成水泥板多好,这样就补足了。”这个合理化建议把孙亦譞说得眉开眼笑了。
三月中旬,石亭江大桥挖基工作正进行到深水第一号、第二号桥墩,原先孙亦譞计划一、二、三、四号桥墩同时作,但没有考虑到一、二号桥墩有三公寸明水,还有五公尺二公寸暗水,有这样大的水怎样挖法?机械队的几个工人着急了,他们约了挖基领工员陈齐华走到上流两公里的地方去察看,看见那里有老乡做好的分水灌田的老坝,他们商得老乡同意后,把老坝完全填死,使水都流到灌溉沟里去,再把漏水从第九号、第十号桥墩之间引过去。这样第一、二号桥墩完全没有明水,暗水也小了,这两个桥墩都能按计划如期完成,还节省了一笔抽水费。工人们的这些合理化建议使孙亦譞认识到:“原来自己的计划很粗糙,要没有工人同志的合理化建议,计划又失败了!”
另外一件事对孙亦譞启发也很大。打一个深水桥墩时,突然下面挖出沙子,因此,原来不打桩的设计要改变为打二十四根粗桩木。但在打到第二十一根桩木时,打桩机导管发现了三条细裂纹,左根竖裂一公寸,右根竖裂二公分,又横裂二公分,如停下来修理,要耽误好几天。水正在上涨,这一耽误会给工程增加很大困难。孙亦譞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但这个困难在工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下解决了。起重工徐思安、武凤维提议将导管承受力量转移到钢丝绳上,徐思安想法解决了桩吊端直,领工员想法用铁丝缚垫子,减轻上部磨耗;机械工人夏良耀建议他站在导管后面的龙门梯上监视裂纹是否扩大,如扩大,即告诉管油门的工人关闭油门,保证继续工作不出危险;机械组组长林英华随时检查机器,使它正常运转;这样在各种工人很好配合的联合劳动下,当天下午就把最后四根桩木全部打好。在收工的时候,孙亦譞很感动地说:“许多工人联合想出来的好办法,我一个人想一个月也想不出来!”他并认识到:“工作组同志深入工人中去,不是为了搜集我的缺点,发动工人来斗争我,而是帮助我改正缺点,完成生产任务。”他就更主动地找工作组同志了。他自己思想转变后,又去影响四个领工员,说服他们要依靠工人。四月九日,大桥工程较原计划提前十一天完成。
但涪江桥工区,却是另一种情况。
涪江桥共有十八个桥墩、十九孔,全长三百七十一公尺。原定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开工,由于准备工作未做好,到十二月四日才正式开工。因设计文件迟,二月二十日以前搞明挖,二月二十日才由明挖转到下开口沉箱,集中十四台抽水机下十四号桥墩的沉箱。三月份十一号、十三号、十五号、十六号桥墩沉箱工作相继开工,但由于工人提出的重视防水的合理化建议被工区领导方面挡了回去,他们光想依靠上级多发抽水机,结果工程进行得很迟缓,浪费了大量的汽油。如下十六号桥墩的沉箱时,集中十三台抽水机也抽不干,工区的领导干部强调抽水机不足。工人们纷纷提议:“再进行一次围砌工作吧!”工区代理副主任唐士福说:“这能解决什么问题?”结果浪费了很多汽油,最后还是进行了围砌工作,才把十六号沉箱的水很快抽干了。由于领导干部不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及时解决工人中存在的问题,自一月到四月,桥工区的施工计划全部落空。第一季度计划挖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一方,只完成一万方,计划打水泥六百六十三方,只完成四百五十一方。四月份计划要把十一号、十二号、十三号、十五号、十六号桥墩的五个沉箱全部落成,结果只完成了十五号、十六号两个沉箱,直到距洪水期仅有几天,工程仍处在危险阶段。涪江桥工区工作组来到工地后,没有能及时挽救这个危险。他们与生产脱节地搞政治工作,工作组长曾一连二十五天没有下山,住在高高的山坡上领导工区政治学习,每天忙于听汇报,把正在与洪水赛跑的艰巨的大桥工程中存在的工区领导问题和如何完成生产任务等重大问题搁在一旁。当延误了施工的良好时机,人工地造成了五十九部抽水机和洪水作斗争的紧张局面时,工作组领导干部还不结合生产发动群众,而把工作组与工区原有的党和青年团的力量全部用来搞政治学习。距洪水期仅有几天了,十四号桥墩的沉箱还淹没在水里,水泥还未打成,十二号桥墩还在集中抽水机下沉箱。在大桥附近的江水上,一层黄色的汽油在水面上漂流。工人们很沉痛地说:“这是啥子领导,这是在把我们国家的人民币往水里倒呀!”
石亭江大桥和涪江大桥是两个多么明显的例子!它再次教育我们:在企业中,一切人员都必须面向生产,必须依靠工人阶级!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深入发动群众严防森林火灾
——读者来信综述
今年四月到六月,我们连续接到山西、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的许多读者来信,揭发部分县区领导机关放松护林工作,以致山林火灾不断发生的情况。读者李兴北来信:据山西省林业局统计,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四月,山西全省有五十个县份发生山火,烧山事件达一百九十余次;其中垣曲、交城、浮山、沁源等县连续发生烧山事件十次以上。安徽徽州专区农村生产办公室项荣年来信:徽州专区九个县在三月上旬到四月六日三十多天中竟发生烧山事件一百五十七次之多,被毁森林面积达二万多亩。中共河南省桐柏县委会王清洲、桐柏县人民政府杨忠震等来信:该县入春以来到四月上旬连续发生山火三十余次,估计烧毁山林面积达四万余亩。河北唐山专区读者反映:该区临榆、抚宁、迁安、迁西、遵化五县从今年一月至四月发生大小烧山事件二十八起,估计被毁幼林约八百七十余亩。这些烧山事件使祖国的森林受到很大损失,对国家建设工作是很不利的。
为什么今年这些地区山火发生频繁呢?读者来信指出:去年各地执行政务院“关于严防森林火灾的指示”后,山林火灾事件显著减少;某些地区的领导机关就产生麻痹思想,认为防火护林问题已经解决,不再继续重视。因此,今年他们对护林工作只作一般号召而没有具体领导,对已成立的防火护林组织也长期不加领导、检查;于是护林组织形同虚设,护林工作无人过问,森林火灾也就经常发生。而更严重的是:有一部分县区干部对保护山林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在烧山事件发生后不积极抢救,任凭国家资源遭受损失。像安徽绩溪县今春烧山事件发生频繁,当地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却熟视无睹。四月三日县人民政府对面的山上有六处山头起火,该县人民政府公安局、人民武装部等机关的领导干部在山火发生近在咫尺的地方也都不闻不问;直到打火群众被烧伤的严重事件发生后,他们才跑出办公室去看看。该县今年一月到四月即发生七十五次烧山事件,烧山场一万六千五百多亩。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人民政府对引起烧山事件的责任者没有及时严肃处理,这就不能有效地教育群众,也影响了群众护林的积极性。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以免国家宝贵资源受到损失,必须开展群众性的经常性的护林防火工作。各山林地区的人民政府必须重视这个工作,纠正满足于既有成绩的麻痹思想,经常认真检查护林防火政策的执行情况,健全防火护林的群众组织,深入向群众宣传森林对工、农业的重大利益,使森林不再继续受到火灾的破坏。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广德县公路局盲目植树
公路两旁所栽树苗枯死很多
读者楼日辉、陈玉兴、谌皋来信:安徽省广德县公路管理局今年在该县公路两旁栽的树苗有很多已经枯死。仅据在车站附近三公里内检查的结果,所栽各种树苗九百五十四棵中,枯死的已有三百六十七棵;其中五百四十棵白杨树,不能成活的竟占二分之一以上(三百十二棵),余下的也不一定能成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与广德县公路管理局的官僚主义分不开的。在栽树以前,该局没有很好地研究那些树苗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而那些树则不宜在公路旁栽植。如白杨树的枝干质脆,根本不适合栽在路旁;但广德县公路管理局大量栽植的正是这种树。对于适宜栽植在公路两旁的洋槐树,则在三公里内只栽了十二棵。在栽树以后,该局不加培养,也不发动群众护树;所栽树木就死的更多。该局这种浪费人力、物力的行为,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希望他们接受教训,改进工作作风。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四川省某些农场不应开垦陡坡砍伐林木
四川省新胜农场生产科屠者彬来信:新胜农场开了七千多亩山地。这些山地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是二十度以上的陡坡,有的坡度高达四、五十度;其中百分之八十原来是很茂盛的树林或竹林。西南行政区和四川省的有关领导机关都有禁开二十度以上陡坡的规定。我场这种违反政策的行为,对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推行水土保持工作都是很有害的。而更严重的是,在我场所在地的各乡村农民正开展护林、造林运动的时候,我场却在开垦陡坡、砍伐林木,对农民影响很不好。如有时农民群众正在山前造林,我场却在后面开山,农民们奇怪地说:“叫我们造林,农场却在砍树;这是什么道理?”有的因而对护林政策发生怀疑。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几次向农场领导方面提出意见;但都没有被接受。后来,我又曾向西南农林水利局反映这个情况,但也未被重视。应该指出,四川省巫缓、雷马坪和某些县级劳动改造队的农场也都有乱开陡坡的情况。我认为:西南区和四川省的农林水利机关和公安机关应该协同各地检查这个问题,纠正各级劳动改造队的农场这种开垦陡坡的做法。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砀山县封滩造林地区大量树苗遭到破坏
山东省滕县专区林业局武景云、蒋明昭来信:沿黄河故道及大沙河两岸的江苏省砀山县高寨区、范寨区、唐寨区等地,是已经封滩造林的沙荒地区。今年三月,当地不少群众在这里大刨草根,严重地破坏了造林地区所植的苗木。据初步统计,被刨掉的枰柳、洋槐等树苗在四万株以上(野生树苗尚不计算在内),面积达一万多亩。砀山县林业所发现这个情况后,向该县人民政府连续作了七次报告,县人民政府才派了一个干部到当地潦潦草草地检查了一次,但至今还没处理这个问题。该县高寨区小武庄村林业委员张庆语,带着沿路拾到的树苗四百多株到县里去,向建设科说明树苗被破坏的情况,请求设法制止,也未引起建设科的重视。
特别严重的是:在该县人民政府忽视林业建设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区、乡干部对造林、护林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用片面群众观点纵容破坏林木的行动。如高寨区民政助理员曹法启同志不但不向群众进行护林教育,反而向群众说:“林业所官僚主义,护林工作不合群众利益……。”
我们认为:砀山县忽视林业建设是不对的,建议江苏省人民政府督促该县检查、纠正以上情况。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临湘县人民政府应制止浪费树苗的行为
中共湖南省临湘县七区区委会蓝波来信:临湘县苗圃园不深入了解情况,就盲目分配树苗,造成很大浪费。四月十三日我到七区石庙乡去工作,发现该乡人民政府有一担松树苗(估计有一万余株)堆在火炉边,用来作引火柴。我问乡农民协会主任邓金莲同志为什么要把树苗当柴烧。她说:“县里说是要‘绿化农村’,前几天硬把树苗发给我们。我乡山上都有了树林,我们叫各村干部领树苗去栽,村里群众都不要。”临湘县苗圃园不根据实际情况硬派树苗的做法是错误的,石庙乡人民政府把树苗当柴火烧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建议临湘县人民政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令人不能容忍的浪费现象。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单县人民政府应该教育群众
不要到虞城县破坏防沙林木
读者郭力飞来信:河南省虞城县北界旧黄河故道,长八十余里,沙荒面积达二十余万亩。为了解除农民风沙灾害,虞城县人民政府就发动群众在沙荒地带营造防风防沙保安林。自一九五一年冬到现在,已造林一百八十余万株。山东单县与我县接壤,该县人民政府对护林工作重视不够。该县有一些群众不断来我县砍伐林木,据统计已破坏两万余株。虞城县护林群众报告单县区乡政府,但未见一次处理与答复。虞城县人民政府亦曾几次去公函及派干部与单县人民政府联系,单县人民政府也采取推拖应付的态度。我建议单县人民政府应该立即重视护林工作,教育群众与虞城县人民共同保护森林。


第2版()
专栏: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

邵阳专署水利分局指示各县检查修补损漏塘坝
湖南省邵阳专署水利分局来信:五月二十二日读者龙楠林在报上建议“邵阳专署应即采取有效办法检查并修补当地损漏的塘坝”。兹将我们对此问题的处理情况告诉你们:
我区去冬今春兴修水利运动中对技术掌握不够,加之部分干部对工程技术不懂,只图求多求快,忽视工程质量,致使部分工程不合标准,而有土坝外坡坐崩及涵洞漏水的现象。中共邵阳地委及专署曾注意了这个问题。五月初专署防旱抗旱生产联合指挥部成立后,即指示各地结合春耕生产做好工程养护及加强蓄水管理工作,四月底、五月中旬并先后两次组织干部下乡检查水利工作。此外还准备在插秧后由各县普遍进行检查与补修水利工作。看到读者意见后,我们又指示洞口、新宁两县防旱指挥部立即了解实际情况;如有崩垮土方或开裂的,即动员群众补修、填土、夯实、加大边坡。土坝漏水者,应分别情况找人下水堵塞或放干修补,以保持储水。


第2版()
专栏: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

四川省奉节县合作社纠正强迫推销肥料的错误
四川省奉节县合作社联合社来信:四月二十九日报上刊载读者对我县合作社去年强迫推销肥料问题提出的批评是正确的。我社去年推广硫酸錏时,没有向干部反复交待政策,而只强调完成任务;在布置任务后虽然检查出有的区乡产生强迫命令的做法,但也没有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坚决纠正。因此,助长了干部强迫命令的作风,在群众中造成了极端不良的影响。我社在今年二月份集训干部时,结合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着重检查去年推广硫酸錏工作,并自下而上地展开了批评,有效地纠正了强迫命令作风。今年推销肥料工作时,我们接受了去年的教训,用深入群众反复宣传和实际教育的方法,使农民自觉自愿购买肥料。截至目前为止,全县已推销硫酸錏十五万余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