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加里宁——党和苏维埃国家的杰出活动家
苏联历史科学硕士 阿·奥伏察洛瓦
六月三日是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杰出活动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的逝世七周年。他的高尚的生活,是和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分不开的。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加里宁曾参与俄罗斯共产党的建立,曾积极地参加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和进行参加苏维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工作。
米·伊·加里宁一八七五年十一月七日生于一个贫农的家中。早在童年时期,他就不得不去伺候一个地主。十八岁时,这位青年决定离开地主而进入工厂,从一八九三年起,他当了彼得堡“老兵工厂”的工人,而在二年之后,他又是知名的普提洛夫工厂的工人。差不多在每天作完那烦重而漫长的工作之后,他都去上成人夜校,始终不懈地进行着自我教育。夜间,他读些革命的地下出版物。这位年青的无产者,从他自身经验中认识到沙皇俄罗斯的农民和工人的艰苦的遭遇。他决定贡献全部生命以保卫劳动者的利益。于是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便进行秘密的革命工作,他加入了俄罗斯的社会民主工党(一八九八年)。他积极地参加列宁所建立的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工作。
一八九九年七月间,加里宁由于革命的活动而被捕了。这是他的第一次被捕。到十月革命为止,沙皇政府总共曾逮捕过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十四次,曾把他关进监狱,曾把他流放到远地。一九○○年,加里宁和列宁的“火星”报编辑部取得了联系。他对孟什维克派进行了猛烈的斗争,拥护列宁关于组织及策略问题的各种主张。他是一个卓越的演说家,有才能的宣传家和鼓动家。他建立了若干马克思主义的小组,组织了罢工和政治的示威,他唤起并引导工人和农民去进行反沙皇制度的斗争。在一九○五年俄罗斯第一次革命期间,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是普提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组织的领导者,他发动普提洛夫人们举行武装起义,在工厂中建立起了工人义勇队,领导过全工厂对莫斯科起义工人的同情罢工。
在二月革命以及随后十月革命的前夜,加里宁领导过彼得堡的强大的罢工运动,建立起并巩固着和军队方面的联系,出席各种会议和集会,给“真理报”撰写一些关于政权、土地及和平的论文。加里宁是十月武装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斯大林同志从流放地回来之前,维·米·莫洛托夫和米·伊·加里宁曾领导过俄罗斯中央局、彼得堡委员会和真理报的全部工作。
一九一九年,由于雅·米·斯维尔德洛夫逝世,需要选举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新主席,列宁提议加里宁为候选人。从这时起一直到他逝世,他始终领导着苏维埃国家的最高机关,并接连被选为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委员,而从一九二六年起,他还被选为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委员。
加里宁在国事上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他是个热情的革命家和英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他曾把巨大的国家管理工作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始终不懈的宣传联结在一起,他用共产党的生动的语言不倦地和广大的劳动大众交谈。就是一个最落后的不大识字的农民,他也能够简单明了地把关于国事的重要问题给他解释得清楚。
请看苏维埃作家康斯坦丁·费丁是怎样地描写加里宁对工人和农民们的演讲:
“我曾在伏尔加岸上、绥自兰市内初次听到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的讲话,他的讲话给人的那种难以泯灭的影响,使我第一次感到惊异。他是一个天生独具风格的演说家:他和人们交谈时,能用简单的语言触到那最隐秘的情感,并能激起人类的最珍贵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姿势,用自己的诙谐,用自己的盛怒,表现出了对未来的这样的信心,使得听众毫不觉得勉强而欢欣鼓舞地去接受他那种思想和感情”(一九四六年六月五日“消息报”)。
一九二四年,在各民族的英明领袖列宁逝世之后,共产党曾对托洛茨基派、季诺维也夫派、布哈林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从而保卫了列宁的学说,并胜利地继续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在这一斗争中,在斯大林领导下,党的领导核心形成了。而加里宁也是构成这个领导核心的一员。
加里宁起初是一个特别尔的农民,随后是一个彼得堡的工人,他在加强苏维埃国家的牢固的工农联盟这一事业上作了极其宝贵的贡献。在颁布了土地法,把地主的、沙皇的、僧院的土地交给农民之后,苏维埃乡村更加是中农化的了。中农于是构成了农业人口的大多数,而其重要性也就迅速提高。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始终不倦地拥护着列宁的关于和中农达成协议、关于苏维埃政权必须和中农密切接近的口号。
加里宁曾非常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他彻底而坚决地去实现斯大林的思想和指示。加里宁从不倦怠地给农民讲解由小规模个体农民经济向集体经营形式过渡的必要。他说明,国家工业化是加速提高农业经济的一个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法。
加里宁是工人阶级的忠实的朋友。他很关切地支持工人的社会主义竞赛。他要求进行最严格的节约制度,反对浪费和懈怠,号召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曾参与了斯大林宪法的准备工作及其实施。他主持过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在听取苏维埃人民的英明领袖斯大林报告之后,通过了世界上最民主的宪法。
加里宁在巩固苏联各民族的友谊上,尽过很大的力量。他在演讲中不断地指出,只是倚靠苏维埃国家的各民族之牢不可破的密切的友谊,苏联才在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农民挺起身来了,人们成长起来了,在每一民族中都出现了来自人民内部的领袖——争取社会主义的战士……
尽管地域是如此辽阔,文化和语言是那样地不同,可是我们大家也还是统一的、实现伟大的共产党思想的一支劳动大军。
加里宁永不疲倦地在劳动人民中间宣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他以大部分时间从事于整个的人民教育事业。加里宁反对机械地背诵理论,反对咀嚼枯燥的教条,反对死读书。他要求深入地研究理论问题,要求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
加里宁认为培养苏维埃爱国主义,培养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和敬爱,是共产主义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在苏维埃人民为各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中,伟大的爱国者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曾作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他不倦地强调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会和全世界劳苦人们隔离开而想着他自己,苏维埃国境以外的工人阶级和农民们的情况是会使他深切地关心的。在伟大卫国战争的几年间(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年),尽管是害着重病,加里宁在动员苏维埃人民以一切力量反击德国法西斯掠夺者上,也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常常到工厂、集体农庄、苏军部队里去,他通过无线电和报刊来发表演说,号召苏维埃人们把全部活动投入战胜敌人的斗争中,从祖国土地上驱逐掠夺者、解放被奴役的各民族。
列宁的学生,斯大林的战友加里宁,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保卫和平的战士,是一个各民族友爱的宣传家。“请您把苏维埃代表在国际舞台上的演说辞读一遍看,请您把苏维埃政府同其他国家达成的决议分析一遍看,——其中始终都贯穿着保卫和平的方针,——这还是米·伊·加里宁在一九三四年时说的,——任何黑暗势力都不能阻挠或对各民族掩盖这极为有益的工作。”
苏维埃人们对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是热爱的和尊崇的。
普通的苏维埃人们常给加里宁写信,表示他们对他的敬爱,向他请求忠告,而有时还要他帮助。可是从没有哪一封信得不到答复。加里宁在他身居苏维埃政权最高机关的崇高领袖地位而工作的二十七年间,接到过四百多万封信,他同他的助理人员接见过差不多一百万人。任何一个苏维埃的公民都能够通行无阻地到莫斯科莫霍夫街他那会客室里去。
苏维埃人民曾以深切的悲痛承受了米·伊·加里宁逝世的消息,他,由于忠实于列宁、斯大林的事业,由于接近人民大众并深知他们的利益,由于不倦地关心人民的幸福,本是应得到一切劳动人民的衷心的尊敬与热爱的。(何封译)


第3版()
专栏:

纪念“论持久战”发表十五周年
郭化若
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讲演。它是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大战中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的理论武器,是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上伟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正是“……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的辉煌的巨著“论持久战”的发表,其意义与作用显然是难以估量的。毛泽东同志根据过去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经验和“九、一八”以后中国、日本和国际的新形势,以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了抗日战争十个月的经验,提出令人信服的充足的论据;用严密的论理,分析了敌我的优劣条件及其变化的趋势与前途,痛驳了亡国论,批判了速胜论,说服了当时“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又提出整套刻不容缓的、切实可行的、坚持持久战的正确方针与做法,以指导全国军民,特别是敌后军民的抗战。这样,中国人民就在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这一巨著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地坚持了这一“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最后配合盟国特别是苏联的出兵东北对日作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民族革命战争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战争。这一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锻炼了八路军、新四军,也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它改变了许多事物,改变了中国往日的面貌,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在这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它指挥下的数量较多、装备较好的军队,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在抗战中积极打击敌人、箝制日寇在东方的侵略行动的,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等地敌后抗日游击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他们根据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指示,英勇顽强地进行抗日战争。平型关一战,全国振奋,敌胆惊寒。以后八年的长期岁月中,在没有任何接济的情况下,在敌人“三光政策”、“铁壁合围”、反复“清乡”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日军、伪军、国民党反共军三方面的夹击下,和敌寇进行了大小十余万次的战斗,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伪军,歼灭日伪军一百二十余万,争取日伪军投诚反正者十万余名,大大箝制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方的侵略行动。这对于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也给了重大的贡献。
“论持久战”对中国革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它成为在客观条件基础上指导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它在抗战中动员并组织了广大人民的民主力量,准备了以后中国人民大胜利的坚强基础。毛泽东同志在这一讲演中,深刻地分析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指出“抗日的政治动员”的重要性,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并由此决定了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战略方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八年抗战中,八路军与新四军正是执行这一方针的指示,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并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才能够打击敌人,坚持抗战;而在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国性的大内战,向解放区举行罪恶的进攻时,才能够有力量打退其进攻,保护胜利的果实,并且还有力量举行反攻,取得全国的胜利。
“论持久战”之所以有这样伟大的力量,是因为它在理论上具有难以估计的价值。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也包括十个月的抗日战争的经验的总结与提高,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最高成就,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上的伟大贡献。
“论持久战”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代表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传诵与奉行。它和广大人民相结合,因而形成了伟大的实际力量。它的理论上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是工人阶级的军事科学。它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九一六年)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和平及革命问题上的理论与策略的观点,把历史上的战争分清为正义的与非正义的两类,并明确地表示了我们共产党人对两类不同战争的不同态度。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我们是反对的,反对的方法是“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以民族解放战争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这正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一书中的论点。毛泽东同志又发展了“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的论点,继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所给予一般战争规定的完善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一卷,一六八页)在本书中,他又对抗日战争给予本质的定义,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他指出,这是全部问题的根据。并由此引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等中日战争中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全面地分析这些特点,严密地论列这些客观条件在我们“新的抗日政策”下斗争与发展的趋势和前途,断定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战略阶段,预见到在敌人战略进攻之后会出现一个较长期的战略相持阶段,预见到在战争中会出现“犬牙交错”的形态。并指出:“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全部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预见与论断的正确。这是远大的政治的战略的预见,这是因为有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做战争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缘故。“论持久战”中所提示的坚持持久战的方针与做法,特别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都具有民族的特点与工人阶级的创造性,例如:用运动战的形式在战略内线、战略持久、战略防御中,争取在战役与战斗中进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有时更以内线与外线的相互配合进攻,以求包围并歼灭敌人,以战役与战斗的歼灭战来达成在战略上消耗敌人的目的。因而这种运动战主要是歼灭敌人于其运动中,允许并要求自己大踏步的进退;“无后方的作战”。这就与现代的欧洲式的运动战有所不同。又如:把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争,由战术的范畴提高到战略的范畴,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没有游击战的辅助,也就不能战胜敌人”;游击战必须向运动战发展,到了抗战“第二阶段,则游击战将升到主要地位,而以运动战和阵地战辅助之”。至于“……第三阶段的运动战,已不全是由原来的正规军负担,而将由原来的游击军从游击战提高到运动战去担负其一部分,也许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把游击战作为一个战略阶段,给它以向运动战发展的战略任务,并且还要它担任一部分战略反攻,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特点,也是战争史上一个新的问题。八路军新四军正是在这种预见的启示下作了反攻的思想准备与组织准备,所以便能够及时地配合苏军的出兵东北,进行反攻,消灭敌人,扩大解放区,使解放区人口由九千五百余万增至一亿五千余万,八路军新四军也由九十余万人增至一百三十余万人,这就打下了以后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这篇“论持久战”的讲演,无论在政治上、战略上,都表现出现代进步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与“英勇向前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革命的积极性,以“消灭敌人”为战争中主要的目的,和高度的顽强性,预见到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持久战,但不怕这种困难,而有顽强地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这种精神气魄,这种思想作风,只能是新的时代、进步的人民和先进的阶级在正义战争中思想的表现。
“论持久战”在理论上的价值,还在于它是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它以革命的观点发挥了列宁把革命的战争看成加速历史进程的“推动机”的论点,指出:“……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阔道路”;“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这个战争中得来”。它以战斗的辩证唯物论有力地批驳了战争中的观念论和机械论,指出这两种错误观点“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它唯物地分析“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而得出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结论。它对于战争和战役的指导,攻防的选择,也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从敌我实力的优劣出发。把“敌我”“优劣”作为“攻防”和“主动、被动”的物质基础,指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这就同反动军事家成了根本不同的对照。那些反动军事家在战略上“照例是把敌人底力量和可能性估计不足,而把自己的力量估计过分”,而在战术上又“是死板的”(斯大林在一九四三年红军节发布的命令)。希特勒进攻苏联同日本进攻中国一样,“照例”地都犯了这种错误,现在美帝国主义的进攻朝鲜又同它过去指使蒋匪帮进攻解放区一样,也“照例”重复了这种错误,因此,其前途也可以预料得到一定是
“照例”的。“论持久战”主张唯物论,反对观念论,但也反对机械论,特别是“唯武器论”。它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并强调发扬“自觉的能动性”,指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这些唯物的论点和卓越的命题,难道可以说仅仅对于指导战争有用,而对于其他一切工作特别是思想工作就无关吗!
“论持久战”在理论上的价值,又在于它是杰出的军事辩证法。它运用列宁所说的马克思用过而应为我们学习的“一般辩证法……底说明(研究)方法”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来研究中日战争,首先分析中日战争中最基本的、最平常的矛盾,从而暴露一切矛盾,分析这些矛盾自始至终的发展,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大家都知道辩证法的论点首先是:矛盾的绝对性,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列宁说过:“一分裂为二以及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底本质”,“发展乃是对立面底“斗争”(“谈谈辩证法问题”)。“论持久战”根据这种观点并发挥了它,不但深刻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各种矛盾,又肯定“敌人之有岔子可寻”的绝对性,具体指出日寇在十个月战争中已犯了五大错误,从而断定有“乘敌之隙的可能性”。大家也知道,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杰出的发挥是矛盾的特殊性。“论持久战”在这一方面的发挥是具体而生动的。把中日战争放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史过程与帝国主义时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发展阶段中来视察与研究。首先在这一阶段诸矛盾中找出中日战争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的矛盾,把这个本质的矛盾作为问题的根据,从而引出中日两国间弱强、大小、进步退步、和多助寡助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指出:“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在分析这些矛盾时,指出敌我“强弱”“优劣”都是相对的。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优中有劣,劣中有优,都相互渗透着,也都在发展与变化着,在战争发展“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根据这些矛盾斗争的发展规律,科学地预见到三个战略阶段中敌我力量变化所将循的道路,特别是估计到从抗战到第一阶段末期敌优我劣的形势的变化,中国将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第二种是向上的。“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又估计到敌人方面也有这两种向下和向上的变化,但指出:“必须估计敌人这种向上变化的暂时性和局部性”。这难道不是最卓越的辩证法的发展观吗?!对于转弱为强、反守为攻,反对速胜论与急性病的拼命主义或侥幸心理,而主张靠发动群众、改造军队,积累战役与战斗中歼敌的胜利,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歼灭性和消耗性,大量消耗敌人,把这种“量”的逐渐变化,来促使敌我强弱的根本变化,即敌我战略攻防形势上“质”的变化,而达到战略反攻。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到实现性的转化,也被具体地指出:“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所有这些,难道可以说仅仅是军事理论的创述,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吗?!由此可见,“论持久战”这一巨著,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造就,是空前的;在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上的贡献,也是伟大的。
〔注〕本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语,均系引自“论持久战”。


第3版()
专栏:

市政建设为工业生产和工人阶级服务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订出明确方针和计划
哈尔滨市自解放后,特别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有了巨大发展。一九五二年全市生产总值较一九五○年增加百分之一百二十一点八。基本建设工程量一九五二年较一九五○年增加约四倍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业比重已占优势,一九五二年国营工业生产总值已占全市工业生产的百分之五十九点一。
今天的哈尔滨市已出现了不少规模宏大的近代化的国营工厂。如全国著名的自动化、电气化的亚麻厂,大型的滚珠厂,以及机械工具制造厂、电气器材制造厂、农具制造厂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业与商业的比重,近年来已由过去的商重于工转变为工重于商。同时,哈市人口尤其是工人阶级也迅速增加,到一九五二年底止,哈市职工及其家属已约占全市一百一十五万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因之,城市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商业城市变为工业城市,由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
这种变化迫切地要求市政工作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过去几年,哈市人民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虽然有一定成绩,如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国营企业基本建设任务的完成;协助国营工厂解决需要的劳动力;为了满足国营工厂和工人的需要,在市政建设、文教、卫生及公用事业上,都进行了不少必要的措施。但是,这些成绩还远赶不上城市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哈市人民政府在总结一九五二年及过去几年工作时,从思想上、方针上检查了过去工作中的缺点,在领导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政府工作的方针。这就是在城市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并在继续变化的情况下,面对着大规模的国家经济建设,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即在于组织各部门工作为基本建设、为工业生产、为工人阶级服务,保证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哈市人民政府的这个方针,已经较明确地表现在全年工作部署上。今年除将基本建设工作摆在首要地位外,还决定了进一步从各方面工作中加强协助在哈国营工厂胜利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其中规定了要加强对国营工厂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对国家法令执行情形的监督和检查。
在政府工作计划中规定了:劳动部门除加强对国营工厂集体合同的审批和检查,以及贯彻劳动保险条例、工时工资政策法令等工作外,特别要加强保安工作。市政建设部门要努力保证国营工厂用水,修补通向国营工厂的道路和桥梁,进一步改善工业区交通,尽力完成国营工厂委托的修筑道路工程。文教部门要协助国营工厂开展业余的工人文化艺术学习及文娱体育活动。文艺工作团体要定期到工厂演出和协助工厂培养提高工人文艺活动骨干。电影片的分配要照顾离市区较远的国营工厂。扫除文盲工作也以国营工厂为重点,同时办好工厂子弟学校。卫生部门协助国营工厂办好卫生所,建立工厂保健组织,提高工厂医师质量,并在医疗技术上给以帮助,经常检查工厂卫生状况和工人健康状况,协助工厂研究逐渐消灭职业病和加强与改善工厂卫生设备。国营商业和合作社首先要将国营工厂的门市部和合作社办好。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私营工厂的管理和检查,使私营工业给国营工厂的加工、订货能保证质量,如期交货。
为了具体实现上述计划,切实做好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工作,本年三月中旬,哈市人民政府邀请在哈各国营工厂的行政及工会代表召开一次座谈会,由市长吕其恩亲自主持会议。在座谈会上,各工厂提出了许多本来能够解决但尚未解决的具体问题:如职工下班休息,澡塘也休息,职工洗澡不便的问题;在某些大工厂附近增设汽车站的问题;在报纸上刊登电影放映时间,星期日不要占用影院开会的问题;改进公共卫生,建立公共厕所,改进城市清扫工作,以及改进医院管理与医务人员作风等问题。座谈会上,也暴露出在城市不断发展中日益明显的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城市房荒日益严重,几年来不仅建筑新住宅极少,而且旧有房屋也在不断残破,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全市人口平均占用的房产面积,一九五三年较一九四八年降低百分之三十六;医疗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有些国营工厂找不到医院建立医疗关系,有五万基本建设职工没处治病。各大学和专科学校学生及农村干部共四万多人的公费医疗问题也难解决。病人到医院门诊需日夜站队,数以千计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不能集中控制加以治疗,数百名精神病与麻疯病患者无处收容等。此外,公共交通和基本建设运输的车辆不足,上下水道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等也都是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除指示所属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外,对能解决的问题立即给予解决。如为了便利职工洗澡,已改变了澡塘营业时间。为便利职工看电影,除在报纸上公布影院放映时间外,还决定影院在假日及星期日不许包场,并要整天开演。为了加强工厂职工的文娱活动,市府文教局所属文工团、评剧院、杂技团已排定了节目,先与国营工厂的基本建设工地签订了演出合同,并组织业余文工团下工厂演出。文化馆还组织了“图书流动站”到国营工厂供职工阅读书刊。
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则定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如市内公共厕所不足,准备进行新建。工厂区域内缺少电影院,准备将一处俱乐部改为影院。为了挖掘现有医疗潜力,卫生部门现正招收社会上的失业医务人员,介绍到工厂工作,并组织训练中医;在公立医院抽出一定数量的病床拨给工人。为了解决公共交通的困难,电、汽车厂正积极挖掘现有潜力。汽车厂由于加强了汽车的检修工作,汽车故障大大减少,增加了运行时间。从前因故障而影响运行的最多达一百小时,现在已降低为三十三小时。对于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则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指定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
这次座谈促进了哈市人民政府和工厂的密切联系,使政府了解了工厂和工人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也检查了政府在为工厂、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下所做的工作,对改进政府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因此,哈市府为了进一步搜集各厂职工的意见与反映,还准备派人到各厂去主动地了解情况,经常和工厂保持联系,并借以检查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调查研究室通讯组)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印尼华侨归国球队去沈阳作表演赛
印尼华侨归国球队一行五十人,由领队方定壎、丁子才率领,在五月三十日下午由首都乘火车去沈阳作表演赛。前往车站欢送的有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陈曼云、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表、华侨归国学生代表等六十多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去天津演出“春华秋实”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四月起在京演出了老舍编剧的反映“五反”运动的话剧“春华秋实”,在青年宫和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两处共演出四十七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最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接受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的邀请,决定从六月四日起在天津演出。


第3版()
专栏:

贯彻选举法,开展普选工作
中南各地积极准备普选工作广东、河南两省开始重点试办
中南行政区六省及武汉、广州二市都已先后成立了选举委员会,湖南、江西所属县、市、少数民族的自治区选举委员会也已全部成立,其他各省属县正纷纷成立。五月中下旬,广东、河南两省已开始了乡的重点试办工作。
继广东省在英德县展开重点试办工作之后,河南省也成立了城、乡两个基层选举重点试办组。乡的试办组由省民政厅民政科科长担任组长,共十三人。他们选择了开封县三区土柏岗乡和一区厂尚乡为重点试办乡。在经过两个礼拜的学习后,已于五月十八日下乡。城市试办组也配备了坚强干部十四人,选择开封市第四区为重点试办区,六月初旬即可开始工作。武汉市在五月二十四日集中了一百五十名干部进行训练,六月初旬即在市江岸区机关集中的合作街、礄口区工厂集中的宗关街、江汉区商业集中的一个街道及郊区一个乡等四个点开始重点试办工作。为了作好准备工作,市选举委员会曾在五月下旬按区分别召开了街长和区干部、工商界座谈会,了解群众对选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湖南省于五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召开了全省各地选举委员会主席会议,讨论通过了省的普选计划。会后省选举委员会即在有关部门抽调一百五十名干部深入下去进行重点试办工作。
中南行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为加强对基层选举工作的具体指导,于五月十四、十五日派了由四十二人组成的基层选举调查组,分别到湖南省的滨湖及少数民族地区、江西省革命根据地,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的典型乡和广州市的重点街道,了解基层选举中人口调查、选民登记等工作的情况和问题。目前各组已分别进入重点乡和街道展开了调查工作。
各省在安排普选工作中,都特别强调了基层选举必须密切结合生产,在生产不违农时、不影响生产的原则下,搞好基层选举。因此各省县以下的基层选举工作都是根据本身农村生产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分批进行的。如河南省计划分三批进行:第一批自七月一日至八月二十日进行,完成百分之二十的乡;第二批自七月十五日至九月五日进行,完成百分之四十;其余的百分之四十在第三批进行,时间是八月一日至九月二十日。市辖区、市郊区、乡镇及焦作矿区等在八月份开始。重灾区不搞重点试办工作,都在九月初开始,九月二十日结束。基层选举结束后,即可召开县人民代表会。江西提出保证不误农时,利用农业生产空隙时间分批进行。在进行基层选举宣传工作时,江西还提出要尽量到农民家里去,不一定开大会,免得耽误农民生产。广州市郊区分两批进行,第一批自六月初旬开始,七月中旬农忙时结束。第二批九月下旬到十月底进行。
另外在加紧普选准备工作中,各地还强调了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如广东省选举委员会为加强普选的宣传工作,曾建议中共中央中南局华南分局宣传部组织各种宣传力量,立即展开广泛的宣传,特别是强调加强对妇女和华侨的宣传。河南省选举委员会在拟定“基层选举工作干部训练计划”和“人口调查,选民登记工作计划”的同时,还拟出了“关于开展普选工作的宣传计划要点”,针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商界、少数民族等不同对象,分别提出具体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组织了一切宣传力量进行配合。除报纸、广播电台、电影、幻灯等要配合宣传外,在五月下旬省训练干部期间,还规定省广播电台举办两次到三次讲座。另外还印发了大量的有关普选的文件和宣传材料。
广州市为作好普选准备工作,从今年四、五月份即着手进行了区划的调整,六月上旬可全部调整完毕。二、三、四月并由民政局、公安局进行了三个行政街及一个乡的人口调查及选民资格研究工作。市区六月份开始重点试办,八月可全面展开普选工作。(本报武汉记者站)
浙江省布置全省基层选举工作
浙江省选举委员会于五月二十五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布置全省基层选举工作。浙江省选举委员会江华主席在会议上指出:本省自解放以来,经过各项政治改革运动及经济恢复工作,人民政治觉悟已有提高,组织程度已经加强,市、县、区、乡均已开过多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或农民代表会议,因此开展普选运动已有相当的基础。但由于本省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的各种民主改革工作遗留下不少问题,而我们对普选工作尚缺乏经验,同时普选时间又正值农忙季节,因此困难是存在的。他要求大家在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下,克服困难,努力做好普选工作。
浙江省选举委员会李丰平秘书长将浙江省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部署草案提交会议讨论。草案中指出:进行基层选举工作时,(一)应明确生产是当前农村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必须在保证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完成普选工作。(二)选举工作必须严格控制在中央所规定的要求范围内进行,不得任意增加结合工作的内容。(三)必须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不同条件采取适当的办法进行工作,避免一般化、简单化的做法。(四)必须面向基层选举单位,深入掌握情况,重视典型试验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草案又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在开展基层选举工作的步骤方面提出全省六千个基层选举单位的选举工作一般分三批完成,即:五月至六月各县分别进行普选典型试验;七月至八月除某些地区因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基层普选工作外,一般地区可以展开一批;九月至十月全面展开基层普选工作。草案对省、专区、市、县进行普选的准备工作如建立各级选举委员会、举办典型试验工作队训练班、制订宣传计划及进行有关选举的各种行政事务等工作,也都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一草案经到会全体委员讨论修正后一致通过。会上并讨论通过了“浙江省选举工作人员配备方案”及“普选经费预算”。(原载浙江日报)
四川省一百多个县市开始进行基层选举重点试办工作
四川省各地正积极进行基层选举的准备工作。截至五月二十一日止,成都市、自贡市及温江、遂宁、绵阳、万县、江津、达县、内江、宜宾、乐山等专区所辖市、县,已有八十五个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及办公室。其余各市、县选举委员会也将于最近成立。全省已有一百一十多个市、县于五月上旬或中旬派出工作队,选好一个乡(或市辖区)进行典型试验工作。宜宾、达县、南充等县十八个重点试办乡已结束第
一阶段的调查与登记人口,登记与审查选民及公布选民名单的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各地在开始基层试选工作之前,都先集中干部进行了三天到五天的学习,并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各工作队都是由市、县的负责干部亲自领导。(原载四川日报)


返回顶部